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身跑教学与中考体育
论文
浅谈健身跑教学与中考体育绩效
时寺初中 聂健武
二零一二年四月
浅谈健身跑教学与中考体育绩效
内容提要:主要阐述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明确中长跑的意义、作用,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中长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性,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中考体育成绩。
近几年全省实施初中升高中进行体育加试以来,体育加试虽以18分计入中考总分,分值为数不多,但往往因几分之差,而失去进入示范高中的机会。因而学校教育同样受到了来自家长、学生和全社会的压力,学校出现了新的体育“应试教育”,学生到了九年级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一切都围绕着5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三个项目打转,这样不但直接影响了学生体育加试的成绩,而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体育与健康课本是最能振奋青少年精神,调节情感和活跃情绪的课程,如今九年级学生却被束缚在三个测试项目上,每日不变的“青菜萝卜”,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对抗性的视觉方位,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情绪。50米跑下来,脸色都苍白,长时间吐气不及,这是因为学生缺乏有氧代谢发展健身跑的心肺功能的适情锻炼,不但50米跑成绩提不高,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此,本文就加强跑的教学,提高中考成绩的现实意义、健身价值和健身跑的教学方法进行论述。
一、健身跑的意识转变
跑,是人在适应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体育娱乐中最基本的活动能力;跑,同时也是发展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的重要手段,经常坚持跑步锻炼的青少年,可以改善、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跑,是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内容,千万不可因为中长距离未列入中考体育加试项目,而远离跑的教学;任意放弃跑的基本健身方法。因为健身跑的教学任务对发展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功能的增大有好处,学会正确的跑姿和基本技术,不仅提高跑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现代运动医学理论早已论证,跑是改善人体心肺功能的运动方法。因为心肺功能对人的健康关系甚大,提高心肺适能不仅促进青少年身体正常发展,也是调节人的心理平衡,也是防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欲要改善心肺适能,必须使跑步锻炼的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的耗氧量和进行较长时间运动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刺激心肺循环系统和其机能得到增强。跑,尤其健身跑中的耐力跑或球类运动与活动性游戏,通常均称为有氧运动。评价心肺耐力适能最具有代表性的量化数据,是运动时的最大耗氧量,最大耗氧量的愈大,其有氧能力就愈强,心肺耐力适能就愈佳。
二、健身跑的健身价值
从跑步锻炼的生理价值观出发,中学体育课程应把跑的教学与终身体育教育牢固的挂起钩来。跑的健身作用,被全世界视为“最完善的运动”,如在日本,全国参加散步与慢跑健身锻炼的人数最多。尤其中老年人如果坚持跑步锻炼对身体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1.跑步锻炼可以保持心脏。“当你20岁以后,如果中断体育运动或身体活动,易得缺血性心脏病,向心脏自身供血的动脉,称作冠状动脉被堵塞而致心肌缺血”。如果坚持跑步锻炼,可以使冠状动脉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保证有足够的血液供给心肌,以防冠心病,这就需要青少年时期进行体质投资,并坚持跑步终身锻炼。
2.跑步锻炼,是防止超重和治疗肥胖症的有效良方。因为跑步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与能量消耗,减少脂肪的存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出于理想的指标范围内,青少年通过跑步锻炼可以防止营养过剩形成肥胖体型。
3.跑步锻炼可以使青少年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人体活动需要大量的氧气,它主要靠肺部呼吸摄取,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如果青少年时期就养成了跑步健康锻炼的习惯,并坚持以跑步与终身锻炼手段可以延缓衰老。
4.跑步锻炼可以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有助于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以消除学习和用脑过程的疲劳,防止神经衰弱,提高学习效率。正是从上述健身跑的健身价值出发,练习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农村中学生的体质状况,并根据近几年学生中考体育成绩和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健康心脏和提高他们的心肺功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基础代谢的需要,笔者深刻地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必须认真地加强本校学生的健身跑教学,养成学生上学不骑车,坚持健身跑的良好习惯。由于本市大多数初级中学为了应试中考体育,学生到了九年级基本上不开展中长距离跑的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素质成绩很差,进入高中,学生身体只等于七年级末的最低值。因此,必须加强跑的基础教学,也只有在提高了学生的一般耐力素质的基础上,才会有效地提高中考体育的成绩,才会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
三、健身跑的教学方法
跑,尤其是耐力,中长距离的跑,是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的教材,因此,教师对跑的各项教材均应根据年龄、生理与心理特点,组织教材选用教法;只有用科学的合理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转化学生对健身跑的正确意识。
