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上下全册
人 教 版 小 学 五 年 级 美 术 教 案 全 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上下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的对比。
2、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课题:第2课 色彩的和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2、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1)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B、生活图片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寻找邻近色的彩纸,用剪贴的形式表现色彩的和谐。
课题:第3课 美丽的纹样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2、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教具学具: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1)什么是适合纹样?(2)基本形有哪些?(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作业展评
课题:第4课 礼物的外套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2、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教具学具: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包装纸、剪刀、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出示图片对比: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讲评:
五、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课题:第5课 趣味文字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教具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其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
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
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如: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下节课继续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三、学生练习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品展示评比
课题:第6课 地球的新生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
1、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2、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教具学具: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A、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吗? B、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二、讲授新课:
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A、文字 B、图案C、色彩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 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辅助说明)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
2、装饰
3、抽象
4、漫画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
A、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B、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6、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健康。
7、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
8、小组汇报。“现在请每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最有特色的想法,或者在讨论时遇到的困难。哪个小组先来说?”
9、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A、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B、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三、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四、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从小事做起。因为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刚才你们看了别人的作品或听了别人的介绍后如果有受到启发,有新的想法,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完善作品。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节目再排练得更精致一些,下节课表演。”
课题:第7课 古朴精美的华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
2、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教具学具: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到底是什么?)
2、发展阶段
(1)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3)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
(4)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
天安门前的华表是干什么用的
北京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十几米高的大石柱上,从下到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彩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显示着我国古代雕刻艺术领域中技艺精良巧夺天工的本领。
“华表”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说起来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远在中国文字还未健全的时候,华表的前身就已经出现了。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有了类似的标志。尧曾把刮去皮一根的大木柱立在自己住处的外面,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指责他的过失,让他引以为鉴,因此该木柱又叫“诽谤木”,其作用类似今天的“意见箱”。后来在大路口上也设了诽谤木,并在木柱上端加一横木,作为指明路站、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又叫“华表木”或“恒表”。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解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被剥夺了,“诽谤木”上不能再刻写“意见”了,而被刻上云龙纹,既当作宫殿前面的装饰物,更作为皇权的象征。
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的顶上,都有一个石头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说这种石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的,名叫“望君出”,是希望皇帝不要深居宫廷,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要经常出来看看自己的臣民;犼头向外的,名叫“望帝归”,是希望皇帝外出巡视完毕就马上回宫,不要耽恋山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当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统治者欺骗、收买人心的伎俩。总之,华表是我国特有的古代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产物,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也是随着朝代的更替,逐渐改变着它的历史作用。今天,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前。
课题:第8课 鸟语花香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3、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1、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2、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教具学具: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请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课题:第9课 陶泥的世界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及点、线、面的组合。教具学具:橡皮泥、牙签、垫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 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2)庙底沟型(3)马家窑型(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教材赏析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四、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五、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评
课题:第10课 诗情画意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教学重难点:
1、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2、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题:诗情画意
(二)新授
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1)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三)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第二课时:完善构图,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三、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1、提醒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上色。
2、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
四、、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3、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五、课后拓展:
可以尝试用电脑绘画的方式表现,可以根据自己的电脑水平设计不同风格的作品。
课题:第十一课 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2、完成一幅解放军肖像写生作品或者创作一幅有关解放军题材的作品。教学重难点:肖像画的画法。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来讲讲解放军叔叔的故事。
2、了解军队中对战士军风纪的要求。
3、因以前对人物进行过写生,所以要求学生进行一幅人物创作画。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课题:第12课 会跳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2、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教具学具: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谈话:(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3、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4、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三、学生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四、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
五、课后拓展: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课题:第13课 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绘制简单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的其它功能,对装饰画进行改变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造型及反色处理技巧。
2、造型及色彩的选择。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二、讲授新课:
1、欣赏经过色彩反色处理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对比色与反色之间的关系。
2、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图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知识内容。
3、教师演示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4、教师带领共同完成一些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
5、学习新内容
(1)教师演示依照课本范图的作画步骤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自己看图操作。(2)教师演示改变图象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特意在色彩上色时运用所学过的对比色上色,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3)将反色的两张图片并置,分析其色彩联系。
三、布置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设置,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然后进行改变图象大小、反色等处理。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新和绘制,鼓动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上色。
五、在教室网络中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六、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源,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七、课后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
课题:第14课 美术学习纪录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2、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教具学具:搜集优秀的美术作业、各种作业评价,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工具与材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
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作用。
2、发展阶段
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打开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看看,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3)选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5)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
师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师:画面的设计形式?效果?表现方法?
