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修改训练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5 05:3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作文修改训练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作文修改训练教学实录》。

第一篇:高三作文修改训练教学实录

高三作文修改训练教学实录

课堂准备:实物投影器 时 间:两节连堂课。过 程: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好!上次作文课,我们进行了以一次“以美为话题”的写作训练,这节课我们进行一次修改训练,训练的目的是探讨“如何根据已有内容,采用最好的形式最好地表达中心”。

师:(出示投影)投影内容,是从上次“以美为话题”作文中,选出的一篇非常感人的美文,它写出了人性之美。但在行文(思路、结构、语言)上,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品味揣摩之后,请试着找一找。时间五分钟。

(投影内容:)美丽的乡村之夜

过厌了城市生活的张杰,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农村,这农村离省城一千多公里。张杰在那里办起了一所诊所。

冬天的夜晚来得特别早,高原上的夜晚明显得很冷,夜出的人,有的耳朵被冻掉了。

“张医生吗?我的孩子病了,发着高烧,你能不能来一下。”拿起电话,一阵急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这样的夜晚,如果出车,很可能会出现被冻死在车里的危险。前些日子,一司机遇上雪崩而丧生,还有一位司机滑下了公路。

张杰快速地回答:“我不知道你的住所啊。”“我马上告诉你,你沿着公路开车10公里,遇到加油站向左转……,在我的门口有一个大卡车。”那农民又重复了一遍,张杰还是被他搞糊涂了。

“你还是来吧,求你了,我求了许多医生,他们都不愿来,听说你非常好,所以……我给沿途的农家打电话,让他们把灯打开,你就可以了。”农民终于想出了办法,高兴地说。凭着医德,张洁答应了他。

张杰带着工具,乘着小车,把空调调到最大,向着那茫茫黑色进军了。呼呼的风声,把玻璃打得直响,张杰的手脚都有点冷。张杰开始有点后悔了。

忽然前方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张洁内心感到欣慰。加了加速,眼前的灯光越来越亮。走着走着,也不知见到了多少灯光,张杰的内心火热火热的。眼前的一切让张杰感到自己的选择对了。

一路的灯光,一路平安,张杰顺利找到了明亮的卡车前灯。

“小家伙烧得真历害,390C。打一针明天早晨吃点药就会好的。”张洁诊断完,把病因等情况诉了农民。

“我该怎么回去呀。”张洁心里想到。

“今天,你住在我家吧,明天再回去。”农民热情地邀情。

张杰望望大卡车的灯光,望望那夜色,“不,我还是回去吧,如果有人会诊呢。”

张杰驾驶着小车,沿着原来的方向向回走,他发现沿途的灯都亮着。他过去之后,那灯光才熄灭。而对于这个地区如此贵的电,他们是非常珍惜的。张洁内心无比激动,眼睛火热火热的。车内的寒冷已经少了,全身感到暖烘烘的。

小车轻快地在灯光下行驶,漆黑的夜在张杰眼里变得阳光般灿烂。通过车窗,张杰看到了,感到了这美丽的夜色。

师:谁来谈谈这篇文章的优点? 生1:这篇文章的选材较好,立意高。师:能具体谈谈吗?

生1:他以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事为题材,表现了他美好的心灵,符合“以美为话题”的作文要求。

师:立意高呢?

生1:它表现的是一种人性之美,也就是人的善良、博爱、相互救助的本性。这是一般心胸狭隘的人所想不到的。

众生:(哄笑)师:谁还有要补充的?

生2:一路的灯光,使夜景美丽,也映出了美好的乡风民俗,因而也是美的。生3:这篇文章在写法上,运用了多种手法,也较好。师:譬如——

生3:第二节中写天气之冷,是铺垫。打电话给其他医生,而他们都不去,是反衬。其它还有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也较出色。师:好,通过大家的发言来看,这的确是一篇写的较好的作文,但它有没有不够妥当的地方呢?

生4:第二段与第三段的对环境恶劣的叙写,可以合并。师:合并到哪里?

生4:放到第三段,作为心理活动。

生5:第二段、第三段主人公的心理,交代不清。特别是第三段的“快速”,一词,在上文的犹豫与下文的同意前行之间,很暧昧。

生(众):笑。

生6:“我求了许多医生,他们都不愿来”,这是反衬,但以众多医生的见死不救,衬托张医生的美德,让人不舒服。

师:唔,有道理。刚才我好像听谁在大叫“大卡车”。怎么回事? 生6:是我。有认为“大卡车”的出现是个败笔。既然这个农户有车,而且又多次打电话求医碰壁,情况有那么紧急,他为何不自己开车求医?

师:这的确有些不合常理。请坐。

生6:我还没说完——在倒数第三段中,“张杰望望大卡车的灯光”,为何如此,也让人莫明其妙。

师:读得很仔细。再次请坐。

生7:“小家伙烧得真历害,390C。”这病并不严重,这使张洁冒险的意义大大降低。

师:也就是造境不够。对吧?

师:刚才,大家各抒己见,谈了很多这篇文章中可以改进的地方。下面,根据咱们平时所讲得写作技巧,谁来谈在改写时,应注重做哪几方面的问题?考虑时间三分钟。

生8: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总思路应保留,但前半部分的条件恶劣应再强化一下。

师:为什么?

