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反思
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在 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走进了日常 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中学信息课程与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 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 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中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 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中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 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式各样,一节课有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 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生命的壮歌》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 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老羚羊怎样以自己的身躯搭建了生命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 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 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中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学生对于仿生学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雷达吗?雷达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雷达就像铁锅,有的说电视天线……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银河雷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中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 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黄河的 主人》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被影片中黄河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深深的震撼 了。当看到艄公上驾驶着羊皮筏子如履平地学生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 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多媒体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 收 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文时,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 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了。
三、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 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课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 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 主选择。
1.继续搜集有关森林被破坏的信息,举行“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活动。2.写一些保护好森林资源的标语。3.搜集森林原貌和森林被砍伐后的图画。4.创作或填写关于保护森林资源的歌曲。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 这样, 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
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适时恰当地选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对动画、声音,颜色和传播速度的控制,使得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一、运用多媒体,数学学习情境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如果没有电化教学设备,教师需要用语言去说明一个数学问题所在的生活背景,学生通过教师的叙述或文字领会学习的问题情境。有了电化教学设备教师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直观的演示来精彩的呈现数学学习的情境。特别是flash课件的发展使用,它能够使表面看来相对孤立的问题之间的数学联系清晰化。
二、运用多媒体,概念教学形象化。在概念教学中,提供概念本质性的课件,为学生提供便于抽象概括的感知材料,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建立新概念,并能深刻理解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用在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和运用多个环节,并且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对平均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以公司经理与职员关于工资平均数评价公司员工工资情况是否合理?这样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对生活中中位数、众数的统计意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生活实际认识概念的意义。接下来用幻灯片的形式给出平均数的概念,并使用不同的颜色对其中的关键字加以强调。将抽象的概念教学用多媒体形象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
三、运用多媒体,运动问题直观化。
1、在几何知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提供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图象能促进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培养空间想象力。初中几何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们在获得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视觉、触觉、听觉及其相互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空间想象力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是高一级的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感性材料,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以促进学生这一能力的提高。突出例子是“图形面积计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变化、灵活的特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和多向观察的思维方法,从而既为学生提供了空间想象的基础,又促进了他们了解图形组合分解规律,逐步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效果十分突出。
2、应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实现了图形运动的直观演示。例如:美丽的勾股树;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说明;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说明;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坐标系内图形的运动等等都能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
多媒体的使用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但是决不能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在肯定它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我认为课件的使用必须是合理的,对于可用可不用的地方就坚决不用;课件本身不可太花俏,以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知识之外;数学引入部分可以采用flash形式以增强数学学习的情境,而新课部分课件尽量简单化,幻灯片就很好。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是数学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情景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数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数学思维的促进者;教材等学习资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建构数学意义的对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媒体是师生用来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习材料,锻炼数学思维、进行合作交流的认知工具。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辅助探究教学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来学习知识,信息术则提供研究过程中需要的材料以及平台,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的过程,学生学习了科学的探究技能,附带才是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这种提法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科学方法寓于科学知识之中,割裂二者的联系,会让学生脱离具体的学习背景去获得探究能力的发展,最终沦为形式主义。因此,既重过程又重结果,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生探究技能的发展要以所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基础,这才是对探究学习的正确理解。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不是把数学作为单纯的知识去理解,而是更具有真实感地去把握它。这样即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效果。以上是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做更广泛深入的研究。当然,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注重结果展示,轻思维方法训练,可能会使中等偏下同学的思维跟不上等,这就要求教师们在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哪些内容适合用,哪些内容不适合用,使用的效果好还是不好,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地尝试,并积极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摸索出一套适合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巩留县提克阿热克乡中学数学教师
刘英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信息交流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富有吸引力和时代性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重要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的各门学科教学中,数学对其他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只有少量的模型辅助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他们探索知识。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真知的愿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伴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能够起到深化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加强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3.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声情融合的课堂环境,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看见,同时也能够听到,还能进行动手操作,这样能够产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效果,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获取知识,让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状态,提高中学生课堂的整体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网络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处于引导、点拨的辅助地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知识点之后,引导学生怎么样才能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资料。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由以往的单一方式转变为多元化方式,促进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样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大大提高了备课的效率,促进了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老师的教学机构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提升,为教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技术主要是通过文字、图形、数字、声音的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数学是一门广博而复杂的知识体系,具有时空性、宏观性、微观性等特点,很多特点是非常抽象的。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各种抽象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界限,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一切思维取得突破的脚手架。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通过设置问题,能够突破教学难点,实现课堂教学有序运行;再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本身的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能够使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本体的理解。
三、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计算机
我认为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解决传统教学做不好的事情,这应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就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2.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发展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在数学课中,可考虑把学生分成2~3个人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在全班创设一种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
3.利用计算机复习、作业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辅导软件把计算机变成了教师。这种课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象,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文、图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进度,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学数学离不开做题目,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这里所说的题库的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根据测试者的应答,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能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
四、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计算机本身的优势,它进入数学课堂后,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当考虑,有了计算机,学生应当学习什么样的数学?