3、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记录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四、作业讲评: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开展互相评价、欣赏活动。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它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题:第15课 元宵节里挂彩灯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3、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2、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教具学具:制作彩灯的材料、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2)各有什么特点?(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新授:
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2)花灯的基本结构(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4、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四、作品展览,评议
五、课堂延伸: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课题: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4、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具学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提问:(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三、播放幻灯片
四、本课小结:我们为我国有这么悠久的陶瓷历史,这么好的工艺,感到自豪。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题:第一课 形的魅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课题:第二课 形体的组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课题:第三课 抽象雕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课题:第四课 多样与统一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2、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具学具: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课题:第五课 静物写生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3、体会写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2、学习写生的构图知识,学会用线描的表现方法。
教具学具:各种静物、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
三、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3、写生步骤:
A用取景框构图B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C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D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1、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2、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课题:第六课 喜怒哀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激情导入,体验色彩
1、创设情景。(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2、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
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⑷出示课题。(喜怒哀乐)
(二)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1、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
1、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2、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
三、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 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⑶题目自拟。
四、作业展评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拓展:
1、回家后可以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进行人物头像写生,写生时注重分析不同年龄层以及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表情差异。
2、可以适当进行速写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好人物的脸部表情。
课题:第七课 夸张的脸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夸张的脸
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
三、作业: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六、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课题:第八课 十二生肖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用纸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粘贴生肖图。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粘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用纸条粘贴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2、掌握纸条造型的技巧,粘贴平整牢固,图形不变。
教具学具:彩纸、彩泥、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用谜语引入课题。
“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 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课题(既谜底)“十二生肖”。
(二)新授
1、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学生交流收集的各种有关物品)这十二种动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说说理由吧!(学生讨论)
2、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剪纸生肖动物的绘画要领:画动物关键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们的外形特征,类似剪纸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张,大的更大,长的更长,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威风的虎,勤勉的牛,温和的羊,灵敏的猴„„你的生肖图案能与众不同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可用彩泥或彩纸制作你喜欢的生肖
四、展示学生作品。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和十二生肖的资料。如山西绣品、生肖鞋、民间剪纸、生肖邮票、生肖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剪纸作品与广泛的文化背景与十二生肖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一下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肖和出生年代,用拼贴彩纸的方法制作一件生肖作品赠给他们,以示对长辈的关心。
课题:第九课 学画山水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2、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具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2、揭题:学画山水画
3、新授
