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清照梅花词情感探微
李清照梅花词情感探微
杨红梅 2005年6月
摘要:李清照对梅花有独特的钟爱。梅花意象的塑造掺和着李清照不同生存时段个体生命的独特体验,投射着她的人生经历、社会时代和现实政治的深刻印迹。她与梅花这一自然物已经超越了主客体间的界限而升华为灵犀相通的生命整体,梅是作者自己形象的外化形态,因而她的梅花词透露出一种较前人咏梅之作更为深层的情感。她的梅花词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及精神追求主要有:寄托青春的自信,表达寂寞空闺之况味,表现被爱人疏远、冷落的内心深处的忧伤痛苦,抒发国破家亡之痛、飘泊流离之苦等。
关键词:李清照 梅花意象 情感体验
一
梅花自古就是文人士子吟咏的对象,宋代更是创造了空前绝后的咏梅盛况。这不仅是因为她冰魂雪魄占尽春先,更主要是其花色雅洁,香味清幽,枝杆挺拔俊秀,富有与众不同的审美欣赏的独特风韵和魅力,与宋代文人追求瘦峭清寒、雅洁清丽、注重内在人格道德心性修养完善的审美观相一致。李清照便是一个对梅花情有独钟的女性作家。当然,在李清照的词作中,使用较多的花卉意象不仅限于梅,还有“绿肥红瘦”的海棠,“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风韵正相宜”的菊花等等,这些意象可能比其词中的梅花意象更出名,但这仍然掩盖不住她对梅花的钟爱和处处关注。据王仲闻的李清照词校注本统计,她的词作共有 57 首(包括 14 首存疑作在内)出现梅花意象的有 18 首,占其作品总数的 3/10,而以咏梅为主题或作为人的抒情主要对象的有 12 首,堪为古代女性咏梅最多者之一。她在梅花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经历、精神追求以及审美理想?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深入探讨的问题。过去研究李清照的学者,多偏向谈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谈她为人所称道的“易安体”,鲜有就她词作中所叙写的某一题材做研究。因此,笔者选取在李清照词作中占很大篇幅的“梅花词”作为此次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浪淘沙·闺情》、《浣溪沙·闺情》、《蝶恋 花·暖雨晴风初破冻》、《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临江仙·梅》、《小重山·春到长门春 草青》、《满庭芳·小阁藏春》、《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清平乐·年年雪里》、《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等12首以咏梅为主题或作为人的主要抒情对象的词作为研究对象。笔者欲通过对这 12 首词的研究,探索李清照的情感世界。
李清照爱梅,在她的梅花词中,梅花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吟咏对象,而是“花与人合一” 的象征。梅花意象的塑造掺和着李清照不同生存时段个体生命的独特体验,投射着社会时代和现实政治的深刻印迹。她与梅花这一自然物已经超越了主客体间的界限而升华为灵犀相通的生命整体,梅是作者自己形象的外化形态,因而她的梅花词透露出一种较前人咏梅之作更为深层的情感。
二
李清照在梅花中寄托青春的自信,这一类咏梅作品抒写的是作者人生早期的感情生活,在梅花的意象中蕴涵着作者对自己的赞美、期许。她的《渔家傲》就是这样一首的词: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的创作年代虽无法确定,但是由其轻快的写作风格来看,应是属于她较为前期的作品。词的开头即点出枝头绽开的梅花带来了春的信息,词人以“香脸半开”形容梅花初开的样貌,梅花在其笔下,成为一位半遮着脸的娇羞美人。这位美人的面容是清新可喜的,词人不用形容词多加描述,而以“玉人浴出”的形象来显现梅花的灵净脱俗。梅花不仅是位美人,还是一位刚刚洗浴、净身、一尘不染的清新娇羞美人。在这里,李清照写出了梅花娇羞脱俗的一面,写这首词的当头,她也正值青春年华,这位寒洁素艳、真纯自然、清新娇美的“梅美人”正是才华横溢、超凡脱俗的作者的自我写照。
词的下阕以月光的美好来衬托梅花之美,并劝人共同来饮酒赏梅。在词的末句,女词人看出了眼前梅花雪景不可不赏的原因--“此花不与群花比”,这是女词人给予梅花最高的赞赏,也是她对自我的一种肯定,认为自己要比一般的世俗女子来得出色,既有外表,又有内涵,我们在词中可以感受到这样的自信。
这首词表面上是咏梅花,实际上是对自己的称许,这在其他文人的咏梅作品中或许可以找到,但多半只是针对梅花所赋予的精神意象。李清照这首以花喻己的咏梅词却并非如此,她写出了梅花的风情,不同以往的文人只道梅花的傲霜斗雪或品质高洁,她还用“娇旖旎”
这样的词汇,写出了含苞欲放的梅花有娇羞柔美的女性特质,这便是女词人在词中加入了自己的身影,达到“花与人合一”。这是李清照咏梅词的一大特色。
李清照在另一些词中则借梅花表达寂寞空闺之况味,这类咏梅词也属于早、中期作品。
其中既有表达少女触景生情式的伤感的,也有体现少妇独居寂寞的。象下面两首词:
素约小腰身,不奈伤春。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歌巧动朱唇,字字娇嗔。桃花深径一通津。怅望瑶台清夜月,还送归轮。
----《浪淘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还解避寒无。
----《浣溪沙》
这两首词都是以落梅构成人物抒情的自然背景。第一首中的少女虽有伤春的惆怅,可她并不沉溺在伤春的情绪中,你看她,在梅的疏影里,袅袅娉娉,遥望着明月,朱唇轻启„„此时此刻,她的伤春没有具体的人生内容,只是少女青春期的敏感心理所导致的一种多愁善感的短暂情绪而已。第二首却与第一首不同:这首词也是“伤春”,词中提到梅花飘落,正是代表着春天即将消逝,词人以“花落”的残败景象渲染出一片愁思,以致“髻子”“慵更梳”,借梅花飘落来伤春,多愁善感的李清照见到飘落的梅花,感叹时光在床上一件件无生命的物品陪伴下又过去了寂寞无聊的一年。伤春有了内容和厚度,情调低沉得多。但作品所选的“淡云”、“疏月”和随晚风飘舞的梅花共同构成一种清亮、迷离的室外氛围,既很好地表现出少妇因相思而迷乱难耐的情绪,又冲淡了室内清寂冷落的色调,使整首词的基调并不沉重,表现的是作者与夫君短暂别离的相思情。
这种透过早春梅花,抒发自己独守空闺的愁闷,是李清照梅花词中的一种手法。又如这首《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枕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这首词以乐景衬哀情,“暖雨晴风”,“柳眼梅腮”,景色多么宜人,尤其是“梅腮”一词,更为词人新创,梅花在此处被赋予了美人的形象,词人并没有描述梅花整体的姿态,只道出“梅腮”:那初开的梅花,花瓣有如美人的腮红般,如此更显出梅花的动人之处,也更令人感到春天的美好。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只是让词人陷入更深的愁思,因为“酒意诗情谁与共”,眼前是一片春色,却没有人能一起饮酒赋诗,共赏这幅美景。
三
以上这三首词虽有伤春的惆怅,但仅仅是青春少女常有的多愁善感或少妇独居的寂寞、无聊,情调虽然比较低沉,但仔细品味,作品的底色还是比较清亮的。下面要谈到的几首咏梅词基调就沉重得多,它们弹奏的是作者婚后爱情旋律中不和谐的音符,表现的是被爱人疏远、冷落的内心深处的忧伤痛苦。
应该说李清照与赵明诚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爱情是无可否认的,有着坚实爱情基础的李清照的婚姻,在婚后几年里是温馨幸福的。但随着明诚的离家外宦,两地分居的现实距离也拉大了感情上、心理上的距离,加之宋代城市盛行的歌舞伎艺和冶游成风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李清照无子的残酷现实,都会成为影响这对琴瑟相谐的恩爱伴侣的不和谐因素。赵明诚尽管爱李清照,尽管开明大度,也难以超越人喜新厌旧的天然属性和封建社会“无后为大”
