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
第一章 周围的生命世界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教学课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教材分析:本章作为开篇之作,其地位非常重要。它对学生了解生物学、认识生物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与学生自身、社会实际联系紧密,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联系实际,通过讨论、阅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培养热爱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共性)。利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说起生物,同学们脑海中肯定会想起许多生物,生物是什么呢? 生:(小声讨论2-3秒)(纪律:请举手发言)
师:好,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知道的生物知识也很多,很棒。那现在我们先来猜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生:花生。
师:真聪明。我们再猜一个:绿衣小英雄,田间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生:青蛙
师:像它这样小时侯在水里,长大了就要到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我们叫什么动物。生:两栖动物。
师:同学们知道的很多,也很棒。两栖动物是一种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动物。它没有完全适应陆地生活,因为他用于呼吸的肺还没有完全发育,需要皮肤辅助呼吸。所以我们看到,青蛙的皮肤是绿色的湿湿的。师:从刚才的回答中,我发现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知识也非常丰富。我看的出你们平时非常注意思考问题,并仔细观察生活。
二、什么是生物?
师:刚才我我们猜谜语有花生、青蛙,都是生物。那到底什么是生物呢?1
生:有生命的。动物、植物``````
师:对。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第3页,我们读一下第一段第一行
生:(学生读```)
师: 好,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自然界里有生命的也有无生命的。那我们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是有生命的呢? 生:人、花、蚊子、蚂蚁、细菌、病毒
师:对,非常多。在教室里就有非常多生物。
四、认识生物
师:好,现在我们做个认识生物的比赛,请同学们看到第4页的彩图,看看谁认识的生物多。怎么填呢?在蓝色斑块里填这种生物的名称。在黄色斑块处填上另一种与这种生物相类似的生物的名称。比如第一幅,蓝色写上蜗牛,黄色的写上田螺。自己写,看谁写得比较多,不懂写的先不要写,把知道的全都写上去。最后一行是非常简单的,不要留空白。五分钟以后,看看谁写的比较多。
生:()
师:桫椤:一种古老的大型厥类植物,与恐龙是同一个世纪的生物。我们曾经认为它已经灭绝了。但是后来又发现了。所以现在把它列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和桫椤相似的有什么。刚才我们说了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所以和它相似的是蕨。平时我们在餐桌上会看到的一种的凉拌菜,红色的蕨菜。
现在完全写完的请举手。好,写完的同学都很棒。跟着老师写。还没有写完的下课后补全。
好,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桫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那这些彩图中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吗?
生:有,金丝猴
师:对,金丝猴也是。野生的金丝猴只在陕西发现过。不错,同学们知道这么多珍稀生物,说明同学们非常喜欢生物,对它非常感兴趣。
五、生命现象
师:生物世界是非常神奇的。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到现在为止,我国一共发现了有15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此外,还有许多我们肉
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这些都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那这个有生命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比如说,你们和校园里的树木都是生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
师:好,现在请翻到第5页,看图归纳一下,生物都具有哪些生命现象?(一分钟)
生:
1、有一定的结构,什么结构。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师:对,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细胞组成的?
生:不是,除了(病毒)之外。
2、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师:举个例子。
生:比如说,我们人类从刚出生到现在,是不是一直在长大?我们的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新陈代谢。看到课本第4段:必须从外界不断的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等排出体外。
师:举个例子。
生:以我们人类为例,我们每天都要干什么?吃饭。为什么呢?吃进去的食物被我们消化吸收了,就转化为我们自身的物质。所以,我们才可以长高长大。那除了吃,我们每天还要上厕所,把体内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东西排出来,是吗?
师:吃进去的是新的,排出来的是旧的。所以这个可以简称为新陈代谢。
4、产生自己的后代,就是繁殖。
师:举个例子。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叔叔阿姨看着我们,会说:这是谁谁的儿子或女儿!你看他长得多像他啊!等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长得像呢?
生:因为遗传。
师:对。父母把他的性状遗传给我们,那我们和父母亲长得一模一样吗?(没有)为什么?()
生:因为父母的基因在遗传给我们的同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就是变异。
师:遗传和变异是相对的。有遗传就一定有变异。即使是双胞胎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对吗?
5、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做出一定的反应)家中养只狗,见到陌生人会叫。
师:这是为什么?对什么产生反应?我们简单称为应激性。对,有些人说,动物会动有应激性,植物不会动,没有。是吗?
