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八战略”:浙江“十二五”发展的主旋律
‚八八战略‛:浙江‚十二五‛发展的主旋律
新世纪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短优劣,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面向未来发展的‚八八战略‛,即立足浙江实际,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八八战略‛的实施使浙江突破环境资源的约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十二五‛时期,浙江进入工业化末期。按照经济发展规律,这一阶段是生产要素资源与环境压力陡升时期,也是经济结构急剧转换时期,经济增长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同时,‚十二五‛时期浙江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错综复杂,困难与挑战前所未有。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形势变化,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提出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目标和建设‚美好生活、美丽浙江‛的‚两美‛愿景,明确了‚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战略任务,突出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全力推进转型升级,统筹协调‚五位一体‛建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民生得到较快改善,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十二五‛时期,浙江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GDP总量、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均超额完成了‚四翻番‛目标提出的要求。更难能可贵的是,全省的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同期浙江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此前30年的约70%提高到了85%以上;科技投入增加,创新活力增强,新主体新业态大量涌现,发展的新动力正在聚集;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服务业已成为超过工业的主体产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十二五‛时期,浙江民生得到较快改善。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获得感明显增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10年的3.12%降至2014年的2.96%;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始终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2.42倍进一步缩小到2014年的2.36倍;公共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网巩固健全,人民群众的公平感增强,社会发展更加稳定和谐。
‚十二五‛时期,浙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文化建设日新月异,文化体制改革大刀阔斧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断提质扩面,大量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文化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文化软实力正越来越多地支撑和助推经济硬实力;全省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单位土地资源、单位能源资源、单位水资源的产出水平显著提高,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线性发展向循环发展、高碳发展向低碳发展的转变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态势正在形成;全省加快建设‚法治浙江‛,以政府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基层民主建设,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使政府效能得到明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是践行‚八八战略‛工作最实、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
‚十二五‛时期是浙江践行‚八八战略‛的工作最实、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个时期,全省着力于进一步发挥优势、激发活力,来应对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
一、强化体制机制优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浙江以政府改革先行,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了体制机制优势。
推进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使浙江成为了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理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权力下放,也为区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强县扩权、强镇扩权、扩大义乌经济管理权限试点、赋予舟山群岛新区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等改革稳步推进,都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
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宅基地改变性质模式,形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公开转让的有效机制和海涂围垦、低丘缓坡综合利用机制等改革。加强金融要素创新、水电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的力度,同时深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
系统性推进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与海宁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同时,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循环经济试点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交通物流试点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等改革方面,全面启动,大胆探索,力求实效。
加快国企改革,搞活国有经济。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以产权多元化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重点企业和主营业务聚集。特别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与企业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主业发展,不断拓展新兴产业领域,培育海洋经济、金融等新增长点;着力创新发展方式,创新管控体系、发展平台与商业模式,扎实推进技术创新;改进监管服务方式,壮大国有企业优势。
二、发挥区位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十二五‛期间,适应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全省在‚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浙江地处长三角、北接上海、南接台海,东出太平洋、西联内陆的区位优势,主动参与国内与全球经济分工合作体系,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为此,浙江提出了‚三个坚持‛:坚持在参与区际竞争与国际竞争中提升本土经济;坚持在与省外、海外企业互动融合中提升本土经济;坚持在走出去过程中提升本土经济。
‚十二五‛期间,浙江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为纽带,全面推进浙江接轨上海,利用嘉兴等地的区位优势,加快长三角区域产业融合;二是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引导浙货输出与浙商投资,推进区域协作与对外开放;三是全面深化区域协作,引导浙商对中西部投资,将对口支援转变为提高当地‚造血‛功能;四是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与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为抓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浙江经济的开放水平;五是以舟山新区建设为抓手,建立开放新格局、新平台;六是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在引导浙商省外投资的同时,大力促进在外浙商回归创新、创业,共推浙江转型升级。通过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浙江进一步彰显了区域竞争与合作的优势。
三、提升块状特色产业优势,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块状经济‛是浙江快速发展的关键,但进入‚十二五‛以来,以传统加工业与中小企业集聚为特色的‚块状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十二五‛期间,浙江强化‚腾笼换鸟‛推进机制,实施‚四大建设‛,突出创新驱动,以‚四换三名‛、‚浙商回归‛、‚特色小镇建设‛为主抓手,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加快浙江制造业升级。
推进‚四大建设‛。《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这是引导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决策部署。‚十二五‛以来,随着‚四大建设‛的实施,全省‚遍地开花‛、‚户户冒烟‛的粗放型发展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和扭转,资源要素分散、低效、单独的使用正越来越转向集中、高效、共享的使用,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大大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强化‚腾笼换鸟‛工作推进机制。浙江通过提高落后产能的要素使用成本,进一步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同时,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实施‚腾笼换鸟‛促转型一揽子计划,引导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坚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在此基础上,实施‚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一系列工程。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以‚四换‛战略为路径,以‚三名‛工程为引领,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突出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强省‛,全面推进‚万众创新‛。制定优惠的产业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新产品开发力度,扶持高科技企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协同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校为依托,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引导,以风险投资、技术交易服务、金融中介、资产评估等中介为支持的协同创新体系,提高研发效率;围绕核心产业和空间载体,布局创新链,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归创业园、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空间载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链。
