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与解剖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6:5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透视与解剖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透视与解剖教学大纲》。

第一篇:透视与解剖教学大纲

《透视与解剖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美术教育 总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透视与解剖》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技法理论之一,是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每一位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他们能很快地判断所画对象线与面应该产生的透视变化及物体在不同空间位置所表现出来的透视特点。另一方面,了解认识人体的基本形体结构及表层肌肉的形状特点等。结合这些理论基础知识自觉地进行相关的写生、美术创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与水平。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为以后专业良性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从视觉近距远阔的观察转换辨证关系中,从广义上将东西方有关绘画透视观念、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比较、研究。

(二)掌握透视学近大远小与消失的绘画理论,学会把握基本形体变化的造型能力,培养灵活运用透视规律,创造性组织画面空间的构图能力。

(三)了解人体的基本形体结构,认识体内骨骼和主要表层肌肉,掌握影响外形的骨点和一些结构,熟悉他们的构造、形状及作用。

(四)感受透视理论和解剖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掌握基本理论,加强对绘画的认识,提高技能技巧及指导中小学教学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透 视 编

(一)透视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透视图的形成:绘画与透视的概念及关系;有关画面、视平线、距点等概念;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法。

2、视域、画面:视域的概念;视点与实际画面的距离;视点与物体的观察距离。

3、近大远小与消失:景物的深度变化与近大远小;直线的视觉分类(原线、变

线)与透视变化;视点与灭点的关系。

4、视点位置与构图:视位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视位与物体的方位关系。教学要求:

1、掌握绘画与透视的概念及关系,理解画面、视平线、距点、视域圈等概念,了解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法。

2、理解视域的概念,记住60度视域圈的作用。了解视点与实际画面的距离,掌握视点与物体的观察距离。

3、认识景物的深度变化与近大远小,掌握原线与变线的概念,记住三类七种直线的名称、状态、消失方向。掌握灭点形成的原理。

4、了解视位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

(二)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 教学内容:

1、平视一点消失单视域空间:平行透视的概念、状态及特点,平行透视图作法、图例分析。

2、平视二点消失单视域空间:成角透视的概念、状态及特点,成角透视图作法、图例分析。

3、平视单视域空间的倾斜消失:倾斜透视的形成及消失特点。

4、倾视二、三点消失单视域空间:倾视视域的形成、分类及特点;俯仰透视图作法及应用分析。教学要求:

1、掌握平行透视的概念、特点、立方体透视图作法及画法运用,了解平行透视图例分析。

2、掌握成角透视的概念、特点及测点作法,了解成角透视图例分析。

3、了解平视倾斜透视的形成,掌握平视倾斜的消失特点及运用。

4、了解俯仰视域的特征与灭点,掌握俯仰透视分类、特点及透视图作法,并能应用于写生绘画中。

(三)曲线透视 教学内容:

1、曲线透视画法:曲线的概念,圆形透视图作法及特点。

2、曲线透视运用:圆形透视及任意曲线透视的运用。

教学要求:

1、了解曲线的概念,掌握圆形透视图作法及圆形透视变化特点。

2、掌握圆形透视的运用,了解任意曲线透视的运用。

解 剖 编

(一)概论 教学内容:

1、人体的比例、体型及部位:人体的比例、体型及解剖的部位区分。

2、人体概况:人体的骨骼、主要关节及肌肉。教学要求:

1、掌握人体的比例、体型及解剖的部位区分;

2、掌握人体的骨骼、主要关节,了解表层主要肌肉。

(二)头部和躯干 教学内容:

1、头部的结构:头部的骨骼、形体结构、肌肉与五官的结构、比例、特征及画法。

2、头部的运动和形状:头部的运动、面部表情及形状类别。

3、躯干:躯干的骨骼、肌肉、形体结构、比例和运动。教学要求:

1、掌握头部的骨骼名称及形体结构,认识头部的肌肉,掌握五官的结构、比例、特征及画法。

2、了解头部的运动、面部表情及形状类别。

3、掌握躯干的骨骼、主要肌肉、形体结构,认识躯干的比例、性别、年龄差别及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上肢部 教学内容:

1、上肢的结构:骨骼、关节、主要肌肉及形体结构。

2、手部的结构:手部骨骼、肌肉及动态。

3、上肢的比例和运动:比例及运动规律。教学要求:

1、掌握上肢骨骼、关节、主要肌肉及形体结构。

2、掌握手部骨骼及手的动态,了解其肌肉。

3、了解上肢的比例及运动规律。

(四)下肢部 教学内容:

1、下肢的结构:骨骼、关节、主要肌肉及形体结构。

2、足部结构:足的骨骼、肌肉及动态。

3、下肢的比例和运动:比例及运动规律。教学要求:

1、掌握下肢骨骼、关节、形体结构,了解其主要肌肉。

2、掌握足的骨骼,了解其肌肉及动态。

3、了解下肢的比例及运动规律。

(五)人体动态 教学内容

1、人体动态的结构关系: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及人体重心。

2、人体动态分析:人体的动态特征及韵律。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的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及重心关系。

2、了解人体的动态特征及韵律。

四、教学实施 A、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内容分为两学期完成。《透视》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9个周完成;《解剖》安排在第三学期,每周2学时,9周完成。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数分配如下:

透 视 编

(一)透视的基本概念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 2课时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2课时

