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7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7 教研内容: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 活动过程:
一、由戴蓓主任做《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的专题讲座
(一)反思重点——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行为 学生的表现
(二)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 达成高度 准确的定位
(三)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
(四)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
(五)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 反思的内容:
1.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3.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4.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存”。5.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6.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7.是否存在着“伪探究” 反思的方法: 1.思教学效果 2.思自己的行为 3.思成功之处 4.思教学不足 5.思改进措施 6.思再教设计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不要与说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3.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4.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5.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四)关于评课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8 活动主题: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覃宁: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张永青: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潘萍: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谌雪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卢卫: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5 活动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 具体内容:
围绕“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教学,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性实践。根据 “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等主题,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次的集体研究,最后决定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及课外的相关资源,自主开展一系列的汉字综合学习行动。活动如下:
1、学习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然后组成学习小组,并确立组长后明确分工;
2、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1)字谜大擂台。(2)谐音俱乐部
(3)小小故事会。(如“一字之差”的教训等)(4)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5)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3、制作展板。
4、小结: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的确,在综合性活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他们的“工作成果”也给老师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2 活动主题:享受朗读 培养语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教研概要: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贯非直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地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复地进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小之以理,动之以情。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
1、语感的培养不是讲出来的,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果。在上课时适时地指导、点拨、启发,可能这样讲得少了,但学生的语感却能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享受朗读。“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悟”,语感也自然会流露于学生惟妙惟肖的诵读声中。如:《赶海》时引导学生从“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象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螃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等,让学生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惊讶、欢快的心情。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这些构成画面的语言更适宜培养形象感。
2、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无论哪种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黄河的主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黄河浪涛的雄伟、壮观更有一种令人望而生畏之势。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涛的汹涌澎湃、壮观,从而为学习艄公镇定、机智的品质打下深厚的情感铺垫。
三、总结:
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感受读的乐趣,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位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创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宽度、厚度以及温度,使文本在想象与体验中成为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于学生的心灵。真正地让学生有感而发,以我口“读”我心。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3 活动主题:主题: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2、解读文本 把握目标——分年级组现场集体备课活动(主持人 谌雪娇)(1)大屏幕出示文本内容(吴琼瑛负责课件)
主持人:好,让我来接过这个接力棒。我记得在青赛课期间,时常会听到评委与参赛选手交流一个问题,我记得戴主任就问过:你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到位了吗?文本就是我们阅读教学中一个物的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凭借。“回首来时语文路,潜心会文最是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率先走进文本,潜心会义。下面,让我们跟随本部三年级组青春靓丽的黄春英、缪玲、黄梅芳、黄翠玲老师一起走进《放飞蜻蜓》。(2)教师个性化分角色朗读。
(3)按年级组讨论这一课的目标定位及简要提出突破本课难点的建议(有效突破难点的金点子)。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4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主持人: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谢谢几位老师的朗读,对文本的解读目的是为了制订、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规定教与学的全过程的纲领。下面请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突破本课难点的教学策略。(讨论交流5-7分钟,然后全体交流,主持人即兴串讲)
(下发讨论表格,以组为单位记录讨论结果,并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由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讨论的问题有:
A、通过阅读文本,你们组认为《放飞蜻蜓》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是:
B、(有效教学金点子)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你们组有哪些建议?
(4)请3-4个组代表讲解。
(5)提出我们组通过研读教材,确定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主持人: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研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停下的是实践的脚步。下面,让我们走进吴柳清老师的课堂,看看吴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目标的达成情况。下面请老师们往后座,稍作休息后一起来欣赏吴老师的教学魅力。
3、课例示范,践行目标(吴柳青负责)
要求:通过观摩课例,关注和检测目标达成的效果及策略。
4、有效教学在反思评议中提升。(反思评课环节由余宗翰主持,吴柳青负责反思,潘萍、覃宁、黄春英、龙懿敏围绕目标的达成及实施的策略进行评课,组外教师补充。)
5、活动小结(卢卫)
今天我们三年级组围绕“有效教学”这一课题,以“解读文本,明确目标 ”为切入点,进行了现场集体备课,对话交流,课例展示,评课反思等活动,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来保障有效教学的实践。虽然我们来不及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但只要老师们通过这次活动认识到“潜心会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目标导航”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游离保障,能引起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目标及文本的关注,我们这次教研活动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达成了一种共识,追求语文教学的扎扎实实、简简单单、回归本位才是真,做到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学生,我们就能实现有效教学。让我们沿着有效教学的道路,去深入探讨。感谢学校领导的指导和老师们的积极参与。
6、集体诵读陶行知教育语录
(让我们向陶行知先生学习,成为一个有爱心和智慧的教师)●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黄校长提出希望。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6 主题:课题与教研同行 理论与实践碰撞-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的探究
1、熟悉《课标》要求,正确认识识字教学
2、正确认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重新定位中年段的识字教学
3、做好识字过渡,多方位引导。
4、把握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的基本策略。
5、黄勤老师执教的《特殊的葬礼》。
