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庐山的云雾 公开课教案
“学讲方式”公开课教案
语文第六册第3课《庐山的云雾》第2课时
学校:栖山镇中心小学 执教人:赵倩 年级学科:三年级语文 执教时间:2017.2.2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很担心,因为我在准备这一节课时发现这一课有很多四字词语好难读啊?我读了很多遍才读好,你觉得难读吗?能不能给老师一些自信,把这些词语读好?(复习词语)
2、出示词语(幽谷、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弥漫、瞬息万变、一泻千里、云遮雾罩、流连忘返)指名读,齐读。
3、同学们读的真好,比老师读的都好,让老师马上就自信满满,但是上面的这些词语有些同学们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什么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一读书就能懂,不要老师讲。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边读书一边欣赏庐山美丽的景色。好吗?
4、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庐山的景色。
5、欣赏图片,庐山的景色美吗?看看作者怎样把这些图片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好吗?
二、分析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先自由读第一段看看第一段写了什么?有哪些景物? 第一段一共几句话?(三句话)找三位同学来读,(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么多的景物,作者最喜欢什么?庐山的云雾,从哪个字看出来的?更)
2、指导学生朗读,刚才有好几个同学划出的不理解词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师:我请三位做动作的同学到庐山来游览。(三位学生上来)(师指着黑板前说)这是庐山的小道,看下面的老师,都在山下,我们在山上。游览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随便走走,不要紧张。注意,山上山下到处是云雾。其他同学读书,请他们三位做动作。
生:(齐声)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三人伸手向空中摸去)漫步山道,(三人慢慢地走,边走边看)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三人伸开双臂,上下摆动作飞行状)
师:做得好。我看你马上就要变成神仙了。“腾云驾雾”还可以怎么做?
生:我觉得还可以像孙悟空那样。(说着模仿孙悟空打眼罩远眺的动作)
师:她这样一做,我就想起《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他腾云驾雾。这样就读懂了“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懂了吗?(齐声:懂了。)马上就要成为神仙了。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像,大家再读书,就会读得更漂亮。“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要读得美一点。(学生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刚才我们知道了庐山的景色很美,尤其是庐山的云雾特别的神奇美丽,你想不想仔细看一看欣赏它的样子?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1)这一段是围绕着那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2)这一段写出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3)庐山的云雾都有什么姿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云雾都比作了什么?(4)你最喜欢哪种样子?比赛读一读。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
3、会读书的孩子会发现,谁找到了答案?(指名答)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板书:千姿百态)这一段话是围绕这一句话写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为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
4、会读书的孩子更会思考,千和百说明了庐山的姿态非常的?(多)
5、文中是从哪些位置来写的呢?找一找,用波浪线画出来。(画山)
6、谁愿意把你划下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教师相继板书:山顶 山腰 山谷 山峰 出示课件)
6、现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是不是认真听了,请看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师生合作读比喻句,教师板书:绒帽 玉带 大海 天幕)。
7、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倾听了!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将不同位置、不同姿态的云雾表现得活灵活现。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 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云雾千姿百态的美。谁来试一试?(出示课件:整段)
7、读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庐山的云雾。同学们,按照他的读法,我们将这一段美美的读一读。
8、那是不是就只有这些姿态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同学们可真会学习啊!在这一段中,中心句在段落最前面我们把它称作总分构段方式。
9、刚才我们欣赏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美,你们想停住您们的脚步吗?
(三)学法指导
在这一段学习中我们先朗读再找出中心句,最后找出比喻句。(切换)同学们读读这个方法。请同学们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默读并自学第三自然段。
(四)自学第三段,自学检查。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谁能读一读?(板书:瞬息万变)瞬息万变说明庐山的云雾变化的非常的?(快)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板书:刚刚、转眼间、明明、又变成了)你能将这一句话读一读吗?云雾变化得真快啊,咱们在读这几个词的时候要重读。谁再来读读?
3、在这一自然段中,又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切换)找的真准确,看来你动脑思考了,让我们男女合作读一读这些句子,男生读到“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女生接着读完这一自然段。明白了吗?
