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信息技术四上第3课《认识Word》教案

时间:2019-05-15 05:1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信息技术四上第3课《认识Word》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信息技术四上第3课《认识Word》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信息技术四上第3课《认识Word》教案

第1课 认识Word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Word的窗口组成,Word的启动方法,Word文档的保存方法。2.过程与方法:掌握菜单栏、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4.创新与行为:让学生积极尝试用计算机来表达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2.难点:认识Word 窗口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教学准备] 用Word编辑的日记、作文的样例。

第2课 文字的输入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熟练地输入汉字,掌握“V”键和隔音符“'”的用法,并学会输入法状态的切换。[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智能ABC输入法。

(2)学会输入单字和词组,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输入。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智能ABC输入法,了解拼音输入法的一般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课 修改文字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和技能:掌握光标、插入点的概念,掌握文字的删除、添加、移动、复制和粘贴等基本操作。2.过程和方法:掌握修改文章的常用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文字的删除、添加。2.难点:文字的复制、粘贴。

第4课 修饰文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字修饰、段落修饰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熟练操作。

2、过程与方法:了解菜单栏、工具栏中命令的使用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新与行为:能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性化的修饰。并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文字的修饰。2.难点:段落的修饰。[教学准备]

经过修饰的《老师,你好》文档。

第5课 制作课程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概念,区分行与列。2.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表格插入。

2.难点: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教学准备] 制作好的课程表 第6课 插入图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将剪贴画及文件中的图片插入到Word文档中方法。2.图文并茂地修饰文章,感受到创造的乐趣。

3.在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剪贴画并调整剪贴画的位置。

2.难点:增加新的控制按钮改变图片在文档中的位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模仿学习、自主探究、任务驱动。[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应的文章及图片。第7课 美化文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围绕主题综合利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创作简单美丽的文档作品。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Word在加工、美化文档信息方面的优势。

3.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初步形成善于发现信息问题,并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如何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美化文章,体会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作用。2.难点:通过“文字环绕”等命令,改变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在文档中的位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探究学习、实验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第8课 设置版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页面设置和分栏的方法。2.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

3.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页面设置、分栏的方法。

2.难点:改变图片在文档中的位置,做到图文混排。[教学方法与手段]

模仿学习、小组协作、任务驱动。[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杂志、报纸等。第9课 申请电子邮箱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邮件的概念。(2)学会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申请电子邮箱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E-mail地址中各部分的组成,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过程和步骤。2.难点:填写注册信息的规范要求。[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网、计算机能连通因特网。

第10课 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进入电子邮箱。(2)学会发电子邮件。(3)学会回复电子邮件。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发电子邮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协同合作、探索新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登录电子邮箱的操作方法,如何编写、发送电子邮件。

2.难点: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网、网络机房且计算机能连接因特网。

第14课 走进论坛

教学目标

⒈知道论坛的含义及论坛的作用。⒉能够正确、熟练地完成帐号注册。⒊学会正确登录论坛。

⒋通过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注册论坛帐号。难点:填写注册信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1课 漂亮的电子邮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熟练地发送电子邮件。

2.学会利用信纸美化邮件,撰写并发送电子邮件。

3.学会在自主学习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发现、探究新知识,发挥分组协作精神。4.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行为,增强学生网络生活化的意识。[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利用信纸美化邮件,撰写并发送电子邮件。2.难点:能够熟练地发送电子邮件。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第15课 发贴和回帖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论坛。

2、掌握在论坛上发帖和回帖的方法。

3、提高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能力。

4、养成积极地、有目的地使用网络的意识。

5、知道应文明上网,初步形成文明上网的道德意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重点难点

掌握在论坛上发帖和回帖的操作。教学课时:1课时

第12课 添加附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熟练地接收并阅读电子邮件。(2)了解电子邮件中附件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了解添加附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使用电子邮箱的兴趣和意识。

(2)通过接收、阅读、回复电子邮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如何添加附件。2.难点:电子邮件中附件的使用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网、网络机房且计算机能连接因特网。第13课 管理邮箱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建立通讯录,并利用其发送邮件。(2)学会对电子邮箱进行清理。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3)通过建立、使用通讯录和联系人,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课时安排] 1课时。

第16课 上传附件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论坛。

2、掌握在论坛上上传附件的方法。

3、提高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能力。

4、养成积极地、有目的地使用网络的意识。

5、知道应文明上网,初步形成文明上网的道德意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重点难点

掌握在论坛上上传附件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第17课 建立个人博客

教学目标:

