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一7.1 轴对称现象

时间:2019-05-15 05:2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示范教案一7.1 轴对称现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示范教案一7.1 轴对称现象》。

第一篇:示范教案一7.1 轴对称现象

第七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课时安排 8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7.1 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2.了解轴对称图形及对称的概念.(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2.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

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识别轴对称图形.●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教具准备

师:建筑物、柳叶、蝴蝶、窗花、风筝、飞机、剪刀等图片.投影片五张

第一张:P186的图片及问题1~3(记作投影片§7.1A)第二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1B)第三张:轴对称图形(记作投影片§7.1C)第四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1D)第五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7.1E)

学生用具:针、纸,较软的且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教学过程

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称联系在一起,(一边播放图片一边叙述).无论 是随风起舞的风筝,凌空翱翔的飞机,还是中外各式风格的典型建筑;无论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图案的设计,甚至是照镜子,都和对称密不可分.正如20世纪著名数学家赫尔曼·外尔(H·weyl,1885~1955)所说的,“对称是一种思想,通过它,人们毕生追求,并创造次序、美丽和完善„„”初步掌握对称的奥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设想创造出对称的作品,装点生活.让我们走进轴对称的世界吧!感受它的奇妙和美丽!

从这节课开始,来学习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第一节:轴对称现象.Ⅱ.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大家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先出示建筑物、柳叶、蝴蝶、窗花等图片,然后出示投影片§7.1 A)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进行交流.3.你能将上图中的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柳叶呢? [生甲]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生乙]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生丙]在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有:飞机、风筝、汽车.[生丁]还有一些建筑物,望远镜.„„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老师这里有刚才大家看到的窗花、柳叶的图片,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你来做一做:能否将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柳叶呢?

[生甲]窗花可以沿“中间的一条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生乙]柳叶也可以沿“中间的一条线”对折,使直线左右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师]很好,不仅窗花和柳叶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而且刚才大家看到的建筑物、蝴蝶等的图片都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电脑演示图片折叠)

接下来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针、纸来动手做一做(出示投影片§7.1B)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针尖在纸上扎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操作、讨论)

[生]我们经过操作可知: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师]很好.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axially symmetricfigure).即: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即: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如:剪刀、等腰直角的三角板、相框„„

在几何图形中,经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出示投影片§7.1C)

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分小组讨论.[生甲]图(1)是正方形,它有四条对称轴.图(2)是等腰三角形,它有一条对称轴.[生乙]图(3)是菱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图(4)是等腰梯形,它有一条对称轴.[生丙]图(5)是等边三角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图(6)是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正确,看屏幕(电脑演示对称轴及折叠过程)

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7.1D)

把准备好的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拿出来,在纸的一侧上滴上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操作、讨论,教师指导)

[生]我们经过操作、交流得知: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师]很好.由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接下来,大家来想一想(出示投影片§7.1 E)观察下图中的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P188的图7-3.[生甲]这些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生乙]不对,轴对称图形是指的一个图形,而图7-3的每组都是两个图形.只能说这两个图形对称.[师]乙同学说得很好,对于两个图形来说,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好,接下来我们做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Ⅲ.课堂练习

(一)课本P188随堂练习1、2 1.P188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分别找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答:P188的图形自左向右数,四个图形分别有6条对称轴、12条对称轴(不考虑颜色的差别),2条对称轴,1条对称轴.2.欣赏下面这幅风景图,你能找出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吗? P189的风景图.答案:略.(二)看课本P186~188,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轴对称现象,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有关概念、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并区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189习题7.1 1、2、3

(二)1.预习内容:P191~193 2.预习提纲.(1)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什么?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什么? Ⅵ.活动与探究

1.你能找到有一条以上对称轴的国旗吗?

[过程]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结果]泰国、博茨瓦纳、尼日利亚、白俄罗斯、牙买加、密克罗尼西亚、日本、英国等的国旗有2条对称轴.瑞士的国旗有4条对称轴.●板书设计

§7.1 轴对称现象

一、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二、做一做

三、想一想: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四、课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课后作业

第二篇:7.1 磁现象教案

第一节 磁现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教具

两种磁铁,小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金属勺子,玻璃片,铜片,金属圆柱体,(镍币),铁架台,铁钩子,细线等。

(三)课前准备

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上课前检查准备情况,学生在家里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镍币等,教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放好,供课堂实验用。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吸引铁的东西)问: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板书: 第一节 磁现象

2.进行新课

(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

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演示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

(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

一、磁体的基本性质:

1、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演示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教师归纳并板书:

2、两极性: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先用线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使它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再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

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

(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板书:

3、指向性: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磁体上的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出示司南的挂图和幻灯片,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就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指南针,叫司南,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演示实验:把一块条形磁体用线吊起来,用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先慢慢地接近吊起的N极,再慢慢接近吊起的S极,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引导归纳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