4、瞬息万变的云雾还会有哪些变化呢?谁能用上咱们才学的“刚刚„„转眼间„„明明„„又变成了„„”说一说?(课件出示)可以用一个也可以用几个。
(五)学习最后一段
1、读到这里老师忍不住和作者一样感叹:是啊,这么美的云雾,真令人流连忘返!(板书: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流连忘返”造个句子。
三、结束语
同学们,现在请闭上眼睛,咱们伴随着音乐再一次感受一次庐山云雾的美。(听录音)
四、课堂延伸
你们对老师的导游满意吗?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做小导游,把我们家乡的美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介绍。咱们家乡有什么美景?一起来看一看。(展示图片)咱们做小导游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真是一个个了不起的小导游!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之情,伴随着音乐,再感受一下庐山的云雾的美。(课文配乐朗读)下课!
五、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第二篇:庐山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并能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难点:认识总分段式。
三、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用比喻和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2和3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出了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四、课题讲析
云雾是指云和雾,是作者的写作对象,庐山,山名,在江西省,庐山的云雾直接点名了作者描写和赞美的对象.五、写作背景.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的名山.她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东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主体天然的山水画,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热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文化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歌赋予的文化名山的确名不虚传。
六、重点知识
1、学会本课生字。庐,瀑,幻,似,姿,笼,罩,系,泻,返,(1)“似、姿”平舌音。(2)“罩、遮、瞬”是翘舌音。(3)“瀑”读pu不读bao。
(2)形近字;庐(庐山)爆(火爆)幻(幻想)似(相似)姿(姿态)炉
(火炉)
瀑(布)幼(幼小)拟(拟人)资(资料)
芦(芦苇)暴(暴躁)
返(返回)
飘(飘扬)罩(笼罩)
反(反面)
漂(漂浮)罪(犯罪)
(3)近反义词
近:神秘----神奇
秀丽-----秀美
增添-----增加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
反:神秘-----平常
秀丽——丑陋
增添——减少
变幻无常——恒久不变
(4)多音字
xi(关系)
shi(似的)系
似
ji(系鞋带)
si(相似)
(5)重点词语理解:
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一泻千里:泻;水往下流。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弥漫:a、充满,到处都是:烟雾弥漫,黄沙弥漫的山野 b、漫远、路途弥漫。
(6)句段解读
a、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化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字词:秀丽:清秀美丽
幽谷:幽深的山谷
变幻:不规则的改变。
这个排比的句式突出了庐山景色秀丽,“更”字突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的神秘色彩。
b、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的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这两句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漂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
七、文本拓展
1、收集有关庐山的图片资料,古今诗文,在班上交流。
2、做小导游,介绍庐山的云雾。
八、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激趣: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 2 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
揭题: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景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著名大诗人苏轼在游过庐山之后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云雾到底奇妙在那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如:(1)、庐山的景物除了云雾还有哪些?
(2)、作者为什么只写庐山的云雾?(3)、庐山的云雾神奇在什么地方?(4)、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2、学习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读音、组词、形近词,结构、偏旁)(2)、近反义词、多音字(3)、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会读重点词句,并抄写。(5)、读通课文。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谈初读收获
2、讲解领读生字词(读音、组词、字形、形近字、结构偏旁)
3、讲解近反义词,多音字
4、积累好词佳句,解释词语
5、课文诵读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字词部分
2、对子互批互改,并及时纠错
第二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庐山的景物除了云雾还有哪些?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重点词语“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来谈谈)(2)、庐山的云雾神奇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
(3)、文中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中心句是哪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奇观的?(抓住重点词句)请你仿写一处景物?
