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分析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教导
案例分析: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安全教导
摘要: 积极开展幼儿户外活动,是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关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问题,探究如何合理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实验证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幼儿不安全行为、事故发生率大大减少,从而全面幼儿户外活动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
关键词: 幼儿;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一、幼儿户外安全的意义 儿童健康专家普遍认为:户外活动的缺乏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呼吁社会和家庭对这一日趋严重的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据国际上的研究:儿童每天至少需要户外运动一个小时,最好保持两至三个小时。国内的调查表明:近年,儿童用于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剧增,户外活动明显减少。这也是许多儿童身体虚弱、超重或出现肥胖等不良症状的原因之一。专家们强调,为确保儿童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和小学应为孩子们组织更多的户外活动,应多带孩子投身大自然。
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在户外自由活动时难免要奔跑、跳跃、钻爬、攀登等,常常不能清楚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导致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隐藏着各种危险因素。加上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大、人数多、难组织、难管理等客观原因使老师对户外活动的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致使老师们惧怕开展户外活动,导致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没有了保障。因此关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问题,如何合理组织幼儿户外活动,使幼儿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中受到伤害等研究意义重大。
二、案例背景 身体发展、生命发展是人发展之根本,没有生命或生命质量差则谈不上人的发展或良好发展。幼儿是社会成员中最脆弱的群体,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伤害,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的安全问题都十分重视。近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头号杀手。对于托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宝贝程度可想而知。而对于幼儿园来说,即使取得了再多的荣誉,只要出了一起安全事故,那么再多的光环也将被隐去。没有安全、健康的保障来谈幼儿的发展将是一句空话。《纲要》所以将安全问题放在幼儿园工作的首位。
三、案例描述
2014年10月30那一天,孩子们吃完了中饭,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散步,当走到草地上时,孩子们看到钻洞的玩具器械个个兴冲冲的跑过去玩,看到孩子们那么开心,老师也就没阻止,一起玩起了钻洞洞的游戏。过了几分钟,老师听到了哭声,看到叫冰冰的小女孩哭了起来,扒在草地上,老师跑过去问:“冰冰,怎么啦?”她只是一直哭。这可怎么办?老师意识到一定发生了什么?就检查她的身体,当拉起她的袖子时,发现她的手臂有肿块,不好,手受伤了,立即送医院,医生说孩子的手骨折了。孩子的奶奶赶过来说:“我的孙女,平时我照顾的很好的,我做什么事都抱着她,从来都不会摔到的?”这件事发生后的几天里,草地上静悄悄。大家都认为“少活动,少出事”。
四、案例分析
托班的幼儿的年龄特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关不住,放不得”。托班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最喜欢钻钻爬爬、非常爱动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生活经验较少,接触的事物也不多,因而他们就特别好奇,看到好看、好玩的就伸手,看到好吃的就张嘴„„。户外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精彩纷呈的大世界,有很多的安全问题,事故往往是出乎意料,防不胜防的。由于有些家长的育儿观念落后,不科学,认为外界存在着大量的对小年龄孩子的不利因素。根据孩子的奶奶说的,我们知道冰冰是个很少运动的孩子,她的性格很内向,很少接触外面的环境。因而家长一味的对儿童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少出事”,许多本来孩子可以做到的事他们全部代劳,严格限制儿童的各种活动,剥夺了孩子通过锻炼和实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结果使孩子缺乏了基本的对危险事物的防范能力,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从这个案例中,我深深的感到:应该深刻反思老师对幼儿户外活动中的教育与指导。
五、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指出:幼儿阶段正处在人体形态、机能的最初生长发育阶段,为使他们更健康的生长发育并为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稳固而坚实的基础,此时不仅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保健,还需要积极的开展以身体锻炼为手段的各种活动。
1.集中教育,正面引导,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玩才不会出现危险。如我们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很大,分为很多区域,如跳跃区,大型玩沙区,攀登平衡区等。每个区域的玩具,材料,场地都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我们到了活动区域,应该先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应该怎样玩玩具,不应怎样玩,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以引起幼儿注意,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选择多种形式,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像冰冰这样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因为他们对那些危险性强的项目自我保护能力差,无意识,因此在老师的个别指导下,那些孩子会逐渐养成习惯,从而对这些项目有防范意识。有时同伴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自己便会从中吸取教训,而去摸索和探究另一种保护自我的方法,从而也增强了自己的保护意识。由于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有一些好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我们不断的加以发扬、光大,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到了哪些项目应注意哪些是安全,孩子们的头脑中会不断出现哥哥姐姐在玩的时候的正确姿势及安全玩的方法,从而有意、无意的提高了自身的保护意识。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当一旦发生险情或不安全的动作时应及时指出并帮助其纠正,这样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3.随机教育及时提醒
