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作业设计
课文朗读大赛,成就明日之星
楼塔镇中心小学 盛丽娟
【设计理念】
无论何时何地,朗读教学都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纷乱繁杂的争论声中,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上,以各种新的模式、方法、技术手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大家不断地追异求新,与时俱进,完全可以用“异彩纷呈”来形容。可是,细细品味下来,在这“繁华”的朗读教学中,承载的语文味似乎有点越来越飘渺了,难怪很多老师戏谑地将朗读教学称之为“散乱的活跃”、“虚伪的美丽”。究竟怎样进行朗读,怎样才能朗读得好?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时下,大家对阅读教学中的读相当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展示课上,读的分量很重,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可谓“读”领风骚。然而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朗读虽然是学生自主的一种学习行为,但是高效地读,还是低效地读,就与教师如何引导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作为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操作层面的贴心指导,加强朗读的实效性。【设计过程】
朗读作为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不仅可以把语言完整、艺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运用语气、语调等传达出哪些“不可言传”的韵味,那些“意在言外”的储蓄。高明的朗读者,不但能充分把握住文字资料中各种语词的明确含义,而且能精细感受文本言语形式背后的语体色彩,准确地传递出作品中的情与理,使听者在对有声语言的接受中,得到直接可感的刺激,从而透过文字符号感受到世界事物的真切映象。经过长时间、有目的而又科学化的朗读训练,我们的学生同样也会具备这样的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朗读的修炼,可以让我们的语言,由贫瘠荒凉的旷野变成丰沛富饶的田园。我们的语文课堂就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读书,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积淀,把人家的思索变成自己的实践。在平日的课文朗读中,我发现,爱朗读的孩子一定能学好语文,擅长朗读的孩子一定拥有超乎寻常的语文水平。所以,为了让我们班每个孩子都喜欢上我的语文课,都喜欢听我朗读课文,都能和我一样爱上朗读。在课堂上,我总是想方设法调动孩子们朗读的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一直延续到课外。
大凡选入人教版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或句式工整,或语言优美,或结构独特,趣味浓厚,比较适合孩子们朗读。针对这一特点,我每节课都腾出大部分时间放手让孩子们尽情地读,还适时地范读,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也学得快。而家庭作业这一块,我也经常布置朗读、预习类的作业。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朗读热情高涨,我趁热打铁,为孩子们举办
了一次盛大的课文朗读大赛。为了使朗读大赛能如约举行,所有参赛人员都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本次活动,作如下说明:
准备时间:一个星期(11月17日至11月24日,准备期间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可以一个人参赛,也可以几人组合,形式自定。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段时日,我每天的家庭作业都布置这项任务,并通过网络和家长联系,了解孩子们的准备情况。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非常重视此次活动,有的请家长评判,有的对着镜子练习,还有的孩子录下自己的声音,反复地听,寻找更美的声音,更有甚者几个需要组合的孩子,一起编舞,共同出谋划策。)
选择内容:本册的课文,(规定内容,主要是降低难度,因为本册课文,我都在课堂上重点辅导过,朗读技巧孩子们已略知一二,朗读好的孩子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有所创新,更好地发展自己;而疏于朗读的同学也不会特别胆怯,这些课文都已经能熟读成诵了,也就没那么令人担心了。)
参赛人员:三(1)班全体学生(共45名)
参赛形式:赛前抽签决定出场顺序,可以一个人一组,也可以几个人一组,但一组最多不超过5人。
比赛行程:本次楼塔镇小三(1)班课文朗读大赛分三次进行:①初赛时间为11月25日星期四下午语文课,全班同学参加。②复赛时间为12月2日星期四下午语文课,晋级复赛的人员共17名。晋级复赛的同学也同样有一星期的时间准备,选定的内容必须是本册课文,可以和初赛时的内容不同。③决赛时间为12月9号,晋级决赛的同学共12名,决赛的内容为课外文章,共准备12篇,提前一天抽签决定朗读内容。
本次比赛,孩子们尽心尽力,十分重视,准备相当充分。有的朗读古诗,并针对古诗的意境设计了动作;有的以对话朗读的形式演绎课文,使听众耳目一新;有的以组合的形式,为诗歌编排了舞蹈,还配上音乐,更具有观赏性,他们把秋天捧在了手上,舞出了秋天的韵味„„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台,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我的心被那动听的声音一次次震撼着,感动着„„这是一次朗读的盛会,这更是一次朗读比武。孩子们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才能,演绎着自己动听的声音。孩子们太有才了,太有表演天赋了,我越看越欣喜,越看越激动,也用相机记录下了他们的身形,储存了他们魅力四射的声音。
这是孩子们舞动的时刻:
他,是我们的顽皮大王,但是在朗诵古诗《望天门山》时,他眯着眼睛,多陶醉呀!
