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探索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早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各方面人才是职业学校以市场为导向的任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就是职业中学计算机类中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特点是内容广泛,操作性强,更新快。但长期以来,本课程存在教材落后,跟不上市场发展,学生兴趣不浓厚,学校设备跟不上、男女生学习差异性较大等问题,本文就中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课程特点;学生素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112-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课程知识更新较慢,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
课程知识更新较慢,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这是计算机类课程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主流软件几乎每年都在更新,而课本依然使用Windows xp、office2003等,硬件也是如此,CPU、硬盘、主板、内存等主要配件发展迅速,而课本依然大都是七八年前的主流配置,甚至像软驱这种十几年前就淘汰的东西居然还要向学生介绍,因此让学生和教师都感到学的知识太旧,和市场严重脱节。
1.2 该课程涉及面较广,学生不容易掌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涉及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安装、检测及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维护、优化及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知识面广、各个知识点大多独立成块,联系较少,因此,学生要想全部掌握难度较大。
1.3 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成就感不强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起点较高,在操作时受制于设备等条件,学校不可能将崭新的计算机供学生进行拆装及实验,一些故障现象需要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实践,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理论大于实践,感到枯燥,提不起兴趣。
方法和对策
2.1 明确学习的目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必须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心情,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要重点关注和培养,如DIY组装、设置开机密码、设置BIOS密码、系统的安装及升级、故障的排除等,此外还可以知识扩展,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数据恢复,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本课程是很实用的。对于比较突出的学生,可以组织成立学校计算机兴趣小组,帮助教师及同学甚至社会上需要的人进行硬件安装、系统安装、系统优化、数据恢复等任务,学校机房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并带动其他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达到共同进步。学校每年也可组织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大赛,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公开表彰,对他们进行激励。
2.2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材最好应该每隔两年就更新一次,这样教师在讲授时才能接“地气”,真正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课程教师也要通过上网搜索、订阅杂志、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最新的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方面的资讯,确保教学的前言、准确、有效。对于教材内容,教师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设计内容丰富,包括微型计算机概述、CPU的参数介绍、主板规格介绍、主板各部件说明及系统内存规格和技术、硬盘接口介绍、硬盘规格和技术等硬件知识,此外还涉及计算机零部件选购建议与规划,DIY组装流程等操作性很强的内容,还有安装软件系统、数据恢复、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等难度较大的内容,面对如此繁杂的知识,教材内容应该选择一些对学生发展有较大帮助的内容,如计算机一些主要部件的性能参数,DIY组装流程这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系统安装及数据恢复则是学生的难点内容。并订阅相应的电脑杂志,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3 改革教学手段和考核体系
针对中职生厌烦枯燥的理论的讲解,不喜欢空洞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如实物演示、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比如在上认识CPU这一节课时,笔者就将INTEL和AMD生产的不同年代的CPU进行对比,并且通过实物投影仪演示两种品牌CPU的正确安装步骤,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很方便学生掌握,此外,注意收集各种计算机的配件充当教具,通过与图片相结合起来的办法,把教案制作成有趣味、吸引力强的课件,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另外本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写出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将这节课感觉到学生没有较好理解、理解有些障碍的地方及时总结和反思,以便以后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计算机发展迅速、知识面涉及较广,教师又不太清楚的知识很正常,面对学生的提问或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也很正常,这时候教师需要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再去研究,日积月累,教师的业务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当然,还必须要有必要的考核手段,传统考试以理论为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决定了考核不能局限于理论,因此设置合适的考核体系是必要的。平时成绩占30%,主要依据学生的平时上课出勤率和对待课程的态度,操作能力占70%,它强调硬件设备动手拆装能力及检测能力。可预先设置一些计算机常见的故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使其能正常运行。考核时,需在规定时间内须完成所要求的操作技能。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对每位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都要做记录,作为评分的依据。
2.4 突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应该是中职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方向,因此学校应该组建专门计算机组装实训室,在实训室应该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本课程中,学生要学习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因此让他们动手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应该将各种类型、有代表性的硬件展示出来,并在下面注明型号、特点、安装方法,将实验室布置成有特色的组装实训室。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每组由3-4人组成,由男女生搭配组成,挑选动手能力较强的一位学生当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由于考虑计算机组装实验重复性较高,所以学生初次组装的计算机应该用学校机房已经淘汰的计算机进行,等学生熟练掌握了,再用较好的计算机进行演练,进行系统的分区、CMOS设置,操作系统的安装、系统的优化等在练习之前,可用模拟机的方式进行演练,然后在真机上进行操作。申请经费购买二手笔记本,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拆卸,组装。
