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学大纲
第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选修课程。
本课程着重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所运用的一些主要的理论方法和一些热点问题,也适当介绍当前国际上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这两大语言学派的研究思路。同时从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这三个方面说明了当前急需的汉语语法的应用研究。
第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更新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促进学生对怎么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法需要一些什么样的理论、方法,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研究、思考语法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为有志于日后进行汉语语法研究的学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学习重点: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二章:汉语句法研究、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学习难点:
1、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2、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
3、对双宾语结构的再认识。
教材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着重说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阐明语言、汉语、语法、语法单位、语法结构关系的性质,特点等基本理论,其中语法、语法单位、句法结构的关系是学习重点。
一、关于语言
二、关于语法
三、语法到底是什么
四、语法和语音语义
五、关于语法单位 六、三组重要的概念
七、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 词类研究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着重说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词类研究的基本问题,学习掌握划分词类的依据、理解词的兼类和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一节 汉语词类研究
一、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二、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三、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四、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五、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六、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 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性
二、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三、关于层次分析法
四、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六、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局限与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二、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三、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四、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五、变换分析的作用
六、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 语义特征分析法
一、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二、关于语义特征
三、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
四、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五、关于“v有„„”格式
六、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七、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八、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 配价分析法
一、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二、“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三、“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四、“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五、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六、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七、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老师”?
第六节 语义指向分析
一、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
二、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三、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四、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五、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六、“究竟”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七、“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八、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 范畴研究 第七节 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一、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二、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三、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四、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五、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 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 汉语虚词研究
一、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二、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三、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四、虚词研究中的意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 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 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一、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二、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三、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四、再说层次分析
