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地方文化七年级上册第五课洞庭湖水系(范文)
第5课
洞庭湖水系
教学内容:教材P24-30 洞庭湖水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湖南湘资沅澧与洞庭湖的概况。
2、收集资料,对比湖南与湖北、江西在河流、湖泊方面的特征。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得对地理问题的了解。
2、能根据收集和整理的有关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洞庭湖水系的历史变迁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重点与难点:
1、了解湖南湘资沅澧与洞庭湖的概况。收集资料,对比湖南与湖北、江西在河流、湖泊方面的特征。
2、能根据收集和整理的有关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洞庭湖的基本概况以及它在湖南的重要地位。
二、进入新课
(一)洞庭湖
1、洞庭湖的地理位置,面积以及重要的地理作用。1)读图5-1,5-2,找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等湖泊,找出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和城陵矶的位置。
2)读图5-1,找出长江、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河流,找出一样、岳阳、常德等城市。
2、洞庭湖缩小的原因及危害
1)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中写道“……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你是怎样理解“衔远山,吞长江”这句话的?
2)读图5-2,说说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有哪些? 3)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4)阅读资料“退田还湖”
思考:为什么要退田还湖?
(二)湘、资、沅、澧“四水”
1、湘、资、沅、澧 的地理位置。
2、湘江的地理位置,支流及重要影响。
1)读图5-6,找出潇水、耒水、蒸水、浏阳河等湘江支流。2)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湘江流域聚集了湖南省60%的人口,也聚集了许多重要的重要城市。
3)读图5-6,从地形和城市分布的角度分析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大体从湘江河谷通过的原因。
3、资水的地理位置及作用与面临的环境问题。
4、沅江概况与五强溪水电站。
5、澧水概况极其旅游资源。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目前湖南省针对洞庭湖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采取的积极措施,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1课 位置与区划
教学内容:教材P1-6 位置与区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2、描绘湖南及其相邻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并采用“联想法”记住这些省份的轮廓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2、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作为湖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重点、难点:
1、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记住湖南及其相邻省份的轮廓特征。
2、学会搜集信息。
教学准备:地图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活动
(一)中部省份
(1)在地图上找到湖南,并说出它的地理位置。
(2)介绍湖南的由来及简称。
(3)读图1-2,找出与湖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4)估算湖南省的经纬度范围。
(5)阅读资料:“三湘四水”“中部崛起”
(二)14个市州
(1)指导学生读图1-4,介绍湖南省的14个市州。
(2)活动
1)找出自己家乡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2)说出家乡位于哪一个省辖市(州)。
3)在地图上找到长沙市,判断它位于你的家乡所在地的哪个方位。指出长沙市与我省哪些省辖市相邻。
4)有同学说:湖南省政区图好像人头像,你觉得像吗? 阅读资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伟人故里”“芙蓉国里尽朝晖”(增强学生对身为湖南人自豪感的教育)
三、拓展延伸
1、查阅资料,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是哪一个县级市,哪一个省辖市?湖南是一个伟人辈出的省份,除了毛泽东以外,还有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查阅资料,说说他们家乡所在的县(市)。
2、了解湖南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2课 人口与民族
教学内容:教材P7-11
人口与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知道湖南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湖南人口迁移特征与人口分布概况,掌握湖南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以及自然条件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影响.2、会根据统计数据绘制湖南人口增长图,能分组讨论家乡的人口问题及对策,能搜集、交流反映湖南民居特色的图片,讨论自然环境对民居特色形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事物发展变化或地域分布的基本规律。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兼容并蓄的意识。
2、关注湖南发展。
重点:
1、知道湖南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湖南人口迁移特征与人口分布概况。
2、掌握湖南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湖南民俗风情的特色,以及自然条件对民俗风情的影响。
难点:
1、自然环境对民居特色形成的影响。
2、家乡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一)人口数量多
1、介绍湖南人口数量概况。
2、分析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根据人口增长的变化规律,估算2010年湖南省人口总量。
4、湖南省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分析。
5、活动
阅读资料“中国长寿之乡——麻阳”
(1)说一说麻阳县百岁老人长寿秘诀?
(2)讨论: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可能带来哪些问题?举例说明。
(二)分布不均衡
1、读图2-4,找出我省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和较小的地区,分析人口密度有何特点?
2、根据表2-1的资料,计算出人口密度,比较湖南与全国以及其他省份的差别。
3、举例说明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三、课外活动
1、访问你身边的老人,询问他们的生活方式,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
2、小组制定帮助留守儿童的计划,并付诸实践。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1、简要说一说湖南人口数量概况以及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2、说一说湖南省人口分布特点。
二、新知学习
1、介绍我省的主要民族。(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
2、民族分布特点
读图2-7,分析我省少数民族分布特点,说一说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那些县级行政区?
3、少数民族自治。
三、课外活动
了解我省少数民族有什么特殊的生活习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3课 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教学内容:教材P12-17第三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湖南的主要山脉以及地势,地形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处理、评价信息。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提升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湖南的地势、地形特征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一)“马蹄形”地势
(1)指导学生看图3-1,介绍湖南的地势特征。
(2)活动
看图3-2,3-3
1)分别说出炎112°E线,沿28°N线湖南境内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2)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诗句。想一想:湘江为什么北去?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想一想,湖南位于哪一级阶梯?
(二)地形复杂多样
(1)读图3-5,说一说湖南地形面积结构特征。
(2)读图3-8,找出洞庭湖平原和湘中丘陵的大致范围,说一说它们的地形特征。
(3)阅读资料。了解洞庭湖平原和湘中丘陵地区发展多种经营的措施。
(三)山区面积广大
(1)读图3-9,找出幕阜山,罗霄山,武陵山,雪峰山,南岭等主要山脉。
(2)举例说明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的影响。
(3)读图3-10及小资料“雪峰山
讨论:A.320国道经过雪峰山一段,有331到急弯,122处险点,号称“雪峰天险”。想一想“雪峰天险”路段为什么会如此险峻?
B.如何开发雪峰山区的丰富资源?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湖南名山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其自然与人文特色。
2、我省大部分的贫困县分布在西部山区。你认为可能造成一些山区人口贫困的原因有哪些?收集资料,说一说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贫困山区人口摆脱贫困。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4课 亚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内容:教材P18-23第4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湖南气温、降水分布概况以及气候的主要特征。
2、了解湖南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
3、通过收集、分析资料,了解湖南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
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问题,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处理问题。
重点、难点:
1、湖南气温、降水分布概况以及气候的主要特征。
2、湖南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
3、湖南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湖南大致位于北纬25°-3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其后条件比较优越。
二、新知学习
(一)四季分明
(1)读图4-1,找出湖南1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其气温大约各是多少度?说说湖南1月份的气温分布特点。
(2)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什么办法来减轻寒潮和冰冻的危害?