(4)、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5)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游览观光的人们都流连忘返,钻不绝口。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体会,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讲解
2、反复诵读,读出庐山的云雾的特点
3、讲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句段分享
4、课文诵读,背诵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
2、同学互批互评,纠错
第三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庐山的云雾是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可谓是庐山的一绝。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庐山的云雾。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了解课文大意,归纳重点知识点,复述课文。
2、板演小导游介绍庐山的云雾。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庐山的云雾。
4、搜集有关庐山的诗歌,古诗、散文。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小导游介绍庐山的云雾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庐山的云雾。
4、诗歌、古诗、散文分享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背诵课文。
2、积累古诗《望庐山瀑布》
第三篇:【庐山云雾教案】
一 新课导入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江西省。说起庐山,大家学过一首关于庐山的诗,你还记得是什么吗?(望庐山瀑布)你们还会不会背呢?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云雾。哪里的云雾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庐山云雾】
二 感受庐山美景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下美丽的庐山风光【出示视频资料】
同学们,此时此刻,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风光秀丽,云雾缭绕„„)
我想同学们看了这些视频,一定想再一次走进这些云雾,美美地感受一番。那么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尽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一下,漫步山道,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3名同学)(云雾多,变幻无常,神秘,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三 走进课文
同学们说得真好。看!这就是美丽的庐山云雾!【出示图片】 认识“总分”构段
接下来老师要求大家默读课文第二小节,然后告诉老师这一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和这一段的其它句子又有什么关系?可以和同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答案?(对了,像这样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称它为“总分”)千姿百态
这句话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动笔把千姿百态的云雾找出来吧。
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指导补充)大家找的很准确【出示标出语句段落】
这些句子中,你看出它们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
(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就好像把我们也都带到庐山的云雾中去了!)
可是老师不明白了,明明都是云雾,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们比作不同的东西呢?(之处所处位置不同,山顶,山腰,山谷)【出示四个图片】
同学们真细心,你们看,庐山的云雾美不美?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了,你能把这一段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来展示,OK?
好时间到!谁来展示?(一人朗读,评价,谁来挑战?评价 大家齐读)
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身临其境。我也想朗读了,下面,请听老师为你们朗读第三小节好不好? 瞬息万变
在听老师朗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这一段和上一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那么,庐山的另一个特点是--------瞬息万变
快速的默读第三段,哪些词语表明了云雾的“瞬息万变”?
现在老师揭晓“最终答案”大家看看刚才同学说的对不对【出示】先让我们试着将这些词语读好(齐读)。这些词语都是表明云雾变化之快,读完了这些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自己来练一练!
好时间到!谁想来展示自己?(2-3人)
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风景秀丽的庐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让人久久舍不得离去,“流连忘返”【出示】
四 尾声与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庐山之旅就结束了,首先,我们知道了庐山云雾的特点,分别是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其中,我们也学到了“总分”这个构段方式。知识都学到你们的小脑袋里去了,那么作业老师请你们自己布置,谁第一个来说?
由教师指导补充: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以你喜爱的一处景色为主题,试着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
第四篇:庐山的云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3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语言优美,脍炙人口。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奇绝妙,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令人百读不厌。教者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了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释题:
1、板书:庐山 问:认识吗?你们听说过庐山没有?有人去过吗?同学们背过很多古诗,有没有人是在古诗中了解庐山的?(学生交流)
2、老师补充:庐山,在江西省北部,紧靠长江。毛主席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指的就是庐山,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一看。现在,(师板书:的云雾)就是我们要学习课文的题目“庐山的云雾”。
3、读这个题目,你看课文会重点写什么?
读题目要动脑,好多文章的题目会会告诉读者要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写他的云雾。
4、质疑:现在,你的脑瓜里会产生什么问题?(??)
5、激发读书的主动性: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有的同学可能希望老师直接告诉答案,有没有这样想的?
二、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打开书,拿起笔,默读课文。(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把不懂意思的词语做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两个问题。)
2、生默读,师巡视,相机板书:幽谷 变化无常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千姿百态 弥漫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等词语
3、激发学习词语热情: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也懂,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你们希望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读书,联系课文去理解?
4、老师及时表扬:你们是学习的主人!
三、再次读文:请朗读课文,第一,把课文读的正确流畅,能读出感情来最好;同时,一边读一边思考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和黑板上的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一读书就懂,不要老师讲。(教师巡视指点,表扬,纠错。)
四、交流、反馈读书的情况:读了几遍?
(一)读第一段:老师最担心同学读不好书,谁愿意读第一段?
