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教案
XX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2l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出示多媒体,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4.全班交流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司空见惯的乡村事物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的?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1)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
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
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
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
秋天
教学反思:
22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镶、嵌、骏”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的美、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收集的资料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剽悍强壮 憨态可掬 悠闲漫步
默默无言 万籁俱寂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味,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①播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②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默默无言
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③默读,思考: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3.指名学生介绍,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七、总结
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建议大家:
.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如《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反思:
23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认识“蚕、桑、昼、耘”等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三、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
教学反思:
24麦哨
学习目标、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c.同桌互相交流。d.推荐代表交流。e.师生共同评议。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教学反思:
第二篇:XX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教案
XX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周次
课题
触摸春天
第()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欣赏图片,感受春天的美!
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中得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出触摸春天。
(交流“假如我是一名盲人”体验活动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开火车认读词语,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3.、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4、理解词语。
流畅:流利;通畅。小径:狭窄的道路;小路。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磕磕绊绊: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
权利:“义务”的对称。法律对公民或法人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并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
缤纷:多而杂乱的样子。
清香袅袅:形容香气缭绕不绝。
5、指导书写。
瞬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自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3.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后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第二课时
一、巩固字词。
二、研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读文思考: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发生了哪些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呢?
(一)学习安静“抓住蝴蝶”这部分内容。
.盲女孩安静抓住了一只蝴蝶,创造了奇迹。找出写安静创造奇迹的句子。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以下三个句子,体会感悟)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1)生说说理由,为什么认为这是奇迹?(抓住“流畅”一词)
(2)体会安静活泼聪慧,热爱春天,指导朗读。
(3)说一说:安静是那么的热爱春天,你能说说安静在触摸到春天以前对春天的感觉吗?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到是奇迹了?(体会“极其准确”)
(2)指导朗读。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齐读。
(2)你觉得怎样的事情可以算是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
(3)作者用一个什么词语表达了自己的出乎意料?(竟然)
(4)对我们正常人来说,捉蝴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盲女孩安静靠什么抓住了这只蝴蝶?(神奇的灵性)
你怎么理解这“神奇的灵性”?可联系上文“整天在花香中留连”,“在花丛中穿梭”说一说。
安静拢住蝴蝶的过程,分明让人感到这一系列动作根本不是一个盲童能做到的,因此说是“奇迹”。若不是“神奇的灵性”,盲童怎能抓住蝴蝶?这是女孩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
(5)再读读这两句话,把你体会到的小女孩神奇的灵性读出来。(神奇的灵性指什么?)
2.“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她为什么会惊讶?全新的经历指什么?
3.闭上眼睛细细体会:蝴蝶在手指间扑腾,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是个怎样的地方?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安静“放飞蝴蝶”这部分内容。
.找出安静放飞蝴蝶的句子,读。
2.师:抓住蝴蝶,却又放飞,难道她不喜欢吗?从哪个词语看出她舍不得?(许久)。舍不得,却仍然将它放飞,说明什么?
3.当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时,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1)张望是什么意思?
(2)她什么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张望?她希望张望到什么?
安静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从这里你又看出安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体会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对生命的热爱。
4.“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及其美丽的曲线,诉说着飞翔的概念。”这一条安静从未看到、想象过的弧线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海伦.凯勒曾说过: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了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5.让我们再次闭上眼睛,体会安静的感受。(读第6自然段)。
(三)体会作者感悟的道理。
.作者站在一旁,看着盲女孩安静,没有惊动她。但是他的心里却感慨万千。文中有两个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把它找出来。(5、7自然段)
“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了。”
安静虽然失明,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的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
2.我们眼前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缤纷的,但盲人的世界应该是一片黑暗的,而安静却感受到了正常人所感受到的东西,这不禁让作者有了这样的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板书。
3.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无论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4.请带着你的体会,大声地朗读这句话。
5、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简介海伦。轻声读课后阅读链接里海伦.凯勒写的一段话,说说感受。
她是用什么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缤纷灿烂?
读海伦的话: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海伦用心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她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出示《千手观音》剧照,简介这个舞蹈。
这群美丽的姑娘,她们也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安静、海伦凯勒、聋哑姑娘,其实很多很多的人都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4.师总结: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让我们大声说: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5.说一说:我想对他们说:
;我想向他们学
;我想帮他们做。
周次
课题18永生的眼睛
第()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得到永生(爱心、生命、精神)
母亲
父亲
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教
学
过
程
一、读诗,引入课题。
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
二、读导读,了解本课要求。
三、初读,解决字词。
、词语。
突如其来 不由自主 不假思索
不顾一切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重见天日 夺眶而出
笼罩 流淌 呵护 给予
捐赠
器官
角膜 遵从
孤零零
2、理解词语。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借用,凭借。
栩栩如生:就像活的一样。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屡屡:副词。表示情况一再出现。
热泪盈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盈,充满。
与世长辞:同人世永远告别;去世。
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夺眶而出: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3、认识“角膜”为理解奠定基础。
4、读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
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母亲——→父亲——→女儿)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四、抓住重点句,品读。
、两次提到“骄傲”怎么理解?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2、围绕“骄傲”指导学生理解。
理解:“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赠,/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不!是生命,是永恒的生命!
你读了这篇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周次
课题19生命
生命
第()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9生命
生命
飞蛾
决不放弃生命,珍爱生命
香瓜子
展示自己的存在,展示自己的生命价值
心跳
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读名言警句,引入杏林子,了解杏林子。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台湾著名女作家,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读文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理解词义。
骚扰:扰乱;弄得乱而不安。
动弹:(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
沉稳:1.稳重,不浮躁。2.安稳。
震撼:震动;摇撼。
糟蹋:也作“糟踏”。①损坏,浪费:糟蹋粮食|糟蹋人才。②侮辱,践踏:肆意糟蹋绿化地。
光彩:①颜色和光泽;光辉:大放~丨橱窗里面摆着~夺目的各色丝绸。②光荣:小张当了劳动模范,咱全村都很~。
3、指导书写。
撼、蹋
三、整体感悟
学生自由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a.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b.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第二课时
一、字词复习
二、研读、解决问题: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小结: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3、围绕问题: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品读。
三、品读
A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极力
跃动强烈鲜明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2、指导朗读
3、体会飞蛾决不放弃生命,珍爱生命。
B1、“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2、抓住重点词语,看图片,感受香瓜子的展示自己的存在,展示自己的生命价值,虽然时间短暂,但没有放弃生存的权利,有顽强的生命力。
3、指导朗读。
c1、图片认识听诊器。
2、抓住句子:
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体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3、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如果我们不珍惜时间,让岁月流逝,那么我们便只能虚度光阴,无所事事。
4、指导朗读。
四、拓展升华、小结升华主题:让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理解: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短暂,人生有限,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2、思考: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生命的可贵,表达了对生命强烈的呼唤。
3、拓展阅读。
小学毕业因病辍学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著有40多本散文、小说、传记、剧本等,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离世后,把躯体捐献给了医院,供“类风湿性关节炎”教学研究。她的一句名言是: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4、看图片,感悟生命。
5、说一说: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美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又瞎又聋,但他自强不息地与命运抗争,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助人为乐而美丽,雷锋的一生都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
周次
课题20*花的勇气
第()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19、花的勇气
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和艺术家,现任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他的主要作品有:《义和拳》,《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他的好多,如《珍珠鸟》、《刷子李》、《花的勇气》等都被编入了小学教材。
2、读冯骥才的名句。
在地球上最大和最伟大的画家,不是达•芬奇和毕加索,而是春天。
3、引入课题,齐读课题,读课文导读,画出要求。
4、了解维也纳:奥地利首都,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又有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既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又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
二、解决字词,初读课文、认读词语
2、理解词义
明媚:明亮美好,可爱动人。
寂寞:①孤单冷清:晚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真是~。②清静;寂静。
泛滥:①江河湖泊的水溢出。②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齐刷刷:1.亦作“齐唰唰”。2.形容动作一致,非常整齐。
遗憾:因未能称心如愿而惋惜。外交上常用来表示不满。
改天换地:
1、从根本上改造大自然。
2、比喻巨大的变革。
清晰:清楚分明:图像十分清晰。
傲然挺立:坚强不屈地直立着。
神气十足:洋洋得意的样子。
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
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或高出)那一群(或类)。形容某人的水平超出同类。
怦然一动:内心为之震动。怦,形容心跳的声音。
3、带问题读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
四月、维也纳、我和小吕、盼花—寻花—赏花—赞花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要求:文中直接表达的请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请用心体会。
2、完成天空
a.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b.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c.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d.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e.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交流
4、围绕作者的的感情变化品味语言,情感共鸣。
完成说一说: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好像在说:
欣赏图片,感受美丽,体会勇气。
五、回归主题,升华思想、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2、谈一谈:勇气
勇气是一种决心,在困难面前,它让我们擦干眼泪,咬紧牙关,力争成功。
勇气是一种气魄,在困难面前,它让我们藐视一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勇气是一种胆识,在困难面前,它让我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笑对人生。
勇气——临危不乱,从容不迫,永不言败激励我们永远向前!
