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化教育犹如一场浩荡的春风,给沉寂多年的教育领域带来了一股浓浓的春意。这些变化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 教学理念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改革,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更关注于学生生命的发展,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音乐课堂是孩子们学习艺术的摇篮,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使音乐课堂成为一个直面生命、凸显生命的灵动的课堂,是我们每一名音乐教师都应该积极追求,积极探索的。我作为一名在基层从事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谈谈自己一点的看法。
一、让音乐课堂在生命中趣化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观念之一。我们教师劳动的对象不是无生命的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犹如生命在苗圃中生长,需要得到各种养料的吸取,新课标也要求我们的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益于解决社会问题,为学生的音乐生命注入新鲜的血液,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因此,“引生活于音乐,融音乐于生活,在生活中趣化音乐,在音乐中趣化生活”。能更好地让音乐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涌动生命的灵性。以致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在教学中我经常启发学生的联系生活中的各种知识,例如在教授一年级《理发师》一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模仿理发师的动作,创编动作。让他们想象理发店里都是老爷爷吗?是不是还有叔叔、阿姨等等。并能按照《理发师》的歌词,想象各种行业,有厨师烹饪、司机驾驶、农民劳作等等,结合生活中从事各行各业的劳动特点,小组合作创编歌词。比如:生:开汽车的司机叔叔笛嘟笛嘟,手里握着方向盘呀,笛嘟笛嘟,哎,就快到站啦,快快刹车“笛笛笛笛笛”……生:我爸爸在收玉米咔嚓咔嚓,手里握着小铁镐呀,咔嚓咔嚓,哎,今年又是个大丰收呀 咔嚓咔嚓嚓嚓嚓嚓嚓…。孩子们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时间长了,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让音乐课堂在求真中感化
音乐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综合素质,体验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手段传导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得到美的享受。怎样在教学中发挥美育的功能和作用,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结构呢?小学生本身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所以教师就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之一。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而这种影响很有可能会陪伴他们一生。有的老师脾气比较急噪,一个歌曲、一条视唱、教过两三遍之后,就觉得应该都能掌握,如果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就大为恼火,声色俱厉,言辞生硬,害得学生噤若寒蝉;学生偷了懒或是淘气了,马上就来个“川剧”的变脸„„如此的例子,真是比比皆是。难怪我们总觉得当老师累,每天都有气受,这气究竟是学生给我们的,还是自找的?今天想想,我不禁哑然失笑。我们是成年人,于是便常常不自觉地用成人的眼睛看世界看孩子,觉得应该这样或那样,结果必然是太多的不满与失落。可孩子毕竟是不成熟的,他们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多么需要教师以平和、理解的心态来引导,来鼓励,来陪伴他们的成长,而不是用批评、愤怒来开凿出师生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呀。
我深切品味到“蹲下来看孩子”这句话的精妙。有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殊不知,蹲下来,这边风景独好,倘若教师能再多琢磨琢磨,创造些孩子们喜欢的教育方式,那必定能学生快乐,自己快乐。使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真诚、真情、真心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去感染他们,去感化他们,去帮助他们,引导孩子具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一种活泼乐观的态度,具有一种永远不懈的追求。
三、让音乐课堂在求创中升华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小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好奇、喜欢表现自己,那么就让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吧。我在这几年的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这一特点。通过让学生创编歌词、绘画、粘贴的方法来激发想象力、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器乐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音乐创作和器乐教学相结合,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辅助学生创作音乐,同时让学生深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用竖笛吹奏并修改自己创作的旋律,然后吹奏给其他同学听赏,在得到老师及同学的公认后,请全体学生齐奏学生创作的作品,使音乐创作达到其最终目的。再如:打击乐器是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乐器。在感受、鉴赏了器乐曲《鸭子拌嘴》后,教师就可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来创作表现这段故事。首先,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入:池塘边,一群鸭子向我们走来,可是不知怎的,有两只鸭子吵起嘴来„„这时,学生击响手中的镲,节奏忽紧忽慢;有的同学边用打击乐进行是时急时缓的演奏,边用身体动作和神态把两只鸭子吵架的情景表现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老师了解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体验美感,升华情感,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过程。总之,新课改的今天,音乐教学不再是过去那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承式教学,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在这个内化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今天的学生需要的是一片崭新的天空,一个生命活动的场所,一个能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因此,让我们的音乐教学充满灵性,充满希望,充满生命力!
