第一篇:作文教学理念
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
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第二篇:美国作文教学理念
美国写作教学理念
为自己写作
即表达学生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包括日记、书信、感想文和“生活文”等。这类文章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基础,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以培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思考。这类写作十分强调写作的价值,注重强调写作对于学生自己的作用,把写作作为改进自己生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作为一种记忆、交流、组织和发展自己思想和信息的工具,写作还是一种享受。学生应学习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题目进行写作。”
为生存而写作
公民的最起码素质在于正确认识自己与认识社会,有能力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体现在写作要求上,就是如美国基础教育委员会的专家所说的“把普通民众的写作水平提高到可以胜任一项工作的程度”。基于这种认识,发达国家目前比较一致的做法是,关注时代精神,注重写作教学与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相结合,注重写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写作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在调查和研讨的基础上,就自我成长问题、家庭问题、经济问题、消费者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战争问题等写出调查报告、论文或讲演稿等。立足时代,适应现实需要,培养学生面向现时和未来的工作生活中用得上的写作能力,提高公民的写作素质,美国的一位教育家就说过,能读会写的全体选民,不仅是社会的福利,而且对于它的生存,都是绝对不可能分离的。90年代中期,美国的一个州所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认为:“能读能写,在这个意义上,当然远远不是把印刷的字母翻译成口头语词的能力,它指观察能力的扩大;它指聪慧理解的基础,以及成为各种制度精髓的集体思想和判断的基础。这些需要,对于有效的民主制度是非常根本的。”切合社会需要,养成学生全面适应的能力。几乎所有国家在他们的母语教学大纲中都规定了“写作”的培养任务。仍以美国为例,美国有“有效写作”的传统。从他们的大考命题中,突出的有“媒介科技”一项。使用电脑、制作和发行媒介产品被明确写在成绩标准之中。这些社会化甚至职业化的能力被列为基本素质,作为写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反映了美国的写作命题的现代性特点。
通过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尝试适应社会的需求,这里包括生活、学习、工作、交往多方面。1999年英国中学生英语等级考试笔试试卷中的写作试题具有代表性。
例一:一个本地公司赞助了你的学校一笔钱以资助教育参观。选择一个你们的班级想去的地方。给你的校长写一封信,劝说他同意支付一些钱用于你们的该次参观。
例二:生活中有比学校和作业更重要的东西吗?给教育大臣(政府负责教育的部长)写一封信,争取年轻人校外生活质量的提高。
例三:作为庆祝新千年活动的一部分,一个时代密封匣将被埋藏在你当地的战争纪念碑下。给未来的目击者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于战争的个人思考和感受。这封信将放入匣中。(London Examinations;GCSE;Paper Reference;Edexcel Foundation,1998)三封信分别写给校长、教育大臣、未来的目击者,均为生活实用。
在中国,考试作文题和日常教学作文题,都考虑与社会实用项目贴近,甚至同类,体现了作文命题的社会适应性。
下列作文题都是从我国日常写作教学中选取的,从中可见一斑: 为《中学生台历》设计样张 写一篇人物自我介绍 写一篇情况反映(或活动汇报)“同窗纪念章”图案说明(组织毕业班学生设计“同窗纪念章”图案并写出文字说明)将文学作品中的一段环境描写化成一组蒙太奇镜头(运用远景、近景、特写、空镜头等电影、电视手法)写出下列对联的下联:
室雅何须大
春山春水春意浓。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进校如进山,欲上最高层遨游,须得登峰造极。
自我鉴定
一张(或一套)引人入胜的邮票 欢迎报考我们的学校
向学校提一条建议
如此等等,这些作文题,大都能在社会实用中找到对应的项目,它们反映了中国作文命题趋向实用性的特征。
对实用性作文题,过去有一种偏见,认为实用文似乎无“文(文采)”可言,有的只是简单的格式问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实用文从立意到运思,到语言表达,同样有意境高下、运思巧拙、语言美丑的区别。而且写作这类实用文体,更要求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语言也要求更为洗练,容不得拖泥带水、冗言赘句,显现它的精干和灵巧。
文学写作和实用写作是两个互有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写作方向。中学生练习写作的目的,主要是掌握实用写作的能力。文学写作作为个人爱好,尽可以各显其长,但是,就中学作文教学整体而言,实用交际写作,包括深入学习所需要的写作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这个方向不能改变。近几年,中国有些媒体提倡所谓“新概念”作文,实际是倡导文学写作,例如,将苹果咬去一口,让学生以此作为话题写作,充分想像,任意发挥,各取所需,思维空间不受限制,自然出现了一些好作品(其实,任何一次作文比赛都可能出现一些好作品)。针对束缚,针对应试,针对墨守成规,针对人云亦云,“开放”一下,“随意”一下,未尝不可。但是,不能以此为中学生写作的方向。把中学生作文引向文学创作,偏离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必须引以为戒。作文的唯美倾向,文学化倾向,在中学作文教育史上有过争议,有过教训,跨学科的写作活动
美国写作教学目标希望通过写作活动加深对其他学科概念的认识,拓宽文化方面知识面,将写作过程、写作策略和学习技能运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是目前国外写作教学的重要趋势。欧美等国在这一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头脑风暴和自由式写作
“头脑风暴”主要是刺激和引导学生探索写作内容及其多种可能性,通常的做法是,在开始写作时先用尽可能多的词语记下所能想到的东西,哪怕是这些想法一闪而过又出现另一种想法,然后根据所列出的写作内容要点进行分类、选择、组织。
“自由式写作”则把写作当作是一种自我发现的手段,而不仅仅局限于交流目的,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内容全部写下,不用考虑文法问题,要求不停地写上十多分钟,如果想不出要写的话就重复写上“我想不起什么”,直到头脑中想起什么,再把它写下来。自由式写作让学生从写作顾虑中解放出来,自由写出想法,然后再把它提炼成要写的内容。