(3)读图4-6,找出湖南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其气温大约各是多少度?说说湖南7月份的气温分布特点。
(4)湖南的夏季常常出现伏旱天气,结合实际说说伏旱对我省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5)小结
(二)降水充沛
(1)读图4-7,说出长沙、永州、郴州、吉首、娄底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多少毫米。
(2)读图4-8,找出湖南的5个多雨区。想一想,多雨地区的降水与所处地形有何关系?
(3)洪涝灾害与防灾减灾。
(三)雨热同期
(1)读图4-9,指出长沙、岳阳、郴州、怀化在6-9月的各月气温大多在多少度以上?这四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大约是多少?这说明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量配合有什么特点?
(2)小结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1、关于台风的利与弊,有两位同学正在进行激烈的争论:一位同学认为“弊大于利”,因为台风常常带来大风,暴雨等灾害性的天气;另一位同学认为“利大于弊”,因为台风带来降水可以缓解旱情。你支持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2、查找资料,说出我国“四大米市”的名称。思考它们称为米市的原因。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5课 洞庭湖水系
教学内容:教材P24-30 洞庭湖水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湖南湘资沅澧与洞庭湖的概况。
2、收集资料,对比湖南与湖北、江西在河流、湖泊方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得对地理问题的了解。
2、能根据收集和整理的有关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对洞庭湖水系的历史变迁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与难点:
1、了解湖南湘资沅澧与洞庭湖的概况。收集资料,对比湖南与湖北、江西在河流、湖泊方面的特征。
2、能根据收集和整理的有关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洞庭湖的基本概况以及它在湖南的重要地位。
二、进入新课
(一)洞庭湖
1、洞庭湖的地理位置,面积以及重要的地理作用。
1)读图5-1,5-2,找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等湖泊,找出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和城陵矶的位置。
2)读图5-1,找出长江、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河流,找出一样、岳阳、常德等城市。
2、洞庭湖缩小的原因及危害
1)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中写道“„„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你是怎样理解“衔远山,吞长江”这句话的?
2)读图5-2,说说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有哪些?
3)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4)阅读资料“退田还湖”
思考:为什么要退田还湖?
(二)湘、资、沅、澧“四水”
1、湘、资、沅、澧 的地理位置。
2、湘江的地理位置,支流及重要影响。
1)读图5-6,找出潇水、耒水、蒸水、浏阳河等湘江支流。
2)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湘江流域聚集了湖南省60%的人口,也聚集了许多重要的重要城市。
3)读图5-6,从地形和城市分布的角度分析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大体从湘江河谷通过的原因。
3、资水的地理位置及作用与面临的环境问题。
4、沅江概况与五强溪水电站。
5、澧水概况极其旅游资源。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目前湖南省针对洞庭湖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采取的积极措施,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6课 自然灾害与防治
教学目标
1、了解湖南自然灾害及分布概况
2、收集资料,认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湖南湘自然灾害及分布概况
教学难点 能根据收集和整理的有关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媒体运用 图片、地图 导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湖南整体自然灾害情况。
二、进入新课
(一)泥石流和滑坡
1、泥石流和滑坡的灾难特点及易发生地区
1)读图6-1,6-2,找出泥石流和滑坡高发地区的位置。
2)读图6-2,找出长江、湘江、资水、沅水、澧水等河流,找出岳阳、常德等城市。
思考:当你遇到灾害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二)干旱与洪涝
1、整体了解干旱与洪涝发生的原因。
2、阅读“抗洪防涝“,了解本地相关事件。
(三)虫害和鼠灾
了解虫害和鼠灾相关知识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说说如何处理鼠灾,家庭投放鼠药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板书设计
自然灾害与防治 泥石流和滑坡 干旱与洪涝 虫害和鼠灾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7课
远古遗存与传说
教学目标:
1、玉蟾岩遗址和高庙遗址、彭头山遗址、城头山遗址分别是何种遗址
2、炎帝和蚩尤的传说。
3、三苗和欢兜的传说
4、舜帝南巡和湘衡禹迹
教学重点:
玉蟾岩遗址和高庙遗址、彭头山遗址、城头山遗址。
教学难点:
传说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
一、远古遗存
1、玉蟾岩遗址:
位于湖南道县,距今1万年左右,这里遗存的稻谷颗粒,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及水稻演化历史的珍贵资料。其出土的打制石器、骨、角、牙、蚌,反映了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度的面貌。
2、高庙遗址:位于湖南洪江市,距今8000——5500年。出土了石斧、陶器、玉器、竹篾垫子等器物。
3、彭头山遗址:位于湖南澧县,距今约 8000 年,说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 是世界最早栽培 水稻 的地区之一。还发现了房屋遗迹。石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有少量磨制石器。
4、城头山遗址:位于湖南澧县,距今约5500年,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 中国第一古城 ”,发现有6500年前的 水稻田 遗存,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其中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二、远古传说
1、炎帝和蚩尤的传说
传说炎帝姓姜,号神农氏,又号烈山氏。在与黄帝争夺黄河流域中失败,便率领部落成员南迁至湖南境内。
蚩尤是与黄帝和炎帝的战争中失败,所以南迁,从而成为中国苗族的先祖。因为如今的中国苗族的族属渊源,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2、三苗和欢兜的传说
传说三苗和欢兜组合,组成了一个新的部落联盟。
3、舜帝南巡和湘衡禹迹
舜帝时,命大禹治水。大禹走遍天下,远及衡湘。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8课 珍贵的出土文物
教学目标
1、认识宁乡出土的青铜器,并尝试了解青铜器的用途。
2、明确帛书帛画的特点及内容,辨析秦简和吴简的区别。
3、了解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种类及价值
教学重点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种类及价值
教学难点 辨析秦简和吴简的区别
媒体运用
图片,多媒体
导学过程
一、宁乡出土的青铜器
1、课堂导入:
我们在历史课本中认识了四羊方尊,这件精美的青铜器正是在湖南宁乡出土的,今天,我们就在了解一下宁乡出土的青铜器精品。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大铜铙的特点,并找出其用途。明确历史价值。
3、看图8-2,讨论:人面纹方鼎的用途是什么?