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集体活动中集中进行,还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随机教育 及时提醒。如小朋友在上下楼梯时,我提醒小朋友不要手拉手,不推不挤不抢,一个一个的下。在选择玩具时,把小朋友分成若干组,一组一组的来,这样也避免了拥挤现象的发生。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幼儿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应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让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我们教师不要让孩子逃避危险,而是战胜危险,让孩子们身体的发展与安全做到双保险。安全工作不容忽视,每时每刻,都要做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1.王欣.《日本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早期教育》2004年第2期 2.许卓娅.《怎样的安全才是合适的安全》,《山东教育》2003年第7、8月。3.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12期。
第二篇:幼儿安全案例分析
幼儿安全案例分析
背景
黄欣怡是小班的一个小女孩,不要看她小,她可勇敢了,而且胆子也很大。做事情和男孩子一样,摔一跤也不会哭的。
事件
记得欣怡刚来学校没几天,就在午睡时发生了这么件事:小朋友们都差不多睡着了,可欣怡却和边上的小朋友在玩,突然听到她边上的小朋友在喊:“老师,欣怡把钱吃下去了。” 当时听完我就紧张了,小孩身上怎么会有钱?是多大的钱啊?“欣怡,你把钱吞下去了?”她点点头。“那你现在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她摇摇头。“是什么样子的钱啊?”边上的小朋友马上说:“是圆圆的。”那肯定是硬币。“有多大呀?”这时两个小朋友都不说话了,于是我马上拿来五角和一元的硬币问他们:“是哪一种的?”他俩都指着五角的说:“是这个。”这可怎么办啊?于是我马上带着她去问保健老师,保健老师问她哪里不舒服,她也摇摇头。接着我们又带她去咨询了医生,医生按了按她的肚子问她痛不痛,她还是摇摇头。医生说没事的,这我才松了口气,但医生还说:“要想办法让她把硬币拉出来。”回家多吃点香蕉和大蒜。到了学校后我马上打电话到她家里,电话是她奶奶接的,奶奶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到了学校,她说早上她给欣怡买早饭时找了五角钱,她一定要就给她了,也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我把医生的交代告诉了欣怡的奶奶,让她这两天多观察她的大便。幸好过了两天,欣怡的奶奶告诉我们钱拉出来了,这我才放下心来。通过这次的“吞钱”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午睡也不能忽视幼儿的人生安全,这无疑对教师以后的工作起到一个提醒和督促的作用。
分析
孩子发生意外事故,这是作为家长、幼儿园、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有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孩子尚处在幼儿期,身体机能发展不完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应对和防范,因而易受到伤害。同时,这一现象有时又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就像这次的事故,她的奶奶如果不给她硬币玩的话就不会发生了。
反思
一方面,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请家长不要让孩子口袋揣有异物,离园时,教师要向家长告知相关情况,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家长接好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第二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危险?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第三方面,教师要掌握一些幼儿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儿气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击法、腹部推压法,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对幼儿的伤害。
第三篇: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答案;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22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 “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 “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 “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第四篇:幼儿户外活动计划
幼儿户外活动计划
一.现状分析
1.小班幼儿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能方面不够理想,身体不够协调。
2.户外活动时候,教师对幼儿有目的的体育运动组织,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幼儿在无目的的玩各种玩具。
3.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很高,但是随意性很强,乐于参加各种带竞技性的体育活动。.幼儿喜欢特别喜欢带有实物性的体育活动,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扮演各种角色。
二.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1.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2.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3.对他人的情感反映敏感性增强。4.动作协调性增强。5.模仿性强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愉快的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增强自己的体质。
2.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全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同伴间合作能力,遵守活动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措施 .活动场地小型、舒适