要提高跑的教学质量,首先要从转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使学生正确地意识到跑的健身意义和生理价值。明确健身跑的特点是以身体的内脏器官做较长时间的强度工作与连续的肌肉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参加健身跑使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以锻炼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科学地安排最佳时间。
此项教学大多安排在秋、冬季进行。在发展学生一般耐力的基础上,发展速度耐力。结合学校环境多采用越野跑和自然地形跑;结合准备活动变换图形和游戏性奔跑,使学生的心率、呼吸及步频协调性跑,提高跑的节奏;在计时和跑距测验时,使学生掌握克服耐久跑中出现的“极点”意识,提高“第二次呼吸”的机能能力。3.改进耐力跑的练习方法。克服周期性跑的单调、枯燥和易乏之感,提高跑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方法程序有慢跑、定时跑、变速跑、重复跑、越野跑、间歇跑、游戏跑,以及变换作业的即兴方法跑,其方法有接力跑;有让距离的追逐跑;还有经常可以采用定跑和5分钟跑距测验,通过学生自我反馈、自我控制和自测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跑的成绩效果。
由于我们大力改进了跑的练习方法,普遍提高了学生练习跑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健身跑锻炼的习惯。当学生们心肺功能得到明显提高以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耐力素质,而且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速度成绩,使每年的中考体育成绩都有显著的提高。
二零一二年四月
第二篇:《体育与健身》教学设计个人总结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定义是:“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健身育人”是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身体练习是体育与健身课程最本质的实施形态,是区别于其他文化课程的基本特征。为此,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身体力行,去体验、认识和掌握多种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承受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负荷,从而发展体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根据《体育与健身》课程定义和基本理念,针对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尤其是女生)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本人对部分感到成功的教学干预设计方案,现以案例形式进行总结。
案例一:对调动例假生(月经期女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设计
在上体育课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例假生三五成群的在一起闲聊或是抱着肚子愁眉不展,最好整节课都坐在边上看看,什么也不想动。这些同学不仅自己丧失了学习机会,而且给正常的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怎样促进高中女生在例假期间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呢?我在分析原因后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首先,对例假生不爱运动进行因素分析:
生理因素:大部分学生缺乏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认为例假期间参加锻炼会延长经期的,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女生的脂肪开始增多,协调性、柔韧性、反应能力等方面都发生变化,这对参加体育锻炼带来一定的困难。
心理因素:女生大都存有怕苦怕累,好静怕动,爱美爱干净等心理,在体育课中,她们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加之部分女生对上体育课的动机并不明确,认为体育课不是主课,不必太认真,再加上高中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更有理由为自己不参加体育锻炼进行解脱。
3、环境因素:由于大多数高中女生平时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当遇到经期时她们认为理所应当得到休息。加之学校在场地、器材等设施方面较为紧张,使得“例假生现象”恶性循环,不仅她们自身放弃学习的机会,而且还会影响他人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引导这些学生步入正常的教学?光靠堵而不输是不行的,于是我采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样的广告吗?
生:什么广告?(好奇、安静)
师: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生:看过看过。(满脸疑惑)
师:你们例假生总叫痛经,我看原因再此。由于你们整天坐着不做适当运动,造成盆腔血液不循环通畅,加上学习压力大,越来越多的同学有痛经现象,而部分同学每次靠吃药缓解疼痛以维持学习,我看不妥。熟话说,是药必有三分毒,再好的药多少都会有副作用,哪有运动治病好。经期科学进行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化解多余脂肪,而且能消除疲劳,稳定情绪,克服心理压力。你们平时不注意调整自我身心,将来高考时遇上例假怎么办?靠吃药打针?为什么我们的运动员例假照样能参加比赛?那是靠平时的锻炼形成的身体适应,当然运动量要科学适宜,因人而宜。我认为只要你们有意识地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运动能改变你的生活态度。你们完全可以做到,为什么不试试?„„
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利用青春期体育健身常识,向同学介绍经期科学锻炼的知识,消除她们的思想顾虑,转变“要我学习体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我要学习体育”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我能学好体育”的愿望。体育教学,不仅要“健身”更要“育人”,通过和风细雨的引导,使例假学生由衷地加入到体育学习的队伍中来,从此,我的课堂女生们都动起来了,躲避上体育课的现象自然就少了。
案例二:有效的体育序言课——安全宣传与常规教育齐抓共管
