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比赛说课稿(精简)

时间:2019-05-15 05:5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本不等式》比赛说课稿(精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本不等式》比赛说课稿(精简)》。

第一篇:《基本不等式》比赛说课稿(精简)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选择的课题是人教A版必修5 所以结合上述分析,并根据新课标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的设计思路。(四、教法学法)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此在这里我将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让课堂活起来,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

著名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因此我将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课堂动起来,达到学生会学乃至学会的目的;

为了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从教法上,我将主要采取启发诱导、合作探究的方式;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通过学生边议、边评,使其真正的参与课堂中来,发挥主体地位,自主领会数学思想。让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

在分析教材、确定目标,合理选择教法学法的基础上,接下来,我将重点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整个过程共分为以下8个环节以及相对应的时间分配如下。(五.教学过程)

与真实重量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大小关系又

(3.特例探路,猜想结论)

接下来为了诱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会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学习方法。先让a,b取一些特殊值,再填写表格,学生大胆猜想,并得到初步结论。(4.推证猜想,形成结论)

根据刚刚的引导,就能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上述猜想的结论呢?此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并在黑板上给出不同的证明方法。我这样做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尝试动手去证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这样的新课标理念,而此结论的证明又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将集体的智慧发挥到最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一题多解”的数学学习方法的形成。

在课上学生可能会给出以下几种典型的证明方法: 1.做差法

2(ab)0展开证明 2.由如果学生给出这样的方法,此时我将根据被开方数的非负性,并考虑到这一结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强调基本不等式的限制条件之一,即a,b均为正数。3.分析法

(5.数形结合,探索拓展)

在下面的过程中,我将借助初中阶段学生熟知的几何图形圆,引导学生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落实了教学重点中的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

在基本不等式几何解释的基础上,运用几何画板,引导学生发现基本不等式的最后一个限制条件,即和或积为定值时才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并在此时统一形式,强调基本不等式的限制条件,并简化为“一正、二定、三相等”。

根据上述的讲解,接下来我设计了一组变式训练,那我们也知道,学数学,离不开解题。在数学教学中,恰当的进行一题多变的方式,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纵向加深,横向沟通,不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因此我将给出如下例题。

(例1:已知且,求的最小值。)

这道题目较为简单,起到一个巩固练习的作用。接下来我们用x去表示y, 便很自然的给出了变式1的问题。

(变式1:求函数

的取值范围。)

但值得注意的是变式1并不是简单的对y进行了替换,而是由例1中的求最值问题变为了求取值范围的问题,且x的取值范围也发生了变化。这样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形成,并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在解决完变式1之后,将该函数再进行一般化,给出变式2.(变式2:求函数

(a>0,b>0)的取值范围。)如果想让这道题目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意义,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探究,利用几何画板画出该函数图像,并给出“对号函数”定义。其目的是:1.体会数学的图形之美。2.引导学生发现,对于不完全满足基本不等式的限制条件时,对号函数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解决问题。所以接下来我将给出变式3.(变式3:已知,求函数

+的取值范围。)

这道题目满足基本不等式限制条件中的“一正”和“二定”,但是恰好不满足“三相等”,所以不能用基本不等式来解决。但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换元思想和刚刚讲过的对号函数的知识进行解决,所以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的形成,也强化了对刚学过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到这里,新课内容就接近尾声了,下面是归纳小结部分。(7.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强化了对这节课的理解。

(8.布置作业,分层对待)

最后布置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我的设计意图是: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六、板书设计)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说课内容,而这也仅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论设计,还需要真实课堂的实际检验,如有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二篇: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

§9.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收成中学 严文选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

⑴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化简。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性质3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所以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探索归纳得出不等式的性质。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理解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整节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来落实各教学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

鉴于初一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

1、课题引入 复习提问

首先回顾等式的性质,教师提问:等式有哪些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通过回顾等式的性质,为本节课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并且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的习惯。

2、师生互动 探索新知

本次活动我精心设计了6组填空题让学生观察探究,并猜想归纳出不等式的性质.学生通过观察有限个不等式的变化,发现并归纳不等式的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此次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把等式的性质加以修改推广到不等式,而忽略了不等式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的不同结论,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计算、再比较,然后认真观察,有必要的话可以继续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体会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教师深入小组,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等式性质的表示方法,表示出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为了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教师可利用天平的示意图对性质进行直观刻画。

观察思考后,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然后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出示板书.

