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用多媒体网络,优化语文教学
,优化语文教学
江西南康逸夫小学 郭幼平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可以说,现代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和工具,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语文学习的知识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其他任何一个学科的知识,比如有讲动物世界的,有讲大自然科学的,有讲人间真挚而美好感情的,有讲中国和世界历史的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因此,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鸟语》一课,介绍了鸟类丰富多彩“语言”,以及“鸟语”给我们的丰富想象和有益的启示,文中介绍的很多鸟儿,学生在生活中都没见过,或者没有很好地观察过,如画眉、黄莺、百灵,它们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有什么区别,叫声怎样,我们都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所以,备课时我通过信息网查找到大量的关于鸟的图片资料和声音信息,教学时展示给学生,把课本上抽象的文字变为具体的信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为教与学提供广阔的舞台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请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可以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可以再现情境,启发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教学如《草原》一课的导入,教者可以先出示几张描绘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并配有歌唱草原的歌曲供学生欣赏,在学生欣赏和陶醉的同时,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描绘草原风光的图片,这时教者就可以适时的用简短的语言把新课导出来。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样的效果是枯燥乏味的口授无法达到的。
2.启迪思维,帮助突破学习重难点。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经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和段,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枯燥的讲解往往效果甚微,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而信息技术能将抽象化具体,很容易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对于“人”字形线路的理解和认识,教者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向学生演示火车是如何沿着“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特点只能凭空想象,似懂非懂。这时教者可以把搜集到的有关图片等资料,通过多媒体的有机组合,在插入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去观赏“奇、秀、险”的山,跟着“竹筏小舟”畅游“静、清、绿”的漓江,使学生能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就把课文的重难点巧妙地解决了。
3.激发美感,渗透美育教育。
学生对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的倾向,每当置身与这样的情景中,就会感到激动、兴奋,这是对美的反映、认识和陶醉,是审美过程不可或缺的一步。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直至拥有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一条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
如小学四年级中《九寨沟》、《田园诗情》、《江南春》、《春日偶成》、《秋天》、《雾凇》等教材都是展现自然美的课文、诗文。文中许多生动丰富的语句,富有诗情画意。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片等多种教学媒体,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珍禽异兽,鸟语花香,玉树琼枝及异国风光等自然环境的秀美、壮观、奇特,再加上优美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师生和谐愉悦的情感交流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帮组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认为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搭设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在情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的技能,又可以健全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中,我首先使用视频,让学生从两段不同的短片中(一段是巨大瀑布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一段是瀑布流量急剧减少,逐渐减少的情景。)产生了解瀑布消亡原因的欲望,情绪也由兴奋变得惋惜。我乘机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两段录象,想说什么呢?”学生由于先有了情绪的体验,交流时就很有话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学习课文创设了很好的情感交流平台。在教学中,我又播放了一段视频短片,随着优美的乐曲,生动的解说,屏幕上展现“地球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各色“面貌”,学生心情随着画面起伏变化。看完片子,我让学生交流对环保,对保护自然生态的看法,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教学活动进入高潮。
学生在经过视频资料和文字信息等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演示后,对于瀑布消亡原因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情感活动随之不断加深,于是引出了“我们为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地球做些什么”的话题。有的学生说“看到乱砍乱伐的行为要提醒大人”、也有的说“平时要节约用水”、还有“制作保护自然生态的广告”、“绘制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画报”等等,这时是学生将前面运用信息技术了解的内容从情感上再进行释放,积极投入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情感之中,师生、生生其实在转为心灵更深处的交流。
“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情感在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感染、提升,更容易和文本、和教师产生共鸣,使认识不断深化。另外,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延伸活动,为生生、师生情感的进一步交流搭设良好的平台,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学习的热情得到更多、更大的释放。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学习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电教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巧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巧用多媒体,激活语文课堂
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 李宝琴
近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它能将图形、文字、声音、视频有机的融为一体,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给学生提供虚拟的真实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它激活了课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音乐课还是科学课,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现就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巧用谈几点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臵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起了学生的共鸣。上课开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副烈火燃烧下的“圆明园的毁灭”的课题图,只见有着辉煌建筑的背景图上,“圆明园的毁灭”这七个大字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腾起熊熊烈火,似乎要把一切都烧成灰烬,大火燃烧在圆明园,更燃烧在学生的心田。目睹此景,学生禁不住发问:圆明园是一处怎样的景观?为什么会被烈火燃烧?是谁点燃了这可恶的烈火?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学习兴趣陡然高涨,教学过程有“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多媒体,疏通“卡壳点”。