这两种训练方式的共同特点是给学生写作以充分的自由,教师不提出诸如题材、体裁、篇幅、语法、主题等具体性写作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内容和主题都不是固定的,有时它提供的是一种思路,有时则仅仅是个人思考问题的一个角度,有时甚至是一些事件的罗列。这些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发现个人经验中有用的细节,促进想像能力、洞察能力等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写作思维习惯,为以后完整而规范的创造性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国改革作文教学旨在消除写作过程的神秘化,使学生不再感到恐惧。允许儿童自然地发展他们自己的语言,不强加人为的评分标准,不武断地限制题材,鼓励他们扩大自己的语言范围,激励他们的语言兴趣。措施是:①鼓励早期写作。②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儿童自由选择,写作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真正相信和关心的。③加强伙伴之间的反馈,这有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同伴的建议比教师指导似乎更能被接受。
研究性论文写作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掌握研究性论文的写作。研究性论文写作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起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开发。作为一种基本的学术训练,研究性论文写作还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准备。研究性论文写作具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和规范,学生构建一篇作文时,往往不是简单地介绍一下有关知识、程序和原理,而需要查阅、搜寻许多相关资料,综合诸学科知识。对于这些格式和规范,教师必须在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尽早地熟悉并掌握,此外教师还负有一项职责,即鼓励并监督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分析矛盾,抓住问题的关键,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最后完成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教师所提供的是往往一个比较宽泛而又是学生所普遍关心的论题,如《美国新的精神状态》、《如何改进种族关系》、《论性别歧视》、《都市中的安全》、《医疗危机》、《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安乐死》、《心脏如何工作》等。这些论题都是宽泛的话题,科技含量、文化含量较高。在教师提供论题以后,学生需要确立具体的论文题目,需要运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比较、推断及综合分析,需要独立地得出结论。当然,研究性论文的写作并非都是完整的篇章训练,有时也可结合阅读教学和课文内容,进行一些局部性的单项学术训练。通过研究性论文的写作活动,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现代科技与文化素养,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和科学探究意识,强化了新型的公民意识。
将写作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对于作文的评价,美英日等国的看法是比较一致,即尽量少作定性评价,而把作文评价看作是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能的过程。有学者认为,如果把反馈和评价当作最后的结果来对待,教师就容易轻率地放弃了一个使学生对其习作进行修改和提高的机会,并且会剥夺学生形成自己独立标准的权利,造成学生依赖教师的恶果。为此教育专家提倡,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教师主要职责不是对学生习作过多的评头论足,而是要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和需要做出明确的反馈,刺激学生对文章提出修改策略。为了提高反馈和评价的有效性,通常的做法是建立若干写作反馈小组,让班上同学分担起教师的作文反馈任务。当写作者向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时,他其实获得了一批最真实的读者,会很注意对方的反应;而来自同学的最真实反馈,将是促使写作者修改文章的最好指导。而反馈评价者在听别人文章,就文章内容、结构等问题说出真实感受时,也会逐渐懂得一篇好文章应该要有的标准。这样,教师就不必事必躬亲,他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那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做出更加完善的反馈、评价和示 范,并对各个小组给予指导和控制,向他们提出问题、解决争论、进行个别交谈,在学生最终完稿前自由地介入。这种评价方式不是把学生的作文作为结果评价的对象,而是当作提高写作能力的认知对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不是对学习结果的最终鉴定,而是对学习过程的不断监控、对学习兴趣的不断激发。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重视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的学者将之为“写作包围着你的时代”。他们认为,“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前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能”,“新的经济要求掌握符号形象抽象的技巧,要求合乎逻辑地说明问题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着手进行“计算机和写作”的专门研究,并体现在相关的课程教学大纲中。英国语文课程大纲中要求第一阶段(1-2年级)的学生就要运用电脑写作,“给学生提供机会谋划并修改自己的文章,在纸上或屏幕上组织和发展自己的思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中,要求五年级学生“使用电子媒体及其组织特点(如口令、进入和下拉式菜单、词语搜索、同义词典、拼写检查)来创建简单的文件”,要求八年级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与调制解调器来计划与执行多步学习搜索”。德国语文课程标准中,电脑写作是作为写作的一种目标和任务而提出,而非电脑的操作或文字处理。如德国在十年级写作教学中,提出了学生使用计算机,以完成较高难度的学习任务,此外还有每周1~2课时辅助电脑写作课和不计时数的课外电脑写作任务。可以说,西方在不放弃要求学生纸笔写作方式的同时,重视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倡导学生运用电脑和互联网写作,以便较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写作能力的写作教学趋势,正适应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
教师下水