二、长沙战国帛书帛画;秦简与吴简
1、帛书的特点及历史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用毛笔和彩墨书写的先秦文献。
2、帛画风格及内容。发挥想象,对帛画内容进行联想。
3、自主阅读,明确秦简发现地址,书体,内容
4、对比阅读,根据秦简相关知识,找出吴简的特点。
5、比较讨论:秦简和吴简谁的价值更高
三、长沙马王堆汉墓
1、了解汉墓规模及出土文物内容
2、明确马王堆汉墓的历史价值。
3、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猜想:古人是怎样生活的?
四、作业与活动
组织同学观看相关文物的PPT或纪录片,了解湖南出土文物的情况。
板书设计
珍贵的出土文物
青铜器代表: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大铜铙
马王堆汉墓的价值:
里耶秦简VS走马楼吴简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9课 楚国势力的扩张和秦、楚争夺黔中郡
教学目标
1、明确楚国势力的扩张范围及对湖南地区居民的生活影响;
2、了解战国时期的秦楚争夺给湖南地区行政划分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种类及价值
教学难点
辨析秦简和吴简的区别
媒体运用
图片,多媒体
导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自主阅读引言部分,了解东周之前的湖南历史。
二、楚国势力的扩展
1、楚国的中心地区:江汉平原。楚国势力进入湖南:A西路B东路(学生在书上对应位置找到路线)
2、了解不同时期楚国势力的进入情况,读懂“春秋时期楚国形势图”。学生阅读图9-1,找出本地所在位置,及在什么时候成为楚国势力范围。
3、提升阅读:学生自读战国时期的楚国形势图,找出重难点。
4、比较春秋与战国的楚国地形图,说说楚国势力的扩张对湖南地区居民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三、秦楚争夺黔中郡
1、黔中郡的战略意义:自读小字部分,了解黔中的重要性。
2、战国时期,秦楚争夺黔中郡
3、重要战役及时间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1、明确黔中郡的范围、历史变迁及重要性
2、秦楚争夺黔中郡的过程
3、作业:背诵相关历史知识。
板书设计
楚国势力的扩张和秦、楚争夺黔中郡
楚国势力的扩张:春秋
战国
秦楚争夺黔中郡:公元前313年
公元前299年
公元前280年 公元前278年
公元前276年
公元前223年:重设黔中郡,设立长沙郡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10课 长沙国的繁荣和孙刘势力在湖南的争战
教学目标
1、了解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的全面繁荣;
2、明确吴刘在湖南的争战给湖南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长沙国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刘、孙在长沙的争夺
媒体运用
图片,多媒体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长沙历史,复习春秋战国时期各方势力对黔中郡的争夺
二、新授:吴氏长沙国
1、自读课文,明确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的建立时间、人物及都城。
2、读图10-1,10-2,了解吴氏长沙国的范围、面积和历史意义。
吴氏长沙国在维护汉中央统治中有着重要地位。
“七国**”
三、刘氏长沙国
1、册封原因:吴氏绝嗣被废。(定王台的由来)
2、刘氏长沙国推行政策及发展情况
3、刘氏长沙国的废除。
四、长沙国的经济发展
1、农业发展较快(学生自主阅读,从书中找到具体的发展方面)
如:铁农具广泛使用;牛耕技术推广;水稻种植普遍;副食品种繁多„„
2、手工业:纺织业、印染业和漆器业(马王堆汉墓)
3、商业:长沙是最早使用铁钱的地区之一
五、孙、刘势力在湖南的争战
1、赤壁之战(208年)后,刘备取得了长沙、武陵、桂阳、零陵4郡
2、孙权占领长沙郡的部分地区,孙、刘瓜分长沙郡。
3、219年,刘备势力退出荆州。
六、整理归纳:
说说长沙国的建立到废除的200多年里,长沙在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变化,复习本课主要知识点
板书设计
长沙国的繁荣和孙刘势力在湖南的争战
长沙国的经济发展
农业:铁农具广泛使用;牛耕技术推广;水稻种植普遍;副食品种繁多„„
手工业:纺织业、印染业和漆器业(马王堆汉墓)
商业:铁钱的使用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11课 马氏楚国的兴衰和北宋时期梅山的开发
教学目标
1、探索马氏楚国兴衰的原因及给湖南人民带来的影响;
2、了解北宋时期的梅山开发原因和特点
教学重点 马氏长沙国的兴盛
教学难点 北宋时期的梅山开发的过程
媒体运用
图片,多媒体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串联长沙历史。
二、马氏楚国的兴衰
1、自读课文,找出马氏楚国建立的过程 2、925年,后唐时期,马氏楚国建立,成为五代时期的割据势力之一。
3、马楚政权在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
4、讨论活动:马楚政权时期,全国各地的形势是怎样的?
5、马楚政权的消亡及原因
三、北宋时期梅山的开发。
1、湘中地区的梅山蛮
2、梅山地区归附北宋政府:1073年。解读归附过程。
3、从新化、安化地名的由来,说说你知道的地名故事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1、马氏楚国的发展角度。
2、梅山地区开发的过程。
板书设计
马氏楚国的兴衰和北宋时期梅山的开发
马楚政权的发展
政治上:上奉天子,下扶士民
经济上:兴修水利,奖励农桑„„
文化上:开福寺,天策府十八学士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12课 古代湖南的居民和民族变迁
教学目标
1、了解楚国时期湖南居民的组成部分;明确民族大融合给湖南带来的影响
2、探明“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教学重点 古代湖南的居民变迁
教学难点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媒体运用
图片,多媒体
导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做个小调查:找一找身边的少数民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湖南的居民和民族变迁。
二、楚国时期湖南的居民
1、楚人入湘前:古越人、蛮人和濮人
2、战国时期:楚人进入湖南,居民开始融合3、读图12-1,了解我们所在地的古代居民
三、北民南迁与民族大融合。
1、秦汉时期,北民南迁。原因:战乱
2、自读课文,说说民族大融合给湖南带来的影响
四、“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1、主要原因。“江西填湖广”——洪武血洗;
“湖广填四川”——吴三桂叛乱
2、其他原因:经济、从征„„
3、“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影响
板书设计
古代湖南的居民和民族变迁
古越人、蛮人和濮人:融合为楚人
北民南迁:秦汉时期
民族大融合
“江西填湖广”——洪武血洗;
“湖广填四川”——吴三桂叛乱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13课时
古代文学艺术
关于湖湘文化的源流
(1)源于楚文化中的祝融文化和蛮夷文化
祝融,本名重黎,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另一说祝融为高辛氏,火正之官,皇帝赐他姓“祝融氏”。在日常用语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词。
传说黄帝南巡,分不清方向,于是请“祝融辨乎南方”,也就是应该说,衡阳的南岳,最先是由祝融辨出来的,他因此担任了司徒的职务。后来,祝融被封楚地,成为楚国人的始祖。
(2)源于宋代讲究义理之学的湖湘学派。
(3)广义上的湖湘文化源于楚文化既包括传统也包括现代。
1、古代湖南著名的本土文学家
古代湖南文学源远流长,流寓文学与本土文学相互影响,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文学家。作品所体现的忧国忧民、创新图强、求真务实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湖湘文化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湖南文学家的代表人物有三国时刘巴,作品多位文诰、策命之类,文辞简约畅达,气势非凡,代表作有《答先主》《与诸葛亮书》等。
南朝人阴,他的诗以写景见长,尤其善于锤炼字句,代表作有《渡青草湖》《晚出新亭》《开善诗》等。
隋唐时期湖南文学的突出代表是李群玉和胡曾。
李群玉的诗多咏湖湘景物名胜,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以《黄陵庙》最为有名。胡曾的咏史诗独具特色,他的诗关心民生疾苦,讥讽暴君奸臣,歌颂英雄志士,抒发忧国情怀,基代表作有《长诚》、《沛公》、《云梦》等。