六、拓展阅读
.向学生推荐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2.鼓励学生阅读练习《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周次
课题语文园地五
第()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词语。
二、复习本组课文。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生命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三、我的发现、读书了解小林和小东对话的内容,体会理解作者情感的方法。
2、归纳总结。
我们理解句子、体会作者情感的好方法:
联系作者生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请教他人
3、举例体会
▲联系作者生平。《独坐敬亭山》,85页阅读链接。
▲反复品读、思考。《桂林山水》最后一个自然段,《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第二题。
▲联系时代背景。《夜莺的歌声》,76页阅读链接。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中彩那天》:“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永生的眼睛》:“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抓住重点词语。
《花的勇气》:“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
《触摸春天》:“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联系上下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中彩那天》:“是啊,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自然之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日积月累
朗读日积月累内容,谈体会。
五、成语故事
、读文思考:、仔细看图,再读书上的故事。
2、想一想,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2、讨论交流
手不释卷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
3、说一说反义词、近义词
近义词——学而不厌
爱不释手
手不释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
4、造句练习
◎回到家后,他仍手不释卷地阅读着、摘录着、思考着,关于生命的材料,不知不觉地又积累了一大叠。
◎他的一生养成了好读的习惯,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释卷。
◎老舍的最大乐趣,是手不释卷,闭门读书。
◎说到学习,现在有很多同学都是手不释卷,无时不学,因此,他们进步也快。
第二三课时
一、了解要求,交流感悟、读书上的口语交际习作提示,了解要求。
2、默读资料,思考它们分别从什么生命角度来谈“生命”的。
3、逐个读资料,弄清角度。
热爱生命的故事,关键在于讲清故事的具体经过。
谈感受,发现身边热爱生命的人,理解它们对生命的热爱,注重谈受到的生命的启示。
谈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从花草树木,自然变迁中感受生命的涌动与顽强。
4、激发兴趣:看图片结合文字了解肯尼
半身人非凡生活感人心
美国35岁男子肯尼•伊斯特戴尔出生时就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导致他天生脊柱畸形。医生预言肯尼绝对无法活过21岁,然而肯尼不仅奇迹般地活到了35岁,并且他还成了一个坚强乐观、生活活跃的人。
肯尼6个月大时几乎齐根截除了双腿,从此成了一个只拥有上半身的“半身人”。
肯尼讨厌佩戴假肢,而更愿意用双手撑地走路,或乘坐一个溜冰板滑行。
靠双手走路的肯尼喜欢和朋友们一起打台球、打保龄球。
肯尼的离奇故事已经被拍成了一部纪录片《只有半个身体的男人》。
5、交流感受
6、选择角度,进行交流
讲述热爱生命的故事
介绍神奇的生命现象
告诉亲身的感受,给予启发
7、鼓励学生发言,并教育培养学生倾听,进行恰当的评价。
二、指导写作、读要求弄清主题:对生命的认识、感受。
2、习作提示:
第一,确立中心。
在写作之前,你需要确立自己这次要写的作文的中心。是写热爱生命呢,还是要写自己获得的感受、启发,还是写生命的价值?中心确立了就不能中途变换。
第二,选择题材。
有关生命的写作题材很多,有我们了解到的坚强不屈的人,我们身边热爱生命的人,植物所体现的顽强的生命……这些都可以作为你这次写作的题材。
第三,认真体会。
光有题材还不够,还需要你认真的去了解,去体会……可以写写他们对生命的看法,他们又是怎么对待生命的。
3、指导方法,列提纲
▲开头
▲简单地写一写让你产生感受,获得启发的事情。
▲重点写一写你获得了哪些感受、启发。
▲结尾
4、欣赏精彩片段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朵朵小浪花,一点不起眼;生命是伟大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是无价之宝。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这个美好的东西,它很珍贵,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
生命只有一次,要真实地活着,但活得尽可能地精彩和珍惜生命的人为数不多。在每一次风雨之后,让心灵感受生命拔节的人更为廖廖无几。许多人认为利益财富是最珍贵,他们用生命换取所谓的财富,却把生命耗费在名声、权利或金钱的积蓄上,只到临终时才悔叹:“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可这时后悔早已迟了。
生命是生物所具有的活动能力。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一只小鸟,一棵树苗,都是有生命的。生命也是一封信,一封写了一半没写完的信,我们要继续写下去;生命还是一首歌,一首唱了一半没唱完的歌,我们要继续唱下去……
5、精彩句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6、欣赏范文
7、抄写写作提纲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范文:
生命的姿态
这盆嫁接的仙人球是我两年前从花鸟店买回来的。初见它时,它既没有玫瑰的娇嫩艳丽,也没有茉莉的芬芳馥郁。抓住我眼球的是它奇特的形状,亭亭的三棱剑顶着圆圆的仙人球,一朵朵粉红色的小花从密麻麻的刺儿中冒出来,有序地在仙人球的顶部围成一圈儿。它就像是一个戴着花冠的小姑娘,羞答答地藏在繁花绿叶之下。
我把这盆仙人球和其它的花一起放在阳台上。花期过后,它显得很不起眼,又长满了刺儿,所以被我移到了角落里。每天浇花时,它总被我落在最后,有时喷水壶里没水了,嫌麻烦就让它干渴着。
去年国庆长假,全家人去福州玩了五天。一回到家,我便到阳台上浇花。当看到这盆仙人球时,我吃惊地发现它的三棱剑烂了一个大口子。我把它端出来,盆里的土已干得发白。“呼——呼——”我似乎听到了它缓慢而深沉的呼吸声,听到它无声地乞求:“好渴啊,快浇点水吧!”我给它浇了一大勺水,它“咕咚咕咚”地喝了个饱。
我把它当作病号来照料,但是那腐烂的伤口还在扩大,大到我对它能否活下去产生了怀疑。但它以这种残缺的姿态依然顽强地活着。渐渐地,它的伤口结了疤。
今年三月初,它居然又开花了。四朵小花依次绽放,默默地诉说着它对春天的渴望。如今,每次看到它,我都倍受震撼:生命可以残缺,但绝不可以放弃!