1.调整、精简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有大量繁杂的运算,教学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进行训练。目前许多软件包都能完成数学里各种各样的运算,有的软件还能在每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给出解答。这样,技术使得有关数学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越来越不重要,这就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繁重的运算交给计算机。因此,教材中可以适当删减、调整一些教学内容。例如,查表计算可以取消,三角函数的运算引入计算器等等。当然,并不是不要学生练习,而是掌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即可。
数学是讲授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在传统的几何教学中,欧氏几何战占据了很大的内容,学生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学习欧氏几何,学习逻辑论证。我们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就是证明定理就像解四则运算难题一样,是非常难的。固然,这能很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也不仅仅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论证方法也仅仅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类方法。因此,在中学数学中应当将代数几何综合起来,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尽早地引入解析几何的思想。例如,我们可以在直线的概念上介绍数轴,可以用方程来讲直线的平行、垂直等。
2.增加一些教学内容
现在学校的学生,将来必将走向一个更加信息化的社会,因此目前不仅要用现代技术来改进数学教育,而且应当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进入技术社会做好准备。
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收集信息和数据,处理数据,得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应当将这些知识引入中学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去解决,现在已经有一些软件可以使用。例如利用电子表格(如 EXCEL)等可以完成许多数学任务,如建立方程去解决分组问题,进行估算以及检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等。电子表格在帮助学生探讨数量关系方面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研究不同列的值,并总结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另外,许多电子表格还有加、减、乘、除、平方根、求和和求平均数等功能和绘直方图、曲线图、柱形图等绘图工具,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统计里的学习任务。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重要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数学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中学数学教学,对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教育中的计算机》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1998
附:
作者 :
职称:
电子邮件:联系电话:邮编:
新疆巩留县提克阿热克乡中学数学教师中级职称(中教一级)745132224@qq.com ***(0999-5815908)835406 刘英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刘
英
新疆巩留县提克阿热克乡中学
第四篇:浅谈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美的象征,断臂的维纳斯的雕像是一件举世闻名的美术作品,其复制品遍布世界各地,然而,这幅作品中的尺寸比例有多处巧妙地运用了数学中的“黄金分割”。德国实验美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发现人们判断长方形的美观性的时候,主要取决于长方形中宽与长的比值,当比值在0.6左右的时候,人就感觉比较美。比如身份证、银行卡、会员卡,为了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它的宽与长的比值就是0.6几。一切说明:生活中处处充满美术和数学,而数学和美术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美术手段,发挥美术活动直观艺术表现的作用,学生对数学就会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1、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积极探索,并带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个内容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蝴蝶图、漂亮的枫叶、设计完美的飞机。以观察蝴蝶、枫叶、飞机为切入口的设计,以图画作为导入材料,再以图画作为探究学习的对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所有的学生都能发现这些图画的共同特征——折痕两侧图形完全重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美术辅助,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中,我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绘画一些漂亮的红花、黄花、蓝花,以3盆为一组,每组按红花、黄花、蓝花顺序排列或以3盆为一组,依次序摆放红花、黄花、蓝花。再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究,这时整个课堂的氛非常活跃,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积极的参与观察和交流,虽是一年级的学生,但是他们很快就能从花的颜色,及其排列的次序等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再组织以两个学生为单位小组合作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形来画规律,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在备课中我认为学生不能发现的规律。这样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3、在数学教学评价中利用美术手段,激励学生成长
《课程标准》指出: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用得最多的就是“√”和“×”来判断正误,然后附上优、良、合格之类的评语。然而,我发现,以后类似的错误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一次在学生的作业中,我创造性地画了一个笑脸作为评价,过后我发现学生对我的这一种评价方式非常之欢迎。于是,对作业写得好的学生,每次我都画了一个笑脸的评价,我还顺势把这一评价方式推广到了学生的周评、月评当中,比一比每一周,每一月谁的笑脸最多。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的作业在质量上有进步了,书写也比以前工整多了,渐渐地,班级的学习风气也比之前好多了。
在抽象的数学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一些直观的美术手段,使得学生在各种有趣的美术活动中获取数学经验,同时也让数学活动变得艺术化。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我们应该更重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积极挖掘各领域教学的融合因素,软化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学科林立的状况,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统一而实用的知识世界。