生:不是,含羞草、向日葵
师:对了,含羞草。当人触碰到它的叶子时,它会把叶子合起来。向日葵对光有反应。好,我们不小心撒了些白糖在地上,马上会引来许多蚂蚁,为什么?
生:蚂蚁喜欢糖,糖对它是有利的;人用棒去敲他,他会跑,因为棒对它是有害的。
师:所以说,应激性可以让生物趋利避害,保护自己。
6、适应环境、影响一定的环境。
师:侏罗纪世纪有种动物,叫恐龙,他现在已经灭绝了。为什么会灭绝? 生:师:对,因为它不适应那种环境,找不到东西吃。所以灭绝了。而家里四处窜的蟑螂,和它同一世纪出现的,现在还那么嚣张,为什么呢?它能找到吃的,能生存下来。用四个字就是适者生存。
生:我们国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为什么?让树木森林影响那一带的气候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整个大坝崩溃。
六、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七、课后习题(略)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借助了课本上丰富多彩的图片带学生进入生物课堂。虽然没有多媒体设备,但是我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生物课,喜欢生物老师。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实物展示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我作为年轻老师还是比较欠缺。
第二篇:我们周围的生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教材把“周围的生物世界”作为第一章,把“我们周围的生物”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生命现象,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生物和非生物,并加以区别,认识几种周围的常见生物,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散思维的能力。(3)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3.教学重点。
生物的生命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4.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5.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难点。
二、说教法
因为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点。我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其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多彩的生物世界,从学生熟知的身边的生物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生物世界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为后续教学打开了局面。然后让学生说出在片中看到的生物,什么是生物以及了解生物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及其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课堂上要充分激活。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讨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踊跃参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对与错,都要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知识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教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去解答。
(五)巩固与练习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组为单位,以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通过复习知识点,巩固知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每个人也是生物。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我们同样作为生物应该怎样对待周围的生物,从而提升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六)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内有哪些生物,做好记录。这样既可以把课堂教学拓展延伸,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五、说板书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最后由多媒体课件展出。板书设计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生物的主要类群
A、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B、生物的种类(共200多万种)
{ 全球约30多万种植物、150多万种动物及很多种微生物
}
C、生物的分类
1、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④种子植物 :a裸子植物b被子植物
2、动物:《1》无脊椎动物《2》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④鸟类⑤哺乳类
3、其他生物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能生长发育
2、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4、生物的应激性
5、生物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6、生物体有严整的结构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否完成教学计划
2、学生是否掌握本节的重点难点
3、学生是否喜欢本节课的教学
4、反思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并
改正
第三篇:《我们周围的生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常见生物的名称,增强关爱生物的情感。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总是表达观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共性,初步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学练习,进一步熟悉生物的主要类群。教学媒体:多媒体介绍部分生物易于识别特征的背景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张謇及南通博物苑的图片)同学们一定知道张謇先生,张謇先生于1905年创建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不光陈列了大量生物标本,还有一个在全国所有博物馆中独一无二的特色,那就是它除了室内展馆,还有室外展馆。创建时张謇先生特意设立了植物园和动物园。张謇先生这样做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师法自然”的思想。师法自然也就是向自然学习,研究大自然中活生生的生物,从中获取无穷无尽的灵感。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周围的生物(展示图片)
学习新课
那么,什么是生物呢?(展示树林图片)
当我们徜徉在这样一个幽静的树林中,脚下踏着湿润的泥土,感受着清新的空气,触摸着透过树叶倾泻而下的阳光,聆听着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我们想问泥土、空气、阳光、水是生物学吗?(请学生回答)。哪些是生物呢?(请学生回答)。泥土、空气、阳光、水等被称为非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请学生回答)。生物的英文是living things;即有生命的东西。非生物叫non-living things,即无生命的东西。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界。也许有同学又要问了:什么是有生命呢?作为生物会表现出哪些生命现象呢?让我们欣赏完大自然的几个精彩片段之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展示含羞草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含羞草。用手碰碰含羞草,它会有什么反应?(请学生回答)。(展示光合作用、狮子、甲壳虫视频)。下面我们要看的是针鼹,一种卵生的,却能哺乳的奇怪的动物。(展示针鼹、荷花、种子萌发、蝌蚪发育、仙人球视频)。
来自大自然中的几个精彩片段,我们已经欣赏完了,在其中,你们发现了哪些生命现象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我们已经总结出了这样一些的生命现象。你们还能说出生物其它生命现象吗?我们来做点提示(展示父子、母子照片),这张照片上,你们能发现什么生命现象?看看这一张,这是我和我儿子,你们看,我儿子小眼睛单眼皮,我可是大眼睛双眼皮。这说明生物上下代之间会出变异的现象。(展示尿尿小童的图片)。现在你们想到了生物什么生命现象?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展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图片)。我们再来看这一张,这是植物细胞,这是动物细胞,除病毒以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有规律地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生物都有严整的结构。形形色色的生物居然有我们将继续讨论。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请大家欣赏一场特殊的足球比赛。(展示机器人足球比赛视频)。
你们看这些机器人足球运动员能运动吗?足球过来了,它们也能以合适的方向冲上前去踢球,这也是对刺激反应了,这此机器人算生物吗?