生8:条件越差,越难能可贵。

生9: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应多写,并且要写清心理发展的过程。原文交代太少,只凭一个“医德”二字,张医生就冒死前往行医,总有点——有点—— 师:不够真实可信。

师:这两个同学说得很好,总而言之,在写法上有三点需注意,一是造境上注意“抑与扬”,使主人公活动的意义最大;二是构思上注意“情与理”,人物活动既要合情,又要合理;三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历程要交代清。

(板书:)

师:好,刚才,我们对作文“美丽的乡村之夜”的优缺点,作了充分的讨论,下面我们的任务是——

生:写!时间30分钟,不少于600字。师:那真是赵本山做广告——都知道。生:(笑,接着开始写作)第二课时

(上课后,学生陆续交卷,教师边收边阅,十五分钟后,全部停止。)师:好,停止作文,到现在为止,已经有80%的同学写完了作文。没写完的,以后要加强训练。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作文《美丽的乡村之夜》的优缺点,对此文,我们提出了三条修改意见。

生(众)(纷纷):

一、造境上注意“抑”与“扬”;

二、“情”与“理”要有机结合;

三、人物心理变化要交代清楚。

师:我手头上是刚选出的三篇作文,咱们一块看看,它们在我们提出的建方面,哪一点做得较好。阅读时间五分钟。

(投影显示第一篇)灿 烂 的 那 片 光 张春晓

“叮铃铃……”在外出诊忙了一天的张洁刚刚睡去,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

“张医生!张医生!我妻子难产!快!快!”电话那端的声音疾得像窗外高原的风雪。“你的住所?”

“蒙噶尔集最西边就是我家……”

张洁披起那件乡亲送他的毛皮大衣,背起药箱,开着吉普车冲向高原茫茫的夜色深处。

吉普颠簸,抖落了驾驶前台上他大学时最爱的歌带——《风雨无阻》。歌带久已蒙尘,但灰尘蒙不住张洁那颗风雨无阻的心。带着那颗心,他毅然离开了喧闹的都市,踏上了几百里才有一个聚居地的高原……

前些日子一个高原上的汽车兵在夜行时滑入了道旁的深渊,还有一辆运输车夜行时雪崩被埋在了雪底。整个高原还笼罩在“不夜行”的忌讳中。但张洁的耳边又一次响起那乞求的声音:“你一定要来呀,我已打电话给沿途的居民,让他们在您经过时把灯打开,给您照路。”

前方的灯果然依次亮着!

风雪仍无情地敲打车窗,张洁的脚有些发木了。但他眼前却是辉煌的灯光。灯光耀着雪花,雪花映着灯光,形成电费偏贵的高原上少见的奇观。张洁发现有些灯光下居然还有人影,张洁知道了,牧民们怕风雪声掩盖了汽车的马列达声,都纷纷起床等待着哪!

他的心在沸腾着,往日的一幕幕又一次展现在眼前。他刚来这里时县委书记亲自看望他说:“你是本县的第一个大学生啊。”县委书记期待的眼神让他难忘;一位老大妈送来了皮袄皮靴,这是她一夜未眠赶制出来的,大妈布满血丝的眼睛让他难忘;每到一处,牧民们端出的热奶茶更让他难忘……

灯光阑珊处,是城的最西。城的最西,是那牧民的家。

张洁终于赶到,人们殷切、无奈、焦急的目光全部变成了希望。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婴儿哭声响彻高原,母亲汗泪交夹的脸上浮出了微笑……

“张医生,留下吧。”牧民们苦留。

“万一再有别的急诊呢?”张洁的话让牧民无话,有泪。高原的天气变得好快,老天爷一抖手把风雪收起换上了睛朗的夜空,不换的是沿途的灯光。路面上的雪晶莹闪烁。灯光灿烂,雪光灿烂,星光也灿烂……(804字)

师:下面,针对这篇文章,同桌间交流以下意见。看看它,在三点建议上,哪方面做得好。生:(讨论两分钟)师:好,谁来说说?

生1:我认为这篇文章在“情”与“理”上结合较好。师:好,你先一停。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众):同意。师:请你接着说。

生1:这篇文章,心理活动写得较多、较好。人物心理活动写得较细。特别是是回忆刚到高原时一段,能很好地解释张洁冒险出诊的原因。

师:也就是说,它道出了主人公行为的思想基础。生1:——因而更真实可信。

生2:插入对磁带的描写,也是一种衬托,说明主人公早就有这种思想品格。生3:这篇文章中,没写农户的大卡车,(众生笑)并且将病症改为难产,(众生笑),这使故事也更真实可信。

生4:故事的结尾,寄情于景,通过几个“灿烂”,使文章的主旨升华。师:写得很好,评得也不错。的确,在构思上,张春晓同学注意到了“情”与“理”的有机融合,他不仅写出了主人公的活动,而且点明了主人公为何这样做的思想基础。所以,这可算是一篇很出色的作文。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众):同意。

师:好,咱们现在来看第二篇。要求跟刚才一样。(投影显示第二篇文章)灯 孙晓锋

萧晨,一位医生,一位在荒郊诊所工作的医生,他来这里已有好多年了,虽已习惯,但他厌烦,厌烦这的寒冷、这的路、这的落后、还有那比金子还要贵的电。

那天下午,天已微微发暗,一只信使鸽突然飞来,挟带着SOS的求救信。萧晨出发了,他已习惯了,习惯了驾着那辆军用吉普车攀山越岭,悬壶济世。

夕阳西下,车窗外寒风凛冽……

终于到了农家,萧晨见到了病倒的孩子,“高寒症”——一个萧晨晚来一步孩子就要归西的急症,也是一个最为棘手的病症。窗外寒风怒号,打的窗纸啪啪地响,阴冷的月光射进窗内,诉说着深夜的来临。

萧晨头上满是汗水,一方面孩子高烧不退,另一方面他晓得这里黑暗的厉害,曾经有无数的司机被那夜晚的黑暗和寒冷吞噬,被那无情的山路和无情的山狼吞噬。

孩子的烧终于退了,萧晨站起来,他恐惧、他害怕,但他又不能不走,他担心有更多的病号。在主人的感激的目光中,萧晨毅然踏上了那辆吉普车,作为这儿唯一的医生,他没有理由停留。

