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读宪法》读后感大全
《我读宪法》读后感
学宪法、守法律、做合格的好公民,我认真学习了宪法知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要“依法执政”。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又进一步阐明“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并把“依法执政”纳入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而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根基。
对1982年宪法进行的第四次修改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修宪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修改后的宪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
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正确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坚持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宪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宪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意义,坚持党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
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科学内涵,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切实保护全体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科学内涵,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
宪法具有指引和协调作用,指引作用是所有法律规范都共同具有的作用,它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的导向、引路作用。法律规范通过明确而原则地昭示人们可以为某种行为、不能为某种行为、必须为某种行为、怎样为某种行为,从而使人们在行为活动中有明确的遵循。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当然具有指引作用。但宪法的地位和内容,却决定了宪法的指引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就指引的行为主体而言,它既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也包括公民个人。也就是说宪法同时指引着国家行为和公民的个人行为。宪法不仅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国策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而且还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些规定即为国家和公民提供了行动指南。第二,就指引的范围来说,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宪法规定的内容并不只是国家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而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旦然在规定的详略或者抽象程度上会存在差异,但无不可以在
宪法中找到原则、精神。因此.宪法指引的领域非常广泛。第三,就指引的效力来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母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第四,就指引的思想基础来讲,既然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那么宪法对机关、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指引,实际上贯穿着民主的基本精神,或者说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正确指引,促进民主的真正实现。
协调作用是宪法对于整体社会的作用。如前所述,宪法的内容涉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因此,宪法通过调整各种社会行为,不仅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章可循,而且也使各个方面相互之间形成良性和谐的互动关系。
宪法还具有评价和宣传作用,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行为怎样,总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判断其行为的价值和效果。法律作为一种标准和尺度,自然具有判断、衡量人们行为的作用,它通过判断机关、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是否有效或合法,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从而达到指引人们行为的效果。尽管所有社会规范,诸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和社会团体的规章等都具有评价作用,但法的评价与其他社会评价不同,它具有客观性、统一性、普遍性、强制性的特点。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仅与其他法律一样,具有评价作
用,而且其评价作用还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一,宪法评价具有广泛性。如前所述,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就是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主要方面,都能在宪法中找到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而其他法律则不可能。第二,宪法评价具有集中性。既然宪法集中表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依据.那么宪法评价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综合评价。第三,宪法评价具有最高性。宪法是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以它为依据,一切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以它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因此.宪法的评价具有至高无上性。同时,宪法不仅是评价人们社会行为的标准,而且它还具有宣传作用,它对于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比如我国现行宪法的序言,通过总结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所发生的四件大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历史,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宪法正文中有关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规定,也将有力地促进人们公民意识的增强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增强了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会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第二篇:我读宪法征文
“我读宪法”征文活动
法,与爱长存
“有些爱轰轰烈烈,如及时雨倾盆而下;有些爱默默无闻,如细雨润物无声;有些爱却无需语言的表白,可以深深埋藏在心底,从不被提起。”有人看到这段话时,可能会想到父亲、母亲、朋友或是伟人。可是恰恰相反,我想到的却是“宪法”。也许在某些人心中,宪法是严肃的、宪法是冰冷的,宪法是难以亲近的。是的,宪法带给我们的感觉也不外乎是这些。但谁想那冰冷的面纱下却藏着对全国人民的爱呢?