不等式性质1 不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强调:要特别注意不等式性质3 我通过填空练习来强化认识不等式的性质

这几道题都是是不等式的性质的简单应用,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为下面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作准备。

3、例题讲解

在解决问题之前,教师应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不等式的解集用式子如何表示,引导学生认识到解不等式就是通过将不等式逐步变形,化为x﹥a或x﹤a的形式。然后,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最后由教师规范统一规范写法。在初学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时,要让学生每一步都考虑“我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可以尽快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在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规律: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圆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通过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不等式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习不等式组时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做准备。

4、各显身手 巩固提高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更加熟练的掌握和应用不等式的三个性质解不等式,体会学习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同时积累了学习经验,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最后是作业布置:

作业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复习的学习习惯,分层作业为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发展空间。

以上是我对《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的认识,一定还有不足之处,请在座的专家、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职中教材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分析教材(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形式,而本节课所要学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不等式概念以及用不等式表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也是学生后续学习不等式及不等组的解集,用不等式及及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因此不本课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以及推论,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进一步掌握作差比较法比较实数的大小。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及其应用是重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大家现在所教的学生是职中学生,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首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师生互动、通过小组研究来降低学习难度,最后达到学习要求。

三、教法分析(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与分组探究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引导回顾玩跷跷板的经验,师生共同探究天平两侧物体质量的大小,引导学生感性地认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运用分析法、综合法、作差比较法来证明,通过题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打下理论基础。

四、教学程序和设想(说教学程序)

(一)展示课件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用时8分钟左右>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创设了天平情境问题(如图1),让学生观察课件,说出物体a和c哪个质量更大一些,由此判断:如果a>b,b>c,那么a和c的大小关系如何?这是感性认识。

接下来运用分析法从理论上证明了性质1的正确性,也就是证明了不等式的传递性,即如果 a>b,b>c,则 a>c.在证明这一点上不能拖泥带水,主要由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方式来进行,这是由我们职中学生底子薄的现状来决定的。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要求是理解,也说明了这一点。(也就是只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后面的不等式其它性质及其推论的证明都是这样处理的

图1

(二)创设情景说明性质2<用时10分钟左右> 为了说明性质2,我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如图2),然后提出问题: 如果 a>b,那么 a+c与b+c.大小关系如何:

图2

很明显,学生能够得答案,即:如果 a>b,则 a+c>b+c。同上面一样,我和学生运用了做差比较法对该性质从理论上做了证明。然后让学生联想思考:如果把c换成–c是否也成立呢。给学生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同理运用作差比较法来证明,只不过是说说而已。这样就得到了不等式的性质2,即加法法则: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接下来为了说明性质2的推论,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 a+b>c,那么 a>c-b吗?我想很多同学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就是初中所说的移项嘛,这个问题对大部分同学相对简单,由此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我运用综合法和性质2对推论1即:如果 a+b>c,那么 a>c-b 做了证明

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接着我采用学生口答,我点评的方式出了五道题,以此对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进行练习巩固。

(三)小组合作探究性质3<用时12分钟左右> 这时我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形式,然后提出问题:把不等式5>2的两边同时乘以任意一个不为0的数,观察不等号的方向是否变化?多试几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猜想结果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我巡回指导。把猜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接着运用作差比较法在理论上证明了性质3,即:如果 a>b,c>0,那么 a c>b c;如果 a>b,c<0,那么 a c<b c。即得到了不等式的乘法法则:如果不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正数,则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都乘同一个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然后用练习2和练习3来进行巩固所学知识,练习2由学生思考后回答;练习3同桌之间讨论、回答。因为性质3学生容易出错,用练习及时巩固,通过相互评价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知识盲点.

(四)小结收尾总结要点<用时5分钟左右> 最后回顾、总结、矫正、提高,帮助学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网络,特别要总结强调性质3的第二点:给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的方向必须改变。这也是学生最容易犯的地方,这也是为何性质3是本节课难点的所在

(五)作业布置以此巩固所学知识<用时1分钟左右> 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并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原则,我制定了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课本习题,同时布置了一个课外阅读任务,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即布置了必做作业教材37页4、5题和选做作业教材35页知识延伸的阅读

另外 剩余4分钟时间做为答疑解惑时间

第四篇:《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处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本节内容不等式,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内容的理论基础,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兼顾我校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

教法与学法:

1、教学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2、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3、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教学

4、学法指导:尝试,猜想,归纳,总结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下面我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一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将用一个公园买门票如何才划算的例子导入课题。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团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

(此处学生是很容易得出买30张门票需要4X30=120(元),买27张门票需要5X27=135(元),由于120〈135,所以买30张门票比买27张还要划算。由此建立了一个数与数之间的不等关系式)

紧接着进一步提问:若人数是x时,又当如何买票划算?

