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
结合四年级小学生好动且比低年级小学生更具备一定的表现舞蹈的能力及知识面的特点,我主要“以情入手”、“以动激情”、“以图激趣”,调动各种有效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学唱、欣赏、学跳产生共鸣。舞蹈中内在的旋律流动感、起伏感、强弱感等与本课教材丝丝相连、密切关系并切合《小步舞曲》的本体风格的多种可利用的因素,使《小步舞曲》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的。
教学经验:毕业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后到华南师范大学进修儿童心理学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及科研组长工作,在教学中,善于发掘教材深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个性循序渐进地因材施教。注重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同时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有全方位的提升。辅导的学生作文曾获得“广州市„少男少女‟杯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并被授予“广州市优秀辅导老师”的称号。
第三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解说: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要面向每一位学生。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以人为本是永恒的教学主体理念。
第四篇: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我认为洋思中学以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让我产生了共鸣。传统的教学,都是先教后学,许多教师搞满堂灌,结果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时间非常少,效率非常低下.学习洋思中学经验,我认为教师根本在于改变教学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结合学洋思的经验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构建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应该重实质而不是只学外表。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生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效果明显。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先学”的阶段,就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大胆质疑、课后及时复习等好习惯.三.教师要学会“后教”,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未能掌握的,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学习内容,一概不教;教师的教并不只是就题讲题,让学生得出答案,而是要寻找出规律性的联系,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通过引导,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防;教的艺术在于让学生自己学起来,并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学习,学到东西。四.“让学生每节课像考试一样紧张”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共鸣.如果学生每节课像考试一样紧张,他们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一定会更加认真,课堂效率一定会不断提高。总之,洋思中学以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给了我很多启示,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提倡学科综合,这节课综合了音乐与美术这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这两种艺术品种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不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这两种艺术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
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绘画是凝固的空间艺术,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最终归于人的大脑之中,使人们在感受中引起思维想象。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画,而这幅画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绘出的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积极探索能够对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愿望;初步感受、理解音乐与绘画的个性与共性;能够尝试用绘画来表现音乐;这样能够使学生达到一种情感上的、认识上的、实践上的目标。学生在感受,体验探讨的过程当中拓宽了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这一节课是一堂音乐与绘画的艺术综合课,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师生共享的艺术品,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更多地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艺术作品的美,去探寻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这节课自始至终都围绕着音乐与绘画这个中心来展开、深入到总结归纳。音乐课我觉得应该要做到具有音乐性、艺术性、综合性和活动性,让学生在音乐课中获得更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对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愿望。
2. 学生能初步感受、理解音乐与绘画的个性与共性。
3. 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来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翻阅大量有关音乐与绘画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补充。阅读的相关书籍有《色彩美学》郭廉夫、张继华著,《音乐文化趣谈》余开基著,《艺术教育论》郭声健著,《国家级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教案精选》杨力、郭声健主编,《音乐
课程标准解读》,《艺术世界》85年第三期,课件中的图片来自《世界美术大图典》、《中国水彩》、《中国美术》。学生分三组坐,以方便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赏两幅抽象画
① 张英洪的《致爱丽丝》
② 斯图尔特·戴维斯的《布鲁普斯和伊夫斯》
2.聆听两段音乐
① 贝多芬的《致爱丽丝》
② 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
3.乐配画
4.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会这样选?
从学生的回答当中导入新课,展示《音乐与绘画》的课题
二、感受与体验
1.听音乐联想画面——音乐中有画面
①《节日序曲》施万春作曲
②《苗岭的早晨》
2.讨论与总结音乐的个性特点
首先,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具有流动性与时间性。音乐主要是靠音响、旋律、节奏、音色来进行“绘画”的。
音响——使人产生想象和联想,获得视觉形象及画面。
旋律——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置上钩出来的线条。
节奏——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有规律的交替来表现。
音色——音乐中音响组合的各种手段。如:横向的调试色彩、纵向的和声色彩。
3.欣赏四幅画联想音乐——画面中有音乐
