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FLL课题研究-如何有效分装垃圾
如有效分类回收垃圾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垃圾,我们的垃圾都是怎么处理的呢?我们看到人们把垃圾倒入垃圾箱,清洁工人定期的将垃圾箱的垃圾装入垃圾车收走,然后送到垃圾场进行处理。较好的处理方法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通过垃圾分类管理,可以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数量,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现在国家提倡垃圾分类,进行废物利用,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分类做的不够好。比如小区的垃圾箱就一种,不能分类放。很多有两个桶的分类垃圾箱,大家也没有分类放入垃圾。有时想分类放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分类放,尤其对我们小朋友来说,我们很多东西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得到这方面的指导很少。
如何能提高垃圾分类习惯,懂得如何垃圾分类知识,对分类的垃圾得到有效的利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想一些办法来解决。
据了解在一些国家垃圾分类就做的很好,他们把垃圾分成多种类别,要求大家分类放入垃圾箱,并制定了很多奖惩制度来进行管理。在这些国家,对垃圾进行精细分类,并及时回收。比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为塑料瓶类,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资源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等等。并且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使得垃圾分类要求得到落实。比如在日本外国人到日本后,往往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而且在很多环节
你都会获得一些垃圾分类知识。还有大家都逐渐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人的谴责。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
面对越来越多的垃圾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该怎样做呢? 第一、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
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使大家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知道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同时教会大家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第二、改进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
在家里就将垃圾分类收存,小区或公共场所放置分类垃圾桶,并说明如何分类,比如在附近放置像下图的宣传画和垃圾箱,这点很重要,这样才能让大家把分过类的垃圾正确的放入垃圾箱。
第三、改善垃圾收集清运形式。
对垃圾清运设施进行改造,我们注意到环卫部门使用的垃圾回收车大多就不具备分类收集功能,所以应该改进,这样才能把之前人们的分类付出不被浪费,尊重了大家的劳动。
第四,实行家庭短期收集定期分时段分类回收
在小区可以推行分时投放不同类型垃圾的方法,这样可以降低垃圾箱设施的配置难度和收集清运的难度。
如今我们的生活好了起来,于是我们便不再吝啬卖破烂换回的那几毛钱。勤俭节约,废物利用,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
第二篇:2014年FLL课题研究报告
2014年 FLL课题研究报告---------------------陈诺
FLL2014自然之怒 ——台风
我们小分队全体组员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了FLL任务的课题研究。我们居住在美丽温馨的厦门,厦门是一个沿海城市,经常会有台风侵袭这里。因此,我们这次研究的主题就是——预防台风。我们在制作这份报告以及执行任务以前,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有关台风的视频、资料,为我们完成整个流程有极大的帮助。
陈述:我和我的小伙伴都经历过一次超强台风——凡比亚,它是2010年的11号台风,它在西太平洋生成,经过短短的67个小时即变成15级的超强台风。它穿过台湾,在厦门市附近的晋江市登陆。当时登陆的风速为13级,在厦门可以感受到的风级是11级。那天早晨,学校都停课了,白天的天空一片漆黑,像晚上一样,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家里的玻璃窗都像是要被打碎了一样,那时我8岁,感觉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了……这也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台风。
提出问题
一.了解一些有关台风的知识。
二.了解现在有什么方法减少台风带来的伤害。三.头脑风暴,探讨新的预防台风的方法。
解决问题 一:了解台风:
1.什么是台风: 为了了解台风,我们专程来到厦门市科技馆台风体验展区,请教了那里的展厅辅导员老师。我们了解到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至41.4米/秒)即为台风。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强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称台风。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
海水受太阳直射,温度升高,蒸发后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水汽在抬升过程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最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它们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在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则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了台风和台风路径。
2.台风警报: 我们搜集了很多关于台风的资料,比如台风的四个等级——蓝色警报、黄色警报、橙色警报、红色警报。在了解相关资料基础上逐步得出结论:对于人类而言,蓝色警报:需注意,黄色警报:需防御,橙色警报:需躲避,红色警报:需转移。二:当前有什么方法减少台风带来的伤害
1.警惕台风动向,注意收听、收看有关媒体的报道或通过“121”气象咨询电话、气象网站等了解台风的最新情况。
2、在台风来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转移的途径,转移所需的食物、净水、药品以及有关的生活必需品等。
3、海洋、海事水产、航运等部门要通知出海船只回港或就近避风。
4、电信、供电部门要加强路线维护和检修,保证线路畅通。
5、棚架、招牌、霓虹灯、吊机等悬空、高空设施要进行加固,并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
6、居民群众应把门窗捆紧栓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确保安全。
7、危房住户应迅速转移;要切断霓虹灯广告牌的室外电源。
8、重要物资要保证得到安全保护和转移。
9、当台风信号解除以后,要在撤离地区被宣布为安全以后才可以返回,并要遵守规定,不要涉足危险和未知的区域,在尚未得知是否安全时,不要随意使用煤气、自来水、电线线路等,并随时准备在危险发生时向有关部门急救。
10、各地干群应全力以赴投入救灾复产的工作,争取尽快排除内涝积水,并组织力量尽快修复被破坏的电讯、供电线路、公路、桥梁和民房等。
三.头脑风暴——新的台风预防方案。
通过问题二的解决,我们发现当前解决台风问题的主要流程是预测台风→提前防范→减少损失→修复工作。我和我的组员通过头脑风暴讨论会议,总结出以下几点新的台风预防方案: 方案一 :在台风形成时,驾驶飞机到台风生成的区域,进行人工降雨,降低台风中心热带气旋的温度,以降低台风的等级,降低台风所带来的损失。方案二:在城市的周围建设一些隔离墙(大约20米高,覆盖海岸线)以减小台风带来的损失。
方案三:将高楼大厦建立在海岸边,让它们来挡住台风。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人类在它的面前像一颗微尘, 让我们一起珍爱大自然,呵护大自然,不要轻易地毁坏大自然!