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

引例列出了数与数之间的不等关系和含有未知量120<5x的不等关系。那么在不等式概念提出之前,先让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类比”等式的概念,尝试着去总结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使学生从一个低起点,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为下面的学习调动了积极。

接下来我用一组例题来巩固一下对不等式概念的认知,把表示不等量关系的常用关键词提出。

(1)a是负数;

(2)a是非负数;

(3)a与b的和小于5;

(4)x与2的差大于-1;

(5)x的4倍不大于7;

(6)的一半不小于3

关键词:非负数,非正数,不大于,不小于,不超过,至少

回到引入课题时的门票问题120<5x,我们希望知道X的取植范围,则须学习不等式的性质,通过性质的学习解决X的取植

难点突破:通过上面三组算式,学生已经尝试着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了。不等式性质3是本节的难点。在不等式性质3用数探讨出以后,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想一想,是否能在数轴上任取两个点,用相反数的相关知识挖掘一下,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任意两个数比较是否性质3都成立。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使数的取值从特殊化到一般化,从对具体数的感知完成到字母代替数的升华。让学生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同时,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反馈练习:用一个小练习巩固三条性质。

如果a>b,那么

(1)a—3 b—3(2)2a 2b(3)—3a —3b

提出疑问,我们讨论性质2,3是好象遗忘了一个数0。

引出让学生归纳,等式与不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三、拓展训练

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将下列不等式化为“<”或“>”的形式

(1)x—1<3(2)6x<5x—2(3)x/3<5 —4x=“”>3

再次回到开头的门票问题,让学生解出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

四、小结

1、新知识

一个数学概念;两种数学思想;三条基本性质

2、与旧知识的联系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异同

五、作业的布置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的看法,希望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基本性质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基本性质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

⑴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

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习题:

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1)5>3,52____32,5-2____3-2;

(2)–1<3,-12____32,-1-3____3-3;

(3)6>2,6×5____2×5,6×(-5)____2×(-5);

(4)–2<3,(-2)×6____3×6,(-2)×(-6)____3×(-6)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教法说明】设置上述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①②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

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

学生活动:观察③④题,并将题中的5换成2,-5换成一2,按题的要求再做一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

【教法说明】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为什么?

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将不等式-2<3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

学生活动:看课本第124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

强调:要特别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

实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

学生活动:思考、同桌讨论.

归纳:只有乘(或除以)负数时不同,此外都类似.

(1)如果x-5>4,那么两边都可得到x>9

(2)如果在-7<8的两边都加上9可得到

(3)如果在5>-2的两边都加上a2可得到

(4)如果在-3>-4的两边都乘以7可得到

(5)如果在8>0的两边都乘以8可得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出答案,教师订正,并强调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2.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习题.

&;%61558;例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用数轴表示解集.

&;%61558;(1)x-7>26(2)-4x≥3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师板书

【教法说明】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或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

【教法说明】要让学生明白推理要有依据,以后作类似的练习时,都写出根据,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结、扩展

本节重点: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性质3.

(2)能正确应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五)课外思考

对比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点.

八、布置作业

下载《基本不等式》比赛说课稿(精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本不等式》比赛说课稿(精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精选五篇)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职中教材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 分析教材(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

    不等式基本性质说课稿及课后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及课后反思 杨秀蕊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

    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课时第二小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板书题目)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

    基本不等式练习题

    3.4基本不等式 重难点: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考纲要求: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经典......

    基本不等式教案

    基本不等式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不等式,能正确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方法解决最值问题 2、用易错问题引入要研究的课题,通过实践让同学对基本不等式应用的二个条件有进一步的......

    基本不等式练习题

    基本不等式练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若aR,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A.a21aB121C.a296aD.lg(a1)lg|2a......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南县浪拔湖镇中学 余定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过程与方法......

    均值不等式说课稿

    《均值不等式》说课稿山东陵县一中 燕继龙李国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均值不等式》,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