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班数学 10以内的相邻数
学前班数学 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小1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的特征:单数的相邻数是两个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两个单数。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乐意参加数学活动,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教学重点、难点:
能找出10以内的任意一个数(1和10除外)的相邻数是几和几,理解并能说出一个数和它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分别是多一和少一的关系。教学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小1的关系。
2、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思考和操作过程。准备:
1、蘑菇房子10个
2、动物图片。教学过程: 1.导入
小动物去春游,天黑了小动物们到了蘑菇旅馆。可是他们要住在几号房子里面呢。请学生为小动物们分房子。2.教师:小动物都住到了自己房子里可是不知道他们的邻居是谁,还想让同学们帮他们认识下他们自己邻居。
3.谁来用数字来表示动物的数量?看看3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比比动物的多少,再告诉大家2比3怎么样?4比3又怎么样? 4.小结:3的邻居朋友是几和几,也把2和4叫做3的相邻数,通过刚才比大小,我们知道相邻数的一个特点:就是前面的数字总比中间的数字小1,后面的数字总比中间的数字大1。
三、巩固练习,加深相邻数概念 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幼儿胸前佩戴数字卡1——10,围成圆圈。幼儿听音乐找自己的好朋友。如:5先找4,再找6,然后站成一排。
(2)纸牌乐:每2个幼儿一组,把1——10的纸牌放在桌面上,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赢幼儿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找出它的相邻数。游戏类次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相邻数的小秘密: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单数的相邻数是两个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两个单数。感知某个数和它的相邻数之间多一和少一的关系。
四、小结: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激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3人一起玩玩相邻数游戏。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第二篇:数学:10以内的相邻数
大班数学: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活动准备: 1、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记号笔每人一支
2、红房子、绿房子各一,数字卡片1-10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1、森林里新开了一家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2、国庆节快到了,老虎大王想开个国庆节庆祝会,它要到2元超市买一些礼物,在庆祝会的时候送给森林里的小动物,可是它想请小朋友帮忙去买礼物,你们愿意帮忙吗?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示范
师:你们看,老虎大王给你们捎来了购物券,我们一起来看看购物券上有几块钱?(出示单数购物券)
2、它为了考考小朋友,每一张购物券上的钱都不一样,要求小朋友在买一样商品时就用笔把钱圈起来,你们说应该圈几个?(2个),因为2元超市的商品都是2元。
3、数一数,你有几元钱?把数字写在后面的格子里,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4、幼儿购物,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购物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购物券送到红房子,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的绿房子。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老师这里有一张“1”,你觉得“1”该送哪边呢?为什么?
4、教师小结: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2个2个成双成对的数叫双数。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四、集体游戏“抱一抱”
1、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抱一抱的游戏,老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2、幼儿集体练习。
3、个别练习。
五、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1、在我们的身边也藏了许多的单数和双数,请小朋友找一找,在我们的身上,有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身体上的:鼻子、耳朵、手等)
2、幼儿寻找身上的单双数,并说一说。
3、请幼儿回家找一找身边的单双数。
第三篇:学前班数学《相邻数》
活动名称《相邻数》
活动目标:
1、初步建立相邻数的概念。
2、初步理解一个数与相邻的两个数多1少1的关系。
3、感受生活中的相邻数。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1张,猴子图片10张。
2、1---10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游戏“我来说,你来接”。
方法:1:教师任意说出一个10以内的数,幼儿接着往下数一个数。
方法:2:教师任意说出一个10以内的数,幼儿说出比该数多以或者少1的数。
3、认知3的相邻数
★ 请幼儿观看图片中有几只小猴子,用数字几表示。3的相邻数
◎提问: 3只猴子的邻居分别是几只猴子?
▲ 数字3的邻居分别是谁和谁? 谁比3少1? 谁比3多1? ※小结:3的相邻数是2和4,2比3少1,4比3多1。
※寻找相邻数的规律: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这个数少1和多1的两个数。
3、巩固相邻数的含义。
★ 教师出示猴子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猴子是按数量逐一增大的顺序排列的。
☆比较动物数量的多少,巩固两数之间差1的关系。
◎以“给动物找邻居”为由,依次掌握2、4、5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4、游戏“找邻居”。
通过游戏,进一步掌握相邻数。
5、通过实际练习完成《相邻数》
※活动建议
1、音乐游戏“找朋友”
玩法: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根据卡片上的数找到自己的相邻数。音乐停止,三个好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好,相互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第四篇:大班数学〈10以内的相邻数〉
大班数学《10以内的相邻数》教学反思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一定要简炼、到位。否则孩子们会对教师过多的语言产生反感,越听越糊涂。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渗透孩子们语言方面的内容----把话说完整,让孩子们对“X的邻居是X和X0”说完整,其实这些话成人说起来也有点绕,教学结束后我才感触到,总的来说还是对教材对孩子了解的不够!在这个地方只要引导出孩子说出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便可以了,这样孩子还会更感兴趣!