车上路了,寒冷叫人没法忍受,萧晨已被冻得发僵了,他开始后悔了,后悔当年一时冲动来这个破地方……这时萧晨偶然发现路没有他想的那样黑,抬起头,他惊呆了,这时家家灯火通明。萧晨觉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了,他晓得这灯是为他,这一路的灯光都是为他,因为这里的村民从来就不开灯。

萧晨慢慢地行驶,他不觉得自己所走的是土路了,他感觉这是条金光大道,这是条爱之路。村民用“灯”去送走也是挽留他们所爱的人……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巴金在《灯》中如是说。(614字)(生读、讨论作文。约六分钟后,教室静下来。)

师:刚才的一篇,在“情”与“理”的融合上很有特色。那这一篇,哪一方面最出色?

生(众):“抑”与“扬”。师:谁具体说说?

生5:开篇的交代,就是一种“抑”。如写到他的厌烦。他的厌烦,是心理上压抑的产物。正是由于压抑,所以看什么都是阴沉的、灰暗的。它与后面的“扬”——“他感觉这是条金光大道,这是条爱之路”——形成了对比。

师:这种“抑”与“扬”,对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吗?

生6:有,正是从主人公的态度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心灵的美。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美,主人公才能不顾疲惫,冒险行医,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美,主人公才因担心另有病号而不顾夜行之险,要连夜赶回,也正有了这种美,才感动了沿途的村民,使他们打开自己的灯,让主人公一路畅行。美在文中,时时出现了,主人公的心灵是美的,由此折射出的纯朴的乡俗民情也是美的。师:本文写作上有抑有扬,那这两个方面在文中是平均用力的吗? 生:不是,是重点写抑。

师:平均用力,对称来写,不合适吗

生:不好,一是浪费笔墨,二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师:很好。看来以上两篇,都能根据咱们的建议,抓住一点,突出中心。还有最后一篇,我们看看是否在最后一点——心理描写方面最突出。

(投影显示第三篇)一 路 灯 光 刘华

高原上的风丝毫不知人情冷暖,到夜晚就更加肆虐来,呼呼地,像是要卷起这天地间的一切。

张洁,忙碌了一天,正坐在小火炉旁用铝饭盒煮着自己的晚餐。听着外面的风专声,环视自己这个简陋的诊所,他心里涌上来些许“假如”。假如我当初没有离开城市,假如我当初不开这个诊所,假如……

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张杰冷不丁吓了个激灵。心里掠过一丝阴影。他犹豫着不想去接电话,他依然低下头想自己的心事:假如……电话铃声依然响个不停,响得他心乱如麻,他霍地站起来,抓起了听筒,那边果然传来了焦急的话语:“张医生吗,我的孩子病得医害,你来一下可以吗?”

“你看这鬼天气,路上那么滑,我怎么出门呀!”

“要不,这样吧,我给沿途的人家打电话,让他们把灯打开给您照路。” “那好吧!”张洁无奈地摇了摇头。

端起饭盒紧扒了两口,把自己浑身上下裹了个严实,这才打开门出去。还未走到车库呢,就已冻了个透心凉,他哆嗦着打开车门钻进去,好歹把风关在了外面,但还是筛糠似的哆嗦着。

刚刚下了场大雪——给公路上又打了层蜡。张洁小心翼翼地行驶着。忽然,当他抬起头远眺时,发现了一排微弱的灯光在风中摇曳,仿佛一下就可了吹灭,但他们亮着,亮在张杰的车前,而车后却又是漆黑一片,张杰不再抖了,他感到周围暖烘烘的。高原上的电是很贵,但这沿路的人家却毫不吝啬地为他——这个素不相识的人开了方便的灯,张洁迎着灯光一路走下去,又想开了他的心事,假如,当初我拒绝了这个病号、假如我不开这个诊所,假如……我怎么会看到这美丽的夜景,还有这美丽诱人的一路灯光?

张杰激动地张着嘴,他想说声谢谢,却不知要说给谁,但他终于说了出来:“谢谢,你这美丽的、温暖的一路灯光!”(689字)

师:谁来谈谈这一篇在心理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生:这篇文章中心理描写出色,表现有两点:一是写得细;二是写得清。如“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张杰冷不丁吓了个激灵”,写得很真实,我有时就这样。还有,“还未走到车库呢,就已冻了个透心凉,他哆嗦着打开车门钻进去,好歹把风关在了外面,但还是筛糠似的哆嗦着”也写得细腻。

师:还有吗?

生:文章中的几个“假如”,我认为用得很好。它前后照应,使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而且通过几个“假如”的对比,又写出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来看,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侧重点上,对原文进行了修改,而且做得较好。其实,这几篇文章的特色,并不仅仅有刚才说的几点,我们突出几点的目的,在于提醒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在注意运用一下我们上节课所提到的三条写作技巧。

师:哪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情况?

生:今天作文的任务是修改作文,目标是“在记叙文写作中,采用最好的形式来最充分地表达已有材料的中心”。

师:好,今天,我们进行了一很好的修改训练,但能否真正掌握修改文章的要领,还要看我们在平时写作中的努力程度。课下请根据本课的训练思路,将自己上次的作文修改一下,任务重吗?

生:不算重。师:OK,下课!

