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
《我的学习好习惯》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反思
一、教具准备与教师风格
在准备红蓝苹果的时候,因为每个同学都要分4个蓝苹果和4个红苹果,但是我们准备的蓝红苹果加起来一共320个,加上准备的多余苹果,有400多个,数量比较多。为了保证分苹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我提前用回形针将4红4蓝苹果固定在了一起,多余的苹果分别用几个回形针固定。这样使得我们班在分苹果和苹果树的时候速度非常快。我个人觉得,教师应该细心一些,这样子不仅仅是节约时间的缘故,孩子们会从老师的做事风格和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如果作为一个正式的、长期任职的教师的话,老师每次课都是这样的风格,学生在整理自己的作业之类的东西时都会自觉地有序、有速、有效进行安排的。
二、导入太过简单、直接
在向学生说明今天我将带着你们一起来谈一下你们的学生习惯之后,我就采用了“齐声读”的方式一起读了本课的题目。虽然学生的配合比较积极,但是,总觉得这样的导入太过简单、直接。
我在想可不可以用一些古人的故事来导入呢?从网上下一个关于古人学习的小视频,如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故事。或者用陈毅小时候把饼蘸到墨盒里故事,给孩子们讲一下这个故事。我觉得心理课堂的导入可以向语文教学学习一下,这样的导入会更加有意思一些。
三、如何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展开之后,我多次强调是自己有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你自己知道的学习习惯,但是还是有几个同学写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自己有的,因此在我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好习惯的时候,有个孩子受到了同学们的很大质疑。对于这个问题,当时我想的是为了不打击孩子的学生积极性,所以没有进行专门的处理。只是说了一句要写自己有的习惯,要做诚实的孩子。但是,这个事情让我反思,这种学生在认知层面上“我知道”,但是在行为层面上“没做到”的这种心理辅导课,怎么使课堂具体化、深入化、有效化。我们设计的活动环节,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了认知层面,但是要提高到行为层面又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毕竟本次课我们涉及的主题是“习惯”,不是一个在短短的课堂中就可以动摇到的,而是在以后长期的学习中需要培养和锻炼的。如果说在认知层面上的理解可以化成学生行为的动力,那是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在本次课上,我发现很多孩子,不管是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还是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在认知层面上都很清楚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是好的,而我们的课堂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了“是什么或什么是”的初级层次上,“怎么做”也是从认知层面上知道了怎么做,但是我们却很难使本次课成为一个可以后续评估的课堂。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孩子多要了“蓝苹果”,他们敢于承认自己不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让我失望的时刻,那就是第一个男孩子问我要蓝苹果的时候,班上不少的同学笑了,我用“这位同学很诚实,他是很勇敢的,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好的学习习惯”来鼓励他,但是还是比较失望的,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变得不再诚实,不过我倒是希望自己这样的想法是小题大做,我还是希望孩子们都是好孩子。
四、表扬的技巧 表扬要让孩子知道“你的表扬只是属于我的,是为了我的某一个具体的事情而给予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学生观看“小明考试得100分”视频之后把小明的考试秘密敲到PPT上,我有意地记下哪一条是谁说的,然后在总结学生们回答的时候,我就可以说还有那位这位同学(手指向这位学生)说的„„,观察很仔细。这样会让孩子们感觉到这份表扬只属于他,而是是针对他说的某一个答案、做的某一件事情,孩子们会因此受到鼓励。因为,我看到在我这样说到某个孩子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都会有很自豪、或是很不好意思但是却难以掩饰喜悦。
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有几点注意:
一定是描述你看到、听到的,这要求全神贯注的观察和倾听;
一定是这个孩子做过的事情,针对具体的某件事情进行表扬,“对事不对人”;
一定确保这个表扬是某个孩子独有的,防止泛化,“对此人不对彼人”;
一定要用一个孩子的思维水平可以理解的词汇进行总结,保证学生可以自己用这个词汇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的自己的类似行为进行自我表扬。有益赞赏的两个标准:一是描述你所看到的;而是让孩子从赞赏中学会自我赞赏。
五、时间管理需要改进
在管理时间方面,我做得不好。由于时间概念不是很强,所以总是求快。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不好的学习习惯时,本来希望每位同学都把自己的不好的习惯说出来,然后问其他同学谁在„„方面有好的学习习惯,帮帮他改正好吗?但是,这个环节我进行得比较匆忙,刚开始让孩子们选择两个坏习惯说,而且只邀请了5位同学,这是我没有展开的一个很大的失误。关于时间这方面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锻炼的,一旦老师心里开始求快了之后,整个人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孩子们有可能会意识到我仓促进行的不良状态。
六、管理课堂的技巧