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大家谈活动在办公室,常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交流”。近几年来,我一直任教于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自己的课堂上也经常出现这种时而热闹,时而冷清的现象:学生字时特别热闹,“老师,我!我!”有几个所谓的后进生一旦遇到学生字的环节,就特别激动,边举手边叫着,仿佛错过了这次机会,就再也没机会站起来回答问题了似的。可是在学习课文环节中,遇到“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时,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即使我微笑着鼓励那些所谓的好学生,他们也会为难地皱皱眉,摇摇头。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是学生预习没做好吗?是他们上课时没有积极动脑筋吗?还是老师的教学设计出现了问题?在校内外听课时,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很重要。就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问题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那么设计的问题就不能太抽象,如“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操作起来就更难了,尤其是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如何思考,课堂表现必然不积极,课堂就会显得冷清。如果把问题具体化,分成一个个可以从文本中找到的小问题,通过小问题的解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怎么样”,就容易多了。这也是一个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二、问题设置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的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推进。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层次性,可以兼顾到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44.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学中,从一个“迟”字的提问到四个具体问题的解答再到“为什么山里桃花开得迟?” 老师用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走近文本,读懂了课题,由课题质疑,由文字而文本,由文本而思考,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兴致盎然地紧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这样的课堂还怕不热闹吗?课文学完后,老师与学生分角色对话:“孩子,你走到山上看到什么啦?”“山上感觉怎么样?妈妈给你带的小棉袄用上了吗?”这些看似随机的小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提问的语言要清晰、准确。老师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有着明确的意图,都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因此问题本身应该表述清晰、准确。如在教学《19.熊猫妈妈听电话》(一年级下)一课时,老师问“熊猫妈妈是怎么听电话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模糊,因为文本中没有诸如“高兴地听电话”这样的词句,学生不知老师所云;这个问题也没有准确地表达老师的设计意图,即找出文中“熊猫妈妈去听电话”,“熊猫妈妈又去听电话”,“熊猫妈妈再一次去听电话”这三句话,并体会“去”、“再去”、“又一次去”这三个词语表达的含义。因此,学生在回答时多找了熊猫妈妈与三个孩子的对话部分,而不是老师所预设的三句话。
四、问题的设置与说话训练巧妙结合。课堂教学中既然老师的提问,就会有学生的回答。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果能够将问题的设置与说话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岂不是能够一举两得?最常见的结合如:老师用“为什么”提问时,给学生的回答设计好模板——“因为——,所以——。”或者是“之所以——,是因为——。”赵老师用师生分角色对话的形式结合,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有时一些抽象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与说话训练相结合,降低难度,如《31.掌声》(二年级下)中,残疾女孩范小君经历了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让孩子理解两次掌声蕴含的不同意义呢?这种情感用语言难以名状,即使找到了“鼓励”与“赞赏”这样的词汇,依然难辨彼此。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训练:一)根据无意注意规律,寓教学于游戏中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十九世纪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低年级学生只要听说让他们玩游戏,心理就会立即处于兴奋状态。心理实验证实:低年级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学生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越短。如一年级6岁孩子,一般有意注意时间只能持续15分钟左右,二年级也只能达到20分钟左右。因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无意注意规律,采用游戏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
(二)根据儿童记忆特点,加强直观教学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目的,可将小学生的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占优势,他们以形象记忆为主,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记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记住抽象的汉语拼音字母,可以把字母形象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教学声母“m”时,如果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再启发学生利用两扇门的形状记“m”的形,利用向前摸的动作记“m”的音,这样,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快就记住了。再如教学单韵母a、o、e、i、u、ü时,教师可编顺口溜帮助儿童识记:张大嘴巴aaa,嘴巴拢圆ooo,小嘴一咧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空出uuu,撮个小圆üüü。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借助感知来理解概念。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根据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学中,要把课文所叙述、描写的一切作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进入到具体的事件、场面中去,就必须借助感知,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中的概念。充分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通过联想来理解课文内容,是符合低年级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特点的,这对于优化低年级语文教学,提高儿童的整体认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懂得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特征,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愉悦的情境中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得到发展。3王淑艳老师谈教师专业发展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每教完一节课后,我都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4.校长讲话 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们要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理论和业务。在业务上,主要学习中小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美术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多听课,做好笔记。多总结,写好教后记。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内驱力,坚持激励和正面教育,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素质。
五、课外阅读:
18、积极进行读书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等课型的研究,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9、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有意识的进行阅读积累,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20、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收获搭建平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和质量。
21、构建书香校园,在学校、班级、家庭中营造浓郁的读书环境和氛围,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22、要建设好班级图书角或班级书橱。
23、积极为学生及时更新书籍。
24、学校要积极参加省级以上的课外阅读项目的科研课题研究。
六、口语交际
25、话题选择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体现交际性。
26、创设交际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听说双方积极互动,创新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交际水平的层次性提高。
27、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交际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际态度。
28、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教学活动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29、使用好口语交际教材。
七、习作教学30、上好习作指导、讲评课,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体现不同学段的习作教学特点。一二年级可设写话本;三—六年级设作文本,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作文字数:三年级300字,四年级350字,五、六年级400字。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和社会,通过活动感受生活,学习思考;坚持阅读,坚持写日记、小练笔,积累写作素材。
3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习作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多给予鼓励,寻找习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习作内驱力;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写真话,在习作中张显个性、驰驱想象、释放心灵,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32、在习作指导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作文写作中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相关诗句,达到积累运用的效果。此外,要引导学生体会经典诗文的“结构”(字数的多少,语句的多少,题目的确定、诗句词语的特点等),鼓励学生学当小诗人,试着写一写诗。
33、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批改方式批改学生作文。可以直接批改、当面批改,教师的批改要有针对性要具体,要有眉批、边批、尾批、批阅时间,给学生作出具体的范式,让学生看到老师的批改后能知道如何整改,老师的批改要体现指导性和激励性。尾批:50字以上;字要规范,写在格中。评语要指出优点和缺点,针对作文要求指出修改意见。此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批改、学生自我批改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习作批改来:3—4年级让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5—6年级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34、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5、要搞好作文讲评。讲评既是一种写作活动的总结,又是一种口头批改的方法。每次讲评要抓住重点,讲评学生作文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同时,重在鼓励,以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八、综合性学习