我期待来年春天还能看到那可爱的小花。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围绕着“培养优秀的品质”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和园地六,分别由21课《画家和牧童》、22课《我为你骄傲》、23课《三个儿子》、24课《玩具台前的孩子》(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画家和牧童》描写的是大画家戴嵩对一个小牧童的“指教”自叹不如,其虚心求教精神让人感动。《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是异域情调的人文小文。围绕7美元,老奶奶和文中的“我”两颗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我”的知错就改、诚实诚恳与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后的表现如出一辙。三个儿子,一个儿子的筋斗、一个儿子的歌喉未能吸引老爷爷的目光,只有默默地帮妈妈提水的儿子被老爷爷夸赞,其人文精神可见一斑。儿童文学作家李大同的《玩具台前的孩子》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对妈妈的理解。《语文园地六》中《一个石头小姑娘》最让我们动容,“展示台”中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更以直白的语言告诉学生做人的准则。实验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注意人文素养的培育不要过度诠释。
单元总体目标
1、会认本单元内39个生字,会写3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读中积累语言,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的道理。,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感悟,深切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明白做人的道理。
2、调动学生乐于识字的愿望,让其在语言环境中认记,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伙伴的作用,相互交流,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字的特点来学习,效果更好。
3、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上网或看书找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
4、教师在教学中口语交际时,应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发学生的讨论,组织学生为故事的人物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对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在讨论交际中懂得要做诚实、守信、尽责的人。单元教学时间
21、《画家和牧童》---------------2课时
22、《我为你骄傲》---------------2课时
23、《三个儿子》------------------2课时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六--------------------------3课时
总计---11课时 画家和牧童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生动的儿童故事。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及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议、演、评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图文结合阅读理解,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和文意插图、画家戴嵩。
2、课外搜集大画家戴嵩的生平介绍、绘画作品等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教学过程: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
(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
(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画家 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画家”两个字写得大“牧童”两个字写得小)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帮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
4、猜猜找找的游戏:请你根据老师的表现猜一猜,找到相应的生字:
注:字谜──黑土
动作识字──戴 拱 翘 抹
体验识字──一个人常常因为做错事或有缺点而感到不好意思。
5、参加“智慧乐园”: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摘到智慧果吗?
6、写字:抹、挤、拱、批评、决。
⑴ 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⑵ 教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
⑶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对比感知
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⑴ 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⑵ 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3、大家为什么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⑴ 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指名选择喜欢的句子读、教师范读、分组读。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⑵ 重点指导这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戴嵩的画画得好。)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画完了。
(戴嵩画得很快。)
⑶ 师:你们看,汉语中的“一”多神奇啊!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夸夸它吗?
四、总结思考
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在这种情况下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挤进人群大声喊,(喊什么?)指名读、男女分组读、齐读。
二、读文品悟
1、听到小牧童这样喊,围观的人什么反应?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2、戴嵩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导读、范读、评议读、表演读。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教师和学生共同表演,其他学生可以当观众,也可以当围观的人。
5、深入思考:
⑴ 读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指名任意说。
⑵ 课题这样写合适吗?
(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⑶ 律动:
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
(其实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著名的画家,下面让我们在轻松的音乐中休息一下,欣赏欣赏他们的作品.)
三、拓展延伸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四、规范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描摹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五、总结建议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网上向牧童挑战他认为两牛相斗的时候,尾巴翘起说明牛心情好,这样更容易斗赢,想了解具体情况吗?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有关的资料。板书设计:
画家
和
牧童 浓墨涂抹 和蔼
喊 轻笔细描 惭愧
虚心
勇敢 我为你骄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会认“攒、歉”等11个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抓住关键词句、情感变化线索,体会课文内涵。
3、情感目标:懂得诚信的重要,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知错能改,勇于承担的人;同时懂得宽容别人也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我”情感的变化,理解老奶奶的话。
教学难点
了解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板书:骄傲
(1)指名读
(2)谁能用“骄傲”来说一句话。并说出在这个句子中骄傲是什么意(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3)谁还能用“骄傲”的另一个意思来说一句话吗?并说出是什么意思?(自豪)
(4)你有哪些让自己或父母感到骄傲的本领或者事情吗?
(评价:你真了不起,老师也为你骄傲。)
2、师:是呀!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我为你这里的“骄傲”也是自豪的意思。谁能读出自豪的语气。
指名读——齐读
3、师:课文中到底谁为谁骄傲,为什么事而骄傲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检查:(1)卡片认读生字,强调字音。
(2)读词语:玻璃 破碎 继续
一个信封 一张便条 一块石头 一袋饼干
读完说说两组词语的特点。(第一组:偏旁相同。第二组:都是数量词。)
三、深入理解,感悟文本
1、师:这个故事很感人,文中有很多描写人物情感的句子或词语,下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然后再圈出哪个词语描写了我当时的心情。
2、交流后板书:开心——害怕——很不自在——轻松
3、师:那小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复杂的心理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师:“我”一开始为什么很开心呢?
(1)生答后师出示: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2)指名读,说说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了什么?(速度快,扔得高)
(3)这个游戏你玩过吗?想象一下玩的时候的情景,孩子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4)师:是呀!这些淘气的孩子偷偷地躲在老奶奶家的后院里,手拿着石头,不停地往老奶奶的屋顶上扔。石头掉在屋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他们觉得非常刺激,非常有趣。
(5)谁能用朗读把这个有趣好玩的场面带给大家呢?
指名读。(评价:老师不但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你的快乐,而且你的表情也让老师感到高兴。)
谁还能向他挑战?加上动作。(评价:老师从你的动作和眼神中看到你兴奋的光芒。)
(6)齐读,加上动作眼神。
5、过渡:师:是呀!真是太好玩了!于是我也忍不住拾起一块光滑的小石头扔了出去,哎呀!一不小心,生接——石头砸在了老奶奶家的后窗户上。
“啪——”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生接——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6、出示句子: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1)师:你见过兔子逃跑吗?速度怎么样?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价:你这只小兔子还不够快一点。你像一只受到惊吓的小兔子,跑得真快。)
(2)齐读。师:孩子们,你们逃得真快,你们为什么要逃呢?(因为害怕)
你们在害怕什么?——指名说。
(3)师:是呀!我们们害怕被老奶奶发现,害怕被她责骂,还害怕她去告诉爸爸妈妈,要我赔钱还挨打。所以我们逃走了,逃得像兔子一样飞快。
(4)师引:于是,在那天晚上,我一想到——生接。
7、过渡:小作者担心是担心,害怕是害怕,可还是尽量装作若无其事,接下来他怎么做呢?
