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英语(新版)五年级上全册教案

时间:2019-05-15 06:3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冀教版小学英语(新版)五年级上全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冀教版小学英语(新版)五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篇:冀教版小学英语(新版)五年级上全册教案

Unit1 Lessons1—6 My Family

Lesson 1 Li Ming’s Big Family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听、说、读、写并能口头运用下列词汇: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have, has, brother, sister, parent.2.能够认读,理解并应用这些基本句型:I have „„ 能力目标:(1)能把所学单词运用到日常口语交际中,在适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2)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情感目标: 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积极性,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初步体验成功,感受乐趣,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听、说、读、写并能口头运用下列词汇: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have, has, brother, sister, parent.教学难点:能够认读,理解并应用这些基本句型:I have „„ 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使用:录音机,一张家谱图的张贴画。X k B 1.c o m Part 1:Greeting Part 2:Warming-up(1)listen:The family in our House

播放英语歌曲调动积极性 Part 3:New words 展示李明家庭成员张贴画,熟悉他们的英文称呼: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brother, sister, consion, uncle, aunt.教师:This is Li Ming’s grandfather(指着图).This is Li Ming’s„„(引导学生说家庭人员的称呼)新 |课 |标|第 |一| 网

学生:This is Li Ming’s grandfather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 consion.教师:(对学生甲)Li Ming’s grandfather is Li Ming’s father’s „„(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甲:father.教师:Your mother’s sister is your„„..全班:Aunt.教师:(继续问题)Your„„..is your „„„.Part 4: Games 找到墙:把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brother, sister, consion, uncle, aunt的词汇卡片张贴到墙上,教师发出指令如:walk to father!.Jump to uncle!学生根据指令做。Part5: Homework

第二课时 Part 1: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Part 2:Warming-up

(1)Let’s sing:The family in our House

(2)播放英语歌曲调动积极性 Part 3: review 出示家谱图复习家庭成员名称 Part 4: listen

1、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分组朗读。

2、画出难懂的句子。

3、小组讨论难懂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

4、教师总结。Part 5:let’s do it.1、read and write

2、introduce your family 画画你的家谱图,用英语介绍你的家庭。Part 6: 做《活动手册》X k B 1.c o m

Lesson2: What Do They Look Lik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听、说、读、写并能口头运用下列词汇:white , hair, black, uncle , cousin, thin..能够认读,理解并应用这些基本句型:He She has„„ 能力目标 能把所学单词、句子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做到学以致用,如在向他人介绍家庭成员。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使课堂成为一个大家庭,用温馨、轻松、愉快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每个孩子感知英语的特有的魅力,通过努力,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white , hair, black, uncle , cousin, thin.教学难点:能够认读,理解并应用这些基本句型:He She has„„ 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使用:录音机、一张家庭照片的张贴画。教学课时:1课时 Part1:Greetings!

Part2: Warming-up Sing a song: The family in our House Part3: Review(展示李明家人的照片,复习单词aunt uncle cousin)

T: Who’s this ? This is Li Ming’s uncle

T: Who’s this ? This is Li Ming’s auntw W w.x K b 1.c o M

T: Who’s this ? This is a girl.She is Li Ming’s cousin

T: What’s name Li Ming’s uncle ?S:„„

T: What’s name is Li Ming’s aunt ? S:…… T: What colour is her hair?

S:„„

Part4: New Concepts T: What colour is her hair?(指着奶奶的头发)S:„„(引导学生说出单词 gray)

1、Listen and Read P1

2、Let’s do it 指导完成课文第二部分。Part5: Practice 指导学生完成配套练习

Lesson 3: What Do They Do?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听、说、读、写、用work, doctor, hospital, nurse, worker 能够理解、应答和运用 He/She verb + s/es。

能力目标 能把所学的应用到日常交际生活中去,在适时环境中能够灵活运用。

情感目标 能交流个人信息,乐于参与小组活动,积极参与。教学重点难点: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正确听、说、读、写、用work, doctor, hospital, nurse, worker 能够理解、应答和运用 He/She verb + s/es.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挂图 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1、教师发口令,学生做动作 Drive a car(cab、truck)!Ride a bicycle!Take a bus!Walk!

2、板书单词,指名连线,并及时给予鼓励

doctor school

nurse restaurant

worker hospital

teacher

二、学习新课

1、听课文录音,读课文。

2、回答问题。

What does Li Ming’s father do? How does he go to work? What does Li Ming’s mother do? How does he go to work? What does Li Ming’s aunt do? How does he go to work? What does Li Ming’s uncle do? How does he go to work?

3、指名评议。

三、练习。

1、根据提示介绍自己的家人的职业,怎样去工作。http://w w w.xkb1.com What does your ……….do? Where does your work? How does he/she go to work?

2、每组选派俩名代表上台介绍家人的职业。

5、指名上台描述家庭中某一成员的一种职业,教师适时指导。

五、布置作业、适时反馈。

第二课时

一、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教师找一名自告奋勇的学生,让他扮演李明的阿姨,T; Who are you? S: I’m Li Ming’s aunt.T; What do you do? S: I’m a nurse.T; How do you go to work? S: I go to work by bike?

二、小组活动;两人一小组,扮演李明的家庭成员,仿照上边的句子进行对话。学习新课

三、练习。

1、画一画,讲一讲。X|k | B | 1.c|O |m 让学生画一个家庭成员,她的职业是教科书中描述的一种职业中的一种。如果家庭成员中没有这些职业,学生可以虚构一个。两人一组,讨论: Is this your „..(家庭成员)? What’s his/her name? Does he/ she work? How does he/she go to work?

2、游戏。

教师发口令,学生做动作 Drive a car(cab、truck)!Ride a bicycle!Take a bus!Walk!

3、let’s do it!完成课本第七页的内容。

4、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第三课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适时反馈。

Lesson4 What They Like to Do?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下列词汇:plant, flower, cook, go for a walk ②使学生能够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 he/she likes to„„„.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①使学生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下列词汇:plant, flower, cook, go for a walk新-课-标-第-一-网

②使学生能够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 he/she likes to„„„.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件使用:录音机、词汇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一、以情激趣,复习旧知。

1、复习人称代词(he she)和物主代词(his her)和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

2、师生间简单问答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使用词汇卡片教授新单词plant, flower, cook, walk 动作演示 plant flowers I like to plant flowers go for a walk I like to go for a walk cook I like to ……

go shopping I like to ……..red a book I like to ……..work on the computer I like to ……..2、讨论课文第一部分图片。

3、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4、教师领读课文。新 |课 |标|第 |一| 网

5、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表演读

三、布置作业、适时反馈。

1、读课文

2、画一张家庭中某一成员的画,并注明此人的爱好。

第二课时

一、关注兴趣,游戏导入

1、Greetings

2、耳语游戏

找一位自告奋勇的学生,对他小声说:You show driving./ You show walking./ You show cooking./ You show read books.这名学生表演,让其他学生猜单词,或短语。

二、小组活动。

1、表演读课文。

2、两人一组,一位学生描述家庭成员(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have, has, brother, sister),另一位表演。This is my ……….He/she is ………….years old.He/she has ……..hair.He/she likes ………..3、虚构亲戚 This is my ……….He/she is ………….years old.He/she has ……..hair.He/she likes ………..X|k | B | 1.c|O |m

三、练习题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九页的内容 完成第四课的配套练习。四:布置作业

利用所学句型介绍家庭成员。

Lesson 5 Having Fun Together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下列词汇:we, family, film, watch a film 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 We like to „„„..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难点:

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下列词汇:we, family, film, watch a film 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 We like to „„„..教 法:情景教教学重难点: 课件使用: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X k B 1.c o m

做Whisper游戏以复习词汇: plant flowers,go for a walk,cook,go shopping,red a book,work on the computer等。在全班猜出每个动作后,问全班同学Where is he/she?然后再问What is he/she doing?

二、学习新知

1、问题讨论课文图片,引出并学习新词汇(we, family, film, watch a film)What do they do?

2、练习新词汇。watch a film at the cinema watch animals at the zoo plant vegetables on the farm fly kites in the park 大小声读,小组读,表演读

3、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4、师领读,请小老师领读,教师及时正音。

三、巩固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家庭成员的爱好。

第二课时

一、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链式游戏:每个学生必须用到关于家庭成员喜好及其地点的短语 T: My father likes to go for a walk.S1: My uncle likes to watch a film at the cinema.S2: „

二、练习

画一画,说一说

要求每个学生画一张家庭成员在一块玩的图画,要标出图片里的每个人物,然后每个学生写出一些有关其家庭的句子。对于没有掌握的同学,鼓励他们查书。可以用以下句子:

He/She is a …… He/She likes to ……X k B 1.c o m My „„(家庭成员)has „„(颜色)hair.My „„(家庭成员)wears glasses.He/she likes ……...三、做一做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十一页的内容。四、指导完成活动手册

五、结束课堂教学

要求:运用本课已学过的词汇在we like to „„ 句型中做单词替换练习。

Lesson 6 Maddy’s Family?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听懂并理解这个简单的故事。

学生能够问答关于这个故事的问题。

学生能分角色,用自己的语言表演故事。能力目标:能看懂故事,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关爱意识,懂得“爱人者,人恒爱之”的道理。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件使用: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复习

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完后填写教科书中的小测试。

录音内容:

(1)What are these? They’re glasses.They’re eyes.(2)What colour ls her hair? It’s white!It’s gray!(3)Is you mother’s sister your uncle? Yes, she is your uncle.No,she is your aunt.(4)Is li Ming’s father shorter or taller than his mother? His father is taller than his mother.He is shorter.X k B 1.c o m(5)Is li Ming older or younger than his grandfather? He is older than his grandfather.He is younger.2、指名读出答案,教师评议、指导。

二、录音机播放故事Maddy’s Family

(一)阅读准备

1、学生一边看卡通片一边听录音。

2、讨论: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故事的人物是谁?故事中有哪些重要的东西?(1)小组派代表汇报。(2)教师指名评议。

3、启发学生说一说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

4、将理解本故事的中心词教给学生。

5、提问:这是谁?他在干什么?他在那儿?图中还有谁?

(二)阅读

1、放录音,让学生注意听英美人是怎样朗读故事的。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看卡通一边跟读。

3、反复放录音,让学生反复领读。

(三)讨论:

1、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理解的情况。

2、激发学生就故事本身作出各自的评论。

三、利用活动手册进行测试。

四、结束课堂教学

做游戏Draw Me并用英语描述出来。

Unit2 Lessons7--12

My Country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Lesson 7: China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China,map, speak。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 This is„„.能力目标

会说本课的对话.会认读单词。能拼读本课的单词。情感目标

能进行简单的会话。了解英美国家的名称、语言。教学重难点。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使用:录音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中国国旗,手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张贴一张世界地图,讨论你们的家人和亲戚都住在哪里? Where do they live? Sept2 Learn the new lesson

1、出示一张世界地图,教师一边指着地图一边向学生用英语讲解地图。

2、指名说一说教师说的是什么意思?

3、板书China 强调: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

4、教师用“手偶”演示“讲汉语”,每只手上放一个手偶,一个手偶讲英语,另一个手偶讲汉语,手偶试图彼此对话,但行不通,讲英语的手偶最终用英语道出问题的所在:Oh!I speak English, but you speak Chinese!

5、指两名学生上台,一个说英语,另一个说汉语,话题自选,不限制,教师先听说汉语的学生,然后再假装听说英语的学生,指导如下对话:

教师(指着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学生)What is he/she speaking? Is it Chinese/English?

学生:Yes/No.教师:Yes/No!He/She speak Chinese/English.Step3 学习课文

1、让学生拿出教科书,把课文第一部分读一遍,画出不懂得词汇。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3、指名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4、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5、教师领读课文。

6、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7、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8、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9、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中国。

Step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指名上台用英语描述中国。

Step5、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中国。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指名上台用英语描述中国。讨论“你知道中国的那些名胜古迹? Step2、Learn the new lesson Practice

1、介绍 Tian’anmen Square, Palace Museum, Great wall.2、让学生拿出教科书,把课文第二部分读一遍,画出不懂得词汇。

3、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4、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5、教师领读课文。

6、学生小组内读课文。Step3、Let’s do it!完成教科书第二十一页的内容 Step4、Practice 小组活动:用英语介绍你所知道的中国的名胜古迹。Step5、指导学生完成第七课的配套练习

Lesson 8:Canada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know ,about, city.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what do you know about„„? 能力目标 会说本课的对话.会认读单词。能拼读本课的单词。情感目标 创设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know ,about, city.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what do you know about„„? 教 法:情景教学法

课件使用:录音机、地图、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Part 1: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Part 2: Warming-up

1、复习以下短语 map China speak Chinese

方法:找两个学生,让学生甲走出教室。全班同学在教师里为学生甲选择一件东西让他寻找。然后学生乙用如下指令引导学生甲找那件东西。

学生乙: What is it?

学生甲:(举起物品)Is this/it „„„.2、问答操练,复习单词country和其它词汇:

What colour is this country?

What country is this?

What do we speak in China? Step3 Learn the new lesson

1、出示地图,教师用英语介绍加拿大。

板书Canada并反复领读。引导学生书空。

2、询问学生可能知道有关加拿大的问题,例如:Do they speak Chinese in Canada?

Where do Jenny and Danny live?

3、通过渥太华和北京之间画纬度线来演示capital city,例如:(指着地图上的北京)What is this? This is Beijing.Beijing is a city.It is the capital city of our country.What is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is China.(指着渥太华)This is the capital city of Canada.4、就学生所知道的有关加拿大的情况进行讨论。

5、播放课文录音的第一部分,学生跟读,画出难懂的单词和句子。

6、学生生汇报自己的难点,教师板书,师生一起解决问题。

7、教师领读课文。

8、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9、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加拿大。Step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指名上台用英语描述加拿大。Step5、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加拿大。

第二课时 Part 1: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Part 2: Warming-up and review

指名上台用英语描述中国或加拿大。Part 3: Learn the new lesson

1、介绍 加拿大的名胜古迹Niagara Falls, CN Tower.2、让学生拿出教科书,把课文第二部分读一遍,画出不懂得词汇。

3、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4、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5、教师领读课文。

6、学生小组内读课文。Part 3:练习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住在加拿大,另一组住在中国,教师先和某一组在一起,然后和另一组站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教师:What country is this?

学生:China/Canada

教师: Where do they live?

学生: China/Canada教师:(指着另一组)Where do they live?

学生:China/Canada

教师:What do they speak?

学生:Chinese/English

教师:We speak but„

学生:We speak but they speak Part

4、Let’s do it!完成教科书第二十一页的内容 Part

5、Practice 小组活动:用英语介绍你所知道的中国的名胜古迹。Part 6: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加拿大。

Lesson 9 The U.S.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of star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ey speak„„? 能力目标

能在语言环境中领悟这些单词的意思,并能用简单的语言句式扩展运用这些单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发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角色扮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of star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ey speak„„? 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件使用:录音机、地图、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用所学词汇描述中国或者加拿大。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 to learn know

(1)T:(指着中国或加拿大)What country is this ?(指着一个学生)Do you know?

S甲:。

T:Yes!You know this country.This is China/Canada.(指着另一个学生)What do they/we speak in Chinese/English.?

S乙:Chinese/English

T:They/We speak Chinese/English.(指着另一个学生)what country is next to Canada?

板书next to示意。

(2)用the U.S.继续这个话题。板书:the U.S.= the United States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缩写为the U.S.单词的首字母及缩写形式都要大写。

(3)让学生讨论他们所知道的美国。

2、Use the students book and audiotape

1、播放课文第一部分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整体感知课文,画出难懂的词句。

2、教师板书生词,引导拼读,讲解词意并反复领读。

3、再听课文录音,跟读。

4、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5、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Step3、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指名上台用英语描述美国。

Step4、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美国。第二课时 Part 1: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Part 2:Warming-up

用所学词汇描述中国、美国或者加拿大。Part 3: Learn the new lesson

1、介绍 美国的名胜古迹white house, Statue of Liberty.2、让学生拿出教科书,把课文第二部分读一遍,画出不懂得词汇。

3、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4、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5、教师领读课文。Part4:练习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住在美国,另一组住在中国,教师先和某一组在一起,然后和另一组站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教师:What country is this?

学生:China/the U.S.教师: Where do they live?学生: China/ the U.S.教师:(指着另一组)Where do they live?

学生:China/ the U.S.教师:What do they speak?

学生:Chinese/English

教师:We speak but„

学生:We speak but they speak

Part 5:Use the activity book

1、指导完成本课的课后练习。

2、指导完成配套练习

Part 5: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美国。

lesson

10、The U.K.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here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Here is„„? 能力目标 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进行造句.情感目标 了解有关英国的地理知识及人文知识。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读、写词汇:here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Here is„„? 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件使用:地图、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 and review 1.Greeting。

2.Show a map of the world.Teacher asks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map to review.Step2 Presentation: T: I love China.China is a beautiful country.The U.S., the U.K., Canada and Australiaare beautiful, too.I want to go on a trip to a beautiful country.Do you want to go with me? Let’s take a plane.Please close your eyes.Ladies and Gentlemen,欢迎乘坐一小五三次航班。请大家坐好,系好安全带。飞机即将起航。本次航班的目的地是一个既美丽而又古老的国家。一会儿我们可以从高空看到它的全貌。这个国家的地图看起来就象一只正在吃萝卜的小兔子。

Step3:New Concept 1.T: Now open your eyes, please.Look!What is it? This is a map of the country.What country is it?(出示英国地图,并教授the U.K.和the United Kingdom。)2.各位乘客,飞机即将在London机场降落。大家马上就可以开始英国梦幻之旅。祝大家旅行愉快。Now we are in the U.K.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United Kingdom? Ss say it in their own group, and say it out in the class.such as : the capital city, language, position, the U.K.’s flag and others.Teacher helps students know about the U.K..(1).Beijing i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This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指向英国地图上伦敦)What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 Can you say it in Chinese or in English? London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introduce London to students)(2).What do they speak in the U.K.? It’s easy.Do you know?

They speak English in the U.K.(3).Look at the world map.Is the U.K.south of China? Is the U.K.north of China? Where is the U.K.? The U.K.is west of China.The U.K.is west and a little north of China.(解释a little)

(4).Look, what’s this?(英国国旗图片)It’s the U.K.’s flag.What colour is the U.K.’s flag?

It’s red, white and blue.The U.K.’s flag is red, white and blue.(介绍the same as)

What does it look like?(5).李明和珍妮在和我们一起旅行,他们也有好多话要说,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第二课时

Step1 Greeting and review 1.Greeting。

2.Show a map of the world.Teacher asks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map to review.Step2 Presentation: T: 今天我们要看一看英国的名胜古迹。

1)Oh, look,what’s this? It’s so big.It’s so beautiful.Do you know it in Chinese?(白金汉宫图片)It’s the Buckingham Palace.(补充介绍白金汉宫资料)Who lives in the Buckingham Palace? Do you know her?(女王图片)This is a queen.Queens live in Buckingham Palace.This is a king.(国王图片)Kings live in Buckingham Palace.Kings and queens live in palaces.Do you know something else about the U.K.?补充介绍(Big Ben, Tower Bridge, British Museum)(2).The U.K.is great!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is London.It is west and a little north of China.They speak English.The U.K.’s flag is red , white and blue.Buckingham Palace is in the U.K.Kings and queens live in palaces.(3).Do you like The U.K.? Let’s have a test about The U.K..<1>连线。(出示The U.K.’s flag, queen, Buckingham Palace 以及相对应图片)

<2>Students play a game to review the words.<3>听录音并回答问题

1).What country is it? 2).What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 3).What do they speak in the U.K.? 4).Where is the U.K.? 5).What colour is the U.K.’s flag? <4>小组内完成短文填空

It’s the U.K..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is _______.The U.K.is _____ and a little _____ of China.They speak _______.The U.K.’s flag is ______,______ and ______.I know ________________ is in the U.K.______ and ______ live in palaces.<4> 完成课后表格。Step4:Expand I’m happy today, are you? The U.K.is beautiful!But we must go back now.Now we are on the plane.Ladies and Gentlemen,欢迎您再次乘坐一小五三次航班,本次航班将飞往中国。和我们同机的还有一些英国朋友。也许在你身边就坐着一位。你们可以和他们谈谈你眼中的英国。(students discuss in groups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paper)

Step5:Homework 用今天所学的单词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下英国。

Lesson 11 Australia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beautiful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e capital city of „„ is „„ 能力目标 会说本课的对话.会认读单词。能拼读本课的单词。

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发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角色扮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读、写词汇:beautiful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e capital city of „„ is „„ 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件使用:地图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利用问答操练复习有关国家的词汇。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What country is this?

Do you know the capital city of this country?(让学生指着地图回答)

What do they speak in this country? 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1)用地图来演示Australia(2)讲解:Australia(澳大利亚)。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

(3)讨论:你知道澳大利亚的什么?

讨论:谁见过课文中的这些图片?在那儿见过?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整体感知课文。

2、再听,教师板书生词,引导拼读,讲解词意并反复领读。

3、指名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4、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5、教师领读课文。

6、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7、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8、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9、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澳大利亚。Step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指名上台用英语描述澳大利亚。Step5、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澳大利亚。

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利用问答操练复习有关国家的词汇。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What country is this? Do you know the capital city of this country?(让学生指着地图回答)

What do they speak in this country? Step2:练习

1、把学生分成五组,一组住在美国,另一组住在中国,一组住在加拿大,另一组住在英国,一组住在澳大利亚,教师先和某一组在一起,然后和另一组站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教师:What country is this?学生:China/the U.S./Canada/the U.K./Australia

教师: Where do they live?

学生: China/ the U.S./Canada/the U.K./Australia

教师:(指着另一组)Where do they live?

学生:China/ the U.S./Canada/the U.K./Australia

教师:What do they speak?