36、认真学习课标中有关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让每一个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37、全面梳理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前备课。
38、做好对“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监管力度,防止删减课时或应付了事。
九、人文素养
39、要使用好《中华经典诗文读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读本》中的三个栏目,提高完成三个栏目的达成度。40、每天坚持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循序渐进,渗透熏陶,逐步感受语言的优美,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41、开展生动有趣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诗文吟唱、诗朗诵、诗配画、诗画欣赏、诗文情景剧表演、即兴写诗比赛等活动),调动经典诵读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2、引导学生在习作、日常交流中积极应用经典文辞,学以致用,收获快乐
43、在教师中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诗文修养,并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4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合作教育、审美教育、文学教育、人格教育、尊重教育等等。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7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7
教研内容:在反思中进步在评课中成长
活动过程:
一、由戴蓓主任做《在反思中进步在评课中成长》的专题讲座
(一)反思重点——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
(二)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达成高度准确的定位
(三)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
(四)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
(五)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
反思的内容:
1.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3.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4.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存”。
5.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6.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7.是否存在着“伪探究”
反思的方法:
1.思教学效果
2.思自己的行为
3.思成功之处
4.思教学不足
5.思改进措施
6.思再教设计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不要与说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3.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4.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5.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四)关于评课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8
活动主题: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覃宁: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张永青: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潘萍: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谌雪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卢卫: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5
活动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
具体内容:
围绕“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教学,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性实践。根据 “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等主题,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次的集体研究,最后决定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及课外的相关资源,自主开展一系列的汉字综合学习行动。活动如下:
1、学习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然后组成学习小组,并确立组长后明确分工;
2、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1)字谜大擂台。
(2)谐音俱乐部
(3)小小故事会。(如“一字之差”的教训等)
(4)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
(5)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3、制作展板。
4、小结: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
趣盎然。的确,在综合性活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他们的“工作成果”也给老师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1
活动主题:语文课更应返朴归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堂,怎样上出“语文味”,特别是在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今天,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常常是我们忽视的――没有真正走进去,品读课文语言,理解文字背后的广大空间。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精彩,什么课都想感动天感动地。刻意地去挖掘教材,找甚至去造内涵。到头来只是一派虚假繁荣。与其那样,不如做些实在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打牢基础,读好、写好。
二、问题的解决:
1、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莫“同一首歌”。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莫“为表演而表演”。
2、让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三、总结:
语文不是筐,啥东西都能装”,我们不能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迷惑,而应回归语文的本色——言语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得以存在、显现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得以发展的依托,舍此不称其为学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我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引领学生落实语文的“本体”:外里显现灵活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内里表现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认识价值观,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2
活动主题:享受朗读培养语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教研概要: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贯非直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地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复地进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小之以理,动之以情。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
1、语感的培养不是讲出来的,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果。在上课时适时地指导、点拨、启发,可能这样讲得少了,但学生的语感却能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享受朗读。“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悟”,语感也自然会流露于学生惟妙惟肖的诵读声中。如:《赶海》时引导学生从“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象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螃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等,让学生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惊讶、欢快的心情。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这些构成画面的语言更适宜培养形象感。
2、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无论哪种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黄河的主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黄河浪涛的雄伟、壮观更有一种令人望而生畏之势。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涛的汹涌澎湃、壮观,从而为学习艄公镇定、机智的品质打下深厚的情感铺垫。
三、总结:
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感受读的乐趣,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位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创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宽度、厚度以及温度,使文本在想象与体验中成为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于学生的心灵。真正地让学生有感而发,以我口“读”我心。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3
活动主题:主题: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2、解读文本把握目标——分年级组现场集体备课活动(主持人谌雪娇)
(1)大屏幕出示文本内容(吴琼瑛负责课件)
主持人:好,让我来接过这个接力棒。我记得在青赛课期间,时常会听到评委与参赛选手交流一个问题,我记得戴主任就问过:你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到位了吗?文本就是我们阅读教学中一个物的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凭借。“回首来时语文路,潜心会文最是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率先走进文本,潜心会义。下面,让我们跟随本部三年级组青春靓丽的黄春英、缪玲、黄梅芳、黄翠玲老师一起走进《放飞蜻蜓》。
(2)教师个性化分角色朗读。
(3)按年级组讨论这一课的目标定位及简要提出突破本课难点的建议(有效突破难点的金点子)。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4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主持人: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谢谢几位老师的朗读,对文本的解读目的是为了制订、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规定教与学的全过程的纲领。下面请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突破本课难点的教学策略。
(讨论交流5-7分钟,然后全体交流,主持人即兴串讲)
(下发讨论表格,以组为单位记录讨论结果,并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由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讨论的问题有:
A、通过阅读文本,你们组认为《放飞蜻蜓》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是:
B、(有效教学金点子)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你们组有哪些建议?
