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教案封面 课题
会计平衡公式 教材:《基础会计》(高教版)授课人:安徽省泾县高级职业中学 秦凤英
课题会计平衡公式 班级:职高一财会 时间: 12月 4日 授课人:
秦凤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悉会计平衡公式,理解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掌握四类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经济业务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并由学生亲自分析操作,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②会计平衡公式;
③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难点:会计平衡公式的含义 关键点: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通过创设情景,设疑激趣,贯穿对比讲授与操作演示,启发与引导结合,配以适量的实际操作组织教学:
1、职高一学生刚学《基础会计》,以前很少接触过专业方面的知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加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在教学中,通过展示实物,采取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思想的载体和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层层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引导和鼓励其思考与探究;
2、教材中依次介绍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和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如按此顺序进行教学,会计平衡公式就显得枯燥、抽象,既影响学生对平衡公式含义的把握,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教材着重分析经济业务对平衡关系的影响,而没有分析经济业务对资产、权益总额的影响,势必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片面性。为此,在教学本节课时: ①、对教学内容的顺序作适当调整,由资产与权益的关系分析导出会计平衡公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②、在讲授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等式影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经济业务对资产、权益总额的影响情况。学法:结合教法,采用“听讲—思考—观察—领会—讨论—训练—归纳”指导学生学习。课型:新授课
时间安排:一课时,具体安排见教学过程。教具准备:
1、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
2、资产负债表资料。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时间:1分钟)【启动多媒体课件】【播放画面】动态展示各类资产的画面 【语言提示】请同学们注意大屏幕,看屏幕上展示的是什么?(集中学生注意力,进入教学内容环境)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
【复习提问】除了屏幕上展示的资产外,还有哪几大会计要素? 【学生回答】(略)
【设疑导出新课】那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要素之间还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它们的关系,并由此学习会计平衡公式。教学新课:(时间:27分钟)【板书课题名】“会计平衡公式”
【板书】
一、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这是关键点,启发、释疑,详讲)【讲授】
1、资产与权益
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能够控制的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物质实体存在形式,如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
权益:另一方面这些经济资源又表现为相应的要求权,即这些经济资源是如何取得的,为谁所有。
【设疑】资产与权益存在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启发】二者关系:①、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资产说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运用情况;权益说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来源情况。②、二者在总额上是一种必然相等的关系。公式表示为: 【板书】资产 = 权益
【提问】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究竟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一部分是债权人权益,即负债 一部分是投资人权益,即所有者权益
【提问】上述公式又可如何表示?(学生讨论)【板书】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板书】
二、会计平衡公式的含义 [通过上述层层释疑,突破难点] 【讲授】会计平衡公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方程式,是指会计要素间在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
【启发讨论】①、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资产不能离开权益而存在,没有无资产的权益,也没有无权益的资产; ②、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之间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
【设疑过渡】企业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经济业务,这些业务是否会破坏会计平衡公式呢? 【板书】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教学重点,教师讲授演示,并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共同完成,突出重点] 【电子展示】某公司2004年1月1日的资产负债表(见课件)
【分析思考】学生分析:以下经济业务发生后,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①、1月 5日,公司接受国家投入大型设备一台,价值200000元; ②、1月10日,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短期借款; ③、1月14日,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100000元
④、1月20日,公司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一张,金额为50000元,以抵付前欠应付账款。【电子演示】四类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见课件)
【启发提问】四类经济业务对资产与权益总额如何影响?【学生回答】(略)发展性练习: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时间:4分钟)
你还能举出哪些经济业务?它们是如何影响企业的资产和权益及其总额的? 反馈性练习资料与要求见练习册 P15习题二(时间:8分钟)【发放事先准备好的资产负债表资料】
【学生讨论、练习,教师督导,并进行个别辅导】
【反馈学生讨论情况,展示学生操作成果,并作出积极评价】 【电子显示参考答案】 课堂小结:(时间:3分钟)
1、【师生共同归纳】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多媒体演示)资产、权益同时增加 资产、权益同时减少 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不变 权益一增一减,资产不变 归纳本节课教学内容,点出“会计平衡公式”的意义:(先请学生回顾)【电子显示】(兼板书设计)会计平衡公式
一、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二、会计平衡公式
1、资产 = 权益
2、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课后作业:【电子显示】
1、复习:本节课教学内容;
2、思考:结合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探讨会计平衡动态等式关系。
教学后记: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很感兴趣,也使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通过层层设疑,启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并经过反馈性思考和发展性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材稍作处理,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但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工作较大,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篇:会计平衡公式说课材料
《企业会计等式》说课材料
董岩
一、学情分析和课前准备
1、学生对象
由于我所教的学生是刚从初中毕业的一年级中职生,大部学生基础差,也是新接触到专业课,理解起这节课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在知识的讲解中,从实例入手引出知识点,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问、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前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经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典型的经济业务。ppt课件准备资料。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会计平衡公式,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基础会计》
