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教案
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音符,区分音的高低,识别并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重点难点:
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经常听到的美妙动听的音乐史怎么形成的吗?其实就是七个简单的音符相互组合而成一曲又一曲难忘的旋律。那么让我们首先认识这七个音阶吧!
一、认识音符
1、我们的音乐之家有很多的朋友,其中有7个音符小兄弟是我们经常看见的,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现一个音符就唱出它的唱名,从而让学生记住)。音名1 2 3 4 5 6 7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每个音都有自己的高音,就像阶梯一样,所以叫音阶。(1)练习:
请你唱一唱,老师拿出一张卡片,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把卡片上的音符唱出来。(2)找朋友(用线连): 4 6 3 5 2 7 1 Re si do fa la mi sol
二、音的高低
音乐之家只有7个音符小兄弟,怎么来表示很高的音和很低的音呢?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兄弟们有1件神奇的法宝,就是一个小圆球。别看这个小圆球小得像珠子一样,它的用处可大了。
第一、它可以当做帽子戴在头上,兄弟戴上帽子就有变化了,比如我在“1”头上戴帽子,你们听听有什么变化?(音变高了)
第二、把小圆球垫在脚下,那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对,低了一个八度。
小圆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放在音符小兄弟的后面,但现在这是个秘密,以后再告诉你们。总结:圆点加在音符的上边叫做高音,加在音符的下边叫做低音。不加点的叫做中音。
三、认识节奏记谱符号(四分节奏、八分节奏)
我们音乐之家除了有小音符表示和记录音的高低,还有一个节奏符号可以表示和记录音的长短,首先学习:
1、四分节奏,四分音符(1)四分节奏
“X”这个就是节奏记谱符号
X表示一拍,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一拍呢?(击掌、跺脚„„)比如:XXXX四分节奏像下课铃声“铛铛铛铛„„” 如果我们把节奏换成音符小兄弟的话,该怎么唱呢?(2)四分音符
比如:“X”是四分节奏,音符“5”来代替它的话,那5是几分音符呢?(四分音符)多少拍呢?(一拍)
再换成“3”呢?“1”呢?„„其他的呢?对,都是四分音符。
2、八分节奏、八分音符(1)八分节奏
我们让“X”坐上一条小板凳就变成了“X” “X”是半拍,“XX”两个坐一块才是一拍。X X X X X X X X八分节奏像上课铃声 读一读,拍一拍: 2/4 X X |X X X X|| X X X|X X X ||(2)八分音符
如果我把“XX”换成“55”呢?该怎么唱?那“3”是几分音符呢?(八分音符)它是多少拍的呢?(半拍)换两个音符唱唱“35”、“13”„„
四、结束新课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第二篇: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教案
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教案
活动名称:公共汽车上的声音(乐理活动)
活动目标:
1、在乘公共汽车的游戏情境中认识八分音符,体验四分与八分音符不同的时值与拍节奏的方法。
2、感受乐理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子琴、各种节奏卡、磁带、公车图等。
2、幼儿已经熟练掌握四分音符节奏,并通过“马路上”的主题对公共汽车上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活动重点:认识八分音符,了解四分与八分音符的不同。
难点:初步运用公共汽车上的不同声音唱出四分与八分音符的组合节奏。活动过程:
一、拍拍手、跺跺脚
复习音乐律动,在八分及四分节奏处拍手跺脚。
二、比一比、认一认
1、引出八分音符
刚才的游戏中我们拍手和跺脚的节奏一样吗?(不一样)谁快谁慢?(拍手快、跺脚慢)
跺脚的节奏如果是四分音符(出示),那么拍手是什么节奏呀?(让幼儿在四分、二分、全音符、八分音中选)
·二分、全音符都比四分音符长,也就是速度慢,八分音符的节奏比四分音符快。
2、认识八分音符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节奏,就是比四分音符还要快的节奏,它的名字叫——八分音符。(出示单个)
3、寻找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多了一条小尾巴。它的长度比四分音符短,只占半个四分音符,所以它喜欢和它的朋友手拉手出来,(出示卡片)。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个八分音符在一起。请幼儿找一拍中有几个八分音符。
·小结:一个八分音符唱半拍,两个八分音符唱一拍。
4、唱唱八分音符,读法:titi 音符歌请幼儿想想八分音符的身体动作。
三、大家一起乘汽车
1、游戏:坐汽车
·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一起乘公交车出去玩了,看看一共有几个椅子呀?
每个椅子表示一拍,车上一共有四拍的位子。请幼儿自由组合节奏。
全体打节奏并记录结果。
2、游戏:汽车上的声音 1)教师演唱歌曲汽车上的声音
2)你们平时坐过公共汽车吗?注意过汽车上有些什么声音吗?