提起法律作为中国人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的“母亲”——中国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不能不提到的就是我国正在落实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还记得吗?“十八大落幕二十余天,七起高官涉嫌违纪落马”的事情。事情主要是包括四川省副书记—李春成、深圳市原副市长—梁道行,英德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等在内的七名政府高官涉嫌违纪而因此落马的事件。十八大以后,多名高官因违纪而落马,这彰显了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正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此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作为任何一个公民,都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来活动,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我们究竟受谁的制裁呢?毫无疑问,那就是我们的“母法”—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 “我读宪法”征文活动
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2年12月4日,我国迎来了现行宪法颁布的30周年纪念日。也是在2014年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这样可以使公民在日常的生活中真正的感受到宪法的价值和权威。如果大点说,它加快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推进了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往小点说,它突出了宪法在普通法律中的核心地位,巩固了宪法实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执政基础和推动了宪法实践。
自从“法制宣传日”活动开展以来,在全社会普及了法律知识,从而提高了公众的法制观念,推动了法治的发展与进步。而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背后,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宣传?如何使法律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也作了不少努力,例如上面提到的“宪法日”,可为什么如今还无法解决呢?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人们口中有法而人们心中无法。少数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种心理进行犯罪活动。致使有些未成年人也深受毒害。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黑白记忆》。片中的主人公默默是一名京剧学员。一天,她放学回家后,看到妈妈正躺在地上样子十分痛苦。无知的默默按照妈妈所说的药店购买“药”。可谁知那“药”竟是海洛因!后来她的妈妈疯了。他妈妈吸毒的消息也传遍了京剧团。默默在失去亲人的呵护下,不慎认识了几个贩 “我读宪法”征文活动
卖毒品的犯罪分子,自己也吸了毒。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还是被警方缉拿归案了。主人公默默也只能在戒毒所浪费了自己的花样年华。脱离影片,回归实际。我扪心自问:“如果再这样下去,法何在?”这种行为是蔑视宪法的行为,无视宪法的行为。要知道,法律无处不在,犯罪行为必然受到制裁。任何时候都请请记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谓“天网”顾名思义,就是法律所织成的网。而宪法就是那织网所用的总准绳。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曾经有人问:“法治”与“人治”有何种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在法律和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的意志高于法律。“法治”崇尚法律的权威,“人治”崇尚个人意志。如果法律带有感情色彩的话,那法律就无法公正公平地判断对与错了。
庄严的宪法看似无爱却满满的全是爱。宪法对每个人的保护是坚不可摧的,而这种爱护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表现呢?因此当法与爱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那一刻,阳光在小树的枝叶上飞舞,那份明亮,那份温暖,直入灵魂深处。
作为祖国花朵的我们,在努力学习,助国昌盛,为国争光的同时,也应多学习宪法,增强法律意识;在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传递给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也了解宪法,遵守宪法。让我们一同携手,共同为充满正能量的中国而奋斗吧!“我读宪法”征文活动
不知不觉间,当风吹起蒲公英的那一刻。爱与法,永留心间……
姓名:肖曼
学校:前郭县八郎镇中学
班级:九年一班
指导教师:王艳梅
第三篇:我读宪法
我读宪法
我读宪法了解到,我国的宪法本质含义是一部组织法,一部我国的根本法。当然,翻阅我国的宪法史,我国的古代宪法的词义是没有根本法与组织法之意的。在中国,将宪法一词作为国家根本法的也只是晚清的郑观应先生在《盛世危言》中提及。当然,在古代的西方也只是侧重与宪法的组织法的功能而没有提及根本法的地位。上段提及宪法乃我国的根本法,那么为何它是我国的根本法呢?在读宪法中,我了解到,首先,从内容上来说,宪法所规定的乃我国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乃法律之法;再次,从效力上来看,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的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互抵触,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体公民的最高准则;最后,从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上来说,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是比普通法严的多,因为制定与修改宪法的机关是特设的而非普通的立法机关。所以综上,宪法乃我国的根本法,我们必须遵从并拥护它。正如,总书记所言,宪法是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行政首先要依宪行政。