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会计平衡公式,以及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它不但是对前面会计六要素内容的延续,也是本教材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和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是全书的重点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为会计知识的重新构建打下基础,也为会计实务操作奠定了根基。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会计平衡公式,理解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及分析基本业务的发生
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能力目标: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动态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理解
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习近平衡公式,使得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和繁杂知识的理解变成了
对平衡美的追求,同时也培养学生一种平衡的心态,形成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等地位。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实现会计课的愉快教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为会计平衡公式是全书更是本章的重点,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因此
理解和掌握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经济业务的发生至少会引起双重变化,这对于初学者比较难理解,因此经济业务的分析是本节的难点。
4、教材处理
根据教学需要,为了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教材作了三点处理:
(1)首先将“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变化关系的四种类型九种情况归纳出来。
(2)分析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影响时,借助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法规则。
(3)将所探究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升。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整体教学思路: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主要采用了演示法、讲授法、案例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分组讨论,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采用多媒体演示动态平衡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动手练习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梯度设问(“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以“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归纳在一起,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学生在情境模式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能力的培养,重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犹如这棵小树,在老师的帮助下,吸收养分,成长为一棵苍天大树。
设计意图:在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平衡各组的整体水平,形成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组的竞争力,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2、教学手段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动画和图表直观展示,使教学节奏加快,教学内容更丰富。
四、学法培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学生始终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法的指导。”针对本节课,我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学生带着问题情境去搜集资料,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通过组内合作,提炼观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活跃思维(3分钟)
1、实地情境──搜集资料
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2、模拟情境──天平和工业企业业务流程图
学生看到流程图,对收集资料的过程有了进一步体验,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思维进一步提升。心情愉快舒畅,使会计课的趣味倍增。
(二)问题探究,巩固重点,突破难点。(30分钟)
1、通过天平引出新课内容
2、新课讲授:企业的资产最初表现为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
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资产不能离开权益而存在,没有无
资产的权益,也没有无权益的资产。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须有一定数额的权益,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之间存在着必须相等的关系。通过用公式表示为:资产=权益
假设某企业2008年1月初有关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资料如下:库存现金3000元,银行存款505000元,原材料400000元,库存商品600000元,固定资产950000元,短期借款343000元,应付账款10000元,应交税费5000元,实收资本1500000元,盈余公积600000元,资产总额2458000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2458000元
(分析)由于企业的资产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所以权益由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组成。债权人权益在会计上称为负债,因此这个公式进一步表达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分析)这个会计平衡公式称为会计基本等式,它直接反映出这三个会计基本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会计基本等式反映企业一定时日资产和权益的静态等式关系,但必须指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还要发生各种收入费用,从而形成利润。利润本身就揭示了收入和费用客观上存在着的联系,用公式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解析)这个方程式不仅没有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而且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联系起来了,说明了企业经营成果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所产生的影响,反映了在会计期间内任一时刻(未结算之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到了会计期末,企业将收入和费用相配合,计算出利润(或亏损),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余下的留存收益又增加了所有者权益。这样,在会计期末结账之后,这个方程式又恢复到会计期初的形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静止状态,观察它的资产和权益状况时,双方金额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双方保持平衡关系。如果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资产和权益的金额不断发生变化,双方是否还能保持平衡关系?同学们肯定存在疑问。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来验证:
让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对折,在左边纸上方写资产,右边纸上方写权益。都写上金额2458000万元,左右平衡,代表“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此时会计基本等式保持平衡关系)
(学生活动)让同学在纸的左边(即资产类)加上30000元,观察等式的变化,然后再在纸的右边(即权益类)也加上30000元,再观察等式的变化,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回答此项业务的发生是否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保持平衡关系?