四、巩固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加快新型城市化。‚十二五‛期间,浙江加大新型城市化建设力度,坚持把城市发展与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结合起来,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突出统筹发展,把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优化人口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走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的县城发展成为功能健全的中等城市,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扶持山区与农村发展。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工作,深入实施‚山海协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百亿帮扶‛、‚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等重大工程,切实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结对帮扶、职能扶贫、区域协作、社会扶贫工作力度。深入实施‚山上浙江‛发展战略,以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为重点,加大对浙江山区经济的支持力度,使浙江山区经济出现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
五、突出生态优势,建设‚两美浙江‛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纳入到‚两富浙江‛、‚两美浙江‛的建设中。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大力倡导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建设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绿色浙江、美丽浙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做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根据总书记的‚两山‛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发挥浙江独特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业。通过建设‚山上浙江‛、‚美丽乡村‛,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健康小镇建设,结合‚山海协作‛、‚百亿帮扶‛等工程,合理规划山区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山区经济的做强做大。
加快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大力推广循环工业,支持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进生态经济建设,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加快培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大力推进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的转变、线性发展向循环发展的转变、高碳发展向低碳发展的转变。
加大环境资源保护力度,强化环境整治。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以‚三改一拆‛为重点,加强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清水河道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工作。沿海地区更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重要工作。
推进机制创新,发展生态经济。改革考核机制,26个欠发达县不再考核GDP总量,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指标;探索和实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加大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引入市场机制推行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制度化;在多项举措的合力推进下,浙江生态省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六、放大山海资源优势,加快海洋经济和山区经济发展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2011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揭开了‚向东是大海‛的发展新篇。全省将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与‚四大建设‛、14个产业集聚区建设等密切结合,以舟山—宁波为重点,以杭州湾与温台沿海为两翼,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建设。
推进舟山群岛国家新区建设。2011年3月,舟山群岛新区又获批成为第四个国家级新区,这意味着舟山新区将打造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舟山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打造海洋经济发展大平台。同时,深化了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了新区管委会,创新了组织模式,完善了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管理制度,推进了大部门制改革试点和大通关体系,为舟山新区建设提供了新的体制机制保障。
大力推进海陆联动。一是加强沿海与陆地经济互动,以沿海地区带动内陆地区、海洋经济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同时以内陆经济、非海洋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沿海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发展,形成海陆互动互促发展格局。二是实施‚山海协作‛,推进沿海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山区、海岛的经济合作,以沿海带动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七、夯实环境优势,打造最佳投资区域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以来,浙江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投运了一大批公路、铁路和机场工程项目,高铁动车贯通主要城市,能源网络不断扩展,宁波舟山港、航空枢纽港建设快速推进,一批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与国家‚五纵五横‛综合交通通道相衔接、各大都城区沟通顺畅的综合运输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科教文卫体公共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也取得重大进展。
以打造‚两个浙江‛为抓手,强化法治建设。‚十二五‛期间,浙江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多发挥‚人大‛一线作为,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强化‚平安浙江‛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强化‚法治浙江‛建设,加强‚法治浙江‛的基层基础建设,健全长效机制;聚焦中心工作系统布局法治建设,以评估促建设,推动法治浙江建设不断深入;率先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十二五‛以来浙江社会公平度指数居全国第一,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法治建设成效群众满意率均居全国前列,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信用建设规划‛为依托,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2011年‚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出台,确立主要指标,通过实施十大任务,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和运行机制,确保了浙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以机关效能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效率。2010年4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推出‚十二条禁令‛,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机关办事作风大为改善。浙江各级政府的职能得到有效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普遍提高。
八、挖掘人文优势,建设文化强省
倡导浙江人新的共同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具有‚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精神的浙江人民,之所以能取得经济腾飞的伟大成就,人文优势是其厚实根基。2012年,浙江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力宣传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最美景观‛、‚最美人物‛、‚最美现象‛,促进‚最美‛由‚盆景‛变为‚风景‛,进而成为风尚,不断焕发社会正能量,从而为浙江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与和谐发展提供新的人文支撑。