《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其指导思想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由于体育课具有以身体活动为主特点,教学中如稍有考虑不周,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对于安全问题不能存丝毫侥幸心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万事开头难,如何让学生在开学的第一次体育课中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体育常规意识,光靠空洞的理论说教恐怕学生难以牢记,于是,我设计了用我校发生过的一起体育伤害事故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感觉效果挺不错。
一、讲述体育伤害事故案例
九月刚开学的第一次室外体育课(即第二堂体育课),一点来钟的正午虽然烈日炎炎,但同学们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整,已积蓄了太多的运动激情,正当我们在做准备活动时,从篮球场传来一阵残叫,原来高三男生杨某正站在篮架下捂着双手急跳。我们几位上课的教师快速奔到现场,只见杨某的右手掌心皮开肉斩,鲜血淋淋,地上血迹斑斑。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师们兵分几路,一位快速奔往医务室找校医进行紧急处理,另一位教师打电话通知学校备车送医院,我则留在现场安抚患者,在稳定他情绪的同时,我发现杨某并没有换运动服。
经细致调查获知:杨某是个体育好者,平时十分喜爱运动,尤其是篮球项目。当天中午他到英语老师处背课文,因时间临近上课,就来不及换运动装,待他匆忙赶到操场,同学们已经在教师带领下进行准备活动了,他见篮球场空无一人,突然涌起模仿 NBA扣篮激情,当他纵身跳起右手抓篮圈时,掌心被篮圈的铁链拉破。经校方和医院及时救护,杨某的右掌心被缝十二针,严重影响学习一个多月,并留下终身疤痕。
二、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体育课中的伤害事故常常是防不胜防的,如何避免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发生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头等大事。就这起伤害事故有许多环节值得我们深思。此事故看似偶然,但细想有其发生的必然性。
从学生角度分析:
1、学生在思想态度方面不够端正,具体表现为:上体育课迟到。据事后了解,杨某认为高三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学好高考有关学科,至于体育课不过是放松身心,所以思想松懈以至付出沉重代价。若他对上体育课有正确的认识,做到准时上课并认真做好准备运动,本次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2、学生执行体育课堂常规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上体育课没着运动装。在杨某看来,只要运动方便,穿什么服装都一样。其实,上体育课着运动装,本人认为有三个层面意义,一是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二是便于运动,三是告戒自己,我在上体育课,一定要注意安全。若学生理解了抓常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自己,那今后就可能避免许多的伤害事故发生。
3、学生安全意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仅有激情的运动是会受到伤害的。无论你是否体育爱好者,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安全,每个人必须遵循运动规律,只有在安全前提下的运动才是有效的运动,才能落实“健康第一”。若缺乏安全意识,杨某即便逃过本次伤害事故,那是否能逃过下一次的伤害事故?
从教师角度分析:
1、教师是否时刻将安全意识放在了首位,安全重于泰山,学生的生命重于一切,如果学生的身心受到损害,那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教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定时间、不定场合经常进行安全意识宣传,做到防患于未然。若教师在首堂室内序言课中将安全问题重点提出并加以强调,本课的教学事故就可能避免发生。
2、教师的常规教育是否做到常抓不懈,注重细节检查可确保学生安全。如对学生的着装要求、班级人数的检查、准备活动的到位情况等,应做到有效的监督。若教师在首堂序言课中从安全角度讲明上体育课必须着运动装的道理,强调每堂体育课都要进行考勤记录,本课的教学事故就可能避免发生。
3、教师课前是否对场地器材进行过巡视检查,尤其是经过一个假期的闲置,对器材的安全性检查显得格外重要。若教师在备课时进行了实地观察,了解场地器材的性能,本课的教学事故也就可能避免发生。
三、强调安全意识与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伤害事故案例的讲述与分析,得出结论:体育课中安全意识与常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同学在今后的体育学习过程中,思想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认真执行课堂常规要求,配合教师圆满完成体育学习任务。
案例三:耐力跑的教学设计——耐力跑与自信心
在体育课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创设一定的练习环境,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不胃困难,勇于拼搏,什么是积极进取,乐观自信,要将“健身育人”贯穿于体育与健身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活动之中,在细微处显培育,实现课程功能价值。
一、教材分析:
耐力跑是学生每学年必须进行的学习内容,也是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必测的项目之一,由
于耐力跑教材相对枯燥,加上耐力跑存在“极点”不适现象,所以学生一般不喜欢上此教材。但耐力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而且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自信精神具有其它项目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上该教材时既高度重视同时又很担忧。
二、教学目标:
提高耐力跑的途中跑技术,通过长跑活动,发展学生耐力素质,形成相互鼓励的意识,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对耐力跑的信心。
三、教学内容:
耐力跑
四、教学步骤:
1、思想动员:作为必修课没有哪门课程能象体育课那样能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甚至研究生都要伴随你,而耐力跑作为每年的必测项目,也将一直陪伴着你。正是因为耐力跑具有其它项目无法替代的功能(身体、心理、社会),所以这项让你欢喜让你忧的项目不会被取消。既然我们无法回避,那就应该勇敢面对,我相信你们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大家有相信吗?
