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社会工作教案
一、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
广义的社区社会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因此,任何人或组织,包括政府、政党、各种社团以及企业等,只要在社区内从事的助人活动和服务,都可视为社区工作。
狭义的社区工作则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应用过程。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之一,社区工作主要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1、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方法。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并称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相对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较迟才获确认的一种介入方法。目前,专业社区工作的社会效能,社会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及其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已经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区居民的认可。
2、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坚持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前提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就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研讨,以有利于社区社会工作本质的认识,有利于社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区社会工作功能的发挥。
(1)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形式。
从概念上看,社会工作是以专业知识和手段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而社区社会工作则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对象,有目的地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从功能上看,二者是完全一致的。二者都是要消弭社会问题,帮助居民适应社会,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同的是,社会工作是从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或是从学科与方法的综合角度,而社区社会工作则是从社区这一微观角度来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2)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深入和具体
一方面,社会工作把需要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作为基本工作对象,对他们进行物质的援助和心理的调适,发挥实施社会救助,提升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功能,这就是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具体社区所组成,社会工作的实施和操作要建筑在个人(案主)、组织、社区等基础上,因此,社会工作实际上必须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加以深化和具体化。而以个人为对象的就是社会个案工作,以组织或群体为对象的就是社会团体工作,以社区为对象的,就是社区社会工作。就社区社会工作而言,其内容与目标完全是社会工作在社区内的延伸和具体化。
(3)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从范围或领域来说,社会工作是就整个社会而言,而社区社会工作则是就具体社区而言,二者在宗旨与性质上是一致的,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功能,都是整体和部分的相互作用。社会工作的性质与宗旨规定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对象与任务,社区社会工作的具体操作实现着社会工作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了新的工作内容和需求,二者之功能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第二、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其实质是社区工作的功能。
1、社会福利功能:是指立足社区居民的福利需求,开发和利用社区的社会福利资源,以解决社区的问题,改善社区的生活,促进社区的进步。
2、社会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是现代社区工作最基本的功能。社区工作是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管理服务、福利服务、生活服务等方式来实现其服务功能的。
3、社会行动功能:社区工作的行动功能,在于达到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维权与增权,争取所需资源,改善社区环境及生活素质等目标。为此,社区工作者会与社区居民一起组织社会行动,向公众表达他们的问题及困境,并向政府或者侵权者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回应居民的呼声,解决实际的问题。
4、社会稳定功能:是指社区工作在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控制各种非稳定因素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另外,联系当前我国的社区发展实际,谈谈社区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当前社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凸现,社区建设中存在着的结构性缺陷(徐,P2)如行政全能主义、社区的单位化、社区工作尚未成为一种专业化、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等,都意味着社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三、第一阶段: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产生)
1、德国的汉堡制:(周,93)
A、时间:1788年 ——1800年,共13年
B、背景:1772—1773年间,德国饥馑频仍,对贫民的救助成了燃眉之急,于是各城区纷纷组织“公爱协会”,与地方团体共同从事救助事业。如确定地方救济事务、筹集救济款项,设立强迫工作所以收容乞丐等,但收效不大。为解决乞丐列队街市并沿门乞讨的问题 C、理论的源泉:西班牙哲学家比维斯的理论 D、具体的措施:见教材P29 成效积极。
新汉堡制:1892年问世,特点是废除分段制度,由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制度统一救助贫困者,社区负责社会福利制度的具体实施,同时发挥民间社会福利组织的作用。
爱尔伯福制——对汉堡制的继承和改进
E、总结:从社区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较之于英国的新老济贫法,德国的这三个制度对社区贫困等问题的解决无疑具有更大的效果,这是因为德国的这三个制度把城市分成若干个区段,并有专门人志愿人员做细致的家庭访问和个案调查工作,采取措施以有利于树立被救助者的自立自信等。可以认为,通过这些制度,以社区服务和社区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工作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2、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对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甚至职业化的确立有着很大的贡献。第一,专职的调查员访问申请救济者,详细了解其社会经济背景,再根据调查结果按不同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救助。社区内的贫民和贫困现象往往有着不同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对他们的救助也要采取灵活的、因人而定的方式,这样才能在较大的程度上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虽然这是属于社会个案工作,但从合理分配社区资源,发动社区居民助人自助角度来看,同样也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在促进各个救助机构与慈善组织为解决问题上,慈善组织会社采取协调合作的方法,为社区组织工作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社区社会工作具有了专业化和现代化的特点。
3、社区睦邻运动
以建立社区服务机构为标志,以知识界人士的广泛、深入参与社区生活,调动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为特色,是社会工作萌发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服务方式,它是以整个社区为工作对象,由工作者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居民,发现社区需要,发动社区力量,为社区服务,它为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开辟了方向,对于社区工作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首创了以满足社区居民需要和解决社区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社会服务工作,注重开发利用和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二是建立了以社区为工作对象,深入到社区的社会工作和服务机构。三是开创了社区福利服务和与社会改革相结合的社区行动的先河。四是注重居民的社区参与精神和互助精神的培养,造就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五是将无私奉献的志愿活动与社会工作相结合起来,并置于社区机构的指导之下六是开展社会福利服务的同时,注重社区的文化建设,以促进社区的持久发展。社区睦邻运动是西方早期社区工作发展的一个高峰。
四、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
1、人的价值与尊严
“人的价值”是指人的生命权,“人的尊严”是指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社会工作者应保护生命,预防和阻止对生命的伤害,相信人们不应当因为民族、性别、年龄、阶级以及相貌或能力而受到歧视,人们应当有平等的机会满足这些需要。
在人的价值与尊严这样一个价值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形成了一些具体的专业价值观:关怀需要受助者;尊重他们的个性等。社会工作者需要自觉地意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协助案主重新得到自尊和他尊。
