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87
课题: §3.1图形的旋转
授课教师:施晓丹
苏州市常熟孝友中学 教材: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了解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会根据要求作出旋转图形.
2.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旋转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探索图形旋转的性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实验观察法,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叫做“一寸光阴一寸金”,后半句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利用钟表来看时间,钟表上秒针的每一次滴答都提醒着我们时间的流逝.在屏幕上,就是一个钟面(展示钟面),在这个钟面上,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探索活动
(1)亮点是如何转动的呢?亮点从4转到8,转过了几度? 如果把固定点记作O,4和8这两个位置分别记作A和A’,就可看成是在平面内点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到点A’,你能在纸上画出一个点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后的点A’吗?
问:OA和OA’的长度有什么关系?∠AOA’=?并做好记录.(2)请同学们将点B也绕点O按同样的方式旋转同样的角度,连结AB,那么线段AB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后的图形该怎么画?请同学们找出相等的线段和角,并作
B'A'OBA'AOA 1 记录.点和线段是两种最基本的图形.(板书标题)
引出“图形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板书)
注: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结合图形说明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3)你还能画出△ABC绕点O按同样的方式旋转同样的角度后的图形吗?
请学生指出旋转中心、旋转角.记录图中相等的线段和角.几何画板验证上述发现,并改变旋转角度和方向.归纳图形旋转的性质: ①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②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③ 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三、操作应用,加深认识.根据以上探索得到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画出各种旋转图形.〈进步的阶梯〉
1、点O是△ABC的边AC的中点,画出△ABC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后的图形.〈更上一层楼〉
2、请画出四边形ABCD旋转后的图形(引导学生下达正确的指令,按学生的指令画图)(总结画旋转图形的关键.)
四、收获感知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2002年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会标如图所示,你知道它是由其中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几次得到的吗?
3、展示学生利用旋转的知识所设计的班徽图案.五、作业布置:1书本P76 2、3.2.利用旋转的知识为自己的班级设计班徽.BCC'B'A'OBCAAOBCDA 2
教学设计说明
我结合这节课图形变换的特点,用FLASH动画和几何画板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几何画板的动画、可自由变化图形位置或形状的功能,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图形旋转的过程,也为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创造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同学们都熟悉的钟面引入新课内容,接着通过让学生把钟面上点的旋转过渡到平面上点的旋转的过程,理解旋转的相关概念.再从点开始,到线段,再到三角形,共同操作、探索、讨论,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性质,使学生对图形的旋转有了以点为基础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记录结果、发现规律、总结性质,再利用性质进行正确作图,掌握作图技能.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运用.通过探索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画图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画旋转图形的基础上,又要求学生画三角形绕一边中点旋转180°后的图形,为本章后面的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埋下伏笔.练习中,又设置了开放性的画图活动,使学生在自己下旋转指令的过程中,再一次认识到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的三要素地位.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最后,应用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也是探索勾股定理的弦图,使学生用旋转变换的思想看待这幅图的形成,与前面的知识相呼应起来.课堂小结通过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把图形的旋转归结为点的旋转,并展示了学生所设计的图案,调动学生积极地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并产生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创造美的冲动,更是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欲望.
