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咨询教案简案[模版]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述
一
心理咨询及特征 心理咨询的界说
心理咨询的界说包含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理解
广义的心理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时包括心理检查、心理测验等
而狭义的心理咨询:只限于心理咨询双方通过面谈、书信和电话等手段向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帮助。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心理咨询的内涵
心理咨询的定义,国内外有不同的界定,我们在借鉴的基础上,对心理咨询的内涵做如下的归纳:
(1)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性人际关系 在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性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咨询者与来访者(来询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咨询者要意识到自己作为帮助者的角色,而来访者也不能过分依赖咨询者。塞西尔·H·帕特森(Cecil H Patterson)也说过,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要提供一定的心理气氛或条件,使咨询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的独立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
(2)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扫除心理障碍 无论是异常心理、变态心理,还是各种形式的心理不适应,诸如性变态行为、各种强迫症、抑郁症等等,对于个体、家庭、集体和社会都是一种不幸,尤其是直接的受害者,每一个沦落到心理伤痛阴影中的人都是在为其生存与此付出代价,甚至于是生命的代价,而这种伤痛带来的影响却常常是无形的、间接的,因此给人的错觉,就是与生理上的伤痛相比,心理的或精神上的痛苦要小得多,不值得大惊小怪,很显然,在今天激烈的人际竞争中人们背负者沉重的精神伤痛,心理亚健康和健康水平低的人群越来越多,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帮助人们扫除心理障碍,重回健康的“精神家园”,享受正常人的生活。
(3)心理咨询是一种技巧性发挥
美国学者卡文那(M·E·Cavanagh)曾专门分析了咨询者的能力要素:如必须是受过训练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有必要的咨询技能等等。
(4)心理咨询是一种社会性服务
美国劳工部编的《职业名称词典》指出:咨询心理学家在中小学、学院、大学、医院、诊所、康复中心和工业企业中提供个别的或集体的指导和咨询服务,以帮助人们在个人、社会、教育、职业等方面达到有效的发展,并取得成就。所以,心理咨询常常被认为是一个服务领域,通过咨询这个过程,个体可以作出决定和解决问题。
鉴于上述种种看法,我们这样理解心理咨询的内涵: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者采用恰当的技巧,与咨询对象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利用心理学有关知识与原理,帮助来访者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充分发掘其潜力的基础上,改变其错误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让其恢复或提高社会适应力。
3心理咨询的几个特点
从以上对心理咨询的定义和内涵的分析,可以归纳出心理咨询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咨询的对象主要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在1984年,国际心理学会编撰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肯定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其中认为,“咨询心理学家应该遵循的是教育模式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起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由此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那些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出现障碍或在处理人际关系、家庭婚姻中存在问题以及个体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矛盾、心理冲突的人们。
(2)心理咨询是一个促使求助者自我成长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重点应该放在发掘咨询对象(来访者的个人能动性方面,帮助来访者 问题)发现自己内心存在的问题,通过发现自己内心在问题,通过一些技术性手段使其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并最终依靠其自身力量将自己引向健康的回归之路。就正如心理学者岳晓东在《登天的感觉》一书中所说,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的安慰,心理咨询不仅要使人开心,更要使人成长。这里的成长,是心理意义上的成长,其中包含心理成熟、自主性的增强与自我的完善,通过心理咨询,使来放者正确对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认清问题的实质,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烦恼忧愁,积极对待自己所经受的挫折与磨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著名的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曾说过:“世界上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强大的动机促使每一个愿意重新回到阳关下继续健康生活的人依靠自身,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因为“人是可能性的存在”,“可能性”意味着人可以在自己身上发掘无限的潜力,而这种潜力往往不容易被察觉到。一个人能够激励自己,有效地控制自己,从而使自己重归健康之路,也是对其自身价值体系、自信心、自我能力和报负水平的综合考验。
(3)心理咨询具有渐进性
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同样不良心理特质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将其慢慢革除,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心理咨询具有社会性 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咨询人员必须考虑到社会环境在改变人们心理状态方面起的作用。心理疾病通常缘与一定的社会事实。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人的优秀的心理品质还是不良的心理结构和行为习惯大都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恰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那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全状态。”此定义的意义在于他充分强调了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作用。个体能否恰当与社会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反映出其心智的和谐程度。这给与我们的启示是,在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时,必须足够重视社会学或社会心理学所给于我们的视角,就是说,社会学或社会心理学在对个案进行分析时,非常强调社会因素在形成心理疾病方面所充当的角色。
二
心理治疗及特征 心理治疗的界说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主要是用语言、表情、动作和行为向对方施加影响,解决心理上的矛盾,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
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结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一慎重细致的态度与病人建立一种业务性的联系,用以消除、矫正或缓和现有的症状,调解异常行为形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发展。三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1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不可分割性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许多方面相互重叠,咨询中间有治疗,没有治疗的心理咨询是不完全的,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的,而治疗不能脱离咨询,咨询是心理治疗的必要前提,实效性的心理治疗必须建立在大量的、详实的咨询基础之上。
2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区别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区分(1)对象不同:
心理咨询主要针对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职业选择问题、社会化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而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神经症、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轻度或恢复期的心理病人(2)目的不同:
心理咨询本质上是帮助来询者从自卑和迷茫的泥潭中自己挣扎出来。即是助人自助;心理治疗解决心理问题,需要通过治疗程序(3)获得的信息不同:
心理咨询获得的信息必须是全面的,需要了解对方的家庭、环境、个人活动、心理特征等;心理治疗获得的信息比较单纯,可通过症状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4)与来访者的关系不同: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和求询者双方是平等的关系;而心理治疗中治疗者与求治者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即医患关系。时间:时间跨度较短
(5)工作环境不同:
(6)时间不同:心理咨询的时间跨度较短,而心理治疗的时间跨度较长,少者几次多者几年不等。
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大致有:
第二章 咨询要素分析
一、咨询和治疗中共同要素
心理痛苦的共同性:心理障碍的终极原因可能不同,症状也各有不同,但各种心理障碍都有一个共同的痛苦来源,弗兰克称之为精神崩溃或心力萎顿。心力萎顿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他起于人的主观无能感,既无法应付他自己以及周围的人都觉得它能够处理的问题。„„他的主导心境通常是焦虑和抑郁,程度可能有不同——从轻微的担心知道恐慌,从轻微的沮丧直到绝望。
各种治疗之共有功能:
1、激起和维持来访者的获助期望,来访者相信治疗者和治疗能够帮助他,对积极的治疗结果具有莫大意义。一是期望为来访者积极投入咨询提供动力,各具动机理论,动机强度等于目标效价乘以期望值。二是来访者从“无望”变为“有望”本身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来访者的心境,他的悲观、抑郁、消极情绪会受到冲击,而产生振奋、积极的情绪体验。三是还有一种或许是与唤起期望有关的情况:许多来访者进入咨询时怀着它是“唯一有这种困难的人”这种想法,并觉得自己“真蠢、真倒霉”,通过初步会谈,让他了解并非只有他一人有这种困难的信息„„
2、疏导来访者的情绪,情绪的疏泄是各种治疗的共同功能。情绪疏泄称作情绪“唤起”或“情绪释放”或“情绪发泄”,都是指来访者体验、表达或释放某种情绪。弗兰克认为情绪唤起之所以有作用有三个原因:一是情绪唤起给来访者提供了激励力量,使得它能够经受改变的痛苦;二是他加快了来访者的态度改变;三是它增强了来访者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
3、提供新的学习经验,学习是人的心理、行为改变的基本途径。对来访者而言,可能有两种稍有不同的学习,一是学习新行为或为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二是发现其他新的看待自己或其他问题的视角。
4、增强了来访者的“主宰感”或自我效能感,一是给自己的感受命名;二是对来访者的感受给与某种看似合理的解释也能导致支配感,以为人们似乎都有这么一种信念,理解了的就可以驾驭它;三是最能增强支配感的恐怕莫过于成功体验。
5、提供机会,使来访者能够内化并维持治疗收获,要实现内化,来访者不断地练习、实践习得的改变是一个必要途径
第三章 心理咨询的基本目标
三
心理咨询的方法、形式及范围
(一)心理咨询常见的方法
心理咨询常见的方法有以下3种 会谈法:是指心理咨询者同来访者为特定目的进行的面对面交谈的一种方法。会谈一般为自由式会谈和结构式会谈。测验法:是凭借标准化工具对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一种方法。3 个案法:是通过收集与某人有关的个案材料,从而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特征的方法。
(二)心理咨询的形式 1 门诊咨询
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心理咨询门诊部坐等来访者上门咨询的一种形式。是个别咨询中最常见的形式。
门诊咨询具有可以使来访者进行详尽的倾诉,来访者可以将自己心中的烦恼、焦虑、不安或困惑直接告诉咨询者,这种咨询面谈比其他形式的咨询更直接、自然;同时更能够直接了解来访者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便于诊断;门诊咨询是个别咨询,不允许第三者在场,来访者易于消除顾虑,容易谈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等优越性。电话咨询:是通过电话进行交谈。是一种较为方便而又迅速、及时的心理咨询方式。电话咨询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行多年。1960年,洛杉机自杀防治中心开始应用电话咨询,后来其他国家也开始。电话咨询在防止由于心理危机而酿成的自杀与犯罪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电话咨询人们把它称为“希望线”或“生命线”。书信咨询:通过书信形式进行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可以打破空间距离的限制,具有简单易行、运用方便、涉及面广等优点。小组咨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有共同问题的来访者自愿组织为 两三人或更多一些人数的小团体,前按理心理在咨询机构询问或磋商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这种咨询形式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常见。另一种是由咨询者把存在共同问题的来访者组织在一起,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并给予切实的指导,也可组织心理卫生讲座。目的是力图使病人获得自我认可,自我协调,自我指导,自负其责,并了解自己的动机和行为模式。5 现场咨询:这是咨询机构的专职人员深入到基层或求询者的家里,为广大求询者提供多方面服务的一种咨询形式。在国外这种形式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第四章 心理咨询的面谈技术
一 准备
在会见第一个来访者之前,你要考虑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以使面谈看起来是职业的、有准备的,本节考察了前期准备工作中两个独立但相关的方面:物质条件和职业伦理问题。
(一)物质条件
当咨询师和来访者坐在一起时,一些环境因素将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尽管咨询师可能是影响来访者行为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但是其他的外在的变化因素也会对面谈的过程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咨询师应该在访谈前意识到这些因素并认真对待它们。1 房间:
(1)什么样的房间最适合临床面谈?
通常,临床面谈是在房间里进行的,但也例外。行为治疗师有时会把来访者带到能引起他们焦虑的情境中去,进行系统脱敏治疗。我们的训练课程则相对传统和保守,需要一个房间,尤其是对你们初学者。(A)最低要求是 具有私密性以及将打扰和分心的可能性降至最小。一个令人愉快的、采光好的、舒适的房间,并能隔绝外界燥音和干扰,是最基本的需要。(B)用于面谈的时间是专门拨出的,面谈被打扰是不能容忍的。(C)是否锁门?(D)干扰及控制 2 安排座位
问题讨论:访谈中的两个人应该怎样座?
座位安排的选择有关的因素:咨询师的理论派别;个人风格;来访者的人格类型等
建议:咨询师不必坚持按摆好的座位就坐,如果来访者在不是事先安排或非常规的座位上感到很舒服时,我们应该允许来访者自己选择,并把这个行为记在脑子里,再继续访谈。3 做记录
(1)如何做记录?