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2)研究磁化现象

板书:

三、磁化和磁性材料

提问:人造磁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制作的?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按课本图9.1—4那样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提问:铁棒原来有没有磁性?(没有)

问:当用磁体慢慢从上部接近铁棒时,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铁棒能吸引下面的铁屑)问:这说明什么?(说明铁棒也获得了磁性)

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磁化现象。

板书: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重做上面的实验:当铁棒吸引铁屑后,将上部的磁体拿掉。提问:当磁体拿掉后,铁棒还能吸引下面的铁屑吗?这说明什么?(铁棒不能吸引铁屑,说明铁棒的磁性容易消失)板书:

四、磁体分类

1、按形状分:条形磁体,小磁针,蹄形磁体,柱形磁体等。

2、按保持时间的长短分:永磁体和软磁体。

教师指出: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3、按形成过程分: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

提问:除了钢、铁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作磁性材料?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呢?

板书:

五、磁性材料的应用:

向学生展示录音带、磁性卡等,介绍这些磁性材料的应用。3.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4.课堂练习:(多媒体上)

有一条形磁体的N、S极的标记模糊不清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将它的两极判别出来?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5.布置作业:《练习册》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第三篇:轴对称现象教学反思

一、背景分析

1、教材背景:《轴对称现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学生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称联系在一起,教材提供了建筑物、动物、植物等图片,由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有很大的空间。

2、学情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较好,家长文化素质较高,班级多媒体及网络设备齐全。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创设了有利条件。

二、教学反思

1、教材提供的素材较多,但还不足以充分挖掘数学的人文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用教材上下功夫,要能预见到学生在课堂上会举什么例子,做好应对准备,比如车标、国旗、民间艺术、银行行徽、中英文字等等,学生要什么,我们可以给它什么,同时学生在课前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询、搜集一些资料,虽然前期准备工作较辛苦,但效果肯定更好。

2、教学时比较关注非数学化的图形操作(动手剪字等),也比较关注非标准化的几何图形(以实物为载体,感受轴对称现象),这就是新课程的独到之处。从双喜剪字、车标、国旗、民间艺术、银行行徽、中英文字等切入,多方位、多角度进行人文教育,真正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既反映数学的生活化,又能让学生在兴致高昂的状态下学习有用的数学,融入社会时也能体验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情境,甚至可以终身受益。

3、我用大量的flash图片进行演示,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旨在培养学生养成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主动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课后我随机作了调查(本节课其它环节的设计大致相同),我问学生这节课到底学到了什么?一位学生的回答很有代表性:“说实话,老师,这节课我学到的数学知识并不多,但我学到了其它很多非常实用的生活常识,真的使我大开眼界,另外我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多了,思路也开阔了。”——我暗自庆幸,也许这就是我教学观念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所致吧。

4、此案例是《轴对称现象》的一个片断案例,案例形成之前经历过多次试教,是原汁原味的自我反思,这期间也获得过同伴的诸多帮助,也受到过一些专家在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所赐予的专业引领,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原动力,是我本人一次真正的元心理体验。我坚信:只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自我反思,新课程理念就容易转化为教师的实践行为,从而缩短高位理念和低位实践之间的落差。教学反思《《轴对称现象》教学反思》一文

第四篇:北师大版七下7、1轴对称现象教案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7、1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2. 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活动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3. 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议一议

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三、做一做

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它们都有没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图形能重合的特征。

结: 今天我们经历观察和分析了现实生活实例和图案,了解了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有关对称的事例,认识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后记:

学生对于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较清楚,但是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较难掌握,在举例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上课的气氛较好。

第五篇:《静电现象的应用》示范教案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xiexiebang.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第七节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

2、理解静电屏蔽 重点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教具

高压起电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静电平衡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这是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二、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3、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4、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5、静电有哪些应用?

6、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二、利用实验和录像教学:

高压起电机、电荷分布演示器、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xiexiebang.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三、解决问题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电;

四、练习

1.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2r<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则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

方向_________.

作业

课后“问题与练习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下载示范教案一7.1 轴对称现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示范教案一7.1 轴对称现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轴对称教案

    轴对称教案 轴对称教案1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18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找出......

    轴对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能力点: 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

    《轴对称》(一)教学反思

    《轴对称》(一)教学反思 陈红涛 2018 4 3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

    《轴对称(一)》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以下反思:第一,教学导入不够新颖,美感不足。轴对称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美感。而在本节课的导入中,如果运用生活中美丽的轴对......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本站推荐)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学......

    7.1《力》教案

    专业、专心、专注 内部辅导资料 用心教育、放心学习教案第七章 第一节 《力》 第一节 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

    7.1教案15篇

    第七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

    7.1质量教案

    教案 《质 量》 赤眉二中吴鹏 2008.12 课题:质量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通过练习,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