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5 05:3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教育学单选 1*10(B、C较多)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提出了循序渐判断1*10(极端词多数是错的)进原则.在西方文明古国中专门性学校,博物馆《学记》中总结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等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重要场所.弗达”。在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知识和能力不成正比。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班级授课制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纽斯创立的。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春秋战国时期,在私学中,具有高等教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育性质与功能的,最著名的当属齐国的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稷下学宫.科学研究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是衡量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处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大于50%,认为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处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我国从02年开始跨入大众化。

二、简答

8*4

要点+拓展

1、政治对高教发展的作用:

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教发展方向

2、阶级关系规定高教发展的利益追求。

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5、教育民主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扩大高等教育机会;调整教育结构;大学制度的确立.中世纪大学实行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神学、医学.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洪堡主张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洪堡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两所增地学院,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威斯康辛思想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它也是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学校.基础教育制约高等教育的方面:1教育质量 2教育规模 高等教育的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现代高校的职能:1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 高等教育在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要素。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奠基人是舒尔茨.(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基本职能),发展科学(重要职能),直接为社会服务.(合理延伸)高教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新文化。高教目标的性质:主观性、复杂性 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 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高教培养目标是高教目标在不同高校的具体化。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依据。高教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课程的特征: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点。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教学方法是教师施教方式的总和.(错误)—该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启发式教学不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 法.我国第一部教学文献是孔子的《学记》,提出了启发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校科研可从19世纪算起,德国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常用教学方法: 1语言教学类: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2直观感知传递: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 3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自学指导法、练习法。讲授法是最常用最常规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逻辑性 3语言的感染性 4内容的科学性。发现教学法美国布鲁纳提出。高校研究的特点1基础理论雄厚 2学科门类齐全 3人才与智力密集 4学术交流频繁5后备力量充足。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为社会服务.对高等教育而言,教育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问题。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教学有法,法无定法)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学生的向师性、身教重于言传)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高校教师的价值: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促进者。教师的教育情意:教育理想、教育情操、教育个性倾向、教师自我。高等学校是兼有教育性和学术性的社会组织,具有松散结合系统的组织特征。我国公办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技、文化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学习经历。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高校管理模式;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并重模式。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大众化、国际化、多样性、综合化、私营化。一个国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占这个国家适龄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认为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15% 到50%,认为这个国家的高等改革高校入学制度。

6、建立国家高教体制。

2、经济制约高教发展的几个方面:

1、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规模。

2、经济发展制约高教发展决策。

3、经济制约高教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成高教终生体系的形成。

高教的经济价值: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3高教的政治价值:1促进社会政治延续。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推进社会政治生活3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4高教的个人价值:

1、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

5高教目标的意义:1是高教活动的总方向,对高教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

2、是高教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教工作的出发点3高教目标还是高教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教效果的标准作用。

6制定高教目标的依据:1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人的发展需要 3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心与身的关系;德与才的关系 ;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4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

7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就是将学生按年龄、文化程度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优点: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难以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8教学方法的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杨长避短;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适应范围和使用条件;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教学达到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9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1 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10高校科研的原则:1科研与教学相结合2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原则3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 4计划选题和自由选题相结合 5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6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优先原则。12备课的基础要求有哪些?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础内容,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材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13高校教师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论述题 2*15 高等教育的教学的特点?

一、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特殊性:1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是书本知识。

2、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再发现的过程。3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是可控制的过程。

二、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3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有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过程。教学过程必然具有教育性。必然要致力与教学目的的实现,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了运用知识的技能。为智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教学过程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3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4师生交往活动对学生发展有作用。

对教学原则的体系进行评述?(选取2-3条原则,结合所任教的学科或专业进行发挥)

教学原则的概念: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社会主义学校基本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19世纪洪堡提出在柏林大学实践).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1确保教学的方向性和科学性。

2、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3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文以载道,不要空洞说教。4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品质。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1强调民主,尊重学生是教育的第一要义。2强调对话式心态,实行互动合作式教学。3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4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探索创新。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1、明确高校培养能力的任务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2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3提倡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如何上好一堂课?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叙述清晰。5气氛活跃

课堂教学是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

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有: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检查、辅导答疑、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等。教师备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备课1备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础内容,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材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2备学生,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3备方法,写出具体教案。教师上课要考虑到:学生感受理解和知惑解疑的需要;要运用加深和个别辅导的方法 3要帮助学生系统整理与复习归纳所学知识。学生学的环节:预习、听讲、作业、自我检查与小结。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高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1师生共同控制知识的传递 2师生双方在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学生自学增加,教师由教“书”向教“学”转化。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融合。

