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实践的角度谈数学教学——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教学为例
江苏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226400)丁琴琴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的确,特别是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来说,只有亲手实践,亲身经历体验的过程,才能领略其中的乐趣,有效地获取知识。下面,结合我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实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一、课堂实践,培养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理性,更要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即“理趣”和“童趣”并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经历由动手到动脑的过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获得不同的发展。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我不是直白地给学生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而是给他们出示用纸折出来的小船、蝴蝶等手工作品,并问学生会折叠什么。折纸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从小接触,且在幼儿园和社团课上也学习过。在我的带领下,学生纷纷折出了天鹅、靴子等图案。我对学生的作品加以肯定后问道:“这么美丽的天鹅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折成的?”学生都兴奋地说是用正方形纸折成的。接着我拿起长方形的纸,装作很无知地问学生:“那我手里的纸能折成什么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这样的动手实践,不仅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折纸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折纸,既能顺利地揭示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而且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探索精神得到进一步培养。
二、生活实践,扩展思维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又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数学教师,应带领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巧妙地挖掘出来,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影子。学生通过观察和回忆,告诉我凳子、电视等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家里方桌的形状是正方形。这样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程度,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接着,我利用学生喜欢照相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课后制作相框并把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放进去,在第二次课上进行展览。学生对这个课外任务非常感兴趣,课后找了许多材料,制作了漂亮的相框。课堂交流时,我拿起学生做的长方形相框问道:“这个相框是怎么做成的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做出这样标准的相框呢?”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都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一共用四根小木条,两根长的一样长,两根短的一样长。我“装傻”地拿出自己制作的平行四边形相框,让学生判断我这个相框是不是长方形。学生看到后哈哈大笑,都说我制作的不对,不是长方形。“那什么样的形状才是长方形呢?”在我的追问下,学生开始积极地讨论、分析、总结长方形的特点。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而且通过对比的方式明确了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在实践中思索,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对图形形状的认识既形象又具体,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不少学生还将自己的作品挂在客厅里,随时给客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自己学习的收获,不亦乐乎。
三、游戏实践,巩固习惯小学生喜欢玩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实践,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思维。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多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玩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游戏,先让学生“演一演”,并引导他们动手做长方形的帽子和正方形的帽子,再比较这两者的不同。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很快得出结论:四条边相等的是正方形,对边相等的是长方形。然后我让学生“变一变”,即将长方形帽子变为正方形帽子,将正方形帽子变为长方形帽子。学生都争先恐后地给帽子“动手术”,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来。最后,我将学生的作品用一个信封装起来,只露出图形的一角,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竞猜的形式让学生很兴奋,纷纷猜测、讨论并结合自己刚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对这个角进行比较、分析,最终作出判断。我追问学生:“这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它不是直角。”瞧,采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对图形作出判断,学生乐意参与,积极去发现、去思考,表达的热情一览无遗。这样寓教于乐,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才会对知识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充满“理趣”和“童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实践带来的成功感,从而真正喜欢上数学。(责编 杜 华)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设计
淮安市淮阴小学 张 永 邮政编码:223300 教材简介: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第一层次从熟悉教室或类似的环境中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层次,通过折纸的活动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材要求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再组织交流进一步明确各自特征。第三层次,把这两种图形特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相互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目标预设: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感知并初步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的推导和归纳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学生对抽象的图形认识往往空洞不感兴趣,课堂上“无意注意”占有一定的优势。根据这一特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想到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引导他们观察直观的图形及动态演示、操作,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设计思路:
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解题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图片。
师:老师拍了很多生活中的图片,你们愿意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找出有关的数学知识吗?