以上就是我们的2014年 FLL课题研究报告,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篇:“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总结
“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从确定并提出“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以来,我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将研究工作做一总结如下:
一、教师专业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1、我参与并系统地学习了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读本。
我带着问题学,在学中“用”,“用”中学,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探究,边探究边总结,“螺旋式”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我结合自身学习实践撰写读书笔记,校课题组汇编成“学习心得集”。
2、解决了只关注课前备课,忽视课后反思的不完全备课问题,明白了教学反思的意义,开始养成了职业反思习惯。
我通过认真学习有效教学反思的理论,从国内外教育名家的成长经历史中明白了“教学反思”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关系,“教学反思”与“专业成长”的关系,从自身的反思实践中体会到了专业成长的乐趣。我高兴地看到骨干教师们正在摆脱“教书匠”、“经验型”的老框框条条的束缚,开始迈步走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3、初步解决了“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之前,教师限于平时紧张的工作,大多数教师备课就是抄自己老教案或教案选,教师成了“抄写员”。大家讲究的只是书写工整,教案有固定的格式,缺乏反思与修改。教师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教学检查,上课还是按部就班,陈旧老套或是像机械一样操作。现在课题组商讨:允许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备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备”一致。
4、解决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两张皮问题。
解决了“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问题后,就较好地解决了我们教师写教案与潜心研究教材争时间的问题。传统的教案是教案,是教师教的程序。教师预设的问题往往是多而细,牵着学生鼻子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或者干脆遇到问题绕道走。现在教师增强了生成意识,在备课时尽可能少设定,多设想,在备课构想中尽可能渗透应变策略,把解决教学中的生成问题融入了备课构思之中。
5、系统地研究了课堂有效管理的策略,提高了教师课堂管理能力。A、实施有效管理的课堂管理策略(1)、课堂需要规划、有秩序的环境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
(2)、课堂需要鼓励,学生学习内驱动力是有效管理的生命体现。(3)、课堂需要协调,和谐融洽的课堂人际关系是有效管理的生产力。(4)、课堂需要威信,树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威信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5)、课堂需要控制,课堂纪律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
(6)、课堂需要引导,创建一种对学习负责任的环境是有效管理的出发点。(7)、课堂需要安全,有效的课堂管理需要降低学生的焦虑。B、有效的时间管理(1)、在备课中明确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2)、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不同感官,提高单位时间效率。(3)、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运筹时间。
C、有效的作业管理(1)、趣味性与科学性。(2)、层次性与激励性。(3)、实效性与主动性。(4)、实践性与探索性。
6、备课的有效性增强。
向备课要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返璞归真,大家在有用、实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学上狠下功夫。青年教师基本走出了自己不能独立备课的阴影,备课能力普遍增强。
7、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明显增强。大家都明白有效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上好常态课,常态课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现在随便你走进哪一位教师的课堂,都能让你听到比较满意的课。教师教学能力普遍有所提高。
8、作业布置走出了枯燥无味机械劳动的误区,趣、活、精、实代替了原有的题海战。
作业布置适量、适度,不搞滚雪球式重复练习的“一刀切”。基本题与综合题分层要求,书面题与实践题尽量兼顾,作业的趣味性明显增强。
9、许多教师已经养成了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
一课后、一节后或一单元后,都写了长短不一的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水分明显大大减少。
10、青年教师的网络运用技能和搜集有关课程资源信息的能力明显增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研读教材后,都有上网查阅资料的习惯,合理制作课件已经成为他们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1、合作探究式学习走进了常态课的课堂。
过去只能在公开教研课上看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现在已经普及到各学科的常态课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交流,学生学会了合作,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增强,思维的潜能得到较大发掘,教室里消灭了专听课的“闲人”。
2、随着“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在我校的深入开展,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
近两年来,我校的教学质量一直稳中有升。在教学质量上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课题研究今后的设想与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有力地推动着我校校本研修和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步伐,全面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但爱因斯坦说过:“科学绝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本写完的书”。“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怎样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坚持不懈地深入抓下去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
年月日
第四篇:“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小结
双庙小学本学期我申报了《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现将一学期来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研究目标:
1.探索并形成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切实提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2.揭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3.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二、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研究
1.抓住重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你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2.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但是如何使设计的情境具有有效性,这是我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3.以学定教——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备课时,我们经常绞尽脑汁考虑怎样设计情景,怎样设计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等问题,而容易忽视学生本身,所谓的学情分析也经常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真正的调查了解。通过一学期的实验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定位,进行有效教学。所以说,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进而教学相长。
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才刚刚起步,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研后教,在教中研,使课题研究真正起到实效性。
第五篇: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单纯,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1)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2)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
(3)以学生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4)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体验。
3、师生互动性不强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我提出了“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课题的界定
1、有效教学的内涵
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包括三种含义: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投入
教学效率=有效的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2、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有效教学方式的理解
(1)有效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2)有效教学方式要关注教学利益。
(3)有效教学方式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4)有效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5)有效教学方式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从研究的范围上看,着重从我的教学班级实际出发探讨有效教学问题;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教”的行为,着重探讨的是教师教学行为问题,从转变教师行为方面提出“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并解决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
实践意义: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真正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理论意义:为深化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能丰富和发展有效教学理论。
四、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克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最优化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2.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进行了研究,赫斯特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黛安.蒙哥马利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出了CBG原则、PCI原则和3MS课堂教学三原则。