Shea曾经说过:我经常不会在访谈深入之前拿起记录板。当我开始记录时,为了表示尊重,我会对来访者说:“我准备做一些记录确保我能够准确地记住所有事你认为可以吗?”来访者对这种简单的客套话会比较满意。说这话的目的也能减轻来访者有时同时投射在做记录上的猜疑,正如他们怀疑咨询师会对他们的每一个想法和行为疯狂地分析。(2)做记录的原则
A千万不要让做记录影响了面谈过程或情感协调的建立 B别忘了向来访者解释你做记录的目的
C不要用任何方式盖住你的笔记本,这会暗示来访者他们无权看到你的记录。
D不要将任何你的来访者看了会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写在记录本上,这就是说你应该主要把你来访者告诉你的事实记录下来,除非你确定你的来访者不会看你写下的东西,你才可以把你对来访者的个人看法记录下来
E如果你的来访者要求看你写的东西,那么和他们探讨他们的想法,然后提议让他们浏览你的笔记本。(3)录音或录像
(二)职业与伦理问题 1 自我表现(1)外貌和衣着 目标是你的外表应该给人带来好的第一印象的方式穿着打扮应该成为有用的信息来源,这将有助与发展默契、信任和知询的可靠性,在你非常了解你的外表有什么样的影响之前,最好穿得保守些。(2)出示你的证书
(3)时间:重要性、对时间长短的规定、准时开始、按时结束 2 保密 让来访者对你谈起那些真正属于个人的秘密,是临床访谈中的重大挑战,承担了作为知己的责任。
以下保密的原则应该遵守
(1)你必须尊重来自咨询师的消息的个人性、隐私性和保密性。这意味着除非得到本人的许可,你不得同人分享关于咨询师个人的信息。(2)下列情况下,你可以暴露消息(打破保密规则)。你取得了来访者(或其合法代表)的许可;
来访者有自杀倾向,你判断来访者有明确的自杀危险; 来访者有杀人倾向,或威胁参加明显可能危害他人的行为;
来访者是儿童,你有证据假定其受到性虐待和躯体虐待或被忽视; 你有证据假定来访者对未成年人实施性虐待或躯体虐待; 你有证据假定发生了 虐待老人的事件; 你被法庭命令提供来访者的消息。
(3)记得在第一次访谈开始时告诉来访者法律上对保密的限制。
(三)知情同意
意味着来访者有权知晓咨询师对他们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进一步地来访者有权对某一给定的治疗步骤表示同意或反对。
二 基本的关注技巧
“沟通永远是双向的”
(一)关注行为 关注行为是面谈的基础。
Jver定义为“根据个人和文化的背景做出的适当的目光接触、身体语言、语言特点和言语追踪。”显然,面谈者以符合文化和个人的方式来注意来访者是重要的。
因为如果面谈者在语音、外表和行为上表现出不注意他们的来访者,就不会有多少来访者来找他们;大多数来访者如果认为面谈者没有在听他们所说的话就不会在来了。所以关注行为是面谈的基础。关注行为是以非言语的为主
Edward T.Hall认为,沟通有10%是言语的,有90%是一种所谓“隐藏的文化语法”,其他人也类似地提出65%或更多的信息含义是有非言语方式传达的。在面谈和咨询中,Gazda等指出,“当言语与非言语信息相矛盾时,治疗者通常会相信非言语信息。”因此,做为面谈者,你必须在与来访者的沟通中利用这些非言语方式。
(二)积极关注行为 目光接触:
适当的目光接触行为因文化而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目光接触的个人模式也同样差异巨大。
通常,对白种的来访者,面谈者应该保持70%-95%的目光接触,而印第安和非裔的来访者通常习惯于更少的目光接触;对大多数来访者来说,恰当的做法是在他们说话时保持较多的目光接触,而在你说话时保持较少的目光接触。身体言语
面谈者积极的身体语言包含以下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积极的身体语言的例子是基于主流文化的常规,在实践中你会体会到这些行为的个体或文化变式。
稍微向来访者倾斜身体;保持一个放松而注意的姿势;腿和脚摆放一个礼貌的姿势;保持你的手势温文有礼;尽量减少其他动作;面部表情符合你的或来访者的情绪;坐在与来访者大约一臂远的地方;家具的摆放应使你和来访者挨在一起,不要在中间竖立屏障。语音特点
语音特点是指沟通方面的言语特征,包括音量、音高、语速和流畅性。很多时候我们感受到,人际影响常常取决于你如何说而不是你说的是什么。
有能力的面谈者使用自己的语音特点来增进情感协调、传达出兴趣与共情,强调具体问题或冲突。通常,面谈者的语音应柔和而坚定,表现出敏感性又表现出力量;另一方面,使用语调把来访者引导向某一内容或情感。如用温和而轻柔的语调说话有时可以鼓励来访者更仔细地探究他们的情感,而提高语速和音量说话可能有助于使来访者对你的可信度与专业技术感到信服。言语追踪 尽管目光接触、身体言语和语音特点很重要,但显然它们本身不可以构成有效的倾听。作为一名面谈者,你必须通过间或重复关键词和短语来显示出你追踪来访者的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不通过准确的言语追踪向来访者显示,来访者不会知道你是否真的听到了他们所说的。
言语追踪的目的是通过跟随来访者的言语内容向来访者“学步”,你只需要反映出来访者刚才说过的内容;评估或添加信息并不重要。
(三)消极关注行为 积极关注行为过度使用就会变成为有害的,应该控制下例关注行为以确定是否过多使用:
(1)点头.面谈者过多点头会使来访者困扰。(2)说“恩哼”。这是最常被过多使用的关注行为,一些新手和专业人员会犯这种毛病,听别人说话两分钟,他们要说20个这样的话。
(3)目光接触。如有的专业人员认为在小组治疗中,每位参加者都应该从小组领导那里得到几乎等量的目光接触,因此,他们会在整个治疗中向小组成员缓缓转动脑袋。小组成员对于这种“机械化”的目光接触模式常会感到无礼并进行讽刺。
(4)重复来访者的最后一个词
(5)模仿。过多或笨拙地使用模仿可能带来有害后果。2 消极非语言信息的表达
消极的非言语信息是通过下列面谈者的行为传达的(1)很少目光接触
(2)转身45度角或再远离一点来访者(3)腰以上的部位向后倾斜
(4)跷二郎腿以拉开距离双臂抱于胸前
(四)关注与倾听之间的关系
人们容易错误地认为专心的目光接触、身体言语,语音特点和言语追踪构成了有效的倾听。尽管良好的关注行为通常与良好的倾听相联系,而不佳的关注行为与不佳相关,但事实上,人们可以关注很差而听得很好,也可以关注很好而倾听很差。关注不足和倾听良好 2 关注良好和倾听不足
(五)非指导性倾听的反应
是用于鼓励来访者自由而开放地说出任何想到的内容。通过向来访者反映他们说过的话来追踪来访者核心的信息。沉默
处理沉默的原则
(1)在扮演来访者的人说了第一句话或听了你的解述后停顿时不要急于插入进一步的言语活动,允许几秒钟空隙。
(2)在你安静地坐着、等待来访者再次开口时,告诉自己这是来访者表达自己的时间,而不是你来证明自己有用的时间。(3)在使用沉默上不要拘泥与定规。如果你认为你的来访者感到混乱、正经历剧烈情感危机或处于精神病发作状态下,不要使用沉默。过多的沉默及其引发的焦虑可能加重这些情况。
(4)如果在沉默中你感到不安,试着放松自己,用注意训练,用期待眼光看着来访者。以使来访者明白他们应该接着说。
(5)如果你在沉默中感到不安,你可以给他们自由联想的指导,或使用对内容或情感的共情反应
(6)记住,有时沉默就是最有助于治疗的反应。
(7)在开始沉默前记着监控自己的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冷漠的沉默与接纳而温和的沉默有巨大不同。2 内容反映或解述 :
(1)目的:是使来访着知道你已经准确地听到了他表达的核心含义,也可使来访者集中于某一特定内容范围。
(2)定义:是指准确地反映或复述了所说要素的陈述句。(3)类型:
A一般解述:直接把来访者刚说过的话重新说出和反映。只重述来访者信息的核心内容。、B 基于感官的解述:来访者在理解世界时,偏好使用感官系统。C 比喻式解述 :使用比喻或类比捕捉到来访者表达中的核心信息。
三 非言语行为
(一)求助者的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和语言是互相关联的。有以下六种关联方式: 重复:语言信息是“请进,请坐下”,手势是指房间和椅子,这是非言语的重复。矛盾:说的话是“我喜欢你”,却伴随着皱眉头和生气的语调。有证据表明,当我们得到矛盾的语言和非言语信息时,我们会更相信非言语信息。替代:用非言语信息代替语言是很常见的。
补充:非言语信息能够通过对言语信息的更改和详细说明来进行补充。强调:非言语信息能够强调语言信息的影响。调整:非言语信息有助于调整交谈。躯体动作:眼、嘴、头、面部表情、肩部、胳膊和手、脚和腿、全身躯体动作 2 次语言线索:
重要性——它在听、说者的角度轮换中有重要作用,因而有助于控制会谈;声音特征传递了情绪状态的信息。空间效应:咨询中包括室可用的空间、家具摆放、座位安排及咨询者与求助者间的距离。环境:环境对求助者有唤醒影响。
(二)如何处理求助者的非言语行为
Passons描述了五种对求助者非言语行为进行反应的方式 1 确定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是否一致 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差异或混淆,并制定对策 3 注意求助者沉默不语时的非言语行为,并制定对策 4 集中注意非言语行为,以便调整会谈内容 注意求助者在单位会谈或系列会谈中非言语行为的改变
(三)咨询者的非言语行为 1 有效和无效的非言语行为 咨询者非言语行为中影响咨询关系的三个主要方面:
敏感性、一致性、协调性
四 聆听反应
一 聆听求助者的故事
二 聆听反应对求助者的要求 三 四种聆听反应
澄清、释义、情感反应、归纳总结
(一)准确地聆听:澄清反应 含义:要求求助者对于含糊而模糊不清、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详细叙述。2 澄清的步骤
第一:要确定求助者的言语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的内容 第二:确认任何需要检查的含糊或混淆的信息 第三:确定恰当的开始语,如,“你能描述”,“你能澄清”,或“你是说”等 第四:要通过倾听和观察求证者的反应来评估澄清反应的效果。
(二)聆听信息内容与情感:释义和情感反映
涉及情境或事件的信息内容部分称为信息内容或认知部分,揭示出求助者对信息内容的感受,这些带有情感表达或情绪色调的信息内容称为情感部分。咨询者可以使用释义手段对信息的内容部分进行反应,而使用情感反映手段对信息的情感部分进行反应。1 释义
(1)定义:是对求助者先前的言语和思想进行再编排。(2)释义的目的:
第一 你可以让求助者知道,你已经理解他们的信息
第二 可以鼓励求助者对一些关键想法或思想进一步阐释,使他们深入地探某个重要话题
第三 使用释义反应可以帮助求助者,更集中注意具有重要性的特殊情境、事迹、思想和行为,而不至于分心。第四 可以帮助求助者做决定 2 情感反映(1)目的:(2)步骤:
第一 要注意聆听求助者信息中使用的情感词汇
第二 要注意观察求助者传达言语信息时的非言语行为 第三 咨询者要使用自己的语言,将由言语和非言语线索获得的情感再反映给求助者。
第四 用一个适当的语句开始进行情感反映 第五 在句子中加进情感发生时的情境。第六 评估你的情感反应是否有效(3)使用认知策略进行情感反应 求助者(中年男人):你不能想象当我发现妻子欺骗我时,我的感受是怎样的。我眼睛都冒火了!我应该怎样做?以同样的方式扯平?离开她?我不能确定。(大声、激动、高声地说着,拳头紧握)咨询者(内心对话过程): 求助者用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词汇?
没有,除了暗示性的情感短语“眼睛都冒火了”。2 求助者的音调和非言语行为暗示了什么样的感受? 生气、愤怒和敌意? 选择什么样的情感词汇能够准确描述求助者的情绪程度? 愤怒、发怒、大怒 与求助者使用的情感词汇相匹配的恰当的语句是什么? 求助者使用了“想像”、“眼睛冒火”,相应的语句有“似乎是---”、“看起来像---”、“显示出---”等。5 求助者情感发生的情境是什么? 发现他的妻子欺骗了他。
我怎样知道我做出的情感反映是否准确、有帮助?