的礼教束缚,因此,赵明诚有外宠或纳妾应在情理之中。学术界有学者早就有此怀疑,如陈祖美在其主编的《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前言中就持此观点,近年又不断有学者谈及。细细研读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萧》等词作,赵明诚纳妾的说法是可信的。李清照是一个有着独特个性和人生追求的女性,又是感情丰富敏感、深爱丈夫的女性。在“屏居乡里十年”之后,赵明诚被重任莱州知府,本可携眷前往的他却要清照独留青州乡里,敏感的清照担心丈夫有“天台”、“崔护”之遇,下面这几首词就深刻揭示了她内心这种隐秘的伤痛: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玉楼春》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又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临江仙〃梅》
《玉楼春》上片描写梅花非同一般的外形和内质,梅树上刚刚开放的花儿娇嫩红艳,含蕊欲开、玉一样玲珑洁白的小小蓓蕾,紧紧地偎依着树干,将花、香送给爱美之人。“红酥”、“琼苞”描摹了梅花绽放、未开红白相间之色态和酥嫩、细腻之质感。“探着”极其传神地写出了梅花小心翼翼却又努力地在艰辛的环境中执着追求的精神。接着由梅花的外形转入写梅花的内质:那“琼苞”中蕴藉了多少的幽香无人知晓,但那让人见怜的神态分明显示着她“内心”包藏着无限的幽思和深意。作者在对梅花涵蕴深厚的内心世界的揭示中完成了对梅花超凡绝俗的形象刻画,显示了梅花不仅是以其花香的外在美赢得了世人的爱怜,而且还以其高洁的品质和深厚的涵养的内在美令人瞩目。作者在咏梅的字里行间深蕴着对梅花的理解和关爱,也隐含着对自己的怜惜之情,怜梅与自怜胶合一体。在下片中,词人道出了心中的愁闷,这愁闷到底是什么,作者没有明说,也许是其父的罹于党争之祸和不幸去世的打击,也许是与丈夫长期分离之痛苦,也许是其夫移情别恋带给李清照的伤害„„可能这些因素同时存在,如果是其父的不幸,女儿虽然感情深厚绵长,然而年长人的谢世是一种能够让人思想接受的自然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悲伤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如果是与丈夫离别的相思苦痛,两人只要真心相爱,互相信任,那也只是一种暗带苦涩的甜蜜,绝不会有“未必明朝风不起”的心理体验。因此可推知,作者在此抒发的是对生活挫折、家庭变故、情爱日疏体验后的心理变化的客观写照。作者藉由对梅花未来命运的关心,吐露了对自己生命际遇的担忧和愁思。
《临江仙·梅》寄予作者感情比较清晰。这首词写于建康时期。深深庭院,云窗雾阁,环境清幽闲静,只是抒情主人公的心情却非常愁切。春秋有序,天地无私,岂能说“春迟”?
分明是作者主观上觉得温煦的阳春姗姗不来光顾罢了。或者即使春天已踏上了江南大地,而作者的感情世界中却是一片冰封。“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以梦写心,又以花喻人,在摇曳曲折中传达出内心的幽怨。卢仝《有所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1)想必清照用典正出于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现实中得不到的享受,才会在梦中显现。
然而,在建康期间,赵明诚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但却又不经常陪伴李清照,使李清照渴望到了用梦来补偿的地步,那么赵知府到底干什么去了呢?这不能不让人对词作的潜台词产生怀疑。“玉瘦檀轻”写尽了梅花白里透红的绰约风姿,然而却传出“无限恨”的内情,惜梅之极,到了限制羌管的地步,怕的是韶华易逝,花期不再,在肥杏与瘦梅的强烈对比中,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对外界环境的不平。抒情主人公把男主人比作春天的和煦东风(“暖风迟日”),而担心自己将成为芳姿憔悴、浓香吹尽的落梅。结拍两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谓春风离梅而去,去掉头吹拂杏花,遂使之“肥”!“梅”是公认的作者化身,而“杏花”可喻指美女,结合赵明诚当时的地位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还有李、赵四十余岁尚无子嗣的处境,作者心中难言的隐痛可想而知。
同样表现这种感情伤痛的还有下面两首: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小重山》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这两首词大约都写于崇宁四、五年间,是时作者二十四五岁。崇宁二年,她因受父亲是元佑党人的株连,被迫离开汴京,回原籍居住,至崇宁五年才得以遇赦回京。从离京到回京,历时两年,梅开三度,回到汴京的李清照,株连之苦得以缓解,原想快快活活地过个春天,不料又蒙受了类似长门之怨的情感经历。于是她不得不回到娘家居住的“小阁”。
(1)《四大才女之李清照全传》,朱翔编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年版,页
第二篇:论李清照梅花词
此花不与群花比 意境深远成高格
——谈李清照词中“梅花”的意境
广东省廉江市石角一中 涂少庭
李清照喜爱花类,尤其对梅花情有独钟。其词中出现梅花意象有十多首,约占作品十分之三。词中,词人熔铸其亲身经历和深刻的感受,在客现景物里寄寓她的欢笑、愁泪、愁思,营造了一幅情景交融,意境沉哀高远的梅花图。现在,本人就以李清照的“梅花词”为考察对象,探讨其词中“梅花”的意境。
一.嫩蕊飘香,娇姿玉骨
1.香脸半开娇旖旎,此花不与群花比
南渡前,李清照的“梅花词”,表现其青春时期的感情生活,梅花意象蕴涵着词人对美好青春的自豪、自信和淡淡的惜花伤春情怀。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就是此时期咏梅的代表作: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也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此词格调轻快、明朗,充满了欢愉之情。词中,描绘冰魂雪魄、寒洁素艳,清丽娇美的梅花仙子,正是才华横溢豆蔻年华的词人形象的写照。梅花不畏霜雪、秀拔独立 的坚强个性,是词人对美好人格的精神追求和期待。词中,作者着重是对梅花“冰清玉骨”的赞美,而非具体神态的着意刻画。如:“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将梅花冲雪犯寒、点缀琼枝、报告春天信息的独待品性传出来,愈见其“俏也不争春,只的把春来报”的可贵禀性。又如:“此花不与群花比”更是词人独立不凡、卓然超群的人格写照。这里,词人赋予梅花一种独特品性,正是这一品性在词中营造也一种娇姿报春,玉骨傲岸不群的意境。
2.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这一时段的咏梅词弹奏的是词人婚后,因丈夫离家外宦,自已在怜梅惜香中相思情怀的旋律。透过相思的面纱,展现词人那不同流俗、芳洁自爱的人格魅力。如《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着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此词上片是着重描摹梅花的色香和精神.其中,“红酥”、琼苞”足见梅花外形之秀美清纯;“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更见其内质之丰美。一个“探”字“肯放琼苞碎”中包蕴的心曲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她要将春色带给人间,但又绝不与争艳的群芳同类。她的“无限意”在一个“探”的动态中体现出别样的风味、别 样的情态。下片转写女主人的相思之苦,因为当时词人正当青春年华却因离别而独守空房,青春易逝,早春的寒风也会像流光一样带走红梅的青春韵华。词人在这里将相思之情与梅之景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耐人寻味。一树梅花一树情,梅花不仅是以外在的香美取悦世人,更是以内在高洁品质和深厚涵养赢得礼赞,在梅花的审美中投注词人对自我的关注和认知。在“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中传出的不仅是切切的怀人之情,更有深深的故土之思。“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更传梅花之神,这里强调及时饮酒观赏以不辜负格高韵远的梅花,表明词人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道出了“无限意”所蕴涵的意境。