高校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支持和管理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心理素质:愉快的心境、幽默的情趣、顽强的毅力)案例: 1*18 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应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请对此两种观点作适当评述。这是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是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称为社会本位价值观。一方面这两种价值观是从不同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

不同的价值选择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主要是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设计高等教育的目的,强调教育应以个人本身生活需要来分配;而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来设计高等教育的目的,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但又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要尊重人性,以人为本,但其根本弊端在于把社会看成是一个个个体的简单组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人需要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教育中间的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人社会责任感下降。而社会本位价值观认为教育的价值应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其片面性、局限性也明显:助长了高等教育的短势行力,没有突出高等教育对社会长远利益的贡献;容社会本位观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被社会牵着走,最后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所以要寻求两种价值观的协调和整合,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特定的背景条件作出动态调整。不能作单项选择,更不能一边倒(历史上也有相应的教训)。高等教育首先应通过个人的价值的体现,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递进统一的关系。

“大学学四年,管用一辈子”观点? 1.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地发展,强调的是知识类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畸形的发展(应试教育),要突出的是素质教育。2.素质教育的定位:1.素质教育是一种指导思想。2.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3.素质教育的背景:1.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和全球化使得职业变动与岗位转换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与可培训性的要求更加突出。在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可以增强人的可迁移性和适应性,使固本强枝、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措施,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实践探索。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供新的要求。3.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标志。4.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5.创造就是主观意识的活动,是自然界某一方面合乎规律的反映,它是一种现象。6.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1.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科学和人文,科学和人文是素质教育的两翼。2.发展情感是素质教育的难点。7.在大学里确实应该进行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8.素质教育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1.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必须有所提高2.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必须得到培养与提高。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鄙见

高等教育新论学习提纲

第一章 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

了解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大学、第三级教育的概念内涵,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高深学问教育:各国文化经典,高深学问专门机构: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培养官僚、特权阶级的教育、政府和寺庙控制;

中世纪大学: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大学独占,人类文明传播场所、少数精英、自治学术自由

第三级教育:中学、成人教育、大学等,更加包容;大学、专业院校、技术学院等、实际社会需求、人人都可接收教育;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

了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培养人才:中世纪大学、18世纪(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波隆纳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剑桥)

发展科学:1809年、德国柏林大学,讲座制、研究所取代学院制

直接为社会服务:美国、1862、《莫雷尔法案》,1904范海斯,威斯康星大学(来自星星的你)

正确认识高校职能的价值,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高校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

(三)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概念:高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规格标准 正确认识不同类型高校培养的人才类型及其特点:

1、个人本位论VS社会本位论(要辩证统一)

2、专才教育VS通才教育(要并存互补)

3、学术型人才VS职业型人才(无孰优孰劣之分、类型不同而已)

4、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多元培养目标

深入理解国家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意义,能正确分析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的主要任务。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包括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主要任务:(可从:生源---政府---学校--实训硬件--课程--老师,进行分析)

1、家长学生方面:改变学生家长的传统观念,应用型的也不错喔;

2、政府方面(钱):增加钱的投入、建设实践教学的设备等;

3、实训硬件方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4、课程设计方面:争取最大限度强化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课程结构;

5、授课老师方面:引进企业高技术人才咯;

第二章 大学精神与理念

(一)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

了解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理念、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正确分析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大学校训的区别与联系。

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精神、理念、校训、校分、学风、教风、管理作风(实践层面)

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历史范畴,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办学主张;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关系:关系密切咯、1)大学精神侧重精神财富,大学人创造的精神财富,大学理念侧重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办学主张;

2)有大学理念,不一定有大学精神;(有肉体,不一定有灵魂)3)大学精神,来自大学理念;(灵魂精神来自物质)

4)大学理念又基于大学精神:(没灵魂精神,就省下一个壳,没啥用)

大学精神与大学校训的关系:校训是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的重要彰显。

(二)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了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思想内涵,正确认识和分析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思想内涵:追求培养人、抛弃实用性与职业性。

代表人:洪堡(德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纽曼(认为大学职能是教学、不是科研)、怀特海(智慧率知识)

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思想内涵:

