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 王小羽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重点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总分的段式。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课题——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评价:这回读的有进步)
2、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很美、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过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研究。
二、精读二、三自然段
(二)品读“千姿百态”,读出画面。
1、同学们你们看,“千姿百态”这个词,边点边说姿态这是一个词语,课文描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姿态。哎,姿前面一个千,态前面一个万,说明什么?(表示姿态很多)[预设1:对呀!读出来。预设2:谁来读出姿态的多?(指名读)你再来读,大家一起读。
2、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几种姿态呢?请你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姿态。
预设1:这位同学真会学习,一边读一边划,读书习惯真好呀!预设2:大家读得真认真呀。
3、缪老师要考考大家,你能不能用几个关键词说说云雾有哪几种姿态呢?(预设:找到一种,你找到了文中的一种姿态,还有什么姿态,谁来读。全找到,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都找对了。)(贴板书)
4、这段话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请你再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种姿态呢,自己美美地多读几遍?注意了,注意了,还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4、全班交流:
(1)谁愿意第一个来交流。
(2)结合师生评议,课件演示,引导想象,从而指导朗读。A 山头(1)平淡:a你找到了第一种姿态,你为什么喜欢?
预设1:白色绒帽 柔软,很美,你从哪里感受到很美呢?(评价:对呀!就把你这种感觉读出来。)预设2:
(2)说不出:再请你读读文字。哦,我听明白了,你对白色绒帽这个词特别有感受白色绒帽(显红)对呀,教师动作演示(一团团,很浓、很密)又浓又密的一团团聚在一起的云雾就像是白色绒帽。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你来读(指名读)评价:多新奇啊!你也来读。(指名读)喜欢这种云雾的同学一起读。(评价:这美丽的云雾永远的留在了你们的心间。)
(3)哎呀,这个同学读的真好,我听出来了,你对白色绒帽这个词特别有感受白色绒帽(显红)(4)说不出,听听别人怎么说
过渡:你还喜欢哪一句,我们继续交流。(跳到第二自然段)B 山腰: 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云雾?
(1)说得出:一条条玉带(长长的、细细的、软软的、窄窄的)多美呀!(指名读)
师引导:一阵微风吹来,这又长又细的云雾怎么样了?(教师动作演示)你来说?(预设1:没有了。对呀,它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预设2:飘起来了,对呀,就像仙女身上柔软的绸带,多美呀!女同学一起来读。(评价:真惹人喜爱啊!好像天上的神仙一样)师:谁来说说,你还喜欢哪句?
C 山谷 你为什么喜欢?(像茫茫的大海)(大、无边无际、辽阔„„)
预设1:很大,老师送你一个词壮观!读出这种感觉。预设2:对呀,就把你这种感觉读出来。多么神奇!谁来赞赞他呢?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真让我感受到庐山神秘的色彩。过渡:还有一种云雾的姿态,也能给我们带来有这样的感受?谁来读好这句话。
D 山峰(像块大幕布把整座山峰都给遮挡住了)男同学让我们一起将壮观的画面读出来。(男生读)
过渡:同学们,庐山的云雾不单单是千姿百态,你还觉得怎样?(板书:美、壮观)
5、(播放图片)老师为了加深你们的印象,老师带大家去庐山看一看。让我们用美妙的声音来赞赞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吧!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句。前两种姿态也请一位学生读,最后两种姿态一个学生读。(分句读)(评价:他们读得真美,真壮观)你们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齐读)
总结:我们再来看这段话,为了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一共写了几句话。第一句先总写千姿百态,后两句是分些,在结构上是多么地严谨啊。为了将句子写得形象生动,它用了什么方法?(比喻)
6、比喻句练说
出示: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师:那好,我们来看这句前半句是写在什么地方的云雾,后半句是作者展开的奇特想象。请同学们,放飞你的想象,请同桌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吧!(指名说)
——-———的云雾,就像————————。(评价:多奇妙呀!想象真丰富!真精彩啊!)