(4)请3-4个组代表讲解。
(5)提出我们组通过研读教材,确定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主持人: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研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停下的是实践的脚步。下面,让我们走进吴柳清老师的课堂,看看吴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目标的达成情况。下面请老师们往后座,稍作休息后一起来欣赏吴老师的教学魅力。
3、课例示范,践行目标(吴柳青负责)
要求:通过观摩课例,关注和检测目标达成的效果及策略。
4、有效教学在反思评议中提升。(反思评课环节由余宗翰主持,吴柳青负责反思,潘萍、覃宁、黄春英、龙懿敏围绕目标的达成及实施的策略进行评课,组外教师补充。)
5、活动小结(卢卫)
今天我们三年级组围绕“有效教学”这一课题,以“解读文本,明确目标 ”为切入点,进行了现场集体备课,对话交流,课例展示,评课反思等活动,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来保障有效教学的实践。虽然我们来不及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但只要老师们通过这次活动认识到“潜心会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目标导航”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游离保障,能引起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目标及文本的关注,我们这次教研活动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达成了一种共识,追求语文教学的扎扎
实实、简简单单、回归本位才是真,做到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学生,我们就能实现有效教学。让我们沿着有效教学的道路,去深入探讨。感谢学校领导的指导和老师们的积极参与。
6、集体诵读陶行知教育语录
(让我们向陶行知先生学习,成为一个有爱心和智慧的教师)
●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黄校长提出希望。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6
主题:课题与教研同行理论与实践碰撞-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的探究
1、熟悉《课标》要求,正确认识识字教学。
2、正确认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重新定位中年段的识字教学。
3、做好识字过渡,多方位引导。
4、把握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的基本策略。
5、黄勤老师执教的《特殊的葬礼》。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7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7 教研内容: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 活动过程:
一、由戴蓓主任做《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的专题讲座
(一)反思重点——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行为 学生的表现
(二)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 达成高度 准确的定位
(三)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
(四)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
(五)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 反思的内容:
1.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3.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4.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存”。5.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6.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7.是否存在着“伪探究” 反思的方法: 1.思教学效果 2.思自己的行为 3.思成功之处 4.思教学不足 5.思改进措施 6.思再教设计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不要与说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3.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4.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5.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四)关于评课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8 活动主题: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覃宁: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张永青: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潘萍: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谌雪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卢卫: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5 活动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 具体内容:
围绕“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教学,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性实践。根据 “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等主题,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次的集体研究,最后决定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及课外的相关资源,自主开展一系列的汉字综合学习行动。活动如下:
1、学习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然后组成学习小组,并确立组长后明确分工;
2、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1)字谜大擂台。(2)谐音俱乐部
(3)小小故事会。(如“一字之差”的教训等)(4)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5)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3、制作展板。
4、小结: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的确,在综合性活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他们的“工作成果”也给老师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1 活动主题:语文课更应返朴归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堂,怎样上出“语文味”,特别是在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今天,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常常是我们忽视的――没有真正走进去,品读课文语言,理解文字背后的广大空间。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精彩,什么课都想感动天感动地。刻意地去挖掘教材,找甚至去造内涵。到头来只是一派虚假繁荣。与其那样,不如做些实在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打牢基础,读好、写好。
二、问题的解决:
1、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莫“同一首歌”。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莫“为表演而表演”。
2、让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三、总结:
语文不是筐,啥东西都能装”,我们不能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迷惑,而应回归语文的本色——言语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得以存在、显现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得以发展的依托,舍此不称其为学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我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引领学生落实语文的“本体”:外里显现灵活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内里表现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认识价值观,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2 活动主题:享受朗读 培养语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教研概要: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贯非直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地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复地进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小之以理,动之以情。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
1、语感的培养不是讲出来的,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果。在上课时适时地指导、点拨、启发,可能这样讲得少了,但学生的语感却能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享受朗读。“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悟”,语感也自然会流露于学生惟妙惟肖的诵读声中。如:《赶海》时引导学生从“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象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螃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等,让学生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惊讶、欢快的心情。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这些构成画面的语言更适宜培养形象感。
2、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无论哪种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黄河的主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黄河浪涛的雄伟、壮观更有一种令人望而生畏之势。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涛的汹涌澎湃、壮观,从而为学习艄公镇定、机智的品质打下深厚的情感铺垫。
三、总结:
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感受读的乐趣,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位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创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宽度、厚度以及温度,使文本在想象与体验中成为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于学生的心灵。真正地让学生有感而发,以我口“读”我心。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3 活动主题:主题: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2、解读文本 把握目标——分年级组现场集体备课活动(主持人 谌雪娇)(1)大屏幕出示文本内容(吴琼瑛负责课件)
主持人:好,让我来接过这个接力棒。我记得在青赛课期间,时常会听到评委与参赛选手交流一个问题,我记得戴主任就问过:你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到位了吗?文本就是我们阅读教学中一个物的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凭借。“回首来时语文路,潜心会文最是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率先走进文本,潜心会义。下面,让我们跟随本部三年级组青春靓丽的黄春英、缪玲、黄梅芳、黄翠玲老师一起走进《放飞蜻蜓》。(2)教师个性化分角色朗读。
(3)按年级组讨论这一课的目标定位及简要提出突破本课难点的建议(有效突破难点的金点子)。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4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主持人: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谢谢几位老师的朗读,对文本的解读目的是为了制订、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规定教与学的全过程的纲领。下面请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突破本课难点的教学策略。(讨论交流5-7分钟,然后全体交流,主持人即兴串讲)
(下发讨论表格,以组为单位记录讨论结果,并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由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讨论的问题有:
A、通过阅读文本,你们组认为《放飞蜻蜓》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是:
B、(有效教学金点子)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你们组有哪些建议?