注意观察和聆听求助者的反应——他是肯定还是否认自己有发怒和敌意情感。
(三)倾听主题:归纳总结 含义:集中多个释义反应或情感反映,并浓缩求助者的信息或咨询阶段取得的进步。
第五章 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
一 咨询关系
(一)咨询关系的重要性
咨询关系是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也称助人关系。其重要性表现在多方面: 帕特森将关系本身作为咨询的中心。认为咨询工作的中心就是要不畏艰苦地去建立、培育和发展这种关系。咨询关系被看成是情感培养的过程,强调良好的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的作用
(二)咨询关系的模式 1 主动-被动型 2 指导合作型 3 互相参与型
二 建立有效咨询关系的促进因素
(一)真诚
真诚意味着真我,无弄虚作假和做作。真诚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治疗关系。真诚至少有五个部分 1 支持性的非言语行为 2 角色行为 一致性:意味着咨询者的言、行和情感相辅相成,保持一致。自发性:即是在没有刻意或造做的行为情况下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能力 5 开放和自我流露
(1)自我流露的含义:咨询者向求助者用言语泄露个人的情况。(2)自我流露的目的(3)自我流露的基本规则
中等程度的流露具有积极的效果;简洁性的自我流露有积极效果;在内容与心境上与求助者相接近的自我流露有积极的效果
(三)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求助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或态度投射到治疗者身上的过程。
反移情:反移情是指治疗者自己以不适当的行为来对待来访者在治疗中的某些行为表现。这种反移情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反移情对于治疗者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当治疗者认识到自己有反移情倾向时,学会了更好地认识自己。不利的一面是治疗者一旦把自己的情绪带入治疗过程就必然使其判断力、反应形式和帮助对方的方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此时治疗者应针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反思,必要时,可将来访者介绍给另一治疗者。
第六章
咨询过程简介
心理咨询的五个过程 一问题探索阶段
在问题探索阶段的最后任务包括向来访者介绍面谈的基本情况并了解他对面谈者的期望,注意几条规则:
第一是 想来放者告知保密性及其局限性,要尽量说的简单、直接并和来访者达成共认。
第二条 是要向来访者明确面谈的目的谈论面谈的目的应该是清楚、坦诚,而不是含糊带过。
第三条 是要向来访者确定你和他的期望是一致的。
二
目标设定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面谈者主要运用基本的关注技巧和非指导性倾听来鼓励来访者诉说。面谈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来访者自由表达。
三
方案探讨阶段
方案探讨阶段主要是收集信息的过程。主体部分是面谈的重点。作为面谈者,你必须获取足够的信息来分析案例并提出建议。1 临床诊断的依据:做出推断 2 确定心理和情感的失常(1)统计学中罕见
(2)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捆扰(3)不当的行为(4)不合理
四
行动实施阶段
一方面,需要夸奖来访者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支持来访者来寻求专业帮助的决定,并说明这种决定所带来的希望,并对方案进行实施。
五
评估/结束阶段
总结重要的主题和内容:(1)灌输希望
(2)引导并向来访者授权
*心理咨询中的阻抗
一
阻抗:心理咨询中的障碍
求询者或求助者主动寻求帮助,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以种种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治疗者的分析,抵制治疗,这中奇怪的现象叫做“阻抗”。阻抗是影响心理咨询顺利进行的巨大障碍。
弗洛伊德当年在给他的病人进行分析治疗时,发现许多病人经常无故迟到不遵守约定的治疗会见时间。即使按时会见,在自由联想的过程中,也常常中断谈话,吞吞吐吐,反复诉说一些不值得谈的内容。有的病人对弗洛伊德的解释表示不同意,挑剔他用词不当,甚至就弗洛伊德理论进行辩论,使咨询不能顺利进行弗洛伊德把病人的这些表现称为对分析治疗的阻抗。直接的阻抗一次次被克服,最后病人还以移情的方式间接地进行阻抗。只有在妥善地处理好移情以后,才能最后破除阻抗,使病人得到领悟,症状消失。
二
阻抗的表现形式
(一)态度不主动
这种阻抗形式出现频率最多的心理病人包括强迫症、恐人症和性变态。他们都有一定的病感。他们口头上诉说被“病魔”折磨得很苦,迫切要求医生治好他们的病,但行动上表现得并不积极。
(二)反复诉苦,阻止治疗者解释
这种表现也多见于心理治疗中。许多神经衰弱病人每次见到医生都反复倾诉他们的症状,而当医生询问他们的病因时,常常闭口不答,或不顾医生的提问,仍然不断地诉苦。他们急迫地要求医生快些治好他们的病痛,但不愿触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其实正是这些心理问题才使他们的病情久治不愈。
(三)要求具体办法,回避治疗者提问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有些强迫症病人诉说他们的被强迫动作折磨得非常痛苦,迫切地希望医生给他一种“灵丹妙药”,使他们能掌握一些控制自己的技巧。当医生告诉他们,对那些症状只靠控制是不行的,而是要深入思考,找出心灵深入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重新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审视自己的生活,那些症状才会自然消失。他们常常不相信医生的话,坚持要求给他们具体的解决方法而不愿深入思考。所以,这些病人给人的印象是,他们不愿意探寻病的真正原因,不愿“根治”他们的病。
(四)为症状辩护
表现为一些神经症病人表面上要求除去症状,而内心里又认为作为症状的心理和行为是合理的、必要的,会找出种种理由为症状辩护,甚至从书本上找根据。给人的印象是这此病人并不想完全摆脱他们的症状。
(五)把原因归于别人,自己是受害者
这种阻抗主要见于深入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比如,许多带着烦恼来求助的女士常常诉苦说,引起她们烦恼的原因来自客观环境是家人、上级、丈夫和同事,甚至是孩子使她们陷于苦恼之中,惹她们生气责任全在别人。照她们的想法,只有别人的态度改变,客观环境改变,才能便她们的烦恼得以消除。但是,如果深入地了解,就可知道在大多数来访者中,其烦恼的主要原因都出自她们自己。
三
阻抗产生的根源
(一)不愿否定自我:
个性的形成需要较长久的时间,一旦形成往往不能够轻易改变。当然当个体遇到特别的环境或其他心理刺激因素时,个体会改变或放弃旧的价值观或已经定型的行为模式。这时,必须否定自我才能够适应新的处境,因此就会引起极大的心理冲突和痛苦。这时,个体会一面因感到心理冲突和痛苦而要求改变,以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一面又不
愿意放弃和否定旧的自我,对促成改变的建议不自觉地进行抵制。
(二)不愿放弃“初级获益”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的症状是病人无意识欲望的代替性满足,是无意识的心理冲突的妥协产物,即病人因症状的出现才会缓和其内心的冲突。症状使病人得到了好处。这种好处弗洛伊德叫做“初级获益”。有了这种好处,来访者当然不愿放弃它。
(三)不愿放弃“二级获益”
神经症病人在患病以后,得到周围人的关怀、照顾,甚至可得到经济上的好处,叫做“二级获益”。病人对这种获益并非完全意识不到,如果病治好了,症状消失了,他将失去这种获益,所以,病人自然会对治疗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抗阻了。
(四)不敢面对困难,逃避疾病
许多病人患病后,口头上希望快些治好,但当病真正治愈后,他们就要回到充满困难和冲突的现实中去,因而影响他们积极接受治疗。对这一点,病人本人不一定完全清楚意识到。
四
阻抗的克服
能否克服阻抗是心理咨询特别是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
怎样才能克服阻抗?弗洛伊德认为,除了坚持让病人遵守自由联想法的规则以外,解释是重要的方法,要分解释阻抗的表现和性质,向病人说明其无意识阻抗的真实意义,反复进行长期的扩通。所以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分析需要费很长的时间。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用同样的内容反复想病人解释
认知领悟疗法先从分析症状的幼稚性开始。可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和病人进行讨论使他们首先达到认识上的领悟,即他们至少能在理性上、知识上认识到并承认他们心理症状的幼稚性,知道那是幼年儿童的心理表现和行为模式,咨询者需要反复解释和讨论,直到他们理解为止,这是一项费时费工的工作。如果病人自己不终止治疗,便不可能在认识上逐渐有所领悟,从而
放弃阻抗,把治疗向前推进一步。
(二)解除戒备心理
采用这种方法是指治疗者不必把阻力问题看得过于严重,感觉到治疗中处处有阻力。
(三)准确的诊断
治疗者应对来访者的问题尽量客观地诊断及分析,准确地诊断与分析有助于减少阻力的产生来访者最初所谈的问题,可能仅仅是表层的问题,而对其深层的问题,治疗者若能及早把握,将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四)以诚恳的态度对待阻抗
一旦治疗者确认治疗中出现了阻力,治疗者可以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来访者。但这种信息反馈一定要从帮助对方的角度出发,并以诚恳的态度,以与对方共同探讨问题的方式向对方提出这一问题。
总之,应付阻力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阻力,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超越这种阻力,使治疗取得进展。其关键是要调动对方积极性,使之能与治疗者一同寻求阻力的来源。弗洛伊德认为克服阻力,解释是重要武器,要分析、解释阻力的表现和性质,向来访者说明其无意识阻力的真正意义,反复进行长期的疏通工作。
第七章 变态行为
一
心理障碍的评估概述
(一)心理障碍的评估及目的 1 心理评估的定义:
是依据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通过各种手段(如观察、会谈、调查和测量等)对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主要是行为)进行取样和描述,进而综合各种信息所做出的系统评定和判断。2 心理评估的目的:
区分心理(行为)是否正常; 是否有病理现象以及原因如何;
如果行为是异常的,还应依据情况作进一步的分类。
(二)评估心理障碍的常用方法 会谈法:即通过主评者与被评估者面对面的谈话来进行心理评估的方法。
种类:结构式会谈与自由式会谈 结构式会谈:要求根据评估目的事先编制好一个评估大纲或评估表,在会谈时逐项提问,在根据评估者的回答进行评定。
自由式会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给被评估者更多的自由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表述自己的想法。调查法:即在有些资料不能从当事人那里获得时,就从相关的人或材料那里获得。
种类:历史调查和现状调查
历史调查:主要是了解被评估者过去的一些情况,如经历、表现、所获得的成绩或惩处、以往的个性和人际关系等。一般从档案、书信、日记、各种证书等了解。现状调查:侧重于当前的情况,如在现实生活中的年、表现如何,适应能力的水
准等 观察法
人的行为是由人格的基本心理特征决定的,因此是稳定的。由观察到的行为可以推测被观察者的人格特征以及问题。4 心理测验及临床评定量表
目前心理测验应用范围很广,临床应用较多的测验主要是: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以及神经心理测验等。
(1)常用的智力测验: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成人、儿童智力量表和丹怫发育筛选测验(DDST)等
(2)常用的人格测验:分为客观性的人格调查表(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投射性人格测验(洛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和语句完成法测验等。
(3)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一些个别能力测验(感知运动测验、记忆测验、联想思维测验、言语及失语测验等,)、成套的神经心理测验,只要以H-R神经心理测验为代表。
二
心理障碍的诊断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 2 心理过程之间的协调一致性 3 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
三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心理障碍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依心理过程来区分,分为认识过程障碍、情绪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这些心理异常也四精神疾病的基本症状。另一种分类方法属于医学的,从病因和角度来分,以几个著名的诊断分类系统为代表,如国际疾病分类(ICD)、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一 按心理过程对异常心理现象的分类
(一)认识过程障碍: 感知障碍包括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异常感觉等; 2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3 思维障碍主要包括思维过程障碍(联想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妄想)以及思维活动障碍(强迫症状); 注意障碍包括注意增强,注意减弱和涣散等,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记忆减弱,遗忘症(顺行性遗忘、行性遗忘),似曾相识和旧事如新等
(二)情绪情感障碍
包括情感高涨、情绪低落、恐怖、焦虑、情感脆弱等
(三)意向、意志和行为的障碍
主要包括意向减退和缺乏、意向增强、意向倒错(性欲和性欲的倒错)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等
第八章 精神分析疗法
第一节 精神分析基本理论
精神分析法是S.Freud创始的治疗方法,其理论体系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心理治疗的内容也其极复杂,以下就几方面予以述说
一
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个性的层次
在S.Freud的《大脑的组成》一书中,意识被分为三个水平,即无意识、前意识、意识。基本含义
.Freud把无意识看作个性的一个部分,有时用冰山来比喻无意识的重要性,就像冰山的主要部分存在于水面下,人类个性的主要部分也位于意识水平之下;S.Freud认为人类行为的真正重要的引起因素位于个性的这个部分中。无意识: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在人的心灵深处,还活动着另一个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人们自己不能觉察,不能承认,意识上也不能接受,它却是一个积极的极为有力的心理活动,这就是无意识。前意识包括不在意识范围内但很容易得到的东西;许多思想和主意在我们对它们集中注意时或企图将它们带入意识水平时就会得到,但它们并不总是处于意识水平。意识包括存在于可以立即觉察到的水平的东西。《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中的无意识举例
Freud是严格的决定论者,他坚信所有的行为都有原因;行动以及思想和感觉都不会偶然发生。失言、梦、幻视幻听、遗忘、等都认为是可以解释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为什么不能直接轻易地达到意识?