她,是我们班的学习积极分子,声音柔美动听,她朗读的是《狮子和鹿》,没有音乐,没有附加的动作,但仅凭声音,就能把你带入惊险刺激的动物王国。
听,听,你听到了吗?这就是《听听,秋的声音》,让他们以优美的动作和声音带你进入秋天吧,你听到秋天的声音了吗?“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实践反思】
我自幼酷爱朗读,且常读得摇头摆尾入情入境,因而,在教学中,我也十分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这学期,有幸目睹自己的偶像——窦桂梅老师的风采,并且认真倾听了她的讲座,在场的老师无不为之动容,气氛异常活跃。因为对朗读的热爱,也就孜孜不倦地研读起她写的这本《跟窦桂梅学朗读》一书,很是喜欢,也很实用,激起我对语文朗读教学新的热情。我一点一点地内化吸收,很是享受。最近,我每次备课,都会情不自禁地读起课文来,一
句一句读,一段一段背,或来回踱步沉思,或伏案正襟危坐,或低头闭眼冥想。不论多长的课文,我总要读个几遍,有时候都熟读成诵了。于是每节语文课我们三(1)班教室里总能传出悠扬而富有激情的读书声,这声音是我们楼塔镇小最动听的声音,这声音吸引了不少其他班的孩子驻足观看,我知道自己是在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该怎么样读课文。这个班是我本学期新接的班级,短短两个多月,我们班孩子的朗读水平提高很快,也得到了学校多位语文老师的赞赏。尤其是在布置这次朗读作业之后,参加了朗读大赛的同学都异常兴奋,并且也渐渐爱上朗读,每次语文课,只要我一布置自读课文,孩子们会一遍,两遍,三遍毫不厌烦地这样一直读下去。记得我们班的楼楠同学,在准备这次比赛时,她把这篇要参赛的课文读了15遍。而李勋报同学,虽然平时的语文成绩并不出众且经常忘做家庭作业,可是他却能在准备期间每天坚持练读12课《听听,秋的声音》,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晋级决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赛结束后,我又为孩子们安排了一项习作训练,写一写自己参赛的感受。(题目自拟,字数不限,重点强调的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文以载道,语以抒情,为准备本次比赛,负载着孩子们浓浓的情感,而比赛结束正是抒发强烈感情的最佳温度。趁热打铁布置习作训练,学生情感和心理在比赛中已经产生了表达的欲望,学生自然“情动”而“辞发”,“不吐不快”。此时,让孩子们动笔写写自己的感受,会倾泻出一发不可收拾的情感。笔尖在孩子们的手里尽情飞舞着,流露的是他们的真情,感动的是读者。我欣赏着孩子们的作品,时而紧张,时而忍俊不禁,时而害怕,时而欣喜„„五味陈杂,值得细细品味。
自从参加课文朗读大赛之后,孩子们变了,他们喜欢上语文了,原本只是少数人发言的僵局已被打破了,孩子们变得愿意说了,愿意朗读了,愿意表现了,这是良好的开始。我相信我们三(1)班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出色,越来越耀眼,将成为我们楼塔镇小的明日之星。
我想,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一定不要忽视自己对于课文的朗读,因为朗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师的语言赋有美感,才会激起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教师动情的范读会深深感染学生,感动学生,震撼学生,使他们全身心进入情境,这种语言的蕴涵是学生用心感悟的,用情拥抱的,这种朗读的情境,可能会永远留在学生的记忆里,其语言蕴含的理解是任何语言的表述都无法比拟的。
第二篇: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沛县龙固中心小学 张金秀
一、课题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应关注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本文针对传统作业出现的种种弊端,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拓展性等方面去反思现状并根据调查到的几种弊端分析出相应的对策,对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出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措施。课题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课题研究的重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其作业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发现,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学会创造性学习。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规划设计阶段。第三阶段: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操作阶段。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教学班中实行“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背景 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 1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成性评价内容。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不但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都必须富有人文色彩,同样也要求我们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富有人文色彩。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还是传统的一本课本、一套辅助习题,课外是配套的同步练习,强调知识的巩固,这种作业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是低效的、低层次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深入。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这种现象是非常司空见惯的,经过问卷调查:语文作业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阶段,程度不等地存在着以下六个方面的质量问题: 一是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是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三是渗透不广,将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割裂开来,放着无比丰富的语言矿藏不去采掘,就语文练语文,忽视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四是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智力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 五是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是形式不活,抄词、组词、造句、填空、问答、作文,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如此单调的刺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现在农村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评价单一,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际上,“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语文 2的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帮助学生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基于此,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我提出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作业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实效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三、研究构想
(一)研究内容 1.优化作业形式的研究 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机械化的事情,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2.优化作业内容的研究 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既要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四个结合,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3、变换作业评价的研究 作业的评价,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教师采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综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逐步实现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二)研究对象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预试阶段和正式实施阶段,将年级组的几个教学班的学生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和材料 准备阶段:本课题以调查分析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对象以龙固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为落脚点,分布到各个班的课内外作业设计中去。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跟踪研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外的作业设计中。根据两位对照班教师对同一课文设计的不同作业进行对比比较,结合课题研究,进行分析和对策归因。保证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让作 3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并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对几个典型的好、中、差学生建立个案,跟踪研究,以观察此研究的效果。总结阶段:以经验总结法为主。这阶段将以论文,结题报告等形式对这一研究作总结,同时展示学生作业实践、比赛活动等照片。