学生:Chinese/English

教师:We speak but„

学生:We speak but they speak

教师:Where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is country?(教师指着地图)

学生:„ „ Step3;let’s chant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读,师领读,表演读。Step4、letters and sounds Step5:Use the activity book Step6: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澳大利亚

Lesson12 Maddy’s Family Photographs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懂理解故事

能力目标 能灵活运用所学句型和单词,介绍自己的家人。情感目标 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听懂理解故事并表演故事。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使用:磁带、录音机、词汇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1)用有关cousin, aunt, uncle的歌此来唱“The family in our house”歌曲,以复习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

(2)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完后填写教科书中的小测试。

(3)指名读出答案,教师评议、指导。Step2 Story

1、Prepare to read

二、多媒体课件出示故事Maddy’s Family Photographs

(一)阅读准备

1、学生一边看卡通片一边听录音。

2、讨论: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故事的人物是谁?故事中有哪些重要的东西?

(1)小组派代表汇报。(2)教师指名评议。

3、启发学生说一说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

4、将理解本故事的中心词教给学生。

5、提问:这是谁?他在干什么?他在那儿?图中还有谁?

(二)阅读

1、放录音,让学生注意听英美人是怎样朗读故事的。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看卡通一边跟读。

3、反复放录音,让学生反复领读。

(三)讨论:

1、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理解的情况。

2、激发学生就故事本身做出各自的评论。

三、利用活动手册进行测试。

四、结束课堂教学

Unit3 Lessons13---18 A Travel Plan

Lesson 13 Beijing is Great!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单词:love, travel, interesting, place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in Beijing.It’s great!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读、写单词:love, travel, interesting, place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in Beijing.It’s great!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件使用:一张中国地图,旅行包,纸飞机,手偶,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1)通过问答操练复习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重要词汇(map, China, Canada, English, capital, city).(2)复习学生已掌握的关于地点名称的词汇,提问:Where is the capital city of our country? what do you know about Beijing? Do you love to travel?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1)用一张中国地图来示范Beijing.(2)用一个手偶角色来演示trip。例如:在黑板的一端画一圆圈来代表旅行的目的地(选择一个城市)。教师组织手偶如下对话: 手偶:I am going to on a trip。教师Where are you going ? 手偶:I am going to(目的地的名称)教师:Do you live in(目的地的名称)手偶:No, I live in(所在城市的名称)。教师:Do you love to travel? 手偶:yes.(所在城市的名称)。教师:Where do you to go? 手偶:

2、Use the students book and audiotape

(1)与学生一起讨论有关北京的图片。他们最喜欢北京什么?谁曾到过北京?

(3)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整体感知课文。

4)、再听,学生找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小组内决绝。

5)、教师帮助学生决绝难点。

6)、教师领读课文。

7)、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8)、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9)、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对话。Step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Step5、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Free talk Where is the capital city of our country? What do you know about Beijing? Do you love to travel?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Step2:practice 1)小导游:假如你是小导游代我们去北京旅游,你怎样介绍北京的景点。在小组内说一说。

2)各小组小导游解说北京名胜古迹。3)做一做

教师指导完成第39页习题。

4)完成本课配套练习习题。

Step2: 布置作业

Lesson 14 May I go to Beijing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单词:may, young, come, great.掌握句型May I /we.......? Yes, you may./No , you may not.能力目标

准确理解和掌握句型May I /we ? Yes, you may./No , you may not.情感目标

通过对这次北京旅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加其标准英语短语和词汇的总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读、写单词:may, young, come, great.掌握句型May I /we.......? Yes, you may./No , you may not.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件使用:单词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1)以旧引新:指名简单介绍Beijing.教师引入新课。

Beijing is very great.提问:Is Li Ming going on a trip? Where is he going?(2)Li Ming want to come to Beijing,接下来他要干什么?播放课文录音。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1)他征求妈妈的意见时会怎样说?教师 板书句型 May I go on a trip to Beijing ?讲解句意

(2)利用单词卡向学生演示怎样替换句型: May I ?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3)两人一组边指着卡片边做对话练习。例如:May I read a book?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I’m afraid not).May I eat an apple? May I live in Beijing?(替换词语:read a book, sing a song, write a story, draw a picture, eat an apple,go to Beijing, live in Beijing,„)(4)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2.Practice(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读。(2)小组内讨论自学,找出疑难单词和句子,并解决。(3)小组汇报已解决的单词和句子,还有那些不懂。(4)教师帮助学生决绝难题。(5)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读(6)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7)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Step3、布置作业

用句型May I ?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造句。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表演课文对话 Step2:practice 1.做“Mother, May I ?”游戏。

方法:要求两人一组,一个站着,一个坐着。站着的学生扮演另一个学生的妈妈或爸爸。这位学生要做某事前,必须问他的伙伴:Mother/Father, may I go to the library to read the book ?如果其同伴说:Yes, you may go这位学生便可以加入旅程并且说:Let’s go!否则,这个学生还要原地坐着,“旅程”中的学生便说Let’s go!并且再找其他的学生。

可以使用以下短语:read a book, sing a song, write a story, draw a picture, eat an apple,go to Beijing, live in Beijing。

2、小组汇报,师生共同评议。教师及时给予鼓励。Step3:let’s do it!

1、播放录音,学生做活动手册。

2、指名读出答案,师生共同评议。

3、再听录音,将题再看一遍。

Lesson 15 May I invite Danny and Jenny?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单词:call 掌握句型this is......May I speak to......?

May I.....?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能力目标

通过对这次北京旅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加其标准英语短语和词汇的总量。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读、写单词:call 掌握句型this is......May I speak to......?

May I.....?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旅行知识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件使用:教科书、录音带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用“Mother, May I ?”的变化形式2做游戏。板书:car,bus,airplane,cab,bicycle

方法:要求两人一组,一个站着,一个坐着。站着的学生扮演另一个学生的妈妈或爸爸。这位学生要做某事前,必须问他的伙伴:Mother/Father, may I go to the library to read the book?如果其同伴说:Yes, you may go这位学生便可以加入旅程并且说:Let’s go!否则,这个学生还要原地坐着,“旅程”中的学生便说Let’s go!时,教师指向黑板上的一个单词,然后学生说:Let’s go by.并且用这种方式旅行到另一个同学那里 Step2 New Concepts(1)用come,go 进行角色扮演。

请一个学生先“来”,然后再 “去”。

(2)引导学生做如下对话:

教师:I want to go on a trip to Beijing!(拿起行李箱,手指前方开始走)Here I go!(停下来并指向一名学生)You come, too.You come whith me.(开始与学生一起走)Let’s go!

(3)板书go come 指名说一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并请几个学生演示go,come。

2、Use the students book and audiotape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整体感知课文。

3、再听,教师板书生词,引导拼读,讲解词意并反复领读。

4、指名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提问:李明想要什么?;李太太怎样和李先生交谈?史密斯太太在哪里?Jenny能否来旅行?Danny呢?leave和arrive是什么意思?板书并反复领读。

5、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6、教师领读课文。

7、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8、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9、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10、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对话。Step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指名上台角色表演对话。Step5、布置作业

用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 ? I am going to(目的地的名称)和May I ?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造句。

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1)用“Mother, May I ?”的变化形式2做游戏。板书:car,bus,airplane,cab,bicycle

方法:要求两人一组,一个站着,一个坐着。站着的学生扮演另一个学生的妈妈或爸爸。这位学生要做某事前,必须问他的伙伴:Mother/Father, may I go to the library to read the book?如果其同伴说:Yes, you may go这位学生便可以加入旅程并且说:Let’s go!否则,这个学生还要原地坐着,“旅程”中的学生便说Let’s go!时,教师指向黑板上的一个单词,然后学生说:Let’s go by.并且用这种方式旅行到另一个同学那里。

(2)用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 ? I am going to(目的地的名称)和May I ?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造句。

(3)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4)分角色朗读课文。3:Use the activity book

1、播放录音,学生做活动手册。

2、指名读出答案,师生共同评议。

3、再听录音,将题再看一遍

Step4、布置作业:用本课的重点句型造句。

Lesson 16 How can we go to Beijing?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单词:plane, train, fast, slow, from.....to....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基础的句型结构:How far is it from ____ _____? It’s about„ Kilometers.能力目标

to 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基础的句型结构:How far is it from ____ to _____? It’s about„ Kilometers.情感目标

通过对这次北京旅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加其标准英语短语和词汇的总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基础的句型结构:How far is it from ____ to _____? It’s about„ Kilometers.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件使用:教科书、录音带、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

2、Review(1)做游戏“Spell it”复习表示交通方式的词汇bike, car, cab, bus.将全班分为两组,教师在黑板上画上空白线表示任意单词或短语,两组学生在黑板轮流猜空白处应填入的字母,猜对一个字母,教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从头到尾正确地读出来。最先拼度正确地一组为获胜者。

(2)要求学生找出这些词的词汇卡片,然后在卡片上画出与单词相配的图画。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1)教学fast, slow

教师一边说fast,一边快速行走,板书fast讲解词义并反复领读。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单词slow.(2)用卡片演示plane。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教师:(举着卡片)What’s this ? 全班:A plane.全班:Yes.注意:plane是airplane的缩写。

2、Use the students book and audiotape

(1)教师任意说出一个数字,请任意一排的学生按顺序数出其后的连续的数字。从不同的数字和不同位置的学生开始,重复做几遍此游戏。

(2)在黑板上写几个中国城市的名称。写出这些城市与所有城市之间的距离。要求学生说出这些数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教师:How far is ?或How far is it from(所在城市)to ? It’s about„学生:About kilometers.(3)两人一组练习此对话。(4)指名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Step3、教授《教科书》第三步分的“The Trip Song” Step4、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

2、Review Sing a song.“The Trip Song”(3)指明分角色朗读课文。Step2 New Concepts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整体感知课文。

3、再听,教师板书生词,引导拼读,讲解词意并反复领读。

4、指名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5、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6、教师领读课文。

7、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8、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9、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10、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对话。Step3、let’s do it

指名上台角色表演对话。Step4、Use the activity book

1、播放录音,学生做活动手册。

2、指名读出答案,师生共同评议。

3、再听录音,将题再看一遍 Step5:布置作业

Lesson17 The Travel Pla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单词: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基础的句型结构:I’m going to.....We are going to......IWe will......能力目标 学生能写出或说出一个基本的旅行计划。

情感目标 通过对这次北京旅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加其标准英语短语和词汇的总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读、写单词: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基础的句型结构:I’m going to.....We are going to......IWe will......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件使用:教科书、录音带、多媒体课件,单词卡。教学课时:1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

2、Review(1)做游戏用以复习一年中月份的表达法.※出示标有个月份的卡片,从一月份开始,全班同学一起依次读出个月份,重复几遍。※指两名学生上台,让他们闭上眼睛,教师迅速打乱卡片的顺序,让这两名学生依次归位并读出个月份,如果出错,可请其他同学帮助他们完成。(2)做What day is it?游戏用以复习星期名称、月份名称以及序数词的表达法。(3)唱The Trip Song.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

1、与学生一起讨论:李明计划去北京旅游,他每天会做什么?

2、播放课文的录音,然后停下来,复习刚刚学过的课文。

3、再听,教师板书生词,引导拼读,讲解词意并反复领读。

4、指名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5、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6、教师领读课文。

7、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8、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9、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10、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对话。Step4、let’s do it!

制作自己的一周旅行计划 Step5、letters and sounds

教授三个新字母和字母组合:ijh, y,i, 在单词中的发音。

第二篇:新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全册教案

Unit 1 Jobs

Lesson 1 Get Ready 1.猜谜游戏

教师出示一些不完整的职业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猜职业、说词汇。T:Guess.What job is it? 2.思考并讨论

(1)出示Get Ready 中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所看到的人分别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呈现四个单词卡片,并带读。

T:We know song jobs.Let’s look.What does she/he do? Ss: She/ He is a/ an„

(2)引导学生将以上图片、词卡进行搭配。

(3)出示Ann和Wang Ling谈话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她们说话的内容,呈现人物对话,可以让学生跟读。

(4)师生就上面四幅图片中人物的职业开展问答活动。T: What does she/he do? Ss: She/ He is a/ an„

Enjoy the Story 1.导入故事

呈现故事第一幅图,引导学生思考并说明故事人物和地点。

T: Look at the picture.Where are they? Who can you see? Guess, what does Miss White do? How do you know that? 2.学习故事

(1)完整播放故事动画,或者学生看连环画,讨论主人公们遇到了几个人以及他们的职业,并形成板书。

T: Who do they meet? What does she /he do? Ss: She is a teacher./ He is a doctor/ vet.(2)带领学生一起看图1,引导学生讨论Mocky和朋友们在做什么。T: Do the go to school or go home?(3)带领学生看图

2、图3,引导学生说一说Mocky看到的人是什么职业,并判读Mocky是否喜欢杂耍,以及他是否会杂耍。引导学生看图5,说说在Mocky受伤之后,朋友们的反应是什么,此时Mocky的身体状况和情绪如何。T: Does Mocky like juggling? What happens? What do Ann and Ken do to help Mocky?(4)引导学生看图

6、图

7、图8,说一说赶来的几个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并猜一猜他们是否都能帮上忙,原因是什么。

T: Who comes to help? But can the doctor help Mocky? Who can help Mocky? Why?(5)让学生观看图9和图10动画,说一说Mocky的状况。3.模仿表演

(1)学生再次完整看故事,集体跟读对话。(2)学生朗读人物对话,内化故事情节和语言。

(3)借助板书,教师通过串讲故事情节,采用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和语言。

T: Where are they? What does the woman do? Is she a doctor? What can the vet do?(4)利用PPT呈现故事主要情节图图

1、图

2、图

4、图

6、图

7、图8,引导学生给图片排序。

(5)利用PPT呈现故事中人物的图和句子,让学生判读。例如,呈现插图2和句子He’s a vet.引导学生判读并改正。(6)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读故事。

(7)引导学生学习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如:What do you think of Ann and Ken? Are they good friends? Why?

Lesson 2 Get Ready(1)呈现故事图

1、图

2、图

4、图

6、图8,教师以提问问题的方式串起整个故事,引导学生说出主人公见到的职业或人物。

T: Who do they see at school? What does she do? What does Mocky want to do? Who helps Mocky? At last, how is Mocky?(2)学生四人一组朗读或表演上一课的故事。T: Let’s act out the story in groups.Learn to Say 1.呈现情景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让学生读一读Ann和Mocky的对话,猜猜Ann和Mocky在讨论什么。(3)教师呈现小图,让学生看看Ann向Mocky介绍了哪些职业。2.学习词汇

(1)让学生看看大图中都有哪些职业,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2)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重复对话。结合对话内容引导学生指一指、说一说相应的职业,教师呈现相应的词汇。注意引导学生区分nurse与doctor。

(3)让学生扮演Mocky,模仿对话提问,教师呈现新的职业名称。可以让学生指相应的插图,模仿跟读词汇。

(4)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对话,指插图、模仿对话。3.练习运用

(1)教师出示职业类词汇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名称;出示职业词汇卡,让学生看单词认读。

T: What other people can we see at school/ in a hospital? What can the doctors/ nurses do?(2)把职业词汇卡片贴在黑板上。教师扮演Mocky,学生扮演Ann,采用问答方式引导学生介绍不同的职业名称。(3)学生两人一组模仿、练习问答。(4)Guessing games.教师描述,学生猜测职业,如She works in a hospital.What does she do?或出示图片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测。

Match and Say(1)呈现Match and Say中的图片,带领学生看图说故事人物对话。(2)呈现Match and Say板块中的句子让学生认读。

(3)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和读句子,将句子和相应的图片进行匹配。T: Can you match the sentences with the pictures?(4)核对答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Let’s Sing(1)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一首新的歌曲,让学生听一听这首歌曲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说说能够听到哪些职业名称。

T: Today we’ll learn a new song.What is it about? And what jobs can you hear?(2)教师播放两遍歌曲,鼓励学生模仿跟唱,给学生说明歌曲大意。(3)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并注意歌曲的节奏。(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5)引导学生根据家人或自己理想的职业改编歌曲。

Lesson 3 Get Ready(1)演唱本单元歌曲。

(2)做游戏让学生根据工具猜职业。用PPT出示不同职业人群的用具(如听诊器、草帽、粉笔等),学生通过观察猜职业名称。

(3)做游戏,让学生根据动作猜职业。请一个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测他所扮演的职业。教师可以先和一个学生示范。T: What do I do? Ss: Are you a / an„? T: Yes, I am./ No, I’m not.Listen and Number(1)呈现听力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插图中的人物分别从事什么职业,并猜一猜可能会听到哪些内容。

T: What do they do? Guess, what can you hear?(2)播放录音,学生根据听力内容为图片排列顺序。(3)再次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检查,全班一起核对答案。(4)学生听录音跟读。

Talk Together 1.呈现情景

呈现插图,让学生看一看插图表现的情景,并猜一猜图中人物在做什么。T: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学习对话

(1)播放对话录音,让学生看对话,说一说Ken模仿的是什么职业。(2)再次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跟读。(3)学生在小组中朗读或表演对话。(4)学生看下面的四幅插图,说一说都有哪些职业。3.练习运用

(1)请一个学生选择一幅插图,做动作,其他学生猜是什么职业。

(2)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学生表演动作,另一个学生猜职业。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表演。

Show Time(1)呈现故事主要插图,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给图片排序。(2)教师通过提问题,逐图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内容。T: Where are they? What does he / she do?(3)呈现故事人物对话的文本,学生根据提示补全人物对话或进行图文匹配。(4)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材提供的插图尝试表演故事主要内容。(5)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Uncle Booky’s Blackboard(1)告诉学生下面要玩一个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出3个房子。准备黑板板块中所有问句的纸条,让学生抽出3张纸条,分别贴在三个房子里。如:What does he do? What does she do? What do you do?(2)教师准备答句的纸条,让学生抽纸条贴在相应的房子里。(3)全班一起朗读这些句子。

Lesson 4 Get Ready(1)师生分角色表演故事。逐一出示故事中的主要插图,教师扮演Mocky,学生扮演其他角色。

T: Dear children, let’s act out the story.I am Mocky.You are his friends.(2)让学生四人一组,看故事主要插图,练习对话。(3)组织“头脑风暴”的游戏。用PPT呈现各种工作场所,让学生说一说相应的职业,教师将单词卡片贴在黑板上。出示职业图片,让学生匹配图片和单词。

Let’s Chant(1)先让学生观察歌谣插图,猜一猜歌谣的内容。

T: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 carefully.Can you guess what is the chant about?

(2)教师播放歌谣,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歌谣的大意。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chant?(3)教师播放歌谣,让学生听歌谣,鼓励学生用动作配合歌谣。

(4)学生分组练习,学唱歌谣。可以请几名学生随着韵律边说边做动作。(5)可以准备不同职业人物和工作场所的图片,引导学生尝试改编歌谣。T: Look, there are more pictures.Can you make a new chant?

Let’s Find Out(1)采用问答方式,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父母的职业。T: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2)引导学生看这一板块的插图,读一读人物对话。告诉学生接下来他们要相互调查父母的职业。

(3)请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做示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借用投影设备展示利用表格记录的过程。(4)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做采访游戏。(5)请几组学生展示,汇报他们的调查结果。

Let’s Read(1)让学生先看这一板块的图,说一说图中的人物是谁,猜一猜这些人物与旁边的小男孩是什么关系。

(2)让学生安静地阅读,找出小男孩叫什么。

(3)再次引导学生阅读,关注Jack的家人分别是什么职业。(4)让学生看页面下方的内容,将人物和文字连线。(5)可以引导学生介绍Jack的一家人和他们的职业。

Lesson 5 Get Ready(1)播放课件,学生一起说唱本单元的歌谣。

(2)玩猜词游戏。教师出示首字母或字母个数,让学生猜单词,复习职业词汇。

Listen and Check(1)让学生看教材上的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内容。告诉学生接下来听录音,判读听力内容与图片内容是否一致。(2)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检查。(3)播放录音,学生检查。

(4)再放录音,每次一句,教师重复。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人物分别从事什么职业,全班一起核对。

(5)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未来职业的畅想。T: 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Look and Write(1)让学生先看插图,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物的职业。(2)让学生看插图下方的问题,写出相应的答句。

(3)让学生尝试仿照第一幅图的例子写出第二、第三幅图的答句。(4)让学生看第四幅图写出问句和答句。(5)全班一起核对完成情况。

Listen and Repeat(1)教师呈现cat和cake的剪影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并说出单词。让学生听音跟读,说一说这两个单词中字母a的发音是否相同。

(2)让学生尝试根据cat和cake中字母a的发音,朗读其余的单词。(3)放录音,让学生跟读。

(4)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学生回顾含有字母i, o和e发音的单词,并根据发音给单词分组。(5)播放课件或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体会字母a, e, i, o或字母组合ea, oa在单词中的发音。

(6)引导学生根据发音说出更多相关的词汇。

Match and Say(1)让学生看这一板块的图片,尝试读出单词。

(2)告诉学生根据阴影部分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将上下两组单词连起来。(3)让学生朗读单词,根据单词中元音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给单词连线。(4)教师朗读,让学生跟读,全班一起核对完成情况。

Read with Uncle Booky(1)让学生根据所学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尝试读一读教材中的四组单词。(2)播放课件,学生跟读。(3)学生朗读单词。

Lesson 6 Get Ready 让学生演唱本单元的歌曲或说唱歌谣。

Find the Words in the Puzzle(1)组织猜词游戏。教师提供文字描述、图片或某些职业特定的工具,引导学生猜测职业单词汇。

T: She works in a hospital.She helps the doctors.Guess, what does she do?(2)出示职业词汇,学生认读单词。

(3)让学生看书上的字谜,独立圈出相应的单词。(4)利用PPT课件进行全班反馈。

Look and Write(1)教师播放Uncle Booky’s Blackboard的课件,学生跟读。

(2)出示四幅图中人物旁边的物品,引导学生猜一猜哪些职业需要用这些物品。

(3)出示人物图片,让学生结合物品图说一说他们分别是干什么的。(4)让学生看图,参照第一幅图的提示,独立写出其余的句子。(5)让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句子,全班一起核对答案。

Group the Words(1)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职业词汇。

(2)说出一个工作场所,让学生说说哪些职业的人在这里工作。

(3)让学生读一读这一板块提供的职业词汇,把这些词汇写在不同的方格内。

Fact File(1)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哪些医疗、消防或报警的紧急求助号码。(2)让学生看图片,说一说图片表现的分别是什么情况,图片中的号码是用来干什么的。

(3)引导学生分享知道的其他国内紧急求助号码。

Self-assessment(1)让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2)让学生读自评表,判读是否达到评价表上的要求。(3)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

Uncle Booky’s Storytime(1)呈现第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谁,猜一猜他们在哪里。(2)让学生看看故事中的小朋友遇到了哪些不同职业的人,说一说这些人都在做什么。

T: Who do they see? What are they doing?(3)让学生独立读故事,结合插图理解故事主要内容。(4)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故事。

Unit 2 Animals

Lesson 1 Get Ready(1)教师出示猴子、老虎、兔子和熊猫四种动物的耳朵,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2)教师出示猴子耳朵的图片,学生猜对后,再出示猴子的单词卡,带领学生集体读或个人朗读。

(3)用以上方式认读老虎、兔子和熊猫三种动物。然后,教师将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把单词卡分别贴在相应的动物图片旁。(4)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些动物。T: Do you like monkeys?