2、各个环节要清晰,环环相扣,符合数学教学逻辑。
本数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认识10以内数的相邻数,重点应在由小动物之间的邻居关系过渡到数的相邻数这一环节,请清相邻数的概念。刚开始我总认为孩子们只要明白邻居的意思就可以了,没必要把相邻数的概念给孩子,万一他们理解不了怎么办!但在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之后,感觉豁然开朗,孩子就应把正确的概念给他们。于是我又重新调整了思路,用打比方的方法(高凌溪有两个名字,在家里妈妈叫他宝宝,在幼儿园里老师又叫他高凌溪。那邻居也有两个名字,小动物叫他邻居,数字宝宝就会叫他相邻数。)把相邻数的概念给了孩子们,并且在游戏部分孩子们都能说出10以内数的相邻数,运用地非常自如!
3、要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在活动的前一部分是对邻居的提问,但当时有一小部分幼儿回答不上来,原因是对邻居一词不理解,若提前进行这方面内容的丰富便不会有这一现象出现。
4、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活动最后一环节中是让孩子们找到扑克牌里各数的相邻数,当时孩子们的表现是边看黑板(上面有从1—10按顺序排列的小房子,孩子们一看黑板不用动脑就能马上找出某数的相邻数,)边从扑克牌中找出答案。看到这一现象我马上将黑板拿走,拿走之后我发现孩子们的表现是:大多数孩子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找出答案;小部分孩子会从1开始数一直数到他要找的那个数然后再来找它的相邻数;还有一小部分孩子找到之后前后顺序会放错。经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对数序的认识还很不够,虽然能很流利地唱数下来,但提出个别数让他们往下数还不是很流利。为此,在以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或饭前饭后应多提供给孩子一些数数字接龙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数序。
5、做好活动的延伸者。
自从进行了数学启蒙活动以来,我感觉进行的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延伸,数学里的奥秘是无穷的。比如这一活动结束后我还要和孩子们一起来认识11以内、12以内的相邻数„„
11月初,我有幸参加了下关区学科教学带头人的评比活动,我准备的教学活动是散文诗《落叶》。
活动目标是
1、通过理解散文诗《落叶》,感受秋天的落叶给小动物带来的快乐。
2、能较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理解并掌握词汇:“飘落”。
3、按照散文诗结构,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大胆仿编散文诗。从诗歌的内容看,非常简单,于是我把重点放在了仿编诗歌上。我采用了一些电教手段辅助教学:配乐朗诵、多媒体影像、录音,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活动中,我自始至终引导孩子发现散文诗的“树叶落在哪里?谁看见了?他是怎么做的?重点强调这一点,因此孩子在创编时自然而然地应用了这个结构。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说了许多,如:树叶落在草地上,小鹿把它捡起来,别在头上,把它当作发夹。我把孩子们创编的内容录进录音机,再放出来,孩子们听到自己的声音,别提有多高兴了!
活动背景:
在渗透式领域课程“秋天”的话题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带领幼儿去幼儿园旁边的农村秋游。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地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又不乏优美的意境,动态感很强。幼儿散文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一种文学形式。一篇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一节优秀的散文欣赏活动对幼儿来说无疑是一次完美的艺术享受,它能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散文欣赏能给大班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激发大班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通过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活动重难点:
学习朗诵散文诗,并按散文诗的形式进行仿编诗歌。活动过程:
这个活动的目标是: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根据散文诗的结构,学习仿编诗歌。
3、大胆讲述,提高幼儿的语言创编能力。我把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导入,让幼儿感受秋天树叶飘落了下来,会落在什么地方?第二个环节:出示四幅图,让幼儿知道树叶到底落在了哪里?会被谁看到,又把落叶当成什么?第三个环节:学习散文诗,创编动作,学习几个动词的汉子和动作。第四个环节:仿编散文诗,延伸部分,让幼儿把想要仿编的诗句内容画在纸上。
本次活动中的闪光点是:问题的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一开始,让幼儿猜测树叶会飘落到哪里?接着出示四幅背景图,再猜测会被谁看见?在此基础上,引出散文诗后提问,被谁看见了?它们把树叶当成了什么?在一个个的问题中,幼儿很好地理解了散文诗,为接下来的仿编奠定了好的基础。整个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勇于说的环境。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使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是:仿编散文诗时,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对大自然的观察不够仔细,因此对秋天季节变化仍有很多细节没有发现,平时接触落叶的机会也比较少的,所以小朋友们的创编能力比较有限,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还是不够,仿编的不是很好。所以,应该给幼儿进行课前准备,多了解一下秋天的特征变化,为本次活动进行铺垫。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落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本次活动内容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在活动中,运用了五幅挂图,使散文诗的内容变得清晰又充满了优美的意境,深受幼儿的喜欢。对于散文诗中的动词,让幼儿进行模仿,小朋友很愿意模仿,如果能借助于动作的汉字出示,不仅能让幼儿用动作描述小动物 “爬、游、飞、藏、躲、坐、睡”还能认识相应的汉字。同时在这个环节还可以多给与幼儿更多表述的空间,鼓励幼儿的自主表达。