我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讲座上面的是不是生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 些生物。蚯蚓、蜗牛、蝴蝶、鲨鱼、青蛙、蜥蜴、鸡、狮子、油松、肾蕨、葫芦藓、海带。除了这些生物以外,在我们的周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见到哪些其它生物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汇报结果)。地球上已知的生物有180万种以上。如此繁多的生物,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它们呢?需要进行分类。让我们来做一些尝试。我们把同学们举出的生物归纳在这儿(打出生物名称),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看看它们跟哪一幅图上的生物是同一类。(请同学们参考背景资料,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如果要把图中的生物分为两大类,应该如何分?(学生回答)。动物可以分为两部分,蚯蚓、蜗牛、蝴蝶是一部分,鲨鱼、青蛙、蜥蜴、鸡、狮子是另一部分。请你们想一想,这两部分动物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学生回答)。前者被称为无脊椎动物,后者称为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总数的95%。进一步细分,植物中,海带、紫菜等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地钱等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凤尾蕨等属于蕨类植物;无脊椎动物中蚯蚓、水蛭等属于软体动物;青蛙、蟾蜍等属于两栖动物;鸡、鸽子等属于鸟类;狮子、兔子等属于哺乳动物。复习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例题,讨论回答。
【例1】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含羞草、真菌、水 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 C.猫、蘑菇、细菌 D.蝴蝶、小鸟、钟乳石
解题思路:生物具有生命现象,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不具备生物基本的生命特征。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答案:C 【例2】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特征。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
D.繁殖
解题思路: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生命特征。猫妈妈生小猫、后代再生小猫属于繁殖特征,小猫长大属于生长和发育特征。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本生命特征的理解。答案:A 错因分析:要对题中的 “生小猫,能长大,再生小猫”的信息点和生物的特征全面理解。只注意其中的“生小猫”一点,就会错选D。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生物
有生命的物体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长);
2.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3.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 4.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应激性); 5.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第四篇:《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
南丹县第三小学
梁汉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发展学生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我们周围不同的材料。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准确的辨认我们周围不同的材料。
二、教学准备:六种常见的材料。如尺子、眼镜、剪刀等,记录纸。
三、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1、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有哪些?它是由什么东西做的?(板书学生说到的几种材料)
这些能被我们做成物品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材料(板书:课题)
2、出示单一材料做成的物品——尺子:认识吗?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书:塑料)
3、出示几种材料做成的物品——眼镜:认识吗?它是由什材料东西做成的?还有吗?(板书:玻璃、铁)
4、小结:看来物品可以有一种材料做成的,也可以有几种材料做成的?
(二)、我们知道的材料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材料。(学生说教师板书、当学生说到物品而不是材料时教师指导)
2、说说有这种材料做成的物品。
(三)、调查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上的物品
在我们身上就有很多物品,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我们不妨来调查一下。在调查前请大家先来看几点提示:你可以找现在身上穿的、佩戴的、身上携带的物品。同一物品名称不要重复。碰到不认识的材料可以用⑴、⑵、⑶……来做一下记号,讨论时尽量保持轻声。(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板书学生说到的材料。师:你能具体指一下这个物品吗?
师:大家对他们小组的调查还有什么看法吗? 师:对于这些物品,谁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2、观察书包里的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通过我们调查身上的物品,又发现了几种材料,而且我还发现同学们找材料的这种情趣非常高,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一下书包里的物品,它们又是有什么材料做成的?大家可以把调查记录在老师发给的表格中。(1)、活动开始(2)、汇报交流
大家对他们小组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看来大家都能熟练的找出做成物品的材料,接下来我们在做个游戏。
先听清楚我的要求:我在教室里指一件物品,看看你能否说出它是有什么、什么、什么材料做成的,准备好了吗? 门、窗、椅子、灯……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这么都材料、物品可以有一种材料做的,也可以有几种材料做成的。
1.各种材料的特点
这些材料,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比如说,我们穿的衣服为什么要用布来做,而不是用铁呢?