代表人:美国皮尔斯、詹姆士、杜威;威斯星康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

第三章 高校教师发展

(一)学术职业与高校教师发展

了解高校教师发展、学术职业、职业倦怠的概念内涵,理解掌握学术职业的基本特征。

高校教师发展:(3大“提”)1)学术水平的提高、2)教师职业知识及技能的提高、3)师德的提升

学术职业的概念内涵:以知识为材料、以教学和科研为手段---做出的努力,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人;

职业倦怠:失败、精疲力竭、压力紧张

(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发展

正确认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发展的联系与区别。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三)高校教师职业发展

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阶段,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①职前教育阶段---②引导阶段---③能力建立阶段--④热情高涨专业成长阶段--⑤生涯挫折阶段--⑥稳定和停滞阶段--⑦生涯低落阶段---⑧生涯退出阶段

再写写自己处于哪儿阶段,接下来怎么规划。

第四章 高等学校管理(本次不列入考试范围)

第五章 高等学校课程

(一)高校课程概念与价值观

通识教育(普通教育、一般教育):

专业教育(按学科或职业组合而成的专门化领域)、人文教育(关于人本身和与人息息相关的知识教育)、科学教育(自然现象的各种概论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研究)

教育的价值()与实施途径()。

(二)高校课程的主要类型

了解核心课程()、隐性课程()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具有的价值及其比例关系。

(三)高校课程的编制与评价

了解

专业培养方案:也就是教学计划,按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学期学分分配等

课程标准:也就是教学大纲,其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等叙述该学科的纲要式内容的标准性文件。包括说明部分、本文部分、附录部分

现代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3种

1、CIPP决策模式。

2、目标游离课程评价模式。

3、应答模式

第六章 高校教学设计与方法

(一)高校教学的过程和任务

了解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高校教学的中心地位。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

1)教学本质的专业性;2)教学内容的高深性;3)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4)教学过程的探究性;5)教学要素的复杂性

(二)高校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

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基本程序。

教学设计的概念: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技术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基本程序:

1)学什么;2)学生水平怎么状态;3)确认学到什么程度;

4)用什么方法教学 ;5)教学媒体的选择利用;6)教的效果如何总价 文字表达:

(三)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经典教学法、口头描述、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等

小组教学法:以小组为基础的教学形式、教师情境导入、学生自学、组内疑难讨论、教师点拨重点难点和巩固练习、班内分享展示成果。优点:更好的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

正确分析互联网+给高校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七章 高校学生发展与管理(本次不列入考试范围)

第八章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大规模扩张与高等教育改革

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量和质相统一的概念,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处于15%--50%之间的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问题:

1999年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处于较低水平:1999毛入学率9.8%; 1999年--2007年扩招,毛入学率为25%; 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为40%。

存在的问题:经费问题、结构问题、质量问题、就业问题

(二)市场力量与高等教育改革 了解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价值与局限性。高等教育市场化:

解释1: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就是由政府或公共目的的志愿团体提供资源变为由在市场上教育研究服务的等价交换获取资源;

解释2: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可以指商业机构直接介入教育市场,以商业运作模式经营学校;也可以指教育领域对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应用。总之是强调选择,多元,竞争,需求主导型经费筹措以及自决等基本的时常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运用。

解释3:高等教育市场化市指市场机制市场理念企业精神引入原属于公共部门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市场成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高等教育,供求双方在市场中的行为使教育达到供求的均衡状态。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价值与局限性: 价值可体现在:

1)资金市场化,可减少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及补充公办学校的短板 2)经营市场化,可节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

3)就业市场化,可满足现阶段市场人才需求要求及高等教育出口处的劳动力 4)入学市场化,主要体现在优秀人才生源的争夺竞争。

局限性:高等教育市场化,其市场导向,有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需求、人类发展等的正确发展导向,政府需要合理引导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三)国际化与高等教育改革

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内涵,正确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系。“一带一路”战略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构想,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如何结合办学在这一机遇中寻求发展,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培养国际化人才、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国际化的样本)培养国际化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推进,人才是关键。当前,急需培养一批精通相关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化人才。因此,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必须坚持人才优先战略。

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学术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和特色,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设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计划,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快为中资企业培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规模,造就完备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学有所成的国际化人才,同时还要培养一大批能够肩负“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化人才。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仍处于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初期阶段,需要相互学习和利用自身科技和产业优势,通过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建立集人才培养培训、产学研合作和资源战略管理为一体的高水平智库。高校要坚持学术导向和国家目标,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家目标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基础建设,努力使学校处于国际学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积极为破解国家面临的科学技术创新瓶颈作出应有贡献。例如,设立国别或区域研究机构,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科教合作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出版“一带一路”专报,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可以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教育合作和科技协同创新,建成为中国高校与沿线各国高校之间深度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等。