(1)指名读
(2)出示: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3)师:为什么我会感到不自在,想想我当时在想什么?
师:是啊!面对老奶奶的微笑,我想到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我后悔,我自责,我感到非常羞愧,所以才会觉得那样的不自在。
(4)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我当时复杂的心理。
(评价: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你的不自在。)
8、后来小男孩又做了件什么事,让他一下子变得轻松了呢?请你们读读4、5自然段。
(1)指名回答,师随机板书:攒装进来到投到
(2)“攒”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个词来说。(积)
(3)谁能把这几词连起来概括地来说说这件事。(我把送报纸攒的七美元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来到老奶奶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封里。)
(4)师: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小男孩并没有像有的孩子那样伸手向父母要钱,而是决定自己攒钱,为了攒够这七美元,小男孩足足会攒了三星期,也就是21天,你能想象这些日子小男孩是怎样做的吗?
(5)师:是呀!正是小男孩这么卖力,最后才攒够了七美元,于是他把钱和便条装进信封,还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小朋友,你想想他的便条里会写些什么呢?
(6)出示信的格式,请学生补充 敬爱的奶奶:
您好!
我是天天给您送报纸的男孩,你家的玻璃是我打碎的。那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奶奶,对不起,请接受我迟到的道歉,请您原谅!打碎玻璃的小男孩
****年**月**日
(7)师:你觉得小作者是个怎样的人?(诚实,知错就改。。。)
(8)谁来夸夸小作者?
(9)师:是呀!承认错误是要有很大的勇气的,小男孩终于迈出了这勇敢的一步,老师相信,我们小朋友的内心一定也和小男孩一样轻松。一齐读第5自然段。
(10)出示:当我们犯错误时,我们应该。
四、总结:那老奶奶收到钱和便条后是怎样回复的?老奶奶又是怎样一位人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最后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些词,这些词都是赞美正直、诚实的美德的。
光明磊落 心口如一 真心诚意 心直口快 坦诚相见 表里如一 实事求是 光明正大 一言九鼎 推心置腹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新词,重点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
2.研读体现小男孩心理变化的三个重点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教育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老奶奶为什么为“我”而骄傲。教学准备:课件、写信纸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教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我为你骄傲》,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1、2自然段,知道文中的小男孩和小伙伴在扔石子玩,他们玩得(很开心、很有趣)。可是,那些石子却扔得到处都是,让我们一起做做好事,把他们捡到垃圾筐里,好吗?(好。)那就请你们赶紧把石子上的词语读一读,只要你能即大声又准确地读出来,它们就会跑进垃圾筐了,开始自己读读吧。(课件出示词语:光滑、破碎、信封、便条、道歉、顿时、信箱、玻璃、攒钱。)
(二)大家读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骄傲,老师想问问,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呢?(老奶奶。)“你”呢?(小男孩。)
(三)请大家想一想,老奶奶为小男孩的什么而骄傲呢?学完这堂课就会明白。
二、研读心情变化历程,感悟真情
(一)教师:看,“我”和小伙伴躲在老奶奶家的后院里玩,一不小心把她家的玻璃打碎了,(出示课件:书中插图隐去人物,点击玻璃破碎的声音。)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我们飞快地逃走了。逃走以后,“我”的心情怎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到五自然段,拿出铅笔画出文中表示“我”的心情的词语。
(二)交流所画的词语,教师引导并相机板书:害怕担心,很不自在,一阵轻松。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小男孩的内心深处,去感受他心情的变化。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1.小男孩逃走之后就没事了吗?(不是。)教师引读:因为那天晚上„„ 出示句子:
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
教师:小朋友,如果你就是这个小男孩,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啊?还能睡好觉吗?(生答)2.你们讲得和小男孩想的一模一样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害怕、担心的感受读好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过渡:尽管我如此害怕,教师引读:可是这以后„„。(学生接上读句子)出示句子:
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1)小朋友,请你们思考一下,小男孩为什么觉得不自在呢?读读句子,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2)学生自由读后交流。(为自己做了坏事没有及时承认而不自在,没有勇气面对错误而自责,为每次看到老奶奶微笑着和自己打招呼而感到变扭„„)(3)再想想,从“很不自在”你还能读出些什么呢?再读读吧!(读出小男孩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这件事做得不对,小男孩的善良,有责任心„„)
教师:此时的“我”害怕、担心,很不自在,让我们走进小男孩的心,去关心他一下,请大家捧起书,有感情地读读第3自然段吧!(齐读第3自然段)
4.教师:后来“我”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小男孩做了什么事情呢?赶紧读读第4、5自然段,答案就在书本里。(1)出示:
攒 装进 来到 投到
教师:这些都是动词,请你用上这些词来说说小男孩做的事情。(生答,相机板书:真诚地道歉)
(2)教师:如果现在你们就是那个小男孩,老师想问你们几个问题可以吗? a.小男孩,你为什么要自己攒钱,不向爸爸妈妈拿呢?(把7美元与人民币进行折算)
b.你为了攒7美元,你送报纸送了多久?
c.第一个星期,你送报纸攒了2美元,你的心情怎么样?
d.第二个星期,碰巧天气不好,常常刮风下雨,可是你还是坚持去送报纸,你不怕累吗?
e.终于第三个星期攒够了钱,此时的你的心情如何?
过渡:小男孩攒足了钱后,开心、轻松极了,瞧瞧他是怎么做的吧!5.出示句子:
一直等到天黑,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家门前,把信投到她家的信箱里。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1)你们觉得我们该怎么读这个句子呢?(开心、轻松)那就让我们怀着开心的心情读读这个句子吧。(2)(出示课件:一封信的格式)你觉得小男孩写给老奶奶的便条里会写些什么呢?前后桌小组合作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等下选派一位代表发言。敬爱的奶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报纸的小男孩 年
月
日
(3)交流汇报,评价:便条的内容是不是在向老奶奶真诚地道歉?小男孩的真诚融进了这张便条,强调要把真诚读出来。
三、回顾课题,拓展延伸
(一)老奶奶收到这张便条后,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齐读第6、7自然段。
(二)教师:老奶奶在便条上写着——(学生接读课题:我为你骄傲),多宽容的老奶奶啊!
(三)现在我们该明白老奶奶为“我”的什么而骄傲。1.出示课件:老奶奶为小男孩_________而骄傲。
2.你能补充完整吗?(为小男孩的诚实,为小男孩知错就改的好品德,为真诚„„)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一)根据板书师生共同小结:现在让我们看着板书,来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好吗?老师说,你们接着说!玻璃碎了,小男孩——(学生接着说:飞快地逃走了),逃走之后,他——(担心害怕);感到——(很不自在),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道歉),他顿时感到——(一阵轻松)。小男孩经历了这样一个情感的历程,终于战胜了自己,真诚地向老奶奶承认错误,这让老奶奶感动,所以老奶奶会写这句评价很高的话——(我为你骄傲)。
(二)同学们的心里是不是也在为小男孩感到骄傲?现在让你来读这个课题,你会怎么读?(指名读,读出为小男孩感到自豪的情感,加上适当的手势动作。)
齐读课题。
(三)教师总结:孩子的诚实让人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吧!