第二篇: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皮衣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理的习惯。教学重点
1、平行线性质的探索和对性质的理解
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写出推理的过程。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
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板 教法
:引导、探究、学法
:研讨、探究 教
学
进
程 情景导入
(一)动手操作:(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b;(2)画直线c使它与直线a、b均相交;
(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
(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二)交流、探究 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成立的理由。如图 因为a∥b,所以∠1=∠2 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 ∠1=∠3 所以∠2=∠3 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并与同学们交流。学生画图板演 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三)应用、提高 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 解:因为AD∥BC 所以∠C=∠CDE
又因为∠A=∠C 所以∠A=∠CDE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DC 练一练:
如图a∥b∠1=
55、∠2=68,求∠
3、∠
4、∠5的度数
(四)总结升华
老师画了一个△ABC,他问同学们∠A+∠B+∠C等于多少度? 你能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P23、(3、4、5)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1.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组织合作交流,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尊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更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去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课堂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4、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从简到难,由简单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到平行线性质两步或三步运用,学生容易接受。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1、在上课过程中,担心学生由于基础差,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所以新课教学时间过长,学生练习时间短。
2、由于课堂练习时间短,所以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上还有欠缺,推理过程的书写格式还不够规范
第三篇: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
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 章康平
更新时间:2014-11-14 9:17:2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 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什么是不等式?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1)若x-6=10, 则x=16()
(2)若3x=15, 则 x=5
()
(3)若x-6>10 则 x>16()
(4)若3x>15 则 x>5
()
【设计意图】(1)、(2)小题唤起对旧知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回忆,(3)、(4)小题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温故知新
问题1.由等式性质1你能猜想一下不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吗?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教师引导:“=”没有方向性,所以可以说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而不等号:“>,<,≥,≤”具有方向性,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它在方向上的变化。
问题2.你能通过实验、猜想,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吗?
同学通过实例验证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不等式性质1。
问题3.你能由等式性质2进一步猜想不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吗?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等式依然成立。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你能和小伙伴一起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吗?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发现了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会出现两种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探索规律,从而形成共识,归纳概括出不等式性质2和3。
问题4.在不等式两边都乘0会出现什么情况?
问题5.如果a、b、c表示任意数,且a<b,你能用a、b、c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码?
【想一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思考,独立总结异同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二者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促成知识的“正迁移”。
综合训练:你能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吗?
1、课本62页例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问题是由a>b经过怎样的变形得到的,应该应用不等式的哪条基本性质。由学生思考后口答。
2、你认为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哪一条性质最容易出错,应该怎样记住?
3.火眼金睛
①a>1, 则2a___a
②a>3a,则 a ___ 0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提高。学生自觉形成本节的课的知识网络。
思考题
咱们班的盛芳同学准备在五、一期间和他的爸爸、妈妈外出旅游。青年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方正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若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你能帮盛芳同学考虑一下选择哪家旅行社更合算吗?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类比等式性质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第四篇: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96
25.1随机事件(第一课时)
湖北省襄樊市第三十一中学
郭矩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②会判断一个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促进学生乐于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1)判断观察生活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2)探究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作抛掷硬币的试验,问硬币落地之后,向上一面是正面还是反面?(2)小明和小强一起参加足球有奖竞猜,赢到了一张足球比赛的门票,他们两都想去,于是他们决定玩一个转转盘游戏,转盘被平均分成6份,上面分别标有1-6的数字,游戏规则如下:转动指针,停止后指针会指向某个数字,如果最后指针指向偶数小明去,指针指向奇数则小强去,请问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随机事件,通过转盘的游戏是否公平。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猜一猜:让学生在猜牌游戏中引出判断事件发生结果的三种情况:必然、不可能、可能。
教师发问,引导学生用生活经验判断:
①在四张红桃A中任意抽一张让学生猜是什么A,(必然是红桃A)然后问可能是黑桃A吗?(不可能)
②在红桃A、黑桃A、方块A、梅花A四张中任意抽一张猜是什么A,然后得出四种“可能”。
③走进生活,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判断事件发生的结果有三种情况:必然、不可能、可能。
3.试一试:全班同学做转转盘试验,并作好统计分析,从而引出三个定义: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实验:如图是一个转盘,转盘被平均分成6份,上面顺次的标有到6的数字,转盘不动,转动指针后任其自由停止,则指针指向的数字会是几呢?