促进文化理解交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推动事有成。国际教育、人文和学术交流是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是我国面向全球传播中国声音、汇聚中国精神、宣传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战略举措。开展国际教育与学术交流,促进沿线国家公民之间的互相认识、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共同合作,已经成为今后破解人类共同面对的资源、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机制。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丝绸之路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推进教育外交、论坛外交,吸引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学科领域的大学校长、专家学者来华参会,促进大学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孔子学院加强人文交流,这些都应当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国际化的样本

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国别分布和所属学校均衡发展,调整留学生结构、优化类别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等支柱型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学科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组建了“丝绸之路学院”,担负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协同创新、丝绸之路国际资源环境论坛、推进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职能。今后还将重点为沿线国家培养地质、土木工程、道路和桥梁等基础建设工程技术的领军人才,培养地质资源、环境科学、水科学、资源经济、生态保护、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拔尖创新人才。成立“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学生教育中心”,启动了“全球地质矿产专业人才留学中国计划”。同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采取订单式培养、定向委托培养、项目联合培养等方式,打造国际学生实习和实践教学平台,先后为一批企业提供国际学生毕业生,为国家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撑。

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强化与相关国家政府、产业界的契合度,按照基地、平台、项目的思路科学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围绕沿线国家地质、资源、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平台;围绕沿线国家地质调查与灾害预警水平提升,运用地球化学调查技术、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航天航空遥感技术、钻探技术、海洋勘探与开发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构建高水平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围绕沿线国家地质资源环境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公共管理、矿业信息交流与管理等,构建整体的信息共享平台。目前,我校与沿线国家15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成立了俄罗斯中亚地质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东南亚地质资源研究基地,开展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地质资源环境科技问题研究项目;牵头成立了“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召开了“丝绸之路高等教育与地学研究合作论坛”,成立了“丝绸之路沿线地质资源国际研究中心”等。

第三篇: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三、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一、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功能

(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三、高等学校的职能

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社会服务

四、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和作用

三个类型: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

三个作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评价作用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社会需要、个体内在需要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

(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必要性

(2)加强通识教育的紧迫性

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基本关系

(1)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关系

(2)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关系

(3)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4)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

(1)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2)高级人才的培养者

(3)科技文化创新的实现者

(4)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任务:

(1)教书育人,完成教学任务

(2)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3)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养

(1)坚定的政治方向

(2)高尚的道德情操

(3)合理的知识结构

(4)优秀的教学能力

(5)出色的科研能力

三、高等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

生理特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其他系统

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认识活动的发展、情感特征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

学校方面:

(1)树立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

(2)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

(3)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

(4)完善扶贫帮困制度

教师方面: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2)提高自我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3)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4)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方面:

(1)尊重教师

(2)以学为本

(3)培养和谐人际关系

第五章高等学校管理

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既含宏观的政府、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类型

外部体制:

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内部体制:

(1)高等学校内部决策层的构成校长、决策机构(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评议会)

(2)高等学校的决策模式

科层制模式、学术团体模式、双重组织模式

三、管理目标与目标管理的区别

管理目标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目标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执行、控制目标来进行领导和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管理目标是通过管理手段达到的一种管理目的或结果。通过科学地、合理地、适宜地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的相关原则和理念对各组织进行管理,进而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四、高等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1)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材建设、教学手段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制定的建立健全。

(2)科研管理:科研规划、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资源管理、科研成果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教职工聘用、调配交流、奖惩任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职级晋级、离休退休、退职,以及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管理、日常管理等

(4)财力和物力管理:财务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学校土地房屋、校园环境、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和物资设备等方面的管理

第六章高等学校制度

一、高等学校学制:即高等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2年、课程比中学稍深稍广、毕业后能适应本地区就业或转入本科高年级学习,美国称社区学院,日本称短期大学)

(2)大学和专门学院(大学一般4-5年,也有3、6年,独立专门学院相当于大学本科教育)

(3)研究生院(高等教育系统的最后层次)

三、我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全日制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职业高等学校

(2)成人高等学校

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函授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附设的函授部、教育学院和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夜大学