五、写字教学
过渡:刚才同学们不仅说得好,读得也好,希望你们写得也能好!让我们来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吧!1.出示“骄”、“傲”两个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结构等。
3.教师先范写,学生再书写。
六、作业设计
1.拓展:让学生给老奶奶写一封回信。2.把这个故事说给自己的朋友或者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22.我为你骄傲
↓
飞快地逃走——真诚地道歉
害怕、担心——很不自在——一阵轻松 三个儿子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4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ā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下面考考大家,自己读读“小考场”里的词语?(出示课件词语)
2、读得真棒,你看,有两个生字娃娃跑到田字格里了,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怎么才能把字写漂亮呢?(课件出示晃荡)
3、看老师写胳膊,自己练写(音乐伴奏)
二、创设情景导入,读、悟三个妈妈的话
1、小朋友读得好,写得也认真,真了不起。瞧,我刚才在夸奖我们班的小朋友呢,平时你妈妈有夸奖你吗?什么事得到妈妈夸奖的?
2、是啊,在妈妈心目中,你们都是了不起的,上节课我们还学习知道了有三位妈妈一边在打水,一边在谈论自己的孩子(出示课件句子)
3、交流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好嗓子。(1)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妈妈夸奖自己儿子的话。
(2)这两个妈妈夸的多自豪啊!第三个妈妈怎么夸的?为什么没夸呢?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件出示第三句话)(1)这个妈妈此时是怎样的心情?(2)你能用朗读表现吗?
三、感悟道理
1、第三个妈妈的儿子真的没特别的地方吗?就在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路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7、8小节,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2、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水很重?(课件点击词语)能用动作表演吗?
能读好这段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一起读。
3、是啊,三个妈妈可累了,这时她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4、三个儿子正好来了,可老爷爷看到他们怎么说的?(出示课件)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5、男同学读。
6、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让我们先来读读他们是怎么做的,再来解答刚才的问题。
7、交流,(出示课件)
女同学来读三句话,现在你知道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你体会到什么?
对这三个儿子,你想说些什么?
小结:是啊,虽然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聪明有力气会歌声好听,让妈妈很自豪,但作为一个儿子,首先要懂事、孝顺,这样妈妈的心里才会暖暖的,不然本领再大,也称不上一个真正的儿子。
9、你想做一个真正的好儿子好女儿吗?(课件出示)
今天,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无力地坐在沙发上,可是还有很多家务没做呢,你该怎么做?
四、分角色朗读
我们二(1)班的小朋友都是聪明能干的,而且也很孝顺,可懂事拉!下面我让小朋友扮演一下三个妈妈,谁愿意来当?
今天,我们小朋友学得真认真,回家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父母,孝顺父母,做个真正懂事的好孩子。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只看见一个儿子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在自读自悟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课前准备:字词卡片、课文插图。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正确流利的读课文,认识11个生字,会分角色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想不想让妈妈给你买个玩具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一课。
(出示课题)
二、学课文,认生字
1、学生自学:
⑴ 同桌帮忙,读通课文。
⑵ 圈出要求认识的11个生字,同桌读读字音,记记字型,组组词语
2、集体检查:
⑴ 课件演示生字:
jù
guì
máng
shòu
huò
yào
pǐn
bīng
具
柜
芒
售
货
药
品
兵
zá
qiǎng
yù
咱
抢
裕
请一个同学说一个字,要求读出字音,说出记字的方法,组一个词,其他同学听后可以纠正或补充。
课件随机变成:
玩具
柜台
光芒
售货员
药品
当兵
咱们
抢着说
富裕
请同学任意选择一个词造句。
⑵ 第一段:朗读课文大比拼:
请三个同学读,其他同学纠正并选出最出色的一位。
师:比较起来,xx同学读得最好,因为他看得最仔细,接下来大家跟老师来读一读。
(把“目不转睛”连起来读)
第109页~110页的段落:
请一个同学扮演售货员阿姨,一个同学扮演小男孩,老师扮演妈妈。三个人按角色来读,并做出课文中所说的动作。其他同学当导演,对三个人的表演进行打分或现场指导。
第111页的段落:朗读课文大比拼
三、课外延伸
课后组织三个同学对第109页到第110页的段落表演课本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感悟思想内涵。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图画)
课件出示课文开头的一幅图从图上找找小男孩。边看边回想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师:你喜欢小男孩吗?小男孩确实有许多值得让人学习的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
(出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第一段,按自学提示学习:
(课件一一出示)
⑴ 读第一段,提出不懂的词。
⑵ 小男孩喜欢小汽车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⑶ 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⑷ 结合图画,一起朗读第一段。
(第109页~110页的段落)
2、自学提示:
⑴ 小组一起学,提出不懂的问题,组长做记录。
⑵ 从小男孩身上,你看到了哪些好品质?
⑶ 表演课本剧,选出最佳演员。
3、最后两段:
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想想哪个小朋友也是一个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
三、小结
请同学说说读了课文,自己有哪些新想法?
(教师最后补充:我们都应该向小男孩学习,做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板书设计: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心疼妈妈
多么爱汽车──────────不买,只看看 懂 事 爱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1、学习叠词。
2、学习新字,复习旧字。
3、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说出发现。
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3、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4、拓展。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5、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6、选择三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5)、扩词游戏。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④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⑤拓展练习
购()
评()
破()
拾()
沟()
坪()
玻()
给()
拎()
甸()
续()
钱()
铃()
句()
读()
线()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4)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3)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记下小龙的名字。
◎不记。
二、提出建议。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21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与方法;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随课文的叙述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2.体会从平凡事物、普通场面展现乡村生活的美。3.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具准备
制作一幅乡村风光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住过农家小院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啊,乡村风光是那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乡下人家,去欣赏田园生活的独特风光吧!(板书课文题目:乡下人家)二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三 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1)字音。
结(jiē)出 场(chǎng)地 扎(zhā)到水下
(2)字形。
率:笔顺。
巢:上半部分是三个撇点。辛:最后一横要短。
(3)词义。
时令:季节。向晚:将近晚上。
3.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乡下人家在不同时候、不同季节独特迷人的风光。)描写顺序是什么?(按房前屋后,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夜里这种空间、时间交织在一起的顺序描写。)4.探讨的问题。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物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 四 自由讨论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场景,与组内同学交流,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交流概括。
(1)瓜藤攀檐(2)鲜花轮绽(3)雨后春笋(4)鸡鸭觅食(5)院落晚餐(6)织娘催眠
五 选择喜欢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最普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1.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
2.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者来到乡下人家,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谁能说说乡下人家的哪处景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回顾回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随作者走进这迷人的画面,品味其独特的美景吧。
二 研读品味,体会情感
1.自己品味,找出最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读一读,想想你喜欢的理由,并把相关段落展现的美读出来。
2.小组内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注意重点词句,体会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来体会景物的美,还可以通过想象把景物更充实地描绘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把这种美读出来。
三 总结提升,感悟写法
1.品读了乡下人家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你体会到了什么?(亲切、自然、真实、普通,和生活密切相关。)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
老师小结:乡下人家的独特就体现在它的自然真实、和生活密切相关,迷人就在于它体现出了一种淳朴的美、和谐的美、无人工雕琢的美。
3.是啊,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非是乡下人家极为常见的瓜藤、花、竹、鸡、鸭等景物,却体现着自然、美好、和谐、令人欣赏、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这正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之妙。
4.除此之外,作者还有哪些写法上的高明之处值得你学习?(运用了一些对比手法、拟人修辞手法,有些词句生动准确,作者观察仔细、体味深刻,把情融于其中。)四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2.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五 延伸拓展,交流感受
1.读一读《在天晴了的时候》,看看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怎样描写的,你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
3.课下再搜集一些关于国内外的乡村生活的资料或了解一下我国不同地区乡村生活的特点。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架 装 鸡花 领 食 衣 鸟 苦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碧绿)的藤叶(凉爽)的浓阴(可爱)的鸭子(高大)的房屋(鲜嫩)的竹笋(清凉)的微风 3.用不同的字表述“看”的意思。
看:瞧 瞅 望 瞪 视
4.读下面的一段话,请你将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画下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
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5.请将下列联系密切的词句用线连起来。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
2.认识本课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重点语句,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
3、通过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草原、动物与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重点难点
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教学过程
一 自读提示,导入题目
请同学们读提示,看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了哪些要求。(课文描写的是有着“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体会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③抄写喜欢的词句。)那么,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牧场之国”去感受一下异国的田园风光吧。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提出不懂的问题。三 汇报交流 1.字音。