(4)请3-4个组代表讲解。
(5)提出我们组通过研读教材,确定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主持人: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研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停下的是实践的脚步。下面,让我们走进吴柳清老师的课堂,看看吴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目标的达成情况。下面请老师们往后座,稍作休息后一起来欣赏吴老师的教学魅力。
3、课例示范,践行目标(吴柳青负责)
要求:通过观摩课例,关注和检测目标达成的效果及策略。
4、有效教学在反思评议中提升。(反思评课环节由余宗翰主持,吴柳青负责反思,潘萍、覃宁、黄春英、龙懿敏围绕目标的达成及实施的策略进行评课,组外教师补充。)
5、活动小结(卢卫)
今天我们三年级组围绕“有效教学”这一课题,以“解读文本,明确目标 ”为切入点,进行了现场集体备课,对话交流,课例展示,评课反思等活动,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来保障有效教学的实践。虽然我们来不及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但只要老师们通过这次活动认识到“潜心会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目标导航”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游离保障,能引起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目标及文本的关注,我们这次教研活动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达成了一种共识,追求语文教学的扎扎实实、简简单单、回归本位才是真,做到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学生,我们就能实现有效教学。让我们沿着有效教学的道路,去深入探讨。感谢学校领导的指导和老师们的积极参与。
6、集体诵读陶行知教育语录
(让我们向陶行知先生学习,成为一个有爱心和智慧的教师)●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黄校长提出希望。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6 主题:课题与教研同行 理论与实践碰撞-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的探究
1、熟悉《课标》要求,正确认识识字教学
2、正确认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重新定位中年段的识字教学
3、做好识字过渡,多方位引导。
4、把握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的基本策略。
5、黄勤老师执教的《特殊的葬礼》。
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大家谈活动在办公室,常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交流”。近几年来,我一直任教于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自己的课堂上也经常出现这种时而热闹,时而冷清的现象:学生字时特别热闹,“老师,我!我!”有几个所谓的后进生一旦遇到学生字的环节,就特别激动,边举手边叫着,仿佛错过了这次机会,就再也没机会站起来回答问题了似的。可是在学习课文环节中,遇到“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时,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即使我微笑着鼓励那些所谓的好学生,他们也会为难地皱皱眉,摇摇头。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是学生预习没做好吗?是他们上课时没有积极动脑筋吗?还是老师的教学设计出现了问题?在校内外听课时,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很重要。就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问题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那么设计的问题就不能太抽象,如“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操作起来就更难了,尤其是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如何思考,课堂表现必然不积极,课堂就会显得冷清。如果把问题具体化,分成一个个可以从文本中找到的小问题,通过小问题的解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怎么样”,就容易多了。这也是一个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二、问题设置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的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推进。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层次性,可以兼顾到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44.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学中,从一个“迟”字的提问到四个具体问题的解答再到“为什么山里桃花开得迟?” 老师用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走近文本,读懂了课题,由课题质疑,由文字而文本,由文本而思考,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兴致盎然地紧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这样的课堂还怕不热闹吗?课文学完后,老师与学生分角色对话:“孩子,你走到山上看到什么啦?”“山上感觉怎么样?妈妈给你带的小棉袄用上了吗?”这些看似随机的小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提问的语言要清晰、准确。老师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有着明确的意图,都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因此问题本身应该表述清晰、准确。如在教学《19.熊猫妈妈听电话》(一年级下)一课时,老师问“熊猫妈妈是怎么听电话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模糊,因为文本中没有诸如“高兴地听电话”这样的词句,学生不知老师所云;这个问题也没有准确地表达老师的设计意图,即找出文中“熊猫妈妈去听电话”,“熊猫妈妈又去听电话”,“熊猫妈妈再一次去听电话”这三句话,并体会“去”、“再去”、“又一次去”这三个词语表达的含义。因此,学生在回答时多找了熊猫妈妈与三个孩子的对话部分,而不是老师所预设的三句话。
四、问题的设置与说话训练巧妙结合。课堂教学中既然老师的提问,就会有学生的回答。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果能够将问题的设置与说话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岂不是能够一举两得?最常见的结合如:老师用“为什么”提问时,给学生的回答设计好模板——“因为——,所以——。”或者是“之所以——,是因为——。”赵老师用师生分角色对话的形式结合,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有时一些抽象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与说话训练相结合,降低难度,如《31.掌声》(二年级下)中,残疾女孩范小君经历了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让孩子理解两次掌声蕴含的不同意义呢?这种情感用语言难以名状,即使找到了“鼓励”与“赞赏”这样的词汇,依然难辨彼此。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训练:一)根据无意注意规律,寓教学于游戏中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十九世纪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低年级学生只要听说让他们玩游戏,心理就会立即处于兴奋状态。心理实验证实:低年级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学生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越短。如一年级6岁孩子,一般有意注意时间只能持续15分钟左右,二年级也只能达到20分钟左右。因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无意注意规律,采用游戏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
(二)根据儿童记忆特点,加强直观教学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目的,可将小学生的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占优势,他们以形象记忆为主,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记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记住抽象的汉语拼音字母,可以把字母形象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教学声母“m”时,如果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再启发学生利用两扇门的形状记“m”的形,利用向前摸的动作记“m”的音,这样,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快就记住了。再如教学单韵母a、o、e、i、u、ü时,教师可编顺口溜帮助儿童识记:张大嘴巴aaa,嘴巴拢圆ooo,小嘴一咧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空出uuu,撮个小圆üüü。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借助感知来理解概念。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根据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学中,要把课文所叙述、描写的一切作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进入到具体的事件、场面中去,就必须借助感知,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中的概念。