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秀的教学论文: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5:0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优秀的教学论文: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优秀的教学论文: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

第一篇:最优秀的教学论文: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

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怎样教,把重点放在教“懂”、教“好”上,把学生这一“主体”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采取“满堂灌”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目标过于死板,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就是执行教案过程,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学生直到到达预定答案为止。因此学生何时何地都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接收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了严重的禁锢。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那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本人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创设情境,促成学生自主参与

教育者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能够突出知识特点的直观材料,针对不同的课题和内容,选择适当方法,如投影、挂图、录象、演示、实验等,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挖掘他们的自主探索的潜力。另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布疑设奇,创设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引深拓广,使学生置身于自主学习的情境中,体会其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并取得成功的快乐。

如讲热传递时,开始不是介绍热传递的方式种类,而是先给学生做一个“火烧金鱼”的实验。当他们观察到的结果和他们意想中的不一样时,他们就会萌发出“我也要一试”,要弄个“究竟”的强烈愿望,有了一种主动学习知识的目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权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导师”

“教育”一词的拉丁文义是“引导”。“导学”的思想也是自古就有,中国的孔子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及其后提出的“道而弗牵”的思想;当代美国杜威提出的“教育即导学”,我国的钱伟长提出的“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1]。以上这些重要思想,充分体现教育的本质在于一个“导”。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师主宰教学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权威;是知识的“移植者”、“灌输者”,而学生只是听众,是知识的接受者。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在学生困惑时“指点迷津”,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参与者,只是起到点拨、主持作用,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助产婆”,让学生主宰课堂,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使他们愿意学、善于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我,创造自我、提高自我。

在讲授“焦耳定律”时,教师在演示完实验后得出结论。明显是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学生则完全处在被动状态,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应引入一些相关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三个因素有关。教师然后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的方法去实际实验方案。可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点拨,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能设计出实验方案。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效的交往能力,对突出主体地位有重要作用

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活动的能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非常典型的体现了这一点。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活动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形式,没有有效的教学交往活动,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分析信息,探讨问题,取得共识,进而小组间进行交流,营造 合作学习的氛围,让整个学习群体相处于愉悦的知识空间,营造合作学习空间,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完成所学知识的领悟。

四、充分利用好实验教学活动,能使学生体验做学习主人快乐 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探索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物理知识抽象与初中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及方法。同时,丰厚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的“要我学”化成主观的“我要学”,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例如初二物理的浮力力问题中的“物体浸入液体中前后体积差”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往往很难理解。老师很难只通过讲解能使学生明白,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两套实验仪器:一套直壁量筒和一套滴漏杯。通过两组实验分别测出物体浸入液体前后的体积差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然后对比两体积,让学生动手、观察并自己总结两者相等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得到的印象比单靠教师空洞的说教深刻得多。因此运用实验操作,可促进学生对认知材料的深刻理解,这抽象为直观,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用实验的意识,让呆板的课堂生动起来。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2]。从根本上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中生成,活动赋予,并在活动中发展。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激起探索 欲望,开拓其潜在创造潜能。同时在实验中提出问题标新立异,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把实验活动贯穿在教学整个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耳去行动、去实际操作,给学生创造积极活动的情景,使学习成为自己自主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培湘,素质教育目标道学的理论与实验探讨[J]教育研究,2001(3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刘金英

第二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生为主体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生命全面关怀,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创设适合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课堂是一个舞台,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乐。在本次课内比较学活动中,我们八年级语文教师总结出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能提高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力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就不是学生单人的学习行为,它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交流,共同探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通过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像一篇文章的字音、词义,必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认知,尤其是词义要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知,并且标注在书上,养成习惯,自己动手去做。文学常识让学生利用工具自己书查阅。对于课文内容自己要能概括,要有自己的感知领悟。在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思考。对于重点词语、句子、精彩部分等有自己的所得,简要的批注在字里行间。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认知、感悟、思考,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就学生读书中的问题,一部分学生自己通过深入思考能自行解决,还有一部分需要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互相启发,才能解决。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梳理出来,“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在合作交流启发中求得问题的解决。理解课文重点如学习《三峡》一文时,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叙述顺序后进入重点段落的合作学习。教师梳理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本文写山、写水,反复朗读全文,你感受较深的是哪个景物?为什么?