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刘朝,逐渐发展。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 B技巧运用 C表现手法 D感受 E 如何表现 F 绘画步骤
4、山水画作品欣赏。
《游春图》展子虔
这幅画是我国现存著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5、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6、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 A 皴法B 披麻皴 C 斧劈皴 D点苔。
讲解师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其他绘画形式表现山水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粗细、方圆、转折、长短的线条,表现不同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感。皴法是中国笔墨技巧高度发展的体现。
(1)披麻皴:分长、短披麻皴,中锋或中锋略带一点侧锋,大胆落笔,连勾带皴,一气呵成。皴笔长短相间,错错落落,或干、或湿、或浓、或淡,上轻下重,上疏下密,皴出阴阳,最忌平头齐尾,毫无变化。短披麻皴,皴笔上松下紧,笔锋按至笔肚,皴、擦并用,下笔不可迟疑。皴笔上紧下松、枯、湿、浓、淡作一笔呵成。先皴、擦,再勾山石轮廓、皴笔要沉着痛快。这是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
2)斧劈皴:斧劈皴分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两种。其特点是侧锋落笔,头重尾轻。画大斧劈,一般连勾带皴,一气呵成,不可迟疑,用笔要沉着、痛快。小斧劈,一般先勾山石轮廓,再加皴擦,画出阴阳。画大斧劈,用笔尖按至毛笔腹部,小斧劈小按用锋。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3)点苔:中国画技法名。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介”字、“个”字,或“梅花”、“鼠足”,或“破笔”等形状的点,有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疏密相宜,以表现山石、地坡、树干和树根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点法也用于线条之纠结处,借以明显界限,或墨光不显、阴凹不深处,即以点苔法补之。传统山水、花鸟画中,点苔用笔宜轻,忌杂乱板滞。
7、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4)点。最后着色点苔。
点: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或“介”字、“个”字等形状的点子,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身水画中应用较广。
染:或称“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加强艺术效果。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师巡视。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四、作业展评
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五、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课题:第十课 风的魅力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风能,制作风能玩具。
2、如何将风能的运用和纸玩具完美结合。
教具学具:竹条,薄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用品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风?什么是风能?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风能发电,风车的利用----)
3、师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简史:
风筝简史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
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五)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玩法:
中国风筝的玩法:
《全唐文》“纸鸢赋”中说:“代有游童,乐事未工„„·动息乎丝纶之际,竹工乎掌握之中。”可见玩风筝之妙趣。中国风筝的玩法很多。
(1)斗风筝:宋朝已有“以相勾引„„线绝者为负。”后己失传,现只有广东、西藏几处尚存。(2)装响器:从唐开始,风筝响器可分三类:弦、哨、打击。
(3)“送饭”(叫“碰”):是一种靠风力把物品沿风筝线送上天的装置。到达顶端后与预先拴好的“横棍”相撞,风翼折起,自动沿线滑下来。有的还可以在下面自动张开又飞上去,叫做“来回碰”,或“来回饭”。
(4)挂灯:把带着灯的风筝放上夜空,十分美丽。在唐已盛行,但后因引起火灾而被禁,现有电池灯可用,十分安全。
(5)操纵:北京的鹰风筝可以通过放风筝人的巧妙操纵,使其在空中盘旋,谓之“打盘儿”。通过操纵也可使龙头蜈蚣在空中摇头摆尾,像“活龙”一样。
近代的双线操纵风筝可以在空绘出各种图形,更是令人眼花镣乱。
4、欣赏风筝的图片:
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图片,从风筝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描述。
5、引导学生说说人类是怎样利用风能及其原理为人类造福。(风能发电机、滑翔机、降落伞„„
6、引导学生在了解生活中风能运用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对风能纸玩具的设想„„(纸蜻蜓、风车、飞机„„)
7、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技法点击:
(1)先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2)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3)用一根线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栓在下端。
三、学生动手制作风能玩具或风筝,师巡视指导。
要求在制作完作品后,通过材料颜色的搭配、涂色等方法进行美化和装饰。
四、评价、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作品,从构思、设计、美化的某个亮点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收拾整理:收拾整理自己的桌面和垃圾。
六、课后延伸:利用放学或活动的时间进行风筝、玩具的放飞和比赛
课题:第十一课 微观世界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
1、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2、微观世界的表现。
教具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可观察的动植物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
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致。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图象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横剖切后,是发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
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六、教学廷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
课题:第十二课 会亮的玩具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用电发光的原理。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会亮的玩具。
3、通过制作会亮的玩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进行灯泡发光原理的解说,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结合灯泡发光原理的电路知识制作“会亮的玩具”的设计图和实物模型。
2、如何根据灯泡发光原理及各种发光源,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会亮的玩具。
教具学具:制作发光的材料及玩具外观的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电路、光源制作阶段)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实验器材,(出示:一节干电池,一小节电线,一个小灯泡,胶布);好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吗?(师生共同探讨,并进行尝试,也可以请学生现场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备注:结合科学课的知识,将电线的一端绕在小灯泡的线圈上固定好,另一端则用胶布固定在干电池的负极,这时只要将小灯泡接触到干电池的正极,小灯泡即会发亮。