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每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材料进行观察。小组代表领取材料。(1)、活动开始(2)、汇报交流
小结:你们说的这些特点都是真的吗?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些材料的特点,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能顺利的找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我们周围的材料
木头
→
桌 子、板凳…… 纸
→
教材、笔记…… 金属
→
文具盒、锅…… 塑料
→
尺
子、塑料袋…… 玻璃
→
窗
户、杯
子…… 纤维
→
书
包、衣
服……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课后反思
南丹县第三小学
梁汉强
一、计教案的过程中,对本科教材安排上就有几个疑问:
1、“我们知道它们的特性吗?”
这个非教学重点摆在教材的一个重要位置。本课是《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起始课,其目标是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和物品都是有一种材料和几种材料做成的这一科学概念。对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特性并非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在接下去的《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等都是专一研究各种材料的特性。如果说是为了对下面的几节课有个铺垫的话,为什么不把这一块内容放在教材的最后,如果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承上启下,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材料的兴趣,一举两得。
2、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哪些?
一般,在我们教师眼里常见的材料有这几种:金属、木头、布、塑料、橡胶、石头、玻璃。但在学生的眼里,不一定就只有这些,比如说还有线、泥土、水、还有一些让老师异想不到的材料,这样一来作为教师该如何去定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呢?按照学生的回答,还是根据现实生活的依据呢?在学生眼里他们认为他们接触最都的就是常见的,在我们教师眼里,生活中运用广泛的则是常见的,两则就产生里矛盾,如果教师非要把常见的定义为我们生活中运用广泛的材料,学生虽然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对,但问心自问,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生活中运用较多的材料,在未来的生活中还会这样吗?教材中“哪些材料是常见的材料”限制了教师、学生的一定思维空间,是否可以用“生活中的材料有哪些”来替代,这个问题就会问的比较开放,也不会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任何的限
制。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1、学生汇报过程中经常混淆材料与物品
在教学第一环节时,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材料与物品混淆还情有可原,但如果在接下去的几个环节中还仍旧出现同样的问题时,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也说明了教师没有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一开始我以“生活中你常用的物品”导入,学生都在思考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我接着问:“它是由什么东西做的”学生说的都不错,基本上符合我设计的要求,这个导入环节也顺利的过关了。但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当我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材料”时,前面几个学生说的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学生说杯子、橡皮等。我想,是不是我的导入环节让学生说的不够,没有引起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导致的,想想也是,开头几分钟如果没有有效的跳动学生的兴趣,很难在下面的时间里再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调查身边的材料”环节中学生也经常出现把材料与物品混淆的情况。
2、调查活动身上的物品、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对这三个活动的安排我是逐步递进,第一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身上找到各种材料和说出材料的名称。第二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调查,找出跟多的材料,因为书包里有更多的物品,给学生调查的难度又有些增加。第三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更大范围里认识各种材料。对于这个活动我有些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三个活动的安排最主要体现一个思维的升华,特别体现在第三个调查活动中,应该让学生看到一件物品就能说出它是由什么、什么、什么、材料做的,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巩固过程。
3、个人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如: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引导等。
第五篇: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实验: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同志做了一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红磷,集气瓶,双孔胶塞,燃烧匙,导管,弹簧夹,烧杯,水 实验步骤:
1、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
2、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口加一个双孔胶塞,一孔插燃烧匙,一孔插导管,并配上弹簧夹
3、检查气密性,用手握紧集气瓶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4,点燃燃烧匙内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并把塞子塞紧
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注意事项:
1、红磷要过量;
2、装置必须密封;3,导管内先注满水;4,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小结:在拉瓦锡同志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家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得出了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94%(比例指的是体积所占比例)
二,空气成分介绍:
1,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不活波,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用途:制取化肥,做保护气,液氮麻醉济
2,稀有气体: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极不活波,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保护气,制彩灯,激光技术,氦气冷却济,氙气可做麻醉济
3,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三,空气的保护
空气污染物:主要是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它们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废弃,汽车尾气
保护空气措施:
1,改善燃料结构
2,对化石燃料脱硫、脱氮处理,工厂废气处理后才排出
3,开发新能源
4,植树造林,提高环境净化能力
提问:下面那些会污染空气:
1、煤燃烧产生的烟
2、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
3、汽车排放的尾气
4、工厂排放的尾气
四: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条件下经行反应,减少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
3、提高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