其实,管理课堂有的时候只是存在于老师跟几个学生之间的互动,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比较听话的。我这次课上只有两个孩子比较爱动、爱说话。我所做的就是悄悄走过去摸一下他们的头,或者轻轻敲一下桌子,或者停下来看他们一眼,这样就很快可以让他们端坐好。但是这样的孩子他们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所以我感觉自己的整堂课中的管理都是在与这几个孩子不断互动。虽然有的孩子是利用多动多闹这种方式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学会忽视”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忽视孩子的多动多闹,孩子觉得没趣就自然不这样做了。但是,我觉得“忽视”的方式要有选择地做,这样的方式只是针对师生之间的无效互动(如指责、批评等)而采取的,但是我个人觉得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互动是尊重的,那就是有效的。
七、抓住一切机会升华主题
其实跟爱动、爱说话的孩子的积极互动可以变成升华主题的最佳机会。比如,我会在停顿一下之后,目视那个扰乱课堂秩序的孩子: 师:能告诉老师,你刚才做什么了吗? 生:打闹了。师:你觉得打闹是好的学习习惯吗? 生:不是。
师:那让我们改正这个坏习惯,好吗? 生:嗯。师:怎么改呢? 生:认真听课。
我在跟这个孩子互动的时候,其他孩子都很安静,可能他们认为我会采用一种反面的方式警告吧。我觉得这个方法是比较好的升华主题的方式,因为我通过这个方式从一个比较具体的行为层面让学生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体验。像这种主题的心理辅导,把学生自己作为教学的“素材”是很好的,这样的体验会更加深刻些。
八、时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我在将学生的回答敲到PPT上的时候,我都会在重复他们的话之后,问一句“你的意思是„„老师这样写下来可不可以?”虽然同样是老师经过自己的加工,将学生回答的关键词写下来,但是征求孩子的意见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自己是这个课堂的主人。有的孩子说的答案可以跟有的孩子综合在一起,这个也是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的。比如: 生:多看课外书。
师:嗯,你的意思是要多看课外书,刚才那位同学(手指同学)说多看书,老师可不可以在后面加个括号,写上课外书呢? 生:嗯。
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受尊重的。我觉得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树立这样的一个价值观:每个人都是被尊重的。要学会做事之前考虑他人的想法。本次课上没有孩子说不可以。如果他们之中有人反对的话,我会问他“那你想怎么写呢?”让孩子自己说出解决的办法。
九、充分发挥儿歌/ 顺口溜的作用
两次的心理辅导课,我们都是选择了儿歌结尾,但是我却有种感觉,那就是儿歌只是一个我们没有深入挖掘和利用的环节。我在想,老师可不可以根据前面学生讨论的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自己编写顺口溜或者儿歌呢,亦或是学习陶行知编写打油诗也行,这样儿歌或顺口溜的这个环节就变成了一个学生自我创作、教师指导辅助的过程,对学生的帮助会更大,这样的一堂课的效果才会有了一个好的起步。另外,学生学会编写顺口溜之后,这对于学生的归纳的思维方式是一个锻炼,这样对学生的记忆也是有帮助的。小学的这种锻炼对于初中之后学习文科十分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好的学习策略习惯的方式。例如:
同学们的部分回答
顺口溜编写
多看书(课外书)
认真听课 不说话不打闹 不乱走动 多问问题 不懂就问
复习学过的,预习第二天要讲的
做完作业要检查 做作业要快,不磨蹭 先做作业,后玩 不,不说,不乱打闹; 玩,不急,学完再玩; 问,多问,不懂就问; 书,多看,看课外书; 快,不拖,快做作业; 查,不省,防止马虎; 帮,互帮,共同进步; 好习惯坚持做;坏习惯坚持改; 请爸妈来监督,向同学多取经; 好计划自己定,贴桌上常提醒。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一、学生基本情况
我校中级班学生年龄普遍在16-19岁之间,这个年龄的学生心理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过渡性(从幼稚向成熟过度)、闭锁性(内心世界从开放转向封闭)、社会性(社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动荡性(心理发展不稳定和可塑性大)。他们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嫉妒、自卑、焦虑、逆反和早恋等不良心理状态。同时,他们具有着情绪化、易冲动、对问题的看法较为片面等特点,如果不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学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甚至会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所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尤其重要。
二、教材情况及教学内容选择
我校所选择使用的教材应该说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内容包括知识篇、成长篇、生活篇、学习篇、求职篇等,其中分为40个主题。根据学校的五段式教学安排,这40个主题要在第一阶段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所以,教学中,我只选择知识篇、成长篇、生活篇三块内容,分为六个专题:第一课题为“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提醒学生重视心理健康。第二课题为“做一个自信的人”,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信心的重要性,了解自信与自负的区别,培养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三课题为“合理控制情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人的情绪特点,掌握自己的情绪特征,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了解不合理的情绪对人的生理、心理造成的伤害,同时不合理情绪会影响其人际关系给其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让学生学会合理地表达和控制情绪。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父母的苦衷,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与父母关系的方法,引导学生热爱父母,懂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第五课题为“如何与老师相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师生关系的性质,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习惯。第六课题为“成为受欢迎的人”,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人际交往中交往方式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才受人欢迎,同时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同时在体验中学会解决问题。