认为无意识里的心理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一些不愉快的个人经历和那些违背社会道德的观念或欲望,这些观念和欲望是自己意识上不能够接受、不愿意承认的,因此,在内心里有一种压抑的力量,使上述动机和欲望不能够达到意识平面,人们也就无法知道它的存在。处在无意识里的经历、观念、动机和欲望,有的曾经被意识过,后来被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无意识里,好像被“遗忘”了,也有的从来没有达到过意识
二
性心理发展理论 性欲(libido,力比多)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类从婴儿期就有性欲,这里的性欲泛指一切追求肉体快感的欲望。人类在不同阶段对性欲的贯注和释放是不同的。性欲在不同阶段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某一阶段的缺陷将引起固着与退化 基本概念:固着是指性欲停留于某一阶段。退化是指性欲虽获发展,但在成年后某一阶段因自我缺陷而退回到早期阶段。性心理发展的五个时期
(1)口欲期(oral stage,0一1岁): 弗洛伊德将婴儿期称为口欲期,是因为对婴儿来说,口腔及口周围黏膜是其满足快乐及交流的最重要的身体部位。这时,婴儿通过口腔的味觉来感受世界和
看待世界。这个时期孩子的性敏感区、或叫“快感区”是在口唇部位,婴儿通过吸吮母亲的乳房获得营养的奶汁,从中也得到情感的满足。香甜的乳汁刺激使婴儿感到快乐,在口唇吸吮的同时,孩子在母亲怀抱里感受到温暖,皮肤的接触,母亲身体的气味等,伴随还有的“抓住本能”行为的出现,如抓住母亲身体的某一部位(通常是乳房)。故从内驱力的释放和需求的满足来看,性驱力投注的主要对象是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在婴儿的精神世界里,他和母亲处于一种共生状态(Symbioses),母亲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婴儿的要求并给予满足,二元关系更多是躯体性的,通过喂奶、抚弄和清洁身体,使得母亲与婴儿之间有频繁的、极具感情及快乐的交互作用。这样的过程中能使婴儿形成最初的信任感。因此,母亲的心理状况和个性特征对婴儿的影响就此开始了。当母亲对婴儿的呵护使细心的、适当的、稳定的,婴儿才可能得到适当的满足,内驱力的发展才会向下一个阶段顺利过度。如果母亲忽略这个孩子,对他的寒冷、饥饿不予关注,这个婴儿就会过多的经受早期的挫折感--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挫折感;或者,一个神经质的母亲过分地关注婴儿的状况,不停地检查他的尿布是否尿湿,频繁地给婴儿喂奶,则婴儿通过母亲的这些非言语性行为更多地体验到她的焦虑和对自己的“控制”,进而也易使婴儿总处于一种紧张和焦虑状态。
哺乳的作用相当重要,如果满足受阻该期,断乳过早,则引起口欲期发育缺陷,婴儿成年后出现寻找过度补偿,如贪食症以及与口唇活动有关的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等。断乳过晚,婴儿在口欲期得到过分满足,成年可能引起厌食症、偏食等。由于某中原因,发生突然断乳,对婴儿口欲期造成的创伤是巨大的,口欲期的发育中断往往引起成年后的口唇攻击行为,一种罕见而极端的病态就是嗜人肉癖。见电影《沉默的羔羊》。
(2)肛欲期(1—3岁左右):
弗洛伊德把精神结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称作“肛欲期”显然也是将心理发展与生理功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1岁左右的孩子通常都要接受大小便的训练了,随着括约肌的发达,孩子开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大便的积累造成强烈的肌肉收缩,当大便通过肛门时,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感,这样的感觉不仅是难受,也能带来高度的快感。另外,大便对婴儿还有其它的重要意义。对婴儿来说,大便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排出大便相当于做出“贡献”或献出“礼物”,而且,通过排便,他可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积极服从,而憋着时则表达的是自己不肯屈服。因此,从主客体关系地性质来看,大便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孩子与父母或成年人保持关系的某种工具,孩子们感受到他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此期母子二元关系逐渐开始解体。这个时期,孩子学会了走路,能用简单的词语交流,开始体会到了自主性,他们开始学会观察环境、探索环境、摆弄玩具,寻找过渡性客体,如绒动物、枕头、指头等。此时期为大小便习惯训练期,婴儿开始培养定时大小便习惯,排便欲望的压抑释放交替过程使婴儿从中体验到快感,同时形成纪律概念,懂得按规章办事。强迫性格起源于该期,是为病人过分固着于该期养成的循规蹈矩习惯,成年后发展为强迫性人格障碍。该期发育不足或过分固着可引起恋粪色情。从东西便中得到快感、暂时性对粪便感兴趣是婴儿发育中的正常阶段,但若成年后出现,作为性满足的一种方式,则为变态。同性恋是肛欲期发育不足、未获成分充分满足以至成年后退行所致,这是指男性同性恋中的被动者而言。女性若肛欲期发育不足或过分固着,成年后可能发展出各种性功能障碍。
(3)性蕾期或性器期:(3—6岁左右):
又称俄底浦斯情结期(Oedipal-complex stage 4-6岁),俄底浦斯是某希腊神话中一位王子的名字,在这个故事中,由于种种离奇的原因,王子最终在无意中杀父娶母,并在知道真相后自残双眼。弗洛伊德用古希腊神话来命名这一时期,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对双亲中的异性(儿子对母亲,女儿对父亲)有更多的亲近感,而对双亲中的同性可能会出现排斥感。从生理发育上,孩子可能出现最早的类似手淫的行为,从心理发育上,这时孩子的主客体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二重关系进入了三重关系,或三角关系阶段。孩子开始能清楚地感觉到爸爸妈妈是不同性别,且他们之间有一种亲密的关系。孩子开始把父亲视作我和妈妈之外的第三个人。三角关系的格局出现了。这时男孩子会表现出对母亲的更多亲近感,女孩子则对父亲表现出更多的亲近感。在俄底浦斯情结阶段的儿童要经受新的焦虑体验,当他意识到家庭中的关系不再是二元的,而是三元的,更复杂的还有弟弟、妹妹的大家庭。孩子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焦虑,被排斥在外的焦虑。此外,和同性父母竞争的欲望也使孩子产生害怕被阉割的焦虑等
该期性欲转移到幼儿未发育的生殖器上,幼儿开始有性别意识,对异性产生好奇,尝试窥视异性器官,此期固着则产生窥阴癖。此期发育异常还可能产生性识别认同混淆等
(4)潜伏期。约7—11岁,此期思想发展平静。此期挫折,成年后可退化回来,发展为真正性同性恋,病人担当主动角色。
(5)青春期。此期性激素分泌,异性开始相互吸引,性欲由父母指向家庭以外的异性。
成熟期性欲转向异性的性器官,如不能够完成这种转移,性欲偏向一行的头发、衣物等,则发展为恋物癖。
三 心理结构的三个层次 本我,它的本能,心理能量
1923年S.Freud发表了《自我和本我》一书,以另外一种方式来看个性:即个性是一个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结构模式。本我是个性中最原始的部分,它是新生婴儿出世时具有的初始系统。自我在出生以后开始发展,发展是在婴儿与环境接触时开始的。超我是人的道德的方面,这一发展出现于父母或其他成人将社会的价值和标准传递个儿童。本我不知道“对”与“错”,对现实世界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一无所知,对自己没有抑制。它只是寻求满足,根据“愉快原则”行事,S.Freud的本我的概念确实描述了刚刚从生的婴儿的特点。在生命这一阶段的人还未体验过渴望所需东西的困难,也没有道德信念;因此把婴儿看作“全是本我”不是没有道理的。过一段时期,当自我和超我出现以后个性变得更丰富,个体天生的本质和对他的教养(对社会和物理世界的体验)交互作用发展和形成了个性。
本我是人类本能存在的 地方。人生来就具有生存本能(渴望)和死亡本能。生存本能支持和助长个体和种族的生存。饥饿、口渴和性驱力是生存本能的部分。本能具有能量,本能的心理能量驱动着人类的活动。生命本能的能量称为利比多(常常是性能量的同义词)。
死亡本能,有时称为死亡愿望,有一个复杂的根源。进化论认为当某种化学反应将生命的物质转化为生命状态时,早期的、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出现了。S.Freud认为这些生命形式起初很不稳定,生命很脆弱很容易退回到无生命状态,S.Freud认为人类在进化史上虽然已经远离这种早期的生命状态,内心依然
保存着死亡愿望的倾向,即返回无生命状态的倾向。这种倾向以死亡愿望的心理形式出现,它可能以自杀的方式直接出现,也可能间接出现,如从事赛车、雇佣军或其他高危险活动的人所做的事情。然而,总的来说生命本能克服对死亡本能的直接执行。需要再次强调的重要的一点是: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都有与之相伴的能量。S.Freud从来没有对死亡本能的能量命名,它只是被统称为破坏能量。促使个性活动的所有能量都来自本能。这种心理能量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即在某一段时间中只具有一定数量。如前所述,本能存在于本我。因此,本我最初具有的能量最终被个性的其他部分——自我和超我所获得。本我是个性开始和发展的最初来源。
2自我与它的释放和控制功能 在S.Freud的理论中,个性最初包含本我。生命之初我们只是小小的快乐寻求者,我们不知道也不考虑现实。然而,生活的现实很快就开始有影响了。例如,当饥饿发生时并不总是有人给我们食物,于是我们体验到不舒适与挫折。本我对这些压力的反应称为初级过程。
要了解初级过程的基础,可以看一下饥饿的婴儿最终得到了食物。在喂饥食时,婴儿看到、闻到、触到、尝到食物。这一程序的重复以食物的形象储存在婴儿的记忆中,并记住了食物与饥饿消退的联系。当饥饿在未来发生时,本我进入初级过程,企图通过形成带来满足的物体(食物)形象取得满足(减少内部紧张)初级过程是活跃的,但不能够带来有饥饿、口渴或性驱力引起的紧张的满意的释放。形象不能吃、喝,或由情欲操纵。要得到真正的满足(即明显地消除紧张),个体必须与现实世界接触。这一接触导致个性。第二个重要系统的形成:自我。
当儿童与物理世界和社会接触后,个性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成长。本我完全是主观的,而自我则代表着个性朝向客观的一面,它试图对渴望和实际可得到的东西加以区别。现实原则指导着自我。换句话说,除了冲动、愿望、渴望和需要外,还考虑更多的东西。即个体在问“有什么东西可以满足我的要求,而且是可以得到的?”这时进行的是现实思维,或称为二级过程。
自我试图消除本我的压力,尝试的方法是成功地处理环境,本我本能的部分“原始”心理能量投进了自我的功能,这种功能包括寻找释放更多的本能能量的方式(从而消除压力),以及控制本我的冲动直到找到充足的和适合的释放方式。自我可以看着个性的“控制中心”,对基本本能驱力的释放或控制决定于内部和外部环境.S.Freud理论指出,强健的自我是健康个性的心理保护。超我和它的价值
我们讨论了本我和自我以及这两个方面的根源。为了得到S.Freud人类个性的完整图像,我们还必须考虑超我的发展。父母通常是社会的代表。他们有许多关于正确和错误思维、感觉和行动的价值标准。这些道德价值多少与社会其他成员相同。在一般家庭中,这些价值传给孩子,结果是代与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续性。在S.Freud的理论中,超我代表父母的价值和标准,结合进个体自己的个性之中。超我的发展是俄狄普斯情结的结果。超我是自我的特别代表,但它在个性中组成第三种力量,这力量自我必须要给以考虑。
最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超我的影响就像内心的司法系统,我们把它称为良心,这一概念S.Freud常常使用。良心常常是思想和意图以及行动的严厉的不妥协的内心法官。它观察、命令自我,并以惩罚如内疚来威胁自我。我们虽然有时
可以逃避父母和他人的强迫和审判,但超我是我们个性中不可分割的、永远存在的部分。而且,它还会比父母和其他人给以更严厉更无力的批评。
除了惩罚的能力,超我还可以给予奖励。如果自我与超我行动一致(如,拒绝做“错事”的诱惑),就会产生骄傲感和自尊的增加。个体的行为如果与超我的期望是一致,就会自我觉得良好。
超我极力争取完善,很少满足于低标准。与本我一样,它是不现实的。如果它太强大(获得个性的心理能量太多),就会对本我和自我具有完全的统治,制造强烈的内疚感,防止本我的本能,禁止自我试图在现实世界取得满足。可以做和不可做的命令的数量和强度太多太多,以致使自我无处可去,只能缩在个性的角落中,对本我发出的要求满足的呼声不予理睬,对现实的要求也无效能。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是任何相互作用的?