五、两种描写模型
六、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维
七、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八、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
九、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 第十节 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
一、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
二、功能学派面面观
三、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
四、“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
五、关于“汉语式话题句”
六、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
七、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
八、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 第六章 汉语语法应用研究
第十一节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
一、关于中文信息处理
二、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
三、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
四、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
五、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
六、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
七、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 第十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
一、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
二、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
三、语法教学教什么?
四、语法教学怎么教?
五、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 第十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
一、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
二、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三、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
四、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
五、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
六、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 第四、课程学习建议
一、本课程名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因此,学习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大家不用钻得太深,以免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二、对于有分歧的观点,大家可以多读、多看、多比较,如果你所持观点与教材有分歧,可以提出讨论。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也行。
三、大家在学习本课程时,一定要联系现代白话文著作、报刊、杂志、以及日常生活用语,使枯燥的理论鲜活起来;同时还要不断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我们的语言实践,学以致用。
四、对于教学中难点,应通过生动的实例加以领会,不要死记硬背。
第二篇: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课程编号:010221007/010221008 总 学 时:72 总 学 分:2/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广播电视学专业 执 笔 人: 审 核 人: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现代汉语课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是其他各门课程学习的基础,在整个专业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语言文字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国家语言文字的相关政策,深刻理解汉语规范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了解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各部分的基本内容,理解并掌握有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各部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联系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学重点,加强课内外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巧,具有辨析和解释词义、辨认词性、分析句子、恰当运用修辞格等能力,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1学时)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三、现代汉语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1学时)
一、历史的回顾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三、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和任务
教学重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区 现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及规范标准。教学难点:
分清“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汉语方言”几个概念。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现代汉语的形成、现状及其世界意义,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掌握现代汉语的定义、特点以及方言的有关内容,达到全面认识和掌握现代汉语的目的。
第二章 语音部分(16学时)
第一节 语音概说(2学时)
一、语音的性质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二、语音单位
(一)音素
(二)音节
(三)声母、韵母、声调
(四)音位
三、记音符号
第二节 声 母(2学时)
一、声母的发音
(一)声母的发音部位
(二)声母的发音方法
二、声母辨正
第三节 韵 母(2学时)
一、韵母的发音
(一)单元音韵母
(二)复元音韵母
(三)带鼻音韵母
二、押韵和韵辙
三、韵母辨正
第四节 声 调(2学时)
一、调值和调类
二、普通话的声调
三、古今调类比较和四声平仄 第五节 音 节(2学时)
一、音节的结构
二、拼音