四、高等学校学位制度: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

第七章高等学校教学

一、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

学科是按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或研究领域,是高等学校专业性质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学科是一个知识范畴,专业是一个教学范畴。高等学校内部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主要是由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及自身的学科发展水平来决定。

学科设置的影响因素:

(1)学科自身的发展(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学科的发展潜力)

(2)高校学科发展与布局的整体性

(3)社会因素

专业设置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之间的关系

(2)专业设置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专业设置与国家和民族特色之间的关系

二、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特点:专业性、前沿性、探究性

课程设置发展趋势:综合化、多样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文化

三、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也称课程计划或培养计划,它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四、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5)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6)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五、高等学校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学测量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

教学测量——考试——试卷编制、施测、评分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综合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检查、学期或学年总结性考察考试、毕业论文的审查答辩)

第八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1)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

(2)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

(3)对建立新专业、发展新学科起着重要作用

(4)高校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的主要渠道

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搜集、获取事实资料,分析处理事实结果)

(3)总结阶段(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成果推广)

三、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

途径:

(1)高校科研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服务

(2)高校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界广泛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

(3)通过技术入股、参股的方式创办高科技产业

(4)高校与企业共同兴办科学园区

第九章高等教育全球化

一、高等教育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相关理念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性的相互影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全球性自由流动。

二、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

(1)面向全球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深

(2)培养全球性人才的观念成为各国共识

(3)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地方化共同发展

(4)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合作日益密切

(5)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全球化内容增加

(6)高等教育全球化过程中失衡现象有所缓解

三、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才培养

(1)留学生培养

(2)合作办学

(3)远程教育

第十章高等教育热点问题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尊重主体的教育理念

(3)完美人性的教育假设

(4)遵循自然的教育法则

二、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实践

(1)教学方法的改进

(2)师生关系的改善

(3)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并重

(4)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

(5)国际理解教育与民族传统教育的融合(6)教师人文主义素养的提高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1)发展规模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阶段特点(教育观念提升、课程设置改进、办学形式多样)

(3)应注意的问题(平衡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平衡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平衡好各层次院校之间的关系)

四、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与教师流动

人事管理原则(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柔性开放、科学激励)

流动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

第四篇: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一门社会科学。

2、高等教育是只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专业教育。

3.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高校的具体落实,是各级各类高校确立的对所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的特殊专业要求,它规定着高校具体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4.素质教育就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和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现代新型的国民教育 5.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尚情操,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的博雅教育。

6.社会本位是指以社会为本,只考虑社会发展需要而不考虑个人发展需要的一种价值观。

7.个人本位是以人为本,只考虑个人发展需要而不考虑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价值观。

8,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包括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

9.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是指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应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人事管理制度

10.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力。

11.高校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12.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完成一定教育教学任务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13.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标新立异进取精神和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

14.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总体,并形成一定社会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过程。

15.课程体系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为实现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体系,亦称课程结构。16.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是指未列入教学计划,但确实对学生增进知识,技能,观点,思想有潜移默化影响意义的教育环境氛围和活动

17.学科课程标准,亦称教学大纲,是指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

18.远程教学制是指教师通过现代媒体(如电视,广播电脑等)对学生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如广播教学,电视教学,网上教学等,19.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制)是指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固定的时间表面对学生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0.学分制,亦称弹性学习制,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和计算学生学习进程,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方法,手段,或尺度)

21.教育技术就是分析教育问题,并对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完整的过程 22.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为对象,以教学的价值为标准,对教学活动现实和潜在的价值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定的过程。

23.社会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4.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高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会的实践方式,以实现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教育形式和活动过程,1.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推动经济发展)a.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b.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与完善

c. 高等教育可以改善人们的经济

收入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促进政治发展作用)a高等教育是通过培养一定政治意识的高级政治领袖的人才维护巩固社会政治制度为一定社会政治服务的b高等教育是通过受教育者的政治化为社会政治服务的c高等教育是通过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d 高等教育是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社会政治制度服务的

3、现代高校的社会职能体系

a 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功能b 发展科学的职能 c 服务社会的职能

4、高等教育目的的功能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任务(简答/论述)

a.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和劳动的基本素质b,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 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尽可能的充分的自由的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d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e素质教育要开发学生潜能 6.高校教师要打好那些基本功 a 打好自学功 b。打好教学功 c.打好科研功 d.打好实验功 e.打好创新功 7.大众教育的高等模式及其特征