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弗洛伊德个性的结构模式。在理论上,弗洛伊德把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力量描述为相互独立又相互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冲突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例如,本我要求愉快的愿望立即得到满足,而这经常会与超我的道德标准发生冲突,本能的冲动会受到自我和超我的控制。比如,假设你被一位熟悉的异性朋友所吸引,此时你的本我叫喊道:“我想马上得到她!”你的超我严厉地回答道:“不许有这种邪念!”而你的自我则说道:“不能胡来。但我可以有个追求计划。”
为了降低内部冲动的压力,自我可以采取各种可行的途径达到目的,比如,与这位异性建立友谊、谈恋爱或结婚。当然,如果本我的力量占绝对上风,自我也可以决定采取引诱或强迫行为;如果超我占绝对上风,自我则可能不得不通过其他活动方式对性冲动进行掩饰或使其升华,如通过体育运动、演奏音乐、跳舞等使那些被压抑的冲动得到释放。
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人,其本我、自我、超我是平衡协调的,本我在于追求自己的生存和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动力。超我在于监视、控制自我的行为,使人不致于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良心,以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对上要符合超我的要求,对下吸取本我的力量,处理、调整和满足本我的欲望,对外需要适应现实环境,对内要保持心理平衡。焦虑和自我的防御机制
成功度过心理性发展各个阶段的人,而且是以成熟、适应很好的方式生活的成人,有一个发育良好的自我。这种人的自我强大,能够满足有效地处理来自现实、本我和超我的要求。这样的人整合了个性的各个成分,在他们的环境中功能得以平稳地发挥。他们不受强烈的内部冲突的困扰,没有来自犹豫和内疚的干扰,而且不因生活中的日常压力感到巨大的威胁或挫折。但有些个体遭受强烈的焦虑,在对待自己和所处的社会和物理环境时受到严重的障碍。焦虑向自我发出即将来临的危险的警告,当自我较弱时它就更加强烈,因为强大的自我可以有效地对付各种情景。
弗洛伊德认为有三种焦虑:现实焦虑、神经焦虑和道德焦虑。
现实焦虑来自现实世界的威胁。个体面临着一个被感知为危险的情景或状态。焦虑作为一种刺激可以起消除危险的行动。这种行动又能够降低焦虑。如果没有适当的行动,焦虑会越来越严重地使个体瘫痪。
神经焦虑来源于本我冲动释放的威胁,它会让个体做出受惩罚的事情。个体有害怕失去控制使自己陷入麻烦。当然,这种恐惧不一定有意识的,个体体验到焦虑却不知它的原因。通常会感到总的恐惧感和即将来临的灾难。
道德焦虑产生于超我的影响,即当个体的思维、感觉或行为违反了自己遵守的价值或道德标准。当个体做错了事时(甚至认为做错事时)超我会制造出内疚、羞愧以及自卑感。道德焦虑是对来自自己良心的惩罚的恐惧。
有强大自我的人能够有效对付各种有威胁的环境状况,对本能冲动能够控制并能够提供有益的释放,并对所知的价值和标准进行考虑。对于这样的人,焦虑起一种有用的信号作用,它表示某种需要——环境的、本能的、道德的——存在而且要求注意。于是做出行动,焦虑在达到高水平之前被降低。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过程并不总是这样顺利工作的。多数人至少需要暂时的防御机制来抵挡焦虑以解决困难的经历。我们并不总是能够很理智地对待自己,不能以现实的方式对待生活。当我们采取不现实的方法来对待环境、冲动或良心时,就是在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指的是任何一种用以回避、否认或消除那些引起焦虑或威胁的因素的技术。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应用防御机制来保护个体不受焦虑的侵袭。对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表明自我的减弱——这一状态可能是轻微的、暂时的,也可能是严重的、持续的。防御机制是对实际状况的歪曲,而且是无意识进行的。如果长期运用,个体的功能会严重受到影响;当情况恶化时需要建立更极端的防御,因为逃避了真实的应对。总之,运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是常见的,如果它们成为对不愉快的内部或外部现实的典型反应,则可能会伤害有效的功能。
许多研究者都试图历数弗洛伊德在著作中提到的防御机制。常常提到的防御机制有以下一些。
(1)压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防御机制。自我将它不能接受的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不愉快或不合要求的冲动、思想、情感或记忆,被留在或投入无意识之中,因为它们可能会引起焦虑。自我必须运用能量阻止这些材料进入意识水平。例如,人们常把失败、丢面子的情景、对爱人的不满或哪些自己不喜欢的人的名字压抑在心底,使自己记不起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2)反向表达(或反向形成):指在意识中将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思想 或情感转变为相反的东西。恨转为爱,怨恨转为热情,性要求转变为“纯洁的”关心,等等。
(3)投射:如果一个人看到了自己的失败和缺点,就可能会感到焦虑。但是,如果他通过无意识的活动把自己的邪念、缺点或罪恶的冲动投射到别人身上,就可能使自己从焦虑中解脱出来。投射指把自己的无法接受的特点给予别人来消除自己的这一特点的努力。好象一个人在说“这不是我的情感、思想或冲动,因为这些都是他(她)们的”!进行投射的人会认为其他无辜的人恨他,希望他受到伤害、想要“利用”他,认为别人是罪恶的、敌意的,等等,而实际上正是他有这些情感或思想。
(4)合理化:指对不合理的、不能接受的行为给以合理解释,让非理智的东西对自己或他人显得理智。如果个体做出了以后感到后悔的冲动的事情,他可能不接受自己做出了冲动的行为这一解释,于是对这一行为找出“好的理由”。不承认自己行为的真正动机、需要和欲望,因为这些动机、需要和欲望是自己的意识所不能承认的,所以找个其他正当的理由来辩护,以免除内心的不安。合理化还用以“解释”奋斗目标的失败。例如说:“我没有认真去做”,使个体免遭由于未成功和丧失自尊产生焦虑。
(5)否认:指自我不能直接处理目前环境中的威胁现实,因而不承认这一
情况的真实性。否认这一现实的存在可以消除焦虑,至少暂时地消除。伴随否认的还可能有对现实的幻想。
(6)退行:当人们受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得的成熟的态度和行为模式而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对付挫折并满足欲望。防御机制中是否包含积极的行为方式呢?
上述的防御机制似乎都带有消极的性质,为了控制焦虑,人需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持一个虚假的自我形象,如果过度使用防御机制,人就会变得缺乏适应能力。但是防御机制中也有积极的。即升华和补偿。
(7)补偿:是对劣势感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一个人如果有某些缺陷或劣势(或认为自己有某些缺陷或劣势),则可能会伏出不同寻常的努力来克服自己的缺点,或者在其他领域做出非常杰出的成绩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例如,富兰克林.罗斯福患小儿麻痹症,他努力奋斗,成为卓越的政治家;海伦。凯利从小又聋又哑,后来则成为著名作家和思想家。
(8)升华:指通过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把受阻的欲望表达出来。弗洛伊德认为,艺术、音乐、诗歌、科学及其他一些创造性活动都是把性欲的能量转变成产生性活动的渠道。他认为,几乎所有的强烈欲望都可能被升华,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方法
一 心理治疗的方法
心理分析的治疗是根据心理分析的理论进行的。其治疗更多的是针对神经症的治疗。由于心理分析理论认为症状是神经症性冲突的结果,它是经过化装的,背后必有无意识的症结。因此,心理分析治疗着重在寻求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以使症状消失。
既然个体在成人时的行为经常表达的是童年时期受到压抑的创伤及重新复活的产物,自我崩溃或其他的障碍行为就可以追溯到以前无意识的防御经历。弗洛伊德坚信要帮助病人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必须使得他“领悟”到该行为的真正原因。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发现障碍行为的无意识根源,以使病人有解决早期冲突的新的机会。下面简单介绍弗洛伊德的几种主要的治疗技术。
1自由联想
在心理分析中应用得最多的探测无意识内容、释放被压抑的内心冲突的方法称为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an)。
自由联想是S.Freud1895年创造的。分析师的沙发,是心理分析者定型印象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被弗洛伊德用来强化病人深度思考的状况。而且,当病人靠在沙发上时,分析师和病人不必直接和持续地面对,这就使环境放松,并且防止分析过程出现不要的干扰(如病人对分析师面部表情可能做出的反应)。为了使这一技术有效,病人必须同意遵守基本的规则,即他们必须不进行意识的和理智的思维过程,说出进入脑海的任何思想,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都要如实报告出来。心理分析家的工作则在于对对方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从中找出病人无意识之中的矛盾冲突,即病的起因为止。在S.Freud看来,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事先存在于个体的内心,都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以发掘出无意识之中的症结所在。释梦
弗洛伊德创立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技术是梦的分析或梦的解释。梦有两个层次的内容。表现内容是梦的意识部分,是病人在对梦进行描述时常常谈到的。梦的潜伏内容是精神分析中最重要的方面,这是隐藏的、无意识的意义。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无意识愿望的表达。到达意识水平的东西是有所伪装的和标志性的东西。
如果个体将无意识的性和攻击冲动在意识水平上直接给以表达,会使个体感到很不安,于是通过梦的工作将意识的潜伏内容转变为更容易接受的表现内容,它包括几个过程。缩减是将几种潜在因素表达为一个表现的成分。转移是将潜在内容的一个不重要的方面在梦中表现为很重要的东西;还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即潜在成分中重要的东西在梦中表现得不重要。戏剧化是无意识因素转换成视觉形象或梦中情景的形象的过程。除了这些工作外,梦的工作中的二级修正也是常见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在梦中所出现的几乎所有物体都具有象征性,多数与无意识的性有关。成为性器官和性行为的象征。例如,阴茎在表现的梦中可能由棍子、蛇、工具或其他长形的东西代表。子宫的标志是空的物体,如盒子、烤箱、箱子或橱柜。女性可能由房子或房间代表,门是身体的出口。性活动可能有浇草地或爬台阶来表示。敌意通过死亡或事故表达。这些例子相对来说比较直接、明显。在实际的梦中标志常常更加复杂并以微妙的关系交织在一起,需要分析师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为了得到梦的潜隐内容,治疗者仍需采用自由联想技术,要求病人对其梦中内容进行自由联想。通过联想,治疗者就可获得梦的真实意义。在分析过程中,由于阻抗的作用,病人可能会歪曲梦的内容。因此,治疗者还需突破病人清醒时的防御,才能达到理解梦的象征性的目的。
第九章 行为疗法
第一节 行为疗法概述
一 行为疗法的起源
行为治疗的理论源于美国桑代克(Thorndike)和华生(Watson)的行为主义、前苏联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与美国斯金纳(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但行为疗法作为一种可供临床应用的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切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40年代末,一位诞生于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Wolpe),在实验条件下造成动物的所谓实验性神经症,即布置特殊的紧张情境造成动物行为异的常和生理功能的混乱。然后,用行为治疗的技术将其消除或纠正。到50年代,沃尔普把行为治疗技术系统地应用到临床治疗病人。他在1958年发表的《交互抑制心理疗法》,是行为治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准。从此以后,行为治疗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
二
对行为治疗影响颇大的三个学派
行为治疗在形成与发展阶段中,受到三个学派的影响颇大。第一个学派是伦敦曼德斯莱医疗小组,尤其是艾森克、夏皮罗等临床心理学家为代表,把各种心理病态和躯体症状看作是异常行为,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来调整和改造他们,大大推进了行为治疗作为一种科学治疗方法的发展;二是南非的沃尔普学派,他是第一个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具体运用到精神病临床中的开创人,他首先确立了系统脱敏治疗等行为治疗的技术;三是以美国斯金纳为中心的学派,提出的操作条件反射学派学术对行为治疗的新技术作出了贡献。
三
行为治疗的适应症 神经症。首先是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习得性不良习惯。包括职业性肌痉挛、抽动症、口吃、咬指甲、遗尿症、暴怒发作。自我控制不良行为。主要有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症、慢性便秘、烟酒及药物成瘾等 性功能障碍 性变态行为,包括恋物癖、异性装扮癖、同性恋等
第二节
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一 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中已学习过。)
(一)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
(三)社会学习与模仿理论 二 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
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是:
(1)人的行为,不管是适应性的或非适应性的,都是经过学习获得的,并由于强化而得以巩固。一般说来,当某一行为的结果不再具有社会适应性时,该行为就会减弱、消退,而某些行为则不同,它们在丧失了适应性后仍然不消退,这就需要借助治疗者的帮助来加以改变。
(2)通过鉴赏或惩罚的强化方式,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总之,行为治疗就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照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人们的非适应性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三 治疗方法及基本特点
1行为治疗,就是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模式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
2行为治疗的基本特点:
(1)行为治疗的对象是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行为治疗旨在对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进行矫正,通常把要被矫正的行为叫作问题行为或靶行为。治疗只是针对当前来访者有关的问题进行