Enjoy the Story 1.导入故事

(1)出示故事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是谁,让学生说说他们在什么地方。

T: Look!Who are they in the picture? Where are they?(2)师生通过看图,互动问答,了解故事发生的场所。教师板书故事题目,让学生预测接下来主人公要做什么。2.学习故事

(1)教师播放整个故事的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故事中Ken和Ann 遇到了那些小动物。

T: Who do they meet? Who are Bobby’s friends?(2)出示图2和图3,引导学生说一说Ken和Ann首先遇到了什么动物,然后找一找这些动物在哪里。

T: What animal do they meet in the forest?(3)引导学生观察Ken和Ann的表情,让学生猜测Ken和Ann是否喜欢松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squirrels。然后利用贴在黑板上的松鼠图片,帮助学生理解Come and meet the squirrels.的含义。T: Do Ken and Ann like squirrels?(4)出示图

4、图5,引导学生说说Ken和Ann又遇到了什么动物。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

4、图5中Ken和Ann的表情,并与图3中人物的表情做比较,猜测他们是否喜欢蛇,说说为什么。T: Do they like snakes? Why?(5)出示图6,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动物。让学生自己朗读句子,并通过模仿人物动作理解句子的意思。

T: What animal are Bobby, Ken and Ann looking at?(6)出示图

7、图

8、图9,引导学生说说故事结尾他们遇到了什么动物。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朗读foxes。

T: What animal do they meet at last? Do they like it?(7)学生四人一组模仿图

7、图

8、图9的内容朗读,体会人物语言和动作。最后让学生说一说Bobby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8)回顾故事主要内容。把松鼠、蛇、兔子和狐狸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一说Bobby, Ken和Ann先后遇到哪些动物,他们是否都喜欢这些动物。教师写出like, don’t like,并分别用笑脸和哭脸表示。让学生讲动物图放到笑脸或哭脸旁。3.模仿表演

(1)利用动物插图,呈现故事主要情节发展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故事中的人物对话。

(2)呈现故事的主要插图和对话,学生进行图文匹配。(3)学生看连环画,独立阅读故事。(4)播放录音,让学生集体跟读。

(5)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故事。

Lesson 2 Get Ready 教师用问题串起上节课的故事内容,带领学生回顾故事。T: What animals do they meet? Do they like these animals?

Learn to Say 1.情景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对话场景,教师可以说明Ann和Bobby正在看动物主题的海报。然后让学生自主看海报,说说海报上有什么动物,猜一猜Ann和Bobby在说什么。

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学习词汇

(1)播放课件,学生跟读。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对话中的Do you like„? 并将Yes, I do./ No, I don’t.的回答分别呈现在黑板上。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否喜欢狗,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T: Do you like dogs? Why?(3)让学生说说对话中提到了狗的哪两个特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认为狗还有哪些特定。

(4)让学生说说海报中还有哪些动物。然后教师拿着这些动物的图片分别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些动物并说明原因,引导学生说出funny, clever, beautiful, interesting等形容词。教师将这些词条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理解并朗读。T: Do you like dogs/ cat/ monkeys/ foxes/ elephants/ snakes? Why?(5)学生打开书,看Learn to Say中的词汇,跟教师朗读。(6)播放录音,让学生听,指插图、模仿。3.练习运用

(1)学生两人一组,看动物图片,说一说他们认为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2)把形容词卡和动物图片随意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两人一组到前面进行问答练习。回答的学生一边说,一边将形容词卡与动物图片进行匹配。

Match and Say(1)学生打开书默读故事,回顾故事的主要内容。

(2)教师出示图1,挖空Ken的话语,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补全对话,然后朗读。

(3)用以上方式复习图

2、图

4、图

5、图6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补全对话。

(4)学生看书认读Match and Say中的语句,将语句与相应图片连线。(5)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全班核对完成情况。(6)让学生两人一组模仿对话表演。

Let’s Sing(1)教师呈现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几只猴子、它们在干什么。T: Look at the pictures.How many monkeys are there? What are they doing?(2)让学生自己阅读歌曲内容,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听。(3)播放歌曲,结合插图说明歌曲的大意。

(4)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尝试跟唱,边唱边用手势做相应的动作。(5)全班一起跟随录音唱歌。

Lesson 3 Get Ready(1)播放本单元歌曲,学生边唱边用手势做相应的动作。

(2)玩“猜剪影”的游戏。教师用PPT分别呈现熊猫、兔子、狗、狮子的剪影,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T:Look!What animal is it? Guess.Listen and Match(1)呈现教材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片中有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认读所给的形容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形容词可以形容图片中的哪些动物。

(3)完整放一遍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指相应的动物。(4)再放录音,让学生将插图与形容词连起来。

(5)全班一起核对答案。放录音,每次播放一句话,学生重复录音内容。

Talk Together 1.呈现情景

学生观察图片内容,结合插图让学生说一说Li Ming和Eric在玩什么游戏。2.学习对话

(1)出示兔子的长耳朵,引导学生说一说这种动物的外貌特征。在问答中,将学生说出的关键词板书,如long ears, short tail, jump等。(2)教师出示兔子的图片,问学生是否喜欢这种动物,并让学生说说原因。T:Do you like rabbits? Why?(3)学生阅读对话内容,理解对话的意思。(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3.练习运用

(1)教师给一位学生看手中的动物图片。然后让这位学生给全班同学描述看到的动物,其他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

S1: It’s big.It has a big mouth.It can swim but it can’t climb.What animals is it?(2)让学生询问全班同学是否喜欢这种动物,并简单说明理由。

(3)让学生看对话下方的图,说一说这些动物的特点。学生两人一组,选择动物玩猜谜游戏。

Show Time(1)教师把故事中播放图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并给图片排序。(2)让学生回忆每个场景中的人物对话,教师说其中的问句,学生说答句,也可以让学生说明图片的内容。(3)播放故事录音,学生边听边做动作。(4)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

(5)学生分成小组表演故事。提醒学生注意模仿人物的语音和语调,鼓励学生表演时用自己的话。

Uncle Booky’s Blackboard(1)将黑板板块的句子呈现在黑板上,请一名学生扮演Uncle Booky拿着小棒上台提问,全班学生回答问题。Uncle Booky: Do you like rabbits? Ss: Yes, I do.I like them a lot.(2)播放录音,学生跟读。(3)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一问一答。

Lesson 4 Get Ready(1)播放本单元的歌曲,让学生一起唱。

(2)猜卡片游戏。叫一名学生拿一张图片放在背后,然后简要描述这种动物的特点,其他同学根据描述猜测是什么动物。

S1: This animal is big.It is black and white.It gives us milk.What animals is it?

Let’s Chant(1)让学生先看歌谣的插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动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歌谣的内容提问题,进行适当的铺垫。

(2)播放歌谣的录音,先让学生完整地听,注意歌谣的节奏。教师可以结合插图解释歌谣大意。

(3)再次播放歌谣,鼓励学生跟唱并结合内容配一些动作。学生不用理解歌谣中的每一个单词,会说会唱即可。(4)可以分小组或个人说唱歌谣。Let’s Find Out(1)告诉学生,接下来要通过采访了解其他学生喜欢什么动物。教师扮演成一名记者,手持自制的纸话筒,采访一名学生喜欢什么动物以及喜欢的原因。(2)采访之后给学生汇报自己的采访结果。T: Bob likes monkeys because they are clever.(3)教师出示插图下方的表格,引领学生看列出的提示who, what animal, why, 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轮流扮演小记者做采访。(4)学生相互采访,然后就采访的结果填入表格。(5)请两组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采访结果。

(6)教师将What animal do you like? Why do you like„? 呈现在黑板上,带领学生朗读。

Let’s Read(1)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看图中都有哪些动物,说一说这些动物有什么特征。

(2)学生默读小短文,说出文中提到了哪些动物,找出描写动物特征的句子。(3)告诉学生接下来判读一些语句是否正确。让学生读短文下面的句子,然后再读一遍短文,可以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并标画出来。

(4)让学生判读这些语句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原文在什么地方有相关的信息,然后集体阅读。学生逐一判读每个句子的内容与原文是否一致,一致的选择Yes,不一致的选择No。

(5)教师写出big cats,让学生结合插图和短文内容说一说有哪些动物属于“大型猫科动物”。

(6)学生再次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大意。

Lesson 5 Get Ready(1)教师拿出马的图片,但是不让学生看到,用语言描述该动物的特点,请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

T: They are big and tall.They can run very fast.What animals are they?(2)学生猜对后,教师出示该动物图片,让学生说说是否喜欢这种动物,并说出原因。

Listen and Check(1)告诉学生接下来进行听力练习。请学生观察图中的动物,预测录音内容。(2)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并判断。(3)再次播放录音,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

(4)请个别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师生共同核对答案是否正确。

Look and Write(1)闪卡游戏。教师分别快速出示scary, cute, funny, clever, interesting, beautiful这些词,学生快速读出单词。用此方式复习学过的形容词。(2)让学生看第一幅图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Mocky看到了什么动物?它露出了什么样的表情?

(3)教师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说说Mocky是否喜欢这种动物,并说明理由。然后学生认读第一幅图下面的例句。T: Does Mocky like crocodiles? Why?(4)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判断Ken和Ann是否喜欢这种动物。

(5)学生模仿第一幅图的例句,将第二幅图的句子补充完整。(6)学生独立看第三、第四幅图,根据插图提示写出语句。(7)让学生朗读他们写出的句子,全班一起核对完成情况。

Listen and Repeat(1)教师呈现嘴巴、小偷和数字13的局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测词汇。(2)播放课件,学生跟读。

(3)让学生读书上第一排的单词,注意体会字母组合th在单词中的发音,然后让学生说一说th在这组词中发什么音。(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feather, mother, father。

(5)引导学生判断字母组合th在两组单词中的发音是否一样。(6)教师任意拿出两张单词卡,学生判断其中th发音是否相同。Listen for Sounds(1)播放Listen for Sounds录音,让学生只听录音,注意字母组合th在单词中的发音。(2)播放第二遍录音,让学生判断,每组中哪个单词不含字母组合th的发音。(3)再次播放录音,每播放一个单词暂停一下,让学生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4)集体朗读单词并核对答案。

Read with Uncle Booky(1)让学生看单词,尝试自己读一读。(2)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3)再次播放录音。每次播放一个单词,学生跟读。可以引导学生归纳两组单词中th的发音。

(4)教师带读单词,学生跟读,注意单词的重音和字母组合th在单词中的发音。

Lesson 6 Get Ready 1.唱歌谣

教师播放第四课时的歌谣,让学生跟唱。学生可以做动作、唱歌谣。2.复习故事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不显示文本,让学生根据画面说出故事人物对话。3.做游戏

(1)教师出示scary, cute, funny, clever, interesting, beautiful等卡片,学生看单词朗读。

(2)教师从中任意抽取一张(不让学生看见)。教师呈现能体现该形容词的动物图片,学生根据图片中动物的特征猜测是哪个单词。Think and Write(1)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哪种动物及原因。

(2)让学生读一读前两个语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写下相应内容,补全句子。(3)让学生说一说不喜欢哪种动物,原因是什么。(4)找几个学生读一读他们写出的句子。Look and Write(1)教师出示scary, cute, funny, clever, interesting, beautiful的单词卡,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看第一幅图,说一说图中是什么动物、图中人物的表情分别是怎样的。

(3)请学生说说第一幅图的内容,然后全班齐读例句。

(4)教师带领学生模仿第一幅图的例句,说说第二、第三幅图的内容,然后写出相应的语句。

(5)让学生看第四幅图,根据插图提示独立写出语句。(6)让学生读一读他们写出的句子,一起核对完成情况。

Group the Words in Your Way(1)让学生指读动物单词,并想一想这些动物的外貌特征。

(2)学生看方框中的形容词,说一说以上哪些动物属于这一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动物单词写到相应形容词的方框中。

(3)让学生读出每个方框中分别有哪些形容词。可以鼓励学生想一想,是否还有其他符合这些特点的动物。

Self-assessment(1)告诉学生,接下来一起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个人的学习情况。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或新学到了什么,例如语音、词汇、如何表达个人的喜好,以及如何询问别人对某些事物的喜好等。(2)让学生看书上的自评表,独立完成自评。

Fact File(1)教师出示熊猫的图片,问学生熊猫来自哪个国家。T: Where are they from?(2)教师出示中国国旗,将其放在熊猫图片的旁边。(3)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熊猫的信息。

(4)用以上方式了解an eagle, kangaroos, a robin三种动物分别代表哪些国家。

(5)教师可以事先收集有关国家与代表动物的资料视频或图片等展示给学生。

Uncle Booky’s

Storytime(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描述动物的外貌特征,为学习故事做铺垫。(2)播放故事课件,让学生说一说主要人物是谁、她们在干什么。

(3)再次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故事中提到了哪种动物,这种动物有哪些特点。(4)学生独立阅读故事。

请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关于熊的其他知识。

Unit 3 Clothes

Lesson 1 Get Ready 变魔术

(1)教师拿出一顶塞有衣物的帽子,告诉学生这是一顶神奇的魔术帽。教师变出出T-shirt, trousers, cap, shoes等衣物。

(2)教师在变出衣物的同时,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名称。

(3)教师出示衣物词卡,示范朗读,让学生将这些词卡与黑板上的衣物图片进行匹配。(4)引导学生关注衣物上的价签,采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每件衣服的价格。(5)教师出示clothes一词,让学生理解。

Enjoy they Story 1.导入故事

(1)教师询问学生平时在哪里买衣服,让学生说一说。T: Where do you buy clothes?(2)教师继续询问学生,买衣服的时候都会关注什么,例如价格、尺寸等。(3)教师呈现故事第一幅图,请学生观察图片,说说是什么地方。2.学习故事

(1)教师请学生预测Ann, Ken和妈妈将要做些什么。(2)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学生初步感知故事。

(3)教师就故事第一、二幅图与学生进行交流。结合图片中服装的标价,引导学生理解 expensive和 cheap的含义。

(4)教师播放图3-6的课件,学生观看动画并回答问题。

T: What does Mom buy? What size/color are they? How much are they?(5)教师请学生阅读 图7-9,思考以下问题。

T: What does Ann buy for Mocky? What size/How much is the cap?

(6)问学生为什么Ann 没有给自己衣服,而是给Mocky买了一顶帽子,渗透朋友之间要相互关爱的教育。3.模仿表演

(1)教师播放故事动画,学生跟读人物对话。(2)学生自己看连环画、阅读故事内容。

(3)呈现主要插图,删除部分人物对话,让学生根据提示选择相应的文本补全人物对话。(4)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故事。

Lesson 2 Get ready 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复现故事中的衣物词汇trousers, a cap 和询问价格的句型。

Learn to say 1.呈现情景

(1)教师请学生看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商店,商店中都有哪些衣物。T: What store is it? What clothes are there?(2)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两个人是谁以及Ann想买什么。T: What is the man doing? What does Ann want to buy? 2.学习词汇

(1)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说说Ann想买什么,多少钱。T: What does Ann want? How much are they?(2)教师播放第二遍录音,问学生在表达想买什么东西时,Ann是怎样说的。(3)教师请学生扮演 Ann和售货员,分角色朗读对话。

(4)教师出示衣物图片,带领学生学习词汇 shorts, shoes, trousers, dresses, shirts, sweaters, skirts, socks等。教师示范,学生跟读。3.练习运用

(1)教师出示单词卡,请学生认读词汇。(2)教师请学生将单词卡与图片匹配。

(3)教师将衣物的词汇图片贴在黑板上,装饰成服装商店,请学生两人一组,尝试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购物。

Match and Say(1)教师呈现故事插图,引导学生给图片排序,回忆人物对话。T: What store is it? Are the clothes nice? Are the clothes expensive?(2)让学生看插图,读图中间的语句,让学生选出与图片匹配的语句,然后给图和句子连线。

(3)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Let’ s Sing(1)让学生看教材上的插图,说说这些人都是谁,他们在干什么。T: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每件衣物的名称,结合插图引导学生理解wash socks, iron shorts, clean shoes的含义。

(3)教师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指歌词。(4)教师继续播放歌曲,让学生尝试跟唱。(5)学生小组之间练习演唱。

(6)鼓励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增加动作,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改编。

Lesson 3 Get ready 1.唱歌曲

教师播放本单元歌曲录音,学生演唱。2.说一说

(1)老师就衣物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不同的季节他们分别穿哪些衣物。将学生说到的图片贴到黑板上。

T: What do you wear in summer/ winter?

(2)教师出示单词卡,学生全体认读,然后再与图片相匹配。

Listen and Check(1)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看看是什么商店,说一说商店中都有哪些衣物。

(2)教师请学生看左边的插图,告诉学生,这些衣物商店中有些有,有些没有,需要他们根据录音做判断。

(3)播放录音,学生独立做判断。

(4)播放录音,每次一句,学生重复,教师和学生一起核对答案。

Talk together 1.呈现情景

(1)让学生看插图,说说这是什么商店,图中的两个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2)让学生看Ken要到商店买什么。2.学习对话。

(1)播放对话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找到Ken要买的衣物。

(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找到有关袜子的具体信息,如尺寸、颜色及价格。(3)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对话。

(4)放动画,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3.练习运用

(1)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表演。

(2)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下方的图,替换对话中的衣物、尺寸、颜色、价格等内容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模拟购物。

(3)请一组学生演示购物的过程和对话。

Show Time(1)教师把故事中的部分图片打乱顺序,请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并给图片排序。(2)老师请学生回忆Ken裤子的尺寸、颜色及价格。(3)教师播放故事动画,让学生跟读、模仿,提醒学生注意模仿人物的语音和语调。(4)学生分小组练习,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或表演。(5)教师提供人物面具和道具,请几组学生表演。

Uncle Booky’s Blackboard(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故事中Ken等人询问或说明衣物的尺寸、颜色及价格时,他们是如何进行问答的。

(2)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评论衣物大小,价格贵贱的表达。(3)让学生找出以上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4)让学生看Uncle Booky’s Blackboard 中的句型,带领学生朗读。

Lesson 4 Get ready(1)教师播放本单元的歌曲,学生一起跟唱。

(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衣物的一角,请学生用Is it a shirt? Are they trousers? 进行猜测,直到猜出正确的名称。

Let’s Chant(1)教师呈现歌谣的图片,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图中都有哪些衣物。(2)教师播放歌谣,请学生听一听顾客都想买什么。(3)教师再次播放歌谣,请学生关注他们问了哪些问题。

(4)教师第三次播放歌谣,鼓励学生跟唱。学生不用理解歌谣中的每一个单词,会说会唱即可。

(5)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说一段歌谣。

(6)播放录音,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跟唱、展示。

Let’s Find Out(1)告诉学生,接下来玩一个选购衣物的游戏,每个人可以有一个服装店,店里衣物的种类、尺码、颜色、价格等都由他们自己决定。

(2)学生在教材提供的表格里填写衣物的种类、尺寸、颜色,以及准备出售的价格等信息。(3)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大组,请他们在小组中根据各自确定的内容,完成衣物买卖活动。

(4)活动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购买的衣物以及尺寸、价格、大小等相关信息。(5)最后可以让学生展示汇报。

S1: I buy a sweater from X X.It is small.It’s yellow and it’s 20 yuan.Let’s Read(1)请学生看短文的两幅插图,通过人物的动作及女孩提的灯笼,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日子。(2)告诉学生接下来要读短文。让学生看短文,说一说这是谁写的信。(3)让学生读信内容,找出信中出现的人物。

(4)让学生把信再读一遍,老师就信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is story? What are their names?(5)让学生根据信的内容,将图片与人名相匹配。

(6)全班一起核对答案,学生根据连线结果描述人物的衣着。

(7)教师问问学生,在春节的时候会不会穿上新衣服,然后请他们尝试说一说,去年春节时自己穿了什么。

Lesson 5 Get ready(1)教师播放本单元歌谣,学生一起和着节奏跟唱。

(2)教师说出不同颜色的词,学生找出教室里穿这种颜色衣服的同学,并且说出完整句子,如Liu Ming is wearing a green T-shirt.Listen and Number(1)教师让学生看插图,指着第一幅图,询问学生。T: What is this?(2)教师请学生看其余的图片,然后说一说图片中的衣物是什么。(3)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给图片标序号。

(4)教师再次播放录音,每次一句,让学生重复,全班一起核对答案。

Read and Write(1)老师让学生看第一幅图,问问学生Ann正在做什么。

(2)指着第一幅图中的对话框,请学生读一读对话内容,然后描写浅色字体的句子。(3)请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三幅图中句子的书写,教师提醒他们利用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及答语等提示。

(4)让学生朗读他们写出的语句,全班一起核对完成情况。

Listen and Repeat(1)教师出示单词 white,让学生读出单词。

(2)让学生说说还学过哪些含有 wh字母组合的单词。

(3)让学生看这一板块的图,试着读出词汇。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读。(4)教师示范,学生跟读,注意 wh的发音。(5)教师请单个学生朗读单词,检查发音。

Listen for Sounds(1)老师呈现此部分图片,让学生尝试说出相应的单词。

(2)告诉学生接下来听这两组单词的录音,需要找出每组中不含/w/音的单词。(3)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指出读音含有/w/的单词。(4)再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在读音中不含有/w/的单词图片上打叉。(5)播放录音,全班一起核对答案。

