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教案_1

时间:2019-05-15 05:4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教案_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教案_1》。

第一篇:《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教案_1

《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教案

www.5y

kj.co

m

教学目标

.理清作者赏析词作时清晰的思路。

2.学习本文赏析诗词的方法,尝试自己赏析古代诗词。

说明:

古代诗词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和真挚纯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好的诗歌,都是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在陶冶性灵、净化情感、磨砺节操、启迪思想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古代诗词毕竟离我们有些遥远,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大都停留在读读背背上,这对继承传统文化是有碍的。究其原因,主要就在学生不会欣赏,不知如何欣赏古代诗词。这篇无疑就是一个指向标,它是被誉为“词学宗师”的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的一篇赏析短文,选自《唐宋词欣赏》。本文最可贵的是出自一位大师之手却毫无学究之气,文字朴实而流畅,思路平易而清晰,对于初中生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此文看作用件,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诗词应当有清晰的思路和详实的分析,还要学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建议一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明确了本文写作思路和学习本文赏析诗词的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着做一些古代诗词的赏析。

2.难点:作者如何选择赏析的角度,如何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来。

说明:

在努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诗词鉴赏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要从典范的中学习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学以致用,比葫芦画瓢,由浅入深反复训练,所以教学的落脚点应当是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词,所以作为重点。学会鉴赏前提是能准确的理解本文的鉴赏方法,大师是如何选取角度分析的,为什么要这样分析,这就是难点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自读辛词

尝试评析

出示辛弃疾词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要求学生自行朗读三至五遍,然后就这首词或从整体上或从某一处做一些简单的评析。

放声朗读三五遍,试着说出自己对辛弃疾这首词的大致感悟。

这首词难度不大,学生可以通过多遍的朗读,对这首词由一个整体而初步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体会,可以调动他们的已知,以便下面的深入学习。

初读课文

理清思路

.请同学仔细阅读每一段文字,要求:(1)根据路标词划出段中层次。(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所写内容。

2.请同学交流自己初读圈划的结果,理清本文总分总的行文结构。

.自读课文,圈划路标词,比如“首先”、“次写”、“最后”、“第二句”、“既”、“也”、“不但”、“而且”等。

2.交流各自读后成果,谈谈自己理解的行文思路。

学生写也好,做赏析也好,很多时候是不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也就是没有思路,理清的思路,能让学生对行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对他们学会鉴赏有极大的帮助。

再读课文

归纳方法

在学生概括每段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作者赏析辛弃疾这首词作时的角度和方法。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赏析的角度。比如第一段从内容、背景、选材三个角度做简要评析等。

2.通过提问,让学生交流,比较彼此学习发现,明确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圈划、批注、交流,最后总结归纳课内所得赏析方法。

这一环节的学习是关键,老师需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做细致的分析和归纳。让学生明确,作者是从词作的写作内容、写作背景、选材角度、写作特色、表达情感等多角度,抓住关键词语,逐句进行赏析的。

精读

比较研讨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同样是总写,写法是有差异的,要求学生能通过比较发现不同。

2.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赏析词作的上下阕,同中有异,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异同来。

细细阅读,做比较阅读。

预设:作者写作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如同样总写,首段侧重在内容和背景交待上,末段侧重在特色和思想情感分析上。

通过这样深入的分析、比较,学生才会真正深入了解作者灵活多样的赏析角度和方法,为他们能自己做鉴赏开启思路。

课堂训练

学习反馈

选做:

.从前面学过的古诗词中任意选择一首,从内容、选材、写作特色、表达情感等任一角度或多角度进行简单赏析。

2.仿照本文最后一段做小结式赏析。

学生按要求自选诗词,口头做赏析训练。

学是为了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希望学生对所学有所巩固,并能学以致用。

www.5y

kj.co

m

第二篇:《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教案_1

《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教案

教学目标

.理清作者赏析词作时清晰的思路。

2.学习本文赏析诗词的方法,尝试自己赏析古代诗词。

说明:

古代诗词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和真挚纯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好的诗歌,都是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在陶冶性灵、净化情感、磨砺节操、启迪思想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古代诗词毕竟离我们有些遥远,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大都停留在读读背背上,这对继承传统文化是有碍的。究其原因,主要就在学生不会欣赏,不知如何欣赏古代诗词。这篇无疑就是一个指向标,它是被誉为“词学宗师”的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的一篇赏析短文,选自《唐宋词欣赏》。本文最可贵的是出自一位大师之手却毫无学究之气,文字朴实而流畅,思路平易而清晰,对于初中生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此文看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诗词应当有清晰的思路和详实的分析,还要学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建议一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明确了本文写作思路和学习本文赏析诗词的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着做一些古代诗词的赏析。

2.难点:作者如何选择赏析的角度,如何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来。

说明:

在努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在语文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诗词鉴赏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要从典范的中学习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学以致用,比葫芦画瓢,由浅入深反复训练,所以教学的落脚点应当是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词,所以作为重点。学会鉴赏前提是能准确的理解本文的鉴赏方法,大师是如何选取角度分析的,为什么要这样分析,这就是难点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自读辛词

尝试评析

出示辛弃疾词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要求学生自行朗读三至五遍,然后就这首词或从整体上或从某一处做一些简单的评析。

放声朗读三五遍,试着说出自己对辛弃疾这首词的大致感悟。

这首词难度不大,学生可以通过多遍的朗读,对这首词由一个整体而初步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体会,可以调动他们的已知,以便下面的深入学习。

初读文

理清思路

.请同学仔细阅读每一段文字,要求:(1)根据路标词划出段中层次。(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所写内容。

2.请同学交流自己初读圈划的结果,理清本文总分总的行文结构。

.自读文,圈划路标词,比如“首先”、“次写”、“最后”、“第二句”、“既”、“也”、“不但”、“而且”等。

2.交流各自读后成果,谈谈自己理解的行文思路。

学生写也好,做赏析也好,很多时候是不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也就是没有思路,理清的思路,能让学生对行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对他们学会鉴赏有极大的帮助。

再读文

归纳方法

在学生概括每段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作者赏析辛弃疾这首词作时的角度和方法。

.要求学生再读文,边读边标出赏析的角度。比如第一段从内容、背景、选材三个角度做简要评析等。

2.通过提问,让学生交流,比较彼此学习发现,明确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圈划、批注、交流,最后总结归纳内所得赏析方法。

这一环节的学习是关键,老师需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做细致的分析和归纳。让学生明确,作者是从词作的写作内容、写作背景、选材角度、写作特色、表达情感等多角度,抓住关键词语,逐句进行赏析的。

精读

比较研讨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同样是总写,写法是有差异的,要求学生能通过比较发现不同。

2.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赏析词作的上下阕,同中有异,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异同来。

细细阅读,做比较阅读。

预设:作者写作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如同样总写,首段侧重在内容和背景交待上,末段侧重在特色和思想情感分析上。

通过这样深入的分析、比较,学生才会真正深入了解作者灵活多样的赏析角度和方法,为他们能自己做鉴赏开启思路。

堂训练

学习反馈

选做:

.从前面学过的古诗词中任意选择一首,从内容、选材、写作特色、表达情感等任一角度或多角度进行简单赏析。

2.仿照本文最后一段做小结式赏析。

学生按要求自选诗词,口头做赏析训练。

学是为了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希望学生对所学有所巩固,并能学以致用。

第三篇:辛弃疾 词 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为: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为:

倾情诵读 —— 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 感受形象,咀嚼涵咏 —品味语言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学生朗读资料介绍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师: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

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学生讨论完成)

——(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学生讨论完成)

——(1)看、拍、会、登

(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5、全体女生朗读

师: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不想和她们比比?那就请男同学激情饱满的朗读下片。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男生朗读 师: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2、师: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张翰 —— 乐于归隐 _____(正)许汜 ——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______(反)桓温 —— 叹时光流逝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1分钟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的忧惧。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 用典

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师: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教师小结: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我真的很佩服同学们的理解,很多话是老师想说的,你们都说到了。

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师: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意境:空旷辽远。语言: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七、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师: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诗情画意中再次倾听辛弃疾最真实的心跳。

八、小结

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像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在这里我们感谢辛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

九、板书:

上片:江月 山景落日 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下片: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运用典故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四篇:《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教学难点)

二、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一、抽查学生自主预习情况。

1.走近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风格)为主,关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2.注音:玉簪(zān)螺髻(jì)鲈鱼堪脍(kuài)揾英雄泪(wân)....

