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雾凇上课教案
23、雾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2.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再次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出示课件,齐读课题:22 雾凇。)
3、(观看雾凇景色)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啊,多美的雾凇啊!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雾凇的美的?(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板书:奇观)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课文还写了雾凇的哪些特点?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1)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课件6出示:千姿百态(齐读)
“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形态各异 婀娜多姿 姿态万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象,看完后说一说它们像什么。(课件显示几组雾凇姿态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交流。)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把刚才同学讲的连起来说。(课件8出示):
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2)吉林雾凇真是千姿百态。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指名说,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洁白、雪白)
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比喻雾凇)
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课件出示第三段内容)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不想知道这千姿百态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把它画下来。请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找到请示意。
4、交流,课件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这句话中,你知道,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严寒季节、饱和水汽、遇冷凝结)板书: 水汽——遇冷——凝结
师:遇冷凝结文中又是怎么描绘的。画一画,这饱和的水气是从哪儿来的?遇冷凝结又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们都有一个好习惯:一说到要思考,大家都用了默读的方法。真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师:谁知道饱和的水气哪儿来?(出示课件)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齐读。
(3)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自由朗读这句话,这是一场怎样的雾?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大)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涌向、笼罩、淹没、模糊)
这是多大的雾啊。你读一读 师:听出来了,真大。谁再来读一读。师:这团团的雾从江心涌起,„„生读
师:你感到这是一场怎样的雾? 生:这雾把树木都淹没了,很大的雾。师:你感觉眼前是怎样的景象啊? 生:眼前什么也看不到了。读一读。多美啊。雾气还像一位魔术师呢!(出示课件)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雾气施展了什么魔法?生:镀上了一层白银。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再读这句话,想一想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根据回答,在课件14的句子上给“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词语下加圆点)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悄无声息)女生读句。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男生读句。请你慢点、再慢点,轻点、再轻点,细细地多读几遍这句话,用心体会雾凇的形成。(个别读,评读。)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齐读。
(5)请你选择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写一句话。
(出示课件15 练习:请选择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写一句话。)(6)这些词和句子告诉了我们雾凇是那样悄无声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课文中有一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_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____。(课件18逐步出示)像银线、银条儿、银松雪柳的图片。再引读:最初_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____。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雾凇的样子。齐读。
师:起先像什么? 生:银线 师:逐渐—— 生:银条 师:是怎么变的? 出示图片 师:银条,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 银松雪柳了(出示图片)
师:谁再让我们感受一下这样的美丽。指名读。
师:多美啊。雾凇的美景赏不完。让我们一起来读。
四、拓展延伸
过渡:三九寒天,雾凇就这样慢慢地,悄悄地形成了。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间能有几会“见”让我们再次漫步长堤,感受那奇观。
课件19出示:雾凇的全景,人们伴着音乐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图片、音乐)
作者的妙笔生花让我们领略了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
1、(出示)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2、学生试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我们一起领略了吉林雾凇的美丽与奇特,了解了它形成的过程,更懂得了只有经过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善于思考,才能从大自然中探索到更多的奥秘,发现更多的美。今后,希望大家也能像作者一样,从大自然中、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惊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八、板书设计:
雾凇
凝结
(严寒季节)雾气—————雾凇(奇观)
(饱和)遇冷(美)
第二篇:雾凇教案定
雾凇
教材分析:
《雾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散文,语言清新明丽。全文条理清晰,共三个自然段,描绘了吉林雾凇的美丽姿态,简洁明了地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课文记叙和描写兼顾,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特别是语言生动,词汇丰富,有利于学生的积累。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仍然很模糊,因此本节课以此为重点展开,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较活跃,但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上仍然不够,部分学生自悟的能力较强,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需要不断提高,根据我班学生这一学习特点,课前我查找大量的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堂的设计也再三斟酌,做到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关键。
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
我根据课文的顺序,采用逐段衔接的方式讲解,从大量图片入手,让学生对雾凇有个直观的了解,接着总结特点;在讲解雾凇形成过程时,又放手让学生找关键词并作总结,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教会了他们方法;最后岑参的诗句入手,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雾凇的“奇”与美。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雾凇》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雾凇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景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2、能仿照描写雾凇的方法,试着写一处雪景或者雾景。
3、通过图片、朗读、理解,感受雾凇景观之“奇”、“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通过找关键词的方法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仿照雾凇的写法,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教学准备:
搜集雾凇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时,走进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便是——雾凇奇观。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奇特的景象。出示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通过词语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过渡:是啊,多美的雾凇,课文又是如何描写它的美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找有关句子。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1、2、谁愿意读好这句话?