3、近大远小与消失 1课时

4、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 1课时

(二)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

1、平视一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3课时

2、平视二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3课时

3、平视单视域空间的倾斜消失 2课时

4、倾视二、三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2课时

(三)曲线透视

1、曲线透视画法 1课时

2、曲线透视运用 1

(一)概论

1、人体比例、体型及部位区分

12、人体概况

1(二)头部和躯干

1、头部的结构

22、头部的运动和形状类别

23、躯干的结构

4、躯干的比例和运动

(三)上肢部

1、上肢的结构

22、手部结构

3、上肢的比例和运动

(四)下肢部

1、下肢的结构

22、足部结构

3、下肢的比例和运动

(五)人体动态

1、人体动态的结构关系

22、人体动态的分析 B、练习、作业:

解 剖 篇

(以下内容)(以下内容)(以下内容)结合实践)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5

1 1(2

根据各章节的教学要求,需要掌握、记住的内容,确定课内练习和课外作业。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有关习题。C、考核标准

1、平时作业:上课不迟到、无缺席,认真学习,按质按时完成作业,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有关习题。平时作业成绩计入学期成绩。

2、期末考核:课程结束后,根据本教学大纲的要求,《透视》内容对学生进行笔试闭卷考核;《解剖》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考查:

(1)、在造型艺术中,运用人体比例、结构、形体、运动等规律进行艺术创造。(2)、掌握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并对解剖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3)、具体可让学生按要求默画一张头像或半身像速写等。要求:构图大小适当,结构准确,形体感强,动态生动,画面整体。

3、学期成绩:实行百分制。对考试科目平时作业占学科成绩的30%,期末考核占70%;对考查科目平时作业占学科成绩的40%,期末考核占60%。D、学分

学生修完透视篇、解剖篇分别各得到1学分,共计2学分。

五、参考用书

1、魏永利、殷金山.透视与解剖[M].高等教育出版社,2、高宗英,许国庆.世界明家素描[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3、沈兆荣.人体造型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制定人: 审核人:

第二篇:2010药学院《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学分:3 学时:48

讲课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药学导论 适用专业:药学 开课院部:药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课程目的:《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我院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习生物化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及药学专业临床课的基础。药学工作者不仅要学习药物的合成、天然药与合成药的理化性质、制剂等专业知识。还应在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懂得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等药理学的有关知识以及疾病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学工作者在寻找和开发新药及新的剂型、选择药物的制剂配方等工作中也必须具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

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术语。本课程的侧重点是生理学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1学时 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内容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及其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教学要求

熟悉:

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了解:

1.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2.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 第二节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教学内容

一、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

1. 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2. 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熟悉:

1.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2. 反馈的概念 第三节 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内容

一、人体的解剖方位

二、人体的解剖面

教学要求

掌握:人体标准姿势、解剖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第一节 细胞

教学内容

一、细胞膜

2学时

二、细胞器

三、细胞核

四、细胞增殖

五、细胞的衰老

六、细胞凋亡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增殖过程 第二节 人体的基本组织

教学内容

一、上皮组织

二、固有结缔组织

三、软骨与骨

四、肌组织

五、神经组织

教学要求

掌握:

1.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2. 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3.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熟悉:

1. 各种上皮细胞的的结构特点、主要分布与功能;

2. 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

了解:

1.上皮组织的细胞间连接和腺上皮;

2.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3.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

4.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学时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教学内容

一、被动转运

二、主动转运

三、入胞和出胞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教学内容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膜信号传导

二、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途径

了解:细胞膜受体的概念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兴奋性

教学内容

一、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二、细胞的兴奋和兴奋性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熟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 了解:兴奋的引起和阈电位 第四节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教学内容

一、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的机械收缩活动 教学要求 掌握:

1.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机制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熟悉: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第四章 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

教学内容

一、骨

二、骨连结

三、骨骼

教学要求

2学时

掌握:

1.骨的构造、分类和功能;

2.关节的基本结构;骨骼的分部与组成;

了解:

1.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躯干骨及其连接、四肢骨及其连接; 第二节 肌

教学内容

一、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二、肌的分布 教学要求

熟悉:肌的形态与功能; 了解:全身肌的分布;

第五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

教学内容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教学要求

掌握:

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血液的pH值

了解:体液分布概况;

第二节 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教学内容

一、红细胞

二、白细胞

三、血小板

四、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教学要求

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

了解: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

第三节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教学内容

2学时

一、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

二、血液凝固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 1.凝血过程;

2.纤维蛋白溶解及生理意义;

了解:

1.生理性止血

2.抗凝和促凝的因素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

教学内容

一、ABO血型系统

二、Rh血型系统

三、输血的原则 教学要求

掌握:ABO血型系统; 了解:

1.Rh血型系统;

2.输血的原则;

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内容

一、心

二、血管

三、淋巴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

1.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组成、功能;

2.体循环、肺循环的概念;

3.心的形态、位置;

4.心腔的结构和瓣膜的功能;

熟悉:

1.心的传导系统;

7学时

2.血管的种类与组织结构;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静脉组成、淋巴系统;

了解:心壁的结构;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教学内容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三、体表心电图

教学要求

掌握:

1.心动周期的概念;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其原理;

3.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

4.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

5.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途径;

熟悉:

1.自动节律性;

2.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了解: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第三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教学内容

一、心肌收缩的特点

二、心动周期及心脏的泵血过程

三、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五、心脏泵功能的储备

六、心音和心音图 教学要求 掌握:

1.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2.血液在心脏内的单方向流动及其原理;心脏瓣膜的活动 熟悉:

1.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概念;

2.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了解:

1.心率及其对心动周期的影响; 2.心脏作功的概念和心功能储备的概念; 第四节 血管生理

教学内容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四、微循环

五、组织液的生成

六、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教学要求

掌握:

1.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生理变异、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

2.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及其生理意义;

3.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及影响因素;

熟悉:

1.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关系;

3.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

了解:

1.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2.微循环的组成、血流通路和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局部血流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

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

2.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

3.压力感受性反射;

熟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了解:

1.心血管中枢;

2.化学感受器反射; 第六节 器官循环

教学内容

一、冠脉循环

二、肺循环

三、脑循环

教学要求

掌握: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 了解:血-脑脊液屏障、血-脑屏障;

第七章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学时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内容

一、呼吸道

二、肺

三、胸膜及胸膜腔

四、纵隔

教学要求

掌握: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的概念;

3.鼻旁窦的名称;

4.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5.肺的形态、位置、分叶;

6.胸膜、胸膜腔、纵隔的概念;

了解:喉的结构、肺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二节 肺通气

教学内容

一、肺通气的原理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教学要求

掌握: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

熟悉:

1.胸内压的形成及变化;

2.弹性阻力与顺应性及非弹性阻力;

3.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的概念;

了解:

1.胸膜腔;

2.呼吸肌、呼吸运动及肺通气的动力;

3.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廓运动的特点; 第三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教学内容

一、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

二、肺换气

三、组织换气 教学要求

掌握:气体交换过程;

熟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 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教学内容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教学要求

掌握:氧的化学结合;

了解:二氧化碳化学结合;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二、呼吸的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呼吸的化学性反射调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

了解:

1.呼吸中枢的概念,延髓呼吸中枢的重要性及高级中枢的作用;

2.肺牵张反射的概念;

3.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第八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学时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内容

一、消化管

二、消化腺

三、腹膜

教学要求

掌握: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肝的位置;

3.胰的位置、分部;

熟悉:

1.消化管各段的解剖和组织特点;

2.肝的大体形态、肝小叶的形态特点及输胆管道;

3.腹膜的概念;

第二节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

教学内容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三、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

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了解:

1.消化的方式;

2.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3.消化道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第三节 口腔内消化

教学内容

一、唾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二、咀嚼和吞咽 教学要求

熟悉:唾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了解:咀嚼、吞咽; 第四节 胃内消化

一、胃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二、胃的运动

教学要求

掌握:

1.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2.胃的运动形式; 3.胃的排空及其调节; 熟悉:胃液分泌的调节 第五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二、胆汁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四、小肠的运动 教学要求

掌握: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熟悉:胰液和胆汁分泌的调节; 了解:小肠的运动形式; 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

教学内容

一、大肠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三、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

1.大肠液的分泌; 2.大肠的运动形式; 第七节 吸收

教学内容

一、吸收的部位

二、吸收的途径与方式

三、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要求

掌握:

1.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

2.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2学时 第一节 能量代谢

教学内容

一、机体的能量来源与利用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四、基础代谢 教学要求 熟悉:

1.机体的能量代谢及其测定方法; 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基础代谢的概念;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教学内容

一、体温及其生理波动

二、产热与散热

三、体温调节 教学要求

熟悉:体温调节过程; 了解:

1.正常体温及其波动范围; 2.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

第十章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内容

一、肾

二、输尿管

三、膀胱

四、尿道 教学要求 掌握:

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6学时

2.肾的形态和位置,肾单位的组织结构;

3.输尿管的走行、膀胱的位置和功能; 了解:尿道的形态特点;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教学内容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二、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三、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教学要求 掌握:

1.肾小球的滤过机能(肾小球滤过率、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及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肾小管的机能(主动和被动转运,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与排泄,葡萄糖的重吸收,葡萄糖肾阈);

3.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了解: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肾内自身调节

二、神经调节

三、体液调节 教学要求

熟悉: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和分泌调节; 第四节 肾功能评价

教学内容

一、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教学要求

了解:血浆清除率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 第五节 尿的排放

教学内容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二、排尿反射 教学要求 了解:排尿反射;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学时 第一节 感受器、感觉器官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教学内容

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教学要求 了解: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眼的结构与视觉功能

教学内容

一、眼的结构特点

二、眼的折光系统

三、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教学要求 掌握:

1.眼球壁分层和特点;

2.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及特点;

3.房水形成及循环途径;

4.眼的折光和其异常的矫正

5.瞳孔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了解:

1.眼的辅助装置;

2.眼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的功能; 第三节 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一、耳的结构

二、听觉功能

三、平衡觉功能 教学要求 了解:

1.鼓膜的位置、形态;

2.咽鼓管的特点;

3.耳的听觉和平衡觉功能;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7学时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内容

一、脊髓和脑

二、脊神经和脑神经

三、内脏神经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教学要求 掌握: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3.脊神经的组成和成分及分布;

4.脑的分部;

5.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概念;

6.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和它们的连接方式;

7.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

8.躯干四肢痛、温、触觉传导通路;

9.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10.锥体系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

1.脑神经的名称和序号;

2.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的循环、脑屏障的概念; 了解:

1.脊髓的内部结构;

2.脊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分布;

3.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4.锥体外系;

5.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 第二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二、神经胶质细胞 教学要求 了解:

1.神经纤维传导特性;

2.神经纤维的分类; 第三节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教学内容

一、突触传递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三、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教学要求 掌握:

1.神经递质的概念和种类;

2.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

3.化学性突触传递的方式及特点;

4.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 了解:

1.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2.中枢兴奋和抑制;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教学内容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二、丘脑与感觉投射系统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

四、痛觉 教学要求

掌握: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了解:

1.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2.牵涉痛的概念及意义;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脊休克、腱反射及肌紧张的形成; 了解:

1.脑干的抑制区和易化区; 2.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3.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的功能; 4.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 5.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6.大脑皮层运动区;

第六节 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特征

二、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基本功能特点

四、各级中枢对内脏反射活动的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及其受体;了解:

1.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2.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教学内容

一、大脑皮质的电活动条件反射

二、睡眠

三、学习与记忆

四、大脑半球的不对称和语言优势半球 教学要求 掌握:

1.条件反射的概念、形成和意义;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 了解: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内容

4学时

一、甲状腺

二、甲状旁腺

三、肾上腺

四、胰岛 教学要求

了解:内分泌腺的形态、位置和基本功能; 第二节 激素

教学内容

一、激素的分类

二、激素的作用

三、激素作用的共同特点

四、激素的作用机制

五、激素的分泌与运输

六、激素分泌的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

1.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2.激素的概念和化学分类;

了解:激素的作用机制、分泌及其调节机制; 第三节 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教学内容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联系

二、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调节肽

三、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四、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 教学要求 掌握:

1.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3.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 了解: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第四节 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

教学内容

一、甲状腺

二、甲状旁腺及其他调节钙代谢的激素

三、胰岛

四、肾上腺

五、其他内分泌腺及激素 教学要求 掌握:

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2.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4.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熟悉:

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活动及其调节; 2.松果体、胸腺及前列腺的生理作用; 3.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了解:

1.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2.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 3.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4.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第十四章 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生殖系统的结构

教学内容

一、男性生殖系统

二、女性生殖系统 教学要求 了解:

1.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 2.男性生殖器及女性生殖器的特点; 第二节 男性生殖功能

教学内容

一、男性一生各阶段的生殖生理特点

二、睾丸的功能及其调节

三、男性的性兴奋与性行为 教学要求

2学时

了解:睾丸的生精和内分泌功能; 第三节 女性生殖功能

教学内容

一、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殖生理特点

二、卵巢的功能及其调控

三、月经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四、妊娠、分娩与泌乳

五、女性的性兴奋与性行为 教学要求 掌握:

1.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2.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熟悉:卵泡的发育、成熟与排卵; 了解:

1.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其活动的调节; 2.胎盘的分泌功能。

三、实验(上机)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医药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学习生物化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及药学专业临床课的基础。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第5版,岳利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教学参考书: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人体生理学》(第三版),范少光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二版),王玢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六、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为期末闭卷考试,并结合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70%,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的30%。

撰写人:孟 玮

审定人:

撰写时间:2010.9.20 批准人:

第三篇:解剖名词解释

adductor canal收肌管:即Hunter管,位于股前内侧区中1/3段的肌性管道,向上续于股三角尖,向下通腘窝,长15-17cm。管的前壁为架于股内侧肌和大收肌间的股收肌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大收肌。上口:股内侧肌、大收肌、股收肌板上缘围成,下口:大收肌腱裂孔(通向腘窝),前口为股收肌板下份的裂口。管内由前向后有隐N、股A和股V。

femoral triangle股三角:位于股前部上1/3,底在上、尖朝下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内有股N、股A、股V、股管等结构及其分(属)支。

femoral sheath股鞘: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并包绕股A、V上段所成之漏斗形筋膜鞘,长3-4cm。两纵形纤维隔将其分为3格,外侧格容纳股A、中间格纳股V、内侧格即股管。

femoral canal股管:股鞘内侧份一个潜在性间隙(股鞘内侧格),长约1~2cm。其上口为股环,通腹膜外间隙;下口为盲端,正对隐V裂孔。腹腔内容物若顶着腹膜通过股环进入股管则形成股疝。

femoral ring股环:股管上口。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外侧借纤维隔与股V毗邻。股环被腹膜外结缔组织所充填。由于股环的内、前、后三面均为韧带,故股疝容易发生嵌顿。

lacuna musculorum肌腔隙:腹股沟韧带、髂骨及髂耻弓围成,内有髂腰肌、股N、股外侧皮N通过。

lacuna vasorum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动、V,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等。

posterior space of antebrachial flexor前臂屈肌后间隙:位于前臂下段,指深屈肌、拇长屈肌与旋前方肌和骨间膜之间,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充填。前臂脓肿时,该间隙往往积存大量脓液,常向下蔓延到手掌的掌中间隙。

flexxor retinaculum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前臂深筋膜在腕部的增厚,横架于腕骨沟的上方,尺侧附于豌豆骨和钩骨,桡侧附于舟骨和大多角骨,与腕骨沟共同构成腕管。