(四)实验原则 1.全体性原则 本实验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全体学生都收益。2.全面性原则 实验的操作过程首先从作业设计开始,但作业不是唯一的目的。在这个实验中,作业设计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在优化作业设计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3.主体性原则 这项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和读写兴趣,作业成为学生的需要。4.激励性原则 抓住学生的积极心态充分发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做作业的快乐中去。
四、研究过程与做法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立课题组 2.选定实验班 3.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拟定测查低年级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教师问卷表,以及学生进行各项作业掌握情况观察表和评分标准,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测试,并按统一标准逐一评分,进行统计分析。4.实施细则、计划 4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实质性阶段,针对上述情况,我对实验组进行控制实验,本实验按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与要求逐步加深。第一阶段:共四周 总的教育目标是进行理论学习,对学生作业进行心理分析、找到作业设计的切入点,激发他们的作业兴趣;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活动中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学习的材料有:美国学者库柏在 20 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的专著《家庭作业》它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学者吴也显的著作《教学论新编》它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等相关书籍使老 《小学语文教学》等同时,师们掌握必备的实验理论知识,另外:如《江苏教育》我还从网上下载与课题相关的一些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等学习,帮助尽快进入实施阶段。学习方法: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写学习体会 1—2 篇,推动活动步步深入,使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第二阶段:共三十周,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丰富作业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1.调查归因找准切入点的处理 1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设计一份学生作业问卷调查表,并将调查表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现状。2罗列该课题涉及到的理论书籍,并学习在学习后写一份学习心得体会或相关论文。3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到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去增强好奇心,兴趣感;克服他们对作业的厌倦、畏难心理。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多采取激励性、赞美性语言)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中体现作业评价机制。4对实验班学生的作业评价不定时地加以抽查。2.作业形式体现多样性的处理 对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进行罗列概括并根据各种形式,对学生作业进行对应性 5 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作业 1分析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超市型”作业。确定作 业的基础题和选做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 验。2根据主动性原则,重视学生的个体经历、体验与感悟及交互。引导学生 自己“创造”出习题,在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3与学生一起梳理单元重难点,让学生编一份单元习题。4举办学生的个性化作业展 3.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1布置与学生所学有关联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将教材与各种补充阅读配合起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即学中求广型作业设计。要求选好一本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课外读物。2在儿童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触类旁通的解决相关作业。即学后迁移式作业设计。3在解决学生的疑问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即学后设疑式作业设计。根据以上操作确定由之相关联的课文进行作业设计案例分析并在初期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相应指导。4.作业内容突出趣味性的处理 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达到作业内容的趣味性 1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即设计绘画式作业。2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儿童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寻求家长的配合,检察督促。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在课外玩。5.作业方式力求兼容性的处理 6 1加强作业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教了《一株紫丁香》布置学生给老师唱一首《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等作业。2在作业完成进程中,提倡合作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更出色的完成作业。3设计一次最佳创作业性作业展 6.作业评价强调多元化的处理 改变传统作业评语教条化的形式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在批改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评语的形式,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肯定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 1学生自评。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业做出客观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的得失,树立自信心。2小伙伴评价。同伴互评,学会合作,互勉互助,共同提高。3家长评价。让家长参与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做出激励性的评价 4初步确定各项评分标准。5创造条件,开展最佳评委奖。6不定时的对实验班学生作业评价进行抽查
五、实验研究的效果和作用
(一)初步总结低年级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操作方法: 1.改变作业内容,创造性的布置多元化作业 2.以优化作业设计为核心,落实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策略 3.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拓展作业内容的资源和空间的策略 4.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实现学习情趣化和生活化的策略 5.激发兴趣,引发想象,激活创作的策略
(二)总结出作业优化设计的相关评价指标 设计者 册数 时间 课 题 评价指标 得分 教育性
1、能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 15 方式,为学生的作业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7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10 教学性