·幼儿自由讨论
·我们有节奏地将这些声音唱一唱好吗?(用图片提示)
·跟音乐演唱,做动作或用小乐器。
汽车上的大车轮,咕噜噜,咕噜噜。大雨刷,唰唰唰,唰唰唰。
第三篇:《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微课程教学设计
《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微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动画人物来认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理解记忆它们的时值;
2、准确区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其时值;
3、通过游戏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音乐知识。
重点:准确区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其时值。难点: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音符之家做客,大家准备好了?好,出发!(利用动画人物和故事导入,生动贴切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二、复习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看看谁来了?大家好我是爷爷还记得我吗?原来是我们的老朋友—爷爷,它叫什么名字?对!全音符!他的饭量比较大,一下能吃四个面包!他的时值是?
看看还有谁?对我们的老朋友——奶奶!它叫? 她能吃几个面包?她的时值是?
(在学习新课之前复习回顾二分音符、全音符及其时值,为知识点汇总做准备)
三、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他们家的爸爸妈妈——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我们来一起看看爸爸长什么样子!他叫四分音符,他的饭量不大,只吃一个面包,那大家猜猜看他的时值是多少?
2、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妈妈,它叫八分音符,大家看看我比他们多了一条减时线,所以我的饭量更小,只吃半个面包,那大家猜猜看她的时值是多少?(认识减时线及其作用,并区分于四分音符)
3、好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
(知识点汇总,让学生对各种音符及其时值有整体感知和区分。)
4、接下来我们要举行举行一场联欢会,首先音符一家人穿上漂亮的衣服要给我们来个时装秀,大家欢迎!
5、下面我们和他们一家人来做做游戏吧!请把各种音符放入相对应时值的篮子里。
(运用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7、那请你算一算: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二分音符的时值
一个二分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一个四分音符等于几个八分音符 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四、小结: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回家了,大家快和音符一家人说再见吧!
第四篇:八分音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音符,区分音的高低,识别并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重点难点:
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经常听到的美妙动听的音乐史怎么形成的吗?其实就是七个简单的音符相互组合而成一曲又一曲难忘的旋律。那么让我们首先认识这七个音阶吧!
一、认识音符
1、我们的音乐之家有很多的朋友,其中有7个音符小兄弟是我们经常看见的,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现一个音符就唱出它的唱名,从而让学生记住)。
音名12 3 4 56 7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每个音都有自己的高音,就像阶梯一样,所以叫音阶。
(1)练习:
请你唱一唱,老师拿出一张卡片,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把卡片上的音符唱出来。
(2)找朋友(用线连):6 3 5 2 7
1Re si do fa la mi sol
二、音的高低
音乐之家只有7个音符小兄弟,怎么来表示很高的音和很低的音呢?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兄弟们有1件神奇的法宝,就是一个小圆球。别看这个小圆球小得像珠子一样,它的用处可大了。
第一、它可以当做帽子戴在头上,兄弟戴上帽子就有变化了,比如我在“1”头上戴帽子,你们听听有什么变化?(音变高了)
第二、把小圆球垫在脚下,那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对,低了一个八度。
小圆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放在音符小兄弟的后面,但现在这是个秘密,以后再告诉你们。总结:圆点加在音符的上边叫做高音,加在音符的下边叫做低音。不加点的叫做中音。
三、认识节奏记谱符号(四分节奏、八分节奏)
我们音乐之家除了有小音符表示和记录音的高低,还有一个节奏符号可以表示和记录音的长短,首先学习:
1、四分节奏,四分音符
(1)四分节奏
“X”这个就是节奏记谱符号
X表示一拍,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一拍呢?(击掌、跺脚??)
比如:XXXX四分节奏像下课铃声“铛铛铛铛??”
如果我们把节奏换成音符小兄弟的话,该怎么唱呢?
(2)四分音符
比如:“X”是四分节奏,音符“5”来代替它的话,那5是几分音符呢?(四分音符)多少拍呢?(一拍)
再换成“3”呢?“1”呢???其他的呢?对,都是四分音符。
2、八分节奏、八分音符
(1)八分节奏
我们让“X”坐上一条小板凳就变成了“X”
“X”是半拍,“XX”两个坐一块才是一拍。X X X X X X X X八分节奏像上课铃声
读一读,拍一拍: 2/4 X X |X X X X|| X X X|X X X ||
(2)八分音符
如果我把“XX”换成“55”呢?该怎么唱?那“3”是几分音符呢?(八分音符)它是多少拍的呢?(半拍)
换两个音符唱唱“35”、“13”??