2、社会正义、社会公正
教材49页:社会正义、社会公正:意味着保证人们的平等机会和权利,保证人的价值和尊严。而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通过扩展机会和资源来实现社会正义的理想,尤其是通过推动建立公正的社会和经济政策来提供充分的教育、扩大政治参与,实现经济自给、扩大福利保障。
加,周167: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是对真、善、美事物和现象的支持和爱护,又是对假、恶、丑事物和现象的反对和憎恶;既能平等面对社区群体,又能公正地解决社会问题,还能弘扬社会正气,这正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目的之所在。分析现实社会中的不公正不公平现象。有损于社区的稳定。
3、助人自助
教材49:助人即提供得他服务,这种利他服务的特征是非营利性服务。社会工作者帮助或协助受压迫和危机中的人,增进这些人改变自己和社会的能力,也是为了社会正义和人类价值、尊严。
助人往往被看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职业特征,我们应自觉地将其认为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基本价值之一。助人实际上属于社会工作价值的工具性价值观。
(二)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特征(教材50页)
第一,以集体取向的人的价值和尊严。社区工作以社区为介入单位和对象,它所关注的始终是社区共同体和人的环境,通过社区组织来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社区工作的价值目标是实现“集体增权”,当居民群体认识到他们相互负有责任,并由此创造了未来发展的“社会资本”时,他们取得了“集体增权”——提升了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
第二,以制度取向的社会正义。社区工作重视社会制度对社会成员提供的平等和福利责任。所谓制度取向,就是指把健全的公共政策视为在现代社会中帮助个体自我实现的合理的社会功能,将机会平等和社会福利看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如消除社会歧视、实现初中级义务教育和低收费的公共医疗服务等。社区工作者不赞同依靠自由市场力量来创造谋求私利和谋求集体福利间的和谐。
第三,以民主取向的社会参与。民主是一种社会关系,反映了一种平等、有序的权利和责任关系。民主参与体现了人的尊严和社会正义,也是实现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途径。社区工作者坚信,人民的民主权利需要通过社会参与来实现,参与制定涉及其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是不同社区成员的基本权利。民主参与本身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能提升个人、团体乃至于整个社区的政治意识、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以互助为取向的助人服务。社区工作注重社区成员、团体和组织之间的互动交往,强调居民建立邻里关系,强化相互照顾、建立和谐的社区的重要性。建立社区内的互助网络是社区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文化教育和社会活动,促进居民对他人的正面态度,提高对他人和社区环境的关心,从而使居民获得更大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第五,以社会行动取向的工作策略。对制度化的歧视、剥夺行为采取某种社会行动是社区工作的重要操作性价值或工具性价值之一。
五、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
1以解决社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目标○2以人的发展为
(一)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3社区能力的建设(资源、资产增多)○4集体增权 目标○(二)根据实际条件制订工作计划。计划性、科学性
(三)强调居民参与。参与制定计划、参与活动、社区发展的评估指标(四)尊重社区自决。(五)开展广泛的合作----资源
(六)加强和依靠社区自身领导团体的力量和作用。
参考,周218,吴131-:第一,社区发展的根本目标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帮助社区成员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来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坚持这个原则,就是在社区社会工作实践中,要克服与和避免就事论事地扶贫帮困方式,把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与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事实上,脱离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失去社区的支持,也就无法孤立地做救济式的工作的。一方面,要输血,另一方面,更要造血。
第二、解决社区问题和满足社区需要是一个工作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从社区问题的实现和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一般是要依据时间、地点、条件逐步实现的,而且问题是在动态中解决的,旧的问题解决了,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因此,社区工作在解决社区问题时,其目标也必然是逐步实现和不断发展的。
第三、强调居民参与。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社区自决。
六、社区工作的若干理论学说
(一)社区工作理论(把握每一理论的具体观点、该理论对社区工作的启发;p1)
A、实务理论和实践理论 B、社会系统分析 C、社会冲突理论 D、社会交换理论 E、社会学习理论 F、社会建构理论 G、社会资本理论 H、组织理论
I、西方马克思主义 J、新保守主义 K、社群主义 L、新女性主义M、环境保护主义
(二)实践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
定义:既表示一种地区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实质内容的发展;也表示为一种发展理念,强调要从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当地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协调、可持续发展;还表示为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一种强调居民的参与、合作,集体组织起来控制、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福利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社会工作手法。(教材74)适用范围:
一是地域性的团体,不同团体和党派利益间可以调和,能说明、沟通,有潜力;
二是对理性良好的沟通和善意的说服能感应和理解,公民是有开发潜能式的,具有可教性; 三是问题的成因之一就是社区成员间缺乏良好沟通,社区居民是孤独孤立的; 四是社区内领袖原本比较专制,对民主一无所知,较保守,所以可对他们进行改变。假设:
1、关于个人的假设。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由于现代社会组织的科层结构化,个人渐渐倾向冷漠的、孤立封闭的状态,越来越缺乏传统社区中的密切交往关系,同时也缺乏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动机,由此,居民也越来越得无助和软弱,个人和社区公共问题都很难得到解决。
2、关于社会构成的假设。社会正在越来越丧失传统社区的自然联系,变成一种现代正式的工具理性的制度化的组织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认为这种关系会造成社会的分层和两极化。
3、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个人倾向于团结、合作的而非竞争、对抗的,假设个人是愿意沟通交往,参与民主讲座的,认为这样比科层集中决策会更有效地解决社区问题。
4、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有变化。早期,强调社区发展是在原来的欧洲殖民地或新兴民族国家复制欧洲中心的发展模式。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的内涵加入社区发展当中,强调通过小型的村舍为单位的合作社,使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等促进社区的发展,而不是寻求城市化发展;寻求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关心当地的需求,而不是满足市场需求和追求利润等。目标:
地区发展模式的工作目标应该说既包含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也包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当事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区共同体的团结合作精神等目标。地区发展模式主要是以过程目标为导向的,当然,不是说不要具体的工作任务。
1、任务目标:
定义:是指在社区中要完成的具体的实质性的工作项目,或者是要解决的具体的社区问题。类型:社区经济开发;社区社会发展;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文化发展
2、过程目标:
定义:是指在社区具体项目的建设中,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和社区工作者有目的的组织及教育,使社区当事个人、社区人际关系和社区整体等不同层面达到发展和增强的目标。强调:过程目标既是达到任务目标的手段,其本身也是地区发展模式中一种追求的目标。类型:如各种社会网络的重新建立;居民互动及交往的增加;邻里关系的改善;居民及团体之间重建紧密的联系;居民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并愿意承担责任;居民对社区更加认同及投入。策略:
(一)基本的策略方针
作为一种发展策略,社区发展模式的策略可以概括如下:
1、内部资源的动员、参与、行动为主,外界的资源帮助和技术引进是辅助;
2、内部以广泛的讨论、协商一致、团结合作为主,避免冲突,化解矛盾;
3、注重居民的组织和教育,培养居民的发展项目能力比社区引进成立一个具体的项目更为重要;
4、发动、动员居民、广泛讨论,自下而上地民主决定社区公共发展事务,而不是自上而下地由精英决策。
特点:居民自己解决自己问题,注重内因,助人自助
(二)具体的策略措施
主要是以协商一致策略为主,避免冲突和竞争。具体的措施有:
1、立足社区基层群众公共利益的扩大,通过沟通、对话和讨论促使成立不同居民小组;
2、社区组织之间的协商、妥协、合作;
3、对社区精英的争取、团结和支持;
4、对社区大众的争取、包容,并使其参与发展项目中来。角色:(要求理解其含义及原因)
启发催化的角色;支持鼓励的角色;协调联络的角色;资源中介的角色。方法:
1、进入社区阶段的方法:拜访关键人物;和居民进行街头接触或深入访谈;公共集会和公益活动;事件的介入和焦点小组
2、社区研究调查的方法:社区行走观察法(实地考察);文献分析法;深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3、建立和发展居民组织的方法:清楚界定和大家共训组织的目标;功能清楚的组织内部结构和岗位分工;对组织成员的激励和组织领袖的训练;组织的财政资金支持;对外关系和公共关系