(一)拼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拼音的方法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第六节 音 变(2学时)
一、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二)去声的变调
(三)“
一、不”的变调
(四)“
七、八”的变调
(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二、轻声
(一)什么叫轻声
(二)轻声词
(三)轻声的作用
三、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二)儿化韵的发音
(三)儿化的作用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 音 位(2学时)
一、音位简说
二、普通话音位
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1学时)
一、朗读
二、语调
(一)停顿
(二)重音
(三)句调
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1学时)
一、确立正音标准
二、推广标准音 教学重点:
语音的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什么叫音素、音节、声母、韵母和声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熟悉常用的国际音标。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黑龙江方言同
普通话在声母上的主要差异。韵母的发音和分类。黑龙江方言同普通话在韵母方面的主要差异。声调的性质和作用,调值和调类,变调。黑龙江方言同普通话在声调上的主要差异。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音节的拼写规则,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轻声和儿化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难点:
什么叫音素、音节、声母、韵母和声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熟悉常用的国际音标。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黑龙江方言同普通话在声母上的主要差异。韵母的发音和分类。黑龙江方言同普通话在韵母方面的主要差异。声调的性质和作用,调值和调类,变调。黑龙江方言同普通话在声调上的主要差异。普通话的音节结构,音节的拼写规则,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轻声和儿化的性质和作用。什么是音位和音位变体,普通话的音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语音与非语音的区别、语音的性质、汉语拼音字母的设置、语文教材的朗读,掌握语音四要素、三大发音器官、声母及韵母的发音特点、声调、音节的构成,达到正确拼读和自如运用现代汉语语音的目的。第三章 文字部分(6学时)
第一节 汉字概说(1学时)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1学时)
一、现行汉字的前身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2学时)
一、结构单位
(一)笔画
(二)部件
(三)笔顺
二、造字法
(一)象形
(二)指事
(三)会意
(四)形声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1学时)
一、汉字改革问题
二、汉字的整理
(一)简化笔画
(二)精简字数
三、汉字的标准化
(一)定量
(二)定形
(三)定音
(四)定序
第五节 使用规范汉字(1学时)
一、掌握整理过的汉字
二、纠正错别字 教学重点:
文字的意义、起源与发展。汉字的特点。汉字形体演变。汉字的造字方法。汉字前途和汉字改革问题。使用规范汉字。
教学难点:
汉字形体演变。汉字的造字方法。汉字前途和汉字改革问题。使用规范汉字。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汉字演变的简单历史、文字改革的政策及情况,掌握汉字的性质和标准化、汉字的构造、正字法,达到全面认识汉字的特点,会正确使用汉字的目的。第四章 词汇部分(12学时)
第一节 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2学时)
一、词汇
二、单位
(一)语素
(二)词
(三)固定短语
(四)略语
三、构词类型
(一)单纯词
(二)合成词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2学时)
一、词义的性质
(一)词义是什么
(二)词义的概括性
(三)词义的模糊性
(四)词义的民族性
二、词义的构成
(一)理性义
(二)色彩义
三、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2学时)
一、义项
二、义素
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2学时)
一、语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1学时)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一)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三)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四)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1学时)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三、行业语、隐语
第七节 熟 语(1学时)
一、成语
(一)成语的特征
(二)成语的来源
(三)成语的构造
(四)成语的运用
二、惯用语
三、歇后语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1学时)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二)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三)词义的演变
二、词汇的规范化 教学重点:
什么叫语素、词和词组?词、语素和字之间的关系。什么叫词根、词级?从词的构成认识单纯词和全成词,正确分析各种合成词的结构方式。
什么叫词义?词义的性质和词义的发展。单义词和多义词,多义词的基本义和转义。什么叫同义词,可何辩析同义词。反义词及其类型和作用。同音词及其作用。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什么叫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什么叫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和行业词。
什么叫成语?成语的性质和作用。惯用语、谚语、格言和歇后语。
什么叫词汇的规范化?方言词、外来词、古语词和新生词的规范。解释词语的原则和方法。教学难点:
什么叫语素、词和词组?词、语素和字之间的关系。什么叫词根、词级?从词的构成认识单纯词和全成词,正确分析各种合成词的结构方式。
什么叫词义?词义的性质和词义的发展。单义词和多义词,多义词的基本义和转义。什么叫同义词,可何辩析同义词。反义词及其类型和作用。同音词及其作用。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什么叫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什么叫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和行业词。
什么叫成语?成语的性质和作用。惯用语、谚语、格言和歇后语。什么叫词汇的规范化?方言词、外来词、古语词和新生词的规范。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词义和语境的关系以及解词的基本内容,了解词汇规范化问题,掌握词的构成、词义、词义的聚合、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熟语。
第五章 语法部分(26学时)
第一节 语法概说(2学时)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语法的性质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第二节 词 类(上)(4学时)
一、词类的划分
二、实词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四)区别词