充分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通过联想来理解课文内容,是符合低年级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特点的,这对于优化低年级语文教学,提高儿童的整体认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懂得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特征,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愉悦的情境中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得到发展。3王淑艳老师谈教师专业发展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每教完一节课后,我都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4.校长讲话 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们要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理论和业务。在业务上,主要学习中小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美术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多听课,做好笔记。多总结,写好教后记。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内驱力,坚持激励和正面教育,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素质。
五、课外阅读:
18、积极进行读书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等课型的研究,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9、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有意识的进行阅读积累,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20、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收获搭建平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和质量。
21、构建书香校园,在学校、班级、家庭中营造浓郁的读书环境和氛围,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22、要建设好班级图书角或班级书橱。
23、积极为学生及时更新书籍。
24、学校要积极参加省级以上的课外阅读项目的科研课题研究。
六、口语交际
25、话题选择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体现交际性。
26、创设交际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听说双方积极互动,创新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交际水平的层次性提高。
27、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交际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际态度。
28、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教学活动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29、使用好口语交际教材。
七、习作教学30、上好习作指导、讲评课,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体现不同学段的习作教学特点。一二年级可设写话本;三—六年级设作文本,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作文字数:三年级300字,四年级350字,五、六年级400字。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和社会,通过活动感受生活,学习思考;坚持阅读,坚持写日记、小练笔,积累写作素材。
3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习作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多给予鼓励,寻找习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习作内驱力;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写真话,在习作中张显个性、驰驱想象、释放心灵,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32、在习作指导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作文写作中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相关诗句,达到积累运用的效果。此外,要引导学生体会经典诗文的“结构”(字数的多少,语句的多少,题目的确定、诗句词语的特点等),鼓励学生学当小诗人,试着写一写诗。
33、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批改方式批改学生作文。可以直接批改、当面批改,教师的批改要有针对性要具体,要有眉批、边批、尾批、批阅时间,给学生作出具体的范式,让学生看到老师的批改后能知道如何整改,老师的批改要体现指导性和激励性。尾批:50字以上;字要规范,写在格中。评语要指出优点和缺点,针对作文要求指出修改意见。此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批改、学生自我批改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习作批改来:3—4年级让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5—6年级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34、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5、要搞好作文讲评。讲评既是一种写作活动的总结,又是一种口头批改的方法。每次讲评要抓住重点,讲评学生作文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同时,重在鼓励,以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八、综合性学习
36、认真学习课标中有关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让每一个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37、全面梳理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前备课。
38、做好对“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监管力度,防止删减课时或应付了事。
九、人文素养
39、要使用好《中华经典诗文读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读本》中的三个栏目,提高完成三个栏目的达成度。40、每天坚持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循序渐进,渗透熏陶,逐步感受语言的优美,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41、开展生动有趣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诗文吟唱、诗朗诵、诗配画、诗画欣赏、诗文情景剧表演、即兴写诗比赛等活动),调动经典诵读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2、引导学生在习作、日常交流中积极应用经典文辞,学以致用,收获快乐
43、在教师中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诗文修养,并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4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合作教育、审美教育、文学教育、人格教育、尊重教育等等。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梁村镇中心小学梁志焕
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 活动过程:
一、卢主任做《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的专题讲座
(一)反思重点——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行为 学生的表现
(二)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 达成高度 准确的定位
(三)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
(四)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
(五)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 反思的内容: 1.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3.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4.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存”。5.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6.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7.是否存在着“伪探究” 反思的方法: 1.思教学效果 2.思自己的行为 3.思成功之处 4.思教学不足 5.思改进措施 6.思再教设计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不要与说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3.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4.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5.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四)关于评课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8 活动主题: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覃宁: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张永青: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潘萍: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5 活动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 具体内容: 围绕“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教学,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性实践。根据 “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等主题,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次的集体研究,最后决定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及课外的相关资源,自主开展一系列的汉字综合学习行动。活动如下:
1、学习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然后组成学习小组,并确立组长后明确分工;
2、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1)字谜大擂台。(2)谐音俱乐部(3)小小故事会。(如“一字之差”的教训等)(4)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5)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3、制作展板。
4、小结: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
会兴趣盎然。的确,在综合性活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他们的“工作成果”也给老
师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1 活动主题:语文课更应返朴归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堂,怎样上出“语文味”,特别是在过分强调“人文
性”的今天,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常常是我们忽视的――没有真正走进去,品读课文语言,理解文字背后的广大空间。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精彩,什么课都想感动天感动地。刻意地去
挖掘教材,找甚至去造内涵。到头来只是一派虚假繁荣。与其那样,不如做些实在的,让学
生在语文课堂上打牢基础,读好、写好。
二、问题的解决:
1、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莫“同一首歌”。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莫“为表演而表演”。
2、让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三、总结: 语文不是筐,啥东西都能装”,我们不能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迷惑,而应回归语文的本色——言语能力是
奠基性的,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得以存在、显现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语
文学科得以发展的依托,舍此不称其为学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我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引
领学生落实语文的“本体”:外里显现灵活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内里表现为丰富学生的情感
和精神世界,提升认识价值观,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2 活动主题:享受朗读 培养
语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教研概要: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
贯非直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地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
复地进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
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
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小之以理,动之以情。语文教
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
1、语感的培养不是讲出来的,是学生自
读自悟的结果。在上课时适时地指导、点拨、启发,可能这样讲得少了,但学生的语感却能
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享受
朗读。“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悟”,语感也自然会流露于学生惟妙惟肖的诵
读声中。如:《赶海》时引导学生从“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象螃
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螃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
子等,让学生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惊讶、欢快的心情。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这
些构成画面的语言更适宜培养形象感。
2、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无论哪种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
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阅
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
情感。如《黄河的主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
人胆战心惊。”“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
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等句子如不运
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黄河浪涛的雄伟、壮观更有一种令人望而生畏之势。使学生
置身其中,感受波涛的汹涌澎湃、壮观,从而为学习艄公镇定、机智的品质打下深厚的情感
铺垫。
三、总结: 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
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
来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感受读的乐趣,方
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位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读不但应该是
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
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
从而创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宽度、厚度以及温度,使文本在想象与体验中成为学生头脑中栩栩
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于学生的心灵。真正地让学生有感而发,以我口“读”我心。三年
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3 活动主题:主题: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
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
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有效教学 ——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2、解读文本 把握目标——分年级组现场集体备课活动(主持
人 谌雪娇)(1)大屏幕出示文本内容(吴琼瑛负责课件)主持人:好,让我来接过这个接
力棒。我记得在青赛课期间,时常会听到评委与参赛选手交流一个问题,我记得戴主任就问
过:你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到位了吗?文本就是我们阅读教学中一个物的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凭借。“回首来时语文路,潜心会文最是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率先走进文本,潜心会义。下面,让我们跟随本部三年级组青春靓丽的黄春英、缪玲、黄梅芳、黄翠玲老师
一起走进《放飞蜻蜓》。(2)教师个性化分角色朗读。(3)按年级组讨论这一课的目标
定位及简要提出突破本课难点的建议(有效突破难点的金点子)。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
要14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主持人: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
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
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谢谢几位老师的朗读,对文本的解读目的是为了制订、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规定教与学的全过程的纲领。下面
请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突破本课难点的教学策略。(讨论交流5-7
分钟,然后全体交流,主持人即兴串讲)(下发讨论表格,以组为单位记录讨论结果,并
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由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讨论的问题有: A、通过阅读文本,你们组认为《放飞蜻蜓》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是: B、(有效教学金点子)体会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你们组有哪些建议?
