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
用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呢?笔者通过本文简谈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能力;培养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悄然走进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是较“个体学习”“竞争学习”更优化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使学生间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呢?
一、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己看着电视屏幕统计在5分钟内通过学校门口的车辆及人流,学生兴趣较高,个个想做一个小统计员,在说开始后,同学们是一会儿看,一会儿记,弄得不亦乐乎。此时,教师及时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在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学跟我合作该多好呀!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人统计一种车辆。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立即加以采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学生的兴趣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三、指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
(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
(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要有意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创新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五、教师当好指导者和引领者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时间。另外,适当的完成一些小课题也是积累合作经验、培养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合作,在合作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如五年级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在新课开始,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有的说“转化成三角形。”有的说“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D?D各有见解。这时又追问“你们是怎样想到的?”学生回答“我们想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就是先把他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所以我们想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许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洛阳市新安县仓头中学刘晓东邮编:471814电话:***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认真地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切身体会,我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一个学期的实验下来,我时刻以这些学习心得体会指导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感觉自己的确受益匪浅。
一、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学生更重要的是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首先,学生不仅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还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的人,他们不是盲目、机械、被动的接收作用于他们的影响,他们具有自觉性。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要求,或在某种情景的激发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与活动,课下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帮助同学等。他们具有独立性,学生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
其次,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和能力。他们能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实践操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他们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想知道“是什么”、探究“为什么”。他们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不满足于书上的现成结论,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倾向于想出新颖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很好的例证。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获得的条件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学生在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例如是16岁的学生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较差。其次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速度和水平也不同。如有的在经济生活学得很好而政治生活学得不行„„再次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倾向也不同。如有的学生热情,有的冷漠;有的合群,有的孤僻,;有的果断有的优柔寡断„„。同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另外,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善,仍具有一定的具体性、主观性和片面性。据此分析,若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一定能取长补短,长善救失,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二、兴趣事最好的老师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学时,我尽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我试着去和学生商量,商量这节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商量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态度。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中,我极力推行以读明意、以读促思、以读激情等教学手法,让学生通过初读来领会课文所讲述的内容来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在发现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其次,老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意境,使学生陶醉在那课文所带来的美好境界之中。学生既对文学产生兴趣,又会对传递出这一切美好的朗读产生兴趣,可谓一举两得。第三,通过学生的再次朗读,使学生在加深整体感知的同
时,又进一步思考:“课文除了这美好的、能令人陶醉的语言文字外,更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就这样,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的课堂上既书声朗朗,又达到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如我在教《本命年的回想》这篇课文时,围绕“我们新疆的春节怎么过?内地的春节是怎样的呢?现在过年和过去有什么不同?过年时你最爱干什么?你想过什么样的春节?”这几个学生最了解、最清楚、想知道、想表达的话题展开。在讲到对联时,教师一句“为我们班来副对联,怎么样?”便激起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展开讨论,在这样一个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在合作、探究中共同成长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老师口干舌燥满头汗,学生满肚苦水,收效甚微!事实上,学生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在七年级语文中的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教学时,由于有了《为你打开一扇门》等课文的学习积累,学生们对文学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受,内心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我让学生分小组推选代表之作,自我组织,加以展现。当学生们的故事、小品、课本剧、诗朗诵„„紧扣着主题“我爱文学”一一展现出来时,我们不得不为之喝彩。虽然,有些还不够完美,但其中的精彩和孩子们创造的火花是随处可见的。
又如,我教朱自清先生的《春》这一课时,就大胆摒弃前人常用的“讲述法”去分析文句的优美,而是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在讲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静心地聆听那音乐中的山泉叮咚声,那翠竹摇摆声,那山鸟清脆的鸣叫声„„并让学生描述他通过音乐捕捉到的画面。学生很快便能从他们捕捉到的画面中总结出这是一派春之景。我乘着学生正兴致盎然的时候,让他们说出自己眼中的春天。这时,学生们经过美妙音乐的熏陶、感染之后,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春就是小草萌发、百花齐绽;有的说春就是细雨蒙蒙、万物复苏;有的说春就是山泉消融、群鸟争鸣、山花争艳„„由于这开放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敢于去想,去发现,去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事实上,在这节课里,我也被学生活跃的思维所
感染,在这教与学之中,我们师、生双方互相影响着、感染着、促动着,所以在进入正文讲授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很快就领悟了朱自清先生这一篇美文所传递出来的情 感,并且对于“春”,学生们也有了一番自己深刻的体会与感受!