三、教学思考
(一)教师要正确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心理健康教师,要解读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认真把握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有效凸显课程的旗本特点。所以,应该把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详细操作方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的使命。才可能把发挥心理健康课的实际作用,真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中应体现人文关怀,做到育心育人
学生健康的身心是其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敬的师生关系。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要有别于其他课程。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多设计一些走进学生中间的讨论性问题,减少在讲台上面讲的时间,据心理学家介绍: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是成正比的,所以老师离学生越近,其心理距离就越近,那就要求老师多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有意义。
其次,教学中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赏识。我们都清楚,许多学生缺乏自信,课堂上不敢发言。因此,传授知识其实不是目的,心理健康课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中,教师若一味板着脸,那么就等于“对牛谈情”。若教师和蔼、宽容、理解,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是会有变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赏识要有度。赏学生欣赏之处,识学生整体,有的放矢地运用赏识,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再次,一定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敢有怀疑的态度,有发散性的思维,有标新立异的答案,甚至是荒诞的思维都可以,一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空间,使学生能有信心去思考,那么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意识,而且要有课程意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要创造学生的个性,哪个方面有发展就培养他哪方面的特长,人人都能成为人才的思想观念。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考试评价值得商榷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成长中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懂得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提高其心理素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和课程结束进行考试都有悖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与传统学科相比,在教育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若给学生一个定性、定量的成绩,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不是可为的。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天祝县职教中心 窦芳
通过对本学科教学的反思,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以下认识: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心理健康教师,要解读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认真把握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践,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己任。
所以,应该把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详细操作方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的使命。才可能把发挥心理健康课的实际作用,真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中应体现人文关怀,做到育心育人
学生健康的身心是其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敬的师生关系。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要有别于其他课程。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走进学生中间的讨论性问题,减少在讲台上面讲的时间,据心理学家介绍: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是成正比的,所以老师离学生越近,其心理距离就越近,那就要求老师多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有意义。