加快科教兴省、人才兴省建设。重视人才培育,提高教育发展规划的科学性,系统发展高等教育、大中专与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进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强化科教兴省,加大科学教育支出与研发投入,加大从省外、海外的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力度,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建设文化强省。加快推进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有质量、有效益地发展,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在宏观层面上,积极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理顺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快简政放权,深化文化审批制度改革,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进‚事业改企业‛、‚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企业股票上市‛等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与此同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整合农村各种文化资源,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大力建设集思想道德、生活娱乐、知识普及、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基本实现中心村全覆盖;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借助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实现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多元合作;创新服务机制,满足城乡居民基本文化需求。
‚十二五‛时期大力推进‚八八战略‛生动实践的有益启示
‚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区域、城乡、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和谐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一时期全省大力推进‚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十二五‛之初,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产业不断外移,区域金融**时隐时现,等等。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贯穿‚八八战略‛这根红线,咬定‚八八战略‛不放松,保持了发展战略与基本政策的延续性与统一性,同时又不断以新的实践丰富‚八八战略‛,以新的成果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十二五‛期间,根据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变化,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性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推进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同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效能。在经济运行上,以市场之手调节微观领域的经济活动,政府这只手用来制定游戏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在公平与效率上,市场这只手激活效率,政府这只手则更多地关注公平。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使政府腾出了更多的精力抓好服务工作与监管工作,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不该管的事情交给市场。
三是聚焦发挥优势,因势调整策略。一个区域总存在着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八八战略‛的科学性就在于其全面系统地分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优势条件,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具体分析优势与短板的转变,适时调整策略。例如,块状经济与中小企业集群曾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大功臣,但在新常态下也容易产生‚路径锁定‛,阻滞产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挖掘潜力,转型提升。而在工业化初中期,浙江多山少地,山区一度被视为‚穷山恶水‛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包袱‛和短板。但在新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成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
四是强调现实性与针对性,提高战略与举措的有效性。‚十二五‛期间,浙江注重战略举措的现实性,努力将这些举措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八八战略‛统领下实施的转型升级‚组合拳‛,从浙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到创新驱动、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和七大产业培育,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这些举措又是看得见、摸得着、易落实、见效快的具体抓手,让广大中小企业与老百姓易于得到实惠,为广大民众所拥护,也有利于推广实施,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五是注重前瞻性与系统性。浙江在‚十二五‛深化落实‚八八战略‛的实践中,牢牢把握系统性的特征和要求,统筹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注重在发展过程中系统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共同建设,既实现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又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丰富全省人民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这种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息息相通、一脉相承的。
第二篇:八八战略
八八战略
2013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总结浙江经济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浙江省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八八战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八八战略”具体为:
一、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三、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五、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六、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八、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第三篇:八八战略
何谓浙江的“八八战略”
2003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总结浙江经济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浙江省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八八战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八八战略”具体为:
一、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三、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五、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六、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八、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关于“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思考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浙江历届省委、政府实施的发展战略,大体经历了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发展农村工业、专业市场、民营经济——通过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八八战略”,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争取走在全国前列——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样几个阶段。上述各个发展阶段的重心虽然有所不同,但始终贯彻了一条红线: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这既是对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经验”的高度概括,更是新阶段指导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核心战略。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这一战略思想,对于在关键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创业创新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基石
创业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与有价值的商业机会的结合,除了创建新企业之外,其更为重要的涵义是一种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一种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的行动方式。创新是指创造在实质上不同于现有形式的新思想、新行为或新事物,它是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创业富民 创新强省
--三谈贯彻落实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