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欣赏感受,再联想到音乐的一些语言要素。
4.讨论与总结绘画的个性特点
绘画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也是一门空间艺术和造型艺术。
绘画的基本语汇是线条、色彩、造型。
线条——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
色彩——是人眼接受外界色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造型——用线条和色彩在平面上组合成一种特定的结构位置。
5.音乐与绘画之间的联系——音乐与绘画的对应关系
① 媒体展示国画《雄鸡报晓》图,然后听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公鸡与母鸡》,让学生对比对同一事物的描绘,音乐与绘画在表现上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② 划线题
请同学们找出音乐借用绘画的专用名词:
和声色彩 绘画节奏 旋律线条
调性色彩 色 调 线条流畅
③ 连线题
音乐语言要素与绘画语言要素当中哪些要素具有对应关系
音乐语言要素 绘画语言要素
旋律 色彩
和声、音色 构图
曲式、节奏 线条、造型
三、思考与探索
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墓地上空》、《奔马》三幅画,每一组选择一幅画,播放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莫索尔斯基的《伏尔加船夫曲》、《赛马》三段音乐,让学生分析本组的这一幅画应该选择哪一段音乐更为合适,讨论后派代表到讲台上来发表意见,老师作补充说明。
四、实践与创造
① 观看吉拉尔德听《黄河》画黄河的录象片段,让学生感受看得见的音乐。
② 聆听音乐,展开想象,绘出画面,播放笛子曲《牧民新歌》学生作画。
③ 学生作品赏析,继续播放《牧民新歌》作为背景音乐。
五、归纳与总结
音乐与绘画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对应,相得益彰。用音乐可以表现绘画,用绘画也可以表现音乐。
音乐表现绘画的作曲家:
1.俄国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这是作曲家1837年在他看了亡友画家加尔特曼的绘画遗作展览会后,为悼念亡友而作的钢琴组曲,全曲共分10段,每段以一幅图画为创作依据,并各有标题。如《牛车》、《两个犹太人》。
2.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他运用各种音响来表现大海的宏伟磅礴,变幻无穷的景色,通过音乐的各种音响材料描绘出对色光的感觉,又结合声态、动态、制造出一幅幅绝妙的大海图画。
在美术史上也出现过许多用绘画来表现音乐的大师和杰作。
1.美国早期画家华尔特狄斯纳,他曾根据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创作了三幅画,使欣赏者看到这些作品就好象听到了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的奏鸣。
2.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近代著名绘画大师惠斯勒,一生都试图把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画家”,他把自己创作的《白衣少女》称之为《白色交响曲第一》、《茫茫之夜》则称之为《夜曲》,他的画中除了大量用音乐术语命名外,直接以音乐为素材明明的有《钢琴房》、《音乐室》、《小提琴》、《二重唱》等。
绘画是给人看的,却可以使人听到音乐流动的音响;音乐是给人听的,也可令人在视觉中看到形象的画面。
六、小结与作业
最后我想用德国作曲家舒曼说的话作为这节课的结束:“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的心目中,诗歌都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
课后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些有关音乐与绘画的资料(文字、音响、图片),下节课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展示与交流
设计理念 :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提倡学科综合,这节课综合了音乐与美术这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
这一节课是一堂音乐与绘画的艺术综合课,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更多地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艺术作品的美,去探寻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这节课自始至终都围绕着音乐与绘画这个中心来展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愿望。2.学生能初步感受、理解音乐与绘画的个性与共性。3.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来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翻阅大量有关音乐与绘画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补充。
学生分三组坐,以方便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欣赏两幅抽象画(课件出示)
① 张英洪的《致爱丽丝》② 斯图尔特·戴维斯的《布鲁普斯和伊夫斯》
2.聆听两段音乐(片断)
① 贝多芬的《致爱丽丝》 ② 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 3.学生为音乐选配画面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选。
从学生的回答当中导入新课,展示《音乐与绘画》的课题
二、感受与体验
1.听音乐联想画面——音乐中有画面
①《节日序曲》(施万春曲)②《苗岭的早晨》 2.讨论与总结音乐的个性特点
首先,音乐是听觉艺术,具有流动性与时间性。音乐主要是靠音响、旋律、节奏、音色来进行“绘画”的。
音响——使人产生想象和联想,获得视觉形象及画面。
旋律——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臵上钩出来的线条。
节奏——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有规律的交替来表现。
音色——音乐中音响组合的各种手段。如:调式色彩、和声色彩。3.欣赏四幅画联想音乐——画面中有音乐
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欣赏感受,再联想到音乐的一些语言要素。4.讨论与总结绘画的个性特点
绘画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也是一门空间艺术和造型艺术。
绘画的基本语汇是线条、色彩、造型。
线条——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
色彩——是人眼接受外界色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造型——用线条和色彩在平面上组合成一种特定的结构位臵。5.音乐与绘画之间的联系——音乐与绘画的对应关系
① 媒体展示国画《雄鸡报晓》图,听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公鸡与母鸡》,让学生对比对同一事物的描 绘,音乐与绘画在表现上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② 连线题
音乐语言要素与绘画语言要素当中哪些要素具有对应关系? 音乐语言要素 绘画语言要素 旋律
色彩
和声
构图 音色
线条
曲式
造型 节奏
三、思考与探索
出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墓地上空》、《奔马》三幅画,学生每一组选择一幅画,播放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莫索尔斯基的《伏尔加船夫曲》、《赛马》三段音乐,让学生分析本组的这一幅画应该选择哪一段音乐更为合适,讨论后派代表到讲台上来发表意见,老师作补充说明。播放音乐时不说明乐曲名字。
四、实践与创造
(1)播放笛子曲《牧民新歌》,学生聆听音乐,展开想象,尝试学生作画。
(2)学生作品赏析,继续小声播放《牧民新歌》作为背景音乐。
五、小结与作业
德国作曲家舒曼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的心目中,诗歌都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
课后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些有关音乐与绘画的资料(文字、音响、图片),下节课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展示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