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能讨论、交流保护植物的方法。
2、想知道、爱提问与植物有关的问题;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
相处。
3、知道我们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学习用不同标准给植物分类;知道周
围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二、重点难点:知道我们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学习用不同标准给植物分
类;知道周围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
能讨论、交流保护植物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植物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植物,谁能说一说: 通过课前
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我们周围的 植物,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研究植物。我们要想知道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请同学
们来讨论一下。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来的植
物。观察时,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不要损坏它们,还要防
止被植物扎伤。本组观察完可到其他小组观察。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观
察得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给植物分类。
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植物分一
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发多。学生分类。
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颜色分类等等。大家讨论一下,分类有什么好处?
教师讲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 的标准,如给玩具分类,可以按“用电与不用电”为标准分,也可
以按“制作玩具的材料”为标准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给服装分类,给食品分类,给交通工具分类等。这些分类都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
关于植物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同学们提出了这些问题,有的老师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你们想用
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难题?
4、自由活动:
有的植物可以供人类使用,有的植物可以供人类观赏,有的还能治
病,植物对我们如此重要,有的人却在故意伤害植物。你见过哪些
伤害植物的行为?
5、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你这节课表现得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6、拓展活动: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讨论热烈,观察细心,初步学会了
按一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的方法,课下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
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五、板书设计:
3、我们周围的植物
分类
第二篇: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案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教材分析】:
本课顺应学生的天性,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入手,通过与常见动植物“面对面”地接触,开始正式地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丰富有关动植物的知识,认识动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感受动植物世界的纷繁多样,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在对动植物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快,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植物的外部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2.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常见动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自己喜爱小动物、经常食用的蔬菜或常见的花。【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课前通过观察动物,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出小猫的外形特点,有的介绍电视上《动物世界》中狮子的食性,有的发现麻雀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树枝上站着,还能在地上跳着走,但对麻雀有几个脚趾说不清楚)。2.教师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但课前观察还不够仔细,大家想不想直接与周围常见动物面对面,研究动物的秘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篇点题,引出学生所熟悉的动物,再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是深入研究周围的动植物。从而把学生引入了本课的学习。】
二、猜想假设 学生提出问题并猜想
三、制定方案
分组探讨,根据个小组要研究的问题,制定出方案或计划
四、实施探究
活动一: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观察动物
(1)教师谈话:作为一名小科学家,我们观察动物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并进行观察学生带的动物(此处板书我们周围的动物)
(3)教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真了不起,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动物?下面让我们交流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观察记录吧!(课件出示)
(4)继续交流:通过看这些资料你们了解了什么?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总结了很多研究动物的好方法。如看看外形.摸摸皮毛.量量长短高矮.喂喂食物等。观察动物要按一定顺序观察,要注意安全,要多做比较。因为我们周围常见的动物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加深对动植物的认识;同时,为下面的分析归纳搜集充足资料】
五、展示交流
(1)教师谈话: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我们带来的植物,而观察植我们又需要注意什么?(板书:我们周围的植物)(2)学生讨论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3)交流发现
(4)教师谈话:同学们发现的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再来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5)继续交流:通过看这些资料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 六.拓展创新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七. 巩固提高 1.我来选一选:
(1)下列观察植物的方法中,比较科学的是()。A.观察图片上的植物,做好观察记录。
B.到自然界中观察植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这句话是()说的。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3)我们在研究科学时,要先提出问题,再对问题进行(),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A.验证 B.猜想与假设 C.观察与汇报(4)下列物体中,有生命的是()。
A.火 B.松树 C.石头(5)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是()。
A.没有关系 B.相互竞争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2.回答下面的问题。(1)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2)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3)蚂蚁是怎样认路的? 3.科学探究:一棵小草的根。(1)选择一棵生长旺盛的小草。
(2)深挖土,不要伤到小草的根,用水将土冲掉。
(3)数一数根的数量,测一测根和上面植株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2.我们周围的植物
动植物名称 特点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首先发动学生找出周围熟悉的动植物,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总结动植物的特征最后以我们和动植物交朋友为主题,展现出学生在校园里观察动植物的 场景,同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一草一木,能对大自然动植物进行长期的观察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关爱动植物的情感。
在拓展活动中,鼓励学生长期观察自己选定的动植物为朋友,并认真做好记录,使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学生兴趣浓,感想敢做,效果良好。