(五)数词
(六)量词
(七)副词
(八)代词
(九)拟声词
(十)叹词
三、实词的误用
第三节 词 类(下)(4学时)
一、虚词
(一)介词
(二)连词
(三)助词
(四)语气词
二、虚词的误用
三、词类小结
第四节 短 语(4学时)
一、短语及其分类
二、短语的结构类
(一)主谓短语
(二)动宾短语
(三)偏正短语
(四)中补短语
(五)联合短语
(六)连谓短语
(七)兼语短语
(八)同位短语
(九)方位短语
(十)量词短语
(十一)介词短语
(十二)助词短语
三、短语的功能类
四、多义短语
五、短语小结
第五节 句法成分(4学时)
一、主语、谓语
二、动语、宾语
三、定语
四、状语
五、补语
六、中心语
七、独立语
八、句法成分小结及例解
第六节 单句(3学时)
一、句型
二、几种常用句式
(一)“把”字句
(二)“被”字句
(三)连谓句
(四)兼语句
(五)双宾句
(六)存现句
(七)比较句
三、变式句
四、句子的变换
五、句类
(一)陈述句
(二)疑问句
(三)感叹句
(四)祈使句
六、单句分类小结
第七节 常见的句法失误(1学时)
一、搭配不当
二、残缺和多余
三、语序不当
四、句式杂糅
第八节 复 句(4学时)
一、概说
二、复句的意义类型
(一)联合复句
(二)偏正复句
三、复句的结构类型
(一)多重复句
(二)紧缩句
四、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九节 句 群
一、什么叫句群
二、句群的类型
三、多重句群
四、句群和复句、段落
五、句群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十节 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三、标点符号的活用
四、标点符号的位置 教学重点:
语法单句和句法成分。词类划分的标准。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分。副词、介词、助词。短语的结构类型。复杂短语与多义短语。动语、中心语。句类与句型。几种动词谓语句。句子成分分析。常见的句法失误。多重复句。复句运用中的错误。
教学难点:
语法单句和句法成分。词类划分的标准。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分。副词、介词、助词。短语的结构类型。复杂短语与多义短语。几种动词谓语句。句子成分分析。多重复句。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句群的类型及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法规律,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达到分析语句的结构及纠正语法错误的能力。
第六章 修辞部分(10学时)
第一节 修辞概说(1学时)
一、什么是修辞
二、修辞和语境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1学时)
一、意义的锤炼
(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力求准确、妥帖
(三)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四)力求色彩鲜明
二、声音的锤炼
(一)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二)注意声调平仄相间
(三)力求韵脚和谐
(四)讲求叠音自然
(五)讲求双声叠韵的配合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1学时)
一、长句和短句
二、整句和散句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第四节 辞 格
(一)(1学时)
一、比喻
二、比拟
三、借代
四、拈连
五、夸张
第五节 辞
一、双关
二、仿词
三、反语
四、婉曲
第六节 辞
一、对偶
二、排比
三、层递
四、顶真
五、回环
第七节 辞
一、对比
二、映衬
三、反复
四、设问
五、反问
格
(二)(1学时)
格
(三)(1学时)
格
(四)(1学时)
六、痛感
七、警策
第八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1学时)
一、辞格的连用
二、辞格的兼用
三、辞格的套用
第九节 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1学时)
一、韵律配合不协调
二、词语选用不精当
三、句子表意不畅达
四、辞格运用不恰当
第十节 语 体(1学时)
一、公文语体
二、科技语体
三、政论语体
四、文艺语体 教学重点:
修辞与语境,句式的选择,辞格,辞格的综合运用,辞格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教学难点:
修辞与语境,句式的选择,辞格,辞格的综合运用。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修辞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语体的类型及特点等,使学生注意改进文风,加强表达效果,掌握词语、句式的锤炼原则和内容,修辞格的有关知识,达到综合运用修辞知识以分析和鉴赏语言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应是启发式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2.重视直观教学,尽量采用一些能提高教学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3.应开列适量的参考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倡自己钻研问题。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1.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参阅书目: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使用说明》,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教学参考与自学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8年。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邢向东、兰宾汉主编《现代汉语》,中华书局,2006年。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高更生等选编《现代汉语资料分题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徐世荣《普通话语音知识》,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年。詹伯慧主编《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唐兰《中国文字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李荣《文字问题》,商务印书馆,2003年。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徐烈炯《语义学》,语文出版社,1990年。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1992年。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邢福义《词类辨难》(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62年。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84年。沈开木《句段分析》,语文出版社,1987年。
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句群》(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
《标点符号用法》,见《语文建设》1996年第9期。
宋根华等主编《现代汉语修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4年。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吴士文《修辞格论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年。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何兆熊主编《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3.课程学习资源网站