Carpal canal腕管:腕掌侧,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的骨筋膜鞘。内有拇长屈肌腱及指浅、深屈肌腱共9条肌腱、正中N、桡侧囊(拇长屈肌腱鞘)、尺侧囊(屈肌总腱鞘)。

thenar space鱼际间隙、拇收肌间隙:手心外侧半。前界为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及掌中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以掌中间隙为界,外侧是掌外侧肌间隔。近端为盲端;远端经第1蚓状肌管与食指背面相通。

midpalmar space掌中间隙:掌中间鞘的内侧半,前界为第3~5指的屈肌腱、屈肌总腱鞘及第2~4蚓状肌,后界是骨间掌侧筋膜,外侧以掌中隔与鱼际间隙为界,内侧是掌内侧间隔,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经蚓状肌管达指蹼间隙,并与指背相交通。

fingerweb space & Web’s space指蹼间隙:联合孔,在第2~5指间掌骨头处,由位于指蹼深面的掌浅横韧带与掌腱膜的纵、横纤维所围成,是手指血管、N等出入的部位,又是手掌、于背与手指三者间的通道。

Pulp space指髓间隙:在指深屈肌腱抵止处远侧,皮肤和远节指骨远侧4/5的骨腹之间有纤维隔相连,此隔将指腹的脂肪分成小叶,形成指髓间隙,又称指端密闭间隙,内有皿管和N。炎症时宜早期切开减压,以保护末节指骨。

clavipectoral fascia锁胸筋膜:为张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有头V、胸肩峰动、V和胸前外侧N等结构穿过。

jugular venous arch颈动脉弓:为在胸骨上间隙内连于左、右颈前V之间的横行交通支,称颈V弓。此弓横过气管前方,在做低位气管切开时可能损及此V弓。

pretracheal space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方,气管前筋膜与颈深筋膜中层脏部之间。间隙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V或奇V丛,并可能有甲状腺最下A,在幼儿还可见到胸腺上端或左头臂V及头臂干。此间隙向下与上纵隔相通。如有感染,脓液可向下蔓延至上纵隔。此间隙为气管切开必经之处。

retropharynheal space咽后间隙:位于覆盖咽、食管后壁的颈深筋膜中层脏部(颊咽筋膜)与

椎前筋膜之间,内有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向咽侧壁外侧延伸的部分为咽旁间隙,向下通上纵隔。此间隙内的脓肿常易引起吞咽困难,亦可向下蔓延至上纵隔。

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上面围成,内有臂丛与锁骨下A及其分支通过。

carotid sheath颈动脉鞘:由颈深筋膜中层向两侧扩展包裹颈总A(或颈内A)、颈内V与迷走N形成的筋膜鞘。

ansa cervicalis颈袢:由第1~3颈脊N前支的分支构成。其中第1颈脊N前支的部分纤维随舌下N走行,在颈A三角内离开此N,称颈袢上根,沿颈内A及颈总A浅面下行。第2、3颈脊N前支的部分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颈袢下根,沿颈内V浅面(或深面)下行。上、下两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适平环状软骨弓处,在颈A鞘浅面合成颈袢。发支支配舌骨下肌。甲状腺手术时,多平环状软骨切断舌骨下诸肌,可避免伤及N。

suspensory ligament of thyroid gland甲状腺悬韧带:由包裹甲状腺的假被囊在甲状腺侧叶和峡部后面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气管软骨之间增厚所形成。将甲状腺悬置于喉和气管上。因此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临床上可籍此鉴别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

false capsule of thyroid gland甲状腺被囊:由颈深筋膜中层脏部包裹甲状腺而形成。

Virchow淋巴结:位于颈根部,邻近左侧V角的锁骨上淋巴结。食管下部癌或胃癌转移时常累及该淋巴结。临床体检时常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和锁骨上缘的交角处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角淋巴结:为颈外侧上深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后腹与颈内V交角处者,称颈内V二腹肌淋巴结,又称角淋巴结。收纳鼻咽部、腭扁桃体及舌根部的淋巴,该部癌转移较早累及的淋巴结。

乳房后间隙:为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使乳房可轻度移动。此处若感染化脓易向下扩展,宜作低位切开引流术。乳腺癌时如侵及此间隙,乳房即固着于胸前壁。Sibson fascia希氏筋膜、胸膜上膜:为胸内筋膜在胸膜顶上方自第7颈椎横突、第1肋颈和第1胸椎体连至胸膜顶的筋膜,具有保护和固定胸膜顶的作用。

Cooper ligament乳房悬韧带:为乳腺周围纤维结缔组织所形成的纤维束,向浅面和深面连于皮肤和胸肌筋膜,这些纤维束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当乳腺癌累及此韧带时,纤维组织增生,韧带缩短,牵引皮肤向内凹陷,使皮肤表面出现类似“酒窝”状凹陷,临床称之为“酒窝”征,是乳腺癌早期的常见体征之一。

axillary tail腋尾:为乳房外上部的乳腺组织,沿第三肋间经胸小肌下缘突向腋腔的部分。在检查乳房病变时应注意,以免遗漏。

costodiaphramatic recess肋隔隐窝:为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返折而成的半环形凹陷,其前方在锁骨中线达第8肋,侧方在腋中线达第10肋,向后至第12肋肋颈的下方。是胸膜腔间隙中最大的胸膜隐窝。内有少量浆液,即使深吸气时肺的下缘也不能伸入其内,是人体直立时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内的出血、渗液和脓液常首先蓄积于此。由于肺的下缘、胸膜的下界及胸廓的下方三者在高度上不一致,所以肋膈隐窝受损时,能伤及胸膜或包括上腹部脏器,如肝、肾的上极,而不伤及肺。

root of lung肺根:为出入肺门的肺A、肺V、支气管、支气管动、V、淋巴管和N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肺根。

mediastinum纵隔:是位于胸腔内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的总称。其内器官主要包括心包、心脏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气管、食管、胸导管、N、胸腺和淋巴结等。纵隔的境界:前界为胸骨,后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器官和筋膜相续,下达膈,且经膈的孔道与腹腔相联系。因此,纵隔气肿可上升到颈部,而颈部病也可蔓延到纵隔,纵隔的渗血或感染也可向下蔓延到腹膜后间隙。