圈里(juàn)模样(mú)好似(sì)
2.词义。
仪态端庄: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这里指运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着。
悠然自得:指悠闲,内心感到非常满足的样子。本课指绵羊生活在绿色草原上,快乐无忧、舒适满足。
3.主要内容。
在绿色的国度里,动物们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地生活,即使傍晚来挤牛奶的人也是默默无语,漆黑的夜晚更是一片静谧,给人以优美迷人、自然和谐之美。
四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老师引导。
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所介绍的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细细地读,看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自读欣赏、体会。(体会中指导朗读,读出牧场的自然和谐、优美迷人。)3.小组汇报。4.全班交流。
(1)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它们在吃草,悠闲自得。
(2)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
(3)真正的荷兰:在绿色草原上,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
(4)真正的荷兰:傍晚,有人驾船默默挤奶,船只行驶舒缓
平稳,车船离去又是一片平静;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低地无声,夜晚漆黑,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片静谧,一幅沉寂的静夜图。
五 总结全文,升华拓展
1.老师小结:真正的荷兰,牧场有无垠的碧草、成群的牛、马、猪、羊和小鸡,它们悠闲自得,快乐舒适,没有人打扰,没有人侵犯,是一幅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
2.通过作者介绍,我们了解了荷兰的牧场,感受到牧场独特的异国风情,但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呢?(既是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又是对荷兰独特牧场风光的赞叹。)3.请你也以这种形式,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或你自己搜集的有关荷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好吗?(准备,展示。)
课堂作业 1.给多音字组词。模 圈 2.读读,连连。
3.读了课文,也了解了荷兰的一些风土人情,请你用自己的笔介绍一下“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出你对荷兰田园
风光的喜爱之情。古诗词三首
教学要求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前两首古诗。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
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吧。学习了《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之后,相信大家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 交代任务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 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 1.作者简介。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终生未仕。诗学晚唐,精致细腻、清新淡远。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有《苇碧轩诗集》。
2.阅读诗文。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诗,纠正字音。(2)理解古诗的意思。
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
诗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②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了:读liǎo,结束。
诗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忙完了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了。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播放音乐带,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展示了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 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1.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他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这些诗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
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诗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②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
诗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得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树阴下学着种瓜。
4.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配乐朗读。)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图。
五 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张志和的生平资料。2.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带。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宋代两位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请学生背诵)这节课,我们学习唐代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
二 回顾词的特点
1.谁还记得我们第一课学的一首词?你们还能背背吗?(《忆江南》。)2.词有什么特点?
词有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渔歌子》。但后人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就与词牌无关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
三 学习《渔歌子》 1.作者简介。
张志和(730?~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wù)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被贬官后,不再复仕,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
2.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对照注释,结合画面,了解词意。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情感。3.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词《渔歌子》,纠正字音。(2)说说词的意思。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词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一派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意: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溢于其中。)4.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谈谈你的感受。(1)配乐朗读。(2)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将山前高飞的白鹭,岸边盛开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鳜鱼及斜风细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充满情趣的渔翁垂钓图。展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5.练习背诵。四 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三首古诗词后,你对乡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环境清新自然、让人心情舒畅;劳动人民勤劳质朴,自得其乐,值得学习。)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背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把诗句补充完整。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月里,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都忙活开了,刚忙完了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没有一刻闲暇。我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勤劳,他们不误农时,辛勤劳作,值得赞扬。
3.用自己的话把《渔歌子》第一句的画面描绘出来。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高飞,溪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岸边粉色的桃花开得正艳,这真是一幅绝妙的春景图。
4.快来读读下面的古诗,说说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过 故 人 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麦 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2.认识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的语言,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轻柔的音乐带。教学过程
一 自读提示,导入新课 1.由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①课文描写的是孩子们的生活。②要求:了解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出喜欢的理由。
2.乡村儿童的生活一定很有趣,当你看到题目《麦哨》时,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吹麦哨的样子,那动听的声音,孩子们
在麦田边玩耍游戏的情景……)快来读读课文,看看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吧!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质疑。
三 小组交流,体会情境 1.交流字音。
2.谈谈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交流疑问。3.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四 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1.字音。
剥开(bāo)黑白相间(jiàn)吮吮(shǔn)多音字:和
应
2.主要内容。
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以及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可爱的形象。
五 品读欣赏,体会情趣
1.找出你喜欢的部分,反复读读,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喜欢的理由。
2.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第3自然段:写湖畔割草的孩子样子非常可爱,脸蛋像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第4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再现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田间风光,也营造了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读出这种风光的美好及喜爱之情。)第5自然段:写孩子们在天然运动场活动的欢快、活跃的情景。(读中体会这种情感。)第6自然段:写农村孩子特有的享受,他们识得一种带甜味的茅草,渴了嚼嚼吮吮,那甜美清凉的滋味太美了。(读中再来体会这甘美的享受。)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那欢快、柔美、悠远的哨声好像一直响在我们的身边,那好像就是孩子们的欢笑,就是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童年。
六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孩子们欢快、美好的生活,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了乡村自然环境的美好,孩子们天真、淳朴、可爱,他们快乐的田园生活让人羡慕。)2.课文在展现孩子们的生活时,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1)开头结尾以麦哨相呼应。(2)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3)色彩描写突出。
板书设计
割草的孩子 + 丰收的麦田
↘
↙
麦哨声声
课后反思
1.上课前,最好先让学生收集田园风光的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淳朴。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更深入。
3.课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读课外相关文章,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课堂作业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的读音,用“”表示。随声附和(hã hâ)黑白相间(jiān jiàn)剥开(bō bāo)首尾呼应(yìng yīng)吮吸(shǔn yǔn)撩起(liāo liáo)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红扑扑)的脸蛋
(金黄)的油菜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齐刷刷)的麦芒(雪白)的萝卜花(甘甜清凉)的滋味
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田间鼓着腮帮,吹着麦哨,奔跑嬉戏的情景;听到了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一声呼,一声应,此起彼落,“呜卟,呜卟,呜……”;想到了乡村孩子们生长在大自然的环境里,他们的生活快乐无忧,充满情趣,让人羡慕。
语文园地六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感受乡村景物的美好和乡村欢乐的生活,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2.进一步了解乡村生活。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积累描写田园乡村的诗句。