(4)请3-4个组代表讲解。(5)提出我们组通过研读教材,确定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主
持人: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研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停下的是实践的脚步。下面,让我们走进吴柳清老师的课堂,看看吴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目标的达成情况。下面请老师们往后
座,稍作休息后一起来欣赏吴老师的教学魅力。
3、课例示范,践行目标(吴柳青负责)要
求:通过观摩课例,关注和检测目标达成的效果及策略。
4、有效教学在反思评议中提升。
(反思评课环节由卢主任主持,梁老师负责反思,黄老师,莫老师,钱老师围绕目标的达成及实施的策略进行评课,组外教师补充。)
5、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三年级组围绕“有效教学”
这一课题,以“解读文本,明确目标 ”为切入点,进行了现场集体备课,对话交流,课例展
示,评课反思等活动,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来保障有效教学的实践。虽然
我们来不及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但只要老师们通过这次活
动认识到“潜心会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目标导航”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游离保障,能引起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目标及文本的关注,我们这次教研活动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达成了一种共识,追求语文教学的扎扎实实、简简单单、回归
本位才是真,做到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学生,我们就能实现有效教学。
感谢学校领导的指导和老师们的积极参与。
6、集体诵读陶行知教育语录(让我们向陶行知先生学习,成为一个有爱心和智慧的教师)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校长提出希望。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6 主题:课题与教研同行 理论与实践碰撞-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的探究
1、熟悉《课标》要求,正确认识识字教学。
2、正确认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重新定位中年段的识字教学。
3、做好识字过渡,多方位引导。
4、把握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的基本策略。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8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8 活动主题: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覃宁: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张永青: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潘萍: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谌雪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卢卫: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5 活动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 具体内容:
围绕“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教学,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性实践。根据 “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等主题,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次的集体研究,最后决定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及课外的相关资源,自主开展一系列的汉字综合学习行动。活动如下:
1、学习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然后组成学习小组,并确立组长后明确分工;
2、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1)字谜大擂台。(2)谐音俱乐部
(3)小小故事会。(如“一字之差”的教训等)(4)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
(5)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3、制作展板。
4、小结: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的确,在综合性活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他们的“工作成果”也给老师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1 活动主题:语文课更应返朴归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堂,怎样上出“语文味”,特别是在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今天,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常常是我们忽视的――没有真正走进去,品读课文语言,理解文字背后的广大空间。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精彩,什么课都想感动天感动地。刻意地去挖掘教材,找甚至去造内涵。到头来只是一派虚假繁荣。与其那样,不如做些实在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打牢基础,读好、写好。
二、问题的解决:
1、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莫“同一首歌”。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莫“为表演而表演”。
2、让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三、总结:
语文不是筐,啥东西都能装”,我们不能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迷惑,而应回归语文的本色——言语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得以存在、显现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得以发展的依托,舍此不称其为学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我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引领学生落实语文的“本体”:外里显现灵活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内里表现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认识价值观,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2 活动主题:享受朗读
培养语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教研概要: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贯非直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地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复地进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小之以理,动之以情。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
1、语感的培养不是讲出来的,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果。在上课时适时地指导、点拨、启发,可能这样讲得少了,但学生的语感却能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享受朗读。“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悟”,语感也自然会流露于学生惟妙惟肖的诵读声中。如:《赶海》时引导学生从“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象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螃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等,让学生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惊讶、欢快的心情。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这些构成画面的语言更适宜培养形象感。
2、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无论哪种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黄河的主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黄河浪涛的雄伟、壮观更有一种令人望而生畏之势。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涛的汹涌澎湃、壮观,从而为学习艄公镇定、机智的品质打下深厚的情感铺垫。
三、总结:
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感受读的乐趣,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位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创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宽度、厚度以及温度,使文本在想象与体验中成为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于学生的心灵。真正地让学生有感而发,以我口“读”我心。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3 活动主题:主题: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2、解读文本
把握目标——分年级组现场集体备课活动(主持人
谌雪娇)(1)大屏幕出示文本内容(吴琼瑛负责课件)
主持人:好,让我来接过这个接力棒。我记得在青赛课期间,时常会听到评委与参赛选手交流一个问题,我记得戴主任就问过:你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到位了吗?文本就是我们阅读教学中一个物的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凭借。“回首来时语文路,潜心会文最是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率先走进文本,潜心会义。下面,让我们跟随本部三年级组青春靓丽的黄春英、缪玲、黄梅芳、黄翠玲老师一起走进《放飞蜻蜓》。(2)教师个性化分角色朗读。
(3)按年级组讨论这一课的目标定位及简要提出突破本课难点的建议(有效突破难点的金点子)。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4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主持人: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谢谢几位老师的朗读,对文本的解读目的是为了制订、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规定教与学的全过程的纲领。下面请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突破本课难点的教学策略。
(讨论交流5-7分钟,然后全体交流,主持人即兴串讲)
(下发讨论表格,以组为单位记录讨论结果,并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由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讨论的问题有:
A、通过阅读文本,你们组认为《放飞蜻蜓》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是:
B、(有效教学金点子)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你们组有哪些建议?(4)请3-4个组代表讲解。
(5)提出我们组通过研读教材,确定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主持人: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研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停下的是实践的脚步。下面,让我们走进吴柳清老师的课堂,看看吴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目标的达成情况。下面请老师们往后座,稍作休息后一起来欣赏吴老师的教学魅力。
3、课例示范,践行目标(吴柳青负责)
要求:通过观摩课例,关注和检测目标达成的效果及策略。
4、有效教学在反思评议中提升。(反思评课环节由余宗翰主持,吴柳青负责反思,潘萍、覃宁、黄春英、龙懿敏围绕目标的达成及实施的策略进行评课,组外教师补充。)
5、活动小结(卢卫)
今天我们三年级组围绕“有效教学”这一课题,以“解读文本,明确目标 ”为切入点,进行了现场集体备课,对话交流,课例展示,评课反思等活动,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来保障有效教学的实践。虽然我们来不及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但只要老师们通过这次活动认识到“潜心会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目标导航”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游离保障,能引起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目标及文本的关注,我们这次教研活动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达成了一种共识,追求语文教学的扎扎实实、简简单单、回归本位才是真,做到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学生,我们就能实现有效教学。让我们沿着有效教学的道路,去深入探讨。感谢学校领导的指导和老师们的积极参与。
6、集体诵读陶行知教育语录
(让我们向陶行知先生学习,成为一个有爱心和智慧的教师)●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黄校长提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