(学生活动)让同学在纸的左边(即资产类)加上30000元,观察等式的变化,然后再在纸的右边(即权益类)也加上30000元,再观察等式的变化,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回答此项业务的发生是否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保持平衡关系?
根据教师提示、学生分析的结果,在左边“资产类”中减去5000元,在右边“权益类”中也减去5000元。观察等式中是否还保持平衡?思考一下,为什么此项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保持平衡关系?在第一阶段学习成功时,学
生的心理进一步调整,初次感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项业务发生后,资产类“银行存款”如何变化?权益类“应交税费”如何变化?(资产减少,权益减少,不会影响会计平衡公式)
根据学生分析的结果,先在左边“资产类”中加上80000元,然后在右边“权益类”再加上80000元。观察等式中是否还保持平衡?思考一下,为什么此项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保持平衡关系?
(教师让学习小组分析、讨论)这项业务发生后,资产类“固定资产”如何变化?权益类“实收资本”如何变化?(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权益增加,不会影响会计平衡公式)
(教师请一位学生分析)这项业务发生后,权益类“实收资本”如何变化?资产类“银行存款”如何变化?(一项权益减少,一项资产减少,不会影响会计平衡公式)
根据学生分析的结果,先在右边“权益类”中减少200000元,然后再在左边“资产类”中减掉200000元。观察天平中否还保持平衡?思考一下,为什么此项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保持平衡关系?(教师总结)以上四个例题可以证明,无论企业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引起资产和权益在数量上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关系。且以上四个例题中的经济业务具有典型性,任何企业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与权益的变化无非是以下四种类型:
学生对基本业务的变化已经掌握的情况,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进一步发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扩展和深化。给出具体的实务题让学生分析是用到哪些科目,然后分析各自的增减变化,结合以给的四种类型引深到经济业务变化的九种变化,让学生充分掌握各种变化的影响的结果。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三)课堂练习(8分钟)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对新知识的重构已初步形成,为了巩固知识,课堂上设置了5笔业务题,各小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回答。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正确答案在表格中填出。通过这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层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交流、合作、竞争的乐趣。实现第四次信息反馈。
(四)归纳总结(3分钟)
学生总结:(1)会计平衡公式的重要地位。(2)任何经济业务的变化均不会破坏“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
教师总结:(1)点评各组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2)将学生的总结进一步深化:有的业务会引起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有的业务不会引起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用多媒体演示出四种类型九种关系的关系图。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课后配套练习。
2、实践练习。
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补充搜集的资料,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
一.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1.通用公式:资产=权益
2.会计平衡公式:指会计要素间在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
3.静态等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收入-费用=利润
5.动态等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6.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1.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
2.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
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第三篇: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获奖说课稿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
一、说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 创设开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可持续性的培养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选材章节: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张玉森主编的《基础会计》(第三版),选取的章节为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的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
★地位作用:该知识点是会计平衡公式成立的主要理论依据。同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公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是一切会计方法的出发点和基础。因此该知识点是全章的重点和本书的核心,全面掌握会计要素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内容处理:由于会计恒等式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对教材内容处理时应尽量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结合实例,由浅入深地进行,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行归纳。
2、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会计要素的基础上理解各要素间的关系。
2、掌握掌握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原理。★技能素质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会计等式的动态平衡过程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德育渗透目标:
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养成主动探究问题 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作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努力丰富自己的会 计专业知识,为今后的会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该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公式。★教学难点:
该内容的教学难点是对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解及为什么经济业务发生后不
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解决方法:
对于重点、难点知识,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尽量多举例,结合学生感兴
趣的例子,分析为什么会计平衡等式会成立,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平衡式的平衡关系,也可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举例说明。
三、说教学对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该专业学生对会计学习积极性都较高,思想较为活跃,主动参与意识较强,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而且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同学理解力较好,有的同学理解较差,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根据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并根据学 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做到授课节奏适宜,对知识的讲解应由浅入深,步步深 入,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问,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学会了各会计要素,这为本节课的会计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会计平衡公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此,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本节课教学:
★创设情景法:采用创设张三摄影服务店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任务驱动法:以实例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法贯穿始终,辅以讲练结合法。★启发思考法:对已经学过的会计要素进行复习提问,对新知识进行启发思考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其动态平衡过程,效果直观明了 ★练习法: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故在教学中利用课堂练习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同时教师进行指导,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法分析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完全依靠学生自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法引导上,应尽可能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索知识。
五、教学程序设计
1、课前复习提问
1)企业的资金是如何运动的? 2)会计核算的要素有哪些?