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

%时的高等教育称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特征: a 大众高等教育是以普通教育的普及或极为发达和开放式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为前提 b大众高等教育是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表现 c。大众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包括部分国家管理者 d 大众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和个人投资,国家政府只提供少部分高等教育经费 e 大众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年龄放宽 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考试不通率极底,教育机会增多,受教育者分布广泛。

8.高等教育价值模式的三种取向(填空)

社会本位取向,个人本位取向,社会与个人本位相统一取向

9.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a 教师单位所有制是高校实行教师聘任制的严重障碍b 高校在实行教师职务的聘任过程中主权过小,高校主管部门主权过大,这是我国教师职务聘任制无法真正实施的第二个症结,因此高校主管部门应该适当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和聘任权,而加强宏观调控权和监督权 c 为了更好的实行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和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成立高校教师权益仲裁机构势在必行 10.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 a 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国家在欧洲,如法国 意大利 瑞典

b 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国家美国c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代表国家德国日本英国

1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 a 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行模式—高教管理政治化模式 代表国家法国 b 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行模式—高校管理市场化模式,如美国

c 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模式—高校管理自主化模式 如英国

12.我国《高教法》规定我国高校有哪些办学自主权

a 一定的招生权 b学科,专业的自主设置和调整权——高校有权自主调整专业和学科设置c 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编和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自主权 d 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权以及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劝 e内部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 f 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津贴调整和工资分配权

13、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基本因素 a经济因素 b文化,传统因素c科学,技术因素 d教育因素

14、教师应该具备怎样合理的知识结构(论述)

a 精深的专业知识b 广博的文化知识 c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d 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15、教师应该具备怎样合理的能力结构(论述)

a 高超的一般能力—智力 b 高超的特殊能力—教师能力(a)组织教育教学能力(b)科学研究能力(c)语言表达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e)自我调控能力 c高超的教育机智、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填/简)a尊师爱生 b 民主平等 c 教学相长 17、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填)a 高素质 b现代化 c 创新性 d复合型 18.人才创新性素质的基本构成a 创新精神 b 创新学问 c 创新智能 d创新个性

19.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简/论)

a 教学是学校教育一切工作的中心,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b 教学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c 教学是学校教育职能的基本体现d 正反经验证明,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20.教学过程的本质(基本特点)简答 a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的特殊认识过程b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展过程 c 教学过程是学生受教育过程 d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过程

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a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a)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和学的主要特点(b)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直接经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教师的直接经验(c)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b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相统一规律(a)传授知识是形成智能的基础(b)智能提高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c)传授知识与培养智力相统一

c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a)传授知识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b)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c)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是同时的,统一的,而不是割裂的,分开的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规律(a)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b)教学过程中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学生是教学的重心(c)学生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

22.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原则体系 a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

c 传授知识过程中要注意授以方法论知识 d 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以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发展 e结合专业特点,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写读书笔记,逐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23 编写高校教材的注意事项

a 要保证教材的规格性和适用性 b要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c 要保证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d 要保证教材的启发性和创建性

e 要保证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f 要保证教材的统筹性和平衡性

24.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类型(填)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远程教学制

25、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a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a)有利于经济而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d)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a)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受到一定限制,教学活动往往教师做主(b)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和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知识和经验(c)难以照顾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不易因材施教(d)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受限

26.综合课的结构包括五部分(填)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过渡)讲授新材料

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27、怎样上好一节课?(论述)

a 教学目的明确 b 教学内容正确 c 教学结构合理 d 教学方法适当 e 教学语言艺术 f教学板书有序 g 教学态度从容 h 教学过程优化

28、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简)a 选择课题,确定题目 提出观点阶段 b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寻找论证材料阶段 c 全面思考,拟定提纲 谋篇布局阶段 d 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撰修阶段 e 论文答辩,评审质量,答辩后报请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批

29、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基本原则(简答)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创新性原则

30、高校常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填)讲授法 讨论法 自学法 指导法 和探究法

31.讲授法的优缺点

优点: a 教学效率高b 教学成本低 c 通用性强 d 教育性强

缺点: a 是一种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

主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反馈信息量教少 b 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不易使学生直接体验这些间接知识 c 对学生记忆有影响,尤其是高校大课堂,影响独立思考

32,现代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a 教育技术走向自动化,微型化 b 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综合教育媒体普及化 c 通讯卫星运用高校,网上大学迅速发展 d 教育理论(软技术)迅速发展

