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1课 财富之源 教案
《财富之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尊重财富,鼓励创造的时代,广大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人民凭借勤劳和智慧,获得财富,为幸福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过程与方法目标】
增强辩证思维,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至现实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创造精神,增强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创造财富的源泉。
2让一切创造财富源泉充分流动的途径。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图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瑞士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一项提议:每个瑞士居民都可以从政府那里领到一笔“无条件基本工资”,成年人每月2500瑞士法郎(约合1.68万元)、未成年人每月625瑞郎(约合4205元)。这个提议看上去十分诱人,并且走到了全民公投的决策程序。
但在6月5日举行的公投中,这项动议被76%的选民否决。也就是说,瑞士人民拒绝政府免费发红包。
教师:这是2016年在瑞士发生的一件真实事件,你从这个案例中获取了什么样的信息,这个案例对我们追求财富有何启迪? 学生讨论。
教师:瑞士不仅在这项公投中展现了正确的经济观念,此前,瑞士拥有多次与这种“躺着赚钱”类似的公投,从1848年至今,瑞士已经进行过570多次全民公投,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公投次数的总和。2012年3月瑞士公投,以67%反对票否决了“6周带薪假期”。6周带薪假期是很多人巴不得让政府强制实行的福利,不过瑞士人深知这些福利理应劳资双方自愿协议,理智地将公权力拒之门外。类似的还有2014年5月公投,76%的反对票,否决“最低工资标准”;2015年3月瑞士公投,以92%的反对票,否决“征收不可再生能源税”,等等。这些案例表现了瑞士人民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尽管那些提出上面意象提案的艺术家作者和记者本意是想让贫穷的人更有尊严的生活,缩小贫富差距。但是瑞士参与公投的人民显然拥有更长远的打算,假如每个人都领到了无条件的基本工资,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回答。
教师:后果即是:如果政府不创造财富,只能分配财富(同时消耗一部分),“超级福利社会”会有严重问题,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最终还需要自己的人民加价买单。到时候超级福利社会也会转变为超级的“累赘”。懒惰的人总是存在于各个国家,如果这些人只靠每个月的福利活着,而不会去积极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从而社会创造财富的总量也会减少,那么又该如何维持社会的运转呢?社会变得贫穷,政府这种看似高福利的分配制度最终会把自己带上一条危险的路。
教师:我们从这个故事中能够看到瑞士人民对于现代经济运转的认知十分深入,瑞士经济高度繁荣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这种十分理性的认知。他们坚信劳动创造财富的基本原理,杜绝短期利益的诱惑。
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需要先进思想理念的支撑,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人民大众正确的经济概念方面认知是十分必要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劳动求生存”的社会基本价值观应该支撑一个社会中的每一个建设者。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劳动才能够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财富都是基于勤劳的的。不应当抱着投机取巧的想法,去幻想着一步登天。
【设计意图】:详细分析瑞士人民公投案例,分析较为成熟的经济思想,启示学生劳动对于获取社会财富的意义。
教师:当然除了劳动之外,创造财富还要靠智慧,要有敢于创新的头脑和对自己当下环境清醒的认知。
教师: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来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教师:这个犹太人是如何处理别人眼中的废物的,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
教师: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转变自己固有的陈旧的观念,毕竟观念是依赖自己以往的经验而形成的一个判断,而新的事物总在不断产生,周遭环境不可能一直一成不变吧,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思维形式,去发现新的事物的处理方式,或者去发现那些已经习惯了陈旧处理方式的旧事物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麦考尔公司董事长处理自由女神的案例分析智慧对于创造财富的重要性。教师:智慧创造财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这是发展生产力、增加财富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曾经提出过两个概念,一个是简单劳动:简单劳动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特别的专门训练,每个普通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另一个是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对称。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从而在技术上比简单劳动复杂的劳动。它等于强化了的简单劳动。在商品生产的同等时间里,复杂劳动可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少量 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这两者的区分就是科技含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让财富源泉涌流的关键要素。
【设计意图】:介绍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拓展科技在劳动中的作用。
教师:另外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另一个创造社会的财富的方式是更新商业模式。不防看一看淘宝的商业模式。
1995年,eBay建立了网上C2C交易平台,通过多样化的公众个体和小型商业来销售产品和服务,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商业模式。淘宝则根据中国的特殊市场环境,前瞻性地采纳并改进了基于美国市场的eBay模式,例如强调客户体验和网上社区构建。淘宝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7.8%增加到2005年的58.6%。不同于易趣主要吸引高收入的白领男士购买,淘宝主要定位于喜欢做小生意、年轻时尚的女性消费群体。便利和低价/低成本是C2C网上购物与传统购物相比最吸引人的优势。信任却成为中国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首要顾虑。比起eBay,淘宝用更好的网上购物体验、服务和保证吸引了更多的买家,用更好的、免费的服务吸引卖家。教师:案例中的淘宝是如何做到商业模式的创新的? 学生讨论。
教师:淘宝借鉴了eBay的商业模式,根据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做了改变,即定位于女性青年消费群体,除了低价优势之外,还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并且为了打消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顾虑,采取了答疑、退换货等方式,带给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设计意图】:通过淘宝的案例介绍更新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教师:保证社会财富源泉涌流的不仅是我们个人,也需要政府在制度方面的保证。需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公有制经济的代表是国有企业。多种所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这些经济的共同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景象,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还需要从社会分配制度方面来保证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多种分配方式的方式包括:生产要素分配等制度,如按劳动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等。完善初次分配制度的同时,要加强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手段的再分配机制。这保证了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社会中的分配最
首要的便是公平,公平才是维系一个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设计意图】:介绍基本经济制度与基本分配制度的内涵与作用。