当然,我们银行人要坚决的拥护宪法的原因不仅仅因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在我国有着最高法效力,更是因为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法。我们知道,宪法的核心价值就是保障公民的权利,是通过规范国家权利来达到保障公民权利的目的。宪法所规定的权利,那是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每个人主要的、必不可少的的权利,有其广泛性、现实性。例如当我们遭受不平待遇时,宪法规定了对我们平等权的保护,保护我们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对我们平等的保护;当我们面临失业时,宪法保障我们的劳动权利,要求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加强我们的劳动保护以防我们受到侵害,改善我们的劳动条件,提高我们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当我们作为银行从业者,休息权难以获得保障时,宪法亦明文规定我们的休息权,同时也只我我们劳动者享有该权利,这样权利的保护,哪怕我们退休了国家亦保障我们,所谓的退休后的保障机制正是很好的体现。所以,综上,我们又没理由不拥护保护我们自己的法。
最后,我们说宪法是保障我们的根本法我们要拥护它。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拥护?有人说把宪法捧在手里放在心里这是爱宪法,的确这是对宪法的忠诚,是值得称赞的举动。但是问题是,我们遵从宪法是可以的,但我们无法每时每刻都把宪法捧在手里。所以说拥护宪法,至少该拥护宪法规定的我们的基本的义务。当我们的国家面临港独、疆独、藏独时,我们要坚决的拥护我们的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坚决的同分裂者作斗争,坚决的维护民族的团结。当然,有人说这离我们太远了?那么此时,依法纳税我们能做到吧,爱护公共财物遵守银行的劳动纪律我们能做到吧。当然此时,也许你会说宪法的基本义务你完全不知那该如何拥护?我且告诉你,莫做违法事就是对宪法最简单的拥护。综上,便是我读宪法的感悟。
第四篇:读宪法有感
读宪法有感
也就是从其本原的意义上而言, 宪法不仅是为着人的生活而存在, 而且实在应该是为着人的优良的生活而存在.在国民的意识中,宪法是公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其效力是至高无上的.但是纵观中国社会,有多少人的宪法权利遭到了无情的践踏?比如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和劳动权等等;而这些被践踏的权利有没有通过宪法的保护而得到救济,答案是否定的;再看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是一个何其漫长的过程,一个没有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就如同没有宪法,那么人民的权利将从何得到保障!
从的书中所提到的宪法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有几个老百姓都很关切地问题:比如中国的专政问题;国籍选择权;人权保障等等.一提到专政我就想起了世界历史上的几件恐怖事件,斯大林时期1935年1月至1941年6月22日期间,前苏联大约有2000万人遭到迫害,其中有七百万人被枪毙,被杀害者中有两万多人是当局为了灭口而处死的特工人员.他们先前是专政工具,尔后根据专政的需要,不由分说就变成了专政对象.我也看过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记载,很多人都议论纷纷.很多人认为斯大林是个暴君,虽然他对早期苏联的独立和国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如果一个国君犯了灭绝人性的事,错杀了很多无辜的生命,世世代代都会遭到后人谴责的.即使他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但其功过是永远抵不消的.就跟毛泽东一样,我觉得他跟斯大林很像兄弟俩.尽管毛对中国的建国有重大的贡献,文化大革命却是对中国经济的摧毁,对知识分子是一种浩劫,对正派人是一种非理性的打击.国籍选择权,这是很多中国人关心的问题.因为现在全世界有很多的华人,而且华人在世界上的影响是我们国人都有目共睹的,比如很多的华人企业家,他们有着强大的人脉资源和精神物质财富,很多有威望的华人企业家他们有自己的企业王国,这是很多国人企业家不能相提并论的.还有很多的诺贝尔级别的华人科学家,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令我们赞叹不已.还有很多优秀的华人在为发达国家服役,他们也是他国国籍.咳!在这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需要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等等一系列人才真是太匮乏了.如果中国把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单一国籍选择进行修改,承认双重国籍或多重国籍,将有大批的优秀华人肯定会选择回国发展或投资.这样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就指日可待了,谁都知道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世界各地的富豪、科学家、企业家等等都有外国国籍,他们也是双从或多国国籍人士.由于他们早期都去国外学习,通过国外多年的打拼然后把很多技术财富都带回来了,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权保障,谈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美国.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注重人权的国家之一,美国对孩子的特别重视让我赞叹不已.他们对孩子从小的教育是受到国家特别重视的和照顾的.我最近在媒体上看过一些新闻,在美国关岛上的一些学校教室被老鼠破坏了,他们的教室现在就要重建,读后感《宪法读后感》.