1、了解博客的概念,会在“中国少年雏鹰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

2、学会发表简单的日志。

3、运用注册电子邮箱、网上论坛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学会注册博客、发表日志,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4、培养交流协作的意识,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

5、提倡健康文明地上网。

6、通过建立个人博客,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与个性化思维能力。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实现知识的迁移,学会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

2.难点:注册后要到电子邮箱中进行确认,才能完成个人博客的建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

第18课《设置个人博客》

第1教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设置博客名称、博客首页公告、个性化的博客模板。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使用IE浏览器登录博客网站。

(2)学会主动探究,通过设置具有个性化的首页公告、模板等,体验成功的喜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2)通过阅读日志,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

通过修饰个人博客,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与个性化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发表日志,并修改个人博客模板。

2、教学难点:发表日志,理解模板的概念。[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时进行任务设计、教学引导,鼓励学生之间协作及创新。[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吴小学生博客站点。

第19课《充实个人博客》

第1教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上传照片来充实个人博客。

(2)通过留言、评论丰富与同学的交流,互相充实博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留言、评论丰富与同学的交流,通过邀请朋友,扩大自己的博客团队,体验网络交流的方便与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留言、评论、邀请好友,增强利用网络与人交往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

通过充实个人博客,培养学生爱我家园的责任心。[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给好友留言,撰写评论经,上传照片。

2、教学难点:如何邀请朋友加入自己的博客团队以及自己加入别人的博客团队。[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吴小学生博客站点,相关图片

第20课《管理个人博客》

第1教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会管理日志内容,修饰日志。

(2)建立专题(分类),学会为自己的日志分类。(3)掌握管理评论、留言等博客交流事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日志内容、分类,管理评论等,了解如何管理个人博客,从而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家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管理个人博客了解到,博客也需要精心呵护与打理,从而增强爱我家园的意识。

4、行为与创新

通过管理个人博客,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遵守网络文明。[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管理个人博客,使其成为健康文明的网上小屋。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到建立网上家园容易,但要让其成为健康文明的网上小屋、成为生活中的交流平台,还需要我们付出爱心和耐心来打理。[教学方法]

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吴小学生博客站点。

第21课 走进PowerPoint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启动、退出PowerPoint 2003的方法。2.初步认识PowerPoint 2003的窗口及主要功能。过程与方法

3.掌握在幻灯片上输入文字、设置格式的方法,学会制作标题幻灯片。4.掌握放映幻灯片的方法。

5.通过观看、欣赏幻灯片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结合任务认识PowerPoint的窗口,掌握标题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在实践操作的中促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内容。

6.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PowerPoint是一种用于展示、汇报的工具软件,使学生知道能用PowerPoint制作作品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想法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和价值。

7.能制作标题幻灯片并能进行保存。[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标题幻灯片的制作及放映。2.难点:幻灯片的文本编辑。

第22课 编辑演示文稿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打开演示文稿,并插入新幻灯片。2.掌握插入文本框、艺术字的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领会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5.制作出内容丰富的幻灯片。[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新幻灯片、文本框、艺术字的方法。2.难点:插入文本框。

第23课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领会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能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2.难点:插入图片文件。

第24课 设置幻灯片背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使用模板、配色方案、背景美化幻灯片。2.掌握设置彩色渐变背景的方法。

3.通过对比三种设置背景的方法,能够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选择。

4.通过了解背景的设置方法,感受信息技术的特殊美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培养学生的美感。

5.运用所学的技能,设计制作富有个性的幻灯片。[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使用背景、配色方案对话框和模板美化幻灯片。2.难点:掌握设置彩色渐变背景的方法。

第25课 调整幻灯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选定幻灯片的方法。

2.掌握在浏览视图下浏览幻灯片方法。

3.掌握在浏览视图下浏览幻灯片方法。掌握幻灯片的移动、复制及删除等操作。

4.通过小组讨论、独立尝试的方法,使学生学会选定幻灯片的操作方法,并能根据需要,调整幻灯片的位置。

5.通过幻灯片放映的教学,强调“先选定,再操作”的原则。

6.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计算机世界的奇妙之处,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在学习中学到本领,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幻灯片的移动、复制及删除等操作方法。2.难点:编辑幻灯片。

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任务驱动。

第26课 插入影片和声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影片的方法。2.学习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声音的方法。