[师生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做数学试验,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①指针可能指向1、2、3、4、5、6,共六种可能。
②指针指向数字大于0是必然发生的,称为必然事件;指针指向数字是7是不可能发生的称不可能事件;指针指向的数字是6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称为随机事件。
由于转盘上只标有一到六的数字,因此指针停止后,指向的数字大于零是必然的,1指向的数字是7是不可能这两种结果我们都可以事先确定,从而把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③通过电脑演示:“指针指向的数字是6”,这同一事件由于转盘上的数字和份数的改变产生了三种不同结果,从而进一步完善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
④结合概念让学生从刚才的实验中和生活中例举出随机事件的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观察、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复杂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从而引出三个概念,并通过条件的改变,使同一事件产生三种不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深刻体会概念的重要条件。
4.练一练:
1、说一说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通常将水加热到100℃,水会沸腾。(2)经过襄樊市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3)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是4点。(4)地球上抛向空中的铅球会下落。
(5)袋子中有4个黄球,从里面摸出一个球是白球。(6)袋子只有4个白球,从里面摸出一个球是白球。
(7)袋子中有3个黄球,一个白球,从里面摸出一个球是白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生活中的三种事件起到巩固新知的目的。5.想一想:如图,转盘被平均分成6份,上面有4份是红色,2份是蓝色,转动指针后任其自由停止。
思考:①“指针指向红色”这一事件是
事件;“指针指向蓝色”这一事件是
事件。
②“指针指向红色”和“指针指向蓝色”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③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验并统计汇总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随机事件的性质。
④提出问题:指针指向红色可能性大的原因是什么?(在转盘上红色的区域大于蓝色区域面积。
⑤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转盘,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一种方案,使“指针指向红色”与“指针指向蓝色”的可能性相同吗?(教具准备:每个小组有一些与转盘上的每一份形状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纸片
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统计,分析实验的结果,让学生归纳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并引导学生探究在什么情况下可能性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验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并概括所感知的知识。6.做一做
①已知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比为3:7,如果宇宙中飞来一块陨石落在地球上,“落在海洋里”与“落在陆地上”哪个可能性更大?
②袋子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
(1)“摸到黑球”这一事件是
事件,“摸到白球”这一事件是
事件。(2)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3)你能否通过改变袋子中某种颜色的球的数量,使“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相同吗?
③分析解决引例问题,并提出能否通过修改游戏的规则,使游戏变为公平。
【设计意图】
1、通过练习巩固随机事件及性质;
2、通过解决引例,以及引例的变式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整个教学过程前后呼应,融为一体。
7、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作业(1)必做题:书本P144,25.1复习题1.
(2)拓展:思考探究中,能否通过改变游戏的规则,使游戏变得公平呢?
能否不改变游戏的规则,而通改变转盘上数字的位置,使游戏变得公平呢?
[设计意图]1.通过小结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
2.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五篇:《0的用处大》优质课教学设计
《0的用处大》优质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和书写数字“0”,初步理解“0”所表示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盒子四个、花生若干颗
豆子 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理解数字“0” 的含义。
1、教师(出示盒子):盒子里有几颗花生?(2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拿走了一颗,盘子里还剩几颗花生?用数字几表示?又拿走了一颗,盘子里没有花生了,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呢?(启发幼儿思考“没有了”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2、出示数字“0”,告诉幼儿“0”也是一个数字,“没有了”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景需要用数字“0”来表示。
二、认识数字“0”的外形特征,并学习书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启发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说一说“0”像什么?(鼓励幼儿想象的越多越好)
2、游戏:我会变0,发散幼儿思维。
教师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变出数字0的造型。
3、引导幼儿学习书写数字0。
游戏:0的游戏
1、抓豆子
玩法:请5名幼儿分别拿数字0-4,然后拿对应的豆子,拿到0的幼儿不拿豆子。
2、看谁听的准玩法:老师任意说:小朋友跳X下,幼儿跳相应的次数,跳错的取消游戏资格。
三、认识数字0的其他含义,感知数字0在生活中的用处。
变数游戏
0至9的卡片
2、启发幼儿说说0的其他含义。
教师:小朋友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呢?它用来干什么? 教师小结:微波炉和洗衣机旋钮上的0表示时间;温度计的刻度上的0表示温度的度数;遥控器、电话按键上的0和电话号码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在这里0表示没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