(2)为治疗强调环境治疗行事件的重要性。行为治疗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其所处环境中的各种事件所控制的,行为治疗的目的就是识别这些事件,对与非适应行为有关联的事件进行评估,改变非适应行为和环境中的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非适应性行为加以矫正。在重视环境事件影响的同时,还认为过去的经验也可能提供一些非适应性行为有关联的环境事件的有用信息,这可能有助于分析当前的某些行为以及选择合适的技术与方法。
(3)行为治疗不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有些治疗方法,如精神分析疗法,着眼于假设行为的潜在动因(如俄狄浦斯情结),行为疗法拒绝这种假设,认为这种解释及其与之试图解释的行为之间有相互关系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其真伪永远也无法证实。
(4)行为疗法是一种系统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行为治疗强调对治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精确的描述,这样可便于治疗者正确实施这些程序和方法。除此以外,行为治疗还重视在进行治疗干预的前后对目标行为(靶行为)的评价,从而可以及时把握治疗效果。
属于行为疗法这一大类型的疗法很多,有满罐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思维阻断疗法等等。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治疗方法。
四 常见的行为治疗技术简介
(一)放松训练: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对于应付紧张、焦虑、不安。种类:渐进性放松、自主训练、放松训练、深呼吸放松。准备工作:环境要求、声音要求、其他 放松训练的程序:
(1)渐进性放松 程序:(progressive relaxation)是美国生理学家杰克伯逊创立的一种通过对肌肉反复的紧——松练习,促进肌肉放松和大脑唤醒水平下降的方法,包括手臂——头——躯干——腿等部位的放松(1)手臂放松
伸出右手,逐渐握紧拳头,紧张右前臂,约10秒,然后放松; 伸出左手,(同上);伸出双手,(同上);(2)头部放松
皱起眉头及前额肌肉,似老人一样;耸起鼻子和脸颊,咬紧牙关,使嘴角尽量向两边咧,鼓起两腮屏住呼吸,似在极度痛苦状态下使劲一样,约10秒钟,然后放松。(3)躯干放松
耸起双肩,紧张肩部肌肉,约10秒钟,然后放松。挺起胸部,(同上);拱起背部,(同上)
吸一口气,屏住呼吸,紧张腹部肌肉,约10秒,然后放松。(4)退部放松
伸出右腿,右脚向前用力像在蹬一堵墙,紧张右腿,约10秒,然后放松; 伸出左腿,(同上)。
杰克伯逊把肌肉放松的训练过程总结为五个步骤:集中注意——肌肉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肌肉松弛
指导语:伸出你的右手,握紧拳,使劲握,就像要握碎什么东西一样,注意手臂紧张的感觉------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好,放松---现在感到手臂很放松了。当各部位肌肉放松做完后,指导语:现在你感到很安静、很放松-------全身放松了-------让我们休息一会,然后结束本次的训练。
2自主训练
是德国脑生理学家格特1890年根据自我暗示和催眠的放松而提出的,经过加拿大卢兹1969年修订,现已广泛应用。此法比前面的放松程序更为容易,但效果常因人而异。做之前,要求训练者放松坐好,闭上双眼,然后开始先由治疗者给予言语性指导,进而由被试自行想象。自主训练有六种标准程式,即沉重感、温暖感、缓慢呼吸、心脏有规律跳动、腹部温暖感、额部清凉舒适感。如:
(1)沉重感 指导语:请你闭上眼睛,想象我手里拿了一个10公斤重的铁哑铃,我将它放在了你的左臂上,你感到左臂很重、很重,抬不起来了;我拿起了铁哑铃又放在了你的右臂上,你感到------;我拿起了铁哑铃又放在了你的双腿上,你感到------。
(2)温暖感 指导语:请你继续闭上眼睛,想象来到了一间浴室,地板上放着许多小浴室,里面装着温暖的水,浴室中间有一个舒适的躺椅,你走过去躺在上面,然后,你将左手和手臂伸向左上方的浴盆里,现在你感到手指尖热了手心手背热了,手臂热了,暖流还在向上传------接下来你又将右手和手臂伸向上方的浴盆,现在你感到-------(同前指导语),接下来再将你的左脚和腿伸向左下方的浴盆里,温暖的水覆盖了你的脚面和腿,你感到脚心脚背热了------暖流仍在向上传,最后,你将右脚和腿伸向右下方的浴盆里,你感到------现在你感到全身的血管在扩展,血液循环的速度加快了,但是,很温暖,很舒适,很轻松,很轻松-------3想象放松
指导语的内容是治疗者事先需要了解的部分:看看来访者在什么情景中感到最舒适、轻松。常见的情景是在大海边。可给出这样的指导语:
我静静地俯卧在海滩上,周围没有其他的人,我感到了阳关温暖的照射,触到了身下海滩上的沙子,我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微风带来一丝丝海腥味,海涛在有节奏地唱着自己的歌,我静静地、静静地聆听着这永恒的波涛声------4深呼吸放松
让训练者站定,双肩下垂,闭上眼睛慢慢地做深呼吸。治疗者可以配合对方的呼吸节奏给予如下指示语:一呼-------一吸------一呼------一吸,或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
(二)系统脱敏疗法:
是由精神病学家沃尔普首创,是目前最盛行的行为治疗方法之一。它的问世启迪于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就是一步一步逐步地消除神经性的反应。当病人对一种较弱的引起焦虑的刺激时,就让病人产生一种在生理上抑制焦虑的放松状态。当较弱的刺激能够忍受后,再逐渐增加刺激的强度,到最强的刺激也不能引发焦虑为止。
1系统脱敏法的治疗的原理与基本思想
其一:是利用交互抑制的原理或反条件的原理了到达治疗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的是人的肌肉放松状态去颉抗由焦虑或恐怖引起的个体的心率、呼吸、皮电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反应。放松状态多次与引起来访者焦虑或恐怖的刺激物结合,即可消除原来因该刺激物引发的焦虑或恐怖的条件反应。
其二:使一个原可以引起焦虑的刺激,在处于全身松弛状态下的病人面前反复暴露,从而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2系统脱敏法的治疗程序
系统脱敏由三个部分组成:放松训练、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和系统脱敏(要求来访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
第一 放松训练:可采用上面讨论各种放松方法,经过反复训练,使来访者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自如、随意达到放松的娴熟程度。
第二 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这一步十分关键。首先要根据来访者的病史及会谈资料找出使来访者感到焦虑(或恐怖)的事件,将这些事件进行相互比较,根据致病作用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通常以5分制、10分制或100的让病人以此标准衡量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相对主观焦虑与不适水平,并向来访的者报告。这里要求各层次的等级要均匀适当,尤其是最小的刺激因素所引起的sud应小到足以能被放松的状态所抑制的程度。
第三:系统脱敏的步骤
准备工作:放松训练和建立恐怖(或焦虑)等级 脱敏的三步曲:
放松——想象脱敏——停止想象 首先让来访者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脱敏训练,而后按照设计的焦虑(或恐怖)等级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先让来访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当他能清楚地想象并确实感到有些紧张时,就让其停止想象,并全身体放松,而后反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来访者对这样的想象不再感到焦虑(或恐怖)为止,从而完成了第一等级的脱敏。接着再对下一个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进行同样的脱敏训练。最后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疗效。在咨询过程中,一般在次会谈时间内以完成1—2个事件的脱敏训练为宜
(三)满灌(或暴露)疗法
满灌疗法的原理是条件反射,从经典的消退性抑制原理发展而来。此疗法1957年由斯坦普夫尔(T,Stanmpfl)首倡。是将原来引起病人焦虑刺激情境反复重现,或反复想象回忆,让病人重新体验全部不愉快的、厌恶的情绪,没有任何强化措施。这样可使病人原来引起症状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而引起的阴性情绪状态或症状也可逐渐缓和与消退。
满灌疗法是从系统脱敏法发展而来的,它与系统脱敏疗法不同点在于没有附加一种特殊生理状态,即渐近的肌肉放松状态。同时省去了系统脱敏治疗的烦琐程序从而缩短了疗程,抛弃了刺激定量与分级的设计,和盘托出,猛烈刺激,在某些病例中疗效较好。
(四)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运用反条件作用的程序,将这些诱发性刺激与一种强烈的、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或让人呕吐的药物等同时呈现给来访者。在这种情况下,负性的反应与诱发性刺激反复结合、同时出现,来访者逐步发展出了一种对原先喜欢的喜爱。例如,用厌恶疗法治疗那些有自伤行为的个体,如有的人会猛击自己的头或将头猛烈撞击其他物体,治疗时当病人出现某些自伤行为时,就给予其一个轻微的电击,这种治疗对消除某些自伤行为很有效,当然,它并不是对所有的病人都有效。
由此可见,厌恶疗法是使用一种厌恶性的或惩罚性的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
这种治疗方法广泛用于治疗某些具体行为障碍,主要适应症为药物成瘾、恋物癖、酗酒、吸毒、吸烟、肥胖症、强迫症、赌博、同性恋以及其他性变态。
治疗的具体方法是,把打算要消除的行为和痛苦刺激联系起来,直到要消除的行为得到抑制甚至感到厌恶为止。使用的厌恶刺激物很多,可以是电击、药物、巨声等。
厌恶疗法早已被临床医生用来消除酗酒不良行为,即在酗酒者个人的生活习惯中最喜欢喝酒的时刻进行,使用催吐吗啡或电击等惩罚性刺激,造成对酒的厌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就可以消除原来酗酒的不良行为。
再如,对恋物癖患者。当头脑中出现了恋物的观念或出现次种行为之际,令患者用电击或橡皮圈刺痛自己,重复多次之后,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此类不良行为,同时还可以主动呈现厌恶景象与某些适应不良的冲动或行动相结合的“厌恶想象疗法”,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性变态患者,当其出现这种欲望和行为时,要他立即闭上眼睛,想象或回忆过去被拘留或被他人愤怒训斥的场面。或想象眼
前站着位高大的警察,正以严峻的面孔,手里拿着镣铐在盯着他。这同样可以达到减少和控制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效果。
第十章
人本主义疗法 第一节 人本主义理论概述
一、人本主义关于人的基本概念 人的本质
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各种人本主义疗法的基点。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的基本条件,注重对人的理解。由于人本主义并未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改造患者的技术,所以它既不构成一个治疗学派,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和不系统的理论。为此,出自对人类本质的理解和设想,人本主义疗法包括了几个派别的治疗方法,如认知疗法、自我实现疗法、患者中心法等。2 自我意识
人类具有自我意识。这种独特能力使人类得以思维和决策。自我意识越多,获得自由的机会越多,在对象间做出选择的能力就越强。这种选择能力作为人的一个基本条件,有了选择和行为的自由,就产生了责任的观念。存在主义者坚持认为人对其存在和命运是负有责任的,他们不是客观条件决定下的被动物。3 自由、责任感和焦虑
对自由和责任的意识是焦虑的来源,这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特点。当人不能确知结果,但又必须作出选择时,就会产生焦虑。焦虑同样也来自于一个人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人终究是会死去(不存在)的。对死去的意识使此刻的存在具有意义,因为它使人意识到人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实自己的潜在力。当一个人感到没有成为他所能成为的样子时,就会产生一种内疚感。4 寻求意义
人类之所以是独特的,是因为他们努力探索生活的目的,并创造出价值,使生活具有内容。人总是要自我实现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实现自己的潜在力,就会产生心理疾病。作为人类,人是绝对独立的,一个人独自来到世界上,而又独自离开这个世界。尽管人本质上是独立的,但人有交往的需要。如果不能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就会导致孤独和人格的解体。
二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和实施重点
存在主义把人看成是有意识、有自由和能力为改变自己的生活而作出选择的“存在物”。这种疗法把人的意愿、选择和决策放在治疗的中心地位。在初中中强调建立心理医生和来访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关系,对来访者的主观情感经验和态度特别重视。这一类治疗的方法都是试图帮助来访者承认自己对选择自己的生活负有责任。同时要帮助来访者相信自己有选择的能力。存在主义也强调顿悟意识,但达到顿悟手段不像精神分析那样去挖掘早年的无意识经验,而是通过人的直接经验,不是通过心理医生的解释和说明,而是通过来访者自身的体验,让来访者自己决定治疗的内容。
三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目标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是一般性的、总体的和长期的。这类目标可以概括为8类:(1)使患者变得更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内在世界有更充分的意识,从而使自我否定和歪曲相对减少;(2)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更能承担责任,更能容纳自己的感情,不在再责备自己、环境和他人;(3)患者能认识和控制自己,不再在生活中扮演退缩和无能的角色,承认自己具有改变自己的能力;(4)患者认清了自己的价值观,对自己的问题有清楚的认识,自己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5)患者对自身相互矛盾的彼此分裂的方面能有机地统一为一体,能正视、承认、接纳自己的这些侧面,并将其整合为完整的自我;(6)患者有勇气为崭新的自我存在开辟道路,乐于生活在带有某种未知因素的现实生活中;(7)患者更加相信自己,愿意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发展自己;(8)患者对作出的选择的若干可能性更清楚,愿意作出选择并预见其后果。
四
存在—人本主义关于心理疾病的概念
存在主义者认为神经症患者是由于丧失存在感,从而使其意识范围狭窄,阻碍了个人潜在能力的发挥。“存在挫折”或“存在空虚”,是找不到生活意义所导致的结果,而内疚是来自于一种未完成感,或者说意识到自己没有成为想成为的人。如果一个人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自己的潜在力,就会得病,就会出现挫折感、空虚感以及内疚感等负面心理。关于此理论的一些重要概念 1 焦虑是生活的一部分 焦虑是人的一个基本特点,并非都是心理病态。因为焦虑可以变为成长的一个强大的动机在某种意义上说,焦虑是成长的源泉,焦虑是对威胁的反应,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特点。焦虑可以成为对成长的刺激,因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和拒绝这个自由的结果时,我们就会体验焦虑。实际上,当我们作出选择时,随之而产生的焦虑可以是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自己要做出改变,就要学会倾听焦虑这个信号,它可以帮助我们朝着改变自己的方向迈进。2 逃避焦虑