南阳市油田教育中心第六中学:周庆江
2009年11月
第二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老金厂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走进课堂,近年来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研究的视角上,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1、目前国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倾向于从“预防自杀”而不是从“发展”的视角看生命教育,而且缺乏可操作性。
2、生命教育的实施形式单一。目前把生命教育单独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来实施研究的比较多,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较少。
3、绝大部分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会节省较多时间;而要单方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则要另调整课程时间安排,会比较浪费时间。
4、从现实来看,生命教育体验和课堂教学渗透研究中仍然存在“结合模式单一,定位不够清晰,特色不够鲜明,不能有效渗透常规教学,与课程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科学教学与生命体验的融合有效性不高,未能明显地凸显生命的意义,实现个体生命的升华。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结合当前的教改现状,申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并开展相应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命教育理论
教育要尊重学生生命的教育思想,叶澜教授提出的“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的著名论断而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生命教育理论是一个没有定论且正在滥觞中的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理论不仅是人们所理解的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关注生命健康的教育理论。从本质上说,生命教育理论是一种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主张。
2、课程改革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生命理解和尊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①、新课程关注生命个体,营造自由发展空间。它要求师生角色的转变、注重个体的存在。教师要摆脱“师道尊严”的架子,走向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老师发难,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形式从而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②、学习方式的改变,展现生命自由发展的空间。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注重强调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新课改要求课堂注重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③、新课程渗透了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教育。学习过程是学生成功激情的体验,传统教学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在获得答案过程中情感体验却漠不关心。
④、新课程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评价标准,改变用同一目标要求全班同学,改变用可量化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用不同尺度去评价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对自己充满自信与希望,进而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个性。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在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意识,激扬学生的生命。
2、从生命的高度看,可以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气息、智慧与激情并存的教学课堂,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课堂。
3、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执着追求生命发展的最大值。
4、最有效地实现教育提升人的根本目的。
总之,通过研究,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的理性剖析,从而以更为客观、理性的眼光来组织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最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人文素养,拓展教师的教学理性积淀;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意识,撬开学生生命前行的杠杆,使全体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自信与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执着追求生命发展的最大值。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西方国家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起步早,从小学一级开始就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我国的生命教育由于起步晚,上海市教委虽然对生命教育颁布了大纲,但缺乏可操作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它介于课程与活动之间,对课程建设来说是个空白,因此有必要对生命教育的资源和内容进行开发。综观国内外近几年的教育研
究资料,发现对德育层面的内容研究比较多,而将它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比较少。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实现课堂教学激扬生命的策略。
2、课堂教学中通过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层次来渗透生命教育激扬生命的目标。
3、构建生命教育的课堂文化。
(二)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
课堂教学:《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对课堂教学的解释是: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规定人数的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和时间表,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于以上概念,确立研究内容分以下几点:
1、学习生命教育理论,调查分析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与生命教育进行整合。同时注意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原则;适切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原则;注重学科之间有机整合的原则;注重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注重拓展信息渠道的原则;注重认知、情感、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自然生命的研究