在活动中问题的设计也是循序渐进的。整个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勇于说的环境。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使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创编诗歌的环节让幼儿进行自主地讲述,由于课前没有进行知识的铺垫,所以创编的效果不是很好。照顾全体幼儿,使人人都能更好地参与想象、讲述活动。所以我提供了操作材料,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想要仿编的内容画出来,活动后便于幼儿再次交流。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在绘画时表现出了想像与其绘画能力脱节的现象,因此给他们的创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动物图片给幼儿参与想像添画和讲述。
本次活动总的来说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通过老师的语言和图片的引导带幼儿投入到了优美的散文诗的意境中,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是本次活动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探讨的,例如对于燕子、树叶与信的关系尽管课件演绎,教师语言描述,但孩子还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课中孩子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学得兴致勃勃,但没有主动提问的现象,就连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没有提出来,这说明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会努力争取设计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1、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在落叶图上添画,边画边作仿编诗句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听听个别幼儿仿编的诗句。课后引导幼儿相互讲述。活动反思: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席鼓励表扬的语言、动作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同时配乐诗使幼儿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韵律美,语言美,体验轻松的氛围。
4、但是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语言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情感需准备充分。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配乐诗使幼儿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韵律美,语言美,体验轻松的氛围。幼儿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能跟上老师很有序的开展活动.并且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就有将活动中的重难点在环节里一一的体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幼儿不至于很突然的去接受本次活动的基本知识点。课前的知识准备活动物质准备,并能做好形象的解释词语:飘落、院子、催等动词。为下面的仿编做好铺垫作用。充分发挥有的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和创编。通过在教学活动的开展,我发现自己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方面,但同时也有许多值得改进的方面,下面针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姿体,丰富散文诗了的动词,孩子们在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中,那就更好了,使静静的散文诗有了动静的搭配,把飘动的落叶很美的展示出来,有将自己的想象部分大胆的表现出来。
2、教师在教学机智和方法上还不够灵活,没有很好的处理对于个别幼儿的教育和幼儿的随机指导。
3、活动结束时发现,难点的不再于仿编句式和想象,而是本活动的重点也成了部分幼儿的难点。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反思,希望在接下来的这类型的教学活动组织中,我能改善这些方面的不足,争取做得更好。
第五篇:大班数学活动:相邻数(10以内)
大班数学活动:相邻数(10以内)
活动目标
1.了解相邻数的含义。
2.能根据相邻数的概念寻找正确的数字和图片。3.感受寻找相邻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能熟练掌握10以内的正数和倒数。
各有3、4、5个苹果的图片各一张,数字卡片3、4、5各一张。
活动过程
1.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数字4,这个数字相邻的两个数字是谁?数字5呢?谁说说“相邻”是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出示表示3、4、5数量的苹果图片,呈现梯状摆放。(1)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数量,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请你们看看这些苹果图片,比一比,中间的苹果比前一排的苹果多几个?又比后面一排的苹果少几个?
教师:中间的这排苹果有几个?它的相邻的两个数是谁?
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图片后面分别出示数字4、3、5,并出示一个横向的三格图,里面分别有数字3、4、5,表示它们之间相邻的关系。
教师:5的相邻数是谁?5比4怎样?5比6又怎样?(2)师幼讨论。
教师:数字也有邻居,数的邻居我们称它们是相邻数。一个数有几个相邻数?是两个什么样的数?
教师:与7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己?
(3)教师总结:与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后一个数比它大1,前一个数比它小1。
2.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摆放相邻数的卡片
教师:看,这些大楼上有的数字不见了,你知道它们应该是哪一栋吗?你是怎么样知道的呢?请你帮它把数字补上吧!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接着请幼儿各自完成自己书上的内容。教师:这些蜗牛背上都应该是有数字的,而且是相邻的数,请你们快快帮它们把没有的数字补上。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接着请幼儿各自完成自己书上的内容。教师:看看这幅画,然后告诉我这是什么游戏?(拼图游戏)那谁能快速地告诉老师这里缺了哪几幅画?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请你们快速地在图卡中把缺的图片找出来贴在对应的方框里。幼儿自由操作。
评析
本教学案例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说出4和5的相邻数,并通过呈梯状摆放的苹果图片让幼儿体验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接下来,让幼儿练习摆放相邻数的卡片,加深对相邻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