小班的孩子大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走路蹒跚,易摔跟头,把户外活动的场地安排在比较平坦的塑胶地毯或草地上。这样,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爬呀、跑呀,不必担心擦破皮、跌痛膝。由于小班孩子注意力易分散,喜欢远离成人独自玩耍,选择离大操场较远的一块小空地做活动场地,这样孩子们不易受到大操场上喧哗声音的影响,也不会因躲在角落里被老师忽略。集合时,只要招招手,轻轻喊“来来来,快到老师这儿来”,孩子们就会像小雀般跳到老师身旁。.活动方式循序渐进
小班幼儿游戏时往往左顾右盼,毫无目的的玩着各种玩具。户外活动时选择一些以老师为主的体育游戏,如“吹泡泡”、“拉个圆圈走走”等。游戏中教师扮演主要角色,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 幼儿,带他们尽情玩、尽情笑、尽情跳。活动时我们给孩子提供的自由活动机会也随之增加。自由活动中,让活泼爱动的孩子带动文静的孩子一起玩。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熟悉了,自主性,目的性也会随之提高。而 幼儿 们都对户外活动也会有浓厚的兴趣。
3.活动安排科学合理
小班 幼儿 易疲劳,注意力易转移,针对这一特点,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安排 2-3 个游戏,每个游戏的时间为 6-7 分钟。如果把活动量大些的游戏比喻成一粒大珠子小珠子,整个活动就像串珠一样:大珠子----小珠子----大珠子----小珠子。如“小兔找萝卜”和“过小河”放在一起,“拖小猪”和“小孩小孩真爱玩”串在一起。这样的安排保持了 幼儿 对活动的兴趣。.活动规则简明易行
幼儿 在户外活动比在室内活跃,加上小班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如不注意,就会发生事故。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游戏情节增添简易规则。如“开飞机”时,用“飞机和飞机相撞会爆炸”加以约束,孩子就懂得了不能只顾自己玩得开心,应防止相撞。游戏“一列火车长又长”,以“比比谁是最能干的驾驶员”提醒 幼儿 :火车不能碰到山洞,出事故的驾驶员要被淘汰。孩子们都非常乐意接受这些有趣易行的规则。
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中,小班孩子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有了增强,体质逐渐得到了提高,部分孩子还能提出玩户外体育游戏的新点子。当然孩子们的成长是日新月异的,在以后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中,我们要以新课改为载体,不断更新自己的 教育 观念。在坚持游戏化地组织孩子活动的同时,还须注意持之以恒,把主动性让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创新活动内容。
第五篇:幼儿户外活动计划
幼儿户外活动计划
幼儿户外活动计划
一.现状分析
1.小班幼儿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能方面不够理想,身体不够协调。
2.户外活动时候,教师对幼儿有目的的体育运动组织,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幼儿在无目的的玩各种玩具。
3.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很高,但是随意性很强,乐于参加各种带竞技性的体育活动。4 .幼儿喜欢特别喜欢带有实物性的体育活动,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扮演各种角色。
二.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1.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2.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3.对他人的情感反映敏感性增强。4.动作协调性增强。5.模仿性强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愉快的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增强自己的体质。
2.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全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同伴间合作能力,遵守活动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措施.活动场地小型、舒适
小班的孩子大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走路蹒跚,易摔跟头,把户外活动的场地安排在比较平坦的塑胶地毯或草地上。这样,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爬呀、跑呀,不必担心擦破皮、跌痛膝。由于小班孩子注意力易分散,喜欢远离成人独自玩耍,选择离大操场较远的一块小空地做活动场地,这样孩子们不易受到大操场上喧哗声音的影响,也不会因躲在角落里被老师忽略。集合时,只要招招手,轻轻喊“来来来,快到老师这儿来”,孩子们就会像小雀般跳到老师身旁。.活动方式循序渐进
小班幼儿游戏时往往左顾右盼,毫无目的的玩着各种玩具。户外活动时选择一些以老师为主的体育游戏,如“吹泡泡”、“拉个圆圈走走”等。游戏中教师扮演主要角色,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 幼儿,带他们尽情玩、尽情笑、尽情跳。活动时我们给孩子提供的自由活动机会也随之增加。自由活动中,让活泼爱动的孩子带动文静的孩子一起玩。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熟悉了,自主性,目的性也会随之提高。而 幼儿 们都对户外活动也会有浓厚的兴趣。
3.活动安排科学合理
小班 幼儿 易疲劳,注意力易转移,针对这一特点,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安排 2-3 个游戏,每个游戏的时间为 6-7 分钟。如果把活动量大些的游戏比喻成一粒大珠子小珠子,整个活动就像串珠一样:大珠子----小珠子----大珠子----小珠子。如“小兔找萝卜”和“过小河”放在一起,“拖小猪”和“小孩小孩真爱玩”串在一起。这样的安排保持了 幼儿 对活动的兴趣。.活动规则简明易行
幼儿 在户外活动比在室内活跃,加上小班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如不注意,就会发生事故。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游戏情节增添简易规则。如“开飞机”时,用“飞机和飞机相撞会爆炸”加以约束,孩子就懂得了不能只顾自己玩得开心,应防止相撞。游戏“一列火车长又长”,以“比比谁是最能干的驾驶员”提醒 幼儿 :火车不能碰到山洞,出事故的驾驶员要被淘汰。孩子们都非常乐意接受这些有趣易行的规则。
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中,小班孩子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有了增强,体质逐渐得到了提高,部分孩子还能提出玩户外体育游戏的新点子。当然孩子们的成长是日新月异的,在以后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中,我们要以新课改为载体,不断更新自己的 教育 观念。在坚持游戏化地组织孩子活动的同时,还须注意持之以恒,把主动性让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创新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