小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常常会在某一点上“卡壳”,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我在教学时便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直观地演示事物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对于“人字形线路”、“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三种不同工作方法的理解,若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想象,就只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突破这个难点,我精心制作了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不仅突破了教材的难点,疏通了学生的“卡壳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他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巧用多媒体,体验美感
在审美阅读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因此,教学时巧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目观其形、而闻其声,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
例如《观潮》一课,若仅凭语言文字和课文插图,学生很难领会到观潮的气势。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捕捉、剪辑制成课件,加上配乐朗诵。这壮观的景象、优美的乐曲、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他们尽情的欣赏雄伟壮丽的潮水画面,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接受了自然美的沐浴。产生了强烈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这里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取得了学文、悟理、审美的和谐统一。
四、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写”。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写”点,让学生进入自由运用的广阔天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别董大》古诗教学中,我在总结全诗后出示了一道小练笔:把《别董大》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可是学生写来写去,都是把这首诗的意思铺展开来,没有一点“故事”味,小练笔的有效形式触礁了。这时我出示了“北风呼呼、黄沙漫天、大雪纷飞的旷野上,诗人和董大依依惜别”的动画,学生从这凄凉悲怆的画面中,对诗人和友人分别之时的场景所感染,有的同学泪眼花花,只听见“沙沙”的书写声,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一篇篇感人的小练笔诞生了。这样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五、巧用多媒体,指导朗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实,能读好一篇文章的学生,对文章也定能理解。朗读就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激发感情、引起共鸣的作用。我经常运用教育资源中的课件进行范读,并且让学生也经常模仿,模仿这篇课文语气的抑扬顿挫、语速的缓急和句读停顿等。常常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比如: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内互读、优秀者领读等,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中去,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巧用多媒体提供的声音功能,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多媒体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只要巧妙运用多媒体,就能激活语文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第三篇:巧用多媒体 优化识字教学
巧用多媒体
优化识字教学
扬州市花园小学 刘陈燕
多媒体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辅助工具迅速地渗透到教学领域。由于它的直观性、情境性、激趣性、快捷性、形象性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捧,俨然成了教辅领域中的“明星”。某些发达地区的某些学校,对多媒体技术推崇备至,甚至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列为公开课、示范课的评课标准之一。一时间,似乎没有多媒体就上不了公开课、示范课。挂图、小黑板、录音机甚至老师的板书都快要退出了教学的舞台。但是,如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会“画蛇添足”。怎样正确使用多媒体,给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带来“画龙点睛”的作用呢?
一、删繁就简,适度使用
现在的课堂,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和有趣,把多媒体课件做得越来越“纷繁复杂”。这样课件看似美轮美奂,却并没有给课堂教学带来优化,反而给学生带来视觉的负担,造成知识的“一带而过”。
例如: 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中的《识字6》是一组以动物名称为内容的“词串”识字。课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十二种动物,无论是词还是插图,均渗透了让动物回归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展示众多的动物图片,播放动物世界的视频,还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闯关的形式,由一只小老虎作为导游,学生闯关通过发出鼓掌的声音。整节课,热热闹闹,漂亮的图片和神奇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兴奋不已,导致学生把很多时间用在关注画面转换和特殊音效上,而对词串的品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等则表现为明显的时间不足。因此,这样的课,表面上很好看,学生兴致很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却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
同样的课,另一位老师是这样使用多媒体的:上课伊始,播放动物世界的录像创设情境,看完录像逐步出示词语进行有层次的朗读指导,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动物的特点。接下来,运用多媒体进行一些说话和句式的训练。这节课,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因此,多媒体使用要适度,该用则用,不能为用而用。
二、辅助识字,提高实效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可将汉字进行零件和部件的分别演化,亦可将汉字进行零件和部件的顺序演示,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汉字的字形,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和效率。有一些难认难写,笔顺容易出错的生字,这种演示的方法尤其适合。例如教学一年级《升国旗》中的“我”字时,可先用多媒体逐步演示写字的过程,学生跟着书空笔顺,接着用不同颜色将字中的重要笔画显示,这样学生能轻松掌握字的写法,还能感受到书法运笔的过程。这比一成不变的跟着老师书空,跟着老师写更能带来新鲜感,老师也因此不必顾此失彼,而可以专心地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还可利用实物图片进行字形匹配,特别是象形字的教学,例如“火”字的教学,在课件上可展示一堆火燃烧的画面。这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与生动鲜明的表象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了联想记忆。在利用图片教学时,可使汉字抽象的定义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来提高记忆的效果和效率。例如本课生字“弯”和“闪”均比较抽象,为了化抽象为具体,可通过图片弯弯的月亮和闪闪的星星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弯”和“闪”的字义。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更可以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相结合,诱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吻合于课文内容的活动情境。课始,一辆小巴士伴随着“笛笛”的鸣笛声将孩子们带到了蔚蓝的大海边,播放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接着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边欣赏风景边游玩的情境中认识新词、诵读韵文,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了客观事物与词语内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主体、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让学生在韵文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富饶,体验了在海边玩耍的乐趣。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活动情境中学得愉快,文本内容较好地转化为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孩子们在充分的玩味中巩固了新知,激发了学生喜欢识字、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启发想象,启迪思维