又如:《满庭芳·小阁藏春》将词人自我怜惜的忧伤情怀表现得更为显豁。词中“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好一幅动人心旌的月下梅花图。它清幽淡远、恬静雅丽,散发着朦胧隽永之美。在美好的夜晚,在淡淡的月光笼罩下,梅花的疏姿倩影依然风韵雅致,其妙处令人难以言表。词人可谓点画出梅花其韵、其神、其魂,从一个独特的侧面揭示出梅花潇洒不羁的风致、孤标傲世的意境。我们从这情致幽深、韵味十足的意境中体会到词人虽被离情折磨而瘦损,但依旧别有风韵,更渗透着词人鄙弃庸俗、芳洁自爱的人格追求。
由此可见,李清照从青春少女到为人妇,其咏梅词摇曳着一个年轻女子旖旎的风情、多彩的梦幻、甜蜜的爱情和幸福。但由于时间的洗礼,词人独具个性的生活体验和深刻细致复杂丰富的情感内涵,使词人的绚丽梦幻显得格外苍白,甜蜜的爱情和幸福已渗透了人生更多的味道。也正如此,其咏梅词愈发涵蕴深厚,独具“玉骨冰肌未肯枯”的艺术魅力,其意境更是摇曳多姿、动人心魂!
二.暗香悠悠,沉哀高远
这一时期咏梅词抒写的是词人南渡后的情怀。由于北宋朝廷的昏暗与腐败,导致了金兵两次南侵,李清照被迫南下,途中丈夫抱病死于健康。她只身一人寓居江南,度过了孤独凄凉的晚年。山河破碎、怀乡念家的忧思、夫死家亡、飘泊流落之忧痛,汇聚成一曲清隽深邃、沉郁悲凉的咏梅曲。
1.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初绽的梅蕊,令心情异常凄苦的词人睹物思人,提笔写下了《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得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炉寒,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是首悼念亡夫之词。“藤床„„无佳思”突出词人寡居之苦;“沈香烟断玉炉寒”道出了凄冷环境与痛苦心 境;“晓风疏雨”,“与谁同倚”,词人不能抑制的心灵直白,倾尽了一腔悼亡之情。词中,如泣如诉的《梅花落》的笛声牵惑起心中梅的凄清哀愁意境如形象特写般推出:风雨如晦的背景,词人手持梅花与人合为一体,梅花已超越了其客体形成为主体形象的载体,它承载着词人对丈夫的深情和精心营造的美好女性的心灵世界。这里,景物描绘与情感抒发交织并行,哀情由淡而沈,从“无佳思”到“情怀如水”,从“情意浓”到“千行泪”,再到“肠断与谁同倚”,词人将无限深情融入词中,营造出意蕴丰厚、格调悲凄的意境。
当然,此词不只寄托词人对亡夫的深挚感情与凄楚的哀思,字里行间还透出了时代的悲音。面对梅花,笛声中梅心惊破,人心亦惊破,末了“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更是写尽寻寻觅觅之情、怅然若失之伤。
2.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如果说丈夫的列是李清照后期痛苦的缘由之一,那么她的另一个剧痛则来自于故国之兴亡.其中,梅花词中《清平乐·年年雪里》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等作品,词人将个人今昔遭遇之异与伤时忧国之感交织于一起,情辞凄婉,感伤哀绝,字字血,声声泪,家愁国恨,浸透词作。
如《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鬃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词是作者晚年流徙途中的作品,因为南渡后的词人已尝尽了人生的苦辣:旧都倾陷、丈夫遽折、病躯呻吟„„这一切,在她心灵深处最沉痛的莫过于亡国之恨!而此词从回忆与梅有关的往事“常插梅花醉”入笔,更增添了现实中作者的忧国思乡之愁、夫死家亡之痛、孤寂零落之苦,因此词人将难奈的悲痛之情尽注在梅花上:“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这与那个怜梅惜香的清照已判若两人!在这个“无好意”揉搓梅花的反常行为中,诉说着国破家亡之巨痛!词中,在这“挼尽梅花”、“满衣清泪”的画面里充分透视出哀境、悲情的统一、交融,使物境、心境浑然一体,极具词境之妙。
又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这词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在一个风柔日薄的初春早晨,刚换上夹衫的心情还是好的,但看到鬃上的梅花已经凋残后,便想到故土的沦陷,心情变了,因而借洒浇愁,直到晚上,还残洒未消。词中,将感情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化相结合,在“残梅”的牵引下,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离乱人那日夜萦绕心怀的家国沦陷之感,在这里虽是淡语直描,而情却至浓意却至深,浅浅的意境中,更觉沉痛啮人,其中悲苦,确是夺人心魂!总而言之,李清照后期的梅花词的情调及意境与前期的有了很大的转化,梅的形象已发生了质的突变。这是由于,南渡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病死等磨难,这些痛苦在她心中深深积淀,一旦触动,便破堤而涌,词人于是移情于物、寓意于象,象外有意、画外有情,香消雪减之残梅自然成了词人观照的对象,运用精炼朴素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意韵低沉悲恻、沉哀入骨的梅花间境图。在这里,不仅传达出词人万千飘零之苦与家国之悲,而且铸造了沉哀高远的意境,让余恨不尽而引入余意无穷的境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篇:李清照梅花词十八首
一、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二、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三、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四、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五、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六、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七、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八、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九、殢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十、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十一、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十二、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十三、临江仙并序
“欧阳公作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十四、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十五、诉衷情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十六、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十七、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十八、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第四篇:李清照词3首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⑤。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⑦。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第五篇:李清照词读后感