步骤1 先指定小组读——“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诵

步骤2 分组读,每组一段接龙形式朗读

步骤3 利用组内合作的形式讨论老师指定的问题,或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时弄不懂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小组长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后面向全班提出。经各组相互补充、讨论解答。

步骤4我们组觉得感受较深的景是水。因为水是长江的灵魂,如果没有水哪来的三峡之景。而且从“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读中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水在流动,在变化。

师:讲得很精彩。看来同学们与我真是“心有灵犀”啊!那么,本节课我们不妨把学习的眼光聚焦在三峡之水。请同学们再读写水部分(2-3段)。分析三峡之水有什么特点,并且能说说理由。(学生合作学习,待小组示意合作已有结果后,进行小组交流)

步骤5 各组学生讨论,争先回答分析水的特点:

生1:三峡的水急,流速快。从“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可以看出。生2:三峡的水清。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看出。

生3:三峡的水绿。从绿潭中看出,虽然水本身没颜色,但由于绿树的倒影使水变绿了。

生4:三峡的水深。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素湍绿潭”的“潭”中可以看出。

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之后归纳综合,问题不但解决了,而且认识也加深了。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提高课堂效率。

要实施语文口语训练“生活化”。新教材构造的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把口语训练摆在突出的位置。要讲究口语训练的“生活化”,就是做到训练应面对生活的实践,着眼于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重心点,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说的内容、说的方法,给学生以充分说的机会,给学生创设语文“生活化”的情境。例如进行语文课堂内的各种朗读和表演实践,可以结合课文中诗歌、散文、剧本、小说的不同语言特色,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朗诵化、音乐化、故事化,从而达到对说的内容、胆量、声音、感觉、姿态等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训练。另外,还可充分利用课

前三分钟的演讲,引导学生评论发生在身边、周围的人和事,或评论校园生活。

实施创新作文训练“生活化”的方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是对生活的高度概述。强化作文训练“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真情实感。现实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它每天每时每刻或多或少会生发出些许的感动,正是有了这些许的感受因而使我们能捕捉瞬间的灵感,从而点滴成文。因此,语文教

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要求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写实感;要指导青少年学生平时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注重捕捉生活小事中点滴;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伟大文学家茅盾说:“应该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的警觉,把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如果把这些与本身已有的感知素材融化,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烁,开流掘源,把握其内涵,从而获得写作灵感。写有源头,全局皆活。

从教材中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可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可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提问要以“生“为本,注重优质高效。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课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五、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点感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推进,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不断的反思、总结,只要我们不耽于经验,不囿于传统,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努力创新,就一定找到更多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让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更明亮。

第三篇: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瑞金市象湖中学

赖瑞明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数年,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物理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新课标从课堂教学的角色定位、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上都是以“学生”为基本立足点的,所以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是实践新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现结合我白身的课堂教学及所观察的课堂现象,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与思考:

一、树立科学教育理念,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1.树立面向全体的学生观。教师应面向全体,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热爱每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切实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在教学设计时,尽量做到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多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提供活动和交往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尖子生”和“学困生”的表现,更要关注一般学生的表现。

2.尊重个性差异,提倡欣赏教学。世界是千姿百态的,学生自然也是干差万别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教师的职责在于发现、在于引导。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欣赏教学,将学生的优点放大,使其能扬长避短,而不是一种“模予”教育,用生搬硬套的“模子”去禁锢学生,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生气、失去活力。好学生的定义不应该是“乖孩子,听话的孩子”,而应该是思维活跃、大胆创新;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有独特个性的学生。

3.关注学习品质,培养科学素养。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命运。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会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更会关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质,会使一个人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初中物理应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严谨、科学、敢于探索、敢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物理品质。有位初二的物理教师在执教的一堂课中曾多次捉醒学生:“同学们,这个实验你认真做了吗?”、“这句话我们用物理语言应如何表达?”、“这位同学的发言,你听仔细了吗?”等等。教师的这些做法,看似细节,却切切实实地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二、优化教学行为,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每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可能性及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

1.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我县使用教科版教材,该教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科学地、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材,重组教材,引进开放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生活化。一切科学均产生于社会实践中,作为基础科学的物理同样是人类为了适应生活,为了改造大自然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只有当物理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物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2)教学内容弹性化。我们的教材是面向全体的,对于不同班级,不同个体,教师应敢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否定和重构。

2.优化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物理的学习,应让学生经历物理活动,感受和体验物理过程,“听到的记不住,看到的:蛊得快,但动手动脑做过了,学生就会记住了”。只有让学生亲历物理探究活动的过程,感受挫折、痛苦、成功和欢乐,才能激起他们对物理的亲切感。