他们的孩子如果吃到了不良食品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这些食品厂家肯定会受到重罚.因为美国真正对人权的保护从一个人从小开始直到人老病死,并且美国的法律中大部分州没有死刑,只有终身监禁.这也是对人权的保护,这也是对人权的崇高敬意,也是对生命的尊重.而中国就不行,中国的人权问题在世界政坛上还不是很完善,中国对孩子从小的教育不够,中国对孩子的教育补助也没有特别的拨款,中国现在没有上学的孩子很多,特别穷困的地区就更不用谈了.什么时候我们中国对孩子的人权保护比美国更好,我们现在的孩子就可以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国家的建设就有了保障,那我们的民族将会更团结,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会更上一层楼.宪法司法化舆论的背后,是渴望宪法实施的强大的人民意志,机制可以讨论,但人民意志不可忤逆.因此,必须虔敬地通过兑现民主承诺、实践公议民主和强化程序正义的渠道,改革和完善我国宪法实施制度,真正激活纸面上的民主和法治司法宪政主义在政法原理上,也是成问题的.真正的民主是法治(包括法的安定性、司法独立和人权保障)的基础和推动者.[3] 法治也唯独在对权力的民主控制(是程度大小的问题,而非有无问题)及支撑它的社会经济基础存在的国度,才能确立和发展下去.试图以司法宪政主义来限制民主,不仅将导致民主的萎缩,也将破坏法治本身的正当性和实效.关于它自身,关于它试图规训的民主过程,司法宪政主义都是建立在可疑的规范和经验假定之上的,法治与人治的辩论始终在继续,知识分子倡言自由主义、人道主义,却避拒法治,这在台湾相当普遍,因为受到传统影响的知识分子有几个特殊的文化意识因缘导致了这种结果.其一是文化意识因缘,牵涉到中国价值系统的特性,中国文化内倾讲求道德的内在超越.其二是牵涉到国学的人为误区,受到西潮冲击的国学思维,将法治与法家的误同,法治难入主流.其三是牵涉到司法形象的恶劣.政府与人民将司法改革排在优先顺序之末,当然会造成司法正义的不堪闻问.在这些文化因缘的寻索中,我们迫切需要司法改革,重树形象.宪法学人,最好是公允且深入地了解和剔择人间共同的宪法哲理,努力感受、观察、理解和表达此时此地最根本的宪法难题和政法环境;分析性和创造性地运用宪法学概念,从历史和当下的政治实践的常与变、苦与乐、经验和教训中,挖掘、提炼和发挥规范性资源(原则和规则的体系),以缓解或化解此根本性难题.如此一来,宪法学才可获得实在的经验基础,才可获得厚重的历史正当性,才可兼具解释和批判的效能.谢佳迪
2015年4月19日
第五篇:读宪法有感
宪法在心中 法治有保障
--读宪法有感
她离我们看似遥远,却与我们息息相关;她看似高高在上,却又保障了我们的方方面面。她是我国一切法律的源泉,她就是宪法。
回顾我国宪法历史,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宪法也走上了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道路,但宪法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曲折。建国之初,《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为之后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此后还经历了1975、1978和1982宪法的改革,我国现行宪法就是1982年订立的。习近平主席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而宪法的不断修改正是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我国正不断向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迈进。
翻开宪法,首先看到的是宪法的序言,其中概括了我国近现代以来的革命历史和相关的方针政策,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读序言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宪法,同时序言也很好的为宪法的内容作了解释。接下去是第一章的内容--总纲,总纲规定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基本制度以及各种方针政策,例如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政体,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宪法强大的法制力量,保障了我们公民的各项权益,更好的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的颁布是为了社会更加的有序和谐,而法律真正的有效体现则需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的我们去完成,了解宪法知识,树立宪法精神,拥有宪法意识。我们有了法律的意识,则当我们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就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马基雅弗利说过“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因此在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承担起我们应有的义务,在宪法的第三十三条中也有相关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树立宪法的信仰,就有助于我们自觉成为宪法的践行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出自己的一份力。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法律的重要性在于此,法治社会是我们社会生活有序的根本保障,作为政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的精神的要求,总书记也说过“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因此要积极推进普法教育,让人们能够懂法并且守法。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现有法律体系,让完善的法律体系来坚决社会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作为公职人员也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能够增强我们老百姓的法律信心。
让法律的准绳长留我们的心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