李清照词读后感
李清照词读后感1
在漫长的暑假中,在炎热的夏天里,我在宁静的书香中认识了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灵秀聪慧,尤擅诗词,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男儿之豪气。她有过如诗的爱情,也经历了爱人离世的悲苦。她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欢愉,也有彻骨的悲凉。她用沾满诗香的笔墨,描绘出一个春暖花开的人间。
年芳十六的李清照,初试笔墨,就写下了句句清丽,富有自然之美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小令将李清照当日尽兴游玩的美好时光完整地雕刻下来,初秋的风,仲夏的夜……每种事物都成就了少女情怀,清透至纯,简单美好。人一生最美好、最值得怀念的'时光,就是此刻了。
十七岁,美好的雨季,一生仅有一次,这样绚丽美好的时节,少女多了一份敏感、细致的心思。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时的李清照,俏丽芳华,正等待痴心的男子恩爱白头。她不知,远山之外,一位丰神俊秀的少年早已私心暗许,盼见芳颜。
可世事难料,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多磨难,在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一连串的打击之后,让天真浪漫的她坠入了无限的愁苦之中。
合上书,我似乎经历了她一生的风风雨雨,她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与悲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李清照虽命运多舛,经历了花开花谢,但她渊博的学识,她对命运毫不屈服的态度,对周围人事的理解,成为人类历史中永不磨灭的明珠。并非岁月深情,而是她的才华惊艳了岁月。
李清照词读后感2
万艳邂逅春红,太匆匆。白雪飘零的情愫不知与谁能共。落红悄然成了芬芳的泥土,抚慰了刚萌芽的嫩绿,那细细的情思便成了我读李清照的归宿。
《漱玉词》出自宋代的闺秀词人——李清照。六、七岁便可熟背《诗经》《楚辞》和诸子散文的清照推翻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说法。同时被冠以“词后”“婉约之宗”等美称,并被誉为中华十大才女之一的她也真正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名言。席慕容说:“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上帝做的一首诗,然后缓缓老去。”由于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逝的遗憾,我只能在《漱玉词》中与她相遇,与她别离,完成我的梦想,然后缓缓老去。从《漱玉词》中我感受到她不仅词写得韵味迭生,人也好似一部古书,馨香袭人,让人言无尽,说不完。
我将自己读《漱玉词》的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三个阶段能对李清照这个多面才女有更深刻的了解。第一阶段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粗略通读《漱玉词》后产生了一个疑问:李清照究竟是怎样的女子?自从爱上婉约词风以来,李清照在我心中便是“人比黄花瘦”的身骨和“梧桐更兼细雨”的黯然伤神。可是当第一次读完《漱玉词》后我困惑了。李清照究竟是羞得“却把青梅嗅”的俏女子?还是无奈得只得“寂寞深闺”的思妇?又或是悲凉得“怎敌他晚来风急”的遗孀?对此我很是茫然。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词中多有“泪洒”、“愁凝”,甚至慵懒醉态的女子形象,白天没精神,夜晚无好梦,仿佛有流不尽的泪珠,述说不完的愁绪,而这一切都缘于李清照对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对美好家庭生活以及对将逝去的青春韶华的殚精竭力的守护与眷顾,以至于哪怕是在游春赏花中也感喟“憔悴度芳姿”,于饮酒赋诗中也伤感于“憔悴更凋零”。而我也在理解的困惑及解读的焦虑中,为李清照的忧思而柔肠千转。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她的憔悴更凋零中,我蓦然回首,她姗姗而来,诉说着一段风华绝代的传奇。“庭院深深深几许”锁着她的惆怅。“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印载着她的思念。“断香残香情怀恶”感怀着她的悲伤与失落。“画栏开处冠中秋”展示着她的傲然不羁。李清照的词是对真实个人生活体验的书写,词人不断书写着赏花、饮酒、梳妆、睡眠,反复地体会着这样单调而难耐的生活,她时而“寻寻觅觅”,仿佛在寻找她人生中珍视却又失掉的美好;她时而又长叹“说不尽,无佳思”,仿佛内心空虚到言之无物;她甚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这一切她都用细致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和真实的内心独白述说给我们。而这个清冷的词人,在极度苦闷中为自己找寻自处和生存的`位置。表面看似较弱如黄花的她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刚毅性情。她写《渔家傲》,通过梦境创造出一个神话世界,在梦里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要求摆脱困境,扶摇直上。大有苏轼、辛弃疾的豪迈奔放,大显丈夫之气。
以上我说到的李清照是多面的,有可爱,有娇美,有倔强,有傲然不羁,有豪放大方,有多愁善感,她温婉而细腻的悲愁并着美丽,美丽到孤独,孤独到美丽。赵明诚的逝去是她孤独的根源,形单只影也罢了,只是这一知己的离去使她瞬间茫然,她苦苦的挣扎于思念的痛苦中。但是她的人亦如她的词风一样倔强,最终她化悲伤为灵感使创作达到巅峰。我想这也是她为何晚年作品更受世人喜爱的原因吧。花开有声,用心良苦;水滴有声,倾听有径。黛玉为倾听宝玉的心跳付尽一生泪水,而我为倾听李清照的心跳愿倾尽一世鬓华。
李清照词读后感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知识世界的桥梁,更是我们“缺一不可”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正是一本书帮我打开了沉甸甸的宝箱。而这本书的名字就是《词传》。
书中以作者细腻的笔触和优美婉转的文字将全书大致分成李清照一生的四个时期——“少女时期”、“别君时期”、“流离时期”和“晚年时期”,并收录了她在各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不同的作词背景,探索她内心的世界,并生动地写清楚了李清照的一生。
初读时,我的心中总藏着很多的疑问。李清照温婉多情,才华横溢,语出了“绿肥红瘦”的千古佳句,道出了“生当作人杰”的豪情壮志,“寻寻觅觅”的'悲哀凄凉,“席卷西风”的悠闲舒适,又写出了“凄凄惨惨戚戚”的离别愁绪……但,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生命中无比浪漫的春,闺中少女,如花如梦;带着火热的爱,来到了无比焦灼的夏,离人相别,心不离;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又来到了无比肃杀的秋,国破家亡,黍离之悲;最后,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了人生的最后一站---生命中无比凄冷的冬,凄惨晚年,物是人非。随着时间的流逝,火热的心变得冰冷,乌黑的发变得雪白。没错,她老了。也许“一代词宗”,是后人对她的怀念与些许补偿。但历史与人性,本就是错位的,历史给李清照荣耀,也许并不是她所的,而她苦苦追求的,却偏偏给不了……
读到这,我想到了《红楼梦》。曾经贾府的兴盛繁荣,不是和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一样吗?可到了后来,黛玉命归黄泉,贾母、王熙凤驾鹤西去,一个个悲哀的让人垂怜。读完两本书,也许给人最直接的就是我们要珍惜大好春光。没错,人的青春是可贵的,一去不复返,而正在时期的我们,要更加珍惜青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来来去去皆优雅,分分合合亦淡定。人间经历风吹雨,锦瑟年华与谁度?人生恰似花一场,花开时节满芬芳。