语言文字网 http:///c7/193.html 汉典 zdic.net http://www.zdic.net/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现代汉语是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专题等的后续课程,同时也是学习古代汉语、汉语史、写作、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逻辑学等课程的基础。要注意相关课程的配合分工,同时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①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 ②考试成绩占总成绩80%;
③综合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综合而定。
八、其它问题说明 总学时:72 绪论(2课时); 语音(16课时); 文字(6课时); 词汇(12课时); 语法(26课时);修辞(10课时)。
第三篇: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列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语法、修辞、语言运用等七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又分若干节,循序渐进。每节后均附有思考与练习,习题内容包括巩固性的、综合性的、启发性的,它是教材的组成部分。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学习指导书》。前者为编制音像教材、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后者对《现代汉语》的重点、难点作了阐述,并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增补了一些内容。另外还有与主教材相配套的《现代汉语综合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消化教学内容。
(二)音像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课内学时108,共6学分,以录像授课方式为主,录像课共36课时,其中绪论1课时,语音6课时,文字4课时,语汇7课时,语法10课时,修辞4课时,语言运用4课时,另有4节期末复习电视辅导课。
四、教学建议
(一)本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讲清知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讲解知识时,多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分析实例时多联系学到的知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二)现代汉语讲的是语言的断代的知识,有些内容的讲授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历史发展,如声调、文字结构、词义,补充讲授应适当。
(三)启发学生多观察语言现象,发现语言事实,把不自觉地掌握语言规律变成自觉地掌握。
(四)重点在分析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不在术语上纠缠。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应以教材说法为准,切忌将个人观点或其它教材观点强加于学生,以免影响教学。
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语言的社会本质及其作用,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了解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对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内容、学习方法有明确的了解。
一、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是语音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二、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有不同的风格。
三、普通话和方言
(一)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在近代汉语基础上形成的,白话文学的流行和“官话”的推广促进了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发展。
(二)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辨证关系。其中尤其应注意弄清为什么以北方话作基础方言。
(三)现代汉语七大方言的基本情况:代表城市、通行的大致范围。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通过与古代汉语和印欧语系比较来认识。
五、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标准以及推广。
六、现代汉语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 语 音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的特点,能分析和拼写普通话音节,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什么是语音
二、语音的性质
语音四要素的作用。人体发音器官的构成及作用。社会性质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三、语音的单位
注意区别音素与音位、声母与辅音、韵母与元音。
四、记音符号 第二节 声 母
一、声母的性质
辅音声母的特性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
二、声母的分类
声母可以按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来分类。第三节 韵 母
一、韵母的性质
韵母的特点和结构。
二、韵母的分类
(二)按内部成分分类,韵母可分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注意单元音的发音及复韵母音色的特点。
(三)按韵头情况分类,韵母可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合称四呼)四类。
三、押韵
第四节 声调
一、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二、调值与调类
三、平仄 第五节 音节
一、音节的结构与特点
二、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三、音节的拼读
四、音节的拼写 第六节 音变
一、轻声与儿化
二、变调
变调是音节连读产生的声调变读现象。
三、语气词“啊”的音变。第七节 方音辨正
一、声母辩正
二、韵母辩正
三、声调辨正 第八节 语调
一、语流的平曲升降
二、词语的轻重快慢
三、语句的停顿
第二章 文 字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文字的性质、汉字的特点,了解汉字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汉字结构的特点,了解汉字形音义三者的关系,加深对现代形声字的认识;理解国家的文字政策,提高用字规范的自觉性;熟练地掌握几种常用检字法。
第一节 汉字的特点
一、文字的性质
文字符号包括能记和所记两个方面。
二、汉字的特点
三、汉字音义之间的关系
汉字音义之间有多种复杂的关系,于是出现了多音字、多义字、同音字等。
四、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第二节 汉字的字体
一、汉字的起源
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字体主要有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和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包括行书)四种。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三、汉字的简化
简化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注意简体字与繁体字的特定含义,正确对待简体字与繁体字的运用。