2.5 “举一反三”进行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的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在教学中是难点,因为计算机硬件故障很多,学生不好分析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也感到不好教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进行实例教学,用实际存在的例子进行教授计算机故障排除的方法,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准备好实例方便教学,并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一节课的内容就结合一种故障现象,就多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解决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2.6 课堂拓展
计算机发展迅速,各个部件更新很快,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在计算机市场进行调研、暑期参加电脑公司的实习等,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还可让学校安排学生在繁华的市区为市民义务安装系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总之,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应该紧密与市场需求连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切实学到过硬的技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2] 柳青,郑耀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学习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苏仲辉.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付刚.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
第二篇: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体会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体会
张晓辉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安装、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故障的维修方法。笔者也正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现就心得体会浅谈这门课程的教学与改革问题。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程特点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侧重实践和应用的课程,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多,知识面涉及广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组装、硬件评测、系统设置、硬盘规划、软件安装、计算机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知识面涉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等课程,教学的内容量大,可扩充性强。
2、课程知识更新周期短,时代特征鲜明
众所周知,当今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因此只有定期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技术和产品的需要。
3、课程侧重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能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软件安装和掌握计算机日常维护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因此在夯实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学要侧重实践环节
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材的选择上,由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知识更新非常快,教材的编写出版再到征订的周期又很长,很多这方面的教材内容滞后严重,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比较前沿和实用的教材,另外就是自行编写。《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的编写在深入社会,了解市场的前提下,以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技术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的知识性与新颖性,注重实践环节的科学性。个人的想法是可以才用模块化的方法,把整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核心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比如硬件组装模块,系统安装模块,故障排除模块等,每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围绕其中某个模块来进行,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上,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可以采用集中式课堂教学,其他在实验室现场教学,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2教学媒介上,要从“粉笔式“教学向多媒体教学上过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播放一些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讲授、观摩、实践、讨论”一体化的方法,实践环节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
4、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让学生了解市场、认识市场,为他们今后选购和维护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践环节的设计
在本课程中还有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实训部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的目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动手综合能力。学生可在基本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集中进行相关实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训,提高学生的软硬件安装水平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结合自编的模块化的教材具体可以安排几个单项实践环节:硬件组装连接;硬件评测;BIOS系统设置;硬盘规划;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安装;常见故障判断;日常维护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适当的调整实践环节的难易程度。为了合理而安全地使用学校的实验室设备,教师可以采用先通过视频课件进行基础讲解,然后在现场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最后带领学生实践操作的流程进行实践教学,在保护实验室设备的同时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考核评价的改革
考核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考核改革应能客观、真实地反应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是检验考核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由于这门课程是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