食管上三角:纵膈左侧面,由左锁骨下A、脊柱和主A弓所围成,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triangle of ductus arteriosus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A弓左前方的一个三角区,前界为左膈N,后界为左迷走N,下界为左肺A,内有A韧带、左喉返N和心浅丛,该三角为手术时寻找A导管的标志。

bronchopulmonary segment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的总称。肺段的整体形态呈圆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朝向肺的表面,相邻肺段之间以薄层结缔组织分隔,是构成肺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基本单位。通常将右肺分为10个肺段,左肺分为8~10个肺段。在肺段内,肺段A与肺段支气管伴行进入肺段,相邻肺段间的肺段A互不吻合。而肺叶V的属支

段间V则行于段间结缔组织内,收纳相邻肺段的血液。段间V为外科学和影像学支气管肺段的分段依据。

食管后隐窝:为右侧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突入食管与奇V和胸导管之间,形成食管后隐窝,食管下段手术经左胸人路,可破入右侧胸膜腔导致气胸。

心包裸区:两侧胸膜前界在第4~6肋高度分开,形成一个无胸膜覆盖的三角形区域,称心包裸区,即下胸膜间区,内为心和心包。此区距胸骨外缘约1厘米处心包未被胸膜和肺覆盖,致使心包直接与胸前壁相贴,临床上可经此进行心包穿刺。

arcuate line弓状线:位于脐以下4~5cm处,此处腹直肌鞘后层转至前层,而缺乏后层结构,腹直肌后方仅为腹横筋膜。上方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成为弓状边缘,称为弓状线或半环线。inguinal falx联合腱:呈弓形,位于腹直肌下部的外侧缘。由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互相融合而成,构成腹股沟管后壁的内侧部分。

inguinal canal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4-7层中,一个由肌肉和筋膜形成的潜在性裂隙,长约4~5cm,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1.5cm处。有前、后、上、下四壁和内、外两口。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external ring皮下环(浅环):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为腹股沟管的外口。

abdominal ring腹环:即腹股沟管内口,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为腹横筋膜上的一个卵圆形裂隙,有精索(男性)或子宫圆韧带(女性)穿过。

Hesselbach’s triangle直疝三角:为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位于腹股沟韧带(下界)、腹壁下A(外侧界)和腹直肌外侧缘(内侧界)之间。疝囊经该三角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直疝。

bare area of liver肝裸区:冠状韧带前、后两层之间有一定距离,这部分肝脏因无腹膜被覆故名肝裸区。此处肝的被膜直接与膈下筋膜相接。

hepatorenal recess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是平卧时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十二指肠悬韧带:为连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上部后面与右膈脚之间,由十二指肠悬肌和被覆于其表面的十二指肠空肠曲皱襞共同构成。有悬吊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也是手术时用以确定空肠起始端的标志。

omental foramen网膜孔: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的后方,是网膜囊通向腹膜腔的唯一通道。前界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是下腔V表面的腹膜,上界是肝尾叶,下界是十二指肠球部。

omental bursa网膜囊:小网膜和胃后方,为小网膜、胃后壁及腹后壁的腹膜形成的扁窄间隙,属于左肝下后间隙。胃后壁穿孔时,胃内容物常局限于网膜囊内,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duodenojejunal flexure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升部末端与空肠起始部形成一个向上的弯曲,位于第2腰椎的左侧,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标志。

gastropancreatic fold胃胰襞:后腹膜壁层覆盖胃左A升段所成的条形隆起。

胃床:胃后面隔以网膜囊与胰、左肾、左肾上腺和脾相邻,胃下后方有横结肠及其系膜。这些结构承托了胃,称为胃床。

Calot triangle胆囊三角(肝胆三角):由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和肝下面围成的区域称Calot三角,胆囊A由此经过,是手术时寻找胆囊A的部位。

系膜三角:系膜缘处肠壁与两层膜膜围成一个三角形间隙,叫做系膜三角。空、回肠的血管、淋巴管和N在肠的系膜缘处进出肠壁。因三角处肠壁无腹膜覆盖,故行小肠切除吻合术时,应妥善处理,以免形成肠瘘和感染扩散。

Meckel憩室:是卵黄囊发育的遗迹,出现率约3%,通常在距回盲部1米范围内的回肠对系膜缘,平均长度约7cm。由于Meckel憩室的粘膜含有胃腺样腺体,因此,Meckel憩室可发生消化性溃疡。McBurney点:右骼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段的交点,是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点。边缘A、各结肠A的结肠支在结肠内缘相互吻合,在近结肠边缘形成一个A弓,称为边缘A。

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包绕。两腱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各2.5cm。屈肌总腱鞘常与小指指滑膜相通。由于拇长屈肌腱鞘一直延续到拇指的末节,故拇长屈肌腱鞘与拇指的制滑膜鞘相连。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桡侧端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症

咬肌间隙:为位于咬肌深面与下颌支之间的间隙。masseteric space的前界为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及腮腺组织;上达颧弓下缘;下抵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下颌支的外面;外侧界为咬肌及腮腺的深面。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牙槽的第三磨牙,在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下颌骨骨髓炎时,可扩散至此间隙。