33.高校科研课题落选的基本原因 a 课题(项目)意义和目标不明确 b 对国内外此项研究动态了解不全

c 与同类研究重复,又无特色 d 研究技术路线不完善 e 在3—5 年内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34.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简答/填空)价值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个性原则创建性原则

35.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简答)

a 可促进高校学生专业知识的转化和拓展 b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c 有利于发展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d 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修养水平和完善个性品质

36、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简答/论述)a 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指高校教师劳动不是简单的劳动,而是一种复杂性劳动,教师劳动对象复杂 教师劳动任务复杂 教师劳动环境复杂,(b)教师劳动创造性是指教师劳动与创造物质性劳动不一样,是培养人的劳动,.是创造科学技术的劳动 教师劳动要因材施教,要不断创新要有教育机智

b 高校教师劳动具有延续性和广延性 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延续性 c 高校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 d 高校教师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 e 高校教师劳动具有群体性和个体性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性质:在社会科学领域,一门学科能不能成立,内在的看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基本要素:有没有研究对象,有没有通用研究方法,有没有稳定的,公认的基本概论和范畴。从研究对象上看,高等教育学专门研究人类的高等教育现象,以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和意义为己任;从研究方法上看,高等教育学主要是运用社会科学的通用方法来研究自己学科的特定问题;高等教育研究表现出多学科性的特点;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和多义性。美国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 中国:清末明初的高等学校,洋务学堂,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是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中国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1898年成立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的高等学府,而且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对全国高等教育、乃至对全国教育部有重要的统领作用。1901年颁布兴学诏书,第一个学制颁布:壬寅学制、癸卯学制(纵向分为初、中、(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给予学生的应哦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教学要反映当代最新的科学成就;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都要符合青年的特点。思想性是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科学性是思想性的依据,思想性是科学性的灵魂。(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民主,尊重学生;强调对话,实行互动合作式教学;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因此学位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指的是高等学校内部领导权力的分配方式及其相关制度。依决策主体划分存在2种情况;1校长负责制(一长制)2集体决策制(委员会制)。历史沿革以实际分述: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高教发展史 专门性的学校:(萌芽于)古埃及、古印度,第一类是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第二了是祭司学校和神庙学校;(发展于)古希腊古罗马,修辞学校(主要教学内容为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哲学学校(柏拉图、阿加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吕克昂学园,教学三艺加四艺: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一、西周大学:天子开办“辟雍”、诸侯开办“泮宫”,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二、私学:稷下学宫:逐渐演变成一个“有完整的体制、有组织、有领导、有各种规章制度的较为正规化的学校,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三、太学:汉武帝、董仲舒建立太学,标志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四、国子学,太学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教育水平上,都堪称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峰。

欧洲中世纪大学: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和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是最早的中世纪大学,称为“母大学”。中世纪大学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高等教育近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教育活动的制度化分层、世俗化、国家化 德国高等教育改革标志:1694年成立了哈勒大学,1737年成立了哥廷根大学 洪堡 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教育部长。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人所拥有的最高天赋就是他的精神,就是他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强调大学中的哲学和语言学科教育、反对在大学中进行任何有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洪堡提出两条最基本的原则:第一,科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二学术自由原则(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古代著名高等学校:第一类是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第二类是祭司学校和神庙学校。西方文明古国很早在一些城邦中建有各种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些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国古代教育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有一些已经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功能,其中最著名当数齐国的稷下学宫。太学的建立标志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确立。

洪堡高等教育思想与柏林大学:柏林大学就是洪堡进行的成功的实践:柏林大学的创新,四个方面:确立哲学系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孕育了自由选修制度的雏形。为德国成为19世纪的世界科学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高等教育:一私立学院(达特茅斯学院)、二州立大学(弗吉尼亚)、三莫利尔法案和威斯康辛思想。

莫利尔法案:提出用增地建设农工学院的议案,用增地资金建立的、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实用技术教育的学院成为“增地学院”

美国威斯康辛思想与高等学校三项职能确立:威斯康辛大学增地基金建立的一所州立大学,威斯康辛思想概括了在肯定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职能的基础上,明确了高等教育的第三项职能,即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能。

高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又分三级: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三个方面:一是以囊括大典、兼容并包为纲,倡行学术自由;二是建立以“学”为本的新学科体系;三是建立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质量: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品质、知识创新品质、社会服务品质和社会贡献品质的优劣程度

高等教育社会价值;

1、政治价值:促进社会政治延续、推进社会政治生活、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2、经济价值: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区域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3、科学价值: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