Ready with Uncle Booky(1)教师让学生尝试读读本板块的几个单词。

(2)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核对自己的读音是否正确。(3)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朗读。

Lesson 6 Get Ready 1. 复习词汇

利用教学卡片复习本单元的词汇。教师依次拿起卡片,学生说出衣物的名称。2. 找一找

(1)教师告诉学生接下来玩一个游戏,游戏中学生要根据教师说的话找出对应的人物。(2)教师说提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找人。

T: I spy with my little eye someone who is wearing a yellow dress.(3)继续这个游戏,用其他颜色和衣物进行替换。Choose and Write(1)教师呈现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衣物。(2)让学生看旁边的单词,试着读一读这些单词。

(3)请学生根据图片选择相应的衣物词汇,并抄写在横线上。(4)全班一起核对答案。

Look and Write(1)让学生看第一幅图,观察Ann的穿着,说说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2)让学生看插图下方的句子并朗读。

(3)让学生自己看其余的三幅图,判断图中衣物的尺寸、价格等是否合适。(4)学生独立书写句子。

(5)让学生朗读他们写出的句子,全班一起核对完成情况。

Group the Words(1)让学生说出本单元所学的服装词汇,教师把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将这些衣物进行分类,夏天穿的衣服归为一类,冬天穿的衣服归为一类。(3)让学生读单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然后将相应的单词抄写在横线上。(4)全班一起核对完成情况,应注意答案不唯一。

Fact File(1)告诉学生,很多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传统服饰。(2)教师出示教材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服饰、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传统服饰。教师可将相应国家的国旗贴在图片旁边。

(3)请学生说一说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服饰是什么。

Self-assessment(1)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提问,让学生说一说喜欢本单元哪些活动。还可以问一问学生学到了什么,例如本单元的单词、购物用语、歌谣、字母组合wh的发音等。

(2)让学生看书上的自评表,给学生时间根据自评表的内容独立完成自评。教师可以对自评情况进行检查。

Uncle Booky’s Storytime(1)教师告诉学生接下来要读一个小女孩和旧裙子的故事。(2)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

(3)教师指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小女孩和妈妈在哪里,出现了什么问题。(4)教师指第二幅图,询问小女孩和妈妈在哪里,她们要做什么。

(5)播放动画,让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小女孩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继续播放动画,每次一句,让学生跟读。

Unit-4-Position Get ready(1)教师呈现一个空口袋,告诉学生接下来要变个魔术,教师假装吹气,借助讲台的遮挡,拿出准备好的另一个装有松鼠玩偶的袋子。请学生摸摸袋子,猜测袋子中有什么物品,然后老师呈现松鼠玩偶。

T: What’s in the bag? Can you guess? Ss: It’s a squirrel.(2)教师将玩偶再次放入袋子,询问学生玩偶在哪儿。呈现词卡in the bag,学生认读。

T: Where is the squirrel? Ss: It’s in the bag.(3)教师将松鼠玩偶放到袋子前面,询问学生玩偶在哪里,然后出示词卡in front of。T: Where is the squirrel? Ss: It’s in front of the bag.(4)按照上面步骤,分别将松鼠玩偶放到袋子的上面和下面,引导学生认读词卡 on the bag, under the bag.(5)教师呈现表示位置的四组词卡,带学生读。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将词组与图片连线。(6)让学生先自己读读Talk about the Pictures中的句子,然后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逐一说明每幅图片的内容。

Enjoy the story 1.导入故事

(1)询问学生是否喜欢魔术。告诉学生接下来要看一个魔术表演。T: Do you like magic shows? Now let’s watch a magic show.(2)呈现图1,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有谁? 他们在做什么? T: Look, Who is in the picture? What is he doing?(3)让学生观察桌子上的东西是什么。T: What’s on the table? 2.学习故事

(1)呈现图2,询问学生现在兔子在哪里。T: Where is the rabbit?(2)呈现图3,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然后预测兔子会在哪里。T: What happened? Where is the rabbit? Guess.(3)教师播放故事图1-6的课件,询问学生Mocky 的猜测分别是什么,呈现in the hat, under the table词卡,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4)教师呈现图6,询问学生Mocky 的问题是什么。T: What does Mocky ask the magician?(5)教师播放故事图6-8课件,让学生说说魔术师有没有把兔子变回来。T: Can the magician get the rabbit back?(6)学生自己读故事图9-11的课件,回答问题:兔子到底能不能变回来?兔子到底到哪? 教师出示词卡behind the table和 under the umbrella, 教师带读,学生跟读。T: Where is the rabbit? 3模仿表演

(1)学生看连环画,独立阅读故事。(2)播放录音,学生集体跟读。

(3)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5)(6)

(4)教师呈现与故事主要情节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正误。(5)教师呈现图1、4、5、8、11,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给图片排序,然后读一读。(5)呈现图8、9、10,删除问句子,让学生补全对话。

Get ready(1)TPR活动。教师发出口令,学生按照要求站到正确的位置。

T: Stand in front of the desk.Stand behind the desk, Stand in front of the blackboard.(2)教师快速呈现第一课时Get ready和故事中的方位词词组,学生快速读出词组。然后,教师呈现故事图4、5、9、11,让学生将图和词组匹配。

(3)回顾故事。教师用问题串起整个故事。例如,可以询问学生兔子是否在桌子下面、是否在桌子后面、是否在箱子里,以及最终兔子在哪。

T: Where is the rabbit? Is it under the table/ behind the table/in the box?

Learn to Say 1.呈现情景

让学生看插图,询问学生:图中有谁?这是哪个房间?能看到什么物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词卡desk, box, door, window, bed, floor,教师带读,学生跟读。T: Who is in the picture? What room is this? What can you see? 2.学习词汇

(1)教师请学生评价房间是否整洁。T: Is the room tidy?(2)教师播放课件中鹏鹏的朋友提出的问题,学生看图回答。T: The room is untidy.Pengpeng’s friend can’t see things clearly.(3)教师呈现图中的物品图片(帽子、球、猫、袜子、书、雨伞),询问学生这些物品都在哪里。

T: Look at these things.Where are they in the picture?(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词卡on the desk等,教师带读,学生跟读。(5)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读。3.练习运用

(1)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扮演鹏鹏和他的朋友,练习询问、说明图中物品的位置。(2)告诉学生,鹏鹏的房间物品摆放不够整齐,让他们帮他整理一上,学生两人一组一个学生说出建议,另一个学生根据建议将物品摆在图中的相应位置。

Match and say(1)教师呈现这一板块中的五幅故事图,请学生看图回忆故事人物对话。

(2)学生两人一组,教师将句卡发给小组。要求学生先一起读卡片上的句子,然后挑选句子补全图片中的对话,最后两个人一问一答,读出对话。(3)教师呈现补充完整的图片,学生逐图分角色朗读句子。

Let’ s Sing(1)告诉学生接下来学习一首歌。呈现小猫图片,让学生看第一幅图(遮住小猫),让学生猜测小猫在哪。

T: Where is the little cat? Ss: Is it under the table?(2)按上个步骤分别呈现第二、三幅插图,让学生猜测小鸭、小鸟在哪里。(3)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指插图。(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唱。

(5)播放录音,每次一段,让学生跟唱并表演小动物。(6)播放录音,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练习演唱。

Get ready(1)播放本单元歌曲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演唱歌曲。

(2)TPR活动。老师说指令,学生按照指令将文具放在相应的位置。

T: Put your pencil in the desk./ Put the book on your head./Put the ruler under the pencil box./ Put your hand in front of the desk./ Put your bag behind your body.Listen and Number(1)学生看插图,自己说说图中兔子的位置。教师任意说出其中两只兔子的位置,让学生指图。

(2)告诉学生接下来听录音,按照听到的顺序给图标序号。(3)播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边听边指图。

(4)播放录音,每次一句,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标序号。

(5)播放录音,每次一句,让学生重复句子并指出图中相应的兔子。(6)全班一起核对答案。

Talk together 1.呈现情景

让学生看图片,猜猜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猜猜她们在找什么。T: What are they looking for? 2.学习对话

(1)播放课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对话:女孩是否找到了帽子? 帽子在哪?

T:Where is the cap?(2)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对话。

(3)学生说说女孩都到哪些地方找了帽子,并读出相应的句子。3.练习运用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对话。(2)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读对话。

(3)教师呈现一幅完整的客厅图片。教师指图并询问学生图中物品的名称,教师呈现词卡,学生跟教师读词,然后学生将词卡和物品匹配。

(4)学生两人一组,一个学生扮演奶奶,另一个学生扮演Lisa寻找物品。由学生商量决定需要寻找的物品和物品所在位置。

Show Time

(1)呈现Show Time插图,让学生回忆每幅插图中人物的对话。(2)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让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语音语调。(3)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故事

(4)教师提供人物面具、魔术道具,请几组学生表演。

Uncle Booky’ s Blackboard(1)让学生找出故事中所有询问和说明位置或处所的语句。(2)教师呈现黑板上的问句,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答句的句卡,让学生将问答句子匹配。(3)播放录音,学生逐句跟读。Get ready(1)教师快速呈现本单元物品词汇和方位词,学生快速认读。

(2)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将一支钢笔藏在了教室中,让学生猜一猜藏在哪里了 T: I hide a pen in our classroom.Where is it? Can you guess? Ss: Is it„?

Let’ s Chant(1)让学生看看插图,询问学生这是哪个房间,猜猜小男孩为什么很着急。T: Which room is it? Why is the boy worried?(2)播放歌谣,让学生先完整听一遍,询问学生小男孩找不到什么物品了。(3)播放歌谣,鼓励学生跟着说。

(4)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歌谣边表演动作。(5)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说一段歌谣。

Let’ s Find Out(1)教师呈现教材上的两幅图,告诉学生接下来要进行一个比赛。让学生根据图的内容提问或回答问题。

(2)让学生看图,然后合上书,凭记忆提问或回答问题,可以分成小组,一个小组问,一个小组答。

(3)学生两人一组,每个人分别提问一幅图,另一个学生回答。然后交换角色。

Let ‘s Read

(1)告诉学生接下来要读一段介绍房间里物品的短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房间里有什么物品。

(2)告诉学生,有些短文提到的物品并末在图中画出来,让学生读短文,找出所缺的物品。(3)询问学生文本中提到了desk, 图中是否画出来了。教师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出关于desk 的信息,用波浪线画出方位in front of the window。然后示意学生在图中画出桌子。(4)学生依照上面的方法独立阅读短文,补全图片内容。

(5)呈现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说一说他们补画的内容。如 There is a desk in front of the window Get ready(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说唱上一课的歌谣。

(2)播放故事动画,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故事主要情节。

Listen and check

(1)教师呈现故事图1-2,让学生看图说说人物或物品的位置。(2)学生自己看图说说其余图片中人物或物品的位置。(3)学生听录音,独立判断正误。(4)再次播放录音,学生检查。(5)全班一起核对答案。

Look and Write(1)教师呈现图片,示范说明图中小鸟的位置,然后将例句写在黑板上。(2)学生自己看图,说明图中其他动物的位置。(3)让学生独立完成句子的书写。(4)全班一起核对答案。

Listen and Repeat

(1)老师可以将本板块中的这几个单词串成一个故事,在讲故事、学生猜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出示图卡和词卡,带读单词。教师呈现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告诉学生他叫Mark。让学生看他的手臂受伤了(呈现词卡arm)。让学生听汽车的声音,猜单词(呈现词卡car)。告诉学生Mark 乘车去了好多地方。Mark 先去了农场,教师呈现农场一角(呈现词卡farm),然后又去了公园(呈现 park),接下来,Mark在公园里看表演,一个魔术师拿 一个星形(呈现 star)和心形(呈现词卡 heart)的魔杖,在水中变出了一条鲨鱼(呈现词卡shark)。(2)教师指单词,和学生一起朗读。让学生注意阴影标出的字母组合 ar/ear在单词中的发音,可以让学生试着说出发音。

(3)教师呈现短文,让学生边读边标出字母组合 ar 发音与arm相同的单词。

The boy is Mark.His arm is hurt.His mom takes him to a farm in a car.And then they go to a park.They watch a magic show.The magician has a star stick and a heart stick.At last people see a shark.(4)任意抽出两张单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判断其中的 ar的发音是否相同。

Listen for sounds(1)呈现本部分图片,让学生尝试自己看图说出单词。

(2)告诉学生,接下来听这两组单词的录音,每组都有一个单词的发音不包含 /a:/,请学生找出来。

(3)播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听一遍,可以边听边指图片。(4)再放一遍录音,让学生自己完成练习。(5)播放录音,一次一句,全班核对答案。

Read with Uncle Booky(1)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字母组合ar在单词中的发音,尝试读一读本板块的单词。(2)播放前两个单词的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然后让学生试着读出后面的四个单词。(3)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核对自己的读音是否正确。(4)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Get ready

6(1)教师通过投影设备随即呈现故事中的图片,请学生根据问句或者答句把图片对话补充完整。

(2)请几个学生把图片按照故事顺序贴到黑板上。

Find the Words in the Puzzle(1)教师呈现图卡,让学生说出单词。(2)教师快速呈现词卡,学生读词。

(3)让学生看字谜,教师示范圈出door一词。(4)学生自己找出字谜中隐藏的单词。(5)核对答案。

Look and Write(1)教师呈现图1,询问学生松鼠在哪儿。

(2)学生自己看图,说出每幅图中松鼠的位置。(3)学生自己根据图片补全句子。(4)全班反馈答案。

Complete the Dialog(1)教师呈现对话,学生自己读。(2)教师询问学生David在找什么。

(3)教师呈现图片,让学生观察图,尝试补充问句和答句。(4)核对答案。

(5)学生说说图中其他物品的位置。

Fact File(1)教师呈现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都是什么表演。(2)教师呈现四种表演的名称,带着学生读。(3)请学生将图片和名称匹配。(4)询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表演。

Uncle Booky’s Storytime(1)教师告诉学生接下来要读一个城外老鼠去城里偷吃事物的故事。(2)让学生看看插图中的老鼠,猜它们进到城里后都会去哪里。(3)播放完整故事。询问学生最后老鼠在哪里。(4)学生自己完整读一遍故事。

(5)播放录音,每次一句。学生逐句跟读,模仿语言语调。(6)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

Unit 5 Places Lesson 1 Get Ready 1.欣赏图片

教师播放一些地点或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名称。2.想一想,说一说

(1)教师出示火车站图及四个单词 a zoo, a post office, a supermarket, a train station,引导学生找出与火车站相匹配的单词。

T: Where is it? Can you find the word?

(2)老师运用以上方式依次出示邮局、动物园和超市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单词。

(3)教师将地点单词放入地图中,并尝试用Is there „near here?进行询问。T: Look at this map.Is there a supermarket near here?

(4)播放Talk about the Pictures课件,学生跟读。

Enjoy the Story 1.导入故事

呈现故事第一幅插图,让学生看插图,说一说Ken, Ann 和Mocky在干什么,并将故事中的地图贴在黑板上。

T:What are they doing? Why they are looking at the map? Can you guess? 2.学习故事

(1)播放故事动画,让学生说一说故事中提到了哪些地点。(2)出示第二幅图,问学生Mocky等人在什么地方,将train station贴在地图上。T: Where are they?

(3)播放图3-5动画,让学生边看边想:

Ken, Ann和 Mocky遇见了谁?他想去什么地

方?怎样去呢?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将相应的地点名词 supermarket, post office贴在地图上,并结合地图说说路线,学习go down, next to 以及问路句型 How do I get there?(4)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关注Mocky等 人要去哪里及怎样去。

T: Where are Ken, Ann and Mocky going? How can they go there?

(5)播放图6-9动画,让学生边听边试着画出路线图,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between 和toilet 和意思。

(6)播放图10动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Mocky的表情,让学生推测 Mocky的感受。

3.模仿表演。

(1)播放录音,让学生指人物对话文本,跟读对话。

(2)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

(3)呈现故事主要情节的插图,删去部分对话文本,让学生根据图片和语言提示,补全对话。

(4)把学生分成小组,朗读对话。

(5)结合故事情节内容,借助地图,让学生说一说Mocky等人的路线。

Lesson 2 Get Ready

(1)教师呈现故事图,让学生回忆故事中主人公都去了哪些地方,找出故事中提到的地点名

词。然后让学生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并把地点名词卡片贴在地图中。

(2)让学生运用故事在有关指路和问路的语言,说一说主人公是怎么到达目的地的。

Learn to Say

1.呈现情景

告诉学生Mocky 的朋友Bobby初次来到Mocky所在的地区,Bobby想去图书馆,但它不知道图书馆在哪里。

2.学习词汇

(1)呈现现情景图,让学生找到library的位置,看看library离哪人地点最近。

(2)播放 Bobby 和Mocky的对话,学生跟读,在对话中学习这两个地点名词。

(3)让学生扮演 Mocky,向 Bobby 介绍地图上的地点。结合学生的问答逐一呈现词汇,如

train station, lake, supermarket等。(4)播放课件,学生跟读地图中的地名。

3.练习运用

(1)教师放录音,让学生听对话,指相应的地名。

(2)学生分角色练习对话。

(3)教师呈现本地区地图,尽量包含所学的地点或处所,让学生看图说地名或看地名指出图

中地点。然后,教师询问不同地点的位置,学生回答。

(4)学生替换地点名称,两人一组表演对话。

Match and Say

(1)逐一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提示回忆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

(2)出示故事对话文本,让学生尝试独立朗读文本。

(3)让学生结合图片内容和文本提示,选择恰当文本进行搭配。

(4)核对答案。

(5)全班朗读对话。

Let’ s Sing

(1)让学生看插图,说说图中都有什么,他们在哪儿。

(2)播放歌曲,让学生尝试自己读歌词。

(3)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4)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5)分段播放歌曲,鼓励学生在小组中演唱。

Lesson 3 Get Ready

(1)播放本单元歌曲,学生在歌声中轻松进入课堂。

(2)借助人物面具和地图,让学生表演故事内容。

Listen and Match

(1)呈现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地点名称,并猜一猜这些人物会在什么地方。

(2)告诉学生接下来听录音,播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听力内容。

(3)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将人名与地点匹配。

(4)播放录音,每次一句,让学生重复录音内容。

(5)全班一起核对答案。

Talk Together

1.呈现情景

呈现Talk together 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建筑,猜一猜图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2.学习对话

(1)出示对话中的主人公,让学生看图猜一猜Tom想去哪里。

(2)播放对话录音,让学生听对话,并尝试在插图中画出路线。

(3)教师在图中画出路线,帮助学生理解 go straight。

(4)让学生跟读对话内容。

3.练习运用

(1)呈现对话下方的四幅图,老师指图,让学生说出地点名称。

(2)让学生在不组中分别扮演警察和Tom,询问、说明如何去上述四个地方。

(3)让学生在全班展示对话

Show Time

(1)教师把故事中部分图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并给图片排序。

(2)让学生回忆每个场景中的人物对话,教师说问句,让学生看图片补全对话。鼓励学生用

自己的语言回答。

(3)让学生在小组中表演、创编故事。

Uncle Booky’ s Blackboard(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归纳故事中出现的指路、问路的语句,并出示在黑板上。

(2)学生朗读黑板上的句型。(3)播放课件,学生跟读。

Lesson 4 Get Ready

(1)做“猜地名”游戏。让学生看单词首字母,猜地名;或看局部图片,猜地名。(2)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故事。

Let’ s Chant

(1)让学生看歌谣的插图,说一说插图中有哪些人物,然后看插图,读文字。

(2)教师播放歌谣,请学生欣赏歌谣。

(3)教师再次播放歌谣,学生尝试跟唱。

(4)播放录音,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

(5)播放录音,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跟唱、展示。

Let’ s find out

(1)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有哪些建筑物或场所。

(2)让学生在图中画出从Peter 所在的火车站去Tom家的路线图,并尝试说一说。

(3)让学生独立读文字内容,根据路线补全文本。

(4)全班结合线路图和文字内容核对答案。

(5)让学生将终点更换为其他的地点,再进行练习。

Let’ s Read

(1)利用课件出示 E-mail的主页,让学生了解这是一封邮件。

(2)学生观察邮件,找出写信人和寄信人。

(3)学生通读邮件,找出邮件中的地点,并在图中找出来。

(4)再次阅读邮件,找出邮件中提到位置关系的单词

(5)学生读邮件,找出提到 library和 school的语句,并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来。

(6)核对答案。

Lesson 5 Get Ready(1)播放课件,学生一起演唱本单元歌谣。T: let’ s chant together.(2)做游戏。让学生看地点名词卡片,读地名,然后从中抽走一张,让学生再次读单词,找出缺了哪一张。

Listen and Check(1)让学生看教材上的五幅图,说说都有哪些地点。

(2)让学生描述每幅图中地点的位置关系。学生

(3)让学生听录音,初步判断录音内容与图片是否相符。

(4)再播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做判断。

(5)再播放录音,每次一句,核对答案。

Write the Questions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说说图中有什么地方。然后老师出示答语It is in the tree.引导学

生说出问题 Where is Uncle Booky’ s house?

(2)让学生观察第二幅图片,说说图中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说出bus stop 和train station。

然后结合答句It is near the train station.让学生想一想问题会问哪个地方,引导学生说出 Where is the bus stop?(3)以同样的方式完成第三、四题。

(4)让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核对答案。

(6)让学生两人一组互问互答。

Listen and Repeat

(1)呈现circle, bird, shirt, girl的四张卡片,让学生先读一读,然后说一说阴影部分的字母组 合ir发什么音。

(2)呈现nurse, purse, turtle, 让学生先读一读,然后说一说阴影部分的字母组合ur发什么音。

(3)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边听边指相应的图片。

(4)让学生说一说这几个单词中阴影部分字母组合的发音是否相同。

(5)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单词。

Listen for Sounds

(1)告诉学生接下来听两组单词的录音,每组中有一个单词的发音中不包括/ a:/。放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

(2)播放录音,让学生找出发音与其他三个单词不同的那个。

(3)继续放录音,每次一个单词,让学生跟读单词,体会发音,找出发音不同的那个。

(4)全班核对答案。

Read with Uncle Booky

(1)让学生根据字母组合ur和ir的发音规律,尝试跟读两组单词。(2)播放每组前两个单词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3)让学生试着读出每组后两个单词。

(4)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核对自己的读音是否正确。

(5)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Lesson 6 Get Ready

(1)让学生说唱本单元歌谣。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复习、表演故事,可以选几组学生展示。

(3)组织学生开展看首字母猜地点名称的游戏。

Find the Words in the Puzzle

(1)将教材中的六幅图同时呈现在课件中或黑板上,让学生看图片说单词。

(2)让学生在复习单词的基础上,迅速找出字谜中的单词。

(3)核对答案。

Write Three Sentences about the Town 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说说其中有哪些建筑或场所。让学生仿照例句,根据图片内容写三句话。

让学生朗读写出的句子,全班一起核对完成情况。

Fact File

让学生欣赏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问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地方。

T: Do you know these places?