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王以宁,湘潭人。他的词风格豪放,代表作品有《裴公亭怀古》、《呈汉阳使君》、《淮上雪》等。
南宋诗人乐雷发,宁远人。精通经史,长于诗赋,其代表作有《乌乌歌》、《车攻赋》等。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概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诗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就可以写作。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不叫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元代文学家冯子振,湘乡人。他不仅能诗,对词赋亦颇有造诣,尤其散曲创作,其中最受称道的是《鹦鹉曲》42首。
元代文学家欧阳玄,浏阳人,以诗文闻名天下,代表作有《观捕鱼》等。
明朝著名诗人李东阳,茶陵人。成化、弘治年间,他以宰相身份领袖诗坛,门生众多,影响广泛,形成了茶陵诗派。他的诗风格典雅流丽,格律严整,音律入神。主要诗作有《春至》、《茶陵竹枝歌》等。
2、流寓文学家的写湘作品
流寓湖南的文学家以及描写湖南的作品在古代湖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流寓文学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屈原、贾谊、李白、杜甫、柳宗元、刘禹锡、元结、秦观、辛弃疾等。唐玄宗时期,大诗人李白曾流寓湘江沿岸和洞庭湖一带,历时半年,作诗30多首。
杜甫在湖南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两年,写诗近百首。柳宗元居永州十年,在这里写下了《捕蛇者说》等传世名篇。
被贬为朗州(今常德)司马的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湘十年写下诗文近200篇。北宋秦观,字少游,1096年被贬徒郴州。
辛弃疾,号稼轩,南宋词人。曾任湖南安抚使。
3、古代湖南书法艺术成就
湖南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兴盛的地区之一。隋、唐时期,湖南在书法方面成就最高的是欧阳询和怀素。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14课 古代思想和宗教
1、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和贾谊
战国时期的屈原和西汉的贾谊先后流寓湖南。他们写出了大量富于创造性的作品,反映出忧国忧民、不懈探索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开启了湖湘文化的源头。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词体裁,称为“楚辞”,代表作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屈原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精神,融会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
西汉初年,贾谊被贬长沙,任长沙王的太傅,居长沙期间谢了《鹏鸟赋》,是一篇寄寓深刻的哲理赋,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情怀。
2、周敦颐和理学的发祥
周敦颐,道州营道人。开理学之先河,成为理学的创始人。
他提出“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的宇宙构成论,认为“诚”是为人道德的最高境界,强调通过道德自觉来实现理想人格的建立,注重中华民族的气节与道德修养,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王船山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哲理思维兴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哲理思维能力:探索世界的大本大源,把握宇宙和人生的根本规律;确立修身、出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
王船山既是伟大思想家,又是杰出的诗人,诗词既充满哲理,又极富烂漫才调,作品既有深刻的道理,又极具文彩。
4、宗教在湖南的传播
湖南人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主要流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湖南是佛教禅文化发祥地之一,道教传入湖南始于东晋。伊斯兰教进入湖南始于明洪武年间。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15课 古代科技成就
一、蔡伦改进造纸术
1、造纸术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2、纸的发明
西汉前期,人们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3、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做了创造性的改进。他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做造纸原料,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4、造纸术的贡献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由我国传遍世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一项重大贡献。
二、张仲景长沙坐堂行医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三、历代医学成就
湖南的古代医学发达,马王堆汉墓就出土了迄今为止世界最古老的14种医书,其中有《五十二病方》等医方著作。这些古老的医书证明,湖南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达到了惊人的水平。
四、铜官陶的创制
铜官陶创始于唐代,长沙铜官后来成为全国著名的“五大陶都”之一。
五、浏阳花炮
花炮是鞭炮、烟花的统称和。浏阳鞭炮始创于唐代。相传,唐朝时浏阳灾害连年,瘟疫流行,大瑤人李畋将火药塞入竹节之中,用引线点燃起爆,响声洪亮,香气沁入,驱散了山岚瘴气,消除了灾害,这就是爆竹的起源。李畋因此被称为花炮祖师爷。
六、地理学成就
两汉时期湖南地理学取得了重要成就。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是三幅绘制在帛上的西汉地图,说明当时我国地图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16课
书院教育的兴盛与湖湘学派的创立
学习目标
1.知道书院是古代进行教育、学术研究和书籍校勘的重要场所。了解古代湖南书院教育的发展概况及其教育方法,正确了解书院教育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2.知道湖湘学派是古代湖南的一个重要的理学流派。了解湖湘学派的创始人、时代背景、思想和学风,及其对湖湘文化发展的历史意义。
3.知道陶澍、魏源、贺长龄是湘系经世派的代表人物。初步了解经世派的主要思想,了解“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了解古代湖南书院教育的发展概况及其教育方法,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风,以及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初步理解湖湘学派的思想学风和“经世致用”思想。
学习过程
一、学习导入
我们都知道学生读书学习接受教育的场所是学校。你知道古代学生在哪儿读书呢?知道华容县城有条“书院路”吗?知道著名的“岳麓书院”?书院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A.古代的书院教育
1.阅读教材PP80~81,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书院?书院起源于何时?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书院的发展过程吗? ②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有2个在湖南,它们是什么书院?位于何处?湖南还有哪些著名的书院? ③你还知道哪些书院?
④书院教育方法是什么?湖南古代的书院教育培养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
2.小组讨论:书院教育有何历史意义?书院教育的哪些方法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B.湖湘学派的产生
阅读教材PP81~82,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湖湘学派?湖湘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代表人物还有谁?