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要想把这些词读好,就要一边想刚才的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谁来读好这三个词语?
3、你读的真美,回到句子中,你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么?试一试。
【散文教学仍需要借助语言的美来感悟,采用激励学生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喜欢朗读,喜欢美文,喜欢在课上大胆得表现自己。】
4、谁也能像他一样读的这么美
小结: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绵延了十里江堤,难怪作者要说“这就是文明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板书:奇观)“观”在字典中有以下几种解释,奇观中的“观”是什么意思呢?(景象)奇观在本文中是说(美丽罕见的景象)。谁来把句子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
【抓住字词的理解,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选择的方式更为适合,让课堂不再停留于文字表面,让生更进一步学会质疑与动脑。】
5、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象,再次感受它的美。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雾凇能成为闻名全国的奇观,不仅在乎它奇特的景象,还在于它奇特的形成过程,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用书中的一句话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这儿怎么没有呢?
1、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1)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的形成有哪些条件么?(严寒冬季、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
【学生自己找关键词,学会总结和归纳。】(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么?
【留给还未来得及总结的学生一些提问的机会,关注课堂上学生理解的程度,关照整体。】
(3)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划出相关句子: A、雾凇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正是我们这个时候,天气怎样?北方大地呢?用文中一个词语(三九严寒)(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19到27天,是最冷的时候)
【学习不止步于当前,教会学生前后联系,学会思考。】 B、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水在什么温度下会结冰?(零摄氏度以下)而水库流出的水在4摄氏度,所以非但„„ C、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了,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样?(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涌向、笼罩、淹没、模糊)
谁愿意读读这句话,把浓厚的雾气读出来? 一起来读读。D、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①再读这句话,想想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划出有关词语。(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悄无声息的)“一层又一层”(雾气不断的,逐步结成。)
【品读词语,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体会不同词语的含义,让雾凇的形成过程烙印在学生的脑中。】
②这里的“镀”字换成“贴”好么?为什么?(不能体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的过程)
【“学贵有疑”,在对关键字词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对比阅读,能更深刻得理解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请你慢点再慢点,轻点再轻点,细细地再读读这一句话。用心体会雾凇的形成过程。
小结:这些词和句子告诉了我们雾凇是那样悄无声息、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课文中有一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出示填空:最初_____ 逐渐————,最后————)【通过表时间的词语串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记忆,同时也学会归纳的方法。】 出示图片,引读。
总结:作者观察得多细致呀!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是银松雪柳时,他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课文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了雾凇的美丽动人外,最后一段还用了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谁能找出来?(千姿百态)什么意思?能给它找个近义词么?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姿态万千的雾凇,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出示图片)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把刚才同学讲的连起来说一说。
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啊!
【理解“千姿百态”,出示雾凇不同姿态的图片,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自然在会说的同时也理解了词语。这样的说话训练,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
2、假如你站在这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琼枝玉树,你会如何赞叹呢?
3、作者是如何赞美的呢?(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什么意思?(出示梨花的图片)谁能把这诗句美美的读出来?
【通过梨花和雾凇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感受诗人奇妙的笔触,理解诗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雾凇的美与奇。】
小结: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枝在一夜之间都披上了银装,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观,怎么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一起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拓展延伸
作者的妙笔让我们领略了吉林雾凇的奇特,我们也来试试写一写。选用其中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书本(129)【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整合到课外,并向深度延伸。调动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语文积累,提高了写作的能力,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板书设计: 凝结
水汽 ———— 雾凇(奇观)(过于饱和)遇冷
第三篇:23雾凇教案
23、《雾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重点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象,而且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课文描绘的雾凇奇观很陌生,仅凭想象和抽象的语言文字难以深刻感受、领悟。因此,教学时我将通过精美的课件,将学生带入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雾凇的形象美,深刻领会课文的语言美。
(2)质疑讨论法。课文重点部分介绍了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我将紧紧扣住雾凇之奇,鼓励学生质疑: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很少出现?然后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全班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思路: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1)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2)指名背诵。
(3)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1)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2)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检查预习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词的音你读准了没有,谁来读读? 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2、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课文一、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并画出描写雾凇美的词语。
2、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上来把你找出的描写雾凇美的词语说一说。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银松雪柳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3、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4、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映示:1,3自然段)读好了吗,我们来比一下看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予适当评价。
(四)、讨论交流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多美美丽的奇观啊,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告诉我吗?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且圈画。
3、提问,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形成)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4、围绕这句话,学生质疑。
严寒季节到底有多寒冷?什么是饱和的水汽?我们这里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水汽(雾气是从哪里来的?)?凝结是什么意思?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5、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6、教师提炼问题后提问并相机指导朗读。(1)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2)什么是饱和的水汽?