3.学会筛选、甄别声音及影片,学会通过声音、影片来烘托主题,表现主旨。4.在插入声音及影片的过程中学会欣赏,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品质。5.能根据主题选取合适的影片和声音文件对演示文稿进行修饰、烘托。[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插入影片和声音。

第27课 幻灯片链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中超链接的制作方法。

2.通过超链接的设置,让学生初步掌握获取交互式信息的方法。3.通过设置超链接,制作实现自由跳转的多媒体演示文稿。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规划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5.通过超链接的设置,让学生感受到信息交互的便捷性。

6.能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要求建立合适的超链接,实现演示文稿内容的自由跳转。[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演示文稿中超链接的设置方法;动作按钮的设置方法。

第28课 设置动画效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方法,学习自定义动画的方法。

2.通过对幻灯片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比较各种不同的动态显示效果,确定合适的动画方案。

3.充分发挥儿童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4.通过不同动态效果的设置,使学生充分体会适当的动态展示效果对突出演示文稿主题的特殊作用。5.通过动画效果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做学习小主人的自信心。

6.能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要求,设置不同的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效果,实现演示文稿内容的动态显示。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幻灯片的切换及自定义动画。2.难点:合理地设置自定义动画效果。

第二篇:人教小语四上第3课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人教小语四上第3课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4.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不禁:不由自主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2.揭题,学生自悟:(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文中插图。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6)小结: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第三篇:人教语文四上第3单元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吟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使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在上课前,安排了一次体验性活动“假如我是一名盲人”,让学生蒙上眼睛走路、写字等,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之后组织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生动、鲜活的体验性活动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安静

初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

在课堂上,学生纷纷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而且有理有据,如:善良(因为她捉住蝴蝶又放了它。)喜欢春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走得很流畅„„)有灵性(能够捉住蝴蝶),快乐,热爱生命,内心世界多姿多彩等等,可见学生初读课文时不但读懂了课文内容,而且做到了边读边想,有了一定的读书能力。经过老师的这一番表扬,学生思考的劲头更足了。

三、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研读。这篇文章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意虽尽而意无穷。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多读几遍,认真感悟,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文贵自得。叶老说:“阅读时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所以我在这里细心教给学生读书批注的方法,以使他们学会读书。

学生抓住“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体会到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我给他们补充海伦·凯勒的话:“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一个同学又联系生活实际:很多盲人眼睛看不见,但他们的听觉、触觉等比常人更敏锐,使学生对安静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一起做动作,一起触摸,一起体验安静的内心感受。由于课前进行了体验性活动,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起进入了安静的内心世界,体验到安静的独特感受。

联系安静的这一连串动作,学生对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句理解得也很丰富多彩。

四、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是作者由眼前这动人的一幕所抒发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在理解这句话时,学生联系到了自己,也联系到了身边的一些热爱生活的人,但由于阅历所限,学生对那些身残志坚,创造出生命奇迹的人不认识,不了解,这时教师适时补充:海伦·凯勒:生活在黑暗中,幽闭于盲聋哑世界里的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贝多芬:音乐家,失去听力后创造了《命运交响曲》;张海迪:胸椎以下失去知觉,自学成才;智障指挥家舟舟;聋哑世界里的舞蹈家,《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听了这些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或感悟?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悟。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背下来。

2、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资助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

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

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

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生命生命》教后反思

回顾十二年的教学生涯,已参加了三次学校举行的教学策略研讨会了。这次第十五届小学策略研讨突出“学生参与”的主题,本身就贴近了真实的课堂,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由衷地为大道语文课迈进了真正的课堂生活而高兴。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本课属第五单元一类文。首先从课题来看,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个沉重的话题,如何把这个人生成长中很重要的话题让十岁的孩子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昵?我们知道不同阅历的人,不同经历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是大不相同的,于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经历为线索展开教学。随着对作家杏林予的了解、敬仰、到对生命的感悟层层深入,从而彻底领悟了生命的不同含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参与。说到参与就要考虑到主动参与、被动参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为了使学生很好的主动参与。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学习的自主性,问题的开放性、师生交流体现民主和平等。体现课堂生活的真实、自然,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使认识更深入,学习更有效。主题教育理论的滋养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如何在课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并在学生需要时能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体会到课堂上弥漫着人文关怀的气息,如:学生感谢同桌的提醒,老师感谢学生的补充,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课题中的两个“生命”的不同解释,课堂上呈现出辩论的情景„„。这种精彩的生成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焕发,被激活,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认识生命,领悟生命的学习中,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由平静到泛起微波再到波澜壮阔和奔涌不止,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这精彩来自于充分的预设,来自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来自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来自教师对课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节课不可能完美无瑕,我们要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们要牢记教师的厚重沉淀,知识的广博,充分的预设,先进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的基础。

本课中“交流新发现”和“书写生命感言”的设计都体现了读与写、言与书,工具与人文,自主个性张扬与教师指导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课结束了,我的思考和研究又开始了,如果教师们评价中说我成熟了,大气了,那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只有自己刻苦钻研,深思熟虑,力行实践过的东西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相信我以后的路会走得更坚实!