第四篇:解剖试题

《解剖学》补考试题

I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是()

A.声门裂 B.喉腔 C.气管分叉处 D.前庭裂

2、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A.口咽 B.喉咽 C.咽隐窝 D、梨状隐窝

3、肝的基本结构单位()

A.肝小叶 B.肝板 C.肝窦 D.肝细胞

4、肝小叶是由()构成的。

A.肝索 B.肝板 C.肝窦 D.肝细胞

5、鼻旁窦不包括()

A.蝶窦 B.额窦 C.乳突窦 D.筛窦

6、气管切开常选部位()

A.第1-3气管软骨处 B.第2-4气管软骨处 C.第3-5气管软骨处 D.第4-6气管软骨处

7、不属于上呼吸道的器官是()

A.咽 B.喉 C.鼻 D.气管

8、属于下呼吸道的器官是()

A.咽 B.喉 C.肺 D.气管

9、属于上消化道的器官是()

A.空肠 B.直肠 C.肛门 D.食管

10、膀胱肿瘤好发部位()

A.膀胱底 B.膀胱颈 C.膀胱体 D.膀胱三角

11、上消化道是指()A.从口腔到咽 B.从口腔到胃 C.从口腔到十二指肠 D.从口腔到空肠

12、不属于上消化道的器官是()A、阑尾 B.口腔 C.胃 D、食管

13、含有味觉感受器的舌乳头有()A.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 B.叶状乳头和丝状乳头 C.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 D.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

14、关于腮腺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体最大的唾液腺 B.开口平对上颌第二磨牙颊粘膜 C.腺体呈锥形 D.开口于口舌下阜

15、喉软骨中成对的软骨是()A.环状软骨 B.甲状软骨 C.会厌软骨 D.杓状软骨

16、呼吸道、消化道共用的管道是()A.鼻 B.口腔 C.咽 D.气管

17、构成喉结的软骨是()A.环状软骨 B.甲状软骨 C.会厌软骨 D.杓状软骨

18、不属于结肠的是()A.横结肠 B.升结肠 C.降结肠 D.盲肠

19、肺()A.位于胸膜腔内 B.左肺分三叶、右肺分二叶 C.为中空性器官 D.左肺较狭长、右肺较宽短 20、分布于膀胱粘膜的上皮是()

A.单层扁平上皮 B.变移上皮 C.单层柱状上皮 D.单层立方上皮

二、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21、.喉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22、气管在平胸骨角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23、因左主支气管短粗而陡直,故进入气管的异物易落入此。()

24、左肺一般分上、中、下三叶,右肺分上、下两叶。()

25、额窦开口于下鼻道。()

26、胃粘膜的上皮属于单层柱状上皮。()

27、胆囊有分泌胆汁的作用。()

28、左肺较狭长、右肺较粗短。()

29、分泌胰岛素的是B细胞。()

30、女性的尿道具有短而直的特点,所以很容易引起逆行性感染。()

Ⅱ卷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上呼吸道包括_________、咽、_________。

2.输尿管的三处狭窄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肝内的输胆管道有 ________、_________。肝外的输胆管道有________、肝右管、________、胆囊管、_________。

五、简答题(共20分)

1、写出胆汁的产生及排入十二指肠的途径?(共10分)。

2、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气管异物易坠入哪侧?(共

3、写出食管三处狭窄的位置?(共4分)

6分)

第五篇:解剖总结

第一章 绪论

重点1 解剖学概念、定义。

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发生发育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2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临床解剖学、外科解剖学、X线解剖学、机能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人体系统的划分。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形态单位是细胞 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组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器官 系统:若干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叫系统

人体系统分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脉管,感觉器和神经系统 4解剖学的姿势,方位,切面和轴 基本术语(标准姿态):身体立直,面向前,两眼向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方位:上、下; 前、后; 内侧、外侧; 浅、深;近侧、远侧。轴和面:垂直轴 矢状轴 冠状轴

水平面 矢状面 冠状面 5 学习的观点和方法

观点:1进化发展观点,2形态与功能互相影响的观点,3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方法: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探讨,研究人体。

第二章 运动系统

1骨的构造:骨主要由骨质、骨膜和骨髓三部分构成

2躯干骨的组成:成人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一块胸骨和12对肋分别参与构成脊柱,胸廓和骨盆。四肢骨的组成: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分别由肢带骨和自由肢骨组成。3 颅的组成:成人颅由23块颅骨组成。另外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4 颅的整体观:顶面观,侧面观,前面观,内面观。5 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6 脊柱的整体观:(1)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从骶骨耳状面以下迅速变小,与负重有关。(2)后面观:所有椎骨棘突连贯成纵嵴,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长,呈叠瓦状排列,斜向后下;腰椎棘突呈板状,平身向后。临床做腰椎穿刺常选择3、4腰椎棘突的间隙处进行。(3)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胸曲和骶曲凸向前方,分别在出生前、后形成。脊柱的这些弯曲增大了脊柱的弹性,有利于维持人体重心的平衡和减轻震荡。胸廓的构成:由12块胸椎、12对肋、一块胸骨连结而成。8 肩关节构成: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肘关节构成:由肱挠关节,肱尺关节,挠尺近侧关节构成。10 腕关节构成: 骨盆构成: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连结而成。具有容纳,保护盆腔器官和传递重力等功能。骨盆性别差异:项目 男性 女性