1、学生读,评:这段话有5个生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生自由读)
2、读得真好,5个认识了吗?记住他,再请一位同学读第一段。(正确流利、有感情)
3、板书:尤其 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特别 “特别是庐山的云雾”)
4、”……尤其 ……”后面的话怎么读才有味道?前面的话应该怎样读?(谁愿意读?谁愿意再读?一起读。)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那变化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神秘,后面的语气读得重,提醒人们注意这一点。)5、齐读体会
6、为什么不说:“尤其是庐山的瀑布,更是雄伟壮观”呢?
7、理解词语“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读“在山上游览......”两句,做动作,表情 语气)
8、引导再次理解了读课文第一段。
(二)第二段“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1、一生读,千姿百态———后文就是解释词语
2、引导过电影齐读第二、第三句话: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写的景象,教师板画两座山峰。让学生画“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像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仔细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3、通过想象观察,理解读第二段。
4、放下书,谁愿意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来到庐山,看到了庐山的云雾。)
五、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重点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总分的段式。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姓——孙悟空——腾云驾雾——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一、导入
1、当我们来到庐山,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引读)
2、因此,每一位到过庐山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二、精读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两个中心句
1、庐山的云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赶快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两个主要原因。(板书)
2、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把这两个主要原因找出来了。你怎么找得这么准呀?(出示两个中心句)
3、这两个句子在二三两节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总起,概括,中心句,总写)
4、总结:这两个句子是二三两节的中心句,概括了这两个小节的意思,放在前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也叫总起句。后面的话全是围绕它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总分。
(二)精读“千姿百态” 过渡:庐山的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千姿百态呢?和着这轻柔的乐曲,请同学们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庐山的云雾有哪些不同的姿态?也可以拿起笔来圈一圈,画一画。
1、学生读文,圈画。
2、交流:庐山的云雾有哪些不同的姿态呢?指说。
你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来说一说吗? 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哪一种写得好呢?
6、师小结:原来,云雾所处的位置不同,在作者眼中的姿态也就各不相同。
3、这么多的姿态,哪一种最吸引你呢?先别急着举手,把它美美的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你的同桌也受到吸引。自由读。
4、全班交流:
(1)指名读最吸引自己的那一种姿态的云雾。
(2)结合师生评议,课件演示,引导想象,从而指导朗读。
a 山头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呢?轻—绒、云—白、笼罩—戴。多新奇啊!你喜欢这顶可爱帽子吗?尝试着读读吧!指名读,女生齐读。
b 山腰 这半山的云雾,老师也喜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故意读错一条条变成一条)不就是一个字吗?(云多,风吹散了云雾使得云轻雾动)是啊,那条条玉带随风而动,如丝如缕般,真惹人喜爱啊!我们怎能不赞赏它!谁来赞一赞,男生一起来赞一赞。
C 山谷 能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吗?站在这茫茫的云海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心旷神怡、心潮澎湃、豁然开朗……)多么神奇,多么壮观啊!谁来赞赞他呢? D 山峰 当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成了巨大的天幕,把整座山峰都给遮挡住了,这云雾真的是很大呀,你能读出这种感觉来吗?
5、现在,请大家推荐一个朗读最好的同学来把这四种姿态的云雾连起来读一读?
7、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就站在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前,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生交流:……
8、老师最想做的一件事是用诗歌来赞美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庐山写下的《题西林壁》。咱们毛主席这样称赞“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让我们也来用美妙的声音来赞一赞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吧!齐读第三小节。
9、、作者手中的那支生花妙笔,用一个个新奇的比喻让这样飘渺的云雾一下子就生动起来,让人心生欢喜之情。让我们一起把这么美好的文字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吧!自己先练着背一背,有困难可以看大屏幕。
10、自由背诵,指名说,齐说。
(三)精读“瞬息万变”
1、过渡:同学们,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啊!它还有一个更为吸引人的特点呢!那就是——
2、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呢?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云雾变化的快和多呢?请认真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出示第三小节)读出云雾变化的快和多。A交流:变化很快
谁能通过朗读让老师感觉到云雾变化的快? 先准备一下。生读文,生评价,再读,再评 B姿态很多 a)
在这里云雾变了哪些姿态呢?(“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
b)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
当他看到一丝云雾随风飘荡时想到了“一缕轻烟”,当看到大片云雾被风吹动沿着山坡倾泻而下时想到了“九天银河”;
当看到一小团云雾时把它想象成了一匹“白马”,当这团云雾增高增大时又把它想象成了一座“冰山”。
3、啊!云雾的变化真快,真神奇!你能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1)指导朗读,组织评议。
(2)齐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它的瞬息万变。
4、你看,作者不仅写出了象什么,还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呢!那么,云雾是不是只会像作者所描述的那样由少变多,由小变大呢?