4、社区项目管理的方法:主要包含项目策划、获取项目资金、执行项目、项目评估等。启发和讨论
着重讨论对中国的启示P95 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是一种地区发展实践。地区发展模式在中国农村也是一种积极的有启发的发展思路。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是一种生活服务体系建设、社区环境建设和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的复合体,社区建设的手段主要靠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专职工作者和志愿工作者相结合,逐步过渡到社区自治建设为主导,政策相配合的模式。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忽略了社区的生活共同体的基本定义。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社区发展的策略方针,一是社区发展不仅仅是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是居民的合作生产的场所;二是社区经济不是市场的延伸,而是社区居民合作生产、消费的经济形态;三是社区发展主要靠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外界不是要管理社区,而是要靠社区自治;四是专职社区工作者不是社区的领袖,而只是在促进社区发展的工作人员,社区居民才是产生社区领袖的真正基础;五是社区发展不仅仅是提供福利服务项目,更重要的是居民在社区中的自主参与、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等。
2、社会策划模式/计划模式p99 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避免浪费时间资源和机会,充分利用资源。含义:
社区工作是就某个微型地理社区或功能社区而开展的组织和服务工作,所以与社区工作相关的社会计划应用可能会在地区重建规划、社区问题的政策策划、社区服务的项目管理、社区居民组织的计划管理等方面。社区策划模式既是一种社区、社会展的策略,也是指具体的发展服项目的策划管理。四种不同的定义:
一个定义强调的是社区存在问题,需要解决,因而计划、计划内容 第二个定义强调的是怎么做计划,西蒙的观点:多中选优(计划程序)第三个定义强调的是范围,涉及范围:一个社区、地区(计划范围)
第四个定义强调的是中国实际,特殊,社区从无到有,就社区方方面面的建设做一个计划,然后选择实施。
概括定义如下:社会策划模式主要是针对社区中的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制定服务方案、理性选择最优方案提供服务给社区。适用范围:
社区中存在各种比较复杂的具体问题,而这种问题靠居民本身无法解决,而非得靠专家规划解决。因为,对现状的了解以及发展趋势的了解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所以并非每个人都有计划的能力,这样只能由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才能解决问题。假设:
1、关于人的假设。人是理性的,人是理性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际关系一般都是理性选择的工具性交换关系。在理性原则指导下的人际互动会带来社会活动效率的提高,个人满足手段的增多,个人需求的满足等。
2、关于社会的假设。认为社会系统是建立在个人之上,而又相对客观、独立的一个系统整体,有自己的边界,有自己的平衡机制,有自己的分化增长机制,各个子系统通过能量交换实现自己的功能。当有外部冲击的时候,会带来社会系统的失衡,但是系统会通过调整渐渐恢复平衡,并提升原来的平衡的水平。
3、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人是理性的,有认识能力的和能动实践能力的,人会在价值、利益诱导下理性追求个人、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增长。人必须进行管理和规矩,这样才能带来社会的秩序和合力,否则人的理性自私的动机会带来社会的混乱和人际的冲突,甚至斗争。
4、关于变迁和变化的假设。主张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研究,掌握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然后统一计划、管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或者说是一种有组织、有组织的控制和引导社会发展的社会工程论。目标和任务
1、社区策划模式的目标
在西方社会里,主要是指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规划中,则不但包括社会服务项目的规划,而且包括解决社区问题,还进一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划建设:社区建设范围的规划;社区组织建设的规划;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规划;社区服务项目的规划;社区建设人员队伍的规划。
2、社区策划模式的任务
中国社区建设中的社区策划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是社区资源开发的规划;二是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三是社区服务设施的规划; 四是社区组织建设的规划;五是社区文化价值建设的规划; 策略:
收集资料——订计划——实施计划——督促评估(控制指导)具体做时有多种选择:专家全包还是和居民合作
渐进式的还是一次到位?改革式的还是革命式的?结合P107页四种传统分析 策略:从原则、从措施、从工作 社工的角色和方法:
项目的规划者角色;项目经理的角色;监督实施的角色;专业人员的协调角色;动员居民参与和反馈意见的角色。如何订计划:
计划包括目标和实施手段
目标:原则是明确、系统(目标有联系、相关性)、文本(留存,以便监督和评估)实施手段:原则是详尽具体;考虑到自身条件和社会整体发展;跟总体目标吻合;广泛征求居民意见 启发与讨论:
计划是否可行,理性很重要,但感情也很重要。处理好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平衡。计划模式的实践模式:
地方性 依托办学校、旧有活动中心,以民间社团为载体,合作社等 全国性 大工程、福利中心、教育计划等。
3、社会行动模式
含义:
社会行动是组织社会上受到忽视、压迫或受政策不合理对待的低下层群体,通过集体行动,采用非正规的途径及较多运用冲突对峙瓣策略,争取第三者支持,以伸张居民权益,向当权者争取群体的本身利益,以期获得应得的资源,使社会权力、地位及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分配,并在过程中提升参与者的社会意识,改变他们的无能和无助感,达成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定义的要点:一是社会行动的对象是一群处于弱势、劣势的人群;二是是冲突的方法(强势和弱势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强者不会主让权利,所以采取冲突的策略,如对话、抗议、静坐、暴力。)三是发动、组织弱势群体进行社会行动。适用范围:
社区中的一部分人处于劣势的团体、个人 如:对拆迁不满意的居民可以采用此方法 将社会行动控制在现有体制内,由社工主导发起。
西方和中国相比,西方使用更多,社会行动模式更适用于西方,西方的工作者更会使用。
假设:
1、对问题成因的分析:利益冲突 社会行动模式认为社会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社会上存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冲突的出现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可能处于当权地位的群体对资源贫乏的群体缺少了解和关注;二是可能彼此缺乏正常的沟通渠道,无法反映各自的需要;三是可能存在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及决策权分配不均。所有这些冲突或分歧并不容易通过协商或制度化渠道得以缓和,即不同利益群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只有通过争取生对峙的方法来解决冲突。
2、基本假设:冲突假设
(1)社会问题产生于冲突,因此也要用局部冲突的方式来解决社区问题;(2)利益被忽视及受到剥夺的弱势群体,有权获得更符合社会公正与民主的资源和待遇;(3)因制度和政策不公正所形成的冲突和分歧,通过协商和正规途径不容易获得缓和。目标:
社会行动的介入目标,有时强调过程目标,有时强调任务目标。
1、总的目标:改变不公平的政策,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
2、任务目标:争取权益及资源的重新分配。通过行动争取利益,获得应得的资源,改善环境,伸张居民的权益,并加强参与决策的能力。这个目标通常也是边缘群体的切身需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过程目标:一是提高自我意识:在争取的过程中,让参与者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平,了解自己应有的权益,学会争取的技巧;二是提升社会意识:通过行动的过程,提升参与参与者的社会意识,改变其无能和无助感,加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认识团结的重要性:通过集体行动,使参与的居民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及居民组织的作用;行动过后,继续将他们组织起来,关注自身面临的问题。策略:
1、对话性行动。这是最温和的社会行动策略。主要形式有游说、请愿、宣传等。群众与当权者对事件的解决方法有不同的意见,但群众认为当权者有行使权力的合法地位,双方之间仍存在信任,并希望在正规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下解决问题。
2、抗议性行动。用特别的、建制以外的方式将问题表达、处理、吸引传媒注意,暴露政府政策的不完善之处,争取其他民众的同情与支持,以此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因尴尬、不安及良心责备而让步。主要形式有:签名运动、记者招待会、请愿和游行、静坐和群众集会等等。
3、对抗性行动。通过组织群众,用行动直接影响对方的利益或令对方不能够正常运作,迫使对方因有所损失而愿意与群众谈判。主要形式有罢工、拖欠或拒交有关费用、公开违背不公平的政策或法律等。与抗议性行动的区别在于其取胜之道不完全依赖于传媒及社会人士的支持,风险提高。
4、暴力性行动。这类活动大多缺乏严密组织,是情急之举,或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的反抗行为。主要形式有向有关部门人员抛掷物品、泼水、挥动武器或追打等。这类行动在华人社区较少发生。原则:
渐进原则;争取让步而非破坏;行动的连串性;争取舆论支持,避免使用暴力;认真考虑有关因素,如群众的资源、群众的投入程度、社会气氛、事件的本质。
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和角色:
在社会行动中,社会工作者不再局限于使能者的角色,而采用主导者角色。
1、倡导者:他们一方面做提升意识的工作,使群众认识到自己是政策不公平的受害者,另一方面采取较为主导的方法通过组织工作,鼓励居民团结起来,争取本身利益。
2、行动者:社区工作者经常与居民领袖并肩作战,帮助群众或团体既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运用传媒的影响,向政府施加压力,影响正式组织的决策过程。
3、教育者。社会工作者协助人们认清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思考可能的解决办法;训练居民学习行动技巧及政策分析技巧;在面对当权者的威胁和操纵时,唤醒民众,教育居民进行反操纵。
4、资源提供者:提供社会行动组织过程中所需资源,如经费、人力、会场、宣传传单、刊物及研究等。讨论
社会行动模式在中国是否适用?