存在的焦虑源自于我们的负疚感,而负疚感是我们没有发挥出潜在力时的必要体验。企图逃避焦虑是不现实的,如通过限制“患者”生活范围来减少他们的选择从而降低焦虑。但通过这种办法只能使其体验到暂时的安逸,患者一旦遇到新的生活场面,便会再次产生焦虑。这时那些勇于面对自己、乐于忍受焦虑的人,才会从治疗中获得更多的益处。1 对焦虑的咨询
存在主义的心理医生并不认为焦虑是一种疾病,甚至会高潮使来访者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更强烈的焦虑。因为存在主义者认为如果来访者没有体验到焦虑,他们就会缺乏改变自己的动机治疗者最好是帮助来访者去认识和学会容忍焦虑不安,学会不依赖他人。这对来访者从依赖性地生活走向独立性地生活,从而成为一个独立人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医生与来访者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来访者在抛弃目前生活方式而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之前一段时间内可能会产生的焦虑,但随着新的生活方式的建立,会给来访者带来更多的成功体验,焦虑会自然消失。2 死亡和不存在的意识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的一个特点是能够理解未来与无法抗拒的死亡现象,正是对“最后将不存在”这一点有所意识,所以存在才具有意义,因为它使人的每项活动变成有价值的行为。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弗兰克认为死亡给予生存以意义。如果
我们是不死的,我们可以无限地推迟行动,但正是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具有特殊的意义。生存的意义不在于长短,关键是一个人如何生活。争取自我实现
人类生来具有发慌自己的特性和需要,具有要争取充分实现自己的潜在力。当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自己作为人的潜在力时,便会体验到一种发自肺腑的愉快。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自动的,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往往不断地斗争着。尽管我们期待着成熟、独立和自我实现,但我们仍然意识到发展自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有时很相逃避这种痛苦因此,便在依赖他人、获得安全感与成长的满意感之间,在愉快和痛苦之间进行着斗争。
第二节
患者中心疗法
患者中心疗法是由罗杰斯创立并用来反击精神分析理论的治疗方法。
一、罗杰斯的生活工作经历及患者中心疗法的起源
二、基本概念 人的本质的观点
罗杰斯把人看成是社会化的、进步的、力求充分发挥作用的、本质高尚的人,即人是能够被信任的。他们具有协作性和建设性,因而没有必要对人的攻击冲动加以控制。从这些可以看出罗杰斯对人类寄予极大的信任。2 患者中心疗法的特点
罗杰斯始终希望其他人能把他的理论看作是一系列有益于如何发慌治疗过程的尝试性的原则。他对患者中心疗法与其他疗法的区别作了以下描述:患者中心疗法强调患者自己对找出更好地应付现实生活的途径负有责任和能力。患者最了解自己,只有患者自己才能找到什么是更适当的行为。患者忠疗法强调患者的主观世界,心理医生应设身处地去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愿望,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患者的自我观念和对世界的观念上。患者中心疗法还强调心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患者才有可能实现个人不能实现的成长心理医生本身真诚、热情、接纳,以及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是使患者积极改变自己的必要条件。
三、咨询与治疗规定
(一)要求 使患者抛掉自己的假面具 罗杰斯认为,人为了防范威胁总是在设法伪装自己但在欺骗别人的过程中,自己对自己也变得陌生起来。因此,患者应抛弃伪装,走向自我实现。2 心理医生和患者应在和谐、接纳的气氛中交谈 患者真实开放客观诚恳地谈论和治疗有关的问题,如以前别人是怎么期待我的?我的理想是做个什么样的人?我在哪些方面感到软弱无力等。3 心理医生以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感 通过彼此交谈,心理医生应充分挖掘患者身上显示出的积极的力量,使患者相信原来自己寻找的东西不在别处,就在自己身上,只是平时被歪曲的意识蒙上了一层灰层。
4心理医生应和患者讨论建立起充分体现生活意义的一套价值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4 主观能动性应充分体现出来,而不是被动的认可治疗者的说教。这些观念除包括自我实现的特点外,还应有对人的看法、人生的意义等。患者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是协调的,能权威和客观地评价
(一)心理医生的作用 评价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医生的作风和态度对患者的人格改变是最关键的,而心理医生的知识、理论或方法则起辅助作用。心理医生要与患者真诚相见,才能消除患者的防卫心理,使他们能更自由地探索自己生活中的那些被否定和被歪曲的方面。
(二)来访者寻求治疗的条件和心理 在治疗过程中,来访者的变化依赖于来访者自己在治疗中的感受和心理医生的知识与态度。一般说来,来访者只有处在一种不和谐的状态时,他的自我看法与现实出现冲突的时候,才会前来求助于心理医生。这就是说,来访者前来咨询时,已经看到自己的问题或对目前的心理状态感到不妙,同时又有改变自己的希望。来访者希望能通过心理医生的教导找到一条“出路”。但随着治疗工作的深入,他们很快就会认识到,他们对自己的问题的认识和治疗是有责任的。而且随着自信心的加深,他们会坚信在治疗关系中能够探索和获得对自我的更深刻的理解。
(三)心理医生与患者
罗杰斯的患者中心疗法不注重治疗的技巧,只注意治疗关系。治疗者不是以专家、医生或科学家的身份去指导病人,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理解他的感情,促进其成长不是以治疗者自己的理论去影响来访者甚至强加给他们,而是在良好的环境里,让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发生变化。治疗者怎样才能制造一个安全的关系和自由的气氛呢?除了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外,治疗者还要做到真诚相待、无条件地尊重和设身处地的理解。
四
治疗步骤
来访者前来求助——治疗者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我表现——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来访者成长的萌芽——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以及应采取的行动——治疗效果的产生——进一步扩大疗效——来访者的全面成长——治疗结束
第三节
自我实现疗法
一、基本概念 自我实现人的特征
马斯洛研究了许多杰出人物和正在现实社会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总结了他们的13种特征 2 顶峰体验
即自我实现的人处在最佳状态的时刻,感到强烈的幸福、狂喜、完美或欣慰的时刻
二、治疗过程
主要努力采取一些措施和建议,消除来访者在走向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障碍。
其努力的方向有以下几个。
1、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走向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来访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足,这就妨碍了他们能力的发挥,他们常常把精力消耗在内心冲突上了。马斯诺强调要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
2、自我理解
人们越是理解自己的动机需要、欲望和心理障碍,他们就越能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医生的一系列工作就是要帮助来访者明察事物,了解自身,认识现实。对自我理解有重大帮助的是敏感性训练小组。
3、经常在心里想象高峰体验
心理医生对来访者进行启发鼓励来访者每天用10—15分钟的时间想象自己处在高峰体验时的心情事件、环境甚至天气,想得越仔细越好,强化自己的成功意识,消除心中消极的诱导机制。
4、培养爱的情感
许多来访者在走向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常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感受,有时这种情绪可能对其产生严重的阻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爱的理解和感受。心理医生应鼓励来访者不意识地理解别人的爱,要有勇气表达自己对爱的感受,减少直到消除对别人的敌意和猜忌,使来访者变得更加坚强、善良、慈爱、无私和平静。
5、分野原则 个人勇气、自信和自尊的持续发慌是极端重要的。但马斯洛发现不受约束的自由对于有些人的发展是有益的,但对另一些人则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就是“分野原则”。对于已经在健康发展的个人来说,压力和挑战有助于其发展,但对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软弱的人来说,效果则恰恰相反。
6、心理医生和来访者的条件
自我实现疗法给心理医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心理医生应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在情感生活上没有不安定因素,经济上相对稳定(可以超脱对金钱的过分考虑),婚姻美满,并能享受人生,对来访者的基本需要能给予充分的满足,对工作有较高的成就感和抱负
第十一章
合理情绪治疗
第一节
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理论
把认知心理学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创始人之一是埃利斯(A,Ellis)。他把认知对情绪调节原理应用于临床,并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即RET(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疗法。
一 关于人的本质
RET疗法对人的本质有这样一个假设,即人生来就有一种既理智有不理智的潜在性质。
RET强调,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是同时进行的,是相互影响着的,因为情绪总是由某个具体的情景通过知感激发出来的。
二 RET的人格理论
(一)RET与其他心理疗法的差异
认为,“神经症是人的非理性的思维和行为”而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这种非理性的自然性质。
(二)“责备”是多数情绪障碍的核心
埃利斯对于经常使人产生痛苦的非理性的非逻辑思维(误区)总结的10点:(1)一个人要有价值就必须很有能力,并且在可能的条件下很有成就;(2)某某人绝对是很坏的,一所 它们容易;(4)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应该和自己期待的一样,任何问题都应该得到合理解决;(5)人的不;幸绝对是由外界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忧愁和不安;(6)人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行为起决定作用;(7)自己是无能的,必须找一个比自己强的靠山才能生活;(8);其他人的动荡不安必然引起自己的不安;(9)和自己接触的人必须都是喜欢和称赞自己;(10)生活中有大量的事对自己不利,必须花大量的时间来考虑对策
(三)ABC理论
1基本要点: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Activating events)是指诱发事件: B(Beliefs)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Consequences)是指在特定,个体的情景下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认为 :A——C,事实上B——C 2关键在思维
当我们感受到某种情绪时,会伴随与之相应的思维。
第二节 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步骤与技术 一
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向来访者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二步:向来访者指出,情绪捆扰之所以延续到今,是由于他们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第三步: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辨论的方法为主的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认清不合理信念。
第四步: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二
合理情绪治疗的技术方法
(四)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
这是治疗者用科学的方式向求助者所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的,他人的以及周围环境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从而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1提问方式:
(1)质疑式:治疗者直截了当向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
(2)夸张式:针对求助者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出一些夸张性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犹如漫画手法,把对方信念中不合逻辑、不现实之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 2辩论技术
(1)找到不合理的信念并有效地进行辩论。
(2)辩论中积极提问的方式能够使求助者主动思维
(二)合理情绪想象技术(REI)步骤如下: 使来访者在想象中进入他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认为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情绪反应; 帮助来访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并体会适度的情绪;
3停止想象,让对方讲述他是怎样想的,就使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变化的。要强化来访者的新的合理信念,纠正某些不合理的信念,补充其有关的合理信念。
(三)认知的家庭作业 合理情绪治疗的自助量表
由埃利斯在美国纽约创立的合理情绪治疗研究所特制的一种自助表格。其内容为:先让填表人找出A和C然后再找B。表中列有十几种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填表者可从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然后填表者自己做D,对自己所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式的辩论,最后填E 2 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求助者回答一些具体问题
(1)我打算与哪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并放弃这一信念?(2)这个信念是否正确?