2、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毕业后我做点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张三摄影服务店这一实例,并提出“该公司资金的来源(权益)与运用(资产)是否等价?当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时,权益与资产仍能保持这种平衡关系吗?”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3、教师分析讲解
用张三摄影服务店这一实例讲解会计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导出会计平衡公式。
4、学生思考与练习
思考:当企业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时,权益与资产仍能保持这种平衡关系吗? 练习: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要素在数量上的变化。
例1 张三摄影店收到外商投资150万元,存入银行
例2 张三用现金购买原材料800元。
例3 经研究,摄影店按法定程序将资本公积20万元转增实收资本。例4 摄影店用银行存款10万元向国家上交税金。
5、归纳总结
保持资产与权益平衡的经济业务类型有哪些?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2、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3、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4、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关的内容基本上都出现在课件中,举例部分和对会计平衡式的动态平衡过程、课堂练习等都在课件中得到体现,因而在黑板的板书中只写出几个主要的知识要点,使学生能对本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也起到一个牵引课堂教学内容主线的作用。具体设计如下: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
一、资产与权益的关系
1、相互依存,对立统一
2、两者数额相等
3、其平衡不受经济业务的影响
二、会计等式
1、资产与权益变化的四种类型:
①、两者同增 ②、两者同减 ③、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④、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2、会计平衡等式:
基本等式:
资产=权益
扩展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第四篇:会计公式总结
会计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资产账户增加额合计+权益账户减少额合计=权益账户增加额合计+资产账户减少额合计 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权益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短期借款利息:短期借款利息=借款本金×利率×时间
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实际买价+采购费用
税额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额进项税额=购进货物或劳务价款×增值税税额 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材料采购费用分配率=共同性采购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某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分配×该材料的分配标准
不含税价款=价税款总额÷(1+税率)增值税税额=价税款总额-不含税价款 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方法:销售净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已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 本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
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数量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入库前结存成本+本次入库存货成本)/(本次入库前结存数量+本次入库存货数量)
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增值税税率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
应交营业税=转让收入×营业税率
利润:利润(或亏损)总额=英语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企业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前利润中予以调整的项目
各期预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当前期应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交所得税—上期累计已交所得税
企业利润分配: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净利润—弥补以前的亏损—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以前年
度非分配利润+公积金转入数
本年末未分配利润=可供投资人分配的利润—优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普通股股利 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
实地盘存制:期末存货结存数量 = 实地盘点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实地盘存数×单价
存货结存数量=存货盘点数量+在途商品数量+已提未销数量—已销未提数量
本期减少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银行存款清查: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
明细账余额计算: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帐(借余)-坏账准备+预收账款明细帐(借余)
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明细帐(借余)+应付账款明细帐(借余)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帐(贷余)+预付账款明细帐(贷余)
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明细帐(贷余)+应收账款明细帐(贷余)
待摊费用=待摊费用明细帐(借余)+预提费用明细帐(借余)
预提费用=预提费用明细帐(贷余)+待摊费用明细帐(贷余)
(记忆口诀: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
―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利润‖账户余额—―利润分配‖
账户余额
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利润虚增、资产偏高
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利润虚减、资产偏低
库存现金日记帐:日余额=上日余额+本日收入额—本日支出额
会计科目:
资产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存货跌价准备、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