②湖湘学派的学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湖湘学派的学风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③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风有何历史意义?
C.陶澍的经世致用思想
1.阅读教材PP82~83,回答下列问题:
①湖南“经世派”形成于何时?湘系经世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主张什么?
②经世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③经世致用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经世思想有何何历史意义?
④经世派代表人物陶澍的为官之道是什么?他在任期间取得了哪些政绩?
2.做P83活动。
三、学习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要点。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
湖 南 地 方 文 化 常 识 教 案
第三篇:七年级湖南地方文化第8节
第8课 星星之火燃三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秋收起义;湘南起义;桑植起义;平江起义;石门起义。
2、湖南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3、永和会师。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与难点:
1、秋收起义。
2、湖南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北伐的湖南的顺利进军、湖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以及马日事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湖南的革命起义和湖南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二、讲授新课
(一)秋收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名党反动派。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湖南,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正式树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湘南起义 1927年冬,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到达湘南地区。1928年1月,朱德、陈毅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配合下,发动宜章年关暴动,智取宜章县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湘粤两省国民党军阀调集大量兵力“会剿”湘南,对湘南革命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为保存实力,朱德、陈毅摔南昌起义军和湘南农军一万余人向湘赣边界转移。1928年4月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顺利会师。
(三)桑植起义
1928年4月2日,桑植起义爆发。贺龙指挥工农革命军一举歼灭桑植的团防武装,夺取了县城。
开辟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四)平江起义
1928年7月下旬,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发动了平江起义,经两个多小时战斗,占领平江城。
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成立了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五)石门起义
1928年,袁任远发动寺垭铺暴动,树立了南乡武装起义的大旗。组建了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形成了以太浮山为中心,纵横两百余里的游击根据地。
(六)湖南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1930年,7月30日,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李立三任主席,杨幼麟为副主席,彭德怀、李宗白等13人为委员。苏维埃政府颁布了《暂行劳动法》《暂行土地法》《暂行婚姻法》,成立肃反总司令部,镇压叛徒和反革命分子。
(七)永和会师
1930年8月下旬,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在李家大屋胜利会师并举行了联席会议。两支军队整编成红一方面军。板书设计
第8课 星星之火燃三湘
秋收起义 湘南起义 桑植起义平江起义 石门起义
湖南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永和会师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第一课 位置与区划
教学内容:教材P1-6 位置与区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2、描绘湖南及其相邻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并采用“联想法”记住这些省份的轮廓特征。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2、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作为湖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重点、难点:
1、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记住湖南及其相邻省份的轮廓特征。
2、学会搜集信息。教学准备:地图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二、引入新课 学习活动
(一)中部省份
(1)在地图上找到湖南,并说出它的地理位置。(2)介绍湖南的由来及简称。
(3)读图1-2,找出与湖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4)估算湖南省的经纬度范围。(5)阅读资料:“三湘四水”“中部崛起”
(二)14个市州
(1)指导学生读图1-4,介绍湖南省的14个市州。(2)活动
1)找出自己家乡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2)说出家乡位于哪一个省辖市(州)。
3)在地图上找到长沙市,判断它位于你的家乡所在地的哪个方位。指出长沙市与我省哪些省辖市相邻。
4)有同学说:湖南省政区图好像人头像,你觉得像吗?(3)阅读资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伟人故里”“芙蓉国里尽朝晖”(增强学生对身为湖南人自豪感的教育)
三、拓展延伸
1、查阅资料,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是哪一个县级市,哪一个省辖市?湖南是一个伟人辈出的省份,除了毛泽东以外,还有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查阅资料,说说他们家乡所在的县(市)。
2、了解湖南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第二课 人口与民族
教学内容:教材P7-11 人口与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知道湖南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湖南人口迁移特征与人口分布概况,掌握湖南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以及自然条件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影响.2、会根据统计数据绘制湖南人口增长图,能分组讨论家乡的人口问题及对策,能搜集、交流反映湖南民居特色的图片,讨论自然环境对民居特色形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事物发展变化或地域分布的基本规律。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兼容并蓄的意识。
2、关注湖南发展。重点:
1、知道湖南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湖南人口迁移特征与人口分布概况。
2、掌握湖南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湖南民俗风情的特色,以及自然条件对民俗风情的影响。难点:
1、自然环境对民居特色形成的影响。
2、家乡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二、引入新课 学习新知
(一)人口数量多
1、介绍湖南人口数量概况。
2、分析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根据人口增长的变化规律,估算2010年湖南省人口总量。
4、湖南省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分析。
5、活动
阅读资料“中国长寿之乡——麻阳”(1)说一说麻阳县百岁老人长寿秘诀?
(2)讨论: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可能带来哪些问题?举例说明。
(二)分布不均衡
1、读图2-4,找出我省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和较小的地区,分析人口密度有何特点?
2、根据表2-1的资料,计算出人口密度,比较湖南与全国以及其他省份的差别。
3、举例说明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三、课外活动
1、访问你身边的老人,询问他们的生活方式,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
2、小组制定帮助留守儿童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1、简要说一说湖南人口数量概况以及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2、说一说湖南省人口分布特点。
二、新知学习
1、介绍我省的主要民族。(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
2、民族分布特点
读图2-7,分析我省少数民族分布特点,说一说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那些县级行政区?
3、少数民族自治。
三、课外活动
了解我省少数民族有什么特殊的生活习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第三课 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教学内容:教材P12-17第三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湖南的主要山脉及地势,地形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处理、评价信息。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提升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湖南的地势、地形特征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二、引入新课 新知学习
(一)“马蹄形”地势
(1)指导学生看图3-1,介绍湖南的地势特征。(2)活动 看图3-2,3-3 1)分别说出炎112°E线,沿28°N线湖南境内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2)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诗句。想一想:湘江为什么北去?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想一想,湖南位于哪一级阶梯?