第二篇: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2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教案
《财富中的法与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获得财富的手段有合法与非法之分,支配财富的方式有正确与错误之别,财富的获得与支配需要从法律角度与道德角度对其进行衡量。【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行为习惯。2.知道获得财富必须遵纪守法,理解合法致富的原因;知道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理解税收的作用。
3.认识到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是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是人的美德。【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帮助学生明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财富观、价值观;明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2.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激励学生树立“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从小做一个有理想、懂得回报社会的人
3.懂得在生活中应当量力而行,不贪图虚荣,不盲目攀比,树立良好的消费观。
教学重难点:
1财富中法与德的要求。2.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图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分析:今年6月初,群众举报范冰冰“阴阳合同”涉税问题后,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即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
从调查核实情况看,范冰冰在电影《大轰炸》剧组拍摄过程中实际取得片酬3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已经申报纳税,其余2000万元以拆分合同方式偷逃个人所得税618万元,少缴营业税及附加112万元,合计730万元。此外,还查出范冰冰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少缴税款2.48亿元,其中偷逃税款1.34亿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以及《江苏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则》相关规定,9月26日,江苏省税务局依法先向范冰冰下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对此范冰冰未提出听证申请。9月30日,江苏省税务局依法已向范冰冰正式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其将追缴的税款、滞纳金、罚款在收到上述处理处罚决定后在规定期限内缴清。
教师:你从上述新闻材料获取了哪些信息?这对我们获得财富有何警示? 学生讨论。
教师:范冰冰事件告诉我们,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然而,在法制社会下,无论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交税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十分可耻的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得财富。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阐明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获得财富必须遵纪守法。
教师:你们能够从图片中解读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这是一幅讲述纳税的图片,树叶上写了是国防、基础建设、文化、民生、社会和谐等等。树干上写了人民说明人民是这些活动的主体,而旁边有两个人在给这棵树浇水,也谐音“交税”因为上述活动的人民主体地位是通过人民的纳税才能够达到的。这幅图描绘了诚信纳税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明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理解税收的作用。
教师:在获取财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依据法律做到诚信纳税,在获得财富之后,我们在支配这些财富的时候,同样也需要做道德上的考量。
案例:2018年6月14日,古天乐慈善基金捐建的第99个学校教学楼举行了竣工典礼,这所小学的位于广西苍梧。竣工典礼现场,教学楼上面的校训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善念和感恩。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我们可以将这两位社会公共人物做一个对比,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只考虑一己私利的人,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心怀社会,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了“富而思源”的高尚境界。我国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做到先富带动后富,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过程中先富起来的人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射虎进步的需要和标志。当然,先富之人更需要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做到富而思进取。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激励学生树立“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
教师:在支配财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到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做到请见节约才能够做到守业有成,这是古今中外不变的真理。
案例: 1.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教师:你们从上述故事中得到那些启示? 学会讨论。
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因此,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从我国的实现国情来看,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短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将是一个要永远倡导的精神,要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珍惜劳力、创造财富的意识,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识状态和思想品格,使得锐意进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人心。
教师:在消费过程中也要做到量力而行,适度消费,过度消费不仅会积累个人的不良习惯,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那么在你们生活中有没有过度消费的案例呢?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了解的传统美德,培养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篇: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0课 走向小康 教案
《走向小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由温饱走向小康,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了总体的小康,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是这种水平的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我们依旧需要拼搏奋斗。【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认识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目标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政府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初步了解我国政府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理论了解社会现实,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懂得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全面小康的内涵
2.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图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听歌曲《小康时光》 歌词:小康啊小康
你就像春的模样 阳光明媚温暖四方 小康啊小康