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你感觉词的风格怎样?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 这首词,境界阔大,气魄雄浑,寄意遥远,感慨深沉、豪放。

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亭,面对辽阔山河,听到鸿雁悲鸣,生出无限忧思。自伤抱负世无知已,得不到理解与慰藉;浩叹英雄徒有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才华。

2.分片讨论:

(1)上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借景抒情。词人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2)下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用典。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价值观。“尽西风、季鹰归未?”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也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表明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也批判了那些不顾国事、钻营私利的人;“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尤如此”,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徒然虚度年华的愤慨和苦痛。

3.总结整合:用简练的语言总结这首词。

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境界阔大,气魄雄浑,寄意遥远,感慨深沉。通过所见所闻所感,层层展开主题。结构曲折而严谨。而且典故使用贴切精妙,天然浑成。不愧为传世之作。

三、检测巩固。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中“玉簪螺髻”是形容(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运用了(比喻)修辞。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中“落日”,比喻(南宋国事衰颓);“断鸿”指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3.“把吴钩看了”,借吴钩闲置身旁,烘托出词人(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的苦闷,“阑干拍遍”形象地表现出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的情态。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一、抽查学生自主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孙仲谋(móu)舞榭(xiâ)巷陌(mò)金戈(gē)....佛狸祠(bì)狼居胥(xū)仓皇(huáng)可堪(kān)....元嘉(jiā)拓跋焘(tāo)王玄谟(mó)张浚(jùn)....2.解释下列词语,掌握在词中的意思: 风流:遗风,流风余韵。寻常:平常。草草:草率。北顾:北望。可堪:不忍。

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一)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二)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

上阙用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两个典故。

下阙用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三个典故。1.分析研讨前两个用典。① 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

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② 用此二人典,蕴含了什么用意?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2.分析研讨第三个用典。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3.分析研讨第四个用典。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4.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故的用意。

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三、检测巩固:见《点金训练》P1~6题。

四、教学反思:

第五篇:《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四、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 —— 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 感受形象,咀嚼涵咏 —品味语言的方法。【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名诗对接

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5、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师: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学生讨论完成)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男生朗读

八、小结

九、课后作业

九、板书:

上片:江月 山景落日 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下片: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运用典故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下载《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教案_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教案_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飞云居实用教学案 必修4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 ★★学习方法 诵读与感悟、合作与探究、点拨与评说相结合。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篇一:辛弃疾词两首 表格教案《辛弃疾词两首》教案篇二:辛弃疾词两首的教案教学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新词,相信同学们对辛弃疾并不......

    词一首

    无题 一杯淡酒 二盏离愁 三咽难入喉 四季萧索 初五月如钩 六月雨落 天泪为谁流 七古难赋 空有才八斗 九重寒云 风摇岸边柳 十年枯等换回眸 百般思念人消瘦 梦回千转 琴声悠......

    辛弃疾词两首的教案

    教学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新词,相信同学们对辛弃疾并不陌生,我们已经学过他的不少词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回顾一下,学了哪些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

    辛弃疾与他的词1

    辛弃疾与他的词我们新知小学有一个于众不同的教学特色——开设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文化学习课程。 我从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就学习宋词,到现在为止,已经学了54首宋词。辛弃疾......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1

    编制人: 审批人:使用时间:2013年3月 编号6 班级 小组姓名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阅读鉴赏第二单元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思想及......

    辛弃疾词三首

    辛弃疾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了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简要生平,理解词人在三首词中表达的感情。 2. 理解作者在词中表现出的欲说还休的愤懑,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目标的专一追求的......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江 哲 一、背诵与识记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鬓。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