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乡村的风光及生活。通过说与写乡村生活,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展示台活动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重点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2.进一步感受乡村的田园生活。3.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具准备
1.学生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加以整理,做好交流准备。
2.把活动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写在黑板上。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近一段时间对这组课文的学习,了解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田园生活,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幅幅自然质朴、清新美好的画面。同时,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或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对乡村景色、田园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产生了无比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田园和乡村,用我们的语言来抒发我们美好的感受吧!二 交代任务
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田园风光、了解的作物生长情况、调查的生活变化情况、感受的田园美景、体验的乡村生活、搜集的资料信息等项训练成果加以整理,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准备交流。
三 小组交流
1.每人进行交流,相互评议,互相感染启发,选出最出色的代表准备班上交流。
2.老师深入小组进行指导,了解学生深入乡村、感受生活、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
四 班上汇报
1.各组派代表进行演讲,并准备接受提问。
2.其他同学在倾听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可以指出不足,可以谈听后的感受。
五 总结提高
同学们,你们的介绍使我们又一次欣赏了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感受了乡村丰富多彩的田园生活,体验了其中的乐趣,激起了我们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向往和热爱之情。让我们继续走进田园,感受乡村生活吧,相信你们一定会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乡村生活,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进行习作指导,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具准备
准备实践生活中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了解了质朴清新的田园生活,感受到了乡村的可爱,激起了我们对乡村、对田园的向往之情。今天,你们就把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写下来的内容诉诸笔端,尽情地抒写吧!二 明确要求
1.读“口语交际·习作”,看看这次习作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2.交流汇报。
(1)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2)内容表达要清楚,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3)写后认真读读,改改。三 选择材料
1.选择印象深和感触大的景物、人物或事,表达出对田园、乡村的热爱之情。
2.小组交流材料,互相评议。
3.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内汇报评议。4.针对自己的问题再作调整。四 确定题目
1.要能概括全篇内容,简洁而醒目。2.可以是短句、词组。
3.可以以地点、景物、人物、事物为题。五 理清顺序
写景——按地点的变化来写,如《乡下人家》。写人——按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写,如《麦哨》。写物——按事物的不同状态、特点来分别介绍。写感受——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认识,最后结合实际
写感受。
六 确定详略
将最能突出乡村生活特点的内容详写,其他略写。七 自拟草稿 八 互读互评互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三项训练。2.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积累描写田园的古诗句,进行田园风光展示。
3.提高表达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读“我的发现”中的内容,请学生体会带点词的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2.交流汇报。
作者将用来写人的词语来描写动物、植物,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读后使人觉得生动活泼。
3.再找找文中类似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二 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诗句,读通读顺。
2.练习说说诗句的意思。(老师指导,学生能略知大意即可。)3.再读读诗句,说说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描写的都是田园生活。)4.熟读背诵。三 展示台
课余时间,将小组搜集的田园风光的资料、图片或优秀习作编辑成小报,再由班委办一期有关田园风光的板报,也可以将搜集或亲手制作的一些实物插挂在展板上作为点缀,使展板呈现出乡土风情。
第五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沙漠中的绿洲
★
一、教材分析:
《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如何克服困难,在沙漠中植树种草的,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二、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黄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 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三、教学重难点:、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黄交错”、“适宜”造句。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沙漠的图片。
哪些同学了解“沙漠”?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
2、板书课题:7 沙漠中的绿洲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范围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自读课文。
(1)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②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③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④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读小黑板上的生字。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sha)罗(luo)劣(lie)适(shi)侍(shi)良(liang)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抽读词语卡片。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恶劣 侍弄 适宜 培植 纵横交错 不毛之地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破词破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句子重点指导:
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④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指导写字
“夸、劣、宜”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
“价、漂、侍”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宽。
“良”要居中写。
四、作业、描红。在习字册中描红、仿影。
2、抄写词语。(文后练习3)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 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复习检查、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sasha)时 恶劣(lilie)良(niangliang)好
待(shisi)弄
适(sishi)宜
2、看拼音,写词语。
kuazhang
dai
jia
e
lie
shi
yi
xiangzi
piaoliang
shinong
pei
zhi
二、细读课文
、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内容。
指名说说读了这一段后,自然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抓住“到外、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广阔无垠和荒凉,抓住“星罗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绿洲遍布的情景)
(3)练习说话。
引导用“星罗棋布”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到处、白茫茫、星罗棋布、绿洲、城市”等词要重读)
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2、细读第2~6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过渡:在这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布满了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去看看。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段有几句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从哪儿看出人们很爱惜花草树木?
③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佩服的语气)
(2)细读第3自然段。
过渡: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而这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学们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①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用“——”画出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②理解词句。
a、指名说说当地的环境怎样恶劣。(相机理解:不毛之地)
b、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相机板书“买来、挖去、填上、埋下”等词,同时理解“恶劣、适宜、纵横交错”等词语)
c、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这样做。(板书:有了……才……)引导用“有了……才……”练习说话。
③指导朗读
(3)细读第4-6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②默读课文。在能表现阿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词句下画上圆圈。
③练习感情朗读。(边读边感悟:通过“雨雾洒下来、淋得干干净净、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等词语的朗读,体会阿酋人民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3、细读第7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浇()漂()侍()宜()
烧()飘()待()宜()
3、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干干净净()()()
4、写出近义词。
培植()适宜()美丽()侍弄()
★
六、板书设计:
7、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
良好
咸而板结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
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
花代价培植
云雀的心愿
★
一、教材分析: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森林水库”的重要。
★
二、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2、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名在语气上的不同。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对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3、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导入:(板书:心愿)心愿是什么?
心愿就是一种愿望,是人们心里的理想或美好目标。老师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每个都能快乐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同学们,你们有心愿吗?
2、示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心愿有关的知识童话。
3、生疑:看着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过渡:带着疑问小声朗读课文,看看能不能为你排忧解难。
2、生答题:
资料:云雀是一种叫声很好听的鸟,羽毛呈红褐色,还带有黑色的斑纹,显得十分美丽,它的嘴小而尖,翅膀大,所以飞得高。
3、快速读课文,提出要求:
读准生字词的音
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划出小节。
三、检查自学效果:、字音检查:指名读,其他人看他的读音是否正确,领读,开
读,反复正音。
生字词①讨厌
乱砍滥伐
贫瘠
冲垮
树冠★
冲刷
土壤
擦去
空调器
绿洲
②脱缰
讯期
蓄水
苔藓
渗进
储存
多音字:埋怨mán/mái
淹没mo/mei
树冠guan/guan
暖和huo/he/he/huo/huo/hu
2、划生字词:
3、字形检查:
出示生字词思考:生字中有哪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
学生描红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思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
课文第14自然段告诉我们“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变成绿洲。
2、(出示文字)指名读,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很重要呢?小云雀和他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找一找,然后用“先……然后……最后……”(小黑板出示)回答。
4、它喜欢其中的哪里?讨厌哪些地方呢?