播放课件,逐一展示每一幅图片,并询问学生Which city is it in?让学生回答。

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国家的著名建筑。

Self-assessment

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经常去的地方和不经常去的地方。

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找出本单元中自己最喜爱的课时,并评价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Uncle Booky’s Storytime

教师呈现插图1,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找出小偷的位置和白猫警长的位置。播放故事动画。让学生说出小偷先后去了哪几个地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大家要称赞白猫警长。

Unit 6 Review

第一课时

一 teaching aims

理解认读学过的单词及词组。能书写重要的单词和词组。二 teaching important 1能书写重要的单词和词组。三 course

revision the words.2 look and say.3 read it in pairs.4 write on the exercise book.第二课时

一 teaching aims can read the story.can write the words.二 teaching important.1.can write the words.三 course 1 read the story one by one ask in pairs.3 act out.4 write the words on the exercise book.5 check.第三课时

一teaching aims

能理解并掌握单元课后练习题。能掌握基本功能句的用法。二 teaching important

1能理解并掌握单元课后练习题。三 course 1 复习语法知识。做练习题。功能句复习。运用功能句做对话。

第四课时

一teaching aims

能理解总复习练习题中的语法知识。能根据发音规则掌握听力题的技巧。二 teaching important

1能根据发音规则掌握听力题的技巧。三 course 1 listen and choose.2 listen and complete.3 listen and choose.复习相关语法知识。做练习题。

第三篇:冀教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册(模版)

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一、奇妙的动画

教学重点:1.会画简单的动画,了解动画原理; 2.能够识别传统动画与电脑动画;

3.通过对动画片的兴趣对动画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欣赏Flash动画,了解“层”与“帧”。

教学内容:观看动画片《神笔马良》,制作简单的传统动画,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画片,认识关键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2、生讲故事

3、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

4、讨论马良有一支什么样的神笔

二、上网搜索动画片《神笔马良》,下载并保存,播放欣赏。

三、动画的历史及形成

A、我们唐山的皮影也是动画的一种古老形式

B、原始的动画是一张一张画出来的,经过快速的播放,形成连续的动作 C、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的现象,看到的物体的形象在1/24内不会消失,D、所以每秒播放24张以上的连续画面动作,看起来是连续的动作也就是动画片。

四、制作简单的传统动画

在书本的页脚上画一个花心,在下一张的书角上留下印痕,画好这个印痕再多画一个花瓣,如此每页多画一个花瓣,画满为止。

用手轻轻滑过,在眼前就会形成动画,这就是古老动画片的制作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上没有画完的或不能画的作为作业课下完成。

第二课时

一、欣赏导入:

把上节课大家制作的简单的传统动画模型拿出来,哪位同学到前面演示给大家看一下。

二、讲授新知识

1、认识几种动画片,中国动画,用中国画的形式画的动画片;剪纸形式的动画片。二维动画片,如宝莲灯、狮子王等 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三维动画片,如玩具总动员、侏罗纪公园等。

2、动画的帧与层

动画是由一幅一幅的连续呈现的画面组成的,每一幅画就是一帧,帧连续播放也就形成了动画片。

层是一个动作不能在一张画面上完全表现,需要在上下几张透明的胶片上画出来,这时的每一张胶片就叫一层。

3、关键帧

在传统动画片中一些对造型或运动效果等方面起决定作用的画面,是由高技术 的画师完成的,其余的中间画面可以由普通画工模仿、添补绘制完成。在电脑动画创作中也有一些帧被定为关键帧。

4、演示动画关键帧(变形动画)

三、作业:下面的动画你最喜欢哪个?请上网搜索并下载保存。传统动画片:《鼹鼠的故事》《巴巴爸爸》《猫和老鼠》 中国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空》《小猫钓鱼》 三维动画:《玩具总动员》《侏罗纪公园》(光盘)

四、互相播放欣赏。

五、课上小结。

第二课 动画制作工具flash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界面中各部分的作用,及常用菜单所在的位置,重点掌握工具的应用。

2、理解时间轴的概念及作用,运用工具箱中的圆形工具绘制一个小球,并在时间轴上进行相应的设置,使之运动。

二、教学内容

1、工作界面的介绍

2、绘图工具的使用

3、学习制作运动动画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播放上一节课自己下载的喜欢的动画。(选两个较好的全体观看)

师:你们想制作这样的动画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动画制作工具FLASH。二学生看书自学下面内容: 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一)Flash MX的工作界面如下图

Flash mx工作界面主要分为 标题栏、常用工具栏、时间轴、工具栏、主工作区、浮动面板、属性面板及动作面板等。

(二)部分绘图工具的使用

箭头工具:用于选定工作区中的点阵图或矢量图,并可对点阵图进行一定的编辑; 副选工具:可对所绘路径进行精确调节; 直线工具:用于绘制直线; 索套工具:创建任何形态的选区; 钢笔工具:可以精确绘制直线或曲线路径; 文本工具:用于创建文本或文本域; 椭圆工具:绘制椭圆或圆; 矩形工具:绘制矩形或正方形; 铅笔工具:可以绘制任意线条或图形;

刷子工具:用于着色的一种工具,可以创造任意特殊效果; 墨水瓶工具:用于填充线条或图形边框的颜色; 油漆桶工具:改变物体的填充色; 吸管工具:用于拾取颜色;

橡皮擦工具:用于移动窗口中显示的视图。„„

三、学习使用工具进入绘画。

四、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Flash的基本界面特征,强调工具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Flash动画制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六、课外作业

上机操作,使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绘出相应的图形。第二课时

一、找学生到前面绘画出立体球

二、学生自学下面知识点:

Flash中的时间轴主要由图层、帧组成。

A帧(frame):传统意义上的动画是由一张张单独的胶片组成,将这些静止画面连续播放,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就产生连续运动的动画效果,而Flash的帧就如同电影胶片,按时间轴窗格中每一帧画面的顺序播放就产生了动画效果。

B图层(layer):动画中的每一帧都是由多个图层中的图片重叠组成的,不同图层的画面元素,可以分别施加动画效果。图层可以用透明的玻璃纸来比喻,当上面图层和下面图层的内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容相重叠时,上面图层上的内容将遮挡住下面图层上的内容,所以有时需要调整图层的叠放顺序。

三、制作一个小球运动的动画步骤:(效果如下)通过大屏幕演示操作过程:

1、打开Flash新建一个Flash电影文档;

2、单击工具栏中的椭圆工具,即选定椭圆工具;

3、在工作区里所要绘制小球的地方,按住鼠标左键进行拖动,松掉鼠标即完成绘制(同时按住Shift键可绘出正圆);

4、添加渐进色,去掉边线,使其看起来很像小球,5、绘制完球后,用箭头工具将小球选定,在插入菜单中选“转换为元件”然后移动到适当的位置;

6、在时间轴上的第30帧按F6(或单击插入关键帧菜单)插入一关键帧;

7、在工作区内用箭头工具将小球移动到结束运动的位置;

8、单击回到第一帧,打开实例浮动面板,在帧数标签中选择图形;

9、时间轴上从第一帧到第30帧出现了一个蓝色背景的实线箭头,动画制作完成;

10、按Ctrl+Enter观看最终效果。

四、学生练习操作:

1、演示一个小球的动画加旋转,方法:选 中开始帧后打开属性对话框,在旋转中选择一项,再定义转几次。

2、学生制作练

3、制作一个纯色圆形,再作动画加旋转,让学生看看是不是在旋转,说说为什么?(小结:没有方向性的图形,没有办法看出在旋转)

4、加停止命令 现在学的停止命令是加在帧上的比如要在动画的最后一帧上停止那么 方法:选中最后一帧,打开动作面板,在影片控制中选stop一项,双击。五 本课小结

在这一课中,学习如何制作Flash的第一个动画,同时掌握了帧的应用,更深一步地了解了Flash制作动画的方式方法。

六、课外作业

上机完成该动画的制作。

三、小蝌蚪找妈妈

第一课时 导入图片绘制青蛙

教学重点:在网上搜索青蛙、荷花、池塘等词查找相关的图片。学习在flash 中插入图片。教学过程:

1、在地址栏里写入www.xiexiebang.com在中搜索青蛙、荷花、池塘等词查找相关的图片,保存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2、如果找不到的在网上邻居中的teacher中复制,粘贴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3、打开flash在文件菜单中选导入一项,将找到的图片导入场景中

4、用导入到库一项将其它图片导入到库中,然后拖到场景中,看有什么区别。

5、学生练习

6、将荷花图片设为背景图片

方法:

1、将荷花图片放入场景中,选 中后,打开属性设置图片大小与场景大小相同。X、Y的值设为0。

7、学生练习。

8、学画青蛙

插入第二层,插入青蛙图片用自由变形工具改变大小、位置,9、将第一、第二层锁定,插入第三层,照着第二层的青蛙画出青蛙的形状

10、学习使用铅笔工具和直线工具进行绘画,学习使用颜料桶工具进行填色。

11、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画蝌蚪和元件库的使用

教学重点:学习元件库的使用,完成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过程:

1、打开荷花flash绘制蝌蚪并创建动画效果

2、示范蝌蚪的画法,学生练习

3、将蝌蚪转换为元件,然后制作蝌蚪由场景外部向青蛙游动的动画,(创建补间动画)学生练习。

4、建立新的图层,在窗口菜单中打开库,或按F11快捷键直接打开库。在库中会有建立的所有元件和导入的图形文件,将蝌蚪直接拖到场景中的新图层。

5、需要几只蝌蚪就建立几个层,每层只能作一动画。

6、用自由变形工具改变蝌蚪的大小和方向,让蝌蚪从不同方向游向青蛙。学生练习。

7、测试影片观看效果。

四、牵牛花儿开 教学目标:

1、制作牵牛花开动画,学会使用制作Flash逐帧动画;

2、进一步熟悉Flash元件操作。教学重点:制作逐帧动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一、激趣导入

用第一课介绍的书角花为例,引导学生说出逐帧动画的特点

二、新授内容

画牵牛花逐渐开放,每一帧都是关键帧,代表着牵牛花开放的某一时刻的状态,花开的顺序不能错

三、试一试

引导学生尝试体会“洋葱皮”效果及其用途,并借助“绘图纸”工具调整牵牛花各帧上图形的位置,使动画更加流畅

四、学生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

五 转动的风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制作风车,能了解运用Flash中动作补间的另外一种形式:旋转运动; 2.在第三课的基础上再次运用图层,认识图层在Flash中的作用。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对美的体验和欣赏。教学重点: 多图层的运用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练习法:实践演练,在做中学。

小组合作法:小组交流互助,学习他人优点,促进自我改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激情引趣

师:转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转动也是动画制作经常用到的一种动画效果。使用FLASH动作补间能方便地制作物体旋转的动画效果。下面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老师制作的“风车”。

二、制作动画:

师:今天我们来个小小的比赛,看谁的风车先转起来。活动1:比赛画风车

A学生看书自学,P25-26(上),绘制风车。

小提示:画好一个叶片,复制出其余叶片后可以通过“修改——变形”实现风车叶片的旋转,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教材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如何操作,学生可任意选择变形的方式;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来实现。为风车配色的操作完成后,选择“查看——转到——场景1”或者直接单击“场景1”图标,回到场景中进行下一步操作。风车的绘制,可按照教材中提供的方法,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B找学生到前面演示自学效果

C教师点拨“修改——变形”这部分内容。D欣赏学生绘制的风车。活动2:风车转起来

A自学“我来做”上面的一部分——将风车图形转换成元件并设置旋转动作。小提示:将风车转化为元件的时候,要将风车的所有叶片及中心一起选中。B大家一起播放,看谁的先转起来,同时播放歌曲《三月三》。C互相帮助,让大家有风车都转起来。D、学生演示,巩固自学的知识,教师点拨。

三、集体再一次欣赏,在音乐声中,风车转动,课堂气氛活跃。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把上一节课制作的风车找出来,并一起播放。

二、继续完成做一做第二部分。

A学生看书,自学P26下,学习动作补间的另一种形式——转动。

B问:观察两个风车的转动速度,让学生体会在属性面板中所设置的旋转次数与最终的风车转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小提示:“插入图层,制作一个新风车”:使新风车的第二个关键帧选取的位置和第一个风车保持一致,通过设置新风车的旋转次数(与第一个风车不同),可以认识旋转次数与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旋转次数越多,风车转速越快。

三、试一试:

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前观察第1帧与第29、30帧的画面有何不同,理解删除最后一帧的原因。

四、小探究:

活动1为风车绘制手柄,体会层的作用;

“绘制风车手柄”:教师可安排学生去尝试将手柄绘制在“风车”图层,播放并查看效果,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运动对象应该绘制在不同的层。

活动2制作一个卷叶风车,这是对前面活动的一个拓展性练习,在教材中安排此步骤的意图是想让学生熟悉旋转效果并能制作不同的风车叶片。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五、自已解决:

1、2、如何使影片播放更加流畅 如何设置舞台背景色

让学生设计好自己需要的舞台背景色。

六、交流“用动作补间的旋转效果,还可以制作哪些动画”,可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调整风车转速的方法可以通过调整帧数或帧频来实现。六 孙悟空变变变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位图转矢量图,掌握图片格式转换操作要领;

2.学会制作Flash形状补间动画;

3.知道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

能力目标: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从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以及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时安排:

1课时(可根据需要二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四、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法:教师讲解、引导。任务驱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吗? 最喜欢里面的哪一个人物?

谁能给大家说一下孙悟空有什么本领? 那么大家想不想再看一次《西游记》?

好吧,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自制的《西游记》片段(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播放Flash动画

出示课件:即本课孙悟空变成大公鸡、房子、猪八戒和桃子的变形动画,并伴有动画片《西游记》里的主题歌)

师:好了,大家欣赏完了,想不想自己做出这个小动画?(生:想)那好,今天就让老师和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大家一起再来做一次。

(二)制作动画

A布置学习任务,勇闯第一关

1、师:孙悟空大闹天空,玉帝派二朗神捉拿孙悟空,在众多的神仙捉拿下,他变成了一只公鸡。现在我们就帮他变一下吧,请大家自学P30的“我来做”这部分,要认真仔细的读要求,反复的推敲,然后按步骤完成?遇到困难时再仔细读读,答案就在里面。好了,开始闯关吧!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提供图片资源库)

3、简单交流,恰当鼓励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读要求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B布置任务,勇闯第二关:

1、同学们真棒。第一关居然没有难倒我们,可是二朗神君的第三只眼睛一下子就认出来了,他变成了一只鹰,孙悟空一见不好,迅速变成了房子,现在老师宣布:挑战第二关开始!

2、学生自主完成

(本关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进行演示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最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3、学生演示,全班交流,恰当鼓励。

这一部分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在设计上仍旧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来完成,尽量避免教师的讲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魅力和导向作用,让学生充满自信完成任务。

此外概念部分并没有象往常一样在上课伊始就提出,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尝试中领悟,从而自然的明白其中的含义。C布置任务,勇闯第三关:

1、第二关居然没有难倒我们,可是二朗神君的第三只眼睛一下子又认出来了,他变成火要烧房子,孙悟空一见不好,迅速变成了猪八戒,当时猪八戒是天篷元帅,这下可好了,天兵们怎么也认不出。现在老师宣布:挑战第三关开始!

2、学生自主尝试完成“勇闯第三关”。(教师提示学生观看专题网站“勇闯第三关”中的“重点提示”;此外教师巡视指导,针对问题及时解答指导。)

3、教师讲解示范“勇闯第三关”。(因为本部分学习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学生自选的图片又为其制作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应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共性问题,安排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

4、学生完成“勇闯第三关”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在制作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安排了交流展示,既是对完成好的同学的鼓励,又能够充分调动没有及时完成动画制作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能力,互帮互助,最终完成任务。

(四)勇闯第四关:

1、第三关居然没有难倒我们,可是二朗神君的第三只眼睛一下子又认出来了,他一个劲喊:屁股红的是猴子,孙悟空一见不好,正好前面有一棵桃树,他迅速变成了桃子,当树上全是桃子,二朗神君看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他。现在老师宣布:挑战第四关开始,帮肋孙悟空渡过难关。

2、学生自主尝试完成“勇闯第四关”。(教师提示学生观看专题网站“勇闯第三关”中的“重点提示”;此外教师巡视指导,针对问题及时解答指导。)

3、教师讲解示范“勇闯第四关”。(因为本部分学习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学生自选的图片又为其制作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应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共性问题,安排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

4、学生完成“勇闯第四关”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三、展示交流,综合评价(针对学生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及教师巡视中看到的好的作品结合课程时间情况展示3-5人作品,并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充分鼓励和奖励。)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培养竞争意识,为今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全课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了孙悟空变化的本领,你的孙悟空能变化多少次?(生:无数次)说的真好,我们手中的孙悟空能变化无数次,下节课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你的孙悟空形象变化的千姿百态,多种多样!

反思:本课结束后,发现孩子们的想象是无可限量的,他们的答案也有独特之处,孩子们有自己看世界的眼光,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中,因更多的放手,给他们创造更广阔的自由空间。七 神奇的放大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使用Flash制作放大镜效果; 2.初步了解Flash中遮罩层的原理及作用。能力目标:掌握Flash中遮罩层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从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教学重点:Flash中遮罩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Flash中遮罩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层,利用它可实际很多神奇的功能,现在我们一起欣赏动画片断《神奇的放大镜》

二、制作动画

1、在两个图层上,分别制作需要放大的图形元件和放大后的图形元件。

A学生看书P32“我来做”,自已试着来做。B找一个学生到前面检查自学效果。C教师精讲,指出不足。

这个动画中主要图层是“镜”、“大图”和“小图”。“小图”中的元件不被遮罩,在影片播放中都能显示(与遮罩层无关);“大图”中的元件是被遮罩的,需要透过“镜”元件才能看到。插入“放大镜”图层是为了使这个动画更加真实,增加趣味性和生活性。

2、制作放大效果

A学生看书P33上,自已试着来做。B找一个学生到前面检查自学效果。C教师精讲,指出不足。

3、制作放大镜边框与手柄

A学生看书P33下,自已试着来做。B找一个学生到前面检查自学效果。C教师精讲,指出不足。

提示:用箭头工具可同时选中位于不同图层的对象。

“制作放大镜效果”:教材提供了一个制作往返动作补间动画的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先创建第1帧与第50帧之间的动作补间,然后再创建第50帧到第100帧的动作补间。

三、“交流”:学生讨论遮罩层的作用?