对社会行动在中国的发展持谨慎态度。原因:
第一,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集中程度高,维护政权稳定则是主要的目标,而社会行动这类挑战制度和现行政策的活动,是当今中国政治体制难以接纳的; 第二,中国民众社会心理与文化取向。性格和合性,中庸之道,尊重权威,以和谐、息事宁人、容忍来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较少用冲突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三,在中国民众的意识者,社区意识淡漠,社区归属感不强,自然也难以形成对凝聚力要求较高的社会行动。
从发展的观点看,温和、适度、理智的社会行动模式也可以解决中国社区问题的一个途径。“冲突不是目的,冲突乃是手段”。在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在专业伦理指导下,运用社会行动促进社区的团结,或通过化解冲突因素,来促进社区与政府的合作。
4、社区照顾:
含义、概念:
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内对那些身体和精神不需要的人(如老人、儿童、弱能者和残障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服务系统对其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与支持。社区照顾分为三种类型:(教材中只提及两种,另补充一种)
1、在社区内提供照顾;
2、由社区提供照顾;
3、与社区一起照顾(国家要提供照顾,社区也要,实质上是国家与社区一起照顾)基本假设:
1、服务对象生活的原环境优于机构。长期的院舍照顾会导致被照顾人士的个人生活能力下降。而在服务对象生活的原环境中,使之尽可能过着正常的生活,社区提供适当的照顾与支持,使其个人生活得到高度的独立自主性,并协助他们发挥最大的潜能,是有利于个人能力的保持和身心的健康。
2、社区可以有效地利用非正式资源对需要康复服务的服务对象实现支持和照顾。个人、家庭和社区蕴含着丰富的对服务对象提供支持和照顾的非正式资源。
基本环境要求:
(即教材中的社区照顾的目标,可能用社区照顾的基本环境要求这一标题更为合适。)
1、新公民社会意识。就是要加强居民在社区的义务参与,建立社区中互助互爱的关系,抗衡个人主义给都市带来的疏离与孤立的文化。
2、政府与社区建立伙伴关系。在社区照顾中,政府与社区的参与应该是相辅相成、互补长短的关系。
3、帮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社区照顾的目标应该是以协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为主,使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
4、使服务使用者参与表达他们的愿望,并能够承当倡议者的角色。
5、建立理想和关怀的社区。为此要有志愿团体在社区内形成有效的支持网络,将社区内松散的资源连接起来,通过居民的参与,发展自我潜能和对社会的影响力。实践模式:
1、使服务对象在社区内得到服务(居家人员如老人由专人上门服务;还有智障、弱智、残疾人士虽不住这里,但有社区中心,如家居中训练计划、服务工厂为其服务)
2、社区为本的康复计划
3、社区支持网络及自助小组 支持网络:家人、邻居、朋友
社区紧急支援网络:预防突发事故;自助小组
4、为照顾者提供服务:提供具体与实际的协助 暂托、日托 协助照顾者利用服务资源
5、社区权益倡议
6、服务整合化
相关内容结合社区照顾的任务与策略分析P142——143 社工角色:
可以个案管理者的身份介入;也可以社区工作管理模式介入 讨论(适用性):
一是我国更多提社区服务,只有学界提社区照顾
二是社区照顾的背景是由院舍运动而来,而中国没有多少院舍背景 三是北京有一些探索模式
四是未来发展空间大,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比较
一是产生背景不同。前者是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要求,中国福利社会化(1986),后者是由院舍运动兴起;
二是目标和功能不一样。中国社区服务的目标注重服务设施的建设、投资和兴建;而社区照顾的目标是使照顾者能在社区里比较独立生活;
三是服务范围不同。前者是全体居民,后者是针对孤老残。
四是运作机制不同。中国社区服务还在讨论服务到底是由市场性还是政府性决定,社区照顾是整合各种资源。
七、社区工作者:
(一)什么是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他们或者受雇于政府机构,或者在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在社区中运用社区工作方法,组织社区居民,动员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进步和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二)社区工作者的特征: 一是专业性。国际社会工作界普遍认可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具有社会工作执业执照;二是具有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背景;三是受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约束;四是应为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员;五是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生涯。
另有格林伍德认为:专业社会工作特征:系统理论;要得到社会认可;社区工作要成为一种专业需具备专业权威;职业内部有伦理和守则;有专业文化。
中国:非专业化、半专业化的状态(现状)目标:社区工作的专业化
问题一:为什么要从非专业、半专业化到专业化? 客观需要、驱动力:
一是单位福利的社会化。使社区成为重要平台,同时关于社区工作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积累。二是在西方,社工的社会认可度很高,社会地位和要求都较高。三是从我国需求和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家庭变化,因而需要专业社工。问题二:如何进入专业化状态?
对在职人员培训;学校培养,让培养的人才进入社区;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修改、建立、完善评估标准。
二是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性。有别于一般业余时间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或社会服务的志愿工作者。
1、社会工作者就职的机构:
社会工作者大部分受雇于社会福利机构,这些机构或者是政府主管的,或者是独立的非营利组织。受雇于社会福利机构的社区工作者,其工作的场域主要在社区。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社区中的服务设施中服务;二是在社区发展的项目中服务,即由机构将社区工作者组成一个项目工作组,深入到社区工作中,当 项目结束时,社区工作者随项目小组撤出社区。在我国,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机构主要是两种:一是街道办事处;二是社区居民委员会。
2、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生涯:
其关键是不断保持一个高素质和高意愿的工作状态。为此,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烦琐的工作和多元化的需求,使之从工作成就中获得心理的满足,稳定事业目标;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和督导措施,来减少工作倦怠感,维持其良好的工作意愿。社会工作者职业的职称系列、经常受到培训
职业化方面的问题:缺少规范化,职业地位不明确职业教育专业性不够。
3、社区工作者职业保护与监管:
主要涉及的是如何从立法层面保护社区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权益。(三)社区工作者的使命
包括价值;目的;策略;具体行动 社区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
1、寻求社会公正。其基本目的是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缔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社区工作者的使命就是为建立这样的公平正义的社会而努力,包括改善不合理的制度、倡导更加公平的社会政策和资源分配等。
2、促进意识提升。即促进社区居民不断自我教育,不断拓宽视野、不断理性分析的过程,其中包括认识个人所面对的困难,也是生活在这个社区的其他部分居民同样面对的问题;认识到社区的问题不完全是个人造成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也是造成困难的重要因素等。
3、推动集体参与。社区工作者应帮助居民认识到每个人的思维方法是不同的,知识也是有限的,通过集体参与可以使大学交流意见,形成不同观点的碰撞,有助于拓宽个人的眼界,调整个人的私欲,也有助于根据集体的意愿作出决策。这种决策往往是大多数人愿意接受和 施行的。
(四)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及教育
(一)道德伦理素质: 道德伦理素质对社区工作者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德伦理可以具体地指导社会工作者如何应用观察、思考、感觉及行动来达成社会工作的目的;二是道德伦理具有促进社会转型的能力,可以将具有破坏性的社会结构改变成适合社会工作目的与价值的社会结构,而且还可进一步促进社会工作同僚及组织的成员向更高层次的道德方向发展;三是专业的道德伦理还具有改造文化的能力。
社会工作是助人的工作,这一本质决定了社会工作所注重的既不是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的利己主义,也不是合理利己的互惠模式,而是以奉献为中心的利他主义。
道德伦理素质的体现——工作态度。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态度的要求:奉献精神;忍辱负重;敬业负责。
(二)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有关社会的知识;有关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知识;有关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
(三)社区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行政与管理能力(在中国,我国的社区工作者更需行政能力)
(四)社区工作者的教育与培训:
1、学校教育
(1)社区工作课程应配合社会的发展,学院应努力培养具备以下素质的社区工作者:具备社会政策的分析能力;具备基层动员的能力;具备社会综合服务的能力。(2)学院教育应重视社区工作价值观的培养;(3)提倡参与和反省的教学方法。
2、在职培训
一是对新加入社区工作的人员进行职前培训,让他们能够按部就班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和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帮助他们缩短学院教授的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差距;二是机构有系统地安排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区工作者进修,协助他们吸收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更好地胜任工作。
八、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
(一)社区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
西方典型社区专业工作将社区工作方法看作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有这样几个阶段:介入和建立专业关系的阶段;社区分析和工作背景的界定;拟定工作计划;计划实施;对实施项目评估
与西方不同,中国的社区工作是一个连续性、经常性、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西方社区工作若实施取得效果,有一个撤出过程。而中国则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过程和单项工作任务的交替过程。中国社区工作阶段性不明显。共同点:中外社区工作具体到每件事都有一个过程。
(二)社区分析技巧
(一)社区分析
在社区工作中遇到的第一个课题便是“如何认识和分析社区?”只有更多地了解社区,才有可能做好社区工作。
要全面深入地分析、认识社区,首先要完成三项基本任务:探索社区背景、寻找工作方向、探索社区动力和建立社区关系。
1、探索社区背景
对社区背景的了解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居民及团体的关系与权力结构;社区问题和社区需要。
2、收集资料的方法
文献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访问法;社区普查法等。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
社区的问题和需求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导向,对社区问题和需要的了解,可以为社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指明方向。了解社区问题和需要成为社区工作的第一要务。
1、需要的概念、层次和类型: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伯列绍的需要类型论:感觉到的需要;表达了的需要;标准上的需要;比较性的需要。
2、社区问题分析:
有了对社区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对需要的认识,我们必须策略地将资料进行梳理,对社区的问题进行描述和界定,明确问题的范围、起源和动力,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即界入社区的角度。
描述问题是指“居民是怎么样感受这种问题的”;
界定问题是指居民所认同的问题是如何界定的?为何如此界定?已经是一种问题还是仅仅是一种状态?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还是一种概念上的问题,亦或是有明确指标的问题? 明确问题的范围是指受问题影响的人数有多少?居民受影响的方式如何?状况持续的时间及居民认定为问题存在的时间有多久?问题集中的地点和人群?涉及的价值观冲突有哪些?改善这个问题对社区和个人会有什么得失和影响?
问题的起源和动力是指找出导致问题产生、渗透和加剧的原因,进而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动力因素。如是否有可以解决问题的人?行动的方向是什么?行动的方法如何?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行动?人们愿意为行动做哪些贡献?