李清照词读后感4
一杆红伞,几支梅花,我一眼就被这简洁而又诗意的封面所吸引,但读完本书后我却被著名女词人的晚年愁思给勾住了心神。
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神仙眷侣常常为世人所称道,但世人却不知他们恩爱背后的一笔笔划痕。不过这些事情都可以暂且不提。因为在裂痕越来越大之前,赵明诚已死在进都述职的路上。而我认为,在此之后,李清照彻底地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首先是那些好不容易从战乱中挽回的,自己早年与丈夫辛辛苦苦寻来的金石惹的祸。那些珍藏的佳品被邻里乡亲们从墙壁中砸出,被低价售卖给别人,唯留几本破书,几张残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睦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战火连绵、一昧忍让的战乱环境。
再者便是那难消的国仇家恨了。作为提倡报仇雪恨的“主战派”,李清照一向是瞧不起那些懦弱无能的“主和派”的。“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这便是在直白地怨刺朝廷了。但纵使李清照有千般才思、万般壮志,却也抵不过一具女儿身。
其实她也有想过去放弃那些深沉的愁怨,去嫁给一个爱她的人,继续去过那种安宁的生活。于是她便这么做了,但她这次却看走了眼,嫁给了一个贪图她钱财、名利的人。待那人发现她收藏的金石早已随着之前的东奔西跑而流落殆尽后,便越发对她不好起来,甚至动辄打骂。而我们的大才女李清照是决不会像那些大字不识的妇女一样忍下这一顿又一顿的毒打的,于是她选择了告官。
据史料记载,宋朝女子告发她的.丈夫的同时是要坐两年牢的。李清照带着枷锁上庭,真的被下了大狱,后来经人周旋求情九天之后出狱,此间李清照受的磨难便可想而知了。李清照在写给綦崇礼的答谢信中说到“我用尽一生去追求完美与智慧,却落得难逃万世讥笑的结局”,字字肺腑,可见其内心的伤感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最后,我想用李清照诗中的两句话作为结尾: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就如那梅花,傲然挺立在雪中。但却因为那宋朝的**,始终不能窥得其全貌。
李清照词读后感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知识世界的桥梁,更是我们“缺一不可”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正是一本书帮我打开了历史沉甸甸的宝箱。而这本书的名字就是《李清照词传》。
书中以作者细腻的笔触和优美婉转的文字将全书大致分成李清照一生的四个时期——“少女时期”、“别君时期”、“流离时期”和“晚年时期”,并收录了她在各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不同的作词背景,探索她内心的世界,并生动地写清楚了李清照的一生。
初读时,我的心中总藏着很多的疑问。李清照温婉多情,才华横溢,语出了“绿肥红瘦”的千古佳句,道出了“生当作人杰”的豪情壮志,“寻寻觅觅”的悲哀凄凉,“席卷西风”的悠闲舒适,又写出了“凄凄惨惨戚戚”的离别愁绪……但,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生命中无比浪漫的春,闺中少女,如花如梦;带着火热的爱,来到了无比焦灼的夏,离人相别,心不离;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又来到了无比肃杀的秋,国破家亡,黍离之悲;最后,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了人生的最后一站---生命中无比凄冷的冬,凄惨晚年,物是人非。随着时间的流逝,火热的心变得冰冷,乌黑的发变得雪白。没错,她老了。也许“一代词宗”,是后人对她的'怀念与些许补偿。但历史与人性,本就是错位的,历史给李清照荣耀,也许并不是她所向往的,而她苦苦追求的,命运却偏偏给不了……
读到这,我想到了《红楼梦》。曾经贾府的兴盛繁荣,不是和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一样吗?可到了后来,黛玉命归黄泉,贾母、王熙凤驾鹤西去,一个个悲哀的故事让人垂怜。读完两本书,也许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们要珍惜大好春光。没错,人的青春是可贵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而正在少年时期的我们,要更加珍惜青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来来去去皆优雅,分分合合亦淡定。人间经历风吹雨,锦瑟年华与谁度?人生恰似花一场,花开时节满芬芳。
李清照词读后感6
一直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却从来没有将她的词连贯起来看。借助《李清照词传》,才发现她的词,仿佛今人流行的公众号一般,忠实地记录着她不同年代的点点滴滴,读来很是有趣。有趣之余,难免伤感,因为人情终究抵不过光阴薄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的“一代词宗”,与丈夫赵明诚相爱、相敬、情深意浓、志趣相投,创造了令人称羡的爱情佳话。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仿佛是条欢悦的小溪,充满着粉嫩光阴里的不可思议。估计有一次是疯玩到天黑才往回划船,不知不觉划进了荷花荡里。看着被惊起的满滩水鸟,她充满了好奇、兴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时候的'李清照,心里清澈通透,未经世事,一尘不染。
贪玩之余,少女的身体和心智在慢慢发生变化。阳春三月,临水照花,花乱了,心也乱了。再看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侍女不懂李清照的心思,只说“海棠依旧”,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发了点小脾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终于等到了她的梦中人赵明诚,有《点绛唇》作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独自一人在院子里荡秋千,恍惚之间听见有人来,匆忙回避,又忍不住回头偷看那少年的风采。他不一定是最早出现的那一个,但一定是恰好出现的那一个。结婚之后,赵明诚尚在太学,只有每月的初一、十五才能回家探望,聚少离多,缱绻感伤,于是便有了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念是一种病,两地分居,根本治不好。这首词里最经典的就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独守空房,顾影自怜,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反复叹赏,闭门谢客,用尽心力作词回赠。经过几日努力,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混入他创作的50首词里,邀请友人陆德夫品赏。岂料陆德夫赏玩再三,认为“众词作里,唯有三句惊人,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生活颠沛流离,夫妻又长期分居,李清照多年没有生育,赵明诚无奈之下只能蓄养歌姬,再纳侍妾。李清照对爱情始终是苛刻的,对这份感情有了不满,并且猛烈汹涌,因为她不愿看到这一幕。且看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优柔与决然之间,脆弱与坚硬之间,她只能真诚地重新憧憬。这估计是她唯一能做的。
北宋亡国,南渡之初,李清照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历史的车轮,还是无情地碾碎了她的豪情。这再次说明:光有雄心是不行的,更何况一个女流之辈?