除了弥漫,文中哪里还有能够表示水汽饱和的词语。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这里的“飘荡,涌向,笼罩”都可以看出水汽的多和饱和。(3)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比较读这句话。去掉有关的词语“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让学生感悟用这些词语的好处。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自然真实的写出了雾凇形成缓慢的过程。
你能读出这种缓慢的过程来吗?指导朗读,感悟这个过程。
经过一夜的天造地设,第二天一早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已到处是银松雪柳了,多美啊!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松花江畔来共同欣赏领略这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奇观吧!
(五)、归纳升华
(映示:课件雾凇奇观片段)出示三幅图片,师: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出示小练笔:
松花江畔的雾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真是 千姿百态!多美呀!看了这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雾凇奇观,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读。师生共同赏析诗句。
(六)、拓展
出示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因此我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得比较充分、悟得深刻。再就是利用雾凇的课件突出教学难点,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教学中,我适时地放雾凇课件。画面上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光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可谓壮观。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雾凇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我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我能够轻松有效的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也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对于一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奇观,他们可以从陌生变为熟悉,信息技术在本课中的运用实在是功不可没。今后,我将继续加强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习和研究,我相信有了信息技术的充分支持,课堂上的许多重难点一定可以迎刃而解,孩子们的想象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中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
23、《雾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之美 教具: 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2、看雾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4、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板书:奇观(理解)
5、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为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5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树木()。(),灯光,树影()。这蒸腾的雾气,(),(),()、()。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点击“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看看网站上是怎样介绍的。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自由浏览点击,欣赏雾凇图片 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 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生:“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六、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板书设计:
遇冷
严寒季节
雾气————雾凇奇观
(饱和)凝结
第四篇:上课教案
《星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本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迷人的星夜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共4个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晴朗的夜晚天上繁星、人间灯火辉煌、野外萤火点点的奇妙景象。星星洗澡、萤火虫打灯笼的拟人描绘,给课文增添了几分神奇和趣味。
[教学目标l
1.学会“无、目、田、飞、中、人”六个生字,会认“夜、把、高、数、美、丽、灯”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星夜里天上、城市、田野的迷人美景。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积极地去发现自然界中的奇妙景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星夜迷人美景的独特感受。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积极地去观察、去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妙景象。
[设计理念]
1.情景设计,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生活中的观察积累,在自主读课文中感受到晴朗的星夜的美妙景象。
2.读演结合,让学生自己扮演小星星、小萤火虫表演、体会,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自己体验,在读中充分想象,在读中表达情感,从而读懂课文内容。
3.借助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感受星夜的美丽。
文中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里所描绘的景象:天空中星星发亮,一颗流星划过天空,使静态的画面有了一丝动感;高楼中映出无数灯光,点点萤火在田野中忽闪忽闪的。整幅图展现的就是一个星的世界。插图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受到星夜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导人:观看星夜图,激趣激情引入。
夜悄悄地降临了,深蓝的天幕上缀满了无数宝石般的星星。这时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在夜色中显得更亮了。城市的高楼里,五彩的灯光与天上的群星交相辉映。郊外的田野上,无数的萤火虫飞来飞去,放射出点点银光。好一个迷人的星夜啊!这么迷人的星夜,小朋友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看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
2.揭题:6.星夜
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摘星星”,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发现生字。
2.指名学生上台摘“星星”卡片,读准字音,其余同学听并用手势判断读得是否正确。读对了的同学可以获得鼓励,当小老师领全班同学读生字。3.小组读,开火车读或全班齐读等多种方式读生字:无、目、田、飞、中、人。
重点指导读准整体认读音节,平翘舌音。开火车去拼音认读生字。
指名读,齐读要求认识的字,开火车去拼音认读生字。
三。连字成词,小组合作,读好长句
1.(将生字所组成的词语逐一出示)学生练习读好字词。
(为把课文读通顺做好铺垫。)如:“无”“数”→“无数”;“提”“提着”→“灯”“灯笼”→“提着灯笼”等。
2.(CAI出示本课长句:
a.夜悄悄地来了,一颗颗小星星纷纷跳进了银河,把自己洗得亮亮的。
b.高楼里也闪着无数的“星星”,红的、黄的、蓝的……光彩夺目,十分美丽。
c.那小灯笼放射出点点银光,好像在和银河中的小星星比亮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读句子。
3.把句子放人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连贯,把课文读通顺。
四、围绕重点句,自主读文
1.(出示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学生齐读,男女生读。
(从此句人手展开学习课文。)找一找这句话中有哪个词是描写星夜的?引导学生说出“迷人”这个词语。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知道星夜很迷人?