3.优化作业设计。课堂练习及作业练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教材中,有许多机械重复和模仿型的作业,它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每个人的水平不同,能力有差别,对全体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好的学生在做重复的劳动,而差的学生则根本完成不了。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2)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现行教材上重复、机械模仿的作业较多,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作业。

(3)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课堂作业为基础性的作业,一般要求课内完成。自选作业为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实践作业如社会调查等。另外还可以采用写物理日记、编物理习题等形式的作业。

三、改变学习方式,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学习方式单一,以接受学习为主,过度地重复练习、过度的封闭性练习,使学生思维僵化,缺乏主动性、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创造力,而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所以要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1.基于个性的学习。基于个性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的学习是具有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不断增强自我了解、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尊重学生的一些独特想法,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基于合作的学习。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有许多重大的科学成就都是在团队合作中取得的,因此,从小应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具体学习活动之中。在集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分工、学会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学会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优、缺点,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整合;要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3.基于实践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的,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因此,在课堂中,多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研究的学习、基于网络的学习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会学习的人。

第四篇:案例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马鞍山八中 董丽琴

为了使思想政治课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解决思想政治课纸上谈兵的现象,真正让学生用学会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把理论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活”起来,我校全体初中政治教师申请了题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结合现实生活的案例教学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以课题为抓手,以课堂为平台,以结合现实生活的案例和教材为载体,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终生发展为目的。为了研究案例教学的特点,检验案例教学的效果,每个课题成员每学期都必须承担一节案例教学公开课。我选择的公开课的课题是初三政治中“不言代价与回报”这一内容。

这一框题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什么是代价 什么是回报”,二是“我承担 我无悔”,本框题的知识目标是要让学生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能力目标是学生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为了顺利达到这三个教学目标,我精心选择了丛飞事迹作为案例,此案例既能点明本框的主题,即“不言代价与回报”,又能突出本框三个教学目标。为了能使公开课获得成功,我进行了试讲,试讲中不少学生在谈丛飞时都认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是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是一个真正做到“我承担我无悔”、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正在庆幸我的案例选择恰当时,突然有一位同学举起手来说了一句让我十分惊讶的话。“我觉得丛飞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我不惑地问道:“为什么呢?”他振振有词地说,“一,他不顾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是对父母给予生命的不负责任;二,由于他死后还留下了17万元的债务,给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没能对家庭负责,所以我觉得他不是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话音刚落,班级中就一片哗然。有的赞同、有的反对、有的疑惑,教学秩序出现混乱。而这一切都在我设计之外,当初选择丛飞这个案例时,我确实没有想这个问题,所以课上一时不好处理。当时我为了安定学生情绪,完成本课教学任务,避开这一有争议的话题,我就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请学生们课后把自己的观点整理以后交上来。然后就匆匆结束了本节课。

显然在这个环节上我处理的不是很好,反映出我在备课时,在进行案例教学探索时,只重视教材、教参和案例的选择,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轻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重视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后来在重新设计案例时,同组有老师提议重选一个案例,如洪战辉的事迹。我没有同意。我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题研究不是为了点缀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而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

在上公开课时,我增设了一个课堂辩论环节,我把学生的质疑摆出来,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辩论中,每个同学都在认真思考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根据学生的发言,我利用多媒体适时播放了“丛飞妻子对丛飞行为的理解和支持”、“丛飞生病期间,社会各界对他的关爱和捐助”以及“丛飞去世后,一个庞大的爱心接力——丛飞助学计划在深圳正式启动”的片断,这些感人的场面,震憾着学生,学生深深感受到丛飞用爱心温暖着社会,社会也用爱心温暖丛飞,帮助着丛飞,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承担责任是有代价和回报。认识到学习丛飞,并不是提倡每个人都去借款捐助,而是要学习丛飞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希望每个人都能尽自己能力承担责任。最后,我做了总结,告诉学生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尽心尽力地承担社会责任。丛飞就是这第三种人。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不能成为其中一员,到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社会上有许多“丛飞式”的人物,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温暖。所以在座的每位学生都要认真思考准备做第几种人。

上完公开课,本组老师在对本堂课评析时,都谈到本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去判断、去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本课的中心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

这闪公开课的成功,也提醒我对案例教学研究不能停留在收集资料、选择案例、建立资料库的层面上;不能仅仅为了改变思想政治课枯燥、理论性强的面孔,而用案例来点缀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考一个理想的分数;而应在如何围绕学生、从学生角度去选择案例从而达到对学生做人方面的培养和引导。这不是课堂上进行说教能够做到的,而要学生自己去认识、去领悟、去实践。这需要老师把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再现现实中典型事例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要。这就要求运用案例教学,不能仅是案例的展示教学,更要深控案例中隐含的矛盾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同时也提高了政治课的实效性。