其次,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赏识。许多学生缺乏自信,课堂上不敢发言。因此,传授知识其实不是目的,心理健康课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若一味板着脸,那么就等于“对牛谈情”。若和蔼、宽容、理解,可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学生是会有变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的赏识要有度。赏学生欣赏之处,识学生整体,有的放矢地运用赏识,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再次,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敢有怀疑的态度,有发散性的思维,有标新立异的答案,甚至是荒诞的思
维都可以,一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空间,使学生能有信心去思考,那么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意识,而且要有课程意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要创造学生的个性,哪个方面有发展就培养他哪方面的特长,给他们心理支持,帮助孩子认识到,只要努力,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人人都能成为人才的思想观念。
总之,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成长中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懂得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提高其心理素质。与传统学科相比,在教育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应该更着重与学生的体会和实践,而不是他学到了什么。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新乡市教科研论文
教孩子大胆迎接青春期
作者姓名:畅英
单 位:获嘉县大呈中心校小呈小学 联系电话:***
科研论文
教孩子大胆迎接青春期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们班的女孩小宁跑来告诉我:小雨在厕所里哭泣。我心中一惊,连忙向厕所跑去。原来是小雨来例假了,经血渗透裤子,印在板凳上,引来一些同学的好奇和围观,小雨觉得没面子,正蹲在厕所委屈的哭泣。我把围观的孩子劝走,帮小雨收拾好,又安慰了她几句,就让她回家了。
晚上,小雨那无助的眼神总浮现在我眼前,我知道,青春期已经光临了孩子们。在课下,我就听她们谈论过“月经“这个话题,但一看见我就都跑开了,我还发现男孩子开始变声了,女孩子的乳房也已开始发育了。男女学生随着自身的发育,对第二性征的出现产生了好奇、不安,甚至恐惧心理,由于性知识的缺乏还会产生神秘感。我这个做老师的,在这个时候,是要装作不知道、没发现,还是给孩子们讲解一些青春期方面的知识呢?讲吧,我这个语文老师也不知从何说起,该如何引导孩子们面对青春期、了解青春期、正视青春期呢?不讲吧,看着孩子们在这个问题前面的迷茫又使我于心不安。于是,我起身开始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第二天的课程。
第二天,我走进课堂,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大大的字“青春期“,然后我让同学们大声的读出来,接着我又在“青春期“三个字前面添上”大胆迎接“四个字,再让学生大声读出来。我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你们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这意味着你们的童年生活即将结束,迎接你们的是更为紧张的中学生活。回首这一路走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你们的身体,也同样如此,因为你们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今天,就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认识----青春期。“ 我从青春期学生身体的变化谈起,因为这些变化就发生在孩子们身上,他们不知不觉就会对号入座。当我谈起女孩来例假的话题时,我看到有些女孩子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有的男孩子则用双手捂住耳朵,表情怪异。甚至听到有个男生说:“你们女生真恶心。”这时候,有个性格外向的女孩子就说:“你们男的再怎么好,也都是女的生出来的。”然后有好多女生都有点得意了。眼看一场口舌之战就要展开,我赶紧制止:“孩子们,你们为了一个问题,敢于辩论,争强好胜,其实,这就是青春期的表现之一。现在,我们就来了解青春期还有那些表现,以及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青春期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性意识的萌发,青春期性意识常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异性的暂时疏远。青春期开始,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别日益明显,男女学生会产生一些不安和害羞的心理,从而接触中出现了短暂的疏远。
②渴望了解性知识。男女学生随着自身的发育,对第二性征的出现产生了好奇、不安,甚至恐惧心理,由于性知识的缺乏还会产生神秘感。他们要求了解身体变化的奥秘,这是很自然而正常的。由于渴望了解性,各种生理卫生和医药书成了同学们寻找答案的对象;对文学艺术作品中爱情的描写及其表现手法极为敏感。有的青少年还从黄色淫秽书籍中了解性知识,因而在思想上受到腐蚀,这是要引以为戒的。
③对异性产生好感。在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男女同学会产生一种彼此要求接近的需要,产生互相吸引的心理,表现为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好感,男女同学喜欢接近等。