第三篇:《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案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2.在对动植物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快,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常见动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准备:自己喜爱小动物、经常食用的蔬菜或常见的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课前通过观察动物,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出小猫的外形特点,有的介绍电视上《动物世界》中狮子的食性,有的发现麻雀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树枝上站着,还能在地上跳着走,但对麻雀有几个脚趾说不清楚)。
2.教师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但课前观察还不够仔细,大家想不想直接与周围常见动物面对面,研究动物的秘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篇点题,引出学生所熟悉的动物,再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是深入研究周围的动植物。从而把学生引入了本课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
(一)进行探究 活动一: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观察动物
教师谈话:作为一名小科学家,我们观察动物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并进行观察学生带的动物(此处板书我们周围的动物)
教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真了不起,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动物?下面让我们交流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观察记录吧!(课件出示)
继续交流:通过看这些资料你们了解了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总结了很多研究动物的好方法。如看看外形.摸摸皮毛.量量长短高矮.喂喂食物等。观察动物要按一定顺序观察,要注意安全,要多做比较。因为我们周围常见的动物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
2.观察植物
教师谈话: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我们带来的植物,而观察植物我们又需要注意什么?(板书:我们周围的植物)
学生讨论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交流发现
教师谈话:同学们发现的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再来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继续交流:通过看这些资料你们了解了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很多研究植物的好方法。如看看外形和高度、摸摸树皮的粗糙程度和叶片的绒毛细刺.闻闻花的气味.尝尝果实的味道等。但记住不要伤害这些植物,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设计意图:此环节我采用动植物分开观察,分开研究,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使课堂条理清晰。] 活动二:提出我们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谈话:每个动植物的身上都有许多秘密,比如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蚂蚁是怎样认路的?一棵大树的根究竟有多长?你想知道有关动植物的哪些秘密呢?看谁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来,并进行大胆猜想。
学生提问:
学生猜想: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大胆猜想。如一生答:我想可能是因为壁虎的脚上有一条深沟,那是它的吸盘,能吸住墙,所以能在墙上爬。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选择部分问题进行猜想,不要面面俱到,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反对意见,鼓励学生在争论中探求真知。
教师小结:有位科学家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研究动物,多提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能解决更好,现在解决不了,可以放到课下甚至将来解决。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上一环节研究的延伸,能够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深入研究
教师谈话:要想对动植物进行深入地认识,就要与动植物交朋友,进行长期细致地观察与研究。下面谁能说说动植物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发言:学生可能会说,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给人类提供了肉.蛋.奶.毛皮等,植物给人类提供粮食等。
教师出示课件:出示人类保护动物和伤害动植物的画面,让学生谈看法。
小组讨论:你是怎样保护动植物的?遇到动植物受到伤害,你怎么办?我们应怎样保护动植物?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回答,如不伤害小动物.不乱捕动物.不掏鸟蛋.看到受伤的小动物要给它治伤,并放归大自然等。
汇报交流: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保护动物方面的设想及做法。如有的学生画动物宣传画,呼唤人类保护动物,有的学生写保护动物决心书,写出了自己的誓言,有的学生制作保护动物知识卡片等,教师指4—5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三、结论总结
大家交流的很成功,我发现大家特别关爱动植物的生命.关心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关注与保护动植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希望大家从自我做起,做一个动植物伙伴的宣传者和保护者。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谈论动植物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爱护动植物;再通过讨论对动植物的保护来达到学习本课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课堂练习我来选一选:
(1)下列观察植物的方法中,比较科学的是()。A.观察图片上的植物,做好观察记录。B.到自然界中观察植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这句话是()说的。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3)我们在研究科学时,要先提出问题,再对问题进行(),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A.验证
B.猜想与假设
C.观察与汇报(4)下列物体中,有生命的是()。A.火
B.松树
C.石头(5)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是()。
A.没有关系
B.相互竞争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研究动植物的兴趣很浓,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并与动植物交上了朋友,课下你们可以种植一株植物或饲养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长期观察研究,它们在四季中的变化,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设计意图:把本课的学习延伸到课下,让学生的研究兴趣延续下去。]
六、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四篇:《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
南丹县第三小学
梁汉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发展学生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我们周围不同的材料。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准确的辨认我们周围不同的材料。
二、教学准备:六种常见的材料。如尺子、眼镜、剪刀等,记录纸。
三、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1、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有哪些?它是由什么东西做的?(板书学生说到的几种材料)
这些能被我们做成物品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材料(板书:课题)
2、出示单一材料做成的物品——尺子:认识吗?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书:塑料)
3、出示几种材料做成的物品——眼镜:认识吗?它是由什材料东西做成的?还有吗?(板书:玻璃、铁)
4、小结:看来物品可以有一种材料做成的,也可以有几种材料做成的?
(二)、我们知道的材料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材料。(学生说教师板书、当学生说到物品而不是材料时教师指导)
2、说说有这种材料做成的物品。
(三)、调查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上的物品
在我们身上就有很多物品,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我们不妨来调查一下。在调查前请大家先来看几点提示:你可以找现在身上穿的、佩戴的、身上携带的物品。同一物品名称不要重复。碰到不认识的材料可以用⑴、⑵、⑶……来做一下记号,讨论时尽量保持轻声。(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板书学生说到的材料。师:你能具体指一下这个物品吗?