在科学、体育与卫生等显性课程中增强生命的意识,挖掘显性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以体现对自然生命的尊重。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生命的研究
在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开发学生的社会生命,为他们成为一个社会人打下根基。
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精神生命的研究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课堂教学中更要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使他们做高尚的人,超越前面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两个层次,体现生命的价值。
5、构建生命教育的课堂文化
生命教育不只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核心的理念。我们不能仅仅把生命教育视为一门学科课程,而要把生命教育作为引领整个课程改革的有力引擎,在实践中把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理念,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种途径来把握和深入,并把生命教育由环境的改造变成一种理念的转变。
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层次的研究; 难点:构建生命教育的课堂文化。
六、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首先调查分析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因素,然后以学校科研组为牵头,以现有的学科教材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目前的教育教学任务为驱动,以已做出一定成绩的有经验的优秀试验教师为根本,边实践边完善,在教学活动中启发灵感,并由一线教师自己设计开发渗透生命教育的学科基本课型,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生命教育的课堂文化。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学习生命教育理论和课改精神,调查分析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因素。
2、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为主,以现课堂教学的需求为驱动,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结合理论探索、调查研究、作品分析、个案研究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究研活动,通过具体的实际的活动,逐步提高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七、课题的阶段性计划和主要措施
1、准备阶段(2012、3——2012、10)(1)课堂现状调查、分析
(2)查阅国内外相关同类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
(3)总体课题实验框架构想,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编写“学科教学中实施生命方案”
(4)确定实验组和对比组
2、实施阶段(2012、11~2013、12)
(1)课题组成员学习生命教育课堂的相关资料,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每位教师搜集汇编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
(2)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分析总结课堂教学效果。(3)调查、分析、总结课题研究带给学生、教师的影响。(4)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开展新一轮的研究工作
3、课题总结(2014、1~2014、3)
(1)整理研究资料,教师们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关案例。
(2)撰写研究报告。
八、预期实验的成果形式:
1、尝试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0月):教学案例、调查报告、子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总方案。
2、拓展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3年10月):教学案例、个案分析与反思、经验总结。
3、深化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教学案例、论文、实践教学及反思策略
4、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3月):教学案例汇总、优化教学策略、子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论文、学生作品
九、实验课题研究的组织保障:
1、领导小组
组长:杨洪军(学校校长)课题组人员分工:
武春生 ―― 理论研究,负责课题的规划、协调工作。
崔宝成―― 理论研究,负责课题的理论探索。
王红芳、杨延杰―― 行动研究,负责课题的实施。
陈长云 ―― 行动研究,负责课题方案的制作、总结工作。
郑孟军——信息技术支持
3、经费保障
(1)经费的预算:由办学单位支持,平均每年约2万元,共约8万元。(2)经费使用:
A.学校网络教学的软件设计制作。B.聘请专家讲学指导和外出参观考察。C.教师培训经费。D.开展研讨和交流活动。E.对教研人员的奖励。
(3)经费管理:按学校及上级部门制定的财务管理办法严格执行。
第三篇:《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以德育治教、渗透德育尤为重要。如,在音乐课本中经常会出现,教育学生尊敬师长、热爱集体、爱家乡、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等等德育思想。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认为教师要不断创设情境并帮助学生拓展情境,在情境想象中,不断渗透德育,让学生心灵震撼。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与情感丰富多样,在音乐课上经常会学到爱国主义、尊敬师长、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歌曲等。如,在学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时,这是一首歌颂教师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勤奋工作的精神,曲调优美感人,情真意切,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在歌曲伴奏音乐的烘托下进行配乐诗朗诵歌词,“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烁,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在配乐歌词朗诵之前我给学生展现了一幅老师在晚上辛勤劳作的感人图画,并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老师对学生所蕴含的无限的爱,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和尊敬。然后,让学生进行歌曲的欣赏,感受歌曲四四拍子徐缓的节奏和深情优美的情绪后,再进行歌曲的演唱,做完这些铺垫,学生这时有感而发,从内心深处唱出了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师应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德育教育,例如,我在教唱二年级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播放了孩子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动画画面,通过这个画面的播放可以更深一步的让学生感觉到妈妈的辛苦,并下定决心以后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再麻烦妈妈。