3、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有效 15 地帮助学生突破作业难点和进行拓展创新性的 学习。
4、将作业与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学生今后的 15 学生任务加以联系有大语文教学观 科学性
5、教会学生作业设计的方法,能通过教学自行设 10 计一份作业。
6、根据认知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作业量15 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分析学生作 20 业的兴奋点,找寻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业兴 趣的方法。评价意见 总分
(三)促进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高 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基础的作业类型,一方面作为一种情感的激励工具,它的交互性和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诱发学生奋发进取,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超文本、重基础的特性,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作业情境,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满足个人需要,也可以依据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满足个人的发展。事实证明,虽然实验的时间不长,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差距在语文识字量上、识字方法上及由此引发的阅读能力等方面已经有所反映。尤其是在发散性作业和能力题中反映出来创造性思维火花,是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
(四)培养和锻炼了骨干教师,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在实验中通过理论培训、教学模式分析、优秀课例观摩、互评式评课、交流设计方案、集中座谈和个别访谈等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培训,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识字教 8学生活化教学技能,使大部分教师基本掌握了有效性作业设计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在开展研究时我们重点抓住两个整合点。一是作业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即作业设计转向多元化;作业内容既有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又有发散性练习。二是作业设计有效性与学习方式的整合。即在作业优化的条件下把有意义的作业内容、完成作业途径和种类作业方法训练融合在一起。我们以作业设计为突破口启动《低年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实验中期,研究课案逐步趋于完善,徐方迪老师写的《凸显课程理念优化作业设计》在县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市级三等奖。老师们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案例研讨中品尝到实验的乐趣,初步摸索出低年级作业优化设计的一些规律性方法和策略,它们是:(1)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2)利用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问题情境,促使个体思维趋于活跃,并在群体思维中发生撞击,进行意义的建构,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3)借助作业设计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己见,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作业兴趣,设计各项个性化作业,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趣味性(5)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反馈的机会经过近半年的磨练,教师们感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感到自己研究能力强了、创新意识强了,驾驭课堂能力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对实验研究的信心大大增强了。
六、结论与反思 此课题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在教学班中实行“作业优化设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有效性使学生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作业完成效率高。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特别是对于成绩落后生。2.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生有意识地完成各项实践性作业,在学习中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9 3.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4.作业设计有效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对于接受能力中上水平的学生效果相对显著。5.教育个体性的差异,作业设计有效性也并非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有 明显积极的效应。我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一年的研究也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 步的研究、探讨,主要问题有: 1.优化设计地评价比较费时。2.学生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极分化。3.如何通过作业设计有效性,改变学生的生活价值观,学会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成为一个善于学习和生活的人。
第三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
学习,顾名思义,既要学,还要习。只学不习,课内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反复机械的练习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语文作业往往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如何在学生作业设计上落实好新课标精神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多元化,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设计多元化的作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注意到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写生字、写词语、写练习册、写作文等这些文本符号,没有自主探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积极参与,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久而久之,必然使学习感觉到作业是一种负担,这还怎能谈得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
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为包括自我选择性作业、人文作业、多层次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趣味表演性作业、操作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手工制作、讲故事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说、摸和想象等用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第三册第一单元是一组关于秋天的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秋天,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秋天,感受秋天的特征;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画一幅秋天的图画或制作落叶画;将你感受到的秋天写一段的话(后三项为选作)等。让学生用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作业完成得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再如,第三册第八单元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一组教材,我鼓励学生们通过
各种渠道收集与本单元课文有关有知识,学生们收集了太空生活的知识,收集了活化石的图片、资料,还收集了农业新科技的有关资料等,有的内容连老师也不知道。并将他们的特色作业和收集到的资料,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之间互相展示、介绍,在班上举办专题作业展,在教室内张贴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等)……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真是一举多得呀!