3.约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我国国内课程与教学理论界也提炼出一些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鲍里奇博士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育课程中心陈旭远教授的《新课程与有效性学习的思考》等等。
五、研究目标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实践、观察、分析、总结,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有效的课堂管理实施办法,构建苏教版小学语文各年段识字、阅读、习作的有效教学模式。
2、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样性,从而全面提高实验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3、通过有效教学的探究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促进实验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六、课题研究方法、研究计划
1、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1)文献法: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通过调查目前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影响教学效率症结所在,找准实验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3)检测法:通过前期检测,了解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发展状况,从中归纳出通过实验取得的优势,从而扩大实验的力度。
(4)实验法:通过实验,掌握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5)个案研究:对实验中的个案进行研究,以证实实验效果。(6)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2、研究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组织启动)2009.3—2009.4
①搞好课题开题会,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②对班级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③通过理论学习及现状的分析,明白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
(2)实验阶段(实验研究)2009.5—2009.12 ①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实践课研讨活动,分专题进行研究,搜集和整理事实材料。
②对要达到的目标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③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做好经验成果交流展示。(3)结题验收阶段(总结结题)2010.3
①总结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研究的成果。②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发布者:雷石娇发布日期:2010-11-12 14:52:28.0
过去的教育注重教师是一切教育行为的主体,是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灌输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完全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念和方式也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使学生不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逐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然而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策略,如何在这40分钟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教师要精心备课,明确教学思路
充分备课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师要细心研读教材、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对重点、难点部分、文章的脉络、篇章的构成和作者的思路都必须一清二楚,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若教师课前对文本的解读把握不到位,就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难以进入情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诱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发学生产生思考,所以教学思路不应该只存在于教师的脑海里,而应该是全体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教师才能有目的性,有效性的教授学生知识,2、重视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如同指路标,指引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一个成功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教师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类型,设计不同的导入,如故事导入、小品导入、诗歌导入、谜语导入、漫画导入、音乐导入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一些科普类文章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然后在上新课前,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并且相互交流成果,从而营造出一种生活化、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激情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
3、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指路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适当的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对某些学生在个别问题上遇到的困难也要进行个别的解决,促进他们在学习上的进度。有关调查表明,在教师教授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主动参与性越高,学生对课文接受的能力也就越快,那么这堂课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问、多启发,不要包办代替,避免出现自问自答的情况。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学多问,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出现懒惰的现象,不但手懒,脑子也懒,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懒得去思考,总是依赖于别的学生,一看到题目较难的问题,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所以这时教师不能一味的只告诉学生答案,而应鼓励学生仔细思考分析,给学生指明思路,教会学生思维的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做到多学、多思、多问,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效。一堂成功的课,不是教师教的多好,而是从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来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渴望把他们的感悟表达出来,如果教师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那么课堂也就会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局面,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传授和灌输知识给学生,造成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这样的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营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时,不应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传达知识,而应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来教授,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戒备心,让他们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根本上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见识较广,小学课本本身就没有多少值得深究的作品,有些小学生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跟着老师、跟着家长学习到了许多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提不起兴趣,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采取布置大量的预习作业,让学生疲于学习,那么这堂课,学生就没有什么可学、可问的了。
2、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和谐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育中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课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除了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的他们的学习情绪,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处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时,思维会更加清晰,想象力也会更加丰富”。所以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展现出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每一位学生,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尤其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时,教师应当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给他们多加的爱护,不歧视、不嫌弃,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提问他们的时候不能急躁,要以鼓励的方式让他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勇于回答问题,教师才能够从中发现缺陷,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解决,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见解,营造出师生间平等相处,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能够真正形成一种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快乐中学习,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
3、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想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通过教材与学生进行对话,在你学生对话交流的时候要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教师要做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给学生之间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交流学习的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对照他们的问题,寻求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再次探究的兴趣,寻找出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来,从中发掘学生的潜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去发现、去探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学语文教学会蒸蒸日上,课堂教学形式会越来越丰富,学生也会在教育工作者精心浇灌下,在语文的殿堂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