2.揭题
师: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以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学生兴趣浓厚,思维也随之活跃。)
二、探索新知 1.长方形的特征 ⑴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了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分组交流说一说)
⑵验证。
谈话: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
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学生说,电脑演示)通过验证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确实相等
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课件演示,验证长方形对边是否相等。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亦能更轻松,自主地获取知识。)
⑷小结:我们把相对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大胆猜想,认真验证得出了长方形的特征。你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正方形的特征吗?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2)汇报。
(学生掌握的不止是知识,还有获得知识的方法,这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本领,小组学习探讨,解决新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师: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填写实验报告表)4.教学长、宽及边长。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我们把它们称为边长。
5.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与宽等长,或长方形的宽延伸到与长等长。)
活动:拉信封
三、巩固练习1.填一填(1)
9厘米
2厘米
()厘米
()厘米
(2)()厘米
()厘米()厘米
5厘米
(3)长方形的对边,四个角都是 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都是 角。(4)把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形,请填一填。
()厘米
5厘米
()厘米
()厘米
(5)分一分:
9厘米
2厘米
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可以分割成()个这样的正方形。
(学生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解题: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等。)2.摆一摆:用小棒围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练习由易到难,考虑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后一题选小棒围长方形、正方形,一方面复习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本题答案不唯一,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
3.找一找:下图中有哪些长方形、正方形? 4.“想想做做”:1-6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好多物体都是做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做成其他形状好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
第三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教学反思
第三周的时候我讲了公开课——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回忆这一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一、教学思路太窄,没有创新。
虽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配合默契,但总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是应该有点创新,很少有自己的思路,而是跟随教材进行教学,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思想想象和创造力,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学生自主探讨,愿学,爱学。
二、教、讲是心理素质问题。
按理说有几年教学经验,一年级的课程又不是很难,学生又好领导,可是在教学的时候还是紧张,心理素质太差。这也许平时对自己的要求太少,没有锻炼的机会有关系,再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创新,多参加这样的活动,积极磨练自己。
三、对主题的理解,还需多钻研。
在设计教学环境时,尤其在让学生说正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时?只注重认识,不注重学生的亲身感知,在让学生明白了长方体、正方体有几个面时,应让学生感知什么样的称为面?在这,没有细致教,处理的太粗糙。
“学无止境”多学多问多看,不断勉励自己,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进步,不断提高。
第四篇:优化小学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为例
优化小学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课堂追问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追问作为前次提问的补充和深化,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二是追问可以将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显露出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追问的技巧,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在生成中抓住追问的契机
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教材中的一道思维训练题时,我先展示图片(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一把茶壶,下面摆有六杯茶水;下部是一把茶壶,下面摆有三杯茶水),然后提问:“哪个茶壶盛的茶水多一些?”一年级学生对容量和容积的大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讨论交流。很快,大多数学生就得出了结论:上部的茶壶盛的茶水多,下部的茶壶盛的茶水少。正当我准备稍加点评一语带过时,有一个声音冒了出来:“上部茶壶的茶水少,下部茶壶的茶水多。”当时,我感到很惊讶,心想:“这孩子是故意的吧?明摆着的问题都会出错。”于是我批评了他,敷衍了过去。课后,这孩子不服气地找我申辩:“我没错。”并给出了理由:两个茶壶大小一样,上部茶壶已倒满了6杯茶水,装的茶水就少,下部茶壶只倒满了3杯茶水,它装的茶水就多。听了他的陈述,我有些后悔,他的答案听起来很荒谬,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因为图片是静态的,他错把“茶壶里原有多少茶水理解成剩下多少茶水”是情有可原的。
其实,通过追问,让另一种思维方式获得被公众质疑和批判的机会,这正是思维训练所需要的。在这节课中,如果我能有效利用课堂中的“意外状况”,及时进行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请说一说。”并因势利导地进行指点和引领,让学生的错误发挥价值,变成有利的教学资源,那么此课的教学效果将大大不同。因此,教师应学会在课堂生成中抓住“追问”的契机,最大化地发挥追问的作用。
二、追问中应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学完新知后仍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显然这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并没有进行消化吸收。通过“追问”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待学生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再进行追问,刨根问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可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例如,教学“除法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开门见山地问:“你对除法有哪些了解?”学生纷纷举手发言:“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0不能做除数。”“任何数除以1的商是原数。”“被除数除以商等于除数。”……从中我掌握了学生的知识基础:会根据乘法口诀计算简单的除法,可是对除法的意义还一知半解。基于此,我把“除法的意义”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于是,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计算“21÷7”,除以7时用到哪句乘法口诀?待学生回答后,我继续追问:“这算式表示什么?若把‘2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这‘21’里面有多少个‘7’?”……这样步步追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使学生对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追问的本意是为了扩展学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但是,不恰当的追问却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和坡度,以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适时调整追问策略