四、现代汉字印刷体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汉字的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由于古今汉字的形、声、义的差异,很多汉字已不能用造字法来分析。
二、汉字的结构单位
汉字的结构单位包括笔画、偏旁、部件三种。
三、独体字和合体字
第四节 形声字
一、什么是形声字
二、形旁和声旁的作用
三、形旁和声旁的局限
第五节 汉字的检字法
一、汉字检字法的作用与局限
二、几种常用的检字法
熟练掌握部首检字法、音序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笔画检字法。第六节 汉字的规范化
一、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就是给汉字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以便应用。
二、纠正错别字
了解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掌握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正确书写汉字。第三章 词汇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词汇的构成,对现代汉语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有系统的认识,对语素、词、熟语的性质、特点、类别有明确的了解,掌握词义的特点,能分析词义,能辨认词与词的多种意义关系,正确运用词语。
第一节 词汇概说
一、什么是词汇
二、语汇的构成
语汇由语素、词、熟语三个层次的构成。
三、语汇的学习
第二节 语素
一、语素及其同音节、汉字的关系
二、语素的切分
三、语素的分类
语素可以从语音、位置、功能角度分类。
第三节 词的构造
一、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现代汉语的词以多音节为主,并呈双音化趋势发音;不同音节的词配合运用,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二、单纯词与合成词
三、简称
第四节 基本词和一般词
一、基本词
基本词具有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三个特点。二、一般词 三、一般词的来源
一般词包括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等。第五节 词义
一、词义及其特点
二、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
词义同语素义有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
三、词义的派生
(一)本义和派生义
(二)词义派生的方式
(三)单义词与多义词
四、词义的发展变化
词义的发展有扩大、缩小、转移几种情况。第六节 同义词和反义词
一、同义词
同义词的类别、形成。同义词的辨析。
二、反义词
三、反义词的类别、特点、作用。
第七节熟语
一、成语
了解成语的特点、来源、构成形式及运用。
三、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第四章 语 法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词类、短语、句子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语法现象的能力,特别是辨别异同和辨别正误的能力;掌握汉语语法规律,从而提高理解、分析、运用语言的水平。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有多种含义
二、语法系统
语法系统不同于语法学系统。
三、语法学习
语法学习的重点在区分语法事实上的异同,辨别表达上的正误。
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
一、词类划分标准
词的分类标准是语法功能,即根据词的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组合功能来分类。
二、词的语法类别
现代汉语的词从语法角度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十三小类。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
四、数词和量词
五、副词
了解副词的特点及与形容词的区别。
六、代词
代词的类别及代词的活用。
七、划分词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节 词的分类(下)
一、介词
介词的语法特点。常见介词的用法。
二、连词
连词的功能特点。常见连词的用法。
三、其它虚词
助词、语气词、叹词、象声词的特点。
四、词类的辨析和词性的辨识
五、几组词的用法分析
第四节 短语
一、短语的类别
短语从结构上分为十四类,从功能上分为三类。
二、短语和合成词的分类
三、短语的层次分析
熟悉短语的切分原则,掌握直接成分分析法,能熟练地分析短语的结构层次关系。
四、短语中的结构助词
第五节 句子和句子的类别
一、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具有表述性特点。
二、句类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三、句型
(一)主谓句
(二)非主谓句
四、句式
掌握把字句、被字句的构成特点。第六节 单句分析
一、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
二、主谓句的分析
三、析句应注意的问题
四、句子的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
五、句子中常见的语法问题 第七节 复句分析
一、什么是复句
二、分句和分句之间的关系
三、关联词语
四、复句的类型
五、多重复句
六、复句的紧缩
第八节 语气和口气
一、什么是预期和口气
二、语气词
三、疑问句
四、口气种种
第九节 标点符号
了解标点符号的类别和用法,对标点符号的规范性与灵活性有深入的认识。
第五章 修 辞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修辞的基本要求和修辞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种修辞手段的特点、作用,并能分析修辞现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提高语言运用技巧。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二、修辞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词语修辞
一、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
二、上下词语和模糊词语
三、列举和统扩
第三节 句子修辞
一、句子的安排
二、句式的选择
掌握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和书面语句的特点及运用。
第四节 常用的修辞格
一、辞格及其作用
二、常用的修辞格
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双关、仿词、反复、换算、设问、对偶、排比、层递等辞格的特点、类别以及运用。
三、修辞格的配合 第六章 语言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语言在交际、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对语言及语言运用的巨大影响,认识语言表达和理解同角色、语境、文化、语句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表达和理解的水平。
第一节 语言与交际
一、语言运用与言语交际
二、交际角色
弄清交际角色及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三、交际环境
语境对语言运用有重大影响。
四、交际类型和语体
第二节 语言与信息
一、语言运用与信息传递
二、句子的解释因素
句子的解释因素包括句内因素和句外因素。
三、句子的理解策略 第三节 语言与文化
一、语言运用与文化渗透
二、语言的文化内涵
三、言语的文化制约
(一)文化制约着交际角色的言语
(二)文化是构成语境的重要因素
第四篇: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研究
传统的说法是:由于汉语缺少形态变化,因而词序、虚词特别重要。这是现代汉语的两个手段。有人讲这就是特点。现在又有人说汉语词序灵活、虚词常常省略。那么,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呢?