(三)社区动力与资源分析:
社区动力是指可以对社区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的力量。从两个方面对社区动力进行分析:
1、社区体系分析
指对存在于社区内众多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做个别的分析,以了解其特性,然后分门别类,并按其共同点归纳成不同的体系。在分析体系时,可以将注意力放在那些会影响体系和外界关系的因素上面。具体包括:目标:包括成文的或不成文的目标;信念:组织背后的取向和指导思想;构成:社区主要包括哪些人或组织,他们的背景、动机、阶层、投入程度、能力如何;资源及来源:直接或间接的权力、影响力、金钱、人力、资讯、网络关系、调动能力等;期望:在某些问题或事件上社区期望 得到什么结果、获得什么益处;其他:组织在社区工作及活动中的活跃程度、发展阶段、组织风格、领袖的威望等等。
2、社区互动分析
对社区内各种群体的关系彼此之间的交往联系的程度及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摸清工作者可以利用和发展的关系和动力,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整合资源,推进社区工作。介绍概念:社区利益;社区价值;社区局限性交换;概念性交换。社区内经常存在五类互动关系:
交换关系;权力依赖关系;联合组织;授权式关系;竞争式关系
(四)工作项目与计划的制定
掌握活动的基本目标→衡量服务对象的特色、需要、兴趣→配合机构的宗旨、赞助团体的期望→评估本身拥有的资源以及可以动员的资源→制定初步的计划→评估可行性→建立详细计划→预期困难及解决方法→检讨及总结
(三)社区工作关系建立和问题介入
1、社区工作关系建立与维系的原则:
掌握群众参与的动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动员;让群众看到参与带来社区问题解决的成效;为参与者带来个人的改变;注意选择动员对象;让参与者有成就感;减少参与者付出的代价;注意工作者自身素质对居民参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与社区居民的接触:与居民接触是做好社区工作的第一步,工作者要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真正地用心去了解他们的需要与心声,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心理特征,将爱与关怀传递给被访者,这比技巧和方法更重要。与地区团体和政府部门的接触:很重要。
3、介入社区工作的策略:
阶段性介入模式是指将社区工作过程分为清晰和可行的步骤或阶段,每一步骤都规定了一系列应采取的行动,通常这一过程分为摸索期、巩固期、总结期。
1工作前期的重点: ○筹划工作机构的规模;建立人事管理制度;深入基层,建立信任关系;加强地区联络,搞好地区关系;了解社区需要。
2进入基层,建立关系的关系: ○开展全区性活动;举办大众化的参与性活动;宣传咨询活动;介入社区事件;经常深入社区;家庭访问;利用社区媒介展开宣传动员 3介入社区问题的原则:能真正改善市民的生活;令社区居民感到自己有能力去改变处境;○令居民觉得值得去花工夫争取;事件有胜算的机会;事件是很多社区居民广泛地感受到的;事件是社区居民深刻及迫切地感受到的;事件是很容易去了解及掌握的;事件针对的政府部门是相当清楚的;事件何时开始及何进结束是有清楚的时间表;事件不会令社区居民内部分裂及分化;事件能培养一些社区的居民领袖;事件能与一个美好社会的价值互相吻合。
(四)社区组织工作技巧
1、社区宣传教育与传媒利用:
制定媒体策略,发展媒介关系;制造媒介事件,吸引传媒报道;运用传媒的途径和技巧(邀请记者与撰写新闻稿;记者招待会;接受传媒访问;运用社区媒体)
2、居民组织活动:
群众发动:目的;步骤;方法;劝服技巧
召开组织会议:会议的作用;会议步骤;会议的组织要点
3、社区领袖的培训:
社区领袖是指能够抓住团体希望和要求的实质,代表团体意愿,为团体行动提供意见和方向的核心人物。
1一个好的社区领袖有以下特点: ○热爱人群;易交朋友;关于聆听;易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勤奋工作;乐于助人;表达能力强;思想开放,不故步自封;勇敢面对困难;律己以严;自我认同感强;协助别人建立自信;有广阔视野,具有历史感和前瞻性;关于处理压力。
2社区工作者应积极教导社区领袖的工作技巧包括: ○人际关系技巧;开会技巧;演讲技巧;谈判技巧;游说技巧;政治技巧;与传媒接触技巧;资源动员技巧;管理技巧;战略及战术技巧;小组带领技巧;沟通技巧。
3工作者在培育社区领袖时应注重学习以下培训技巧: ○鼓励参与;给予鼓励与肯定;宣传当家作主的精神;建立民主的领导氛围和精神;不断提供居民领袖学习的机会;建立从检讨中学习改进的习惯;建立居民领袖权责分工的意识;培养理性讨论,充分沟通和尊重少数的领导作风。
4、志愿者队伍培训:
志愿者招募的方法:志愿者介绍;举办志愿者训练课程;活动推广;对外宣传;举办志愿者招募周;印制志愿者服务资料册;运用互联网及电子邮件 志愿者的训练:基础训练;专题训练;进深训练
5、社区资源整合:
1资源共享精神是社区建设的真谛。○资源共享可以增强社区的服务能力,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可以丰富社区文体生活。
2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政治资源。○3在当前推进社区资源共享中,必须树立四种意识:○“资源”意识;“经营”意识;“效益”意识;“前瞻”意识。
4建立政府主导、○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是社区资源共享得以实现的途径。
(五)社区项目的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检查评估有关程序如何实现它的目标或者程序的效能是否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
评估分为五个步骤:确定程序目标;建立成果量度准则;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选择适合的资料收集方法;评估项目的有效性
评估方法分为三种:过程评估、成果评估、效益评估。
九、社区社会工作结构性缺陷:
1、行政全能主义
2、社区单位化
3、社区工作没成为专业性:
第二篇: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
一、社区社会工作概述
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中国城市的区、街、居等社区范围内,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的专业服务的总称。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可以从个人、社区、社会三个层次分析。1.社区社会工作对居民个人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对居民个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小组工作、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等方法,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个人困境和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2)社区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注意培养居民的能力,有利于恢复和提升个人社会功能。
(3)社区社会工作用专业的方法设计系列的发展性、建设性的主题小组活动,有利于发展个人潜能,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2.社区社会工作对社区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对社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解决社区问题。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研究、社区调查,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和居民的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以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点。
(2)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凝聚力是由社区居民心想社区、心贴社区的向心力和社区居民彼此之间的聚合力所组成。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社区凝聚力:首先,社会工作以居民需要为本,为居民设计、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通过服务项目的提供,为居民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其次,社会工作者通过协助居民建立发展支持网络,将居民联结起来,开展互助活动;再次,社区社会工作者投居民所好地引导居民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等;另外,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居民的团队建设,设计专门的增强团队建设的主题活动,通过大家的合作与分享,启发居民相信集体的力量。
(3)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和公共意识。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理念是尊重居民、居民参与、能力建设,在提供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居民的参与意识及能力的培养。3.社区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社会工作对贫困家庭、社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城市移民等的关怀、帮助和支持,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2)社区承担了部分社会保障义务,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3)社区社会工作通过在社区层面开展各种活动,提高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素质,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区服务
(1)社区服务的定义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福利政策和公共财政扶持下,在社会资源支持帮助下,依靠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2)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
①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两类:一类是针对社区中的原来的民政福利对象,如孤老残幼、精神病人、烈军属等的福利性服务;另一类是针对社区中一般居民提供的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经营性服务。
②按照服务的提供手段,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由社区和国家公共资金供应的福利性服务;第二类是根据市场交换原则实行的有偿收费的经营性服务;第三类是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在居民之间以及社区组织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的互助服务等。
③根据服务提供机制的正式程度,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三类:一类是非正式的服务,包括居民个人为社区提供的服务,人际间相互服务等;第二类是准正式的服务,包括社区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服务,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第三类是正式的服务,包括政府为民政对象提供的服务,政府为社区提供的服务。2.社区社会救助
(1)社区社会救助的概念 ①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解决民众生活困难最古老的措施,也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社会救助的获得不以其贡献为基础,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②社区社会救助
社区社会救助是指社区承担或实施的社会救助工作。社区社会救助是社区工作的传统领域,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发展的源头。③社区社会救助的对象
从社区社会救助对象的角度看,社区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贫困户和孤老病残人员生活救助、特殊人员生活救助和灾民生活救助。(2)社区社会救助的特征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 ①救助对象是社区中极度弱势的群体,救助的目的是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②国家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国家是社会救助的主要责任主体,与此同时,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救助的不足。
③物质帮助和福利服务相结合。政府及社区组织在为救助对象提供生活救助款物的同时,动员组织社区成员为其提供各种服务,这正是社区社会工作功能发挥的空间。
④生活救助与扶持就业相结合。注重救助对象中的劳动资源,开展各种就业服务,鼓励居民自食其力,这也体现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的价值原则。
⑤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承担了社区社会救助大量的具体工作。街道、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工作基本的落脚点,发挥着社会救助的基础性作用。(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给予差额补助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