评语:

近年来,高玉强老师致力于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效果。综观高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将电教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大大扩展了课堂容量,整课堂利用投影设备,投影字数2500多字,课堂辐射面大,节奏紧凑,学生活动紧张的序。

2.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主要由学生进行,教师穿针引线,点拔巧妙、到位,设问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起到了调节节奏、整合内容的作用,课堂气氛及学生思维异常活跃。

3.课堂思路明确。整堂课由“‘抑’与‘扬’”——“‘情’与‘理’”——“人物心理变化”三个阶梯构成,逐层深入,逐级扩展。

4.有效克服了作文教学中常见的弊端。这种“写、评、析”高度结合的训练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对“如何采用最好的形式表达中心”有了真切、直观的认识,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大量写作、轻视讲评、学生缺乏写作知识、写作水来停止不前等弊端。

第二篇:作文训练:作文修改

作文训练:作文修改.txt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作文训练:作文修改

作文中的许多语病都和语法有关,最常见的语病有如下几种:

一搭配不当。这是作文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包括主语(主语中心语)和谓语(谓语中心语)搭配不当,谓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宾语中心语)搭配不当,修饰语(包括定语和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等等。例如:

1.我就放轻了警惕。

2.爷爷爱看球的习惯好像有所改善。

3.那件往事又徘徊在我的脑海里。

4.我走进了新奇而又陌生的校门。

5.我很生气,随手骂了王强一句。

二成分残缺。比较常见的是缺少主语(主语中心语)和宾语(宾语中心语)。例如:

1.教官的脸上浮现出了欣慰。

2.近视眼发生的机会很多,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平时就养成用眼卫生。

3.当我和妈妈走上天桥时,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动。

三误用、滥用虚词。误用就是应该用这个虚词而错用了另外一个;滥用就是不该用虚词而用了虚词。最常见的是介词的误用、滥用。例如:

1.我走过去,诚恳得对他说:„„

2.对他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3.在我们学校这条道上,是一条非常陡的坡。

4.我的一位朋友经常用极目远眺。

四语序不当。主要指修饰语位置不当或多项修饰语之间顺序颠倒。例如:

1.我开始做不耐烦的作业。

2.他非常觉得开心。

3.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此外,修饰成分多余、句式杂糅、前后矛盾等,作文中也常常出现,应该引起注意。

写作:修改作文

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挑出文中的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搭配不当的词语以及语句上的毛病,并加以修改。

春节期间,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勤工俭学,社会公益劳动。培养乐于为人民,为社会尽义务。初三(1)班同学自己联系货源,走上街头买许多商店并非还愿意买的小商品。初三(4)班同学来到长途汽车站,跟随大客车一起出车,为游客服务。另有100名高中同学顶着寒风在繁华地区组织民警维护交通安全,受到民警同志的赞扬。

应试作文完篇后怎样才能修改得既快又好,前提在于如何“看”。这个“看”,即审核,原则是:一看主题,二看结构,三看语言。关键则在掌握方法,其方法有删、增、改三种。

(一)需要“删”的一般有四种情况:

(1)与主题无关,或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如某年上海中考的作文试题《同桌》。有位考生写其同桌王根娣是一名三好学生,其中一节写到她在熄灯后还躲进寝室的帐子里打着手电做功课。这位考生的原意是想突出王的刻苦好学,但效果适得其反。因为这样做不正反映她既违反宿舍纪律、又不善安排时间,还不注意保护视力吗?像这种只考虑一面却会影响整篇主题的内容,须删除。

(2)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如某年浙江临海县的初中毕业会考文题是《尊师爱生小记》。有位考生全文只写了600余字,但开头大发议论,仅谈教师节的意义便用了150多字。当然写此题提一下教师是可以的,但在记叙文一开头就如此空发议论没必要,应酌情删简。

(3)内容重复的,哪怕再好,也应删除。如某年天津一中学考试题是《驳“学理科何用语文”》有名考生一连举了六七位我国现代数学家的例子作论据,来论证学理科需要语文。其实这也是重复的;因为他们的国籍、时代、研究领域都是同一角度,所以只要保留一二位最有代表性的,其余都可删去。

(4)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如某年山东省中考模拟试题是《农贸市场见闻》。有些考生从凌晨起床写起,有的甚至从昨夜睡不着觉写起;有些则从国家农业政策谈到家乡大丰收,或从一路美丽景色谈到如何挤交通车等等。这些与题意无关或离得太远的都应删去;即使有些关联的也宜一笔带过。又如不少学生写读后感一类文章,明明已把真情实感写尽,为了所谓拔高主题,往往还要空喊几句口号或硬作一番检讨。诸如此类的蛇足式结尾,也应加以删除。

(二)需要“增”的大至有三种情况:

(1)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要增。

(2)内容单薄的,可以增加内容,适当扩展。如有位学生写议论文《谈艰苦奋斗》,起先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创业、守业。修改时觉得内容单薄,便增加了几个反面例子,说明胜利后如果不再艰苦奋斗而享乐腐化,必然导致失败。这样正反一比,内容就充实了。

(3)记叙文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我心爱的水泡鱼》,语言很通顺,但不具体。这里仅举一句:“我曾经养过一条水泡鱼,它全身桔黄真好看。”“好看”在什么地方呢?不清楚。于是在修改时加了一句:“尤其是它那双玻璃球似的大眼睛,游动时晃来晃去,惹人喜爱。”就形象、生动了。

(三)需要“改”的主要有四种情况:

(1)改动不大,就能对明确主题或突出中心有好处的,应当改。如前举《驳“学理科何用语文”》那例,只要改变一下论据选择角度,即保留一个我国现代数学家的例子,另换几个不同国籍、时代、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做论据;那对驳斥“学理科何用语文”的说服力就强多了。

(2)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必须改。如有篇习作《弟弟》的倒数二段:“我看见弟弟从人群中挤出来往家里跑去,透过雨帘我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耳边又响起了‘我是小服务员’的歌声„„”弟弟回家去干什么呢?初稿中没交代。后在修改时作者在前面加了句“啊,家里还有煤饼!”,联系上文可知他是回去取煤饼给人家用。这样一呼应,读者便明白了。