④模仿性的“初恋”。由于性意识的萌发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男女同学开始初步树立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男女间两种不同的感情:一种是在共同追求理想、追求事业的基础上建立的纯真友谊;另一种则是对爱情的追求与模仿,即所谓交异性朋友。这种交朋友还只是一种模仿行为,具有对象不固定性,没有深厚感情基础,不懂得感情 的专一性和排他性,盲目地模仿一些从影视和读物中看来的动作,也不懂这种模仿带来的严重后果等特点,因此,还谈不上“初恋”。以上种种表现说明,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学生产生性意识是一种正常、自然的现象。如果你在自己身上发现类似的现象,不必产生不安和自责,但由于青春初期各方面还不成熟,要注意这种感情不能任其发展,要善于控制自己,更要防止社会上种种不良影响的诱惑。
青春期还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身体正在急剧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他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一方面学习上的任务很重,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再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交往也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这就使他们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了。这三方面的压力常常交织在一起,矛盾此起彼伏,虽说生活的内容大大丰富了,但也不再像幼儿园、小学时那样单纯容易了。而这时,他们的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青少年又不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常常喜怒皆形于色,便显得情绪忽高忽低,特别不稳定了。
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我认为,帮助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在校老师应尽的一份责任。
我曾看到这样的资料,说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第二个反叛期(幼儿阶段有个第一期)。其实,我们做家长的都从这个阶段经历过,只不过我们那时受的教育比较传统,更多的是自我克制和自我压抑,但如果实实在在地回顾那段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潜在的反叛心理。从我的经验看,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做老师的角度调整自己的角色,一是试着去做孩子的朋友,收起师长的威严,让自己也年轻青春起来,有意识地多了解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从寻找共同语言上保持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渠道畅通;二是要懂得对孩子的尊重,相信他(她)确实已经长大,正在成熟,对孩子的观点、主张、见解多加理解、肯定和鼓励,对他(她)学识上的进步多加表扬;三是从生理上多给孩子以关心。四是对孩子这个阶段交往的同学、朋友,家长应加以关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学坏的基本是在这个时候;五是要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可以避开孩子),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如有问题,学校家长配合解决较为有利。总之,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我觉得,青春期是调教孩子的一个机会期,既然是机会,就有成功的机遇,也有失败的风险。这个阶段里,千万不能和孩子针尖对麦芒地硬来,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获嘉县小呈小学 作 者:畅 英 2014年4月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1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同学进步我高兴,给情绪找个家》
一年级
一、教学目的
1、正确看待他人取得的进步,克服嫉妒心理。
2、学会从他人的成功与进步中风箱快乐的方式与方法。
3、感受与体验因为帮助他人而快慰的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分享别人成动的快乐,感受从帮助他人获得的快乐与因自己进步而获得的快乐有何异同。
2、难点:消除对别人的进步或成功的毒剂心理,学会在勉励他人的进步压力时合理调节自己的抱负水平。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
灯片、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事导入,列举一个因为妒忌而产生分歧的小故事(抽生交流)揭示课题。
(二)教学内容
完成鉴别判断部分
1、学生自由评判自己对待他人是否有错误的做法。
2、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是怎么做的。
3、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感想。
4、评一评。教师不必对具体和个别学生进行评价,只是针对现象进行估计,适度表扬他们,并给他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完成策略训练
1、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一个能反映同学进步我高兴的事例。
2、教师出示改进的几种方法和措施。
“同学进步我高兴”
“同学进步我成功”
“同学进步我进步”
3、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这些好方法的好处,最好能说出自己认为好的方法。
完成反思体验
1、以前在对待他人进步的问题上自己是否有错误的想法与做法?。
2、学了本科以后,该怎样看待他人的进步?
3、从帮助他人进步中分享到的快乐与因本人获得进步所产生的快乐有何不同?
4、当他人获得进步时,自己应该怎躺调整心态,积极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