最后想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参与的广度与参与的人次之间的关系。

2、教师的评价语言与学生的参与深度的关系。

3、教师指导的时机与学生参与的热情之间的关系。

4、课堂所提问题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影响参与的因素有许多,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每个人的课堂都能精彩纷呈,让我们都来享受充满活力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吧!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课文中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我放弃了原来的抓作者心情变化这一条情感线,主要抓住花的变化过程──从美到更美展开教学,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词句的读悟,使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在说话、写话中升华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整堂课采用线性设计,层层铺垫下来,导入、过渡自然而又巧妙,在教材的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读悟结合、学习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有自己的思想与相应的策略。课上下来,觉得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离预设的目标还是有那么一点距离,除了教材的因素和学生因素(使用老教材的四年级学生可能不适应新教材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把握好机会及时地进行引领也是一个原因。例如: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只能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或不应对,缺少评价和适度的指引,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能“平面开移”而缺少“纵深开掘”。在研读重点句段时,能注重读悟结合起来,但怎样引导学生以读促悟,领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人教语文四上第18课 《颐和园》教学设计

人教语文四上第18课

《颐和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2.齐读课文例句。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书:

18、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第五篇:人教四语上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13课白鹅作者 丰子恺

1、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白鹅的特点是:高傲。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它的叫声“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它的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

2、写作特点:作者善于运用对比、反语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

如用鹅与狗的狂吠、鸭的步调局促、狗的小偷相,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还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贬义词来表现鹅的个性,明贬实褒,语气亲昵,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3 理解词语:

高傲: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不胜其烦:指忍受不了某种麻烦。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了。

大模大样: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譬如:比如倘若:假如侍侯:指在别人身边供使唤,照料别人的起居。窥伺:指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引吭大叫:指鹅伸着脖子敞开喉咙大叫。左顾右盼:指鹅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东看看,西看看,一点儿也不拘谨。局促不安: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本文指鸭子的步态急速,很不自然。三眼一板: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本文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文中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个样,一点儿也不马虎。

扬长而去:指狗偷食后大模大样会离开,与偷食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4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同时,它也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第14课 白公鹅作者俄国叶。诺索夫、本文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它走路“慢条斯理”,它的活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率性而为”。

2、写作特点: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第15课猫作者老舍

1、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及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它既老实、贪玩,又尽职;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它胆小又勇敢。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不站不稳就爱玩游;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2、词语理解:

古怪:指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在本文中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任凭:无论,不管。尽职:努力作好本职工作。变化多端:变化多样。生气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文中意在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3、句子理解:

1)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选。。。也”这组关联词,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2)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屏息凝视”“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扔尽职尽责。

3)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无论”用来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无论。。。也。。。”写出了猫在不高兴时极端冷漠的表现。第16课母鸡作者: 老舍

1、本文介绍了自己由讨厌母鸡到不讨厌母鸡这一思想的转变过程,歌颂伟大而高

尚的母爱。

2、赞美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下载人教版信息技术四上第3课《认识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信息技术四上第3课《认识Word》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沪教版二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

    17 狼和小羊 执教日期:10/19 教学目标: 1.能识记本课生字10个,认识部首“厂字头”,正确书写5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习,懂得跟狼这种蛮不讲理的坏人讲道理......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

    13 在大海中永生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点击鼠标,屏幕出现邓小平的......

    四上第单八元教案

    36 微笑着承受一切 【课前作业】: 课前预习: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脊( )梁 瘫痪( ) 大汗淋漓( ) .....2、解释下列词语 屈服—— 毅力—— 气喘吁吁—— 3、仔细读课文,思考:在美国纽约......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班级: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

    【教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

    1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

    人教小语四上第14课 《白公鹅》教学设计

    人教小语四上第14课 《白公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 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

    人教语文四上第15课 《猫》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人教语文四上第15课 《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

    人教小语四上第5课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小语四下第5课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