南宋疲软,丈夫赵明诚也去世了,独处陋室的李清照,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是沉默的,等待着她一一数落,然后再次销声匿迹。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需多言,她心中那无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在词中喷薄而出……
被誉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一生都是用濒临爆裂的力量在绽放。纵然人情抵不过光阴薄凉,纵然生命难免有曲折、有跌宕,依然绽放得毫不迟疑。
李清照词读后感7
她,是一盏词坛历史的佛门青灯。
——题记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亦是她,她的眉头锁住了历史的清秋,她的哀叹从词河的一头踱到了另一头;她的酒杯从来都是饮尽了酒,饮不尽泪与愁;她的裙带从来都是束了又束,却总是宽悠悠。这便是读词的人与品词的人眼中的李清照。没错,即使是达·芬奇的画笔也不可能记下她的笑容。她本应是一盏词坛历史上的佛门青灯,她的舞姿本应是梧桐叶飘摇零落的那一个个梦,风还没来得及碰,便碎了。
然而,飘零的.叶纵然有它的萧瑟,我们也不应忘怀它曾经的生机勃勃;散落的黄花纵然有它们的枯瘦,我们也不应忘却它们曾经的美丽妖娆。我们因它们而感伤,仅仅是因为当我们向它们投去目光时,它们已经到了飘零的时刻,我们看到的恰巧是它们的衰落罢了。
李清照,当她的眼泪已经快要干涸,人们才发现了她。于是我们以自己看到的断章为她定格——婉约,抑或是忧愁。只是谁能想到在这之前的她也曾是个欢快的诗人、豪放的词人呢?!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是婉约所能定格的吗?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优雅是忧愁所能沉淀的吗?李清照的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词河罢了!她的光芒太短暂,而她带着遗憾留下来的余晖却拖得很长很长,拖到了历史的这一端,让人不无惋惜地深情回味着。
李清照,这样一位伟大的女词人,她的漾着笑涡的岁月未免太短暂了吧!这也许是她的不幸,然而谁又能说这不是她的幸运或是她创作诗词的幸运呢?对于古代女子来说,出阁为妇、相夫教子,做一辈子的贤妻良母就是完美的一生了。在那样的封建礼教下,平凡的女人们不需要文采,李清照能留下那么多诗词或许不过是由于她的一生太动荡,她的感慨太多,以至于不得不宣泄出来罢了。如果她的一生也注入了安定,那么她留下的或许只能是一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了吧。
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盏词坛历史的佛门青灯辉煌了一时,黯淡了一世,却让它那萤火虫般的光点像星星一样缀在历史的词河中,让如今品诗的人们来将它擦亮。
李清照词读后感8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题记
她出身书香门第,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尤擅诗词,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又兼男儿之豪气,她就是千古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一位宋朝词人,更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降生于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的李氏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又是大文豪苏轼的弟子,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二人都很有文学修养,从小家中便藏书甚富,文学艺术气息很浓。在北宋盛世时期的封建制度下,李清照在父母的疼爱和家风的熏陶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京都溪亭游玩时的她可以肆意欢笑,荡舟湖心,于是才有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灵动活泼、自得其乐的少女形象。她可以在家中荡秋千时听见一群人往院子里走来的声音,急急忙忙地找地方躲起来,一不小心袜子划破了,头上的金钗也掉了。心想家里最近正在商量她的婚事,不知道父亲为她选了什么样的人家呢?想着想着,李清照的脸不知不觉地红了,可又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又悄悄地回过身,躲在一株青梅树下,偷偷地望着已经走过的少年。于是她便写下了《点绛蜃.蹴罢秋千》,这首词极其率真地写出了李清照小时候的那份美好和无忧无虑。
后来李格非做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在那里,她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不仅陶冶了她的性情,更进一步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在她十八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情投意合,夫妻二人结婚后在文学艺术爱好上相互砥砺,经常结伴在市场上去寻访藏品,每次都是倾囊收购,满载而归,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李清照喜好作诗,在一年重阳时分,在家把酒赏菊后作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寄给远游在外的丈夫,其中提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是表达了她对赵明诚相思蚀骨的急迫心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人尽皆知的小词也是李清照婚后不久所写。她在风雨交加的雨夜里尽性地饮酒后,酣睡了一晚上,第二天醒来担心园里的海棠花是否凋谢,于是问身边的侍女“庭院的海棠怎么样了”?哪知侍女却回答“海棠依旧”。于是,李清照淡然地自言自语: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呦。从这首词里,不难发现李清照青年时代的生活依旧颇有才情、情趣。
然而好景不长,她的父亲因政治问题被罢免官职,赶出京城。不久,北宋灭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赵明诚弃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绝句很辛辣地讽喻了偏安的南宋朝廷里包括丈夫赵明诚在内的胆怯官员,赵明诚听后自感羞愧,心情郁郁,不久后于建康病逝。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意外辞世,很是悲怮,深情地为丈夫写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等饱含泣血字句的.祭文,并亲自安葬了赵明诚。其后李清照辗转江南各地,平生所收集的诗书画作也在颠沛流离中几乎丧失殆尽。
在李清照茫然失措之时,一个时任杭州奉承右郎的中年男人张汝舟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心一软嫁给了张汝舟。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舟的虚情假意,导致后来李清照被恶语相向、拳打脚踢。一次偶然间,李清照发现张汝舟恶劣的贿官行为,便去状告了张汝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但幸运的是,李清照入狱后,由于亲友的搭救,入狱九天便被释放,并顺利与张汝舟离婚。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殚精竭虑,彷徨无措,继续收集编撰完成赵明诚未完成的书籍《金石录》。另一方面,李清照一改过去淡雅的词风,创作出一批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词作,成为南宋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
李清照的人生就像是过山车,一会冲到低谷,一会又奔向顶峰,也正是因为如此,她丰富的阅历,才赋予了作品以灵魂。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到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欢愉,惹人爱慕,惹人驻足,惹人回望;亦有彻骨的悲凉,惹人慨叹,惹人怜惜,惹人心疼。千年的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消减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让她的绝妙佳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间曾有李易安,时光流转,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并非岁月深情,是她的才华惊艳了岁月。
李清照词读后感9
这是一首有着浓郁的相思之情的诗词。作者在词中表现出对远方的'丈夫的相思之情。那种淡淡的相思的心情。尤其是那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为后世所传唱。