课题研究论文
——浅谈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新民中学李谦
第五篇: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
浅谈数学课尝试教学法
浦北县六硍镇中心小学
覃科妃
邮政编码:535314
联系电话:0777-8758364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有极强的好奇心表现欲。而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练后导的教学观点。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切实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尝试教学 自主合作 探究先行
数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自学课本,动脑思考,理清解题思路,再动手尝试练习做题,然后听老师重点讲解新课。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改革了,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必须改革。旧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尝试教学法呢?下面我谈谈近年来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教法的几点见解。
一、认真备好课,出好尝试题
课堂教学要去的好效果,备好课是根本。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尝试教学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用来教学的尝试题。尝试题目出的好与坏是决定尝试教学法成与败的关键。一道出得好的尝试题可使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提高,我认为这样的尝试题应该是:
1、题意题型除了与课本的例题相仿外,必须尽可能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相联系,同类型结构,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例题后,去理解和解答尝试题,让学生认为有可能解答,不能让学生觉得根本没有见过而望而止步,达到尝试可能的目的。
2、精心设计题目内容,最好使学生能直接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设计题目时并注意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
二、把尝试题的重点、难点的解决分解到“准备题”和“做一做”、“巩固练习”中去,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较容易接受
按尝试法的步骤,学生必须先自学课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脑思考问题,理清思路,就要自己尝试解题,老师也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基础练题和准备题。或准备题与尝试题相差的坡度较大,学生在做尝试题时就会不知从何入手,有的学生盲目依照书上例题去做,却不知其中的算法算理。所以,老师就要着重辅导这些后进生。
有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尝试教学法的一个特点是先练后导。”在设计好尝试题后,首先要出好准备题。准备题是新旧知识迁移的桥梁,是尝试题的雏型。找出尝试题的重点、难点,并将它分解成几个问题放到准备题中去解决,使学生会做准备题,就感到做尝试题不难,并在做准备题的过程中,弄清楚做尝试题的算法算理,这是对设计准备题的起码要求。其次,要充分利用基础训练。对于基础训练,很多人是忽视的,以为从上节课学过的内容中找几条题让学生做就行了,无目的地训练,这是对时间极大的浪费。我认为,在用尝试教学中,基础训练应该有针对性地为准备题和尝试题服务,在基础训练中要考虑准备题的重点、难点的解决,使学生通过基础训练,能比较顺利地解决准备题,同时,也可把尝试题的重点和难点及学生易错、易疏忽的地方拆开来放在基础训练中去。这样,一堂课从基础训练开始,就紧紧 抓住尝试题这个中心,让学生自己由浅入深、由旧到新地来进行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新的知识。
三、正确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能加深对尝试题的理解,使原来对问题一知半解的部分学生能明白解答尝试题的算法和理解。这个环节是决定尝试教学法成败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多一点时间,在指导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进行讲解,如教师启发、学生自学、演示实验等。在讲解中必须突出重点,集中全力解决关键问题,切不可东拉西扯,拖泥带水。另外,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太多,宁可少些,但要学得好些。
我认为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在实践中有三个重点问题需要解决。
1、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学生在自学中,如果不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不理解算法算理,往往就只是盲目地依照例题来做尝试题,如果题目稍有变化,他们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在自学课本前,教师要出好思考题,把关键问题找出来,让学生回答或板演。
[例]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小芳和小东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小芳每小时走4千米,小东每分钟走6千米,经过几小时两人可以相遇?
学生自学例题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①他们的速度和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②他们走完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时是否正好相遇? ③求时间需要哪两个条件?
④算式里的速度是指一个人的速度还是两个人的速度和? 当解决以上问题后,他们对书上的分析和说明就心领神会,这样就掌握了解尝试题的方法。当题目稍有变化时,他们也能很 快适应。这样就能达到尝试的目的。
2、在学生自学课本时,应加强对中后进生的指导,因为中后进生对问题反应较慢,或者是对旧知不熟,老师单独或小范围地点拨、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3、自学课本的时间应灵活掌握,要根据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定。一般来说,难度大的应用题,时间可长至5-6分钟,教师可通过巡视来决定,主要是以中下生能理解算法算理为准,这样才能把问题当堂解决,不留后患。
四、尝试为主,多法配合
这主要是在中高年级运用,低年级因为学生识字少,理解能力差,自学能力也差,如果单纯用尝试法教学,效果不一定好。
尝试为主,就是整节课基本上是按尝试法的顺序和步骤来进行教学。学生做基础训练也就是课前复习后,先做尝试题,然后自学课本,到第二次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最后是教师讲解。以尝试为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中年级起就养成见到题目就先动脑想一想的习惯,为高年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尝试练习在一般情况下,要让上、中、下三类的学生上黑板计算,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自行练习。此时,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及时了解和掌握练习情况。尝试练习会有对有错,教师可以根据这三类学生的黑板计算和练习情况,让他们议论或引导他们评议、提出不同看法、议论,一方面让学生有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兴趣,学到知识,学好新课。以上几点是我的几点粗略看法与感受,仅供各位教育同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