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礼仪——孝敬父母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家庭礼仪——孝敬父母教学反思
从上课来看,很多学生懂得去帮父母做家务,但他们还是不懂得如何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这是我们父母的悲哀,孩子只有懂得理解,孝敬父母,那才说明他们长大了,父母才能得到安慰。
第二篇:孝敬父母教学反思
《孝敬父母》课后的反思。
以这节课为基础,在要同学们学习孝敬父母这一课,是水到渠成了。从这一课的学习中我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教学理念: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老师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合作探究。鄂教版语文教材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
新教材使我对语文课改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给我带来以下几点思考和启示:
(一)改变教学方法,关键是更新观念
新课程观要求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更新观念。不从根本上更新观念,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应当看到:新课程观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今天的学生是充满智慧、潜能各具特点的鲜活的生命体;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教学过程的主宰,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伙伴;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而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是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在活动中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的互动的过程。很多时候教师无法预料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什么问题。因此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本学科知识外,还应多读书,对本学科以外的知识有所涉猎,还应具有一定的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否则难以适应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开放式的课堂犹如“放风筝”,老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才能形成。
(二)放手发动学生,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我们的语文教育要吸引学生,具体到教师,我们应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开始他们学习生活的时候,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压抑?还是个性的张扬、智慧的闪光?这很多时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面对这些学生,我们教师要注意用教师的亲和力去吸引他们。在开放的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们来做主人,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甚至诚恳地向他们请教。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学的相长,很多时候会使我们对学生刮目相看,为他们的学习潜能所惊讶。总之只要相信学生,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剪除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总之,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师能在乐中教,生能在乐中学,才能顺利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作为语文课改教师我一定与时俱进,与学生一起成长,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第三篇:孝敬父母 家庭美德
孝敬父母 家庭美德
沧州渤海新区中学 王蓬勃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茁壮成长、出类拔萃。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要孝敬父母,这是我们家最重要的家风。
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位于首要位置,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亲敬长,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从我懂事起,爸爸就告诉了我做人最起码的道理:“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的我虽然还小,但是我深深懂得父母的不易,“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把我们从嗷嗷待哺的婴儿一路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经历了多少挫折与坎坷啊!
我的爷爷年轻的时候在石家庄军分区当兵,当退伍时,他毅然放弃了留在省会部队的大好机会,选择回到老家照料自己年迈的父母,让他们欢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爸爸妈妈也都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悉心照料自己的父母。受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我也从小用孝行规范自身言行,虽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点点滴滴汇成了浓浓亲情。在父母辛勤劳动流下汗水时我递上的一块毛巾,在他们停下来休息时我递上的一杯凉茶,在我为他们劳累的身躯轻轻按摩时,在我将不太丰盛的晚餐端上餐桌上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目光中那暖暖的爱意。那一刻所有的劳累都化为了乌有,我仿佛沐浴在圣洁的阳光中,天地间只留下了我和父母愉悦的笑声,我们的心在飞翔!有首歌中唱得好:“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以后我们的能力有多大,无论今后我们的路能走多远,请时时刻刻记得生我养我的父母,常回家看看。更要趁在他们身边的时候,身怀感恩之心,多理解父母,多孝敬他们,尽心尽责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让孝敬父母的家庭美德世代相传!
第四篇:在家庭孝敬父母
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主题实践活动。
我社区协同米东区108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了 ”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主题系列实践活动。
一、召开主题班会,深化同学们的认识,做到人人参与,创设氛围,为活动的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开展了“感恩父母”亲情体验活动 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主动为父母做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会父母的辛劳,从个班反馈的情况看,活动所起到的效果非常好。孩子能在家里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了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加强了孩子喝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增进了家校联系,加强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三、开展了“和谐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在学校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推进校园文明礼貌用语,做到知礼仪,中礼仪,倡导同学之间结对互助,通过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四、开展了“小志愿者”活动-----为社会献爱心,号召学生走进敬老院伟孤寡患病老人提供服务,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参加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向社会展开了我米东区中小学生文明向上的良好风貌。
五、开展“做一个有道的人”征文活动—发表自己的感言,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想,撰写心得体会,发表自己的感想。学校少先队员进行评优展示,从行动上都充分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有道的人所拥有的品质。
六、表彰奖励。薛小姐和表彰大会,对这次踊跃出的好人好事进行表彰奖励,分别设立了相关奖项,对学生进行支持鼓励。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学生对如何做一个有道的人、如何做一个文明学生、和会有意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五篇:家庭礼仪教学设计
第3课 交往礼仪 《家庭礼仪》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掌握起居、饮食、出行往来等家庭方面的礼仪要求。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家庭生活礼仪要求的综合能力,辨别基本礼仪要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起居、饮食、出行往来等家庭方面的礼仪要求。教学难点:辨别基本的家庭礼仪要求。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情感体验法、分组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经典导入
以《朱子家训》将视频朗诵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引导出本课课题——家庭礼仪。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知书达礼,文明起居
1、礼仪体验我参与
在班级开展小记者现采访活动,由同学们充当记者采访班上同学。意在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活起居方面的礼仪。
2、礼仪裁判我来当
(1)小华在家唱卡拉ok时,他大声唱完一首又一首,却不肯给别人唱一会,并一直唱到深夜。你认为小华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小明每天六点半准时起床,先穿好衣服,然后把被子叠的整整齐齐,再去洗脸刷牙吃早餐。你认为小明做的好不好?好在哪里?
3、起居礼仪我反思 请同学们反思家庭起居中自己容易忽略的礼仪规范,想一想如何改进。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4、起居儿歌我来读
环节二:知书达礼,文明就餐
1、就餐礼仪我来说
请同学四人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交流,根据视频中的内容说说你所知道的餐桌上有什么样的礼仪规范(写在我们的小卡片上)。
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就餐的礼仪。
2、礼仪裁判我来当
展示六幅图片,判断图中哪些行为注重了就餐礼仪?哪些不符合?并说说为什么。
3、礼仪体验我参与
小品表演:全班请三组同学表演,每组四人,选定三组不同的就餐场景。表演完后请同学们评价。
4、礼仪故事我反思
通过展示《如此吃相》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饮食礼仪对一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加深学生的理解。
环节三:以礼相待,明礼践行
出示小明一天的场景,并以此分析:
1、你们认为小明做的对吗?为什么?
2、那如果你是小明,你该怎么做?同学们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做一个懂家庭礼仪的好孩子?(以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环节四:教师寄语
文明礼仪似一缕春风,哺育了你们,似阳光雨露流进孩子幼小的心田,滋润着你们茁壮成长,直到长成参天大树。新人是美丽的,生命是美好,文明礼貌是立足之本。老师真心希望你们这朵朵礼仪之花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