又如,在教唱《雨花石》这首歌曲时,我通过网络找到了大量的关于描述革命烈士的视频文件以及背景资料,剪辑好了做成课件并伴随着《雨花石》这首歌曲播放,当播放时,许多学生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屏幕,接着,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播放中的画面和录音范唱也让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而教育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这样不仅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也还让学生看到了更直观的画面效果,充分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第四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塑造、改变着世界,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变的进程和力度还在不断地加大、加深,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尤其是在地震、海啸、台风等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仍然渺小而脆弱,这些灾难甚至能在瞬间吞噬人类的生命。因此,通过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感悟生命的珍贵,唤起对生命的重视、热爱,同时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加深对人地共融共生关系的探求、理解以及地理学科的价值认同,是每一个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认清地理灾害,感悟生命的宝贵
我们的学校建在山脚下,与居民区隔着一条河,当初校址选在这里的考虑也许是因为安静,有利于学生学习。为了方便学生过河,团领导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资金,在河上架了一座水泥桥,代替了摇摇晃晃的铁索桥,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和路人。但现在看来,这座桥却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每年初春融雪期及夏季暴雨期,小河开始发洪水,东、南两面山地的洪水都汇入河中,一时间浊浪翻滚,涛声轰鸣,吸引了大小学生们爬在桥栏上、蹲在河坝边观看,有的学生还踏着台阶走下河堤,去捞水面上的漂浮物,让人看得胆战心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讲授“我国的气象灾害”这一内容时,重点讲了洪涝灾害,搜集了1998年特大洪灾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讲述了2012年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件,从南山旅游区下来的游客,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连人带车被卷入滚滚洪流中,十余人无一生还,有的连尸首都没有找到,用这血淋淋的事实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洪水对人的生命及财产造成的巨大威胁,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奇和贪玩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并且,把本地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表现、分布、造成的危害、应对措施、安全常识等内容制作成课件和表格,详细介绍给学生,这样既对我区的气候灾害进行了普及教育,同时通过对这些灾害的了解,提高学生应对这类灾害的基本生存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们这个小小的团场也受到了影响,牧民们买上了摩托车,职工们有的买上了小汽车,这本来是好事。可是,三连的牧民们喜欢抄近路,从学校门前的桥上过,摩托车打着喇叭呼啸而过却不减速,即使装了减速带也无济于事,甚至有的人是酒醉驾驶。周五放学时,来接住校生回家的各类车辆在学生中穿行,争抢生意,吓得学前班的老师像老母鸡一样护着本班的孩子。看到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在地理课上提醒学生注意。因此,在讲授《逐渐完善的交通运输》这个内容时,我加进了自制的幻灯片,是我对这几年来本团因各类交通事故而致死、致残的数据调查,用事实教育学生,天灾我们有时无法躲过,但人祸却完全可以避免,只要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在车辆多的地方随时提高防范意识,就可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二、观察生活环境,关注生命健康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宜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安全的食物……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地理技能。为此,结合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经常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首先,从空气开始,当学到“天气预报”中“空气质量”这个知识点时,我先给学生讲了空气污染对人体的诸多危害,再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学校南面的实验楼、公寓楼后的雪有什么异常?给出石市五年前和现在的空气质量数据,让学生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在去石市的时候注意炮团下面的天空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并给出两周的时间查明原因,写出调查结果。两周后,大部分学生教了调查结果,让我很惊喜,他们调查出:学校南面的雪上有黑点,因为距学校2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煤炭转运站,毫无防尘措施,每天装煤、卸煤,黑尘飞扬,甚至飘入住户的房屋,住户连窗户也不敢打开。石市空气质量变差,五年前都是优,现在大多是良,原因是周围建立了热电厂、水泥厂等污染大的工厂,滚滚烟尘让石城的天空不再湛蓝,也使石市的天空与炮团以南的天空景象大相径庭。经过这些地理调查活动,学生认识到了空气污染对健康、对环境的危害,就联合煤厂周围的住户向上级部门反映,最终,勒令煤厂老板搬迁,还给我们一片洁净的天空。
之后的教学中,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地、水,因为土地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的“舞台”,水则是维持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水和土的安全关系着每个公民的食物安全、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一步步引导学生关注该类热点灾害问题:土地污染、水污染的来源有哪些?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危害?如何防范、治理?我可以做什么?……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还组织学生利用板报、手抄报在校内开展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宣传活动,为监督、保护本地区的环境,营造有品质的生活空间,实现美丽家乡、美丽学校尽一份力。通过这些活动,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美好的环境,才会有美好的生活,才会有健康的生命,而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从身边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关爱生命。