由于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他们的课堂反应难免会有偏差。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临场表现调整追问策略。
例如,当学生迸发出创意火花但又阐释不清时,教师可以用特殊追问句式来帮助他们重新组织语言;当学生的思路陷入僵局、误区或者“十字路口”时,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疏浚学生的思维渠道徘徊在;当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偏差时,教师可通过追问帮助学生纠偏纠错,让学生的思路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课堂追问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是生成性的教学策略,是教师长期关注学生发展的自然表现,教师要善于勘探出学生思维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施予有效追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追问成为高效课堂的加速器。
第五篇: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80页第七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小组交流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感受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钉子板上画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现。掌握探索的方法。教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践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直尺,三角板,方格纸。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见见咱们的老朋友好不好?出示课件,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
1.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观察教室,全班交流)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独立思考,指名汇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生活中的图形,咱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
3.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呢?到底它们身上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贴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使学生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使他们有了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体探索,合作研究。1.回顾旧知。
(1).你们已经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识?(全班交流)(2).你能分别指指它们的四条边和四个角吗?(指名完成)【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定位了一个起点。】 2.研究长方形边的特征。
(1).我们首先来研究长方形边的特征。(2).你能说说长方形四条边的长短关系吗?(指名说说)(3).为了方便大家叙述,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板书长、宽)
(4).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集体说一说)
(5).请你来大胆预测一下长方形的两条长的长短有什么关系?两条宽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指名说说)
小组合作:咱们来验证一下长方形的边,(对边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测量知道的。(给予鼓励)生2:我是通过折一折知道的。(给予鼓励)3.研究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边的特征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角有什么特征呢?(同桌交流,个别汇报)
(2).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演示)
(3).老师也量了,请看大屏幕。【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研究得出正方形角的特征,掌握了研究正方形角的特征的方法。】 4.小结方法。
(1).刚才同学们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的?(同桌交流,指名汇报)(2).我们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长方形的特征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的方法和从哪些方面去研究的,通过小结,使学生对这些研究方法掌握得更好,以便于运用到下面的学习中。】 5.研究正方形的特征。(1).现在请你用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同桌合作研究正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同桌合作完成)
(2).谁能来给大家说说你们的研究结果?(指名说说)(3).既然长方形的边的特征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是一样的,他们的形状就应该一样,为什么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呢?到底正方形还有哪些不同于长方形的特征呢?请你动手再来研究一下?(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4).现在谁来给大家说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5).老师也进行了研究,请看大屏幕。
(6).小结:其实不但我们验证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验证,证明所有的长方形都具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所有的正方形都具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7).现在请你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指名说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同桌合作,亲自动手用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并找到了正方形不同于长方形的特征,做到了学以致用,使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做小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记忆。】 6.完成填一填,画一画。数一数
(1).我们已经知道了它们的特征,请你来看这几道题。(课件出示)
(2).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3).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特征,会在方格纸画长方形、正方形吗?(独立完成)
(4).展示画的好的,画的不好的怎样改呢?(全班交流)(5).同桌互相看一看谁画的好?画的好的请举手,真不错,掌声送给自己。(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在方格纸上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得更牢固了。】
(6)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出示课件,展示数的过程)
三、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做了哪些活动?(全班交流)2.你有什么收获呢?(指名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做的活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对研究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到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