省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这是努力开创河北各项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切实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就要按照这一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再创发展优势,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实际行动,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创业是富民之本,创新是强省之源。浙江等先进地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根本原因就在于激活了方方面面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今后几年,是全面提升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严峻的挑战。要抓住机遇,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增强创业创新意识、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其实质是为了争创新优势、推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它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强调以创新提升创业,以创业促进创新,不断拓展创业创新领域,提高创业创新层次和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省人民家业更加殷实,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创业创新推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把创业与创新相统一,富民与强省相统一,使各方面利益得到统筹兼顾,使社会更加和谐,切实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要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动力源泉。要大力培育创新精神,变因循守旧为开拓创新,变四平八稳为敢闯敢试,变等靠求助为自强自立,变保守退缩为勇于争先,在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要通过改革,消除创业创新的障碍,巩固创业创新的成果,激发和保护创业创新的活力。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拓展创业空间,拓宽创业渠道,大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过上更加富裕文明的生活。要着眼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放”为取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活”为核心催生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健全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规范市场环境和竞争秩序,营造鼓励人们干事创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环境和氛围。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选择性创业,避免重蹈“高投入、高消耗,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走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创业路子,推动全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要突出自主创新,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为破解资源要素约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现实途径。要将创业与创新结合起来,在创业中创新,在创新中创业。
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充分激活和发挥社会不同群体创业创新的潜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要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敢于突破惯例,敢于超越自己。
河北当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增强创业创新能力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前景。我们一定认真贯彻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使创业创新在燕赵大地蔚然成风,为我省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第四篇:八八战略内容
八八战略内容
一、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三、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五、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六、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八、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第五篇:“平安浙江”与“八八战略”的辩证关系
“平安浙江”与“八八战略”的辩证关系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在历届省委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正确把握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浙江实际,作出了“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和总体部署。最近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专题研究和谐稳定问题,并就建设“平安浙江”作出决定。正确领会和把握“平安浙江”和“八八战略”的关系,对于我们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地推进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平安浙江”是“八八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八八战略”内涵极为丰富,总揽浙江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抓住了事关浙江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牛鼻子”,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在全局意义上,“八八战略”是大战略和总纲领,具有基础性、指导性和广泛性。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体目标就是要在全省范围内努力实现“六个确保”,即: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确保治安状况良好,确保经济运行稳健,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从内涵上可以看出,相对于“八八战略”而言,“平安浙江”是“八八战略”在具体领域的深化细化,是“八八战略”在具体领域的具体部署。“平安浙江”同“绿色浙江”、“信用浙江”、“数字浙江”和“依法治省”、“人才强省”、“科教兴省”、“文化大省”等一样,都是“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浙江”是“八八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八八战略”的落实离不开“平安浙江”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形成全省一盘棋的思想,把创建平安市(县、区)、平安单位作为任期目标之一,纳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的整体布局,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平安浙江”和“八八战略”的根本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八八战略”的出发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浙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浙江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浙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八八战略”的突破点是,发展不仅要关注GDP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八八战略”的着眼点是,在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数量、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在充分发挥城市和发达地区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城市和农村互促共进的一体化发展和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解决直接关系民生的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稳定问题。
“平安浙江”的出发点是,促进浙江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平安浙江”的突破点是,要适应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发展变化,适时实现从微观安全向宏观安全的转变;实现侧重于治安安全的创建向全方
位安全建设的转变;实现以公安政法系统单独作战向诸部门联合作战的转变,真正建立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大平安平台。“平安浙江”的着眼点是,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良好的治安环境;推进统筹发展,保持经济稳健运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就实行的主体,还是其涉及的领域,两者根本目标指向都是一致的,都是省委在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坚持求真务实,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它们统一于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
“平安浙江”是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一切事业的必要保证,是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那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近几年来,浙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新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需要我们谨慎对待,正确处理。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我们只有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隐忧,见微知著,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做到“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存不忘亡”,坚持“两手过硬”,学会“十指弹琴”,善于全面分析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统筹兼顾,努力做到在经济社会的动态发展中,不断破解发展对社会和谐稳定提出的新课题,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才能为“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只有高度重视解决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及时妥善化解改革发展中由于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深层次矛盾,防止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发生,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全省人民才能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聚精会神地投入贯彻“八八战略”的伟大事业中去;只有善于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我们才有可能在实践“八八战略”过程中,推进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