3.小组交流,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4.全班交流,学生自由读出自己找出的句子。
五、设置情景,整体感知
.(用CAI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用幻灯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打出星夜图,让学生真正走进星夜,感受星夜的迷人之处。)说说在星夜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自主的表达。
六听配乐读句,形象中体会,扮演小星星、小萤火虫
1.(出示句子“夜悄悄地来了,一颗颗小星星纷纷跳进了银河,把自己洗得亮亮的。”)老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读边闭眼想象看到的景象。
2.学生说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师描述静静的夜晚,深蓝的天空上银星闪闪,美丽的流星划过天空的景象,学生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句子。
3.全班同学配乐扮演小星星、小萤火虫,在形象中体会对星夜的喜爱之情。
4.回味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学生齐读。
六、识记、书写生字
1.齐读生字。
2.出示“无、飞”,复习笔画“竖弯钩”、“横折弯钩”。
3.观察笔顺,自己记忆字形。
《星夜》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说明
夜悄悄的来临了,深蓝的天幕上缀满无数宝石般的星星,这时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在夜色中显得更亮了。城市的高楼里,五彩的灯光与天上的群星交相辉映。郊外的田野上,无数的萤火虫飞来飞去,放射出点点银光。天上人间一片星光的世界,好一个迷人的星夜啊!
本文共四个自然段,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晴朗的夜晚天上繁星、人间灯火辉煌、野外萤火点点的奇妙景象。星星洗澡、萤火虫打灯笼的拟人描绘,给课文增添了几分神奇和趣味。
(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
1、学会“无、目、田、飞、中、人”六个生字,会认“夜、把、高、数、美、丽、灯”七个生字。指导写好“目”和“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3、通过读文,感受星夜里天上、城市、田野的迷人景象,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星夜迷人美景的独特感受。
2.感受星夜里天上、城市、田野的迷人景象,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努力实现让学生进入到文章描写的美景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和读文指导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生活中的观察积累,在自主读文中感受到晴朗的星夜的美妙景象,并让学生将自己在星夜中的发现说一说,拓展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句子“多么迷人的星夜呀!”展开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读好难点句子,在读句的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所感悟。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想一想,评一评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到课文的情景中,运用自己的感官主动学习、感受,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巩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 复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创设情景。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教师描述,创设情景。
(三)精读课文,感受星夜的美。1学习第1自然段。
(1)师范读第一段,生边听、边听边想象。(2)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3)CAI,深蓝的天空上银星闪闪,美丽的流星划过天空。(4)相机指导朗读。
(5)回味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 2 学习第2自然段。
(1)星夜里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色?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2)CAI,高楼灯光。理解“光彩夺目”“十分美丽”。(3)相机指导朗读。
(4)回味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 3 学习第3自然段。
(1)CAI田野的萤火虫飞来飞去的画面。(2)相机指导朗读第一句。(3)表演读第一句。(4)自由读第二句
(5)相机指导朗读第二句。(6)男女生比赛读。(7)分组合作读第三段
(8)回味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
(四)总结拓展
1回味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2师生合作读课文。
3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观察说说自己在星夜的发现。
(五)指导写字 1 复习生字。
2出示“目”和“田”,比比谁有新发现。3师范写。
4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并提示写字姿势。5评议。
《请星星》评课稿