(3)记叙文中“一个人”的过长说话应当改,方法是:可把“此人”的长篇讲话有条理地分为几层,每层中插一些“别人”的问话、反应;或加一些“他自己”的动作、神态,文章就活泼了。

(4)议论文中过详的事例论据也应当改。主要方法是删去描写性词句,把长篇叙述概括成简洁的交待。

一改正以上病例,并简单说说理由。

二从语法的角度修改自己的一篇作文,同学之间也可互相评改作文。

《参观“少年科技作品展览”》是中学生写的一篇参观记,其中画线的部分在句式的使用、词语的顺序、句子的顺序等方面存在毛病,请指出来并改正。

参观“少年科技作品展览”

一天下午,刚下第一节课,我被好朋友立勤悄悄拉到一边,对我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一部分同学去参观‘少年科技作品展览’,让我们两个都去!”她的话声未止,我已拉着她向楼下冲去。

来到举办展览的地方──西城区少年宫,我们首先进入第一展室。

一进展室,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幅很大的地图。这是一幅北京市地形图。这图做得很精致,西山、玉泉山等名胜古迹都做有标记。群山中还嵌着一块块宝石样的闪着蓝色光芒的玻璃,这是大水库和人工湖泊的标志。从这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北京三面环山,一面临着华北平原,真是一个好地方,无怪辽、金、元、明、清等五朝都把北京作为自己的都城呢!

在展室另一头的桌子上,放着厚厚一叠植物标本。那里面很多植物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只有一件标本引起了我的注意:塑料纸下压着的两片淡绿色折扇形的叶片。多眼熟呀!噢,想起来了,这不正是银杏的叶子吗!以前,我只是在《十万个为什么》书上见到过它的图片,但从没有见过实物。今天能有幸看到它,我怎能不欣喜欲狂呢!上学期语文老师讲《银杏》这课时,还曾为找不到一片银杏的叶子给同学们看而遗憾呢。

接着进入第二展室,我在一件展品前久久地凝视着,流连徘徊,不忍马上走开。这是家兔内脏的标本,三个大玻璃瓶里用福尔马林药液泡着家兔的肝、肾等。这本是件极普通的展品,而在我看来,它却是那么可爱。原来,这件标本是前不久,我们生物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制作的。在这里,能看见我们亲手制作的展品,心里真比吃了蜜还甜。

在这间展室里,我还看见一个大沙盘,那是四中的同学们制作的校园远景规划。沙盘设计得非常周详,哪怕是小到一花一木也都标示清楚。沙盘上有教学楼、实验楼、电化教学楼、宿舍楼,还有体育馆、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真是应有尽有。这是同学们放弃了春游,用了一天的时间做成的。看着这个远景规划,我不禁又想起了我们的学校,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学校会比这还要好,还要美!

此外,我还看到了一些描龙绘凤的彩蛋、五彩缤纷的宫灯和秀丽多姿的绢人,这些都不能不给我美的感受。

一个小时的参观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为自己能为这次展览尽滴水之力而快慰,也为展览的丰富多彩感到高兴。我看到了别人的优点,也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三篇:高三作文训练

高三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题】

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②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又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取其中一则或者综合两则来确定利益,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宽容与底线,一个都不能少

①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揭示沉默的社会现状,试图唤醒民众维护自己的权利和敢于向社会发声的勇气。从另个角度看,“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则劝慰对别人多一些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因为生气解决不了问题。我想说,沉默和宽容不能混为一谈,别拿“宽容”当借口而沉默,应该“宽容”时莫生气。

②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内在涵养的体现。用长远看,要分清利弊再做出理智决定的一种明智。但当明知这种“宽容”的结果将加剧事态恶化却依然沉默,那么“宽容”就不是美德而等同于放纵。这样愚蠢的做法,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他人的伤害。李某某案件就是家长的“宽容”放纵,让孩子断送前程的典例。别把宽容与放纵混为一谈,宽容要有底线和原则。

③有人知晓这个道理却依然选择沉默,这是软弱和冷漠的体现。马汀路德.金曾说:“到头来,我们记住的不是敌人的攻击而是朋友的沉默”。如果你明知朋友犯错误却沉默不语,任由他胡来,那么他的伤害会更深。这样处事怎能交到真心朋友?还有一类人同样也知晓沉默带来的恶果却不愿站出来发声,自作聪明的认为“枪打出头鸟”而选择沉默,殊不知沉默越久,伤害越重,难以平复。这种冷漠会导致事态恶化加剧。

④我认为,当有人触犯你的利益,选择宽容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善意的包容。但当触犯了做人的底线时,再选择“宽容”那就是纵容。不管是软弱,还是冷漠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昧的选择承受是逃避问题的做法,用宽容混淆放纵是在伤口撒盐。面对错误的现象行为,大家应勇敢站出来发声并阻止,让底线更加清晰明确,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阻止事态恶化。当面对美国打贸易战时,各国政要都站出来强烈反对,或许能够阻止“美国优先”的病态蔓延,共同营造开放、包容与合作共赢的社会秩序。

⑤宽容分大小事情,那些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宽容可以接受。但大事上选择宽容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对外,直面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我们的先辈绝不手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对内,面对恶意污染青山绿水以换取利益的行为,绝不饶恕,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见,处理事物要区界限,重视原则,涵养宽容与善良的道德。诸葛一生唯严谨,吕尚大事不糊涂。