2、新授: a)引导阶段
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做了这一组实验,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一幅电路图(展示电路图),有没有同学知道灯泡、电线、开关等的工作原理呢?(可做小组讨论,师生交流,一起探究得出灯泡发亮的相关工作原理)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懂得了灯泡发亮的工作原理,现在请你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接下来将要制作的“会亮的玩具”做好内芯。(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回指导)b)发展阶段
现在同学们都能完成内芯的制作,但只有光源材料能称得上是玩具吗?当然不能。要知道我们要“发明”的可是会亮的“玩具”啊!而且制作光源难道只有通过制作“内芯”这种方法吗?(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多种光源制作的探索,并在完成光源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构思,如何设想会亮的玩具。)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完成了“会亮的玩具”的光源制作,下一节我们将在现有“光源”的基础上,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希望你们能收集更多的材料,结合“光源”,设计出有创意的科学小玩具。
第2课时
(设计构思,设计稿制作阶段)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节课的“光源”制作知识
2、发展阶段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身边已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
(2)结合学生提出的方案,教师加以引导,师生共同探究。小组分工合作,制作设计图稿(实物图、原理图、拟出设计方案、材料分析等)
(备注:参考方案,见学生用书图例)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
学生典型设计稿展示,学生互评,请小发明家进行介绍,教师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结合下节课的实际操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完成了设计稿,也就是说我们要制作的“会亮的玩具”已初具模型了,下一节课我们将根据设计稿进行实物组装,请同学们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材料。
第3课时
(模型组装阶段)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完成了设计稿,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设计稿”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备注:在现代设计中,设计稿是设计方案的书面体现,它结合了图象、文字,包含了构思、原理、材料分析等,是整个设计环节中相当重要、不可缺少的一步;也为下一步的实物模型制作做好了铺垫。)
2、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并出示实物。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稿(小组合作),结合第一节课已经制作好的“光源”部件,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创造,制作出一个与众不同发亮的玩具。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四、作品展示
学生典型作品展示,并进行作品互评,小发明家们的讲解、答疑,老师加以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以鼓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真正尝试了一次设计、创作的完整体验,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浪潮中,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着现代发明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然而,这也是一个变革与优胜劣汰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使我们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走向世界!
课题:第十三课 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Windows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
2、“复制、粘贴”命令和对称图案的关系。
3、试用Windows画图板上各种上具当画笔,设计多种形式的图案,并发展成多样对称图案。
4、用Windows画图板绘制对称图案,感受电脑绘画便捷、有趣的特点,探索电脑美术学习的多样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Windows画图板制作形式多样的对称图案。
2、多样工具表现多种样式的图案。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演示导入:运用课本中的对称图案制作简易的动画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
2、欣赏导入用各种电脑软件制作的电脑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对称图案。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电脑美术的意义。
3、探索切入:出示一对称图案,要求用电脑绘制。方法不限。
师归纳小结,引出“复制、粘贴”命令。
4、熟悉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特别是笔刷工具的使用,因为它是windows 画图板里唯一的线条有变化的手绘工具,需要用鼠标反复熟练运用。并懂得改变它的笔画特点、粗细样式。
5、熟悉各项菜单下的各种命令。特别是编辑菜单下的“复制、粘贴”选项,图像菜单下“旋转、反转”、“拉伸、扭曲”选项。
6、制作对称图案:
(1)用铅笔工具设计图案的一半。(2)尝试用形状工具、线条工具或笔刷工具绘制半个图案。(3)用笔刷工具或油漆桶工具为图案上色。(4)用选择工具选中画好的半个图案,在编辑菜单下执行“复制、粘贴”命令,在图像菜单下执行“旋转、反转”命令,组合成对称图案(选择工具要在透明粘贴的状态下)。
7、对称图案的组合:把绘制好的一个对称图案进行组合,使它有一定的空间和主题。
要使图画有变化,应注意:
(1)对称图案不仅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2)复制的对称图案可以做放大、缩小、拉伸、扭曲等处理后再组合成新画面。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1、把对称图案作连续图案或构成设计练习。
2、鼓励用其他软件制作对称图案。为自己设计的图画添加文字或照片,作封面或其他平面作品设计。
课题:第十四课 旅游节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
2、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
3、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4、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当地旅游资源的表现(图、文资料)。
2、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
教具学具:调查当地旅游资源,收集当地地图以及收集相应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料。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确定一个主题,以反映当地风貌〈桂林山水旅游节、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厦门旅游节等〉,并交流。
2、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旅游风景区图片、旅游线路图、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各种创作手法,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2)学生分小组讨论本组作业的呈现方式,制定初步创作计划。
(3)学生说说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者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
▲学生回答:旅游线路图可利用旅游图片、旅游地图绘制(图、文资料介绍)。
▲旅游图片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内容来表现。特色景点、标志、文字说明等内容来绘制。
(4)学生根据小组分工,进行设计旅游线路图。
提醒学生在设计之前,应注意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创作。小组的风格相互协调。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