“词串识字”是一种新颖的识字方式,它是根据新课标新编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它把一组有联系的词组合起来教学生识字。这组词可以构成一幅画,可以展开成一篇小短文,而且词与词之间是压韵的,使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诗韵,便于记忆,词串中“词” 与“词”之间留下了空隙,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2.》主要描写了建国五十周年大典的欢庆场面,生动形象,但是12个词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和理解,如果再播放国庆60周年的阅兵式视频,学生更能充分想象,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样,学生对“神州
腾飞
中国龙”的理解就更深了。
四、有机融合,引导创新
使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由于学习信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可以促使不同领域的信息融合、互补,从而擦出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6.》中“牦牛 冰雪 高原”一排词串时,多媒体出示高原风光,漫天飞雪,牦牛在自由自在地散步,播放《青藏高原》歌曲,提问:小朋友,看看图,听听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看完图听完歌后,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高原一定很冷,我想到鹅毛大雪这个词。”有的说:“牦牛身上有长长的毛,它不怕冷。”我说:“对,所以人们把牦牛叫做‘高原之舟’。”还有的同学说:“老师,骆驼不怕热,它是‘沙漠之舟’。”我想这是多好的生成呀,还不趁热打铁。于是,我又问:“同学们,你能学课文的样子说骆驼吗?”话音刚落,就有人说:“骆驼
风沙
沙漠”还有人说:“仙人掌
风沙
沙漠”我想:语文的探究、发现、自主就是这样表现的吧!
总之,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毕竟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老师的教学活动。因此,使用多媒体要适度,要巧用,要精用,要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巧用多媒体-优化识字写字教学
巧用多媒体 优化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
固安县温泉园区林城小学 王丽娟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年级儿童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效果不佳,多媒体技术为识字教学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声、色、光并茂的优势,创设了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有趣环境,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现状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农村小学,由于教师观念及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不少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仍习惯于先教拼音,在逐个分析字形,然后给每个生字组几个词语,最后布置抄写生字等练习,这些似乎都成了少不了的教学环节。“老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普遍存在。也有教师习惯随文识字,导入新课以后就让学生自己读书,画出生字,自学生字,互相读读,几分钟以后检查自学情况。把生字从课文中抽取出来,既不带拼音,也不带熟字,孤零零地写在卡片或黑板上,让学生读几遍以后,再想想怎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普遍感到学得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当然认记生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为了巩固,教师一味追求写字的数量,布置抄写生字,简单化的要求学生每个生字写五遍、十遍……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常常乱写一通,凑满所规定的字数上交。这样一来,不但失去了“认、写”的意义,而且滋长了马虎、潦草的不良习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视学习为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方法陈旧死板,缺少创新意识,教学要求把握不准,提高了识字写字的教学要求,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巧用多媒体,优化识字写字教学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而怎样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寓教于乐”,就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写字辅助教学,在激发农农村孩子的识字写字兴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完全可以优化识字写字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写字辅助教学时,应采用以下策略。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出教学重点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但我们的教学要符合低年级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写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伊始,教师先用多媒体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情境,如播放与识字认字内容有关的动画、儿歌等,既可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又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和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识字写字。如,在学习《操场上》一课时,首先播放关于操场上学生玩耍的视频,当看到媒体中的小学生正玩得带劲时,孩子们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此时正是认识有关字词的最佳时机,教师就结合“打球、拔河、拍皮球”等动画,教学生认识这些体育器械和字词。在写字这一环节,教师先在每一个体育器械的上方用拼音表明这一物品的名称,再请一些学生写出该器械的汉字,写好的同学可以马上玩这一器械,孩子们兴趣盎然,极富情趣。依次类推去学习其他汉字,学生不但乐于参与,而且识字写字效果很好。
2、利用多媒体,巧妙识字
教材中,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学生在各个场合下都能认识,没有其他要求。因此,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字进行字形分析,达到每个部件、笔画都能精确记忆,不但花费的时间很多,又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效果不一定好。
要想取得良好的认字效果,就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可以为我们的认字带来帮助。首先,当生字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就应该力求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要认的字第一印象强烈。如,利用多媒体中的音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再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忆,以加深对生字的第一印象。如在教学生陌生的事物用字时,先让学生观看该事物的动画或图片,在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后,再让学生读读认认,从而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记字。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和动画帮助学生记字:在记“秋”字时,我先在幻灯片上用拼音的方式出示一则谜语,从而帮助学生牢记该字;在记“休”字时,教师先播放一个人在路上疲劳地走着,看到一棵大树就靠在旁边休息,利用会意的方法,教会学生“亻”加“木”便是“休息”的“休”字,学生不但有直观的印象,而且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其次,把运用多媒体与游戏、活动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当堂采取多种方式呈现汉字,力求做到要认的字当堂大多数学生都认得。再次,在复习巩固这一环节时,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可利用多媒体及时的多次呈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巩固识字的方法,并在适当场合下运用这些字。