三、巧设疑问,激发“创造”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只有今天勤于动手、经常实践,明天才能大胆变革、开拓进取。
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在合作交流前,要让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给不爱动脑筋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帮助,不讲原则,过多的合作,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离开学生独立学习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真正互动和启发。要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可以采用发言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自卑的学生,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扬起适时点拨,发挥教师的调控意识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支点。陆九渊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例如我在组织教学《济南的冬天》这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两句话或一两个词语来说说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吗?由于学生都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因而表现得思维活跃,谈起来滔滔不绝,并自然地将自己感受到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进行对比,还由此联想到了北方的冬天。起到了诱发学生“联想”这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一堂好课,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知识不仅得以巩固,更会有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有能力进行自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定好,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应试能力得到提升,其综合素质也能上新台阶。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板块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我采取组成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学习探究活动的较多。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有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例如,学习写作单元《从生活中找“米”》时,当教师在强调观察人物应从外貌、动作、语言等入手,从中抓住人物的个性。学生中有人提出:最能显示人物个性特征的,不是静态的外貌描写,而是动态的人物语言和动作,并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船长和船员那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加以说明。这一见解,十分正确,是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探究、总结出的真知灼见,我就给予支持和珍视。面对学生这些有别于他人的观点、探究方式时,教师应多问问:“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课堂上再多一些“有不同的意见吗?”“你的想法比老师的更好!”以此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深入地思考,顺利的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挖掘集体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与人合作的技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人合作的精神得到加强,使学生从被动、封闭、沉闷的政治课堂中解放出来。乐学、会学、善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这种精神的培养主要通过完善评价机制来完成;通过学习习惯的培养来完成。
五、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概括的一句话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首先要基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既要了解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的高低,又要熟悉他们的心理品质。是小组成员异质搭配,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是不同层次的。这样即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也能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学习效果的评价。
其次、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的教学过程,在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实际情况,生成有价值的合作学习问题和任务,提供有效操作材料。哪些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需要发挥优势互补,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始终应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在布置合作操作任务时,不仅要“发号”命令,而且要妥善安排。在小组开展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当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在内容、时间、学生情绪、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适时调控。同时,教师应采取友好平等的态度,不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和高效。在学生对知识总结和应用时,教师应当是一个欣赏者和指导者,适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欣赏。
再次、应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归纳别人的意见,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正确意见。倾听是争辩和交流得以开展的基础。
总之,通过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学语文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语文,也体验到了竞争后成功的喜悦,更懂得了怎样去“生活”。让他们真正认识了语文,真正认识了自己!也懂得了如何去“做人”,去正确面对竞争!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 组 合 作 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较多的老师会选择这种教学形式,但是现今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的一个弊端“无效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中,有意识地进行补救和纠正。结果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它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外,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品由学生自己组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师生间的单维交流,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优势,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合理安排各组成员,增强学生合作信心
小组的组建,一般可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平日表现、考试成绩以及建档汇总分组,设组长一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二、引导独立思考,打下小组学习基础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这思考题应是经过教师梳理的,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要有讨论的价值。要求学生根据我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读书。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读书时间。
三、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以及实践等形式来开展的。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重点训练的学生技能有以下几点: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评价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
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语言表达生动、准确、有较强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要培养学生会表达,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意思。老师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时,可以在黑板上提示学生汇报的流程,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比如:我在上语文综合练习时,有一题是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类。我首先叫同学们把找来的词语综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给予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学生就会从中探讨出许多新的知识,有些同学在讨论中,还发现有些词既可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物又可以用来形容丑恶的事物。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然后我稍加点拔,再给学生制定一个汇报提示,学生只要根据老师的提示就可以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诸多发现了,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渐渐养成,一段时间之后不需要老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老师要参与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是一个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了老师的参与,才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同学愿意与同学交谈与老师交谈。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还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
六、指点要巧妙,确保小组学习到位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常见的讨论形式有三种:(1)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将其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进行补充,得出正确的答案,由小组长归纳。如“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主要内容”等可以采用此法;(2)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按步交流,组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如一些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采取此法;(3)择优式。每个组员都可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由同学们评选出最佳的回答。这种方法可应用于一些较为灵活的、答案不一的问题上。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广泛流行于全世界,就在于它能充分调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强调学生的互动,并非否认教师的存在,而是把教师重新定位。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要配合学习目标选择或自编学习的素材,而且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旧有的知识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最后要确定学生所获得的新知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及经验建构而成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充分良好的组内互动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良好的教学形式。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品由学生自己组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师生间的单维交流,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优势,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合理安排各组成员,增强学生合作信心