A、保障对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具体包括五类居民:一是“三无”人员;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从业人员在领取最低工资、下岗人员领取最低生活费、离退休人员领取最低离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四是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五是夫妻一方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另一方及子女为其他户口,具备特殊条件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
B、保障标准及资金来源。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燃煤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渠道有两个,即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资助。
C、工作程序。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的步骤是:户主申请、居委会初审、街道办事处审核、民政局审批、张榜公布、发放物款。3.社区卫生
(1)社区卫生的定义
社区卫生也即社区卫生服务,其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社区卫生,即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广义的社区卫生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社会工作从广义的社区卫生来理解社区卫生服务。(2)社区卫生的内容
从广义的社区卫生角度,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医疗、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及其他专项服务。
4、社区治安
(1)社区治安的含义和内容
所谓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机构),依靠社区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
社区治安的内容主要有: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区矫正、维持秩序、事故预防。
(2)社区治安的测量指标
社区治安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秩序或状态,是可以用种种客观的和主观的指标加以测量的。
①社区治安的客观性测理指标 A、社区范围内犯罪案件的发生率 B、社区范围内违法行为的发生率
C、社区范围内刑满释放人员、缓刑假释人员、劳改劳教人员的矫正服务状况,以及重新违法犯罪率。D、社区范围内事故发生率
E、社区范围内居民之间及居民与机构之间纠纷、投诉事件发生率 F、社区范围内青少年成长环境安全状况 G、社区生活环境安全状况 H、社区保安设施和人员的配备情况 I、社区治安管理制度
②社区治安的主观性测量指标。A、居民对社区治安的满意率和满意度 B、居民出行时,对家中财物安全的放心度 C、居民(尤其是女性)夜晚出行时的安全感 D、居民对孩子生活、学习环境的安全感 E、居民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 5.社区教育
(1)社区教育的含义 ①社区教育的界定
社区教育是社区组织或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范围内,依托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针对社区的全体居民进行的以增进公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建立平等、公义、互相关怀的社会为宗旨的社会教育。②社区教育的特征
A、社区性特征。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其教育的组织者是社区组织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B、多样性特征。社区教育的内容是多样的,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社区教育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不排除任何教育模式和手段。
C、互为主体性。社区教育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为主体性,社区教育需要全体居民的参与,居民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或兼任两者。D、整体性特征。社区教育是一项社区内全员参与、受益及所有部门介入的宏大整体工程,是一种社区作为有机整体自觉能力的行动。
E、社区教育是整个社区文化建设的落实,社区价值理念的体现、社区文化氛围的形成、社区居民精神风貌、公德意识、共处情谊、生活方式等的养成,都要通过社区教育来实现。(2)社区教育的内容
①从教育功能角度分类的社区教育内容
教育学对教育的分类对社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把教育划分为补偿式教育、控制式教育和解放式教育。
A、补偿式社区教育是指,社区为居民提供未受到的正规知识教育及正规知识教育不及的知识空间
B、控制式教育是指,为居民提供的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居民遵守法律、法规 C、解放式教育是着重于居民全面的发展,在知识、态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协助居民体会制度上的不完善或不公平,学习凝聚集体的力量,创造公平的社会秩序。
②从国家、社会和居民需求的角度分类的社区教育内容
现阶段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科学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生活教育、生命健康教育、民主思想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
第三篇: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自考的重点
一单选:
1“社区”这一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首先提出。
2美国芝加哥大学帕克是最早对社区下定义的社会学家之一。
3经济生活功能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4.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学派研究了美国大城市芝加哥的城市化进程。
5社区研究上做出最大成就的当属费孝通先生。他的《江村经济》被其导师马林诺斯基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6.社区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和功能是促进社区乃至社会发展。
7罗斯曼宏观的归纳了“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两大类。
8(我国)吴文藻事故是最早进行中国社区研究的学者
9、人口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10、根据不同标准和不同的研究角度,社区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社区结构及特点,可以分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这主要是从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之差异做出的分类
按照社区功能,可以分为工业社区、农业社区、商业社区、文化社区、旅游社区等
11、社区服务的综合性表现为,社区服务的内容囊括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12、根据联合国1982年第97届决议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的国家或地区,便是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即“老龄化社会”
13美国第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是亚当斯在芝加哥所设立的赫尔馆。
14、如何定位社会发展,大部分国家的实践大体上经历了两种发展战略
第一种发展战略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传统发展战略”,其基本点是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看做是社会发展的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因此这种战略又称之为“增长第一战略” 第二种战略是以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第一战略”
1
5、社区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和功能是促进社区乃至社会发展
16、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为区别于1834年颁布的新的《济贫法》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又被称之为“旧济贫法”
17、1884年,英国伦敦东部圣犹太教区的牧师巴涅特在贫民区首创了“汤恩比馆”这就是第一个睦邻组织18、1917年,芮琪芒德出版了《社会诊断》一书
19、宋朝时,成立“居养院”于寺观之内,专门收容鳏寡孤独
20、从汉朝开始就有了常平仓
21、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莱兰认为,人们在工作中有三种需要,这就是:权利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对成就的需要
22、社会价值是整个社会学所崇尚的基本价值,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础层次
23、在社区模式中,社区工作者主要扮演的是专家的角色
24、当社区居民同构型较高,或意见比较容易取得一致时,可以运用社区发展模式,当给团体之间矛盾突出,不容易协调各方利益时,可以运用社区行动模式,当社区问题较为复杂,非一般社区民众所能自行应付时,就要采取社区计划模式
25、所谓鼓动角色,指社区工作者帮助弱势群体分析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息
26、社区照顾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27、1982年英国社会工作研究发表“巴克力报告”
28、1993年,美国学者奥珊斯基在其著作《如何度量贫困》中,以恩格尔定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度量贫困的新方法,她认为,一个家庭将预算的30%以上在食品开支上旧觉对贫困29、1993年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0、美国学者阿尔柯克提出了三种度量贫困线的方法:①标志预算法②收入代替法③剥夺指标法
31、农村社会经济的主要资金还要由政府来承担
32、乡约制度古代社区组织的创举,及邻近地区的人共同遵守的规约。
33、参照大卫·毫的《社会工作理论导论》,社会工作理论大致七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精神分析学”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精神分析派”与“功能主义派”。
34、孔子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均”
35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20世纪40年代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
37美国社会学家F·法林顿最早提出“社区发展”的概念
二多选题:
1社区特征a区域性b共生性c聚集性d多样性
2社区服务的特点:a非营利性b地域性c专业性d综合性
3社区研究的一般方法:a文献分析b统计调查法c实地调研法
4我人口流动国出现的关系到城市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a下岗失业现象b城市居民贫困c城市居民老年人问题d城市社区人口流动
5社会保障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福利性、互助性、区域性等特征
6病人、老人、残疾人、寡母才获得院外救济,即所谓的“院内救济原则”。
7格林伍德提出任何团体要具有五个特质才构成专业:
1一套理论体系
2专业权威
3社区的认可
4规定的伦理守则
5一种专业的文化
8中国古籍中对于社会救济叙述的最为完善者,首推《周礼.司徒篇》《礼记礼运大同篇》 9唐朝的武则天安年间(701~704),设置“悲田院”和“养病坊”,前者收容孤儿、老人及穷苦人,后者收容病患者10、1976年,依云斯对社会工作理论作了整体分类,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可分为“实务理论”和“实践理论
11评估工作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① 评估受社区工作者的价值观和理论框架的影响
② ②评估是一个相对的动态过程
③ 评估是社区工作者与有关社区成员和案主同一参与的过
④评估是一个分析与行动兵并重的过程
12.城市社区中的贫困甚至绝对贫困人口占有一定比例,其构成主要有:
1双失业家庭2重病患者家庭3残疾人家庭4半家户
三名词解释:
1社区:以一定地域为基础,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服务:社区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以社区为单位,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群众的自我互助服务为基础,突出重点对象,面向全体居民的、以提高社区居明生活质量的专业社会服务活动。
3、义仓是由政府课税或由富户义捐的粮食储存到仓库里,由官府派人管理遇到荒年或青黄不接时,出仓以赈济难民,属于赈济性质
4、社仓这是由人民自行组织,或由政府督导人民办理类似一种