六、课堂练习、听写:贫瘠、冲垮、树冠、土壤、空调器、绿洲、漫天飞舞、枯枝败叶
2、组词:
厌
伐
垮
冠guan
庆
代
挎
guan
七、课外作业
、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和疑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3、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云雀的心愿就是(引)-----“到沙漠去种树”。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就是因为它到了几个地方后发现“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请同学用“先……然后……最后……”说一说他们去的地方。(指名说)
小云雀讨厌沙漠和大河,喜欢森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去弄个究竟。
二、读课文
精读第2、3、4自然段、过渡:小云雀和妈妈先到沙漠,它为什么讨厌沙漠呢,轻轻地读读2、3、4自然段,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自读,然后交流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2自然段)
(1)你们有人见过沙漠吗?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沙漠?你感觉沙漠是怎样的?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总结描写沙漠的词语。
(2)沙漠这样的凶险,难怪小云雀要说,引“这里的风沙真讨厌!”
(3)妈妈是怎样回答他的呢?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4自然段)
(1)
你知道了绿洲为什么会变成沙漠。
“贫瘠”是什么意思呢?
(2)
为什么小云雀要给沙漠种上树呢?
(3)
它飞到沙漠上空看到了什么,把第2自然段读一读。
(4)
沙漠好吗?怎么不好?
(5)
是啊,当狂风挂过时,会睁不开眼睛,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6)
它怎么知道的,请同做妈妈告诉小云雀,齐读。
总结:没了森林不行,沙漠太可恶了,小云雀是什么态度,书上怎么说的?
5、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看黑板,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精读第5——10自然段、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过了沙漠又到了哪儿?(大河),在那儿,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小云雀来到大河上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洪水很凶猛?
(出示小黑板)指导朗读“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比喻句)“把……比作……”,突出“脱缰的野马,咆哮”,反复朗读,体会洪水的危害。
3、所以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它心里引“害怕”,谁能用害怕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
4、妈妈怎样回答他的?用什么语气读?(指导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突击“唉”这个拟声词)
5、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防洪)
6、过渡:森林为什么能防洪?怎样防洪?森林水库又是什么?自读第10节。
7、在黑板上画一棵树作示意图,指名按图复述树的各个部分如何蓄水?
树冠
挡住
苔藓和枯枝败叶
吸收一部分
土壤
吸收大部分
①森林是一水库
8、比较句子:
②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说的内容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相同)。哪句话更肯定?(反问句更肯定),用反问句表示强调,更加肯定,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语气就可以用反问句,教师领读,集体读。
9、这段话说明了森林的什么作用?(蓄水)
0、说话练习:“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板书,防洪蓄水)。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说。
(四)、精读第11、12、13自然段、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累了,他们又回到了森林,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默读课文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一自然段,你了解到了奥妙?
2、读课文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
森林就像空调器。
3、比较句子
森林像不像空调器?(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板书:调节温度)。这段话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调节温度),谁能用“因为……所以……”,把板书连在一起说。
三、总结
现在你知道小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太重要了吧,你能根据板书,也告诉大家森林很重要吗?自己先试一试。
四、布置作业、练习册P26二、三、一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述课文
2、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讲评作业
①字词:树冠guan
乱砍滥伐
咆哮
冲垮
②
解释:①流水漫溢(泛滥成灾)乱砍滥伐②
选择或节制
2、森林的作用
用“因为……所以……”把森林的四个作用连起来说说。对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小云雀就立下了到沙漠去种树的心愿(板书:种树)
二、引申扩展、课文中讲了林林的四个作用,那同学们能通过搜集资料发现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1)人类的资源宝库
(2)庞大的氧气制适厂(天然的氧吧)
(3)良好的吸尘器
(4)卫生保健医生
(5)绿色的隔音墙
2、总结,还让同学抄在书上(有举的同学)
三、复述课文
、通读课文
2、表演:课文中描写了哪两个动物?。要求分角色表演,脱离书本,给5分钟时间准备。
3、想象:假如小云雀实现了他的愿望,那我们将看到什么?
四、培养环保意识、过渡:是啊,那样世界该多美好啊!小云雀的心愿就是到沙漠去种树来保护环境,那你们在保护环境方面有什么心愿呢?
2、例如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引出自己的心愿,我们看到河水脏,我就希望发明一个污水净化器来使河水变清(生回答)
4、总结:老师真的希望每个人的心愿都能实现,那世界将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住着该多开心啊!
五、课堂作业、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2)难道森林不是空调器吗?
2、说“森林实是太重要了?用”因为……所以……”写下来。
3、抄写课文中一个比喻句
六、课外作业、小练笔:以“森林实是太重要了!”或“我的环保心愿”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2、预习“习作3”
★
六、板书设计:
云雀的心愿
保护土地
防洪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调节温度
种树
蓄水
古诗两首
★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
二、教学要求:
小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
真的童心之美。
小儿垂钓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背诵课文
★
三、教学重难点:、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小儿垂钓》,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
人炼字之妙。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
真的童心之美。
《池上》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
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
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 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
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
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
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
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
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
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
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
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
“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
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导入诗题
2.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朗读全诗
2.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三)总结练习
.指导朗读、背诵。
2.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形近字组词
钓()稚()遥()
钩()准()摇()
2.多音字组词
3.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案例: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
生:我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我也认为这样。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我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
六、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遥招手
小儿垂钓
怕鱼惊
不应人
习作六
讨论会
★
一、教材分析:
《讨论会》为学生提供了四个话题,供学生选择,进行讨论,练习写作。它不是要求学生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第一种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自己有什么看法,别人有什么看法,先做记录,再把讨论的经过写下来。第二种是留心媒体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先整理,再写下来。
★
二、教学要求: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材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2.学会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两种方法来写一篇习作。
2.有条理地记述讨论的经过或查到的资料。
教具准备:《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知识》或近期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从近期的报纸,电视上看到了哪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2.自己谈话。
二、新授
.书上给我们罗列了四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自己读一读。
2.你们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
3.那么你们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书上教会了我们两个方法。
4.是哪两种方法。
5.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
6.自己先去请教书本,看看其他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7.组织讨论。
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
要求:自己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
8.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在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
三、练习习作
.同学们讨论得十分激烈,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那么可以用书上提到的两种方法中的一个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是第一种讨论式的,那就把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经过写下来。
这种方法,我们在习作四已经学过。
如果用第二种方法,就要把书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
四、练习习作
.对照习作步骤,进行写作。
2.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5.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
六、板书设计:
习作六
a
讨论经过写下来
b
搜集资料,进行整理
有详有略、具体
练习六
★
一、教材分析:
《练习六》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形近字的词义和用法;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学会鼓励;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装”、“帮”。
★
二、教学要求:、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2、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5、学写毛笔字。
★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
四、教学时间:四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语。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齐读这段话。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语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4)“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而“须要”则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5)你能用这两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作编顺口溜。
(6)互相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4、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5、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其他同学猜。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诗《小池》、借助工具书及诗集,自学这首诗。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三、写好钢笔字
、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垮、碎、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左半边都比较小,或半边较宽且高。
(4)教师范写“垮”。提醒学生注意:“提土旁”稍小,偏上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口语交际
、审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在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4)分角色扮演。师生共同评议。
3、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