4、文化价值: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造新的文化、保护文化

5、个人价值: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个人的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基本层次:高等教育两个基本层次: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高级专门人才的类型:

1、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

2、学术人才和实用人才

3、通才和专才

得性质: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复杂性(教育对象:人)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它还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目标的性质: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复杂性(教育对象:人)

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指明方向、规范活动;依据和出发点;归宿和检验目标 制定高等教育目标的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需要 相结合不要片面 高等教育目标处理好几个关系:身心;德才(最重要的关系);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知识、智力、能力的关系 高等学校的专业双重性:职业性、学科性

专业层次:第一,科,11个学科门类;第二,类;第三,种

高校专业在第一二层次上设置(美);小专业模式对应专才教育,高校专业在第三层次上设置(前苏联),我国高等学校专业体系模仿前苏联的小专业模式 课程结构:纵向结构: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科)、专业基础课程(类)、专业课程(种)

高等学校的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门职业分工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基本教育单位。高等学具有 课程的横向结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

课程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积极思考(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博与专相结合原则:既要围绕专业目标,又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意义,作用:(1)科研室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2)科研室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科研是学科发展的基础;(5)科研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6)科研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1)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互为源流关系,教学为科研培养人才,科研促进教学,提高师资水平;(2)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原则(3)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原则(4)计划选题和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6)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优先原则:高校科研的教育性原则

3、高校科研评价先后经历了行政评价、同行评价、计量评价等阶段。

意义:是科技进步的不然要求

1、历史意义

2、现实意义

3、高校科研评价先后经历了行政评价、同行评价、计量评价等阶段。

对学术道德的认识:高等学校的科学,要更加强调学术规范,更加重视学风建设,并且将其放在科学研究活动的优先地位,要更加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学术腐败,这也可以称之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近年来,学术腐败问题益愈严重,高等学校要更加坚决反对学术腐败,加强学风建设,要把学风建设当作学校科研工作的生命线来抓,上升到培养什么的科研后备力量的高度来抓。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技能、教育情意);教师的品德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勇于开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有集体主义精神。我国高校教师职务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我国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

教育工作方针: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公平(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提高质量(我国教育的核心)教育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我国目前实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小的校长负责制。

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我国学位制度的领导机关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单位是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

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与改革: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逐步形成的制度: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高等教育制度中的学历;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下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并存,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我国最早的高等教育例法

19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两项关于高等教育的专门法规,《专门学校令》、《大学令》,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专门法规;民国高等学校分为公立、私立,公立有政府设立,有国立、省立、市立三种;私立大学有私人、教会设立 高校的三项职能: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洪堡和柏林大学);服务社会职能(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仪器开放等)(威斯康辛思想提出)三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中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校之所以是高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既是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时高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中长期教育改革》:(这个可能是论述题,你到网上查一下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文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具体内容: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教育改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特殊教育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招生制度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学校制度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高校制度)

1、完善治理结构

2、加强章程建设

3、扩大社会合作

4、推进专业评价 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1、以制度创新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

2、按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办事

3、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规划设计

4、坚持“洋为中用、中西结合”

5、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

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实际的我国高校董事会制度,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办学自主权受到法律规范;中间治理机构得以建设。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普遍设立。大学理事会和校董会职能逐步扩大。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教师参与民主管理。

加强章程建设;学校章程促进学校发展 扩大社会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推进专业评价: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全。

下载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高等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来指代。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

    高等教育学

    作为新教师,你认为你面临的挑战与困惑有哪些?你将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挑战与困惑?在克服这些挑战与困惑的过程中,你希望能获得哪些方面的帮助与支持?新高校教师在参加工作初期最大......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1 高等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教育。 2 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题在P19) *1.论述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征。P5~6 *2. 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7~9 *3.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9~11 *4.论述高等教育文化的关系。P......

    2011年福建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2011年福建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高等教育法制化:是指建立和健全高等教育法规体系,同时运用相关法律和制度进行高等教育治理,是一个依法管理高等教育的过程......

    2012湖北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老师点题内容——华师培训点)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 4~6个(每个3~4分) 2、简答题 5个 3、论述题 2~3个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

    高等教育学问题

    第六章 1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和【】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进行【】的【】和【】活动过程。 2 高等学校的教学任......

    2014-高等教育学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简答题: 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 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名词解释: 书院P24 中世纪大学P27 赠地学院P30 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