(3)有什么证据能使我得出这个信念是错误的(正确的)这样的结论呢?(4)假如我没有能做到自己认为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可能产生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5)假如我没有能做到自己认为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可能产生的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合理的自我分析(RSA)事例2 问题:每次看见母亲严肃的样子,就非常恐慌,担心自己有什么事做错了。重要母亲没有了笑容,就感到焦虑,有压力,非常不舒服。一旦母亲笑了,才感到好些。但笑容一消失,一切的焦虑和烦恼又回来了每天这样,非常苦恼。诱因(A):母亲常有不笑的时候。每天看到母亲严肃的面孔。信念(B):
(1)人们(或说母亲)只要没有不顺心的事就必然满面笑容,一个人只要不笑,就必然是在生气。
(2)我决不能做错事,只要做一点错事,就不是好女儿,就会惹母亲生气。如果不能使母亲笑颜常驻,我就是最大恶极。
(3)母亲对我的要求必定非常严格,只要我找出一点毛病,母亲就一定会板起面孔生我的气。而母亲一旦不高兴,也必定是我惹的。结果(C):每日紧张焦虑,唯恐做错什么事,很难受。辩论(D):在E(B)中所列的观念符合逻辑吗?请自己回答
第二篇:教案简案
行道树教学设计(简案)大弯至佳 谭小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绿酒、繁弦急管”等词语;
2、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3、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感知文章内容,品味形象而充满哲理的语言。
4、培养合作研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朗读 品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假如你是一棵树,你喜欢生长在哪儿?
二、听读课文,走近行道树 任务:
1、进一步巩固字词。
2、整体感知 边听读边思考: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2)这是一列______ 的行道树。
这是一棵痛苦的行道树。这是一棵奉献的行道树。这是一棵执着的行道树。这是一棵忧愁而快乐的行道树。这是一棵„„(学生自由填空)
三、品味语句,读懂行道树
置疑:找出文中你难理解的句子,大家合作解决。
要点:神圣------“勤生绿叶、献出浓荫”
“迎接光明” 为他人奉献
“制造清新”
痛苦--------“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在寂静、黑暗、孤独里苦 熬着” 对比
“习惯污浊”----城市人的麻木 难点:“深沉”一词怎么理解?(什么是不“深沉”?)
奉献、牺牲 以别人的幸福为幸福
四、拓展思考,学做行道树
1、生活中,你“见到”过行道树一样的人吗?讲讲他们的故事。
袁隆平、居里夫人、守卫战士、班里的班委干部„„
2、写一写:请为这些“深沉”者写一段赞美性的话语
五、师生共勉(齐读)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为整个人类和社会贡献的什么。我奉献,我快乐!
六、在张雨生《我是一棵秋天的树》的音乐声中结束课文的学习
第三篇:教案简案
Section C
Could you give us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公安县自强初级中学 杜亚兰
Ⅰ.Material analysis 本课是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话题的第三课时。主活动是1a和2。1a 通过小组汇报分享学习英语的经验,老师补充总结,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英语的策略。1b通过填充图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1c是个对话活动,复述1b里面所提到的各种学习策略。2重点在于巩固和运用1a的重点用语。3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体现“在做中学”的理念。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大都会碰到相似的困难,因而本课对英语学习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本课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分享学习经验也是一种快乐。3作为写作训练,需要学生整合所学知识,留作家庭作业,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Ⅱ.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一)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discussion, review, retell, method, as long as, stick to(doing)sth., chant, whom, wise
(二)Learn a useful sentence: I’m sure that 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as long as you stick to them.2.Skill aims
继续运用构词法来猜测本课新词的含义,读出新词的发音。
学习运用scannig,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3.Emotional aims 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要学会求助,学会分享 Ⅲ.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重难点 Key points Words and phrases: review, preview, translate, discussion, exactly, honor, achieve, as long as, stick to(doing)sth., share...with...., prefer doing sth.,advise sb.to do sth., agree with sb, as...as possible, have(no)chance to do sth., practice doing sth.Sentences: I’m very glad to share our group’s opinions with you.It’s an honor to talk with all of you here.I’m sure that you’ll make great progress as long as you stick to them.Thank you for listening!Difficult points:
在任务3中,能够根据李明的“症状”,有针对性地“下药” Ⅳ.Learning strategies 能通过构词法,学习本课部分新单词,如:review, preview, discussion 等。
能够读1a,借鉴别人的好的英语学习经验。
能通过阅读3,学会归纳李明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Ⅴ.Teaching aids 用来教学新词的奖状/录音机/英语儿歌/小黑板/ppt等。Ⅵ.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ew 第一步 导入(时间:5分钟)1.学生欣赏一首英语歌曲,由听英语歌曲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导入本课所学内容。同时讲授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12分钟)1.让学生快速阅读1a,圈出新单词,完成PPT上3个题目。教师教读新单词
2.学生再一次仔细阅读1a,找出重难点短语以及句型。教师讲解
Step 3 Consolidation 第三步 巩固(时间:8分钟)
学生大声朗读1a,通过师生交流,探讨学习英语的方法,巩固1a。(师生探讨学习英语的方法,巩固1a。)Step 4 Pairwork(时间:20分钟)1.让学生再读1a,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将学生分为两组,以学生采访和小组比赛的形式,总结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
2.学生以写小作文的形式总结学习英语的方法,抽点学生当堂朗读小作文。最后教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Step 5 HMK 2
第四篇:俄罗斯教案 简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 教案
陈宸
教学内容:俄罗斯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分析俄罗斯的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归纳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类型以及各地 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了解俄罗斯的疆域、位置,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幅地图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及对新旧知识综合运用、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俄罗斯发达的军事向学生灌输科技兴国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的地形区,地势特征,气候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自主学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理地图册,地理填充图册。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导入)
(播放俄罗斯风光视频)提问:视频中所描绘的是哪一个国家? 俄罗斯
二、新授:
(一)地理位置(板书)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① 观看地图,找到俄罗斯在世界上的位置。② 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利用大屏幕分析俄罗斯的经纬度位置。)
俄罗斯大部分位于30°E~170°W, 50°N~ 75°N之间。半球位置:跨东西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隔白令海峡与美洲相望,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西南临黑海和里海,南面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相邻,东南面与中国、蒙古、朝鲜相邻。
(二)面积(板书)
(出示国土面积排名前六的国家面积统计表)
俄罗斯幅员辽阔,面积1709.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
(三)地形、地势(板书)
①俄罗斯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出示俄罗斯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到俄罗斯主要山脉、河流、湖泊。
山脉: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上扬斯克山、斯塔诺夫山脉。河流:伏尔加河、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湖泊:里海(内陆湖),贝加尔湖。
② 四大地形区的分布。
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分界线: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以乌拉尔山脉为分界线,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叶尼塞河为分界线,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勒拿河为分界线。
③ 地势特点。
(出示俄罗斯地形分布图)
引导学生找出俄罗斯的地势特点。
以叶尼塞河为界,东部为高原和山地,西部为平原。
根据地形图和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特点: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④河流、湖泊。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简要介绍伏尔加河和贝加尔湖。
(四)气候(板书)
(出示俄罗斯气候类型图。)看图,回答问题。⑴俄罗斯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北温带)⑵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地中海气候)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⑷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的原因是什么?(地形、纬度、洋流因素)
活动:根据上扬斯克与莫斯科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比较两地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原因。
上扬斯克与莫斯科的气候相似之处: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降水不多,夏季较为集中。
上扬斯克与莫斯科气候特点差异:与莫斯科相比,上扬斯克的冬季更冷更长,夏季更短,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四十七度,降水更少,降水更为集中。
原因:
①纬度因素——两地纬度较高,大陆性强,形成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上扬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北,莫斯科位于55°N,上扬斯克冬季更长,夏季更短。
②大气环流因素——上扬斯克冬季受北冰洋寒冷气流的影响,莫斯科冬季受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导致上扬斯克降水少且集中,气温更低,莫斯科降水较多且均匀、气温偏高。
③地形地势因素——上扬斯克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地形地势的差异也导致两城市气温的差异。提问:俄罗斯的这种气候差异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大部分河流封冻期长,俄罗斯最大的三条河流都在西伯利亚,且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气候寒冷漫长,河流封冻期长,且越向北封冻期越长;西伯利亚地区人口稀少,经济相对落后,运量少。伏尔加河位于欧洲,且自北向南流,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河流封冻期短,人口和工农业主要集中于欧洲,河运量大。所以俄罗斯河流众多,但除了伏尔加河外航运价值都不高。)
补充: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三、小结
让学生回答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完成地理填充地图册俄罗斯这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板书设计:
俄罗斯
(一)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二)面积:1709.8千米2,唯一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
(三)地形、地势
(1)地形:四大地形区的分布:(2)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四)气候
(1)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2)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气候差异显著
第五篇:开国大典教案 简案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蒙城县城关三小 张燕
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2、指导书写“典”字。
3、理解课题含义,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注意“擎”的后鼻音
2、结合释义给多音字“奔”选择恰当的读音
3、理解“擎着”、“瞻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写了哪 几个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四、品读课文5—10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十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一写感受。
2、交流感受。
3、抓住“掌声”、“一齐”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
4、根据学生的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习自主感悟。
5、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五、迁移训练
根据屏幕上的图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面写一写人物的动作、神态,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六、结束全文
这节课我们只学习了典礼仪式的场面描写,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以及群众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