关于教师实践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格雷夫斯有深刻的论述。首先是因为教师只有自己和孩子一样,也经常在课堂上写点文章,才能懂得写作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给孩子以精神上的鼓舞。其次是因为教师的写作实践可以给孩子树立写作的榜样。格雷夫斯打了一个很生动的比方说:“当你去上陶器课的时候,你决不会想到一个陶器课教师会把陶土往你手上一塞,说一声‘开始吧!’相反,你会预料这个教师一定是懂手艺的,一定会用示范的方法教给你怎样做陶器。”第三是教师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人有了进步,产品才会改变。这就是为什么 让教师写文章有如此之重要。”
美国大诗人罗伯特·福罗斯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如果能让儿童以为自己的老师是一个作家,将会促使他努力学习写作。福特基金会近年来的研究说明,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亲自动笔是很重要的。在学校里,“不但学生要有时间写作,教师也要有时间写作。”
美国学者克莱默认为,促使儿童书面语言充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的创作,即创设一种情境,使儿童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创作者。他认为如能达到下述六点要求,书面语言的教学就能产生最大的效果。(1)运用学生的经验。(2)激励儿童写符合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东西。(3)通过阅读典范的文艺作品,发展儿童对优美词语的语感.教会他们从构思、语言和风格方面将自己的作文同典范的作品进行对照分析。(4)教师必须亲自指导儿童的作文过程。(5)教师应该同儿童一起写作文。(6)应该使儿童的作文具有实用的目的。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Stephen D Krasken),对作文 教学提出了如下观点:
1.增加作文训练的次数只对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有益,但对发展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熟练程度帮助不大;
2.学生自发的课外兴趣阅读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
3.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多作一些说理性的、评价性的、鉴赏性的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迅速提高与发展;
4.学生作文技能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方式等因素是可以并且能够教会的,但其他因素教不会;
5.作文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即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反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确有效果,但教师在家里或办公室批改作文后再发给学生,则对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没有什么作用;
6.语法教学指导对于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毫无帮助;
7.学生中优秀写作者作文时大多花较多时间构思、复读和修改;
8.学生作文总是“受题目的束缚”,很少花时间考虑自己文章的读者,应像专业作家一样,花较多时间考虑所写东西对读者的影响,即怎样把自己观点传送给读者,读者需要怎样的背景知识才能读懂,什么东西能引起读者兴趣等问题。
美国学生写作的生活材料很丰富,作文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准备的余地。中国作文取材要求要来源于生活,其真实性使得中国学生作文取材范围更多的来自于学生生活的家庭、学校、可能接触到的社会。
美国的作文重叙事,中国的作文重情感。美国作文往往是在搜集整理,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如《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这些个话题是没有定论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学生谈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写法上没有规定,关键是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
美国的作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想像力的培养,如《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评论想像中的一场音乐会》等,因为大家都没有经历过,所以可以充分发挥想像,海阔天空,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中国作文就不一样,如《我了解的XX人》、《我的故乡》等,则更多地要求学生将自己所经历的人或事如实地记录下来,要求主次分明,条理清楚而且要尊重事实,而缺乏丰富多彩的想像。)
自第二次世界打颤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基础教育走了很长一段弯路。50年代国家为了培养大批的科学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废止了传统的语法课、文学课、作文课。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60年代有人认为写作能力可以由口头教学来完成,因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写作教学,出现了一股“弃笔风”,形成美国语文教学史上著名的“写作危机”,荒废了美国几代人的学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了改变现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1976年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即在中小学阶段,只要让孩子们在写然,就会被训练得像那些有成就的作家一样去写作。根据这一理论,美国教育界提出了“作文指导五要素法。”
一是让学生描写、解释、和判断。要求学生必须八同一作文写多次,在多次的实践中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在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是让学生多写、多改。认为写作是一种“自我放纵”,不要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
三是让学生早点接触优秀作品。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积累有用的的词汇,开阔视野。
四是学生感觉老师就是作家。如果让儿童以为自己的老师是一个作家,将促使努力学习写作。在作文教学这,老师亲自动笔是很重要的。“不但学生要有时间写作,教师也要有时间写作。”教师写得好才能指导学生写得好。
五是教师应看重学生作品的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文是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情,通过正面鼓励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型性。
四、“格雷夫斯写作教学法”