3、利用多媒体,把好写字关
《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视写字,强调打好基础,包括“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体现了加强写字、提高写字质量的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教师要练就一手规范、美观的板书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外,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写好字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加强写字指导方面,可以利用播放学生正确写字姿势的动画,使学生在观赏中领略到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写字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再适时点拨,要求学生在写字时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在分析字的间架结构时,教师可以制作汉字书写笔顺的动画,让字的每一部分有顺序地出现在田字格中,每出现一个部件,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示范,利用多媒体与教师板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悟到:每写一个字,都要一笔一画地起笔、止笔,一笔一画地占格、站位,注意每一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从而掌握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对于易写错的字,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以强调,譬如在幻灯片上用醒目色彩凸现该字的易错部分,给学生以感官冲击,加深印象。这样在多媒体与教师指导的有效配合下,既合理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又避免了学生课下进行大量重复机械的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
4、巧用多媒体,寓教于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根据一年级孩子思维形象具体化、注意力不易集中地提点,以及汉字教学的规律,都需要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游戏、活动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好汉字。
《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文。这首儿歌写的是小动物在夏天时的情景,读来琅琅上口,情趣盎然,为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提供了平台。这节课,教师利用多媒体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好汉字,并激发他们喜欢汉字,喜欢语文,喜欢生活。在课的一开始,用表演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识记本课中6种小动物的名字,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从讲台上领走属于自己的动物卡片,认真地读上面的拼音和汉字。接着在幻灯片上呈现6中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每一个图片中动物的名字,当学生说对时,教师点击鼠标,图片下方出现该动物名字的汉字的第一个部件,再请学生说出接下来的部件是什么,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记住每一个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笔顺。当学生们记住这些汉字时,伴着“小星星“的音乐,我用课件出现书上插图的动画:一只蜻蜓从画面外飞进,几只蝴蝶落在花朵上,蚯蚓在土里造了一个大大的宫殿,小蚂蚁在地上搬运食粮,蝌蚪在池塘中的水草间游来游去,蜘蛛在房前织了一张大大的网。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看得津津有味。在学生说完”都看到了什么“后,教师激励他们纷纷打开书,情不自禁地读起来。接着,全班孩子把这首儿歌,伴着音乐,随着动画,边唱边跳起来。短短的40分钟,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丰富了学生识字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生字。有利于把汉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有利于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强识字和学习语言的联系。在兴趣盎然的识字过程中教给了识字方法,培养了识字能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过程使新的课堂结构轻松、愉悦,使学生爱学、乐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实现了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里快乐地识字、写字的目标。
第五篇: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刘焕伟
目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处于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一定要慎用、巧用,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优化课堂教学。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相关的背景资料、视频、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利用在网上找到的各种云层的图片,直观生动地再现了文本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云层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学习《山市》时,我们找来了海市蜃楼在城市、在沙漠、在海上形成的照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无形中引领学生主动研究它的形成,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生动描述;学习《化石吟》我用十分珍贵的恐龙化石图片、远古时期的鱼化石等图片,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由于学生缺乏感性经验或无法再现某些场景,而通过想象力也无法理解时,这是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形式来展现相关内容。如学习《黄河颂》这一课,我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片段,激发学生的热情,展示黄河的图片增加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课堂上学生眼望着汹涌澎湃的黄河,伴随着雄壮昂扬的旋律,高声诵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插上了“翅膀”。可见,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事物的动态,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还可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速思想的升华。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运用从网上下载的用Flash制做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探究
拓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如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戏曲大舞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建立了专题网站,并布置学生把在网上、报刊杂志上搜集到的资料上传到网站上,然后在多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教室上课。课上我们利用自己搜集的网络资源探究什么是戏曲?戏曲在我国的形成?我省的地方戏曲有什么剧种?在什么地方表演?有什么特色?有哪些著名剧目等。围绕着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加快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逐步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并将他们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纵横开拓,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所以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巧妙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