如果你容不下我,说明不是你的心胸太狭小,就是我的人格太伟大。 我都不好意思抓你了,你怎么还好意思偷呢? 每当冲锋号响起,我就赶紧躲进壕沟里,因为:我是卧底! 我这心碎得,捧出来跟饺子馅似的。 我从不以强凌弱.我欺负他之前真不知道他比我弱 别再用....[阅读全文]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握紧拳头时好像抓住了许多东西,其实连空气都没抓到!张开双臂时好像双手空空,但世界就都在你手心
李清照词读后感10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已近初秋,红藕依旧飘着残香,但却已人去席凉。自夫赵明诚求学去时,便注定了她孤苦的一生。回想起往日与赵明诚的点点滴滴,一愁更叠一愁。
独自一人,轻轻地解开罗裳,换上便装,便上了小船。轻轻地,轻轻地,不忍惊动他人,连侍女也未跟从。孤独地划着小舟。曾经的举动惊起了一滩的鸥鹭,而如今,再华丽的辞藻,也难解她心中的愁思。
那就抬起头望望天空吧!一朵一朵的白云在空中悠闲地飘着。多么像雪白的纸啊!若此时,远在他乡的丈夫能寄一封书信,那该多好啊!可这毕竟只是梦吧!大雁成群结队归来之时,她或许也只能在楼上观望那轮充满相思的月亮。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风打落枝头的花,随着水独自漂向远方。同是一种相思,却牵动着这头的她和那头她的丈夫。是这个世界太大了吧!否则,他们怎会如此地难以相见?是这个世界太小了吧!否则,他们又怎会只一轮明月便牵起两处的相思?
这种相思的情怀叫她怎么能消除?唯有想念……
小舟依旧缓缓地往前划,孤独的心境,只身的人影,逐渐感到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是不再想念,还是别有他思?都不是。而是这一分相思下了眉头,却又涌上了心头。
下弦月,星满天,像谁泪连连;一阵风,一首歌,摇晃思念。
写到这儿,不禁思绪万千。
不能不说,李清照是幸运的',她找到了知己,但是命运给了她多少,也必将拿走多少。这样的快乐并未持续多久。一个人,偶尔看到寂寞也再所难免。
有时我会想,如果当时各地教育都很好,赵明诚也就不需要到外地求学;如果当时交通发达,即使需要到外地求学,李清照和赵明诚也可以时常相见;如果当时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李清照和赵明诚也就不会在战乱中丢失那么多古玩,以至最后走散;如果当时……
太多太多的如果,但那毕竟也只是幻想。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来学习,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吗?这一切都应当归功于祖国的发展,不是吗?正是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才会使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幸福。当今祖国科技的发展,使得即使是身在异国他乡的人们也能够天天相见。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六十岁的生日,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应该怎样来报答祖国今日的发展?是的,今天我以祖国为荣,明天祖国以我为荣!
我想此时的李清照和赵明诚应该已在天国相见了吧!他们一定也已经欣喜地看到了祖国的变化,祖国的富强!
李清照词读后感11
她这一生,以诗词表露心声,以诗词唱和生活,以诗词记录人生的历程。可以这样说,融入了她的心脏,更融入了她的灵魂。
她是易安居士,李清照,我所喜爱的女词人。
当我于书店中看到这本《李清照词传》时,心情是激动的,是快乐的。我当即便买回了它。这本书中讲述了李清照一生的经历与所写诗词。这本书似乎如一个活灵活现的李清照,在向我们讲述着她的过往。
其文笔所令人惊艳之处,最大的属于其“第二卷:少女不知愁滋味”中壹伴清照初见赵明诚之时所被描述的情景:这个少年身着一袭青衫,清癯玉立,俨如是文质彬彬的倜傥公子,而此时这位公子也正望向她。清照慌了,乱了,脸也滚烫了,甚至顾不得穿上鞋子,只穿着袜子就掩面而走。匆忙之下,连头上的金钗都顺着头发滑落到地上。在这一段中描写的的情景活灵活现,赵明诚倜傥公司的形象与清照娇羞少女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清照从小便多才,从这本书中我才知,清照小时候两次抓周,却都是毛笔。大了时,她也十分用功读书。而我小时候却只想着玩,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了小时候的自己是多么幼稚。
清照的诗词随着这本书中她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出来,翻开这本书:“常记溪亭日落,沉醉不知归路”中所体现出她不屑于世俗的眼光;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中看到了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看到了她直抒胸臆的.女子间的真性情;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观看出了她不屈的气节。这些品德值得我好好学习,以此为榜样。当然,这一切我所学习到的,能给我这样好的学习机会的,都要归功于真本书。
从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一个可爱的清照,也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
李清照词读后感12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如夏夜空中的满天繁星,神秘丰富,让人移不开眼。而宋词就是这满天繁星之一,也是这星辰大海中一抹不一样的光彩,它是如此与众不同,夺人眼球。
在我小的时候,只知道唐诗,并且从小就开始接触唐诗,背诵唐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押韵。后来知道了宋词后,发现它的句式杂乱,长短不一,和唐诗大相径庭,可能因为从小接触唐诗的原因,自然对唐诗更喜欢一点。但在不久前,我读了《李清照词传》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宋词的看法。我细细品味它们两者的不同和各自的优点,发现宋词不像唐诗那样整齐,但正是那长短不一的句式才使宋词更加别具一格。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即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但能找出来的女词人却寥寥无几,至于原因,我想可能是因为古代对女子的偏见吧,古代总是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她们一生的工作,似乎就是相夫教子,顺从丈夫的本意。而李清照却与他人截然不同,她不仅有才有貌,更有着别人所没有的`人格魅力。这正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她出身书香门第,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并工书画,尤擅诗词,手持神笔,写尽世间情感。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有男儿之豪气,说起“女中豪杰”,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她。她有过如诗的爱情、赌书泼茶的情趣,也经历了亲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发常人之感慨,心怀国家天下。北宋末年,金兵大肆入侵北宋。在战争年代,她凛然执笔,讽喻今古。
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年仅16岁的她就写下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的纯真、灵动、俏皮,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鲜活于人前。在《一剪梅》中,她初次与丈夫别离,孤独时时侵心,在万般思绪中,她写下了这首词。她望着大雁归来,多希望其中有赵明诚给她的书信,“花自飘零水自流”,原来一切只是她的幻想罢了,眼前分明是花儿凋落,水自东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之苦,刚从紧皱的眉头上下去,转眼又漫上了心头。这首词生动地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浓浓思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认为败就失败了,男子汉大丈夫要敢于面对失败,勇于承担责任,项羽之所以可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虽有退路,却甘愿自刎乌江,宁死不屈。如今国家正是用兵之际,但一些官员却贪生怕死。无奈自己只是一个弱女子,只会写文章,无法上阵杀敌,只能以笔为戎,表达自己的愤慨。
清照,这如名字一样,它品质清洁,照亮了中国文化的词坛,为后人留下了文化瑰宝。她的人格和她的作品一样受人崇敬,她不仅有才华,有学识,还有远大的理想,豪情壮志,爱国情怀。李清照,一位刚毅坚强的女词人。
李清照词读后感13
观大宋历史,词人之巅必属易安居士也。
本书道出了易安跌宕一生中的情爱缠绵,述写了盛衰大宋间词句书卷,倾诉了家破人亡时落泪含怨……数不胜数,一遍而来,泪破涕流,深有所感,故作此篇。
其人之作,可分二段:一为年少闲适,二为思君愁苦。
谓闲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必将当首。窈窕淑女,天真烂漫,酒后归家,却不曾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话点睛也。其“滩”字,或想表群鸟如水,或想达薄酒之醉,可爱女子与其相辅相成。
若是如此随意,无论笔墨横飞,多言畅语,亦是尽心玩耍,笑看往事,皆是好事;若是束缚了手脚,何有所为?何有所言?且只有白话一篇。此乃我待改进之处,看过此书,恍然大悟!