骨盆形状 窄而长 宽而短

骨盆上口 心形 椭圆形

骨盆下口 狭小 宽大

骨盆腔 漏斗形 圆桶形

耻骨下角 70°-75° 90°-100° 13 髋关节构成: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膝关节构成: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 踝关节构成: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构成。肌的形态结构:人体的肌按其位置。结构和功能分为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17 斜方肌位置:位于颈背部浅层,为三角形扁肌,两侧合并为斜方肌。背阔肌位置:位于背下部和胸的后外侧,为全身最大的扁肌,呈三角形。19 竖脊肌的位置:纵列于棘突两侧的沟内。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胸锁乳突肌的起止和作用:以两头分别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斜

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作用:两侧同时收缩可仰头;单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面部转向对侧。胸大肌位置:位于胸廓前上部,呈宽而厚的扇形。22 前锯肌位置:位于胸廓侧壁。23 肋间外肌的作用:提肋助吸气。24 腹肌的名称:。

25三角肌的作用:主要作用是外展肩关节;前部肌束可使肩关节屈并旋内,后部肌束则使肩关节伸并旋外。该肌为临床上肌内注射的常用部位之一。肱二头肌的作用:屈肘关节,并使前臂旋后,亦可协助屈关节。28 肱三头肌的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可伸肩关节并内收。29 手肌的分群:外侧群、内侧群、中间群。髂腰肌的作用:屈髋关节并旋外.;当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31 臀大肌的作用:伸髋关节并旋外。此肌外上部为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之一。32 股四头肌的作用:

小腿三头肌的作用:使足拓屈,并屈膝关节,站立时能固定膝关节和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重要肌之一。

骨的概述:骨是器官,外被骨膜,内含骨髓,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35脑颅骨的构成:8块。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一块,顶骨,颞骨各两块。

36关节的概述: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关节或骨连结。

骨骼肌概述:数量众多,全身共有650余块,约占体重的40%。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

第三章 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牙的形态、构造:每个牙在形态上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3牙周组织包括:牙膜,牙槽骨,牙龈。4舌的外形:

5黏膜的结构:舌系带和舌下阜。

6舌肌的结构:舌肌为骨骼肌,分舌内肌和舌外肌。7:咽的结构:鼻咽、口咽、和喉咽 8食管的位置,分部和狭窄:上端于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续咽,下行穿过隔得 食

管裂孔,下端约于第11胸椎左侧与胃连结,全长25cm。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

生理狭窄:第一个狭窄咋爱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

牙约15cm;第二个狭窄在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第三个狭窄为食管穿过隔得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

9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胃的形态可受体位、体型、年龄和充盈状态等多种因

素影响。

四部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

在胃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

腹上区。

10小肠的分部,结构:上起幽门,下连盲肠,成人全长5-7米,分为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11十二指肠的分部,结构: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成人长约25cm,呈c形包挠胰

头,按其位置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降部四部分。

12大肠的分部: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13结肠形态特点:围绕在小肠周围,始于盲肠,终于直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14盲肠的形态特点:是大肠的起始部,长6-8m,位于右髂窝内,下端为盲肠,左接回肠,上续升结肠。

15阑尾的形态:为一蚓状突起,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一般长6-8m。阑尾的位置:位置变化较大,多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髂窝内,以回肠前位和盲肠后位较多见。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脊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

点称Mc Burney点。

18直肠的弯曲和皱襞

19肛管的形态和结构:长约4cm,上续直肠,末端终止于肛门。

肛柱,肛瓣,肛窦

20肝的形态: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为上下两面和前后左右四缘。肝的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22 肝的体表投影:

23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附近。

24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25腹膜与腹盆腔器官的关系:分为三类,腹膜内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腹膜

外位器官。

26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网膜、系膜、韧带、,腹膜襞、隐窝和陷凹。

下载透视与解剖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透视与解剖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想象力解剖

    想象力解剖 这几天,我看了郑渊洁写的《皮皮鲁和幻影号》。 说句实话,我最喜欢郑渊洁写的书了。原因是他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连陶瓷做的马都可以变成车子!我不由得被吸引了。......

    解剖假期作业

    1.何谓单位膜?其组成成分如何? 2.被覆上皮可分哪几类? 3.列表归纳疏松结蹄组织的细胞、纤维成分。 4.比较三种肌组织分布和结构特点。 5.皮肤的主要组织结构和功能如何? 6.腰椎......

    解剖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头皮: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紧密愈着,不易分割,临床上将此三层合称“头皮”。头皮撕脱伤时,常常是三层一并撕脱。 腮腺床:腮腺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迷走、......

    自我解剖

    学会读懂自己,才能炫出自己的美丽 在尘世喧嚣、纷繁复杂的的社会里,科学发展迅猛,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使之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的需要。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越来越复杂,也需要不......

    绘画结构与透视 教案

    课题: 绘画结构与透视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绘画基础类 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 致力于提高初学者对石膏头像素描的认识,增强实际的作画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使......

    透视规律与风景写生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透视规律与风景写生 一、教案设计思想: 风景写生是造型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像静物写生那样在特定的光线下、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作画,它有不同的季......

    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

    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 第一章神经系统 一、概述 人的意识产生于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

    心脏解剖与生理(超声试题)

    第九章心脏解剖与生理 1 心房收缩期在心血管生理上的意义是什么(b) A 心房的血液因心房收缩,最终全部被充盈到左心室B 左心房收缩引起左心室收缩C心房收缩期引起心室快速充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