⑥我呼吁人们:别拿“宽容”当借口选择沉默,对邪恶的宽容,就是对善良的伤害。树立包容与开放的心态,增强底线意识,“该出手时就出手。” 【佳作点评】

一是题目《宽容与底线,一个都不能少》化用,直接表明观点,树立题目的观点意识。二是能够针对材料的对立性,运用对比的论证方法,列举事例,强化文章的思辨意识。三是段与段之间,围绕材料中的“任务”完成“驱动”指令,段与段之间有对比论证,段落内部也存在对比论证,引证材料具有新鲜感,态度鲜明:宽容但不能违反原则底线。

四是语言上,引述、引证与论述,表述的都十分严谨,但局部又不失生动形象的口语化。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8年哲理类预测】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身前的世界,身后的青山

①人回看来路时,才能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当抬起头,迈开脚向前走时,才会续写人生。正如哲学家所说“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我比较认同这种诗意般的哲理。

②生活的后与前是一组风景。人们总是疲于奔命,为生活,为梦想,为房价而四处奔波。却很少停下脚步,回回头,望一望来时的路,那沿途匆匆的风景,却没来得及细细回味。人如果不望自己的经历,那他生活必定是如云雾般浮在空中。没有沉淀,就不会脚踏实地;若不回顾,就不会知道生活竟如此丰富多彩;如果不向后看,就不会吸取经验教训,就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第二次。用发现身边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留给我们的惊喜,那么则必须要向前看,这样才能看到目的地,才能看到未来的美好,才能看到脚下的绊脚石。“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个人的视野越宽,看的就越远。当然向前看,才能对未来更加自信,充满着憧憬。

③前看与后看是相辅相成的。越王勾践,国破山河在,一夜阶下囚。但他懂得反思,总结失败的原因,卧薪尝胆,不止于此又继续前进,为了复国的理想,他设计逃出魔爪,打败强敌,成为强国的君主。廉颇与蔺相如曾经不和,但廉颇懂得反思过错,负荆向蔺相如请罪,赵国便因此强大。没有反思则不会有进步,而项羽不反思,把失败原因归为上天“亡我”,所以他只能唱“别姬之歌”了。所以,反思与进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④“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无论是国家。民族或个人。跌倒了不可怕,爬起来,回望反思,才会避免重蹈覆辙。同样是战败国,德国前总理博兰特能够给被屠杀者下跪,赢得全世界的理解;而安倍政府却拜鬼弄神,不承认不道歉,就意味着还想发动战争。因此说,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都高大。

⑤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生活在继续,没有谁总活在记忆中。因为“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谨记:向后看,会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前行,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大小风雨,但行者的生活丝绸一般柔滑坚韧而绚烂缤纷。

⑥学会反思,才能前行。十九大让我们振奋,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让青山不改,更让绿水长流。只有反思,才能进步;只有前行,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佳作点评】

一是:题目《身前的世界,身后的青山》,身前身后,蕴含深刻,鲜明对比。

二是:开篇用诗样的语言,切入材料,引出论点;围绕“前与后”,列举事例,对比论证,用诗化的语言,深刻词阐述了前后的内涵与深刻的道理。

三是:语言运用上,有形象生动描述性的,有科学严谨的逻辑性的,有长短结合的,有骈散搭配的,这样运用语言,使行文富于变化,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四是:列举的事例有特色。有亡国之君的成功逆袭,有英雄项羽的刚愎自用,还有代表国家的博兰特与安倍鲜明对比,还有对绿水青山的反思,高下优劣立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2018年作文预测:传统文化】

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盐铁论》 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③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④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孟子》

对于以上言论,你一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理性与感性的对决

①从古至今,世间从没有停止过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我认为,《论语》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感性的代表,《孟子》中“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理性的代表。感性与理性碰撞,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在我看来,理性战胜感性,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屈从命运摆布,是顺从内心真实想法的决然和勇气。晚清康梁为首的六君子,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们被迫逃离,只有谭嗣同不肯离去,决心以死殉变法事业,用生命向封建顽固势力做最后斗争,谭嗣同慷慨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以死者,无以召后起。”他选择毅然决然留下来殉法,这种感性的牺牲精神固然可嘉,但从理性看是愚蠢的,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图将来。谭嗣同用鲜血唤醒民众的做法,或许能汇聚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但从大局看,活下来才能“将以有为也”。

③“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权衡得失后做出的明智决定,是理性与智慧的行为。刘邦称帝后,对群臣论功行封,张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克服谋求功利的想法,理智的辞封归隐。因此,“汉初三杰”中唯独张良全身而退,得以善终。正因张良没有迷失功利,保持理性的思考而及时行动,在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一笔。这样看,这样的理性战胜感性,值得称赞与效仿。

④现实生活中,感性与理性的对决从未停止。不同的人在对决中胜负不同。但极端的理性让人裹足不前,极端的感性让人感情用事,鲁莽草率导致错误不断。那么,如何才能把理性与感性协调起来,互为补充呢?我认为,遇事首先要做到冷静,正确研判。热血男儿捍卫尊严,若为国为民,在法律框架下可以“冲冠一怒”;若为私欲与面子,则大可不必。保持理性冷静,运用智慧化解危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这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逆袭是感性充满理性的行为。而审时度势,知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是正确的态度。

⑤所以,当可为与不可为矛盾时,当理性与感性碰撞时,理性选择是解决难题最好的态度,也是最佳的办法。有所敬畏是面对冲动的一种理性;自强不息,是好男儿不服输的一种感性,非理勿躁,非感勿强。在辱母案中于欢表现虽可圈可点,但冲动也陷入了牢狱之灾。