(三)品读“瞬息万变”,展开想象。
过渡:同学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庐山云雾的是这么美,它还有一个更吸引人的特点呢!那就是——瞬息万变
1、理解“瞬息万变”什么是变?(变化)庐山的云雾怎样变的?请同学读读第三自然段,很快找出来。
2、交流:找到了吗?(显红横线)
3、“万变”什么意思?很多变化。对呀!变化之大。
4、瞬息什么意思?快、(一会儿、很短)对呀!变化之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很多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
5、同学们,这段话老师考考你,谁能将变化之多,变化之快通过朗读展示给大家看。自己先读读。(指名读)齐读。(齐读)
三、总结板书
小结:是啊,庐山的云雾就是这样的瞬息万变,这就是这样地千姿百态,就是这样地一起说(美、壮观)
四、布置作业
1、照样子写句子。
2、观察一处景,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片段。板书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第二篇:庐山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并能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难点:认识总分段式。
三、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用比喻和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2和3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出了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四、课题讲析
云雾是指云和雾,是作者的写作对象,庐山,山名,在江西省,庐山的云雾直接点名了作者描写和赞美的对象.五、写作背景.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的名山.她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东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主体天然的山水画,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热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文化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歌赋予的文化名山的确名不虚传。
六、重点知识
1、学会本课生字。庐,瀑,幻,似,姿,笼,罩,系,泻,返,(1)“似、姿”平舌音。(2)“罩、遮、瞬”是翘舌音。(3)“瀑”读pu不读bao。
(2)形近字;庐(庐山)爆(火爆)幻(幻想)似(相似)姿(姿态)炉
(火炉)
瀑(布)幼(幼小)拟(拟人)资(资料)
芦(芦苇)暴(暴躁)
返(返回)
飘(飘扬)罩(笼罩)
反(反面)
漂(漂浮)罪(犯罪)
(3)近反义词
近:神秘----神奇
秀丽-----秀美
增添-----增加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
反:神秘-----平常
秀丽——丑陋
增添——减少
变幻无常——恒久不变
(4)多音字
xi(关系)
shi(似的)系
似
ji(系鞋带)
si(相似)
(5)重点词语理解:
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一泻千里:泻;水往下流。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弥漫:a、充满,到处都是:烟雾弥漫,黄沙弥漫的山野 b、漫远、路途弥漫。
(6)句段解读
a、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化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字词:秀丽:清秀美丽
幽谷:幽深的山谷
变幻:不规则的改变。
这个排比的句式突出了庐山景色秀丽,“更”字突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的神秘色彩。
b、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的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这两句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漂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
七、文本拓展
1、收集有关庐山的图片资料,古今诗文,在班上交流。
2、做小导游,介绍庐山的云雾。
八、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激趣: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 2 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
揭题: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景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著名大诗人苏轼在游过庐山之后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云雾到底奇妙在那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如:(1)、庐山的景物除了云雾还有哪些?
(2)、作者为什么只写庐山的云雾?(3)、庐山的云雾神奇在什么地方?(4)、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2、学习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读音、组词、形近词,结构、偏旁)(2)、近反义词、多音字(3)、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会读重点词句,并抄写。(5)、读通课文。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谈初读收获
2、讲解领读生字词(读音、组词、字形、形近字、结构偏旁)
3、讲解近反义词,多音字
4、积累好词佳句,解释词语
5、课文诵读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字词部分
2、对子互批互改,并及时纠错
第二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庐山的景物除了云雾还有哪些?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重点词语“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来谈谈)(2)、庐山的云雾神奇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
(3)、文中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中心句是哪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奇观的?(抓住重点词句)请你仿写一处景物?
(4)、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5)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游览观光的人们都流连忘返,钻不绝口。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体会,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讲解
2、反复诵读,读出庐山的云雾的特点
3、讲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句段分享
4、课文诵读,背诵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
2、同学互批互评,纠错
第三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庐山的云雾是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可谓是庐山的一绝。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庐山的云雾。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了解课文大意,归纳重点知识点,复述课文。
2、板演小导游介绍庐山的云雾。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庐山的云雾。
4、搜集有关庐山的诗歌,古诗、散文。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小导游介绍庐山的云雾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庐山的云雾。
4、诗歌、古诗、散文分享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背诵课文。
2、积累古诗《望庐山瀑布》
第三篇:【庐山云雾教案】
一 新课导入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江西省。说起庐山,大家学过一首关于庐山的诗,你还记得是什么吗?(望庐山瀑布)你们还会不会背呢?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云雾。哪里的云雾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庐山云雾】
二 感受庐山美景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下美丽的庐山风光【出示视频资料】
同学们,此时此刻,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风光秀丽,云雾缭绕„„)
我想同学们看了这些视频,一定想再一次走进这些云雾,美美地感受一番。那么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尽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一下,漫步山道,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3名同学)(云雾多,变幻无常,神秘,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三 走进课文
同学们说得真好。看!这就是美丽的庐山云雾!【出示图片】 认识“总分”构段
接下来老师要求大家默读课文第二小节,然后告诉老师这一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和这一段的其它句子又有什么关系?可以和同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答案?(对了,像这样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称它为“总分”)千姿百态
这句话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动笔把千姿百态的云雾找出来吧。
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指导补充)大家找的很准确【出示标出语句段落】
这些句子中,你看出它们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
(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就好像把我们也都带到庐山的云雾中去了!)