2、准备活动:游戏进行热身。
3、自定2分钟的慢跑节奏跑,要求学生在跑的过程中体会技术动作、呼吸方法、呼吸
节奏和慢跑节奏。4、2人一组自定慢跑速度的4分钟伴同跑,要求学生2人一组,跑速一致,快者应鼓励慢者,并肩跑进,跑下来后交谈体会。
5、教师:同学们表现很好,大家想想是什么因素使你们坚持跑下来的?(学生可能回答:速度的控制、耐力水平、同学鼓励、坚强的毅力和信心等)
6、自定目标的800米跑,要求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跑完全程。
7、学生交流跑的体会。
8、放松,教师小结。
五、评析:
本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以“耐力跑”为载体,设计多目标的达成,学生不但掌握耐力跑
的途中跑技术,而且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如坚强的毅力、信心等)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学生的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等)。同时运用心理学中“学生的自信与他们的成功成正比”的观点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同伴、教师对自己长跑能力的肯定中,体验在长跑活动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第三篇:《体育与健身》理论教案
《体育与健身》理论教案
03体教(2)班 凌木康 11号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本课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我以一个彩球为主要器械,通过丰富多彩而又简单的体育与健身手段,培养学生参与体育与健身的意识及创新精神,并提高他们健身活动的能力。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1、注重学生的个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与速度都有差别,因此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接受性的教学方法,在投掷练习中允许学生先来探索学习,然后再讨论交流,而不是急于老师教。在游戏的整个教学中,允许由学生自由结伴,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进行创编、创想练习,充分张扬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基本上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或自由结伴、分组等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主教材中,我采用了学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示(设疑)——自学(实践探疑)——解疑(交流)——精讲(图解、儿歌)——演练(巩固提高)——小结”的过程,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探索。在游戏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再加以延伸拓展创造,自己来思考、创想、练习,而教师只是起到点拔、辅导的作用。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锻炼、学会和同伴的交流、帮助和合作。
3、重视学生的学法。疑是思之始,疑是学习的动力,是探知世界的钥匙。在主教材持轻物投准的练习中,我先不告诉学生正确的掷法,而通过设疑、点拔、启发学生的思维,去实践、去探知,养成“好学”、“会学”、“善学”的习惯。在游戏的创想、创编的练习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利用彩球自由结伴,自创练习、自创游戏、自娱自乐。
二、立足“动”字,注重“创”字。
体育教学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达到“强身育人”的目的就必须“动”。在主教材中,通过采用学导式教法,让学生沉浸在如何投准的探索之中,在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反复地“动”起来。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拔,又让学生利用这个彩球,创想出许多身体练习的方法和游戏,使他们在“动”中得到锻炼的价值。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本课的一大立意所在。在游戏的创想练习和创编练习中,鼓励学生分小组、分大组尽情地拓展思维,互相启发、讨论,积极地创想,并在“创”中享受成功的乐趣,不断地完善自我。
三、教与学过程中注重德育的渗透
二期课改的体育课程,明确地指出要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也就是说在注重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在本课中多处可得到体现:主教材中,在标靶的设计上由大到小,以激励学生拼搏上进;在标靶下方的一些鼓动性文字,给予学生树立信心。在整个游戏教学中,利用小组、大组的学习形式,教育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努力构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自由结伴、小组实践、尝试交流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形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教与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学导式教学策略,通过设疑、探疑、解疑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探索的能力,给学生思维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交流和协作的能力。投掷教材学练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模式,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注重德育渗透,体现了“强身育人”的教学目标。
本堂课教师在学生动的前提下,提供给学生较大的时空,让学生尽情地去实践去拓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第四篇:浅谈体育健身与心理素质
浅谈体育健身与心理素质
体育同文化知识一样,有很多技巧性的东西,所以体育也是需要学习的。而体育课几乎是唯一所有学生都会有的学习体育的途径了。我认为通过在体育课的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最基本的,使学生学会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掌握科学的锻炼方式;层次高些,就是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领悟体育的精神。从而来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同学们更好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例如我们所选的体育课羽毛球,在体育课上,我们学到了羽毛球的各种比赛规则,了解到了羽毛球的发展史,学会了更为标准的发球姿势,以及各种打球的姿势和技巧。