二、作业分层次,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发展也各不相同,我们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的不同,决定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所以,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体现差异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但应保证他们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抄写、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使他们易学、乐学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加学习的信心。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外,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扩展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文字、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做到了既让差生能消化又让优生能吃饱。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他所知道的东西犹感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最有效。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对优生是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如用“快活”一词造句时,要求后进生只要造一句即可,鼓励中等生多造句,而对于优生让他们挑战困难把“快活”分别放在句首、句中、句末造句。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作业自选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在多样性教育中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条件,扩大选择的范围,发展选择的能力。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师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布置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于课后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聪明一些的学生能完成得较好,不够用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在新课标下,如何改变过去作业不足之处,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呢?其中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作业,自己挖掘自己的学习动力。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有学习的兴趣,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他们不单单只满足书本的知识,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有了作业的选择权,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而能够尽力的去完成任务。
四、作业趣味性,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学生怕做作业、拖拉作业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因此,作业的设计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应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不仅是在教学中要体现趣味性,在作业的设计上也应体现趣味性,使学生好做、乐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让学生识记生字,如果让他们反复地读、写,他们会感到枯燥,我就让他们编谜语给同学或父母猜,进行认字、扩词打擂比赛。再如:复述课文,我让他们开展讲故事比赛,并互相打分,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时,让学生们表演在太空中打喷嚏或咳嗽时人要后退几步的情境,学生们兴趣盎然,许多学生连课间做游戏都玩表演课文中的内……
作业的设计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怎样设计,都应该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总之,在新课标下,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该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地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向前走。
第四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作业设计
设计思路: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除了对传统的语文课堂作业进行改革外,更重要的是对课外作业设计进行改革,把课外作业设计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以及其他各科学习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等,日益成为学习的主题目标。对小学生来说,作业尤其是课外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必需在严格控制小学生课外作业量的同时,改变作业的传统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体现出小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设计原则
以学生的基础为本设计“新作业”。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体现层次 ;激发兴趣 ;尊重个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新作业”。注重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启发多层次的思考;承载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为本,设计“新作业”。
设计内容
以古诗《暮江吟》为例
1.默写古诗
2.翻译古诗
3.谈谈你对诗人情感的认识
4.画一画这两句诗中得任意一句,用画面来表现诗歌内容
设计反思
1.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古诗,有很多景物的描写,学生很容易通过绘画来表现当时情景,老师也能通过画面来看到学生对诗歌得理解,既达到了对学生掌握知识得检查目的又能综合其他学科使学生感到作业不那么单一乏味,能更好挖掘学生才能,容易激发学生得兴趣。
2.分层设计作业,既有基础作业又有发展性得作业。默写古诗得设计是为了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得体现基础知识的作业。而谈谈作者情感得认识就属于思考性作业。它需要动用学生全部的智慧,因为个人得知识水平不同心理状况不同得出答案也不一定完全相同,这给了学生一个对作品再加工再认识得机会,尊重了学生得个性发展。
3.丰富了作业得内容,并赋予了不同得表现形式:1.2两题为基础题目。34两题为选做题目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通过交流等多种形式达到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古诗思想感情得目的。
第五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
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从作业形式、内容着手进行改革,摆脱封闭、僵化单一的状态,锐意创新,优化家庭作业的设计,把作业置于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评价多元化,倡导参与激励,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语文教学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光靠课堂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课本知识或教师传授的东西,只不过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大量的知识和各种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学习和培养。平时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和有益的补充。可如何布置呢?布置怎样的语文作业才扎实有效?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改革原来 “抄、背、练”的老三套。为此,我积极尝试,努力创新,从作业形式,内容评价等方面着手,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在评价上倡导参与激励,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优化课外作业的内容