第五篇:浅谈在民办高校经济法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在民办高校经济法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要:《经济法》是民办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当前我们民办高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观念淡薄,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民办高校;经济法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前言:经济法既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也是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向实用性转化。因此,经济法的教学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1.利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经是大家公认的教学真理。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学或学不得法,也不会有最佳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首先是要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从学生心理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法律关系主体中的自然人行为能力时,我引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因参赛选手年龄太小而被取消”一事;讲授税法中的个人所得税时,我讲的是NBA篮球巨星姚明、科比等人的年薪及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学生听到这些他们非常喜欢的明星和热切关注的事件后,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使他们积极进入主动学习状态。接着,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巩固了旧知,形成了认知冲突,便于顺利引出新知,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知识也能得到很好的掌握。

2.加强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循循善诱,启发、点拨学生,围绕教学目标,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通过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获得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

2.1案例教学,形成教学互动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真实、典型的经济法案例的详细描述,让学生进入案情,身入其境,充分参与教学,提出相关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讨论、寻找答案。恰当的案例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是简单的采用理论阐述、法条解释、相关案例分析,虽然对学生理解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不能加深印象。所以,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应注意师生互动并灵活多变。可以先介绍案例,再循序导出基本原理,也可以先作理论铺垫,再援引案例分析,还可以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遴选尤为重要,一个真实性、典型性、代表性并具有启发性的案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学生收集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运用到教学,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到讲台上讲解,从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双向提问式,形成教学互动

双向提问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横向联系,纵向思考,进一步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学生自己寻求答案或者学生之间相互解答。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拓展知识层次;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反省自己在教学中的疏漏,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而学生提问一方面受到教师的启发,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产生疑问;另一方面,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并在积极思考。例如,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法律问题,而以其有限的法律知识无法解决;或者发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从而产生怀疑等。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学生有疑问总比没有好,教师的职责是营造宽松、平等的良好氛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质疑,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将疑问提出来,并寻求解决之道。

2.3讨论式教学,形成教学互动

讨论式教学的亮点就是把教师的单向传授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有争议的问题,并且经常和案例教学交叉使用,也就是说,以案例为讨论对象或者在讨论中应用案例。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上,可以采用分组讨论、随机讨论等方式,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

2.4仿真模拟,形成教学互动

从性质上讲,模拟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通过情景演练,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获得体验,将知识有效地内化的过程,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给学生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其实际功效是不容低估的。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横向竞争学习的欲望。此外,通过模拟演练,学生们还领会到沟通、理解以及执行的重要性,在课程学习中挑战自我,在团队中体会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重要性,领略团队合作精神。

3.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3.1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布置实践性作业。经济法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法理的精髓,能够比较娴熟地将法理应用于实践,因此在作业上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将知识点再写一遍,而是以实例形式布置,让学生充当实例中的某一角色,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查阅法规,领会法理,既锻炼了能力,又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经济法理论知识,学生们均反映对这样的作业很感兴趣。同时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不仅需要反复阅读教科书,而且还要查阅大量的课外书籍,无形中就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开展网上课堂。要利用先进、快捷的网络平台,适时开展网上课堂,将课件、教案、讲义、参考文献、习题等内容放到网上,便于师生之间更广阔的沟通,使我们的课堂无限延伸,师生在网络的空间里,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陈玉珍.提高财经类院校经济法教学质量的新思路[j].法制与经济,2008,(10)

[2]赵美珍,刘永宝.经济法教学改革的三个视点[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6)本文转帖自中国鸣网论文站点(http://lunwen.mingmw.com)如需转载请声明来源.

下载最优秀的教学论文: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优秀的教学论文: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把对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知识的传授主要在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合作性......

    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师高高在上,以绝对的权威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而学生一味的洗耳恭听,习惯于教师讲什么,他们记什么、学什么,根本不会有“异想天开”的时候,也谈......

    跨越式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跨越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听过很多本校或其他学校的教师做的各个级别的公开课后,我感觉到:“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满堂灌”、“注入式”的教法的确是越来越少了......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里厢一中 王旺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课堂教......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漳县三中漆想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

    识字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Microsoft Word 文档

    识字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探索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修学习,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尤其是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而言。识字是小学语文教......

    新课程改革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全]

    新课程改革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洛阳市伊川县直中学 魏珍珍 电话:*** 摘 要: 新课程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备课、上课、辅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