负债类: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收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账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根据总账余额计算填列:货币资金、存货、未分配利润
根据总帐与明细账余额分析计算填列:长期借款、长期待摊费用
根据有关账户余额减去其备抵账户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第五篇:管理会计公式总结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 货币时间价值
复利终值F=P(1i)n =(F/P,i,n)复利现值P=F1/(1i)n =(P/F,i,n)普通年金终值FAA(F/A,i,n)普通年金现值PAA(P/A,i,n)预付年金终值FAA[(F/A,i,n1)1]
A(F/A,i,n)(1i)
预付年金现值PAA[(P/A,i,n1)1]
A(P/A,i,n)(1i)
递延年金终值FAA(F/A,i,n)
递延年金现值PAA[(P/A,i,mn)P/A,i,m]
PAA(P/A,i,n)P/F,i,m PAA(F/A,i,n)P/F,i,mn
永续年金PAA/i 年偿债基金AFAi
(1i)n1FA(A/F,i,n)
年资本回收额APAi n1(1i)PA(A/P,i,n)
内插法
ii1BB1 i2i1B2B1ii1BB1i2i1
B2B1(实际利率=1rm名义利率每年复利计息次数()1)1=1m每年复利计息次数通货膨胀情况下实际利率=
1名义利率1
1通货膨胀率第二节风险与收益 预期收益率 期望值 方差 标准离差
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 资产组合风险
组合资产预期收益率
单项资产的系统风险系数=相关系数*收益率标准差/市场组合风险的标准差 资产定价模型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RRf(RMRf)
=无风险收益率+β*(市场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成本性态 回归分析法 Y=a+bx
第五章 筹资管理
可转换债券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1+-预测销售增减率)*(1-预测期资金周转速度增长率)
外部融资需求=增加敏感性资产-增加敏感性负债-增加留存收益 增加的留存收益=销售净利率*利润留存率*预计收入
一般模式资本成本率 = 折现模式
年资金占用费
筹资总额−筹资费用
=
年资金占用费筹资总额×(1−筹资费用率)
由:筹资净额现值-未来资本清偿额现金流量现值 = 0 得:资本成本率 = 所采用的折现率 银行借款资本成本 =
年利率×(1−所得税税率)
1−手续费率
×100% =
(1−T)1−f
×100% 公司债券资本成本Kb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100%
债券筹资总额(1手续费率)融资租赁资本成本的计算:其资本成本率只能按贴现模式计算 优先股资本成本Kb普通股资本成本 股利增长模型法Kb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RRf(RMRf)
=无风险收益率+β*(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收益率)
年固定股息100%
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本期支付股利(1增长率)增长率100%
股票市价(1发行费率)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分为股利增长模型法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不同点在于留存收益资本成本不考虑筹资费用。经营杠杆
EBIT = S-V-F =(P-)Q-F = M-F 息税前利润=销售额-变动性经营成本-固定性经营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业务量-固定性经营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性经营成本 经营杠杆系数(DOL),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比,计算公式为:
DOL =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
=
∆EBITEBIT
/
∆
式中:DOL为经营杠杆系数;Δ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ΔQ为产销业务量变动值。
上式经整理,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也可以简化为: DOL = DOL = 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EBIT+FEBIT
=
−F
=
EBIT+FEBIT
=1+
EBIT
上式表明,在企业不发生经营性亏损、息税前利润为正的前提下,经营杠杆系数最低为1,不会为负数;只要有固定性经营成本存在,经营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
从上式可知,影响经营杠杆的因素包括:企业成本结构中的固定成本比重;息税前利润水平。其中,息税前利润水平又受产品销售数量、销售价格、成本水平(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高低的影响。固定成本比重越高、成本水平越高、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水平越低,经营杠杆效应越大,反之亦然。
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33、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而使得企业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财务杠杆反映了股权资本报酬的波动性,用以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用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表示普通股权益资本报酬,则:
普通股净收益=(息税前利润-债务资本利息)*(1-所得税税率)TE =(EBIT-I)(1-T)每股收益=(息税前利润-债务资本利息)*(1-所得税税率 /普通股股数
EPS =(EBIT-I)(1-T)/N 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每股收益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DFL = 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
∆EPS/EPS∆EBIT/EBIT
上式经整理,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也可以简化为: DFL = 息税前利润总额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
=
EBITEBIT−I
资本成本固定型的资本所占比重越高,财务杠杆系数就越大
。只要有固定性资本成本存在,财务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比重;普通股收益水平;所得税税率水平。其中,普通股收益水平又受息税前利润、固定资本成本(利息)高低的影响。债务成本比重越高、固定的资本成本支付额越高、息税前利润水平越低,财务杠杆效应越大,反之亦然。
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可以独自发挥作用,也可以综合发挥作用,总杠杆是用来反映两者之间共同作用结果的,即权益资本报酬与产销业务量之间的变动关系。总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经营成本和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的变动率的现象。