5、人道主义是一种把人类追求真、善、美,把人们的权利、价值和尊严放在首位来考虑的哲学价值观念
6、双治疗模式就是既进行生理的治疗,又进行心理的治疗,双管齐下,为老年人及其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7、所谓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同最低生活保障线),以某一时期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依据,给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的社区居民以一定的社会救助和救济,使其能够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8、社区发展模式是在一个社区之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的方式,广泛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
9、所谓鼓动者角色,指社区工作者帮助弱势群体分析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10、社会救助又称社会经济,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以救助,以保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制度
11、社区照顾:组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调动社区资源,有步骤、有计划地为有实际困难的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物质援助和精神帮助。
12、社区保障:由社区工作者调动社区资源,组织和协调社区有关方面以国家的社会保障为基础,采用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社区成员争取并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达到社区稳定,社会发展的目的。
四简答题
1社区服务的原则: 1理论指导原则
2全面规划原则突出重点原则
4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原则
2社区建设的意义:1协调社会有序发展
2调动社区成员积极性
3发展与服务、建设与排忧的统一
3(简答)社区发展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有密切的联系,也有不同的内涵:
首先二者在规划制定的依据和指导思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其次社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性质、任务以及建设项目也是社区发展规划制定
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前提
再次社会规划和项目安排,对社区建设某些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4结合我国社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可以粗略的把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概括为:
1社区服务功能
2社会保障功能
3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
4合理配置社区资源、促进人的发展功能
5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1“福利国家”中贫富差距仍很大。
2“福利国家”制度只是执执政者社会控制的工具,社会不公平是资本主义生产所造成。
3“福利国家”的问题之根本是生产工具和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6、人道主义,其基本观点:(P166任选6个答题)
7、社区组织的功能:
1服务功能
2政治参与功能
3社会心理支持
8、社区照顾的专业过程
1资源调动
2社区联络
3社区教育
4社会照顾训练
9(多选、简答、论述)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① 社区调查,社区社会工作的前提是进行社区情况的调查研究
② 矛盾分析调查之后,就要对调查中收集的资料做详尽的分析
③ 计划制定,找准主要矛盾以后,社区工作者就要制定出较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和工作方案
④ 依靠群众,社区工作的“助人自助”宗旨实际上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
群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一切依靠群众”
10、(简答)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1老年人服务
2青少年服务
3残疾人服务
4生活服务
5再就业服务
11.社区民主主义:
1社区民主主义强调人人能参与决策的制度
2构建新社会有多种必要条件
3可以用多种方法促成制度的建立
五简述题
1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有:
①为社区成员解决失业后生活上的困难,重视和解决城市社区的问题,协助政府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②协助街道有关方面做好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工作,发展社区经济,尽可能提升社区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③结合有关方面做好社区内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问题,开展老年人服务工作 ④采取多种活动和措施,培养社区居民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意思和习惯
2我国农村现行的社会救济制度在发挥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之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弊
端,突出表现为:
① 救济面不宽,缺乏“普遍性原则” ②缺乏明确的救济标准,救济的随意性较大 ③
由国家提供的救济金严重不足,救济水平较低
3、(论述)如何制定社区发展计划?
社区发展计划又可以理解为社区发展设计和规划:
1、社区发展目标的制定
①目标明确,目标是可以评估甚至有些还可以量化的工作方向和要达到的一种状况,因此,目标不能含糊不清或在理解上产生歧异
②整体规划,各种目标完全是一个系统中的诸要素,其根本指向是一致的,要从总体上做整体规划避免目标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③目标文本要妥善保存,保存好目标文本不仅是社区工作评做的需要,还是社区工作历史资料研究和比较的需要,也是目标再次制定时参与的要素
2、社区工作实施计划制定,制定实施计划的原则是:
①详尽具体,具体的实施计划能够给社会工作者和案主提供具体的行动步骤和依据,使工作的实施能有计划性合目标性 ②实施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社区资源所能提供的条件以及社会的整体水平
③计划要与社区工作的总体目标相符合,计划的实施也要能够评估
④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
4农村青少年的特点有:
① 生活条件较差 ②文化教育落后 ③作风朴实,吃苦耐劳
② 农村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也就是具有如下特点:
①工作对象的分散性 ②青少年的多样性和艰巨性 ③工作的反复性
第四篇:社区社会工作策划书
策
划
书
苏州科技学院社工09社工社区工作实习小组
2012年5月29日
“改环境,塑形象,树新风。”
一、活动背景:
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推动人们思考如何让绿色经济,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评为“江苏省绿色社区”的狮山社区基本的硬件设施已经很成熟,接下来只是需要加强居民的绿色消费的意识,让意识付诸与行动之上,久而久之,社区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在绿色消费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二、活动主题
1、大主题:6.5世界环境日。
2、小主题:资源和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为题,开展系列社会实践。
三、活动目的及达到的预期效果
目的:提升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增强社区群众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普及社区居民绿色消费知识,增强社区居民绿色消费意识,丰富社区居民绿色消费方法,提高社区居民绿色消费能力。
预期效果:狮山社区的居民的环保意识得以提高,绿色生活,低碳环保。
四、主办单位、协办单位
主办:苏州科技学院09社工活动组
协办:苏州狮山社区
五、活动时间
2012年6月5日傍晚,若出现下雨等特殊情况则推迟至合适时间。
六、活动地点
地点:狮山社区内的小广场
七、活动场地及环境安排
1、舞台布置
2、观众席环境布置(集体布置时和狮山街道工作人员协商)
八、活动内容
1、社区居民闲置物品的交换会(闲置物品在家中占用空间,浪费资金,在社区开展闲置物品交换会(以小件物品主打,减少摊位空间的浪费),可以给其他需要他的人,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优化环境。
2、社区居民座谈会的开展,主要内容为绿色消费公约内容征集。
3、社区志愿者的现场招募,并现场给他们发放聘书。
4、绿色消费响应者签字仪式。
5、社工志愿者活动:以打扫社区环境为主。
6、绿色消费宣传,展板展示(展板展示设计海报的制作,尽量用废旧纸制作,提倡低碳。不要印制宣传纸张,浪费而且无效)。
展板内容有:
展板一:低碳概念的普及 :将低碳生活的概念推广出去。用口语化的文字表达写在展板上,让居民一眼看后就明白了低碳的真正含义。(策划组负责)
展板二:前面提及的饮料包装的有偿回收
展板三:垃圾回收分类知识的普及
展板四:垃圾桶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分
展板五:低碳与省电(夏天用电高峰即将到来,重点展板)
展板六:购物袋推广计划如今超市有偿提供购物袋,为的就是提倡居民自带购物袋出门。仍有部分市民购买一次性购物袋,其中原因既有忘记带了也有嫌麻烦的。因此,“购
物袋随身带”的计划推广显得很有必要。展板标语:购物袋也应该像手机一样随身携带。
展板七: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营造共同的美好家园,请不要高空抛物。(以上为展板介绍)
九、人员安排
包括:总负责、总协调、工作人员(我们自己内部安排)
十、具体实施计划
2012年6月5日下午3点到狮山社区进行场地的布置准备工作。然后等时间一到,按照原计划进行实施。
第五篇:社区社会工作论述题
第一章
1、试集合我国社区发展和建设的实际,论述我国社区建设意义。
答:1)在我国,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逐渐展开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社区从生产到消费,从工作到劳保等一切都由国家包揽,使得利用社区资源、借助社会力量的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缺乏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和内在要求。在农村社区,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保障只能是个人行为,以致“养儿防老”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因此,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以及与此相应的社会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2)市场经济的推行,一改国家包揽一切、生产统一计划、消费统一安排的旧制,改“单位人”为“社会人”,变“集体事业”为“社区事务”。在城市下岗失业、农村劳动力外流、社会流动加速、白发浪潮冲击、多项改革需要以城镇居民或乡村农民为主体的情况下,原来以国家和单位为解决问题的主体之方式已不能奏效,社区建设与社区工作就成了新形势下社会健康运行的最佳选择。
3)作为一种地域性社会,作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社区是社会的微观化,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的许多现象通过社区反映出来,社区建设则推动社会的发展。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对社会现代化具有极为深远的积极意义。
第五章
社区工作成效评估
答:
1、社区社会工作评估的目的有:
①有助于及时修正社区社会工作方案,使之更加切合社区发展;
②通过社区社会工作成效评估,取得社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也可以使社区工作者具有成就感; ③从社区社会工作成效的评估,可以测定社区的发展变化状况;
④有助于社区未来方案的设计更为合理。
2、社区评估的原则和要点可以概略地概括为:①要确定科学的评估方法,制定完整的评估体系,使得评估项目具体化;
②评估工作要由社区工作者、社区行政管理人员、社区群众以及相关的专家或学者参加,以做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③衡量社区发展和变化,要设定经济、社会、心理、文化、组织等多层面的内容,以从综合的角度放映社区社会工作的成效;
④既要有定量的,也要有定性的评估,以全面、系统地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成效。
社区社会工作(论述)1
第六章
试结合社区保障的特点论述社区保障的意义:
1、结合社会保障,社区保障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福利性、互相性、区域性等特征。
答:
1.所谓强制性,主要指在社区范围内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和法规,对社区居民的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或意外灾害等风险予以保障。