师:大家对他们小组的调查还有什么看法吗? 师:对于这些物品,谁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2、观察书包里的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通过我们调查身上的物品,又发现了几种材料,而且我还发现同学们找材料的这种情趣非常高,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一下书包里的物品,它们又是有什么材料做成的?大家可以把调查记录在老师发给的表格中。(1)、活动开始(2)、汇报交流
大家对他们小组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看来大家都能熟练的找出做成物品的材料,接下来我们在做个游戏。
先听清楚我的要求:我在教室里指一件物品,看看你能否说出它是有什么、什么、什么材料做成的,准备好了吗? 门、窗、椅子、灯……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这么都材料、物品可以有一种材料做的,也可以有几种材料做成的。
1.各种材料的特点
这些材料,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比如说,我们穿的衣服为什么要用布来做,而不是用铁呢?
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每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材料进行观察。小组代表领取材料。(1)、活动开始(2)、汇报交流
小结:你们说的这些特点都是真的吗?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些材料的特点,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能顺利的找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我们周围的材料
木头
→
桌 子、板凳…… 纸
→
教材、笔记…… 金属
→
文具盒、锅…… 塑料
→
尺
子、塑料袋…… 玻璃
→
窗
户、杯
子…… 纤维
→
书
包、衣
服……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课后反思
南丹县第三小学
梁汉强
一、计教案的过程中,对本科教材安排上就有几个疑问:
1、“我们知道它们的特性吗?”
这个非教学重点摆在教材的一个重要位置。本课是《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起始课,其目标是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和物品都是有一种材料和几种材料做成的这一科学概念。对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特性并非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在接下去的《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等都是专一研究各种材料的特性。如果说是为了对下面的几节课有个铺垫的话,为什么不把这一块内容放在教材的最后,如果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承上启下,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材料的兴趣,一举两得。
2、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哪些?
一般,在我们教师眼里常见的材料有这几种:金属、木头、布、塑料、橡胶、石头、玻璃。但在学生的眼里,不一定就只有这些,比如说还有线、泥土、水、还有一些让老师异想不到的材料,这样一来作为教师该如何去定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呢?按照学生的回答,还是根据现实生活的依据呢?在学生眼里他们认为他们接触最都的就是常见的,在我们教师眼里,生活中运用广泛的则是常见的,两则就产生里矛盾,如果教师非要把常见的定义为我们生活中运用广泛的材料,学生虽然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对,但问心自问,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生活中运用较多的材料,在未来的生活中还会这样吗?教材中“哪些材料是常见的材料”限制了教师、学生的一定思维空间,是否可以用“生活中的材料有哪些”来替代,这个问题就会问的比较开放,也不会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任何的限
制。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1、学生汇报过程中经常混淆材料与物品
在教学第一环节时,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材料与物品混淆还情有可原,但如果在接下去的几个环节中还仍旧出现同样的问题时,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也说明了教师没有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一开始我以“生活中你常用的物品”导入,学生都在思考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我接着问:“它是由什么东西做的”学生说的都不错,基本上符合我设计的要求,这个导入环节也顺利的过关了。但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当我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材料”时,前面几个学生说的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学生说杯子、橡皮等。我想,是不是我的导入环节让学生说的不够,没有引起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导致的,想想也是,开头几分钟如果没有有效的跳动学生的兴趣,很难在下面的时间里再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调查身边的材料”环节中学生也经常出现把材料与物品混淆的情况。
2、调查活动身上的物品、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对这三个活动的安排我是逐步递进,第一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身上找到各种材料和说出材料的名称。第二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调查,找出跟多的材料,因为书包里有更多的物品,给学生调查的难度又有些增加。第三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更大范围里认识各种材料。对于这个活动我有些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三个活动的安排最主要体现一个思维的升华,特别体现在第三个调查活动中,应该让学生看到一件物品就能说出它是由什么、什么、什么、材料做的,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巩固过程。
3、个人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如: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引导等。
第五篇: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实验: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同志做了一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红磷,集气瓶,双孔胶塞,燃烧匙,导管,弹簧夹,烧杯,水 实验步骤:
1、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
2、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口加一个双孔胶塞,一孔插燃烧匙,一孔插导管,并配上弹簧夹
3、检查气密性,用手握紧集气瓶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4,点燃燃烧匙内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并把塞子塞紧
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注意事项:
1、红磷要过量;
2、装置必须密封;3,导管内先注满水;4,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小结:在拉瓦锡同志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家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得出了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94%(比例指的是体积所占比例)
二,空气成分介绍:
1,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不活波,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用途:制取化肥,做保护气,液氮麻醉济
2,稀有气体: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极不活波,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保护气,制彩灯,激光技术,氦气冷却济,氙气可做麻醉济
3,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三,空气的保护
空气污染物:主要是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它们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废弃,汽车尾气
保护空气措施:
1,改善燃料结构
2,对化石燃料脱硫、脱氮处理,工厂废气处理后才排出
3,开发新能源
4,植树造林,提高环境净化能力
提问:下面那些会污染空气:
1、煤燃烧产生的烟
2、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
3、汽车排放的尾气
4、工厂排放的尾气
四: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条件下经行反应,减少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
3、提高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