(二)地形复杂多样
(1)读图3-5,说一说湖南地形面积结构特征。
(2)读图3-8,找出洞庭湖平原和湘中丘陵的大致范围,说一说它们的地形特征。
(3)阅读资料。了解洞庭湖平原和湘中丘陵地区发展多种经营的措施。
(三)山区面积广大
(1)读图3-9,找出幕阜山,罗霄山,武陵山,雪峰山,南岭等主要山脉。
(2)举例说明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的影响。(3)读图3-10及小资料“雪峰山
讨论:A.320国道经过雪峰山一段,有331到急弯,122处险点,号称“雪峰天险”。想一想“雪峰天险”路段为什么会如此险峻? B.如何开发雪峰山区的丰富资源?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湖南名山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其自然与人文特色。
2、我省大部分的贫困县分布在西部山区。你认为可能造成一些山区人口贫困的原因有哪些?收集资料,说一说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贫困山区人口摆脱贫困。第四课 亚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内容:教材P18-23第4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湖南气温、降水分布概况以及气候的主要特征。
2、了解湖南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
3、通过收集、分析资料,了解湖南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难点:
1、湖南气温、降水分布概况以及气候的主要特征。
2、湖南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
3、湖南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湖南大致位于北纬25°-3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其后条件比较优越。
二、新知学习
(一)四季分明
(1)读图4-1,找出湖南1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其气温大约各是多少度?说说湖南1月份的气温分布特点。(2)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什么办法来减轻寒潮和冰冻的危害?(3)读图4-6,找出湖南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其气温大约各是多少度?说说湖南7月份的气温分布特点。(4)湖南的夏季常常出现伏旱天气,结合实际说说伏旱对我省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5)小结
(二)降水充沛
(1)读图4-7,说出长沙、永州、郴州、吉首、娄底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多少毫米。
(2)读图4-8,找出湖南的5个多雨区。想一想,多雨地区的降水与所处地形有何关系?(3)洪涝灾害与防灾减灾。
(三)雨热同期
(1)读图4-9,指出长沙、岳阳、郴州、怀化在6-9月的各月气温大多在多少度以上?这四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大约是多少?这说明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量配合有什么特点?(2)小结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1、关于台风的利与弊,有两位同学正在进行激烈的争论:一位同学认为“弊大于利”,因为台风常常带来大风,暴雨等灾害性的天气;另一位同学认为“利大于弊”,因为台风带来降水可以缓解旱情。你支持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2、查找资料,说出我国“四大米市”的名称。思考它们称为米市的原因。
第5课 洞庭湖水系
教学内容:教材P24-30 洞庭湖水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湖南湘资沅澧与洞庭湖的概况。
2、收集资料,对比湖南与湖北、江西在河流、湖泊方面的特征。重点与难点:
1、了解湖南湘资沅澧与洞庭湖的概况。收集资料,对比湖南与湖北、江西在河流、湖泊方面的特征。
2、能根据收集和整理的有关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洞庭湖的基本概况以及它在湖南的重要地位。
二、进入新课
(一)洞庭湖
1、洞庭湖的地理位置,面积以及重要的地理作用。
1)读图5-1,5-2,找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等湖泊,找出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和城陵矶的位置。
2)读图5-1,找出长江、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河流,找出一样、岳阳、常德等城市。
2、洞庭湖缩小的原因及危害
1)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中写道“„„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你是怎样理解“衔远山,吞长江”这句话的? 2)读图5-2,说说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有哪些? 3)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4)阅读资料“退田还湖” 思考:为什么要退田还湖?
(二)湘、资、沅、澧“四水”
1、湘、资、沅、澧 的地理位置。
2、湘江的地理位置,支流及重要影响。
1)读图5-6,找出潇水、耒水、蒸水、浏阳河等湘江支流。2)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湘江流域聚集了湖南省60%的人口,也聚集了许多重要的重要城市。
3)读图5-6,从地形和城市分布的角度分析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大体从湘江河谷通过的原因。
3、资水的地理位置及作用与面临的环境问题。
4、沅江概况与五强溪水电站。
5、澧水概况极其旅游资源。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目前湖南省针对洞庭湖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采取的积极措施,并谈谈自己的想法。第六课 自然灾害与防治
教学目标
1、了解湖南自然灾害及分布概况。
2、收集资料,认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湖南湘自然灾害及分布概况。教学难点
能根据收集和整理的有关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
自己的观点。媒体运用
图片、地图 导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湖南整体自然灾害情况。
二、进入新课
(一)泥石流和滑坡
1、泥石流和滑坡的灾难特点及易发生地区。1)读图6-1,6-2,找出泥石流和滑坡高发地区的位置。2)读图6-2,找出长江、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河流,找出一样、岳阳、常德等城市。
思考:当你遇到灾害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二)干旱与洪涝
1、整体了解干旱与洪涝发生的原因。
2、阅读“抗洪防涝”,了解本地相关事件。
(三)虫灾和鼠灾
了解虫害和鼠灾相关知识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说说如何处理鼠灾,家庭投放鼠药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板书设计
自然灾害与防治
泥石流和滑坡 干旱与洪涝 虫灾和鼠灾
第7课 远古遗存与传说
教学目标:
1、玉蟾岩遗址和高庙遗址、彭头山遗址、城头山遗址分别是何种遗址
2、炎帝和蚩尤的传说。
3、三苗和欢兜的传说
4、舜帝南巡和湘衡禹迹 教学重点:
玉蟾岩遗址和高庙遗址、彭头山遗址、城头山遗址。教学难点:
传说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学过程:
一、远古遗存
1、玉蟾岩遗址:
位于湖南道县,距今1万年左右,这里遗存的稻谷颗粒,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及水稻演化历史的珍贵资料。其出土的打制石器、骨、角、牙、蚌,反映了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度的面貌。
2、高庙遗址:位于湖南洪江市,距今8000——5500年。出土了石斧、陶器、玉器、竹篾垫子等器物。
3、彭头山遗址:位于湖南澧县,距今约 8000 年,说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 是世界最早栽培 水稻 的地区之一。还发现了房屋遗迹。石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有少量磨制石器。
4、城头山遗址:位于湖南澧县,距今约5500年,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 中国第一古城 ”,发现有6500年前的 水稻田 遗存,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其中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二、远古传说
1、炎帝和蚩尤的传说
传说炎帝姓姜,号神农氏,又号烈山氏。在与黄帝争夺黄河流域中失败,便率领部落成员南迁至湖南境内。
蚩尤是与黄帝和炎帝的战争中失败,所以南迁,从而成为中国苗族的先祖。因为如今的中国苗族的族属渊源,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2、三苗和欢兜的传说
传说三苗和欢兜组合,组成了一个新的部落联盟。
3、舜帝南巡和湘衡禹迹
舜帝时,命大禹治水。大禹走遍天下,远及衡湘。
第八课 珍贵的出土文物
教学目标
1、认识宁乡出土的青铜器,并尝试了解青铜器的用途。
2、明确帛书帛画的特点及内容,辨析秦简和吴简的区别。
3、了解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种类及价值 教学重点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种类及价值 教学难点 辨析秦简和吴简的区别 媒体运用
图片,多媒体 导学过程
一、宁乡出土的青铜器
1、课堂导入:
我们在历史课本中认识了四羊方尊,这件精美的青铜器正是在湖南宁乡出土的,今天,我们就在了解一下宁乡出土的青铜器精品。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大铜铙的特点,并找出其用途。明确历史价值。
3、看图8-2,讨论:人面纹方鼎的用途是什么?