这一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利用遮罩层可以实现的效果并不仅仅只是教材中介绍的放大镜一种,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在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讨论:我们这样操作得到的放大镜效果真实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的缺点:在图像的边缘,特别是图像的放大比例比较大时,图像会发生比较大的偏移,有时显示出来的放大图像并不是放大镜下面区域的图像。

四、欣赏作品 课堂小结

八、革命圣地西柏坡图片展

教学目标: 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知识目标

1.学会使用文本工具和调色器面板; 2.加深对图片位置移动的补间动画;

3、加深对Flash中遮罩功能,制作霓虹灯效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观赏西柏坡图片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教学,增添学生的幽默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会寻找生活中的神奇和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活动重、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四、活动准备: 一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作品 激情引趣

出示革命圣地西柏坡图片展动画片断,师生一起欣赏。

师:这些图片是老师收集的,利用FLASH工具制作成动画,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收集了大量的革命圣地西柏坡图片。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它制作成动画。

三、我来做 搜索整理图片:

搜索信息的关键词由学生自己确定。注意文字说明要和图片相关,语言要简洁精炼。图片大小可以在ACDSee中调整统一,也可以直接导入到Flash中,在图片属性中调整图片高度和宽度。

三、制作动画

1、打开书36页,找学生读“我来做”这部分,并为这段文字标序号。

2、教师找一名学生读第一步,师演示操作,师生合作完成。

3、生生合作,找两名学生一人读一人做,完成第二步。然后学生集体上机操作。

4、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完成第三步,然后找一到两名学生到前边演示,教师点拨:修改—组合。

5、保存文件,测试影片,观看效果。

四、欣赏作品。

1、集体放映欣赏;

2、优秀学生作品的欣赏。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同学们的动画做得真好,下一节课我们为动画加上标题,制作文字的霓虹灯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制作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图片部分的动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制作标题。

二、制作题目:

1、学生看书自学P36—37

2、教师找一名学生读第一步,师演示操作,师生合作完成。

3、生生合作,找两名学生一人读一人做,完成第二步。然后学生集体上机操作。

4、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完成第三步,然后找一到两名学生到前边演示,教师点拨: A“文本工具”是第一次使用,可先让学生尝试设置字号、颜色、字体等。然后将图片的文字说明输入到相应图片的下方,也可以直接复制文字。在Flash中调整好的一张图片可直接转化为图形元件,然后进入元件编辑状态添加文字说明。

B“我来做 设置题目的霓虹灯效果”:色条颜色并不要求统一,可随意设置。单击“渐变定义栏”可添加颜色指针,将颜色指针拖离“渐变定义栏”可去掉此指针,每个颜色指针的颜色可通过“当前颜色”选框调整。

C在设置“椭圆”的动作时,开始使“椭圆”元件的右端与字条右端对齐,在第60帧时,使“椭圆”元件的左端与字条的左端对齐,设置动作补间,这样题目文字就会一直呈现在屏幕上,并且变换着颜色。

D可让学生交流为什么色条要大于并覆盖文字图形,让学生对色条小于、等于或不覆盖文字图形这几种情况都尝试一下,然后通过作品效果的比较,体会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三、交流:

可以交流通过改变题目文字与色条的相对位置还可以实现哪些效果:

1.在第一帧时,将色条右端与标题文字的左端对齐,第60帧色条左端与文字左端对齐,设置补间动画,可以看到文字是逐个出现的。

2.如将“色条”图层设置为遮罩层可以实现文字逐个出现的效果,只是不能实现文字的霓虹灯效果。

四、欣赏动画,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九、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1、学会设置Alpha值,制作不同的透明效果;

2、能够利用引导线制作动画。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画制作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会寻找生活中的神奇和乐趣,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三、活动重、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四、活动准备: 一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与语文学科相整合,导入课题:

找学生朗读语文课本中的《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把动画的大概内容作了描述。

二、制作日出过程中天空和海面由暗变亮的动画

观看一段海上日出的视频,注意观察日出前后太阳、天空、海面的变化,以便根据观察到的变化效果,在制作动画时合理设置Alpha值和引导线。

1、学生看书自学P38“我来做”第一小节“绘制天空的海面”,并动手操作。

2、欣赏学生的制作作品

3、教师点拔:注意颜色的过渡。

4、学生看书自学P39“我来做”第二小节“天空和海面由暗变亮的动画”,并动手操作。Alpha为透明度:建议学生通过设置不同的Alpha值,实现波纹和天空的渐变效果,体会Alpha值与图形明暗的关系:Alpha值越大,图形越暗,Alpha值越小,图形越亮。

5、教师精讲:创建了三个图层:“天空”、“海面”和“波纹”,通过改变“天空”和“波纹”两个元件在不同关键帧处的Alpha值创建补间动画,体现日出过程中天空和海面颜色的变化。

三、制作太阳升起的动画

1、学生看书自学P39“我来做”第三小节“绘制初升的太阳,使用引导层绘制太阳逐渐升起的轨迹。”,并动手操作。

2、教师提示:

A制作太阳的弧线形运动轨迹就需要添加引导层,画一条引导线,太阳元件中心点与引导线端点要重合,目的是使太阳沿着引导线运动。

B画引导线并不仅限于“铅笔工具”,可让学生去尝试用“画笔工具”等画出引导线。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四、交流:说说制作太阳升起动画其他方法。

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来交流一下使用引导线的心得,总结制作海上日出动画的各种方法。

五、欣赏作品,课堂小结。十 下雪了

教学目标:

综合使用引导线和影片剪辑元件制作出有关下雪情境的简单动画片。教学重点:巩固引导线的使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学生欣赏动画片《雪孩子》的片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兴趣。

二、动画制作:

1、制作背景:

A、学生自学课本P42“我来做”第一节“背景” B、学生动手操作

要求绘制或者导入一幅背景图,这是学生发挥发散思维的一部分,可调动学生的想像力绘制不同的下雪背景图,可以山峰为背景,也可以小房子、树木、河流等等,由学生去自由发挥。

C、教师巡视

2、制作一片飘落的雪花:

A、学生自学课本P43“我来做”第二节“制作一片飘落的雪花” B、学生动手操作

要求:雪花的形状形态各异,不统一,关于雪花的颜色也可由学生任意发挥,鼓励创作,鼓励创新,建议让学生陈述自己想法。一个引导层上最好只画一条引导线,雪花的运动路线可有很大曲折度,但引导线最好不要交叉,上一节课太阳的运动是单一的曲线运动,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雪花与太阳运动的不同。

C、教师巡视

三、制作漫天飞舞的雪花:

A、讨论:交流如何制作出更多雪花飘落的动画:

可以添加更多的层,分别制作;可以逐帧画出更多雪花飘飘洒洒降落的过程等等。教材中是双击“雪花”元件,进入元件编辑状态,绘制更多的雪花。为确定每个雪花所在的位置,需要多次试验,以达到更好的动画效果。

B、学生自学课本P43“我来做”第三节“制作漫天飞舞的雪花” C、学生动手操作 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D、教师巡视

四、制作眨动眼睛的雪人

A、学生自学课本P43“我来做”第四节“制作眨动眼睛的雪人” B、学生动手操作

涉及到了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这里用逐帧动画做影片剪辑元件)以及使用。C、教师巡视

点拔:要注意雪人的眼睛与雪人脸部协调搭配。

五、播放影片。影片剪辑元件虽然只有四帧,但却可以贯穿整个影片的播放过程,并不受主影片时间轴的限制,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影片剪辑元件的特点。

六、全体同时播放,学生可下位欣赏。

七、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十一 春节贺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使用动作补间、形状补间制作动画; 2.学会使用渐隐渐显效果制作动画; 3.学会给动画添加背景音乐; 能力目标:

利用FLASH制作完整的短片的过程; 情感目标“

懂得珍惜亲情、友情。教学难点:移动中心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作品,激情导入

师:新年好,新年好,新的一年又来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候,动手制作一张FLASH动画,为亲朋好友送上自己最真诚的祝福,(边播放春节贺卡动画)

二、制作贺卡:

1、制作四个灯笼:

A.找一名学生读“我来做“第一段。B、学生动手操作,按书上内容试做。C、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进入点拔。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2、制作灯笼摆动的动画:

A.同桌两个人为一组,一人读,一人操作

小提示:这一部分应注意移动中心点(有的版本称为“注册点”)到灯笼顶端,此时才能保证灯笼摆动时是以顶端为基点的,和实际生活中的一样。设置好各帧“灯笼”元件的旋转角度后,如果想让灯笼摆动起来,需要设置动作补间。

B、教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检查自学效果 C.教师点拔。

3、制作灯笼变形为文字的动画

A.学生观看课件(教师可把这里的操作录制成片断,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提示:灯笼变形为文字的效果时,设置字体为华文彩云是因为有些字体(如楷体)在分离后会变得模糊不清。“试一试”中制作空心文字图形可以让学生在新建的Flash文档中操作,或者在课后尝试。应使学生明确:要想实现文字的动态效果如变大、变小或变形,就需要先把普通的文字通过分离转化为图形,然后再处理。

B.学生动手操作。C.找学生到前面演示。

4、测试影片,观察效果

5、欣赏学生作品。

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一、观看对比影片,导入新课

1、复习,观看学生上节课的作业

2、欣赏教师作品(带音乐的)

3、师问:观看这两个影片后,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二、完成上一节的内容:

师:上一节课我们有的同学可能没有做完,现在给一点时间,把上一节课的内容完成一下。(上节课内容较多,可能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时间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确定)

三、制作空心文字并设计其渐隐渐显效果

小提示:渐隐渐显效果是通过调整Alpha值来实现的,其原理为:Alpha是Flash动画场景中图形符号的一个主要属性,改变其值(0—100之间)便可改变对象符号的透明度。如果给各关键帧上的对象设定不同的Alpha值,则该对象就呈现出动态变化的透明效果。

A.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突出重点。B.学生动手操作。C.教师巡视检查。

四、添加背景图片和音乐,并书写对亲友的祝福词 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1、学生网上搜索音乐:

使用恰当的背景音乐和图片能烘托出Flash作品的整体效果,如歌曲《新年好》、鞭炮声或自己录下来的祝福语等。教师不必约束学生使用何种背景音乐,只要学生认为能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自己喜欢就行。

2、书写对亲友的祝福词

五、交流:

制作过程中还可以增加什么样的效果,使贺卡更加漂亮。

六、欣赏作品,提高创作激情。十二 水中倒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灵活使用遮罩实现水波动画的效果; 学会调整舞台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合理安排各元件在舞台中的位置,使动画优美流畅,培养学生创作美的能力。情感目标: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合理安排各元件在舞台中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课题:

师:远处青山层林尽染,近处绿水微波荡漾,远山近影,相映成趣。(边放音乐高山流水),下面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动画《水中倒影》

二、制作动画,新授新知。1.网上搜索一张美丽的图片。

图片可以选择群山,也可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花草,或者是自己的绘画作品。2.播放一段水中倒影视频或图片,观察其特点。水中的倒影有什么特点?

2、制作倒影画面: A.导入图片:

图片导入到舞台中,有很多需要进行大小调整才能与舞台相符。但是有些小图片在放大之后可能会变形或者不清晰,这时可引导学生去调节舞台大小:在舞台工作区右击选择“文档属性”,可通过调节“尺寸”所对应的“高”和“宽”的数值来改变舞台的大小;也可以将图片移到舞台的左上角,在“文档属性”对话框中“匹配”所对应的三个选项中选择“内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容”(也可由学生尝试比较三个选项对舞台大小的影响,自主选择调整方法),此时舞台大小就是图片的大小,可提出问题“舞台这么大够用吗?倒影图片放在哪呢?还需要怎么调节呢?”,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将“高”的设置值放大2倍。

舞台大小的调整也可在将 “群山1”和“群山2”及“倒影”层中的元件的位置调整好之后再进行。

B.制作倒影图片

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将“群山2”中元件缩小高度,Alpha值设为90%的原因(因为水波流动,水中倒影看起来就会比实物的实际高度低一些,改变Alpha值是增强水波的明亮感),使学生了解一些水中倒影形成的原理,倒影与实际事物的区别。

“倒影”层中的元件下移5个像素的操作方法,可以通过方向健,下移5次即可;也可以使用工具栏中的“选择工具”,将元件选中,下移5个像素(根据图形属性面板中的Y值可确定移动位置)。

3、设置水中倒影的水波效果: A.教师演示:

提示:第1帧处,“水波”元件的底端不能高于“倒影”图层中元件的底端,第40帧处,“水波”元件的顶端不能低于“倒影”图层中元件的顶端。因为“倒影”中元件是被遮罩物,要求“水波”元件由使至终的运动都必须达到将倒影完全遮住,但不一定要求两个元件对齐。

B、学生动手操作:

三、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四、交流:如何利用遮罩制作更加真实的水波效果

制作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谈一谈水纹波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栅格的宽度、帧频等),栅格的颜色是否影响波纹效果(不影响),第二个关键帧位置的改变将如何改变水波效果(第二个关键帧帧数越大,水波波动越缓慢)。

五、共同欣赏优秀作品。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动画知识? 十三 美丽的海洋世界

此课没有新的知识目标,根据课本的量很大,可删去,对于新知识点:会创建影片剪辑元件,可在后面制作中增加上。

十四 小小船儿水上漂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综合使用动作补间动画创建情境动画; 能力目标:会一些解决动画间断问题的办法;

锻炼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教学重点: 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吗?知道是谁唱的吗?

播放熟悉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美的歌声赫然回荡在教室里,同时也明确了此次活动的任务。文字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突出体现了信息的转换。体会用文字和图像表达信息的特点。

二、制作动画:

1.制作动画背景,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

学生按书上的画“背景”,但是“背景”图层 中的景色可以由学生自主发挥,不一定只画白塔、绿树和红墙,可以画上花花草草、小动物、大山等,或者是导入一张图片做为背景。如果学生想画另一种意境的岸边,应给以鼓励、支持。

2.制作流动的河水:让学生熟练使用调色器,练习动作补间动画的设置,学习解决画面停顿的办法。

A.教师演示,指出要点: ①绘制“水面”图形元件:

画好闭合图形后,提示借助“混色器”面板去调节水面的颜色,然后填充。颜色填充好之后,通常是左右颜色区别,并不是作品所需要的上下颜色的区别,这时,可选择“颜料桶”工具,由学生尝试在图形上拖动鼠标,观察图形颜色的变化。掌握方法,就可以按要求为图形填充颜色了。学生在连接图形时,会遇到颜色不一致或者水波重合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办法(例如使用“取色器”来调节颜色,用“箭头工具”调节水波等)。

②绘制“水面2”图层中的深色水面

思考:是不是可以复制“水面”元件,将此元件的颜色变深就可以了呢?

学生讨论结果:这样做是不行的,那就使得两个图层中都使用同一个元件,它们的状态,包括颜色在内,永远是一致的,即使是位于不同的图层。

③设置“水面”元件的动作

提示:按住“shift”键再拖动元件可以更好的控制元件的拖动方向,使元件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保持竖直方向的稳定。

④每设置完一个动作,就进行影片测试,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测试影片时发现,水流没有完全遮住背景图的下方,可以加大“水面”元件的宽度,重新测试、调整,直至满意。

B.学生练习操作,教师巡视 3.制作小船上下浮动的动画效果 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A.同桌同学合作完成,一人读,一人做; B.教师点拔:

小船的位置,浮动的高低都需要依照整体的结构去设计。“小船”元件关键帧的位置不要求统一,只要最终实现的动画效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即可。

三、交流:

讨论动画出现闪烁或间断的原因以及解习的方法:

可结合前面“转动的小风车”一课一起进行讨论。出现重复帧时,将重复帧删除。像在“转动的小风车”中,在最后一关键帧的前一帧插入关键帧,将最后一关键帧删除,这样可缓解动画闪烁的情况。同样,在本课中将“水面”的首尾相接也是为了缓解画面停顿现象。弄清其原理,为什么有重复帧会闪烁、停顿。

四、欣赏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十五 小蚂蚁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练习创建影片剪辑;(因略去十三课,这里可做为一个重点)综合使用影片剪辑和引导线,制作出流畅的动画。能力目标:

使用FLASH创作完整的动画 情感目标:

与科学学科相整合,培养学生爱惜小动物。教学重点:

综合使用影片剪辑和引导线,制作出流畅的动画。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合科学课,问题导入:

师:有土地的地方就有蚂蚁,它们是一种群居的社会性昆虫。你们知识昆虫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各样的蚂蚁图片、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蚂蚁的结构特点:头、胸、腹的相对大小、位置以及形状,三对足的区别和运动特点。

二、新课:

1、绘制草地,作为动画的背景:

此部分与美术学科整合,属于美术方面的练习,可锻炼学生的美感和使用Flash软件画图的能力。(这部分操作时间较长)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小提示:在绘制草地时,颜色的选取和搭配会影响到作品的最终美感,建议选取明亮的颜色绘画。也可导入一张图片作为蚂蚁活动的场所。

2、制作爬行的小蚂蚁

学生看书,进入制作,可小组间讨论,合作完成。小提示:

1、可步按照书提供了蚂蚁的例子,但并不要求统一,在蚂蚁颜色、结构上都可做恰当的变换。

2、学生交流讨论: 如何体现蚂蚁的爬动?

A.教材中是用蚂蚁的足的变化来体现,为了使动画更加生动,可以使蚂蚁的眼睛、触角等都有些许变化。

B.可在设置蚂蚁动作之前,组织谈论将蚂蚁腿的中心点移动到与身体的连接处的原因,或者在学生做完这一步骤之后进行交流。(蚂蚁腿的转动是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将其中心点移动到腿与身体的结合处,使动画真实)

3、通过“控制——播放”,检测蚂蚁的爬行动作,针对不理想的地方做调整。

4、这部分内容要给学生大量的上机时间,会创建影片剪辑元件,这里对《美丽的海洋世界》这一课进行补充

三、小组内交流,互相欣赏作品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先欣赏一下上节课同学的作品,请大家评议一下,哪里值得我们学习,哪里还存在问题?

学生讨论;

继续修改上节课作品。(可能上一节课没有完成,因为绘制作的内容较多,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二、制作蚂蚁爬行动画:

1、学生讨论:如何使画面更美丽?(各元件的伴置)

2、学生看书自学,动手操作

小提示,我们为了避免蚂蚁在沿引导线运动的时候,运动过于呆板,可在蚂蚁转弯的时候插入关键帧,调整蚂蚁的位置。更多蚂蚁沿不同引导线运动的动画设置,如同在“美丽的海洋世界”中设置多条小鱼的运动。

三、欣赏作品

四、交流:如何制作其它小动物爬行动画? 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五、课堂小结: 十六 月球围绕地球转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月球和地球之间的位置关系及转动情况; 使用遮罩实现地球自转; 体会引导线不闭合的原因。能力目标:

与自然学科相整合,培养学生信息加工与处理的能力。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光趣,具有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

知道月球和地球之间的位置关系及转动情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与科学学科整合,激情引趣

师:地球在不停自转的同时,月亮还会绕地球转。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这样转的影片。播放一段地球自转、月球围绕地球转的视频或动画。

师:大家观察一下:月球和地球体积大小的比例是怎么样的?月球围绕地球转的方向? 学生讨论,为何观察到的月球围绕地球转的方向不同,有自西向东的也有自东向西的,是不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呢?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使用遮罩效果制作地球自转的动画:

1、师生一起探究,制作动画:

把书上“我来做1”按自然段分成九步,学生按步进入操作,完成作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遮罩层和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小提示:

A导入一张世界地形图,调整图片大小。(保持原图的高宽比例,可借助“Shift”键)B.对图片部分操作,需要将图片分离。在选中“套索工具”后,去掉图片的其他杂点,(可借助“选项”中的魔术棒、“橡皮擦工具”)

2、小组内合作,请自己的小老师,小助手,一起合作完成。

3、这一部分较多,可给大量的上机时间,教师巡视检查。

三、测试影片,欣赏作品

四、小结。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完成了使用遮罩效果制作地球自转的动画制作,这节课我们继续制作。

二、完成“我来做2”,进行制作:

1、制作背景颜色P62页。

2、小提醒:调整好地球与月球的高度比例。

3、制作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动画: 师生一起探究,制作动画: 小提示:

A.如果引导线是闭合的,元件将会走自出发点到终点的最短路线,所以,需要擦除一段。

B.为了体现地球的立体感,添加一个图层,画一个和遮罩层上的椭圆相同的图形,填充颜色以浅色为宜,中间半透明。还可以为夜空点缀一些亮闪闪的星星。

三、欣赏作品,共同提高

四、交流:怎样制作太阳系九大行星运行的动画?

五、课堂小结:

十七 鸭子水中游 活动目标:

熟练使用影片剪辑元件和引导线完成动画。(这部分略,因为课程量大,没法完成,再说绘画的内容费时间太多,对于Fash知识属于重复)十八 电子相册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会为影片添加动作按钮,实现对影片播放的控制;

2、初步知道Flash脚本语言的使用。能力目标:

学习遮罩、插入音频等技术,完成一个可控制播放的相片展示动画; 情感目标:

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良好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初步知道Flash脚本语言的使用。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一、联系实际,进行导入

拿出家人的照片,介绍自己的家人。

师:家人是那么爱我们,关心我们,美好的家给我们带来温暖与快乐,今天我们一起制作电子相册。但是由于条件有限,不能把这些照片都扫描到电脑里,就从网上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学习制作相册的方法。

二、制作相册

1、制作逐帧动画,实现照片依次呈现的效果: A.学生自学“我来做1”; B.教师巡视点拔; C.测试影片。小提示:

1、相册的名称由学生确定,可以是:家庭电子相册、我喜欢的照片、我的家或者照片展等等。

2、名称的霓虹灯效果是用遮罩实现的,对文字的状态不做要求,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着的。

三、试一试:

测试影片,会发现播放速度很快,看不清楚每张图片的内容。师:为了能看清楚每张图片,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教师要鼓励积极发言的同学,并建议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实施,看看动画效果。结论:帧频与动画播放速度之间的关系:帧频大,播放速度就大。

四、设置帧动作,控制影片的播放或停止: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2、学生操作。教师点拔

3、测试影片。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一、欣赏作品,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作业,进一步修改作品。

二、制作相册:

1、插入按钮并设置影片继续播放动作 A、学生看书,教师演示

提示:播放按钮放到了一个新的图层中,它可以实现对整个影片的控制,可以释放任何一帧上的对象,使此对象进入播放状态。因为每一帧都需要暂停一会,方便观看图片,所以每一帧都需要设置“stop”命令。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B、学生上机操作:

2、修饰相册,配上喜欢的音乐。

三、交流:

能不能插入两个或更多按钮,实现不同的控制效果。十九 昼夜交替

(本册书的内容较多,根据需要可去掉这部分内容)二十 铅笔和橡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多个复杂连续动作的设置;

根据需要变化对象的状态,即熟练掌握元件与图形之间的转化; 能根据故事情节安排不同对象的动作; 合理安排声音与语言内容的呈现时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并使学生更进一步意识到爱护公物,遵守公共道德。培养学生不乱写乱画,爱护公物。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教师范例:

动画小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桌子上的故事,调皮的铅笔在桌子上写了几个字“铅笔到此一游”橡皮过来把这几个字擦掉了。铅笔很不高兴地说:“你我为什么要擦掉我的字?”橡皮告诉铅笔:“不要乱写乱画,我们要爱护公物!”

二、制作动画:

1、分别录制铅笔与橡皮说的话,保存声音文件。

A.学生分角色将铅笔和橡皮的这段故事演一演,体会铅笔和橡皮的性格,渗透爱护公物的教育。

B.将铅笔和橡皮的语音保存为两个声音文件,可找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统一录制声音文件做为共享文件。

2、设置背景色

3、制作铅笔写字的动画 A.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逐帧画出运动的铅笔、逐渐出现的字,也可实现铅笔写字的动画效果。B.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三、“提个醒”:

教师提示:为了使动画效果更好,建议将铅笔设计为上下跳动的影片剪辑元件,这一变化由学生去尝试、体会。

铅笔在写完字后,就不需要再上下跳动了,那如何使铅笔停止运动呢?提出这样的问题,由学生思考解决。“试一试”中提供了一个方法,可参考使用。

四、测试影片,总结。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播放上一节课学生作品,进入评议,并给适当的时间进行修改。

二、制作橡皮擦除字迹的动画 A.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这部分动画和铅笔写字的动画设置是类似的,提倡学生在这两部分使用不同的制作方法,体会两种方法的特点。

B.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三、创建铅笔、橡皮说话的动画效果

1、对话内容的呈现形式,可以是简单的文字,也可以设置文字的霓虹灯效果或者逐字出现效果,在此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2、声音和内容要同步。

四、交流:

如何实现声音与字幕同步的动画效果? 二十一 珍惜每一滴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按场景划分影片;

2、掌握场景的基本操作:复制、粘贴、删除、重命名等。能力目标: 多场景的编辑。情感目标:

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宣传节约用水; 教学重点:多场景的编辑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师: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下面我们动手制作一个Flash宣传片,呼吁每个人都要珍惜一滴水.二、制作片头:

A、看书自学P76页第一自然段,制作片头: 要求:

1、宣传词自拟,如:珍惜每一滴水

2、题目效果自定,可设置成霓虹灯效果。B、学生按要求,动手制作(给一定的上机时间)C、播放片头,共同提高。

三、制作水滴落的效果 A、看书自学P76页第二自然段 要求:

1、如何插入场景?