语序重要,这话是对的,但不限于汉语。以法语为例:
根据[法]G.Mauger《现代法语实用语法》,cher在名词后表示“昂贵”,在名词前表示“亲爱的”:
unmanteaucher昂贵的大衣
moncherami我亲爱的朋友
法语、英语等语言中词序都重要,不能单单说汉语词序重要就是汉语的特点。虚词也很重要,但不光是汉语如此。不能说虚词就是汉语的特点。
我们提两点:
1.汉语实词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2.复合词的构造和词组的构造,以及词组结构和句子结构遵循同一套规则。
中国的语法研究可以推到很早的古代。古人在注解古书时就开始谈论句子结构。研究较早的是虚词,古人称为“词、助字、助词、虚字”,最早的虚词著作是元代卢以纬的《助语辞》。
1898年,马建忠发表《马氏文通》。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学著作。马氏称语法为“葛郎玛”。20世纪8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语语法丛书》,收1898—1948这50年间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作10种: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国文法草创(陈承泽,1922);国文法之研究(金兆梓,1922);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1924);高等国文法(杨树达,1929);中国文法革新论丛(陈望道等,1943);中国文法论(何容,1942);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1942);国现代语法(王力,1943);汉语语法论(高名凯,1948)。
解放后有几部语法学著作值得推荐: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1952/1961);汉语口语语法/中国话的文法(赵元任,1968);现代汉语语法问题(吕叔湘,1979);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80);语法讲义(朱德熙,1982);语法答问(朱德熙,1985);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1993);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1995);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张敏,1998);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袁毓林,1998)。
中国最早称“文法”,“语法”是后来的术语。按说“文法”偏重指研究文言文,书面语的,“语法”偏重指白话文、口语的。现在一般称“语法”。
据陈望道考证,“文法”最早出于《史记》,指规则、法律而言。到宋代,“文法”成了文理、文势、作文、修辞的同义词。从《马氏文通》开始,“文法”成了现在的通常用法。“语法”最早见于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跟宋代的“文法”义同。从1913年,胡以鲁编《国语学草创》,取得今天这种用法。
100多年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我国的汉语语法研究是在印欧语语法学影响和启发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一方面促进了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使一些学者养成了以印欧语语法学的眼光看汉语的习惯,这也阻碍了我们认清现代汉语语法的真实面目。弄清汉语语法的特点,进一步摆脱印欧语语法学的羁绊,是汉语语法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来源:儒森对外汉语
第五篇:现代汉语语法
【 论文 主题词】 现代 汉语语法;比较;解读
【论文摘要】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清晰地透视文言文语法现象,快速准确地解读文言文,而且对初次大量接触文言文的初
一、高一学生来说,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轻松有效地学懂文言文,从而很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形似酒撙,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上三句中“于蓝”、“于余”、“以山龟鸟兽之形”都是“于(以)+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均置于谓语动词的后面。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分析,它们处于谓语后面,既不能作宾语(介宾短语不能作宾语),也不能作补语,而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实际上,三个介宾短语都修饰句中谓语作状语,分别表示比较、对象、方式,属状语后置。翻译时,学生只要把介宾短语提前,放置于谓语动词前即可。
4、①“沛公安在”;②“一言以蔽之”;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何陋之有”。以上所列四类句式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四种形式。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宾语前置,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辨析。如“沛公安在”一句中“沛公”为名词,是句子的陈述对象。“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在”为介词,表示处所。该句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沛公在哪里?”。在让学生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时,我们可以举出一个相类的现代汉语常式句,如“你在哪里?”与“沛公安在”进行比较:“在哪里”与“安在”的意思一样,但前者是“介词+宾语(疑问代词)”,后者是“宾语(疑问代词)+介词”,显然后者把“宾语”前置了。同样“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中,构成该句的每个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学生容易理解。但学生对“古代的人不我欺骗”这种说话的方式却大为疑惑,古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话呢?教者可举一相类句式进行句法分析,如“他不欺骗我”,“他”是主语,“欺骗”是谓语,“我”是宾语。两相比较,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不我欺骗”是把宾语“我”放在了谓语动词前面,是宾语前置。这是古人语言表达的习惯之一,是为了强调宾语。可见,利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认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从而正确理解句意,快速翻译句子,是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