2.所谓普遍性,是指社区保障的实施对象包括全体社区成员,人不分男女老幼、有业无业,地不分城市乡村;社区保障的内容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被囊括在社区保障的范围之内。
3.所谓福利性,是指社区保障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造福社区居民,以较小的花费为居民提供较大的实惠和方便。而社区保障则较为集中于社区福利的提升。
4.所谓互助性,是指社区保障要挖掘社区资源,调动和集中社区民间的力量,社区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为社区中的弱势群体解决问题,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
5.所谓区域性,社区保障必须结合本社区的实际,发挥社区的优势,避开劣势,实事求是地开展符合本社区的社区保障工作。
6.社区保障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应运而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社区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凸显,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在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做好社区保障工作,对于社区的稳定与发展无疑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第七章
1、试论新形势下农村稳定发展的迫切要求:
答:1.所谓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就是专业性的社区工作者以社会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工作的基础方法,在农村社区中,以乡镇社区为空间范围,以农村社区居民为对象,调动社区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专业的角度解决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以减少社区冲突,提高农村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发展。
2.农村社区社会工作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的社区化以及社区功能的日益突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同于原来农村救灾济贫的一种新型社区社会工作,是现代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证。
3.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一方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另一方面,农民的生产和服务等方面的社会化程度也有所降低;一方面,农村社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乡村社会性、公益性事务的解决也相对滞后。一些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成了困扰农民生产和生活,制约农村社区发展的因素。
1)白发浪潮下的老年人问题
2)农民缺乏医疗保障问题
3)农民的“失业”与“再就业”问题
4)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
5)农村社区建设问题
上述农村社区问题,有的是农村社区转型时期的伴生现象,有的是传统农村社会的固有弊端,传统的行政手段已无法适应这些多层次的矛盾,必须引入并运用社区内各方面的资源,借助各方面的力量,通过社区建设来加以解决,而实施社区社会工作,发挥其功能,则是农村社区发展和建设中最为切实有效地办法和举措。
2、试论如何重建农村社区社会工作:
答:所谓重建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就是改变社区社会工作者就是民政工作者的传统观念,改变农村社会工作往往被定位在发放扶贫救济款、联系五保户的陈旧观念和做法,在内容和制度上都有所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社区发展的需要。
1)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容创新
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入和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的全面展开,许多原来由政府所直接管理的事务已开始向“社区”转换,由社区根据自己的“社情”,运用社区的资源和力量来加以综合解决。
2)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的制度创新
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和加深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并加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队伍,明确其职责,发挥其功能,并从经费上给以支持和保证,鼓励社区社会工作者对农村社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协调矛盾,解决问题,以促进农村社区全面、健康发展。
3、试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定或需要加以救助的对象的确定:
答:1)经济收入来源确定法。根据某一具体社区的实际情况。以一年为单位,划定出人均年收入最低线,低于该线的农村居民就是需要救助的对象。
2)实际生活水准估计法。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比如一个县或乡镇,按照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准,估计出基本生活条件的下限,低于该下限的,就是需要救助的对象。实际生活的基本条件可以设计几个方面的要素:
①食物消费;
②日常开支;
③其他开支。除食物消费和日常开支以外,农村居民的其他必要和重要的开支就是医疗。医疗开支不可能用具体的数量来划定,而是需要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实际调查和家访,决定出救助的对象。
3)临时确定法。由于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农村社区的生产与生活比之城市社区有更大的不稳定性,农民的抗风险性相对比较弱,有些农民或农户会因突发性的天灾人祸而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4)综上所述,我们的观点是,农村社区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制定和农村居民救助对象的确定是一个较之城市社区更为综合、更为实际化的操作性课题,可以从经济收入来源、实际生活水准估计以及临时确定等几个方面来加以实施。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从农村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来确定贫穷线和需要救助的居民。实际生活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处于极端贫穷者,应该是社会救助的对象。
4、试论农村社区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内容与类型
答:所谓农村社区老年人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由专业工作者所运作的帮助农村老年人走出困境,安度晚年的专业性工作。
1)老年人赡养。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和主体的养老模式在当前虽然已不适应农村社区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居住的分散性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这一古老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家庭养老模式还将在较长的时间里存在并发挥重要。
在老年人赡养社会化的过程中,农村社区工作者结合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深入社区,调动和集中社区资源,与老年人建立互相信赖的工作关系。在条件具备的地区,社区工作者动员并鼓励案主到社区的康复中心接受社区服务。在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家访与老年人及其家人建立工作关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并为其进行心理治疗,使得家庭养老模式在现代社会具备新的内涵。
2)老年人医疗护理。老年人医疗护理是社区老年人社会工作和医疗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村社区,虽然绝大部分农民暂时还无法享受到专业化的医疗护理,但是,随着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和老年人社会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发展老年人医疗护理有着良好的前景。在大部分条件还不具备的地区,目前当务之急是做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和改革,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医疗设施和药物。
3)老年人心里疏导。随着生理上的逐渐衰老,老年人的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社区居民的心理疏导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性内容,由社区工作者的介入做耐心细致又具有专业性的疏导工作,这无疑会消除或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虽然目前这项工作在农村还基本处于空白,但是其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5、论述我国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体形式和主要方法:
答:1.农村青少年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生活条件较差
2)文化教育落后
3)作风朴实、吃苦耐劳
4)工作对象的分散性
5)青少年工作的多样性和艰巨性
6)工作的反复性。
2.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体形式: 就个人形式而言,农村社区青少年工作的主体为职业化的专业社区工作者和非职业化的非专业社区工作者。就团体形式而言,农村青少年工作的主体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多种实施形式,有:活动形式、机构形式和组织形式。
从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看,个案工作方法、团体工作方法与社区工作方法都可以在农村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得到应用,并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第八章
1、结合实际谈谈社区社会工作在再就业服务中的作用和途径:
答:解决失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心、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城市社区中实施再就业工程是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的延伸和发展。社区工作者通过国家的政策、利用社区资源,发动社区资源,发动社区力量扶持下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使得他们能够走出一条救助、互助、自助三结合的脱贫道路。
1)社区社会工作在再就业服务中的作用:
①深入实际,了解详细情况
②建立再就业服务网体系
③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失业下岗者情绪
2)社区再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社区再就业服务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就是拓展新的就业领域,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除政府的有关政策和调控以外,最为重要的应该是社区各单位和团体以及社区社会工作者的组织和协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再就业创造工程,具体说,有几个方面的内容和途径:
①鼓励失业下岗者创办企业
②组织失业下岗者从事社区服务
③鼓励和协助失业下岗者向劳动力短缺的地区和行业流动
2、试论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答:1)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
① 以人为本原则
② 实事求是与层次原则
③ 社区参与原则
2)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①社区调查。社区社会工作的前提是进行社区情况的调查研究。
②矛盾分析。社区调查之后,就要对调查中收集的资料做详尽的分析,找准社区内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矛盾分析的过程,其中主要是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计划制定。找准主要矛盾以后,社区工作者就要制定出较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
④依靠群众。社区工作的“助人自助”宗旨实际上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一切依靠群众”。这也就是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