二、长沙战国帛书帛画;秦简与吴简
1、帛书的特点及历史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用毛笔和彩墨书写的先秦文献。
2、帛画风格及内容。发挥想象,对帛画内容进行联想。
3、自主阅读,明确秦简发现地址,书体,内容
4、对比阅读,根据秦简相关知识,找出吴简的特点。
5、比较讨论:秦简和吴简谁的价值更高
三、长沙马王堆汉墓
1、了解汉墓规模及出土文物内容
2、明确马王堆汉墓的历史价值。
3、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猜想:古人是怎样生活的?
四、作业与活动
组织同学观看相关文物的PPT或纪录片,了解湖南出土文物的情况。
板书设计
第八课珍贵的出土文物
青铜器代表: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大铜铙
马王堆汉墓的价值: 里耶秦简VS走马楼吴简
第九课 楚国势力的扩张和秦、楚争夺黔中郡
教学目标
1、明确楚国势力的扩张范围及对湖南地区居民的生活影响;
2、了解战国时期的秦楚争夺给湖南地区行政划分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种类及价值 教学难点 辨析秦简和吴简的区别 媒体运用
图片,多媒体
导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自主阅读引言部分,了解东周之前的湖南历史。
二、楚国势力的扩展
1、楚国的中心地区:江汉平原。楚国势力进入湖南:A西路B东路(学生在书上对应位置找到路线)
2、了解不同时期楚国势力的进入情况,读懂“春秋时期楚国形势图”。学生阅读图9-1,找出本地所在位置,及在什么时候成为楚国势力范围。
3、提升阅读:学生自读战国时期的楚国形势图,找出重难点。
4、比较春秋与战国的楚国地形图,说说楚国势力的扩张对湖南地区居民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三、秦楚争夺黔中郡
1、黔中郡的战略意义:自读小字部分,了解黔中的重要性。
2、战国时期,秦楚争夺黔中郡
3、重要战役及时间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1、明确黔中郡的范围、历史变迁及重要性
2、秦楚争夺黔中郡的过程
3、作业:背诵相关历史知识。
板书设计
第九课 楚国势力的扩张和秦、楚争夺黔中郡 楚国势力的扩张:春秋
战国
秦楚争夺黔中郡:公元前313年
公元前299年 公元前280年 公元前278年 公元前276年 公元前223年:重设黔中郡,设立长沙郡
第十课 长沙国的繁荣和孙刘势力在湖南的争战
教学目标
1、了解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的全面繁荣;
2、明确吴刘在湖南的争战给湖南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长沙国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刘、孙在长沙的争夺 媒体运用
图片,多媒体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长沙历史,复习春秋战国时期各方势力对黔中郡的争夺
二、新授:吴氏长沙国
1、自读课文,明确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的建立时间、人物及都城。
2、读图10-1,10-2,了解吴氏长沙国的范围、面积和历史意义。
吴氏长沙国在维护汉中央统治中有着重要地位。
“七国**”
三、刘氏长沙国
1、册封原因:吴氏绝嗣被废。(定王台的由来)
2、刘氏长沙国推行政策及发展情况
3、刘氏长沙国的废除。
四、长沙国的经济发展
1、农业发展较快(学生自主阅读,从书中找到具体的发展方面)如:铁农具广泛使用;牛耕技术推广;水稻种植普遍;副食品种繁多„„
2、手工业:纺织业、印染业和漆器业(马王堆汉墓)
3、商业:长沙是最早使用铁钱的地区之一
五、孙、刘势力在湖南的争战
1、赤壁之战(208年)后,刘备取得了长沙、武陵、桂阳、零陵4郡
2、孙权占领长沙郡的部分地区,孙、刘瓜分长沙郡。
3、219年,刘备势力退出荆州。
六、整理归纳:
说说长沙国的建立到废除的200多年里,长沙在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变化,复习本课主要知识点 板书设计 第十课 长沙国的繁荣和孙刘势力在湖南的争战
长沙国的经济发展
农业:铁农具广泛使用;牛耕技术推广;水稻种植普遍;副食品
种繁多„„
手工业:纺织业、印染业和漆器业(马王堆汉墓)商业:铁钱的使用
第十一课 马氏楚国的兴衰和北宋时期梅山的开发
教学目标
1、探索马氏楚国兴衰的原因及给湖南人民带来的影响;
2、了解北宋时期的梅山开发原因和特点 教学重点 马氏长沙国的兴盛
教学难点 北宋时期的梅山开发的过程 媒体运用
图片,多媒体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串联长沙历史。
二、马氏楚国的兴衰
1、自读课文,找出马氏楚国建立的过程 2、925年,后唐时期,马氏楚国建立,成为五代时期的割据势力之一。
3、马楚政权在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
4、讨论活动:马楚政权时期,全国各地的形势是怎样的?