你就像春的模样百花盛开万里飘香 挺起胸堂走在小康路上 一缕阳光照进我心房 燃烧激情让生活改变模样 众志成城奔向小康 小康的时光幸福的模样 人民的向往是前行的方向 小康的时光幸福的模样 人民的向往是前行的方向......教师: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歌曲《小康时光》是一首从人民的获得感角度描绘小康社会美好生活的作品。
“小康啊小康,你就像春的模样,阳光明媚温暖四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欢快、跳跃成了这首歌曲的主调。歌词直接把“小康”作为抒情对象,分别比作“百花盛开”的春天和“硕果累累”的秋天。这首歌曲蕴含了他们感受到的小康社会,那么你们对于小康社会有什么样的认知呢?或许你们的年纪还不够大,并不能有很深刻地认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近些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来感受到我们正在实现的小康社会,感受到近些年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学生讨论。
教师:很多东西我们身边可以感受到,读报纸看书的时候能够看到,也可以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得从前人的生活方式。木心有一首小诗:《从前慢》,这里面描绘了一段从前的时光,以及他对从前的生活一段比较美好的感受。
《从前慢》----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不去考虑这首新诗所蕴含的感情态度,单从诗人所见到的环境来说,几十年前的中国社会“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首诗里反映除了从前人的交通方式、消费方式等社会场景。在电视剧里也经常能看到梳着麻花辫,穿着军装,推着自行车的人,再联想到当今的服饰,各色各样,样式齐全,造型也多种多样,任你卷发、黑发还是长发短发。从前的事物等生活资源也比较匮乏,现在的选择权利多得是,甚至还有一种“选择困难症”的说法。【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和诗歌带领同学们感受到祖国近些年的发展和变化,领略小康社会的生活图景。
教师:上面说的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小康社会,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对小康社会进行更详细的解读。“小康”一词,在中国古代也多次出现,明成祖朱棣说过:“如得斯民小康,朕之愿也”。他指的小康是一种比较安定的社会形态,经济社会不断恢复与发展。和现在的意义 上的小康意义相差其实不太大,除了社会制度形态的差别。中国现在的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一种生活状态。
教师: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期指那个的目标之一,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中国现在已经实现了总体的小康,但是尚未实现全面小康,你们是如何理解“总体”和“全体”这两个前缀的差别呢? 学生讨论。
教师:上一课中我们曾经讨论过,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等条件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国中国地域辽阔的国家发展得十分不平衡。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从平均的GDP仍然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你们听过“二八定律”么?放在社会经济领域,29%的人掌握了社会80%的财富,而另外的80%的人掌握了社会20%的财富,这很能戳穿一种经济总量蒸蒸日上,所有人民均十分富裕的假象,社会收入分配格局最好的形态是“橄榄型”,什么是橄榄型分配格局呢?通俗来说,即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但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还是“金字塔式”。而我们所要实现的“小康社会”便是从金字塔式转型成橄榄式,即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共同富裕的小康。【设计意图】:分辨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的区别。
教师:我国的小康社会是基于一个这样的构想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不仅包含经济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还包括政治文化科技等更多个方面的富足。
教师: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也需要我们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共同努力,肩负道义与责任。
第四篇: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8课 不一样的境遇 教案
《不一样的境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境遇。【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生存境遇,了解平等的内涵,鼓励学生尊重保护帮助弱势群体。【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不平等境遇的了解,增进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培养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了解,使他们学会尊重和关爱弱势群体,并且培养平等的意识,坚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形成追求平等正义的价值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弱势群体的概念,了解平等的概念、内涵。
2、培养学生维护平等权利的道德责任感。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图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图片
教师:我们大家身边肯定会有这样的现象,农村里,有的老人家身体佝偻,但是儿女不在身边,于是为了维持生计,会做一些农活,即使身体很不方便。也有的家庭生活挺富足的老人家晚年不用有太多担忧,所以会选择出去跳一跳舞,锻炼锻炼身体,散散步,遛遛狗。比如上图。那么,你们认为这种现象,有人辛苦,有人清闲,是怎么产生的呢? 学生讨论。
教师:社会中会存在着诸多不平等的状况,有着不一样的人生境遇,有社会的原因,比如乡村经济发展不充分,医疗卫生等社会资源比较匮乏。也有一些私人的原因,比如身体患病,不适合劳作,生产活动得来的薪资交付了医疗费,等等诸多状况。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像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现实社会中的差距。
教师:我们把社会上需要别人帮助的,处于困境中的人称之为弱势群体。你们认为社会上有哪些人是弱势群体呢?他们都有着怎样的共同特点? 学生讨论。
教师:弱势群体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因而他们处于较贫困状态。比如农民,农民工,残疾人。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名义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他们无法维护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支出。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教师:弱势群体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群体,他们因为自身条件的不足因而需要别人的帮助,作为我们中学生,如果是在条件可以的状况下,是可以选择去帮助这些生活条件困难的人的。你们觉得有哪些方法途径去帮助他们呢? 学生讨论。
教师:其实从一些很细微的地方就可以体现出来,就拿残疾人来说,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我们可以帮忙让座、按下车铃,多和残疾人交流,不要孤立他们,歧视他们,多数残疾人并不希望别人可怜他,因为可怜帮不了什么。所以,大家要特别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以对待健全人的方式对待他们。
除了自己平时的一些小细节,还有更多的方式可以帮助到他们,社会也给予了弱势群体很多照顾,比如社会上很多慈善组织机构,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会有很多学校组织支教活动,为缺乏教育资源的山区提供教育帮扶,社会政策也给予了他们诸多便利,例如老人乘坐公共汽车会打折免费,每年的贫困补助等等。帮助弱势群体应当成为一种共识,很多慈善不是打着高高在上的旗号去施舍帮助,而是深入到人的本身,真正关注他们需要什么,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这才是比较好的相处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弱势群体处境,鼓励学生尊重和保护弱势群体。
教师:上面提到了平等这个概念,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一种平等的意识。那么你们认为什么是平等呢? 学生讨论。
教师: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人人生而平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权益是平等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前一律平等。人们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事实上,追求平等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追求。你们了解哪些世界历史上追求平等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交流分享。