1.设计可操作的家庭作业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唱一唱,查一查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海洋,充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启发了思维,激发了想象。
如学了口语交际《学会祝贺》后,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做贺卡,送给要祝贺的人;学完《三袋麦子》一课后,让学生小组表演课本剧,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上完《秋游》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课外学唱一首关于郊游的歌曲。另外,还可发动学生,自己讨论设计、编排黑板报、小报的版面,将各种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设计开放型的家庭作业
例如我在教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后布置开放型的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北大荒秋天的喜爱。孩子们兴趣盎然,回家作业的展示有动手画的风景、有用笔写的作文,还有动口朗诵的美文„„这样,软性的、开放型的家庭作业,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学生也易于接受,乐于完成,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经过多次实践认为,语文家庭作业应设计成开放型的,这样,由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质量肯定有好坏),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方面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们无法一下子改变学生,改变家长,但可以立刻改变每天布置的作业量和作业的形式,跟一刀切bye—bye,让每个孩子在适合自己半径长度的范围画最美的圈„„
3.设计多层次的课外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支撑理论,即加德纳(Gardner,H)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所以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个性的发展。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由于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如果不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强调一致,就会造成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如教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后,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八个词语“不由自主,匀称,抱怨,赞不绝口,美中不足,没精打采,美滋滋,灰心丧气”达到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1、抄写词语。
2、从这八个词语中挑选4个造几个句子。
第二层次:假如你是文中的那只小骆驼。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将小骆驼的感受写下来,尽可能用上上述八个词语。
第三层次:根据所给八个词语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因此,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分层设计家庭作业,这样由于难度适宜,同学们都乐于完成作业,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设计循序渐进的家庭作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在设计家庭作业的时候,我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如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确定几个主要版块并分门别类地设立作业本:1.预习本2.采蜜本3.小练笔4.万花筒。每学期循序渐进、提高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习惯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如从一年级开始到三年级的6个学期里,我就布置学生做采蜜本的作业的要求是逐渐提高。一年级学生因为会写的字很少,只要求:将课外认识的生字宝宝或词语朋友剪下来贴在采蜜本,也可请爸爸妈妈抄写在上面。二年级的要求:每星期读一篇童话,摘抄10个好词,3个好句。三年级的要求相应提高:每天看15分钟课外书,摘抄5个好词,一个好句,并向小组同学推荐。
任何事都贵在坚持,不可半途而废,遇到问题和困难要及时解决。要注意学生的吸收能力等,循序渐进,不一蹴而就。方法要灵活多变,主要是要符合学生的性别、性格、感悟等特点。对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教师要跟踪指导,及时正确地了解学生家庭作业的情况,做好记录。这样,几年下来,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丰富课外作业的形式
“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要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如:现在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缺乏交际能力、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了一些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贺卡献给妈妈。“重阳节”,让学生为家里的老人过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的教育。
实践证明,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让我想到语文作业也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抄写词语,背课文,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三、重视课外作业多元评价,倡导参与激励
小学生作业后都希望教师及时批改,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和差生,他们更希望及时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老师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鼓舞,改正缺点,进一步努力。如果作业不检查,学生就不会在它上面花时间。如果家庭作业的确重要,则应由某种评价方式,记录下对学生作业的反馈并向学生显示你重视他们的劳动。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在作业评价中我将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了对学生个体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作业的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语文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语文作业。
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五角星一颗;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笑脸一个;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得大奖一个并获“作业能手”称号。
3、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过去的作业评价上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改变了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孩子们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树立信心,敢想敢说,虚心听取意见,互相取长补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4、建立档案,快乐成长
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开展争星活动,让学生在情趣中完成课外作业,真正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
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因此,我们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而且要锐意创新,优化家庭作业的设计,把作业置于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语文教育,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