但是大多数的学校,就连最基本的要求都没有达到。体育课不受重视,本就少的课被压缩成一星期一节,甚至干脆取消,体育老师应该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没有任何教与学的过程,怎么能完成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呢。
学习体育和学习文化知识是一样重要的,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劳逸结合才会有最好的效果,我认为可以把“劳逸结合”这个词的含义稍稍拓展,可以表现文化学习和体育的关系。文化知识的学习,是脑力的“劳”,身体的“逸”;体育活动,是身体的“劳”,脑力的“逸”。我们常说“身心健康”,“身”就是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心”就是要有灵活高效的头脑。只有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锻炼有机结合,才可以让“身”和“心”都可以“劳逸结合”,才能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灵活的头脑。如果像现在大多数学生一样,整天都只
去学习文化知识,完全忽视体育活动,那么脑力岂不会过劳损,身体岂不会退化?体育活动,不会耽误学习,却可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让青少年学生更加精力充沛、更加高效地去学习。而且很多体育项目还可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挑战身体的能力时,让自己的信心更满,干劲更足。
那么体育健身与心理素质是怎样的关系呢?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当今我们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心理障碍、体质下降、近视和肥胖增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等。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习惯和经常、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因此体育健身影响着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
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
二、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身体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来,因而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大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三、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因此体育锻炼可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
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地或个人单独地进行,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识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经常锻炼,需要具有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长久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和坚持性及果断性,是不可能做到的。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
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爱好体育的人。
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锻炼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体育教学跑要领口诀
体育教学技术要领口诀
四川德阳西街小学肖人荣
第二章田径
跑的部分:
四、小步跑口诀:上体较直重心升,支撑之腿三关伸。摆腿之膝应放松,碎步前进体正中。
五、高抬腿跑口诀:体直重心升,踝膝髋蹬伸。摆腿腿抬平,步幅大腿长
六、后蹬跑:上体稍前倾,踝膝髋蹬伸。送髋膝前顶,踝关节放松。
七、蹲踞式起跑:预备提臀肩过线,听跑用力蹬后边。积极摆臂提后腿,前腿猛蹬体向前。
八、疾跑口诀:后蹬充分髋前送,摆幅要大肩放松。步长频率逐增加,足迹中移入途中。
九、途中跑口诀:后蹬用力三关直,前摆扒地要积极。上体正直微前倾,摆臂协调而有力。
注:上摆齐鼻,后摆过腰,宽度适宜,中线不超。
十、冲刺跑撞线口诀:步长稍减频率增,摆臂协调要有劲; 最后一步作前倾,肩胸撞线跑不停。要求:充分后蹬臂后振,挺胸下压把线撞。动作勇猛要果断,不可腾空高前撞。撞线距离要适宜,太远太近均不适。
十一、站立式起跑口诀:两脚前后自然立,上体前倾屈双膝。听跑蹬地三关直,两臂前后摆有力。
十二、途中跑口诀:中跑没有短跑急,动作轻快要均匀。它的要点是呼吸,两三步一呼一吸。有时不当极点出,还需意志继续跑。
注:。中长跑途中,为了加大肺通气量,呼吸时采用口鼻同时进行呼吸的方法。呼吸节奏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短跑常采用“憋气”与断续性急促呼吸相结合,即每“憋气”2至12个单步(或更多)后,作一次1秒以内完成的急促的深呼吸。
极点: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这是中长跑中的正常现象。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又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呼吸状态。在中长跑运动中,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发生腹痛情况,主要是由胃肠痉挛引起,此时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
十三、弯道跑口诀:克服离心力,身体左倾斜。着地内外侧,外臂摆动急。
十四、终点冲刺:临近终点快跑急,冲刺距离自己定。
十五、迎面接力跑口诀:右手交接竿右侧,接棒之后跑左侧。虎口张开向前伸,掌心向前四指合。
十六、下压式交接棒口诀:虎口张开向后伸,掌心向上四指合。棒的前端压手中,触棒即抓要紧握。
十七、上挑式交接棒口诀:虎口张开臂后伸,掌心向下四指合。由下向上将棒挑,紧握木棒防挤落。
十八、跨栏跑口诀:摆腿高抬伸压落,跨腿蹬收速提拉。前伸后摆两只臂,直线平衡节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