教师:欧洲近代史就是一部追求平等的历史。因为工人农民与资产阶级的不平等,所以爆发了一系列革命,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因为抗议宗教对人的压迫,所以引发了宗教改革。在美国,白人和黑人的抗争也是一部反映追求平等的历史。白人黑人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黑人不被允许与白人同一所学校,黑人在公交车上要主动给白人让座,黑人的尊严与人格收到了很多人的歧视。1955年,美国蒙特马利镇,40岁的帕克斯因为没有给白人让座被逮捕,这一事件刺激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后来马丁路德金成为民权运动的领导人物,他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馆前广场聚集了二十五万名群众,并发表他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这次集会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压力,终于迫使国会在翌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成为美国民权运动史的关键事件。马丁路德金因此获颁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不过马丁路德金最后被人刺杀。
【设计意图】:介绍历史上的不平等事件,了解更多社会问题。
教师:平等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中国,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平等、开放的社会环境,提供给每个努力的人上升的空间,我们通过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弱势群体和贫苦群众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社会各方的协调努力,包括我们每个人。课程结束。
第五篇: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处于变化时期,面临中考的人生抉择,学习压力比较大,其思想波动幅度也较大,对于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缺少一定的心理准备。从学生学习状况来看,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只顾贪玩不重视学习成绩,有厌学等现象。有上进心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知识掌握不够灵活,缺乏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科学的复习策略。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面对新学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学习内容的深入,学习任务的加重,我会努力帮助他们正确自身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分析其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这就需要让他们明白《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追求,通过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的中国人。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八课的内容,从“富强与创新”到“民主与法治”,从“文明与家园”再到“和谐与梦想”,每一单元内容都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理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教材以国家政治生活为主,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国情教育,全球观念和国际视野教育。
三、教学目标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增强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团结互助的原则,在班级开展积极竞争的学习活动,加强班级的学风建设,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使学生道德和法治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重点: ①中国腾飞的表现和影响 ②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③共享发展的含义和意义 ④创新的表现 ⑤坚持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⑥创新精神的表现
难点 : ①改革开放的意义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创新的作用和影响 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第二单元
重点: ①对民主的追求 ②民主的价值 ③行使民主权利 ④法治的价值
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 ⑥政府的作用和宗旨 ⑦依法行政的要求和意义
难点: ①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②增强民主意识 ③法治的要求,良法与善治,④厉行法治的要求 ⑤法治与德治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单元
重点: ①中华文化的组成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作用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与影响
⑤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 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作用 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⑧我国的人口政策及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难点: ①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包容力 ②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③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
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⑥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国情 第四单元
重点: ①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②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③“一国两制”的含义,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⑤“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⑥中国梦的含义和意义 ⑦实现中国梦的路径,⑧做自信的中国人 难点: ①促进民族团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②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反对分裂 ③“一国两制”的意义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⑤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多听与本科相关教师的课,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4、灵活辅助学困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开展帮带活动。激励优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5、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配合德育,挖掘功能。
6、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六、教学进度
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一周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第二周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三周 第一单元测试与讲评 第四周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五周 第一次月考及放假 第六周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七周 第二单元测试及讲评 第八周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九周 期中考试与复习
第十周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十一周 第三单元测试与讲评 第十二周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二十周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第四单元测试与复习期末复习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