《请星星》这课是一首儿歌,一共三节,文中描写了小女孩幻想与星星嬉戏的神奇图景。语言优美,形象的比喻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以及课文的特点,我谈谈自己对罗老师这堂课的愚见: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快乐,探究,想象,创新,是学习语文过程的要素。教学中,罗老师努力让学生感受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可以看得出罗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师生一起唱跳了《小星星》这首歌,学生情绪随之被调动。在学习课文第一小节时,罗老师让学生看夜空图的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请星星”环节,跳跃的小星星给予了学生肯定,同时激起了学生兴趣。这些环节的设计,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了知识。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自主地学习。在学习时,罗老师主要运用了课件再现、游戏体会、语言描述等方法来创设情境,将儿歌的三个小节进行了不同的强弱处理,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中读一读,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第一节中罗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了画面,指导学生读好“弯弯”一词,帮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结合情境,读一读从而顺理成章地进行了朗读训练。第二小节,用“说一说”的方式来进行。在学习这一小节时,罗老师鼓励学生讨论:我们怎么请星星,星星才愿意到我们家里来玩?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说出个性。用“玩一玩”促进“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三小节,我设计了“小星星和孩子们找朋友”的游戏,在游戏中完成阅读的训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只有伴随他们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使之成为探索创造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平等对话。在识字教学时,先指导写笔顺,并通过儿歌来帮助学生进行感性的认识情境,引导学生自我练习。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究、体验、创造、交流,激励孩子们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学习方法,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游戏体验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愿意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j q x》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发音认形,二拼读,三探究与ü相拼的规律。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会j、q、x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开头的三拼音节。
4、认识5个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一)复习引入。
1、认读6个韵母。比较u和ü的区别。声母b-----d p------g 顺口溜念。
2、我们已经学了几个声母了?认读声母,哪几个声母读的时候要送气?(p t k)
(二)引出新课,提出要求。
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13个声母。学会了拼读音节,帮助我们认字。今天我们学习第六课,还要学习3个声母,比一比,看谁最先学会,做到会读、会认、会写。
(三)教学声母j q x。
1、教学声母j。
(1)说: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一只鸡伸长脖子去啄头顶上的蝴蝶。)我们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j。板书:j(2)听:教师示范,学生边听边看。
3)读: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4)记:看看j像什么?(像一只伸长脖子的母鸡,上面的就像母鸡头上的蝴蝶。)
教顺口溜:鸡吃小虫j j j,竖弯加点j j j。(边念顺口溜,边书空j的笔顺。)
2、教学声母q。
(1)看图说话:图上画了什么?(七只气球在天上飞。)气球的“气”改成第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q。
(2)听老师读j和q,有什么不同?(q要用力,是送气的。)教师领读、指名读、j—q对比读。
(3)q像什么?教顺口溜:气球拖线q q q,左上半圆q q q,像个9字q q q。
3、教学声母x。
(1)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3)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刀切西瓜x x x,像个叉叉x x x。)
(四)教学声母j q x与i的拼音。
1、出示j q x与i的拼音,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对比读:j—ji q—qi x—xi,说说有什么不同?(j q x是声母,读得轻又短,ji qi xi是音节,读得响而长些。)
(五)教学j q x和ü的拼音。
1、自由拼读:n—ü→nü j—ü→ju l—ü→lü q—ü→qu x—ü→xu
读一读,想一想,这些音节有什么不同?
2、指名拼读,谁能说说ü有什么不同?(n、l和ü相拼时ü不变,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不见了。)
讲故事:j、q、x是非常调皮的三兄弟,u弟弟见了它们就害怕,不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小ü知道了,想去劝劝它们,可j、q、x三兄弟见了小ü就调皮地把小ü的两只眼睛蒙上,要小ü和它们一起捉迷藏。从此,小ü见了j、q、x,两点就不见了。出示:ju、qu、xu、问:被蒙上眼睛的是谁呀?