用总杠杆系数(DTL)表示总杠杆效应程度,可见,总杠杆系数是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乘积,是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DTL=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DTL = 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
上式经整理,总杠杆系数的计算也可以简化为: DTL = DOL×DFL =
第六章投资管理 项目现金流量
一.营业现金净流量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收入×(1-所得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率
=(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非付现成本 二.净现值NPV=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三.年金净流量ANCF=现金净流量总现(终)值/年金现(终)值系数
四.现值指数PVI=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基期边际贡献基期利润总额
=
−F−I
五.内含报酬率IRR 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年金现系数-原始投资额现值=0 六.回收期PP 静态回收期PP=原始投资额现值/每年现金净流量 动态回收期PP(P/A,i,n)=原始投资额现值/每年现金净流量 债券价值估价基本模型 股票价值估价基本模型
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 一.现金管理
成本模式最佳现金持有量=min(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存货模式
交易成本=需求量/持有量×交易成本 机会成本=持有量/2×机会成本率 总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
存货模式最佳现金持有量=2*现金需求量*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率 随机模式 回归线=33*转换成本*每日现金流量变动的标准差最低控制线
4*日现金机会成本最高控制线H=3回归线R-2最低控制线L 现金周转期=经营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存货周转期+应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存货周转期=存货平均余额/每天销货成本 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天销货收入 应付账款周转期=平均应付账款/每天购货收入 二.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平均日销售额平均逾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信用期天数 三.存货管理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固定订货成本+变动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存储成本=固定存储成本+变动存储成本 缺货成本
总成本=取得成本+存储成本+缺货成本 四.最佳存货量
经济订货模型EOQ=2*每次订货成本K*需要量D/单位变动储存成本KC 经济订货量EOQ=
2KD KC相关总成本TV(Q)=2*KDKC 再订货点送货期=订货量/送货量
再订货点送货期耗用量=订货量/送货量*每日耗用量
再订货点经济订货量EOQ=
2KDp KCpdpd再订货点相关总成本TV(Q)=2*KDKC*(_1)五.流动负债管理
信贷承诺费=(周转信贷额度-实际使用的额度)*承诺率
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折扣率/1-折扣率×360/付款期-折扣期
第八章 成本管理
一.量本利分析基本关系式 息税前利润 = 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量×单价-销量×单价-固定成本
=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费用 =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费用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费用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销量×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
二.保本分析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保额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保本作业率=保本点销售额/正常销售额 三.安全边际分析
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 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正常销量 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利润=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额 销售利润率=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率 四.利润敏感分析
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
第十章财务分析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二.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全部利息费用 三.营运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四.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净利润销售收入
平均总资产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平均净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净资产=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五.发展能力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收入增长额/上年销售收入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资产收入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 六.现金流量分析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收入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总资产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利润
现在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所得现金 七.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基本每股收益 = 每股股利 = 市盈率 = 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股利总额流通股数
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1市场利率市场平均市盈率 = 每股净资产 = 市净率 =
股东权益总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 =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