可是老师不明白了,明明都是云雾,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们比作不同的东西呢?(之处所处位置不同,山顶,山腰,山谷)【出示四个图片】
同学们真细心,你们看,庐山的云雾美不美?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了,你能把这一段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来展示,OK?
好时间到!谁来展示?(一人朗读,评价,谁来挑战?评价 大家齐读)
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身临其境。我也想朗读了,下面,请听老师为你们朗读第三小节好不好? 瞬息万变
在听老师朗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这一段和上一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那么,庐山的另一个特点是--------瞬息万变
快速的默读第三段,哪些词语表明了云雾的“瞬息万变”?
现在老师揭晓“最终答案”大家看看刚才同学说的对不对【出示】先让我们试着将这些词语读好(齐读)。这些词语都是表明云雾变化之快,读完了这些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自己来练一练!
好时间到!谁想来展示自己?(2-3人)
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风景秀丽的庐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让人久久舍不得离去,“流连忘返”【出示】
四 尾声与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庐山之旅就结束了,首先,我们知道了庐山云雾的特点,分别是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其中,我们也学到了“总分”这个构段方式。知识都学到你们的小脑袋里去了,那么作业老师请你们自己布置,谁第一个来说?
由教师指导补充: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以你喜爱的一处景色为主题,试着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
第四篇: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五一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九江,刚上庐山,就把夏日的炎热和汽车的尾气通通抛在后面。迎面扑来的是凉爽的微风和清新的空气。
我们坐车上山,两旁风景迷人——花朵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似金,粉的如霞:许多参天大树挺立在两旁,枝条十分茂盛,顺着山间小径,来到了茶园。只见四周远处群峰挺秀,林木茂密,近处泉水涌流,叮咚作响,大雾弥漫着远处和进出,眼前的苍翠欲滴茶园一片若隐若现。
这茶园里的茶为什么叫云雾茶呢?原来,这里经常大雾笼罩,不仅给云雾茶增加了养分,还让害虫无法生长。良好的环境使云雾茶十分茂盛。云雾茶就因此而得名.正好,我们赶上了采茶叶的季节。我也模仿这采茶的姐姐一样,把云雾茶的嫩芽掐下来,在一旁的姐姐看见了,赶紧过来,说:“小妹妹,云雾茶不是这样采得,摘云雾茶必须是一芽一叶,而且不能掐,只能提,掐了之后,泡水时它就会泛红,影响美观、味道。”我按照姐姐说的,再次小心翼翼地把把茶叶摘下,不久茶叶就把我的框装了一半了,这时,我才发现,一滴滴晶莹的汗珠已经布满了我的额头。
我们来到炒制车间,把采来的茶叶交给炒制师傅,奇怪的是,里面只有几个炒锅,和一个烘干机,其他的都没有。我看过的炒制车间,都有各种炒制机器。我一问炒制师傅,才得知,云雾茶都是嫩叶,用机器会伤到茶叶,手工炒制的香气更浓郁,味道更鲜美。
采茶的姐姐给了我一些云雾茶,放在玻璃杯里,用烧开的山泉水冲泡,顿时,一股股茶香在我鼻尖萦绕,沁人心脾,喝一口,更是回味无穷。
广东广州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四年级:张益菲
点评:本文通过我和爸爸妈妈上九江庐山观茶、采茶、品茶的记叙,将庐山云雾茶独特的生长环境、采摘方式、炒制过程、沁人心脾的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文以我一路上的所看所想所为为记叙线索,巧妙运用悬念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末以品庐山云雾茶作结,很好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第五篇: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 第一课时教案
许潭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的云雾的特点。
2.学会本课生字18个,其中绿线格的8个会认,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流连忘返”,并能用来写一句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幻灯片,学生说说了解的庐山,背诵关于庐山的古诗,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3.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注意右部的平衡。瀑、罩:注意横画多时的处理。2.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