⑥康德说:世界有两样东西令我敬畏。一是头顶上的星空;二是心中高尚的道德律。让感性与理性中和为一体,敬畏与喷张,恰当表达,因时而化。【佳作点评】

一是题目《理性与感性的对决》较为精准概括材料的含意,提出观点但结果不够明确。二是能够提炼概括两句话的各自精华,最后综合为一体,这种选择符合儒家中庸之道。

三是开篇合理(简洁)引述材料,明确提出观点;主体部分,分别从所选择的两句话辩证的论述。列举古代与近代典型事例,恰当地证明什么是“可为”与“不可为”;然后回到现实,依据法律与特殊情况,寻找条件,辨析二者是与非,最后中庸调和一体,有所升华。

四是审题立意比较准确、思路层次清晰;引用事例古今结合,观点与材料水乳交融。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2018年原创寓言类预测】

风在追求叶子,承诺要带着叶子去看外面精彩世界。叶子犹豫不决,征求树的意见。树说:你若不离,我便不弃。终有一天,叶子被风打动选择随风漂泊。分开那刻,它问树:你为何不挽留我?树骄傲的说:世界上不只有你一片叶子。

它问风:你为何要追求我?风真诚回答:因为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叶子缄默。树问叶子:你为何要分开?叶子开心的说:因为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风问叶子:你为何要跟我走?叶子欣喜地说:因为你给了我幻想并能满意我。当叶子好奇的看世界时,风停了,一辆车把它压碎。树很伤心,后悔没有挽留叶子。风继续吹,没有伤感,因为我满意了你,你必须支付相等的代价。

阅读上述材料,在比较风、树与叶的行为态度中,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收获梦想,必先付出

①风在追求叶子而叶子很犹豫,便去询问树。树说:你若不离,我便不弃。但叶子离开时,树确没有挽留,于是风带叶子看世界,满足叶子的梦想。可风停了,叶子被无情碾压。树很后悔,而风认为:我满足了你,你必须付出相等代价,寓言启示深刻。我认为,人心怀梦想付出行动,即使不成功也不后悔,心怀感恩,因为他努力追求过。②寓言蕴含的哲理十分深刻。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平等的,正如风给了叶子看世界的机会,实现了叶子的梦想,可叶子只顾享受,没有回报风,也辜负树对它的爱。所以,我们要心怀感恩,胸中有梦,才能无畏无惧,披荆斩棘,梦想开花。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叶子追求过,尽管没成功,但还应感恩帮助的人。

③怀感恩之心,成就英雄梦。韩信在落魄之时曾受到一位老妇人救助,施舍饭吃,最后随刘邦一起平定天下,衣锦还乡,仍不忘初心,以千两黄金赠予老妇人,因此美名传千古。所以,感激知遇之恩是为人之本,立人之基。无感恩之心,即使再成功,也是忘恩负义郎,因为你忘记了根本。除了有感恩之心,更要心怀梦想。因为有梦想,即使再艰苦,也能克服。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抢救千万人的生命;因为有梦想,莫言笔耕不辍,埋头苦写,最终荣获诺奖;因为梦想,赵红梅打工赚钱,将所有积蓄献给孩子,成为灵魂的摆渡人……

④感恩付出,成功恰自来。“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确实,没有谁可以随便成功,只有义无反顾的付出与辛勤地耕种,最终会收获梦想之花。付出不一定成功,但不付出万万不能成功;成功的果实是付出之花结出的。仅仅是因前途不定,就停止前进?人生向来没有坐享其成,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30岁“高龄”进入时尚界,一篇稿子改七十八遍,能背下每期杂志所有稿子和图片,带着一股没有专业珠宝知识的编辑团队,把杂志做到行业顶尖,这一切都是因为敬静始终相信: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这便是“女魔头”敬静散发的珠光宝气。

⑤对于高三的我们,距离高考还有两月时间,要倍加努力“磨剑”,准备“一展锋芒”。在此,我感恩帮助我的老师、家长和朋友,给我自信和勇气,让我用心血与汗水浇灌璀璨花朵。即便零落成泥碾作尘,还有香如故,仍可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什么后悔的?

⑥学习“亮剑”精神,坚信收获梦想必先付出,感恩必有回报,追求终会成功。“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佳作点评】

一是题目《收获梦想,必先付出》能准确的揭示材料的中心; 二是开篇引述材料,简要解析,提出观点;

三是从风、树、叶三者关系,找到现实对应的人,揭示寓意,准确把握了这一重要环节;

四是从不同的角度,分点论述,层次清晰;五是结合自身实际,表达感恩之心与战胜目前高考的决心,正反思辨的论证了决绝的态度。

作文题拟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交叉路口,红灯亮起。120急救车被前方按规定停车的私家车挡住。由于病人情况危急,急救车驾驶员不断鸣笛,私家车司机见状,看准绿灯方向暂无车辆通行,果断闯红灯左拐,为急救车让出一条通道,急救车顺利通过了路口,为抢救病人争取了足够的时间。按照新交规,私家车司机接受了记6分,罚款200元的处罚。监控视频流传到网上后,广大网友呼吁取消处罚。交警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特事特办,马上取消了对私家车司机的处罚。

在这支共同谱写的救助生命的“爱”的协奏曲中,私家车司机、网友、急救车司机和交警,谁最值得你崇敬?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得套作。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适合的两项是()

A.《共奏“爱”的协奏曲》

B.《灵活处事,值得崇敬》——向私家车主致敬

C.《大爱无疆,救人第一》

D.《为见义勇为“开绿灯”点赞》

E.《坚守职责才是善》

BD【解析】A没有按照任务来写,问的是“谁最值得你崇敬”,必须有所选择,选出“最”。C不够明确,看不出写的谁。E偏离任务,任务中说“崇敬”,这里偏向了“善”,属于跑题。B点出了“灵活”,并用副标题表明了对象,非常好。D明显指向交警,也表明了观点,符合题意。