5、马楚政权的消亡及原因
三、北宋时期梅山的开发。
1、湘中地区的梅山蛮
2、梅山地区归附北宋政府:1073年。解读归附过程。
3、从新化、安化地名的由来,说说你知道的地名故事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1、马氏楚国的发展角度。
2、梅山地区开发的过程。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马氏楚国的兴衰和北宋时期梅山的开发 马楚政权的发展
政治上:上奉天子,下扶士民 经济上:兴修水利,奖励农桑„„ 文化上:开福寺,天策府十八学士
第十二课 古代湖南的居民和民族变迁
教学目标
1、了解楚国时期湖南居民的组成部分;明确民族大融合给湖南带来的影响
2、探明“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教学重点
古代湖南的居民变迁 教学难点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媒体运用 图片,多媒体
导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做个小调查:找一找身边的少数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湖南的居民和民族变迁。
二、楚国时期湖南的居民
1、楚人入湘前:古越人、蛮人和濮人
2、战国时期:楚人进入湖南,居民开始融合
3、读图12-1,了解我们所在地的古代居民
三、北民南迁与民族大融合。
1、秦汉时期,北民南迁。原因:战乱
2、自读课文,说说民族大融合给湖南带来的影响
四、“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1、主要原因。“江西填湖广”——洪武血洗; “湖广填四川”——吴三桂叛乱
2、其他原因:经济、从征„„
3、“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古代湖南的居民和民族变迁
古越人、蛮人和濮人:融合为楚人 北民南迁:秦汉时期 民族大融合
“江西填湖广”——洪武血洗; “湖广填四川”——吴三桂叛乱
第13课 古代文学艺术
教学内容 教材P63-68 教学目标
1、了解湖南古代的文学艺术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增强学生作为湖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湖南古代文学艺术 难点: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学习活动
(一)湖南古代著名的本土文学家
(二)流寓文学家的写湘作品
(三)古代湖南书法的艺术成就
二、拓展延伸
1、收集描写湖南的古代作品
2、以“古代文人笔下的湖湘文化”为题办一张手抄报
第14课 古代思想和宗教
教学内容 教材P69-73 教学目标
1、了解湖南古代思想和宗教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增强学生作为湖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湖南古代思想和宗教 难点: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学习活动
(一)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和贾谊
(二)周敦颐和理学的发祥
(三)王船山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四)宗教在湖南的传播
二、拓展延伸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并说一说端午节的习俗
2、探讨宗教文化对湖湘文化的影响
第15课 古代科技成就
教学内容 教材P74-79 教学目标
1、了解湖南古代科技成就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增强学生作为湖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湖南古代的科技成就 难点: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学习活动
(一)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二)张仲景长沙坐堂学医
(三)铜官套的创制
(四)浏阳花炮
(五)湖南地理学成绩
二、拓展延伸
调查家乡在古代有哪些科技成就(或特色工艺产品)
第16课 书院教育的兴盛与湖湘学派的创立
教学内容 教材P80-83 教学目标
1、了解湖南本土书院教育的兴盛与湖湘学派的创立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作为湖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书院教育的兴盛与湖湘学派的创立 难点: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学习活动
(一)古代的书院教育
(二)湖湘学派的产生
(三)陶澍的经世致用思想
二、拓展延伸
概述“经世致用”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五篇: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1、地理位置:湖南位于祖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是祖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现行行政区区划:湖南现有13个省辖市、1个自治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省会城市——长沙市。与我市(永州市)相邻的有:邵阳市、衡阳市、郴州市。
3、地势特点: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西、南三南峰峦起伏,山岭相连。东有幕山脉和罗霄山脉,西有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南有南岭山脉,中部是低山和丘陵,北部是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阔平原,即洞庭湖平原。全省地势恰是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雪峰山是湖南东西两部分自然和经济的重要界线。
4、主要的地形区:湖南地形大致可分成四部分:①西部是湘西山地分布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②南部、东部分别为湘南、湘东山地。湘南山地包括南岭的主体部分及其附近的山岭。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③中部是湘中丘陵。④北部是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5、亚热带季风气候:湖南大致位于北纬25度—30度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雨热同期。土壤类型以红壤和黄壤为主。
6、洞庭湖位于湖南的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而现在的洞庭湖面积缩小了很多,对长江的调节能力也大大减弱。(洞庭湖较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7、湘、资、沅、澧四水:湘江发源于广西东北部的海洋山西麓,主要流经湖南东部地区,流域面积约占湖南总面积的40%,是湖南归重要的河流。资水发另有所指于桂东北和湘西南地区。有“滩河之称”。沅水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先后在干流用支流上修建了凤潍水电站和五强溪水电站。五强溪水电站是湖南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澧水发另有所指于湖南西北部,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
8、湖南的主要自然灾害:山地灾害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湖南主要的气候灾害有寒潮、干旱、洪涝、冰雹、龙卷风、大风和冰冻等。
9、人口与民族:湖南省人口数量多。湖南省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人口密度大;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约为320人/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湖南省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
10、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①湖南的地方剧十分丰富,有湘剧、花鼓戏、祁剧、辰河戏等约20个剧种。湘剧的剧目有《琵琶记》等。花鼓戏的剧目有《刘海砍樵》等。②女书:女书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女性文字,只在湖南江永县上江圩一带妇女之间传承使用主。③盘王节是瑶族最隆重的节日。
11、铁路干线:四纵四横:四纵是指焦柳线、京广线、洛湛线、武广客运专线。四横是指浙赣——湘黔线、湘桂线、石长线、渝怀线。主要铁路枢纽有株洲、怀化、长沙、衡阳等。(“火车拖来的城市”是指怀化)穿过永州市的是:洛湛线和湘桂线。
12、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长沙——浏阳永安)、衡枣高速公路(衡阳——永州枣木铺)、常张高速公路(常德——张家界)等。(永州境内的高速公路-衡枣高速、二广高速)113、湖南航运的北大门——城陵矶。城陵矶位于岳阳市区的北端,洞庭湖水在此汇入长江。它是湖南航运的北大门。
14、主要旅游景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南岳衡山,国家地质公园邵阳崀山,伟人故里韶山,人间仙境桃花源。(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因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和保护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地质公园——崀山景区位于邵阳新宁县,属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因独特的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伟人故里——韶山。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中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之一。)
15、永州的主要旅游景点:祁阳浯溪碑林,零陵柳子庙、朝阳岩、萍岛、香零山、回龙塔等,东安舜皇山,双牌阳明山,宁远九嶷山,江永千家峒(瑶族女书)。
16、国家历史名城——长沙、岳阳。全国文明卫兵城市——常德。烟花之乡——浏阳。
17、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长株潭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简称,它们地处湘江下游。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内容:实施以三个城市的交通、电力、信息、金融、环保等建设为重点,融合三市要素,实现立体交通和绿化带相连接,形成以三大城市为核心,周边中小城市和一批中心城镇组成的现代化、生态化的网状城市群。意义:长株潭一体化有利于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辐射并带动全省加快发展。
18、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的主要举措:A、以节能降耗和提高效益为目标,提质改造传统产业; B、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重点发展生态农业;D、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E、依托城市群现有文化基础,重点发展广电、出版、报业、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优势文化产业。
19、地洼学说是中南大学教授陈国达创立的。地洼地学说开辟了大地构造研究的新领域。指导了找矿及其他生产实践,被告广泛应用于水文工程、地质、地震及找油、煤、金属矿产等方面。
20、农业: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业和淡水养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是主要的传统农业生主部门。还盛产棉花、油菜等。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
21、有色金属之乡:湖南素称“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钨、锑、铋储量居全国榜首,钒、铷列全国第二,锡、汞、铅、锌居全国前列。常宁水口山和冷水江锡矿山分别有“铅都”、“锑都”之称。“世界锑都”是指锡矿山。有色金属博物馆是指郴州柿竹园。
2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建立了长沙、株洲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3、湖南在全国的地位:湖南幅员辽阔,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旅游胜地”的美誉,湖南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逐步加快,湖南的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上游水平。
24、湖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湖南在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富民强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一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保障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二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强化监管,综合治理,实现人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