唐纳德•格雷夫斯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他的写作教学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写作先于阅读。他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把文章比做密码,写文章的编密码,而阅读是破译密码。他认为“文章是一种有魔力的密码,他们很想学会这种密码”。“在孩子看来,编密码要比破译密码容易。而且,如果你知道怎样编造,那么你也知道怎样拆开。显然,写作是能够促进阅读的。”他通过大量调查证明了,写作是人类一种表达思想的活动,并非从认识字后才开始。
第二,儿童的早期写作需要借助于嘴和手的活动。为了深入了解儿童写作的过程和特点,格雷夫斯用了数年时间进行了实际观察和实验。大量材料证明,孩子们写作时,通常是把话说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才在纸上拼写出来。如果没有小声的自言自语,其拼写的错误率会高出平时许多倍。
第三,从自我中心到自我批评。这是儿童学习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共同规律,他们在学习写作的最初阶段,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随着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逐渐对自己过去的文章感到不满意了。格雷夫斯认为“这是孩子写作能力发展的关键性阶段”“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常的个别磋商——谈话——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从这时开始,他需要指导。需要帮助和修改。
格氏对教师的要求有三:一要善于等待。善于等待。格雷夫斯认为,现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师为了应付社会的压力,往往否认孩子有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式独立地发展自己写作能力的权力,结果,孩子们很快就失去了兴趣。他特别不赞成我们通常所采用的限时交卷的命题作文。“我们必须让他们支配他们的时间,我们如果催促他们,他们就会厌烦,就会对写作感到紧张不安了。”所以,格雷夫斯十分强调要等待。他说:“你不能催促孩子的学习过程。孩子只有在自己的脑子里把一件事情摆得整整齐齐,有条有理,他才能懂得它的意思。因此,你要等待„„要等待„„”为了证明充裕的时间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他和他的同事们还拜访了五十位专业作家。五十位作家毫无例外地都说,他们的写作并不是真的在学校里学会的。为什么呢?因为学校的老师没有给他们时间让他们理解所要写的东西。我们万万不能催着孩子们去急急忙忙地跑过这个学习写作的复杂过程。因此教师要等待,等待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毛病,然后耐心施教。二是个别谈话。每次谈话一般只须三五分钟,帮助他们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以便别人能读懂自己的文章。三是亲身实践。教师应该经常写文章,这样才能了解写作中的问题。他认为:“一个劲儿地把写作也是一种手艺,是需要练习的。写作就是写作的实践,孩子们是通过学习榜样和亲身实践来学习写作的。”他的写作教学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种通过活动、兴趣和榜样而自然地进行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比那种通过乏味、讨厌的练习而进行的所谓的直接技能教学要强得多。
第三篇: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我认为洋思中学以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让我产生了共鸣。传统的教学,都是先教后学,许多教师搞满堂灌,结果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时间非常少,效率非常低下.学习洋思中学经验,我认为教师根本在于改变教学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结合学洋思的经验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构建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应该重实质而不是只学外表。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生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效果明显。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先学”的阶段,就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大胆质疑、课后及时复习等好习惯.三.教师要学会“后教”,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未能掌握的,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学习内容,一概不教;教师的教并不只是就题讲题,让学生得出答案,而是要寻找出规律性的联系,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通过引导,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防;教的艺术在于让学生自己学起来,并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学习,学到东西。四.“让学生每节课像考试一样紧张”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共鸣.如果学生每节课像考试一样紧张,他们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一定会更加认真,课堂效率一定会不断提高。总之,洋思中学以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给了我很多启示,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的。
教学经验:毕业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后到华南师范大学进修儿童心理学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及科研组长工作,在教学中,善于发掘教材深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个性循序渐进地因材施教。注重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同时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有全方位的提升。辅导的学生作文曾获得“广州市„少男少女‟杯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并被授予“广州市优秀辅导老师”的称号。
第五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解说: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要面向每一位学生。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以人为本是永恒的教学主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