小组的组建,一般可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平日表现、考试成绩以及建档汇总分组,设组长一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正如鲁迅所言,读书学习如同蜜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延伸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图书、网络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信息,建立小组学习资料袋。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收集资料切入点和渠道的不同,收集到的资料将是全面细致的。这样,小组学习资料袋就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一个缤纷的展台。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在相互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兴趣。
二、引导独立思考,打下小组学习基础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这思考题应是经过教师梳理的,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要有讨论的价值。要求学生根据我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读书。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读书时间。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不随意注意占优势,学习的动机往往来自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据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小先生制”原则,会者为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教互学,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在这样的积极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学生还可以互相检测,互相评价,在伙伴的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下,得到共同发展。例如,识字教学中,学生可以互相请教生字的读音和字义,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开展识字接龙游戏等;在朗读时,可以互读互听,互相学习朗读技巧;习作后,可以交流习作感受,相互评价,相互修改;单元学习后,小组内互查生字读写情况和课文背诵情况;在小组学习中,还可以互相督查用眼卫生、读写姿势等。
三、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以及实践等形式来开展的。
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重点训练的学生技能有以下几点: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评价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
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语言表达生动、准确、有较强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要培养学生会表达,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意思。老师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时,可以在黑板上提示学生汇报的流程,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比如:我在上语文综合练习时,有一题是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类。我首先叫同学们把找来的词语综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给予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学生就会从中探讨出许多新的知识,有些同学在讨论中,还发现有些词既可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物又可以用来形容丑恶的事物。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然后我稍加点拔,再给学生制定一个汇报提示,学生只要根据老师的提示就可以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诸多发现了,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渐渐养成,一段时间之后不需要老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老师要参与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是一个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了老师的参与,才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同学愿意与同学交谈与老师交谈。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还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
六、指点要巧妙,确保小组学习到位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常见的讨论形式有三种:(1)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将其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进行补充,得出正确的答案,由小组长归纳。如“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主要内容”等可以采用此法;(2)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按步交流,组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如一些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采取此法;(3)择优式。每个组员都可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由同学们评选出最佳的回答。这种方法可应用于一些较为灵活的、答案不一的问题上。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广泛流行于全世界,就在于它能充分调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强调学生的互动,并非否认教师的存在,而是把教师重新定位。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要配合学习目标选择或自编学习的素材,而且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旧有的知识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最后要确定学生所获得的新知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及经验建构而成的。
实践证明,科学而有效的合作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在情感的愉悦交流中,语言得到了高效训练,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充分体现,个性得到 了完美发展,实现了每个孩子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还能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进行培养,同时,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一定的技巧,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技巧,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供教学质量一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运用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初中数学。但由于该教学模式还处于刚刚被推广的阶段,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一些问题以及掌握一些技巧,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被充分发挥。笔者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技巧总结为以下几点。
(1)初中数学课堂分组的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来相互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不能按照随机原则,对学生随随便便进行分组,而是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学生的特长、性格特征、数学水平等,保证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一个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达到“以强扶弱”的效果。当然,还可以将分组原则进行细分,例如有些学生对数形结合知识掌握得比较熟,有些学生则比较擅长函数的计算,将他们分到一个组,就可以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同时,在分组时还应注意数量的限制,根据班级中学生的数量来决定,一个小组以5至7人为佳,少则达不到讨论的效果,多则不便于小组管理。
以某校初一(2)班为例,该班级的学生人数为35人,成绩较为优异的有14人,良好的有15人,良好以下的为6人,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可将全班分为7个小组,每组7人,每个小组中保证有两个成绩优异的、两个成绩良好的,以便能够让成绩优异的带动成绩暂时还不够优异的学生,一起学习和进步。同时,每个小组内成员应尽量各有所长,以便相互学习。
(2)小组讨论对于问题的选择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对于所讨论问题的选择也应该按照一定的要求,例如,应考虑问题是否具有讨论的价值,该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还是统一的,该问题的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目
[2][1]前的水平等。如果选择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经过讨论就可以找到答案,或者难度太大,学生对于题目都理解不了,无法展开讨论,或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都不能找到答案的,说明这些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另外,如果某题目的解题思路比较单一,问题不具有开放性,问题同样不具有讨论的价值。因此在选择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时,应该选择难度适中,并具有开放性的题目。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讨论的题目时,可以选择以下题目:当m是什么整数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4x+4=0与x-4mx+4m-4m-5=0的根都是整数。在这个题目中,学生可以进行分类讨论,先设定m的取值范围进行分段讨论,再用假设的方法将m代入式子中,最后排除m不可取的值,最后算出m的取值范围。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m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并充分考虑到m不可取的范围,以及将m不可取的值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教师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部分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只需要进行现场监督以及秩序的维护就够了。其实,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在学生遇到困惑时给予一定的指点,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让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才得以顺利开展。
例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引入课题,小组划分,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轮流走到各个小组中,观察学生讨论的情况,时刻掌握讨论的进度,并进行及时的督促;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各个小组派学生代表发言,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并进行适时的点评等。总之,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仍然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为初中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还能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广大教师应对该教学方法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全面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掌握相关的应用技巧,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5][4]
[3][1]刘升进.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3,23:78.[2]董显锋 邵秀明.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3]赵建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6,36:102-103.[4]周莎.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学时代,2013,14:30.[5]昌先华.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中),2015,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