第四篇:高三作文训练

高三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校园,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这是正好一个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生走过来说:“你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的答应了。那位新生于是轻装的去办理各种手续。一个多小时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的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各自走去。几天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学子惊讶的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细读这则材料,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三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校园,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这是正好一个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生走过来说:“你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的答应了。那位新生于是轻装的去办理各种手续。一个多小时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的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各自走去。几天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学子惊讶的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细读这则材料,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解

赞扬季先生:

①一诺千金,负责到底 ②谦逊为人,长者风度 ③不以善小而不为 ④可敬的赤子心

赞扬或批评年轻学生: ①留住诚信

②人与人只须平视 ③不必“惊讶” ④呼唤平等与博爱

第五篇:作文修改训练一

作文修改训练一

作者:gongjianhua318 加入日期:07-08-17

一、分析下列文段的失误之处,并进行修改 文段一

所以说,如果我国的教育制度、选材标准不进行改革,经济发展程度达不到一定要求,现在的“减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减负”

可能带来“增负”。但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是势在必行的。真要“减负”必须从整个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来改革,学校、家庭和社会要配合好。否则“减负”了,学生放下包袱,他们轻松了,余下的时间干什么好?看电视、打游戏机,进游乐场,录像厅,或在路上三三五五地追逐嬉戏?如果没有家长,社会的适当引导,缺乏明辨是非能力,控制力不强的学生,将会沉迷于不健康的活动,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可见为了配合减负,学校应筹集丰富的阅读图书资料,有配备专业老师指导的各式兴趣活动小组,建造各类活动开展的场地,此外国家还要制定相关法律限制或禁止社会上那些对青少年发展不利的活动场所的开设,国家还要向学生家长合理地协助学生“减负”。可喜的是我国的某些地方现已为此做了不少工作。

文段二

然而“玩物”而能不丧志者也不乏其人。“玩物”不过是一个人的某种爱好,爱好的转化方向有三种:一是变为无节度无目的的一种僻好;二是热爱不已,以其为职业,并可以为社会服务,如音乐家;三是有目的有节制的娱悦身心,陶冶情操的消闲。

文段三 其实,“减负”措施的实行也微尚不是件好事,在众多的学校之中,一般都是严格抓紧教育的,故此,学校的要求严格,势必对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过于紧张,从而造成心理的不平衡,有的妒忌他人的成绩而进行伤害别人,有的更受不了父母和学校双方的压力而精神失常,做出一些另人出乎意料的事,自杀现象并不少见,更令人振憾的是,伤害的对象是父母。天下间的父母,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材,但不可轻视“物极必反”的道理,最终形成的悲剧正由于以上的根源所致,所以说“减负”是必要,起码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更减少了内心沉重的压力平衡他们矛盾的心理。

二、试对以下句子进行分析并修改

1、崇拜的结果却酿造了愚昧乃至悲剧。

2、小学生不用作业、不用考试,整天去玩,而又不能自觉学习,只有少数人才能在玩中有所收获。

3、在以前的社会里,钱钟书、吴晗等人才是社会需求,现在却不能了!

4、韩寒因“数理化”成绩总和不到六十分而留级,成为众夭之的。(注:他写作很好)

5、尤其在“知识爆炸”的这个时代里,人才是不可或缺的。

6、有这么一种言论,开卷并非都有益:开好卷就有益,开坏卷就没益。真的是这样吗,我想并不是这样的。

7、以前人们推崇横向知识结构,追求的是博大,现在知识结构则趋向于纵向的,要求的是精深,所谓开卷有益,应该是鼓励人们多读与自己工业或专业有关的书。

8、《寂寞让我如此美丽》,不知你有没有聆听过呢?

9、在玩的过程中,他们的抽象思维、动手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10、玩物是否丧志,是看物而定的。

11、一些成绩不好,又无心向学的同学,可能会出于忍的心理,存心搞破坏,对别的同学说三道四,企图影响别人的学习。

12、羡慕只不过是嫉妒的另一种动听的说法,只要我们人学会嫉妒,定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13、化学家门捷列夫玩牌,得到启发,排列出世界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想想,如果门捷列夫不玩物,他又怎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排列出元素周期表的人呢?

14、很多人在受损失之前听到别人的劝告,却满不在乎地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嘛!慢慢来。”以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种慢慢来的“亡羊补牢”观念却不可取。

下载高三作文修改训练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作文修改训练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话题作文以其形式开放、体裁自由、内涵丰富等特点,颇受命题组专家的青睐,已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尤其是“三自(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主立意)”方......

    高三第一次作文训练

    高三第一次作文训练 作文材料: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俄]罗蒙诺索夫 要求:根据材料选准角度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 引言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世界就是由无数平凡人......

    高三作文训练一

    高三作文训练一 训练方向:符合题意 课前准备:阅读《高考作文双核教程》第1~5页“命题作文快速审题”和第15~19页“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 考点阐释: 符合题 意是作文 的首要问......

    高三作文训练方案

    高三作文训练方案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作文训练,是高中语文老师为之殚精竭虑的事。成功的作文训练必须建立在三个层面上:一是深入了......

    高三作文训练初探

    高三作文训练初探_语言教育高三作文训练不同于高一、高二阶段的训练,高一、高二侧重培养写作习惯 和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高三则需要培养综合写作能力,培养应试作文的能力。前几......

    高三作文训练一

    课时教学方案 总第课时本节第课时课题:议论文写作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知识; 2、初步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步骤及方法,包括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与运用,论证结......

    高三作文开头训练

    高三作文开头训练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 有人说:“好的开头,有如春云......

    作文教学实录

    1、《感受母爱·体验真情》教学实录育才中学 管爱平2、特别的祝福给特别的你——如何写祝福语 龙泉四中 叶淑珍 3、让细节亮起来——《关注细节,抒写真情》教学实录 龙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