要目标的,所以其考核应以实践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以动手操作为主,笔试答卷为辅,实践操作的分值比重要高于笔试,从考试评价上引导学生重视本课程的实践环节。
六、结语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已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组装、操作及日常维护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势必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和重视。为了完善这门课程,使这门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合理调整教学方案。并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尽量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创造好的实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提高动手的能力。
第三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实验报告
第八次实验:系统属性的自我更新
清除BIOS密码的方法
实验地点:电教大楼303机房 实验时间:2013年12月5日
指导老师:谌兰樱
第四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说课稿
【摘要】: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之机箱和电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课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第12章的内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动手操作要求最强的一门课程。机箱与电源在整机中的地位表面上不如CPU、内存条等配件重要,但往往很多莫名的电脑故障就是因为选用了劣质的机箱、电源所致,因而不容忽视。相对其他各章的知
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之机箱和电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第12章的内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动手操作要求最强的一门课程。机箱与电源在整机中的地位表面上不如CPU、内存条等配件重要,但往往很多莫名的电脑故障就是因为选用了劣质的机箱、电源所致,因而不容忽视。
相对其他各章的知识难度,本章内容应该是学生最容易掌握和接受的,因此,在教材处理方面,我打算将本章三个任务合而为一,安排两个课时进行讲授。
二、学情分析
在计算机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中开设本门课程,对学生学习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建立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计算机应用》与《组装维护》同时开设,给教与学都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虽然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各主机硬件组成部分的相关知识,如CPU、内存、主板、硬盘、光驱、显卡、声卡、键盘、鼠标等,但也只能说是雾里看花,略知皮毛而已。相对上半期的学习内容来说,本章知识因为涉及到的纯理论性知识并不多,因而,相信学生学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三、教学目标
在这一章里,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箱的种类,知道机箱电源在整机中的重要性并学会基本的选购机箱和电源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本章教学内容中,AT机箱电源与ATX机箱电源的区别既是本章的学习重点,同时也是主要难点所在。
五、教法阐述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接受能力,在教法方面,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主要采用当前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加深学生实物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热情进一步驱动后阶段的教学工作。
六、学法指导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我会在每一堂课结课时顺带提出下一堂课要解决的教学任务,并设置几道相关的疑问,布置学生带着任务和疑问去预习教材内容,以备应对我在上课时的提问,对课前预习得好的同学我会及时予以全班表扬,也就是首先用任务来驱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还会结合自身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切身体会,设法让同学们明白,计算机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的技术,具备刻苦的钻研精神和超强的自学能力是迅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力图改变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为主动地去求学。
第五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实训课教案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009-10-09 11:41:29)转载▼
标签:
分类: 实训教案
it
实训内容:拆卸主机,认识主要部件 实训课时:2课时 实训地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519 实训目的:
1、认识主机箱内微机各部件。
2、对机箱内主要部件的连接有一个感性认识。
3、感知主机箱内各部件拆装方法。
4、能够连接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实训准备:
1、每一台多媒体电脑。主机箱内各部件包括:主板、CPU、内存条、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等(如果有报废电脑最好)。
2、每小组一套工具:螺丝刀 实训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设备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座位,找到自己的工作台,并检查设备是否完整,以保证实训的正常进行。设备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
二、外部设备的连接
观察计算机外部设备的连接,自己动手先断开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和电源的连接,然后再自己动手连接起来。
注:观察各接口的不同形状,掌握外部设备的连接。尤其要注意键盘与鼠标接口的区分。
三、认识主机及配件
打开主机箱,观察主机中的各组件。
注意事项:
①、防止人体所带静电对电子器件造成损伤:在拆卸主机前,先消除身上的静电,比如用手摸一摸自来水管等接地设备。
②、对各个部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撞,尤其是硬盘。
③、拆卸下来的计算机配件要整齐放好,螺丝要放在一起。
四、拆卸主机
依次拆卸下列部件,通过观察部件的外观及上面的标识,记录该部件的规格、型号、品牌和技术指标等信息。按照以下顺序拆卸:(看看部件,别拆了)• 主机箱 先观察如何打开机箱,然后再动手拆卸。
• 硬盘
先将数据线和电源线拨下,然后松开硬盘的固定螺丝,将硬盘从机箱内取出,轻轻地放到桌面上放整齐。
• 光驱 与硬盘同。• 软驱
与硬盘同。
• 显卡
先松开固定螺丝,轻轻的前后晃动显卡,然后就可以方便地将显卡从主机上取下,按顺序将显卡在桌面上放置整齐。注意手指尽量不接触显卡上的芯片。(实验室机器无独立显卡,自己想像吧)• 声卡
与显卡同。• 网卡 与显卡同。
• 主板 先将电源线、面板边线等从主板上取下来。再松开主机制固定螺丝,然后双手托住主板的两边,将主板从机箱内取出。
注意:手指用力方向,不可以太用力,防止损坏主板。
• 内存条 要用力按下插槽两端的卡子,内存就会被推出插槽了。
• CPU 先取下风扇,再将手柄拉起来,取下CPU。注意不用拆弯CPU的针角。(这个不要拆了,拆不下来)
• 电源 将固定螺丝拧开,就可以将电源从机箱内取出。注意:①、主要是认识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并对照理论课内容,了解各组件的名称、组成及主要参数。②、掌握拆卸工艺。
五、布置课后作业
总结实训过程,反思实训收获。理解实训报告的要求,课后及时完成实训报告。
六、整理工作台
将工作台整理整齐,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