2、制作自已喜欢的水滴落的文字效果 B、学生按要求,动手制作(给一定的上机时间)C、播放,共同提高。

四、欣赏作品

五、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我们今天继续制作《珍惜每一滴水》动画。

二、制作场景三

A、看书自学P76页第三自然段

要求:

1、根据“杜绝水的污染,还小鱼洁净的家园!”进行创编动画。

2、配上合适的文字说明。

B、学生按要求,动手制作(给一定的上机时间)C、播放,共同提高。

三、制作场景四。

A、看书自学P76页第三自然段

要求:

1、根据“珍惜每一滴水,给小草一线生机!”进行创编动画。

2、配上合适的文字说明。

B、学生按要求,动手制作(给一定的上机时间)C、播放,共同提高。

四、制作场景五 制作流动字幕。

五、加动作按钮。原创教案

信息技术 第三册

和安里小学——李丹

六:提个醒。(学生自己试一下,讨论)

七、交流:影片按场景划分为什么好处? 第三课时

集体欣赏作品,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扬,Fash动画学习结束。

第四篇:冀教版五年级下全册音乐教案

课题 唱歌《吹草哨儿》第二声部

音乐活动“乡间飞歌”课时 第8时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完成二声部。

2、通过回忆和搜集资料,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擂台赛——乡间飞歌活动之中。培养音乐综合表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完成二声部。

2、通过“乡间飞歌”音乐活动,培养音乐综合表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难点:通过“乡间飞歌”音乐活动,培养音乐综合表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2 4 —│1 5 1 5 4 2 0│ 同学

好,您 好

您 好

老 师

好 复习歌曲《白帆》、《同在蓝天下》、《天地之间》《会飞的七色花》《吹草哨儿》第一声部。

二、新授课

1、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吹草哨儿》的第一声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二声部,进一步感受春天和音乐的美好。首先让我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歌曲中低声部的旋律。

2、教唱第二声部

3、随琴试唱第二声部“同学们你们来唱一唱第二声部”

4、师生合作演唱。(老是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然后互换。注意段落之间要有对比,合唱和谐、均衡,富于艺术感染力。特别注意各声部的音准。)

5、多种形式演唱 A、领唱、合唱 B、齐唱、合唱

C、教师领唱、学生合唱

6、学生随音乐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吹草哨儿》。

7、总结

一首吹草哨儿,让我们感受了明媚的春天,在你们的歌声中,也让我感受到你们的欢乐。当然,演唱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中。真是高兴!希望大家有更好的表现。

三、音乐活动“乡间飞歌”

1、根据课前准备的情况,各小组做好表演准备并备好道具(如大鼓、磁带、彩笔、绘画纸等)。

2、宣布比赛规则:比赛开始以击鼓为令,鼓点一停轮到的小组必须说出或唱出与本队名称相关的歌曲。

3、引导学生紧张有序的进行,教师予以鼓励。

4、才艺展示:组织各小组表演自己编排的音乐剧、小品、歌舞节目。

5、动手制作:引导学生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队作品。

6、学生互评,教师总结。举行一个颁奖仪式,结束本课。

课后附记:第二声部演唱时比歌曲《白帆》进步很大,二声部也很和谐。

第三单元 抗日烽火

课题 听赏《保卫黄河》 课时 第9时

教学目标:

听赏乐曲《保卫黄河》,感受作品中宏伟气势,了解乐曲力度的变化,体会钢琴与乐队间的呼应配合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重点:听赏乐曲《保卫黄河》,感受作品中宏伟气势,了解乐曲力度的变化。难点:体会钢琴与乐队间的呼应配合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播放“黄河”的录像。

2、学生谈观后感。厅上月去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

三、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教师板书)

《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由诗人偉未然作觍,冼星海作曲。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1939年他去看望青年诗人光未然,在西北旅社的一间窑洞里,光未然亲自朗诵了《黄河吟》。冼星海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约光未然将其改成歌词,并激动地表示:“我有把握把它写好。”仅一星期,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黄河大合唱》共分为九个部分。序曲、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905年6月11日,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前苏联莫斯科。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曾在新加坡生活和学习,后在岭南大学预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专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到达延安,任“鲁艺”音乐系教授和音乐系主任,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近300首音乐作品和大量论文。塑造了无数生动的艺术形象,并以他对革命音乐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称号。作品有《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他在延安鲁艺时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朽名作。

冼星海以自己毕生的艺术实践,不懈地坚持了以聂耳为代表的中国新兴音乐的革命方向,全面反映在反帝爱国斗争中。他不断探索音乐创作与群众的密切结合,努力创造既有鲜明民族特点又富于强烈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各类音乐作品,为发展中华民族新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1、播放《保卫黄河》。

2、歌曲分析。全曲共唱了四遍,第一遍和第四遍是齐唱,第二遍和第三遍是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

[齐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首歌曲称“齐唱”。群众歌曲常采用齐唱的形式。[轮唱]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称之为“轮唱”。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曲”。

3、分析两种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力。齐唱和轮唱在歌曲中的作用是什么?

4、再次聆听全曲。学生观赏,交流。

怒涛漩涡、波涛汹涌、险峡激流。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

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

学生聆听全曲。听辨全曲的演唱形式是在怎样地变化着,展开联想,思考演唱中的每一个环节共性的特征,个性的特征。如:齐唱、轮唱各有什么特征。老师补充总结。

学生思考交流。齐唱表达了中华儿女齐心协力,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轮唱犹如黄河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侵略者必将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引入主题《保卫黄河》(教师板书)拓宽学生的知识

故事引入,增加趣味性,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记忆。

由学生听辨后,对全曲演唱形式进行评价并总结出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热 引导学生理解曲作者这种艺术手法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四、学唱《保卫黄河》(教师板书)

1、播放《保卫黄河》全曲。

2、教师范唱歌曲的齐唱部分

3、将学生分为男女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4、教师设问:二部轮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

5、欣赏歌曲的第三部分:三部轮唱教师设问:歌曲为什么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曲作者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6、再次回顾第三部分,接着欣赏歌曲的高潮——第四部分,想一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使它成为歌曲的高潮?

五、齐唱歌曲,结束本课。

六、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拥有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中华儿女不屈不饶的精神犹如母亲黄河一般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

听赏《保卫黄河》全曲。学生学唱。

学生随乐齐唱歌曲。

体会音乐情绪及比较音乐演唱形式。学生进行二声部练习。

学生:像滚滚的波浪,连绵不断。

三部轮唱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全曲只有一段歌词,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速度、力度、节拍、节奏、旋律特点、音乐情绪)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课题 听赏《到敌人后方去》 课时 第10时

教学目标:

1、听赏歌曲《到敌人后方去》,连续出现的附点节奏及力度的层次变化。

2、介绍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作品及事迹。

重点:听赏歌曲《到敌人后方去》。

难点:连续出现的附点节奏及力度的层次变化。

教具: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进行礼式!

二、导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提问这首歌曲描绘了哪一年发生的什么事件? 随着这曲悲苍的《松花江上》,仿佛把我们带到了70年前的9月18日,似乎听到了那隆隆的炮声,似乎感受到了我们同胞扶老携幼到处流浪的凄惨生活,那是令每一位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同时随着那一声声的轰鸣,日本人开始了对中国的大肆侵略,我们的人民成了他们这群恶魔的游戏工具,请同学们看这段录象。(放南京大屠杀录象)

2、同学们能不能说一下此时此刻的心情?

老师的心情和同学们一样,在哪个年代里,象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但是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不甘在沉默中死亡,他们从自己同胞的血泊中站起来,拿起武器,同敌人进行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下面请听我们中国人民在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发自肺腑的心声。

三、学习歌曲:

1、听录音:提问歌曲情绪及速度。情绪:活泼跳跃的、坚定、自信地 速度:进行曲速度 这首歌曲塑造了抗日部队深入敌后作战、英勇打击敌人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战士们无所畏惧,誓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爱国豪情。

2、下面再听一遍录音,感受一下这首作品中最具有特点、用的最多的一个节奏型是什么?表现了战士怎样的形象?

附点这个短促具有冲击特点的音型,使得歌曲更加的跳跃、活泼,描绘出游击健儿勇敢、机智、自信、神速出击的形象。

3、听录音,这首歌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句?在歌曲中共出现过几次? 这一句就是这首歌曲的主部主题(a),在歌曲中共出现过五次。这一部分节奏稳健中带有力量,旋律在一个大跳之后出现同音反复和级进,给人以勇敢、坚定、灵活、机智的感情。4、分段学唱a、b、c三个乐段

插部b:前两个乐句采用重复、模仿的方式,加上连续不断的出现附点节奏,使旋律具有动力和力量感。后两个乐句的旋律、节奏展宽,跳进增多,从而显示出一种气势,表现出抗日战士的浩然正气和坚定决心。

插部c:由两个乐句构成。旋律采用了重复句头、模仿句尾的写作手法,在情绪上给人以非常集中的印象:豪迈、自信、勇往直前。

5、下面同学们把这首歌曲连起来演唱,看主部和插部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abac‖a这是音乐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包括一个多次重复的段落以及若干个与之穿插对比的段落。一般主部主题至少出现三次,适合表现活跃、欢腾的情绪。

在这首歌曲里面,主部与插部穿插循环,起着从各个不同侧面展现人民战争壮观景象的作用,使游击战士乐观豪迈、机智勇敢的性格得到鲜明简洁的刻划。

四、处理歌曲 歌曲同学们已经唱会了,你们觉得自己唱的好不好?下面同学们从演唱声音、演唱力度及演唱形式上自己处理一下歌曲。

声音

力度 主部

有弹性、饱满

mp 插部b

坚定、自信

mf 插部c

高昂、饱满

f 主部尾声

坚定有力

插部b:采用类似数快板的节奏,使人连想到宣传队员在行军中打着竹板鼓舞士气的场面。

插部c:节奏拉宽,音调变的高昂,又象是充满必胜信念的游击战士在引吭高歌。按照同学们的处理完整演唱歌曲。

五、作者简介

同学们知道是谁写出了这么优秀的作品吗?

冼星海:出身于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同学们知道有那些吗?如《只怕不抵抗》、《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他以音乐为武器,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革命的音乐事业,赢得了“人民的音乐家”的光荣称号。每一首歌曲都是时代的产物,这些激越的战歌一经传唱就迅速流传开来,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给正在进行积极抗日的各界层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在我们祖国的建设时期,仍激荡起我们的爱国热情,下面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来把这节课学习的《到敌人后方去》完整的演唱一遍。

板书设计:《到敌人后方去》

情绪:活泼跳跃、坚定自信地

速度:进行曲速度课题 听赏《酸枣刺》 课时 第11时

教学目标:

1、听赏歌曲《酸枣刺》。

2、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间奏部分伴奏。

重点:听赏歌曲《酸枣刺》。

难点: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间奏部分伴奏。

教具:电子琴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全曲短小精悍,主要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采用领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具有一呼百应、此起彼伏的效果。情绪活泼天真,坚定乐观,反映了当时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

一、听唱歌曲。

教师范唱《酸枣刺》后提问:歌曲的意思是什么?

二、观看影碟。

教师播放故事片《小兵张嘎》片段。

三、听歌走步。

教师带领学生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情绪踏步。

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可以反复练习。

四、演唱歌曲。

熟练上面踏步后,教师和学生边唱歌边踏步并反复体验歌曲情绪。演唱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根据歌词的词意与音乐的情绪创编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

五、巩固知识。

演唱歌曲时,复习巩固段落反复记号的用法。

六、用打击乐器小堂鼓、小锣、小镲为歌曲的间奏配伴奏。

(1)指导学生复习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分组雄黄编这些打击乐器的节奏

(3)师生共同设计节奏

小堂鼓2/4 X X ︱X X ︱X X ︱X X ‖ 小

锣2/4 X 0 ︱X 0 ︱X 0 ︱X 0 ‖ 小

镲2/4XX X ︱XX X ︱XX X ︱XX X ‖

(4)生分组进行练习

(5)分组展示。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的间奏部分配伴奏。教师随机评价并提出有效建议。

七、为学生播放电影《冼星海》片段。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音乐家冼星海的简要生平、主要代表作及其影响。

课题 唱歌《小八路》

音乐活动“不能忘记” 课时 第12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小八路》。

2、通过看抗战影片、图片,演唱抗战歌曲,能够牢记历史并从中受到爱 国主义教育。

重点: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小八路》。

难点:通过看抗战影片、图片,演唱抗战歌曲,能够牢记历史并从中受到爱国 主义教育。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氛围

1、学生聆听歌曲《小八路》,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等。

设问:A 你聆听歌曲后有什么感受? B 这首歌曲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比如:节奏,音高,强弱等)C 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可以从歌词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讨论后回答:旋律坚定有力,音高起伏不大,情绪激昂有力。

2、教师叙述背景:1937年的“七七”事变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大家熟知的“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地道战”正是中华儿女那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的体现。那是血与火的八年,亿万中华儿女经过长期的流血牺牲,前仆后继的艰苦抗战,终于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歌曲《小八路》所表达的就是全民抗战的决心与信心。

3、启发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中华儿女抗日的决心,可以用哪些方式演唱歌曲《小八路》?

4、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歌唱的方法。

5、教师小结并引入新课:为了把侵略者赶出中国,我们的小英雄们也加入了抗日的硝烟中,让我们跟着歌曲一起感受抗日的激情。

二、学习歌曲《小八路》

1、聆听歌曲《小八路》,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师弹奏《小八路》的旋律,学生聆听并感受旋律的情绪和速度,力度。(2)聆听歌曲的旋律,学生听辨旋律的节拍,听懂了这首旋律的节奏是“激情的”“坚定有力的”。

(3)听歌曲的旋律,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4)聆听歌曲的旋律,感受旋律的进行特点,领会“连音线,休止符,延时线,渐强”等基本乐理知识在歌曲中的作用。

(5)随琴模唱歌曲旋律,作发声练习.在模唱的过程中启学生围绕旋律的意境,学会用“高位置”的演唱,以表达坚定执着的决心,从而加深对歌曲情绪,速度,节拍的印象。

2、出示旋律简谱,模唱乐谱

(1)学生用“la”跟琴试唱简谱。

(2)第二遍师生接龙唱两遍。(3)学生分四组接龙唱曲。

3、学唱第一段歌词

老师:刚才我们用“la”模唱的是这首歌曲的旋律,旋律表达了小八路抗日的坚定决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歌曲的内容,用歌声送去我们的力量。

(1)聆听范唱,出示歌单,领会词曲结合后,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轻声跟唱。(3)接龙唱,两小句对唱 ,生唱前两句,师接后两句。

(4)歌曲演唱处理。

老师:怎样唱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抗日小八路的决心与信心?(师生讨论:一二句速度稍快,坚定有力,三四句音调渐强充满激情,特别是那一句“嘿”更应果断有力,再加上自己的手势会更显力度。)。

(5)通唱歌曲第一段。

4、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范唱第二段歌词。

(2)学生跟琴唱第二段歌词(强调情绪处理)。

(3)采用多种形式合唱。

5、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结:我们学习了歌曲《小八路》,用自己的歌声再现了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再一次演绎了小八路们那炙热的心。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抗日的歌曲、故事、电影和人物呢?我们课外可以一起唱一唱,说一说。

第四单元 民族之花

课题 唱歌《转圆圈》 课时 第1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歌曲的意境,用圆润、自然、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2、了解彝族撒尼人音乐的风格特点。

重点:能根据歌曲的意境,用圆润、自然、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难点:能根据歌曲的意境,用圆润、自然、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具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上这节音乐课,上课之前啊,我们先做个律动活动一下。

2、播放音乐《转圆圈》进行律动,动作:听音乐拍手。

3、看节奏,大家看黑板上有许多可爱的小星星,它们排成了许多有趣的队形,请同学们看一看,你能不能把这些队形拍出来呢?试一试,2/4 55 5 ︳ 55 ︳生拍手。这个队形实际有两个小节,每个小节有两拍。大家再来看这个队形,你们还能拍出来吗? 3/4

5

︳ 55

‖这也是两个小节,这时候这个小节变成了几拍啊? 生:3拍。现在老师要把它变化一下,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么长的队形拍出来呢?

5 ︱ 55 5 ︳ 55 5 5 ︱

‖还不错,请男女同学分别拍,师:这条节奏,有二拍子出现,又有三拍子出现,这样的节拍叫混合节拍,是有一 定难度的,同学们刚才拍得很好,你们的表现这么出色,吸引来了一位朋友,是谁呢?请听 师唱 :啊,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谁来了?(月亮)我们用歌声欢迎月亮好不好,师教唱,生学唱。月亮是晚上出来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觉唱?(柔美)

4、师弹琴,生跟唱,师纠正。如果歌声在天空中越来越远,声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呀?生(越来越弱),我们可以用一个记号来表示一下,那也就是渐弱,你们可不可以让你们的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啊?生:可以。师,我们现在跟着音乐来唱,唱到最后让我们们的声音越穿越远,我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

5、听音乐,生跟唱,师发现问题,注意让声音越传越远,是纠正。

二、新课教学

6、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小朋友们在月亮底下做游戏的歌曲,小朋友们要做什么游戏呢?他们是怎么做游戏的?你们听完歌曲就知道了。播放音乐。生:转圆圈的游戏,师:板书(转圆圈)它是彝族的一首童谣,7、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们是怎么做这个游戏的呀?我们看一看。谁能够用歌词来回答我?生回答。师:用小星星的这条节奏把它读出来,大家来听,看看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跟学读,师,那么转圆圈的游戏怎么才能转得好呢?生:手儿拉得紧,脚儿齐又快。脚儿齐得快,圆圈就转得圆,生教生学用节奏读出来。师:刚才我们是用手把节奏拍出来的,现在,我们用脚步看看能不能拍出节奏。拉起手,跺脚,师同同学们边拉手转圈,边用节奏读歌词。

8、听音乐拍手,在强拍的位置拍手,(第一排的位置)。

说一说对自己拍手不满意的地方。这首歌曲是混合拍的歌曲,用转手腕的方式拍三拍子

9、再听音乐跟节奏拍手。同学们拍的非常整齐,自己鼓励一下。(鼓掌)

10、师教唱歌曲,生学唱主旋律。同学们唱得很整齐,唱得很好,老师在那个地方唱了两遍?为什么?有个什么记号?反复记号。你能不能自己唱啊?生自己跟琴声学唱。

11、宋老师想和同学们接力比赛,我唱一句,你们接下一句,看能不能接得住,和学生换位置,老师接,注意装饰音的地方,像这样的地方哪里还有?找一找。注意高音的位置。听音及老师范唱。同学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什么心情?开心。

12、完整的听唱歌曲。用表情动作去表现开心。

13、创编动作,双手上摆,创意,能够发出响声的动作。拍鼓,谁愿意上来拍鼓?单脚跺脚,拍手。师弹琴,生边唱边做动作。唱的“乐”后面乐,前面“柔”。

14、听音乐,生跟唱,让所有的小伙伴都听到月亮出来了,其实是在干什么呀?呼唤同伴,一起做一做呼唤的动作,谁来做第一个呼唤小朋友的动作,柔一点,第一个呼唤完之后,同学们回应站起来,听音乐,拍手最后“吔”。

15、了解一下撒尼族,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撒尼族的童谣《转圆圈》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撒尼族,他们是居住在云南石林,撒尼族有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每到火把节的这天晚上,撒尼族的男女老少举起火把,点起篝火拉成圆圈唱歌跳舞庆祝节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撒尼族人模仿火把节时跳的舞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

16、观看舞蹈《阿细跳月》梁老师从这上面学会了一个动作,请同学们为我唱一唱,老师跳,看看你们能不能学会。

17、老师跳舞,学生边唱歌动作。脚垫起来,手拍手,请学生跟老师一起跳一跳,下面的同学唱。你们原地做,先迈右脚,看看我们能不能转得圆。

18、老师有一个想法,老师想把我们的课堂变成撒尼族的山寨,我们用我们的歌声和舞蹈,把这种游戏的场景表现出来,你们先回到各自的家里去,我们 的歌声前面要“美”后面要“乐”,领唱的站起来,其他同学站起来唱歌拍手,一部分同学跟老师跳圆圈舞。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了解撒尼族,了解拍子,舞蹈,有三个音组成的135以后有机会欣赏其他的民歌,让我们听着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走出教室。撒尼族人是云南部分地区彝族人的自称,不少撒尼民歌中以1、3、5三音为重要组成音,独具特色。

各地山歌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著名歌曲《马儿快些跑》、《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就是根据彝族民间曲调提炼出来的。

彝族撒尼人有一篇著名的叙事歌《阿诗玛》。它通过阿诗玛与阿黑同封建势力的代表——热布巴拉家的斗争,歌颂了劳动、勇敢、自由和反抗精神,体现了撒尼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坚强意志和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撒尼人民称“阿诗码”是“我们民族的歌”,阿诗玛是撒尼族聪明、美丽、勤劳的姑娘,是千万个撒尼姑娘中最好的一个。课题 欣赏《瑶族舞曲》 课时 第14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瑶族舞曲》,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听辨不同音乐主题,辨认不同的主奏乐器的音色,感受、体验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3、体验瑶族人民在节日里欢歌曼舞的热烈气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1、通过听赏《瑶族舞曲》,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听辨不同音乐主题,辨认不同的主奏乐器的音色,感受、体验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难点:体验瑶族人民在节日里欢歌曼舞的热烈气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 乐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具:电子琴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的前几句音乐(点标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 ②有没有谁到过某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地旅游,请到过的同学对这个民族作简要解说。

2、初听乐曲,获得感知

看来,同学们对少数民族了解的还真不少,下面,我要放一段根据少数民族音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听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听完后,可能会说出乐曲的情绪、有很多种乐器在演奏或者说好象很多人在跳舞等等)然后,我继续引导学生:

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这个民族又具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所以,我来告诉大家,这首曲子来自瑶族。我们一起去瑶族看看那里的风格土人情。(幻灯片+音乐)。大家想不想了解瑶族并和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交个朋友呢?学生们一定会说:想。

3、分段理解,想象创作

下面,就让我们乘上多媒体快车,我来做导游,带领咱们全班去瑶乡旅游一圈如何?学生们一定会兴趣大增,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了。

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 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题

1)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4、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可任选两个方面,通过文字和图片对瑶族有个简单了解)(民族概况,传统节日)

旅游了一圈,天色已晚,同学们也累了,看!热情的瑶族朋友正在为我们准备篝火晚会呢,看来,我们又可以欣赏一台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晚会了。不过,在晚会开始前,我们的瑶族朋友有一道题目要考考大家

听下面几段音乐,任选一段,想办法把你听后的感想表达出来,可以画画、可以给音乐填词,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黑格尔曾说过(点问题):“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通过学生们的创作,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表达出了乐曲的情感,本节课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5、整体欣赏,参与实践

在这个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积极向瑶族朋友学跳长鼓舞,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所以,我这样对学生们说:大 家刚才创作得都非常好,我们在瑶乡旅游一天了,对瑶族也有了很多了解,我们还了解到瑶族的长鼓舞是很有特色的。现在,晚会已经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开场舞《瑶族舞曲》,就让我们在美丽的篝火旁,和我们的瑶族朋友一起,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吧!接着,我和同学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了欢快的瑶族长鼓舞,这时的课堂,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有人唱歌,有人跳舞,还有同学拿着打击乐器在为乐曲伴奏呢。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我认为在进行说课过程当中,教师还必须注意语言的组织.课题 欣赏《嘎达梅林》 课时 第15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并能说出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风格特点。

2、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重点:

1、感受并能说出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风格特点。

2、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难点:感受并能说出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风格特点。

教具:电子琴

教学过程

(-)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找一个学生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2、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二)3.分段聆听 第一主题 ①师:聆听第一段音乐,试着用几个词语来表达你听这段音乐时的感受? ②与民歌《嘎达梅林》相对照,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③穿插蒙古草原风光,聆听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二段音乐:号召①聆听音乐,说说该段由什么乐器演奏? ②引导学生试唱旋律,强调附点的推动感及力度; ③将这段音乐和民歌的旋律放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

第三段音乐

①师:下面的这段音乐又将给你展现什么画面呢?请听音乐。②念节奏,提问:节奏是稀疏还是密集的? ③引导学生改变节奏速度,并练习力度上的变化;

④ 引导学生做扬鞭动作跟上音乐,提问:什么乐器模仿演奏? ⑤与民歌《嘎达梅林》旋律相比,发现其所引用的音乐素材

4、完整聆听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要完整感受这个用音乐讲述的故事,听的过程中我布置两个任务。加上民歌主题,我们一共感受了四段音乐,每听到一段音乐时请你用手指示意我;第二,在音乐中,民歌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情绪上是否有变化?你认为这么写有什么用意?