对,云雾也会由多变少,由大变小。它会从远处飘来,也会向远处飘去……
5、同学们,放飞你的想象,让我们一起到想象的王国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庐山的云雾还会怎么变呢?请看大屏幕,边看边想象。(录象)你们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啊,让老师知道你把录象中的云雾想象得一定很新奇。用这样的句式和你的小伙伴去交流一下吧!出示练说:
“刚刚还是__________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____。”
“两三秒钟前还是_________________,现在已变成______________。”
“明明还是________________,还没等你看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结:难怪作者在这小节的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如此多而快的变化,就叫瞬息万变。
三、复习一、四自然段,总结
1、同学们,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引读第一句。这几分神秘的色彩,就在于那云雾的——千姿百态,就在于那云雾的——瞬息万变。
2、来到庐山,我们就走进了云雾的世界。在这样的山上游览,——引读第二句。漫步山道,常常——引读
3、游玩于这样如诗如梦的美景中,真令人流连忘返。(板书:流连忘返)让我们发出由衷的赞叹吧!读最后一句(出示)。
四、美文欣赏,布置作业
1、读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段描写云雾的文字,我为它配上了插图。现在,我把它奉献给大家。师范读美文。
2、美吗?其实,在庐山不光云雾美,其他的景色也很美。在我们祖国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象庐山这样美丽的地方,大家可通过上网或查阅书本的方式去了解一下,你会发现我们的祖国原来是那么的可爱。
第五篇: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五一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九江,刚上庐山,就把夏日的炎热和汽车的尾气通通抛在后面。迎面扑来的是凉爽的微风和清新的空气。
我们坐车上山,两旁风景迷人——花朵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似金,粉的如霞:许多参天大树挺立在两旁,枝条十分茂盛,顺着山间小径,来到了茶园。只见四周远处群峰挺秀,林木茂密,近处泉水涌流,叮咚作响,大雾弥漫着远处和进出,眼前的苍翠欲滴茶园一片若隐若现。
这茶园里的茶为什么叫云雾茶呢?原来,这里经常大雾笼罩,不仅给云雾茶增加了养分,还让害虫无法生长。良好的环境使云雾茶十分茂盛。云雾茶就因此而得名.正好,我们赶上了采茶叶的季节。我也模仿这采茶的姐姐一样,把云雾茶的嫩芽掐下来,在一旁的姐姐看见了,赶紧过来,说:“小妹妹,云雾茶不是这样采得,摘云雾茶必须是一芽一叶,而且不能掐,只能提,掐了之后,泡水时它就会泛红,影响美观、味道。”我按照姐姐说的,再次小心翼翼地把把茶叶摘下,不久茶叶就把我的框装了一半了,这时,我才发现,一滴滴晶莹的汗珠已经布满了我的额头。
我们来到炒制车间,把采来的茶叶交给炒制师傅,奇怪的是,里面只有几个炒锅,和一个烘干机,其他的都没有。我看过的炒制车间,都有各种炒制机器。我一问炒制师傅,才得知,云雾茶都是嫩叶,用机器会伤到茶叶,手工炒制的香气更浓郁,味道更鲜美。
采茶的姐姐给了我一些云雾茶,放在玻璃杯里,用烧开的山泉水冲泡,顿时,一股股茶香在我鼻尖萦绕,沁人心脾,喝一口,更是回味无穷。
广东广州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四年级:张益菲
点评:本文通过我和爸爸妈妈上九江庐山观茶、采茶、品茶的记叙,将庐山云雾茶独特的生长环境、采摘方式、炒制过程、沁人心脾的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文以我一路上的所看所想所为为记叙线索,巧妙运用悬念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末以品庐山云雾茶作结,很好地点明了文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