四、结束新课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第五篇:认识=、〉和〈教案
《=、>和<的认识》教案 实验小学 汤燕娟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例5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比较物体个数的具体过程,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能用符号或词语描述所认识的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比较物体多少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验和理解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两个文具盒,里面各有5支铅笔;学生每人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学具若干。
一、创设情境 比高矮大小
1.出示两个文具盒,说明里面装的都是铅笔。
提问:你知道哪个文具盒里面的铅笔支数多吗?为什么不能知道?
指出:要知道哪个文具盒里的铅笔支数多,就要数一数每个文具盒里各有几支,比一比哪个盒里多一些,哪个盒里少一些,这就要用到比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2、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主题图)
3、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们想从这里知道些什么?(主要启发提出哪种动物只数多,哪种少)
二、引导比较,认识新知。
(一)理解“同样多”,1、如果要举行拔河比赛,派哪两队上场最合适?(小兔和小猴)为什么?(因为同样多),让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看是不是这样。
摆一摆,在小兔和小猴的头像之间连线,并引导学生注意看老师在做什么。提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引导学生说:把1只小兔对着1只小猴,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提问:谁来说说小兔与小猴比较的结果?
指出:1只小兔正好对着1只小猴,谁也没有多余,它们的只数一样多。我们就说,小兔和小猴的只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提问:小兔有几只?小猴呢?
指出:小兔和小猴都有4只,它们只数同样多,我们可以写成4=4。(板书:4=4)说明“=”是“等号”,大家一起把4=4这个等式读一读。提问:现在你知道4=4表示什么意思吗?
“=”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读作“等于”。学生读并观察“=”的样子。学生汇报: 两横一样长,粗细一样。指导学生写“=”。
2、比较铅笔的多少。
比一比两个文具盒里的铅笔支数,看看结果怎样。教师数铅笔,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先数一个盒里的铅笔,边数边让学生用小棒摆在第一排,共5支,摆5根。再数另一个盒里的铅笔,边数边让学生用小棒摆在第二排,摆5根。现在自己比一比,两个文具盒里的铅笔支数可以怎样说?
3、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6个○,让学生对着○摆△,要求△和○同样多,4、练习。
说说还有哪些数字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二)认识“多”“少”和“>”“<”。
1、认识“多”和“>”。
讨论:要知道松鼠和小熊谁的只数多,谁的只数少,可以怎样比?
你能用三角形代替松鼠,圆片代替小熊,一个对一个比一比,看看谁的只数多吗?
注意指导学生按要求摆学具。随后教师出示5只松鼠头像和3只小熊头像,并按教材上的样子在黑板上贴好,然后连一连。
提问:松鼠只数比小熊怎样?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指出:1只小熊对1只松鼠,小熊没有了,松鼠还有多余。我们就说松鼠比小熊多。(板书: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松鼠有几只?小熊呢?
指出:松鼠有5只,小熊有3只,松鼠比小熊多,我们可以写成5>3。(板书:5>3)“>”是“大于号”。
让学生读一读5>3,说一说5>3表示的意思。
记忆大于号:开口在左,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指导学生在教科书上写大于号。
2、哪些数字也可以用大于号连接呢?
3、认识“少”和“<”。
如果把小熊的只数和松鼠比,你认为可以怎样说?请看着图想一想,同桌小朋友先试着说一说。学生交流自己的说法,得出“小熊比松鼠少”。(板书:少)
指出:小熊有3只松鼠有5只,小熊比松鼠少,可以写成3<5。板书:3<5“<”是“小于号”。让学生读一读3<5,说一说3<5表示的意思。记忆小于号,指导在教科书上写小于号。(3)学生选择比较。
刚才小朋友还提了其他几个比一比的问题。现在同桌一组,找两种没有比过的小动物,用圆片和三角形各代替一种小动物,先摆一摆,再说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指导学生操作、比较,与学生交流。
3.小结:这节课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我们认识了等号、大于号和小于号。(板书课题:认识=、>和<)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照样子摆一摆、填一填,再组织交流。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是怎样比的。提醒学生: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除了可以想它们所表示的物体个数,也可以想它们在排列顺序中的位置。例如,从小往大排,1在3的前面,3在1的后面,所以3>l。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教唱歌曲。学生边唱歌曲边做手势表演。
五、课内作业
1、课后观察学校和家里的东西,每次挑选两样,运用学过的方法比一比它们的多少。
2、做“想想做做”第3题。板书设计:
同样多多 5少 3 =4 >3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