论愁苦,必以其《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首当其冲。易安思君之际,难以消愁,任雨飞风刮,沉睡不消不敌愁的.残酒,便“试问卷帘人”。只惜卷帘人是如此单纯,殊不知弦外之音,一句海棠依旧令易安心醉梦断。他她哪知败在枝头的海棠似易安般憔悴,而花旁的绿叶也似明诚那般绿意盎然。
或许海棠皆败已是定局,可她仍毅然待夫而归,此决心不正是我该学乎?即使败局已定,即使弹尽粮绝。即使家破人亡,也要定平身气力,杀出个“回马枪”,回转胜局,扭转乾坤。若是跌倒,请君再用力站起来吧!若是跌入谷底,请君再一步步爬上来吧!若是坠入深渊,请君勤恳造好联通天空的汗水天河吧!日出于东山之上时,便是君重回巅峰之时。到时,莫忘一览奇观:悠悠青天,锦绣绣在苍穹,一轮红日身披白绸,似正在觉醒,也同君一般划向穹顶……
回头再看,万情万义皆融入其词、其笔墨、其广阔学识之中。怎不可学其刻苦习书,扩充学识,陶冶情操矣?
全读整书,不论有何缺何少,皆补短成长。不信,且听我一语方知——
一日测试,不利而归。原是审题时一字之差,却酿成大错。“赔了夫人又折兵”矣,谈何乐乎?可当日我却欣喜若狂:若是一字不错,有所失;若是错错百加,有所得。今日便是补短之际……第二日便小有所成。第三日突飞猛进,笔如流水,目见十行,一字不落!
我仿若易安居士,曾趁着酒兴随意四逛,在不经意间看到了藕花丛中的一滩鸥鹭;也曾望着窗外的海棠绿叶,苦笑着看卷帘人不明所以的模样……恍惚间,时光飞逝,我看到那位同学竞赛落选却毫不在意为他人鼓励打气,脸上洋溢着真情的微笑;又看到他深夜仍棋子棋盘不离手,在几个月后的比赛中取得重大突破……在朦胧中,划下了一滴泪……
李清照词读后感14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李清照词读后感15
相信李清照这个名字没有一个读书的人不知道吧!她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也管她为易安居士,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她的早期生活优裕,当后期金兵入据中原时,她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此词风一改往常。
在李清照词全集中我们可以清晰而又鲜明的看到她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由于家庭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她的作品与她的成长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李清照的幼年时期大部分是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在她的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做了京官,从此便搬到了京城过上了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礼教的生活,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喜结连理,婚后,他们情投意合,如漆似胶,“夫妇擅朋友三胜”。他们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她把整个身心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他们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著了《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落,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词投入其中,诱有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回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句话借室内外秋天的景物的描写出了此人白天的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是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以见到词人的内心的无聊痛苦,这两句虽然懒的闲愁,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而这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橱往西只能与丈夫共的。可如今确自己孤眠,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东篱两句便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篱笆下把酒孤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词独酌的离愁别绪。“莫道不消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鞠,一边是思妇不满愁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全篇开点为“愁”,结局言“瘦”,“愁”是的“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了全词的愁绪因“瘦”面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点睛,得巧,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我们再看李清照的后期作品——《声声慢》
后期生活的李清照因北方的入侵,微宗被俘,高宗南逃,因此他们夫妇也过上了流落的生活,流落异地,多年收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的沉重打击和极大的痛苦,随后丈夫明诚的离去让她痛不欲生,在这极为不安定的年带里,我们便可以看到《声声慢》从而诞生。
从前面的七对叠词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美和韵律美,而借以表达了词人对晚年孀尽之苦,丧夫之痛,王国只恨的淋漓尽致挥洒,“换暖还寒”的多变天气,又怎能修身养息,酒南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从“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满心中都是愁,酒力压不住愁,压不住心愁,自然而然酒味没了,用酒的淡,更加衬托词人内心苦闷愁苦。望壮雁南飞,几个你角度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惆怅,寓情于景,通俗意象,便愁变得更加具体可意蕴无穷,耐人寻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珍视王勇《更漏子》其中的几句有天衣无缝的妙用啊,上篇开笔用七组叠词来概括悲切苦闷的心境,奇特而生动,下片主要相继借助眼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词笼罩在一片贝壳的氛围中。
词是精金美玉,词是七宝楼合,李清照的词是倜傥有丈夫之气,在宋一代已具秦岚胜概。李清照青梅可嗅的少女师大,生活的消明华兹,因为初期之作,虽不是怜花惜木的闺情,但词意玲珑体贴,词意优雅娇嗔,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历经多种心断肠之事,因为词风也层递出可泣可感的奇情韵事,随着金人南下的鉄蹄,李清照淹没在国破家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她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在坎坷的人生中,李清照用她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的文学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