用儿歌来记住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念ü。
3、ju、qu、xu带调认读。
(六)巩固练习。
第五篇:上课教案
教学内容
连续跳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连续单脚跳的动作,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弹跳素质和动作的协调性;
2、初步学会有人扶持的手倒立动作,加强保护与帮助,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平衡能力;
3、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勇敢和互相帮助等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连续单脚跳,两臂配合摆动。
有人扶持的手倒立,怎样做好保护与帮助。
器材准备
课时部分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和学生练法
运动量
强度
次数
时间
引导参与
激发参与
自主参
与
延伸参与
合作参与
调整参与
一、课堂常规
1、学生小干部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1、活动手脚腕
2、活动膝关节
3、压腿练习
4、踢腿运动
一、连续跳
¤¤
¤¤
¤¤
¤¤
二、有人扶持的手倒立
要求:加强保护与(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帮助
1、集队
2、放松
3、小结
4、布置回作
全班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成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遵守纪律,精神饱满
组织:体操队形
教法:
1、教师喊囗令;
2、学生听囗令练习。
要求: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组织:如图
教法:
1、讲解示范连续单脚交换跳;
2、学生练习;
3、双脚连续跳的练习;
4、两人蹲跳的练习;
5、小结评比。
组织:分成四组
教法:
1、讲解示范;
2、讲解怎样进行自我保护,以及同伴之间怎样进行相互的保护与帮助;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小结评比。
要求:
1、成四列横队集中
2、轻松、自然
3、遵守纪律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五年级体育教案 连续跳》相关的文章教材
1、快速跑(3)
2、素质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快速跑的两种起跑方法的重要作用,能正确运用两种起跑方法。通过素质练习,了解一些提高快速跑能力的方法。2、9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完成两种起跑的技术动作及途中跑的技术动作。能有所创新地完成一些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
3、学生练习中乐意接受老师的指导,能主动参与练习,敢干发表不同见解,有创新意识。同时能团结协作,刻苦训练,努力提高快速跑的能力,教学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时
间
学 生 活 动
练习
次数
准
备
部
分
一、常规
二、队列
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材,等候上课。
在集合地点观察、检查学生服装,并接受体育委员汇报。
1、“同学们好!”
2、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目标和要求。
3、安排见习生。
教师讲解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1、稍息、立正、看齐、报数、踏步等。
2、二列横队——四列横队——还原
3、复习二路纵队——四路纵队
1分
3~4分
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按约定地点集合,检查到班人数并向老师汇报出勤情况。
1、班成二列横队集合。
组织如图一:
×
O
×
O
△
☆
(图一)
2、“老师好!:
3、认真听讲,明确学习内容和要等。
4、见习生按要求随堂听课,做力所能及之事。
1、学生认真听讲,记住练习的方法和要求。
2、根据口令进行集体练习。
要求:精神饱满,动作一致。
3、组织:如图二
教学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时
间
学 生 活 动
练习
次数
三、准备
活动
1、慢跑
教师讲解跑动的路线及有关
要求:动作整齐,纪律性强。
哨音指挥学生练习,并慢跑伴随。
2、准备操
1~6节
学生分成6小组,由各组长负责练习。内容自定。
教师讲解要求,并进行分组
巡回检查练习情况,并进行个别小组的纠正辅导。
5~ 8 分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图二(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有序的练习。
☆
×××× O O O O O
×××× O O O O O
组织:
图三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分组长练习。
要求:配合组长的指挥,认真积极练习
组织:散点(集合场地附近)
各
4*8拍
基
本
部
分
一、快
速
跑
1、复习两种起跑方式
要求:动作正确,快速协调
2、组织学生完整技术练习
1)中速跑15m
2)站立式起跑+50m
3)站立式起跑+25m往返接力
10~ 12 分
学生明确两种不同起跑形式的起跑要求,按教师深的口令和节奏进行练习。
组织:
图四
1次
1次
各
2次
教学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时
间
学 生 活 动
练习
次数
二、素质
1、内容:
1)
深蹲走15 m
2)
单足跳
3)
双足跳
4)
跑跳结合练习
跑10m+跳障碍5个+10m+下蹲5个——返回
2、教法:
教师讲解并且示范
组织学生练习,个别同学可进行辅导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快速跑能力的方法。
4、组织学生自练 分
1、、学生认真听讲,记住动作结构,按老师的指挥有秩序地练习。
2、组织1)、2)、3)同图四
5)如图五
图五
4、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不同的练习方法。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我创新练习。
2次左右2次
2次
各
2次
自定
结
束
部
分
1、组织学生进行放松。
2、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情况。
3、布置课后作业,安排学生收器材。
4、“同学们再见﹗”
5分
1、学生能积极进行放松。
2、学生认真听讲,共同参与小结,明确存在的问题。
3、值日生按要求回收器材。
4、“老师再见!”
实
施
情
况
记
载
班级
预计负荷
练习
平均
42%
135次/
密度
心率
日期
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二片或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