5、完整聆听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5个组,课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课件)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课前准备的内容。

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

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

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介绍完后,一个学生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

(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三、课后记:

本节课通过充分展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使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歌曲。课题 音乐活动“民乐花瓣雨” 课时 第16时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民乐知识。

2、并进一步产生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

重点: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民乐知识。

难点:进一步产生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

教具:电子琴

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我们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民乐百花园,去欣赏飘洒在我们身边沁人心脾的民乐花瓣雨吧!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1)、请学生点击花瓣,聆听后再请学生说出乐曲名字。

(2)、组织学生跟着乐曲哼唱旋律。

3、教师:这么多好听的旋律都是那些乐器演奏的?通讯们你们有兴趣想知道 吗?(教师播放介绍民族乐器的课件+著名音乐)

请同学回答乐器演奏出的乐曲的名字。

4、请学民族乐器的同学在班里为大家演奏一曲。

5、看中英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盛况或者其他相关资料。

教师:你们考到了吗?我们的民族音乐艺术是多么的受欢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愿同学们多听、多看、多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问题提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教学目的

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 “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

(1)、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

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

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

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总结反思

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第2课:自画漫画像、问题提出

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教学目的

1、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师请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漫画肖像作品,建立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二、探究体验:

分析漫画的表现手法:

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分析图片:

1、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2、漫画肖像有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漫画肖像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

教师小结:漫画肖像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是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特征。

4、抓自己的突出特征。

5、结合欣赏教材爱因斯坦漫画像“漫画”过程图示,引导学生了解既要夸张人物外形特征,又要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夸张。

6、教师自画漫画像,解决夸张变形问题。

教师便讲解边在黑板上进行夸张变现,使学生创作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生实践:

教师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抓自己最主要的特征。

四、成果展示:

对于优秀作品及时展示。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教学难点: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总结反思

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了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学习效果不错。

第3课:漫画与生活 问题提出

漫画的功能有哪些? 教学目的

1、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欣赏图片

二、探究体验:

1、结合漫画作品与课本解释漫画:漫画是一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要表现的内容,并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

2、漫画的功能有哪些?课本的图片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本图片,向学生做系统的介绍漫画知识。(1)、立意:

如何立意:正确、明确、深刻。(2)、漫画的功能有讽刺、歌颂、传播、娱乐等功能。表现手法:

教师提示学生一幅画往往是由几种表现手法构成。(3)、文字作用:使画面主题更明确、深刻。教师小结:

对于“无题”漫画进行分析:换面一斤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不设题目反而含蓄幽默。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形式多样。

四、成果展示:

采取班级画展形式展示,评价重点落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板书设计:

3、漫画与生活

表现形式:单幅 表现手法:讽刺、歌颂、娱乐、组成部分:漫画

多幅 宣传、夸张、巧合 文字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总结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了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通过漫画创作,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素质。第4课:身边的风景 问题提出

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 教学目的

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安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

二、引入课题:

1、请学生看书p8——9页后回答教师问题:(1)、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2)、你能说说画家是如何用线条表现事物特征的吗?

2、学生回答。

三、新授:

(一)、讲解线条的造型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把方凳后,提出游戏规则: 那位学生能不画椅子,最后还要把小老鼠画出来?

2、请几位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把自己想到的方法画出来。

3、探索问题 :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分析那位同学的思路符合游戏要求。

4、教师演示: 播放课件。

5、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四、学生自由创作:

到生活中去观察、体味,选取美好而富有生活趣味的场景画下来。

五、作品展示,师生点评。

六、小结:

线条的造型作用。

七、课后拓展:

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表现同一风景的早晨和傍晚。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线条记录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线条的造型功能。教学难点:学习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线条表达情感的作用。总结反思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了正确的写生习惯。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了发现美的能力。

第5课: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问题提出

你能说出这是从哪个角度观察到的椅子吗? 教学目的

1、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2、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师生看(飞机起飞的情景),体验从地面飞向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2.看雪景,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

二、感受欣赏:

结合教材和图片(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和课件,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1.看视频,师生交谈感受。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

四、欣赏评述:

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2.欣赏教师制作的课件中的图片集锦,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总结反思

在活动中,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手段。学生能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从而增强了学生表现的能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第6课:操场上 问题提出

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教学目的

1、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

2、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3、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激情导入:谈话,操场上同学们都在做哪些游戏和运动?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

三、欣赏:欣赏图片上的人物动态,了解如何组织画面构图。

四、自由探究:

1、分析人物的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2、在画面色彩上,突出表现主题物。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构图的,以及色彩的运用等。

2、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六、课后拓展:用拼贴等立体的方法表现一幅操场上的画面。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表现不同动态的人。

教学难点: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总结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并能尝试着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进行构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并促进了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

第7课:盘泥条问题提出 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教学目的

1、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过程设计

一、作品赏析:

了解成型方法,通过欣赏教材范画,动手触摸、仔细观察陶艺范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艺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一盘泥条。

二、探究:

尝试盘泥条,观察教材制作步骤图,思考讨论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自己尝 试搓泥条、盘泥条。

三、发现问题,质疑解疑:

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 第一步、搓泥条:

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力度适当,以防泥条断裂;搓泥

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第二步,盘泥条:

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盘条时要认真仔细,下面的泥条不能太细,否则会立不稳;如果泥条较干则适量涂上泥浆或粘点

清水,便于粘牢;在向上盘筑时有可能出现下塌的现象,每连续盘几圈要稍作停顿,待稍干后再盘。

四、掌握技法,盘条成型: 第一步,搓泥条; 第二步,将泥条盘筑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要根据构思的独特形状去盘绕造型,可以一边盘条一边创新,盘出来的形象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不同。根据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无:如制作器皿,则需将泥条盘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猪就无需底板,直接将泥条叠圈即可。第三步,装饰美化:可用泥条或泥片粘贴或直接刻画等几种手法综合表现。

五、欣赏评析,交流感受:

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

六、拓展思维,鼓励方法创新:

盘条的技法有很多种,如叠圈、铺排、缠绕、穿插、绕结等,独特的盘条方法可以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陶艺作品,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束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感悟和体验中掌握制作要领,体会玩陶的乐趣。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并制作陶艺作品。总结反思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主尝试、探究、质疑,在感悟和体验中掌握制作了制作要领,体会到了玩陶的乐趣,并获得了身心的愉悦感及自我创造的成功感。第8课:瓶子巧装饰

问题提出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瓶子? 教学目的

1、通过想象和创意,把瓶子装饰成新的形象。

2.、能够通过独特的观察和想象,做出有特色的作品。

3、愿意发现身边废弃物品所隐含的审美价值,并能够通过想象和制作使之实现。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有一个可爱的伙伴想和同学们交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师拿出礼盒,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2、师不急于揭开谜底:究竟是什么宝贝呢?我请一位学生上来摸一摸。师:你摸到了什么?大声地告诉大家!

3、师拿出瓶子:漂亮吗?今天米老鼠送给我们的礼物是

6、师引导观察瓶子外形,并了解瓶子各部分的名称。

二、剪出装饰材料。

1、去米老鼠家欣赏各种各样的瓶子。(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瓶子,师引导观察形状)

2、喜欢米老鼠家的瓶子吗?我也喜欢。

3、师按对折剪法演示步骤(1)画(2)剪

4、学生试着用对称法剪出一个自己设计喜欢的瓶子形状,师提醒注意大小适中,不要浪费材料。

(学生剪,师巡视指导)

三、美化瓶子:

1、和米老鼠比瓶子(课件演示不同瓶子)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些点、线条、图案、人物等装饰瓶子,(出示几幅学生作品)别班小朋友用画的方法做了漂亮的瓶子,你们想做吗?

2、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瓶子?

3、学生小组合作美化瓶子,教师巡视指导。

4、先做好的展示在黑板上。

四、游戏评价:

1、互相赠送瓶子作品。

2、师当记者随机采访几个同学,夸一夸自己得到的礼物。并提出建议。

五、拓展创新:

我们还可以用许多更奇妙的材料和方法做漂课瓶子,课后试着制作一个更漂亮的瓶子。也可以把家里的瓶子装饰一下,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针对一个瓶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想象,联想出不同的形象。教学难点:发现身边废弃物品所隐含的审美价值,通过想象和创意,把瓶子装饰成新的形象。

9、以墨代色 问题提出

你们知道什么是国画吗?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中国画的以墨代色。教学目的

1.运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尝试调配深浅不同的墨色,培养学生对墨的表现能力。3.尝试大胆用墨,创作一件墨色变化丰富的作品。4.了解祖国绘画艺术,能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兴趣。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国画吗?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中国画的以墨代色。(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出示课题)

二、欣赏写意国画,感受国画艺术特色。

1.出示课件,国画图案,直观感受国画艺术特点(边欣赏边讲解)。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水墨世界,去感受一下国画的魅力。国画又称中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国画以其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表现其特殊意境,挥发着作者的主观情趣和感情。2.同学们对此国画作品中的荷和照片中的荷,说说你的不同感受,画中墨的深浅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3.引导学生从欣赏中体会墨色的不同,导出墨分五色。

自古以来就有墨分五色之说,焦、浓、重、淡、清五色(出示图片)。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中的墨色。

讲解墨的五色: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玩墨。感受一下墨分五色之说。学生在墨中一次一次加水调配出丰富的墨色,一次次自己涂抹体验。2.认识国画的笔法。

教师示范,执笔方法和笔法(中锋、侧锋、逆锋)。

四、尝试运用简单笔墨技法随意画张画。

老师及时鼓励学生应大胆用墨,敢于尝试才有成功的机会。

五、师生共同点评。

以鼓励为主,与学生共享用墨色挥洒的乐趣。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墨色的表现能力和大胆用墨创作作品。总结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上,我介绍中国画的技法——涂、抹、点、染的墨痕在宣纸上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添上几笔就有了生动的形象时在宣纸上运用了学生学过的甩色、点色、涂抹等用笔用色技法作画。画面顿时产生了丰富的色彩变化,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再用墨线随意画几笔线条,一幅色彩明丽、画面生动的中国画跃然纸上。学生觉得既神奇又好看。在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的趋使下学生急切地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

10、看大戏 问题提出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中国的戏曲吗?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基础知识,感受祖国传统的戏曲艺术。

2、在西区欣赏中感受戏曲的艺术美,提高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3、能够以水墨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感受。

4、欣赏脸谱艺术,并能够大胆的进行艺术创作。过程设计(一课时)

一、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中国的戏曲吗? 放课件京剧《三岔口》片段。

二、了解戏曲形式:

“你们收集到了哪些有关戏曲的资料,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

1、在我国都有哪些戏曲形式呢?

2、介绍中国的戏曲艺术有京剧、越剧、昆剧、豫剧、黄梅戏、川剧、秦腔等300余种。

3、戏曲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的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解释厨人物的年龄、性格、气质等综合特征。脸谱有事一种富有装饰性的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三、欣赏:

1、放课件,欣赏水墨形式的作品让学生谈感受,在围绕怎样用水墨的形式去表现戏曲人物等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观察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欣赏学生的水墨作品。

2、交流和选择自己想表现得内容,让学生讲讲戏曲人物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确定要表现得内容。

四、造型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二课时)

一、展示自己收集的脸谱工艺品,大家一起欣赏。

三、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脸谱谱式和色彩的运用。

四、分组讨论。

五、学生创作。

六、作品展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中国戏曲基础知识,感受祖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教学难点:能够以水墨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感受。

11、搭座塔 问题提出

看图片,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教学目的

1、通过画制作塔,掌握塔建筑的特征,感受塔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

2、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井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新课:(1)、拼摆游戏:在桌面上有不同形状的图片,请用2分钟的时间摆一摆,看一看哪组能拼摆出塔。(2)、说一说拼成了什么样的塔。(3)、教师板书:塔

(二)、新授:

1、学生说说见过什么塔,出示带来的关于塔建筑的图片。看图片,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

学生用图片拼摆:看看圆形、梯形、长方形、半圆形分别可以做塔的什么部分。

2、现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的名塔,打看书第26、27页。(1)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2)分组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如塔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材料也非常丰富,像应县木塔是最高、最古老樟木结构的纯木塔,没有用一颗钉子。这些塔由于建造的时间、地点、材料及结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

4、请学生分析塔的基本形设计及绘画的表现方法。(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3)、怎样让塔更美观?用什么方法?

5、布置作业。

作业:可以设计一座新颖的塔,也可画自己见过的塔。要求:画面饱满,设计新疑,可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现。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

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

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2、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总结反思

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线性材料的特点,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性材料搭座塔。效果不错。

12、喂,你好

问题提出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电话的重要性呢? 教学目的

1.用设计图的形式设计一部电话。2.了解电话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

3.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4.感受美术设计活动的乐趣。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最近我们进行了一场消防知识的演习,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

教师:在这次演习中,同学们都能够沉着冷静,安全地逃离火场。不过,为了避免火灾的迅速蔓延,我们还要(做打电话的动作)。

二、电话与发明:

教师: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感谢电话,而且还要感谢一个人!大家议论纷纷„„

教师:其实,在电话没有出现之前有很多人都在为之努力,他们也在不断的试验。贝尔吸取了前者的经验做了很多的改进,最终发明了电话机。所以说我们不仅要感谢贝尔,同时也要感谢那些为电话的发明做出贡献的人们!

教师:187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问世了。瞧!(出示图片)。这部电话机的结构非常简单,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木质电话听筒构成,里而有两块磁铁,一个电线圈和一片薄铁片,虽然简单但是非常有效。

三、交流资料,加深感受。

这部电话机很有趣,我们来看一看这个电话是怎么用的。(展示一张双方通话的漫画图片)。它的听筒和话筒是分开的,通话的时候要把听筒取下来放在耳朵上,再对着话筒说话。教师小结。

四,欣赏图片,交流引导。

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话的性能也越来越好,功能也越来越多,在造型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话有哪些有趣的外形? 教师:你们见过哪些有趣或者有个性的设计呢?

五、启发思考,激发灵感。

今天我们也来设计一部电话,你可以为特殊人群设计一部有特殊功能的电话,也可以设计一款有个性的电话。

在设计的时候你要考虑到电话的造型、功能以及色彩等万面,希望能看到你们有个性的电话设计图!(展示一张学生作品),针对你的设计可以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六、学生开始创作,教师指导。指导要点:

1.设计繁琐,提示学生要考虑到电话使用的方便快捷。

2.功能设计:提示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突出与众不同的功能。可以考虑不同人群的需要。3.外形设计:提示学生外形设计引起大家注意的因素之一。4.说明文字:文字内容要简洁明了。

七、展示创作,介绍创意。

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一节课我们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一部电话机,看看谁设计的电话最有创意。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电话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13、电子贺卡 问题提出

大家在节假日里,有没有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过贺卡? 教学目的

1、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学会简单修饰图片的格式。

2、学会插入艺术字。

3、掌握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学会修饰文本框的格式。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展示贺卡)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师:那大家在节假日有没有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过贺卡?

师:老师发现,如果要给自己所有的好朋友送贺卡,得花不少钱呢,对不对?生:(略)师: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一种既节约又环保的方法,(展示课题)制作电子贺卡。

二、新授:

1、页面设置:

师:看老师手里的这两张贺卡,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师:对了,如果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要确定它的大小,制作电子贺卡也一样,我们通过页面设置的方法来设定纸张的大小。

教师演示操作:

1)、单击“文件”菜单。

2)、选择“页面设置”命令。

3)、选择“纸张大小”选项卡,设置合适的大小。

4)、设置合适的页边距。

2、贺卡内容:

任务

一、首先插入图片(剪贴画与来自文件均可),美化图片。然后自己探究如何插入艺术字与修饰艺术字。

1)、插入剪贴画中的图片。

2)、利用菜单“格式”命令修饰图片。

3)、利用图片工具栏修饰图片。

4)、插入艺术字(祝福语)。

5)、利用“格式”—艺术字命令修饰艺术字。

6)、利用“艺术字”工具栏修饰艺术字。

7)、适当调整图片与艺术字的位置。

8)、删除多余的图片与艺术字。

该部分的操作比较的琐碎,教师无需面面俱到,可以边做边讲,适当的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来给其他同学演示操作。

任务

二、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与插入图片,并修饰文本框,美化版面。

1)、插入水平文本框和垂直文本框。

2)、输入自己想要表达的文字。

3)、调整文本框的位置。

4)、修饰文本框。

5)、插入图片,调整大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作个别辅导,鼓励先进生帮助后进生

3、美化贺卡:

师:我们知道贺卡不仅要图文并茂,而且要布局合理,图片与文字的色彩协调一致,才能充分表达主题。

师生讨论哪些地方还需要调整?

自选图形的颜色、文本框的格式等。

(自选图形和文本框在颜色的设置方面,操作相似)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如何来设置自选图形的线条颜色和填充颜色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并演示操作过程。

师:好,下面请大家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完成不了的操作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操作。

三、小结:

师:今天,大家都做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同学的作品,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讨论评价。

师:那么,大家今天做的贺卡想送给谁呢?

学生回答。

师:好,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电子贺卡。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插入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方法,掌握图片与艺术字格式的设置方法。总结反思

学生均以掌握了插入图片的方法,以及简单修饰图片的格式。同时,还学会了插入艺术字,并掌握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以及修饰文本框的格式。学习效果不错。

14、木版年画 问题提出

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 教学目的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过程设计

1、导入课题:(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

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

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制版技术。教学难点:学会拓印方法。总结反思

本课的前半部分是民间木版年画赏析,介绍民间版画的色彩搭配原理,后半部分则是介绍木版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由于版画的操作形式符合小学生游戏心理的需要,故学生比较喜欢。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木版年画的形式特征、色彩搭配的特点,以提问式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落实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木版年画的制作实践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漏版制作法和纸版制作法,学生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下载冀教版小学英语(新版)五年级上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冀教版小学英语(新版)五年级上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lesson 1 i’m hungry!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单词eat、drink、table、food 能力目标: 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需求。 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中西方......

    2014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重点

    Lesson1: I Am Excited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会单词 ;会运用所学单词进行简单对话。 2、情感与态度:在运用所学单词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 3、......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一、我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初步认识FrontPage并制作简单的网页。 让学生了解网站、网页与信息表达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 简单设计制作网页。 3、情感......

    冀教小学信息技术第1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我的新工具--计算机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机,学会如何开、关机。2、学会打开和关闭画图程序。 教学重点: 学会开、关机。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 大家知道什么是计算机......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终版)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1 槐乡的孩子 ................................................................. 1 2、 捅马蜂窝 ..............................................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上21课教案

    Lesson21 How can we go to Beijing? 姓名:贺晓旋 单位:芦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 Lesson21 How can we go to Beijing? 教学目标 1、掌握airplane,train,fa......

    最新科普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全册教案

    最新科普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全册教案 Lesson1 What is she doing? 教学内容 Lesson4 What is she doing?Let’s learn Let’s sing 教学目标 学习Let’s learn 中的内容:......

    外研社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案

    Unit 4 Part A Let’s learn 1.词汇(要求四会) sweep the floor 扫地 cook the meal 做饭/ / / / / / / / water the flowers empty the trash 倒垃圾 / / / / / / / / 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