地理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地理教师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还要通过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时时引导学生懂得:没有生命,一切就无从谈起,而没有了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生命就无法延续。这样的地理教育,才真正符合了教书育人的原则。
第五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作者:谭应春 单位:南岸区上浩小学 联系电话:*** 【摘要】生命化的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一切为了生命的发展,为了生命和谐而完整、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富有创造性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已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促进生命完善与发展的手段。数学课堂教学做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让它焕发“生命”,应该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数学课堂学习做为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更应该先融入“生命”的光环之中,也就是要实现生命化教育。借助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营造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数学家的伟大成就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数学课堂 渗透 生命教育
生命化的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一切为了生命的发展,为了生命和谐而完整、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富有创造性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已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促进生命完善与发展的手段。数学课堂教学做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让它焕发“生命”,应该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数学课堂学习做为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更应该先融入“生命”的光环之中,也就是要实现生命化教育。
一、借助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一直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左右”这节课时,情感态度目标就定为教育学生遵守公共道德,上下楼梯靠右走。在课间休息时,我带着学生们在楼梯上走,就给他们布置作业,思考:如果违反行走规则,不守秩序,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如果人人都按一定的规则走路才不会相互碰撞,出现意外,同时体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此外,在找左右邻居的游戏中,我抓住契机,适时加入了“远亲不如近邻”,“要与同桌和睦相处”等结束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
二、营造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体现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巩固新知识的起点,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地备课,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每节课都有新意,让学生饶有趣味地主动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课中,我就以改编的《狼和小羊》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上课一开始,我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这节课有一位小客人也要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出小羊的图片,此时学生异常兴奋,我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劲头。我紧接着把那故事继续发挥:“正当小羊聚精会神地学习时,一只狼出现了„„”最后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营救小羊的任务,而且规定:如果小羊做错一题,狼就可以向前进一步,去吃小羊;如果小羊做对了一题,狼就得向后退一步,远离小羊。规则讲清后,一场以“营救小羊”为主题的练习课开始了。学生做练习题时,因一心要救小羊,所以做得特别地认真,而且还一丝不苟地检查,生怕自己的一时疏忽而要了小羊的命。
这节课中,我通过营造“救小羊”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学起来轻松愉快,意犹未尽,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愿意参与其中。
三、以数学家的伟大成就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我国数学史中有许多引以为豪的数学家,他们刻苦研究,严谨治学,勇于克服艰难险阻的事例,能深深地激励学生。如给学生介绍华罗庚的事迹时,激励他们以华罗庚爷爷为榜样,学习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的精神。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引入天安门、故宫的对称,山东孔庙的对称,京剧脸谱的对称,汉字的对称,自然贴切地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渗透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而且还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材料,创设有关情境对学生进行环保、爱惜时间、爱护公物、节约能源、遵守公共秩序等的教育。如在教学“位置”一课中,我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行根据手中的电影票进场找座位。通过自己的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这项本领,在活动中我注意鼓励学生互助,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还进行了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市民的教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规范了自己的道德行为。
总之,让我们以课堂教学为起点,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开始;从改善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方式,改善与每一个学生的交往方式开始;从改善倾听能力,改善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开始,实现生命化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命教育论》 毕义星
2、《新课程视角下的生命教育》《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