▲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字标题等〉。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四、作品展示:
师生评析作业: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
构图、画面表现旅游景点突出、色彩搭配合理。
课题:第十五课 舞台布景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如何制作舞台布景。
教具学具:布景所需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舞台上的布景,说说这些布景给人怎样的视觉效果,在剧情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牡丹亭》沈皋 王聿豹 该剧舞美设计采用中性布景与传统“守旧”相结合的手法,以装饰性、概括性的特定舞美形象贯穿全剧,使人产生联想。整个设计超脱了对具体场景地点的描绘,其浪漫风格与戏曲表演虚拟手法相结合,体现出汤显祖原作的精神,也解决了戏曲表演中舞台美术的时空跨越问题。全剧以2块大幕,6块高低不同的硬片作为基本造型元素。大幕中的一块作为全剧固定的背景,上面绘有亭子、假山、垂柳以及大片云纹形象;色彩以灰绿色为基调,但在天幕灯光下可以自由变化。
元代《戏曲壁画》 “散乐”是宋代以后广泛流传的一种正规雅乐之外的“俳优歌舞杂奏”,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有戏曲、歌舞、杂技等,一般有乐队伴奏。当时的许多贵族官吏家族都有散乐艺人。本图为幞头、穿戏装的艺人(山西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壁画)。殿内壁画即为著名的元代戏曲壁画。这幅壁画共绘出演员和场面人员十一人。演员的服饰,基本是元代时期的圆领或交领、宽袖或窄袖袍服。幞头也有硬脚幞头及软脚幞头。
2、小组讨论准备演出什么内容,议一议我们的舞台背景可以借鉴刚才欣赏到的哪些形式。
3、发展阶段
(1)小组为单位,画出舞台布景的草图。(2)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商讨哪些可以用于制作舞台布景。(3)小组制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完成布景之后请同学们演一演,乐一乐。
五、收拾整理
六、课后拓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舞台布景及演出场面。
课题: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学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三、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第二篇: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画肖像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
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
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第2课 画人像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蒙娜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芬奇、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看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凡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现代版的《蒙娜 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画人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
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表情
4、同学们,你们“哭过”、画人像“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 的透视现象)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第5课
偶戏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5课
偶戏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课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 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赏它们的装饰。(放录象)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 方法: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提线纸偶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第7课
动物的脸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 狒)、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猫头鹰俱画成。
画法步骤:
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四、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五、作业布置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动物的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
第八课、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毛笔、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2、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3、讨论:在本课的图片中,汉字有许多不同的形态。
你认识其中的哪些字?你认为字和绘画怎样才能结合得更好。
三、作业
1、你打算用什么字体写什么字?搭配什么色彩?
2、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四、小结,作业评讲。
第九课 飞天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介绍:
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二、欣赏和思考: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三、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飞天作品?
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
四、学生做业,教师巡视指导。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感受飞天的美感以及线条的感染力,鼓励学生继续练习,画出更好的作品。
第十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色彩的色相 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
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色彩的色相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色彩画
四、小结
第十一课 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十一课
色彩的明度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第12课 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第13课 光盘架的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光盘架小制作)光盘架的设计老师这有一个很简单的小制作,你们看看,他可以派什么用?有什么益处?
2、学生猜想交流
3、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我们一定有很多学习与娱乐的光盘,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帮助,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光盘架,将这些光盘有秩序地摆放在一起,既方便查,又可增添生活情趣。
4、板书课题:光盘架的设计
二、师生探究
1、生活的多彩使我们的光盘种类繁多,市场上便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架子(展示更多工艺光盘架)观察选用的是哪些材料? 不锈钢 木材 铁 布 等等
2、这些漂亮的光盘架美观耐用,光盘架的设计使用方便更是装饰家居的理想物品,那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什么问题呢?
①平衡 ②尺寸 ③选材 ④插接口的设置
小结:制作时用较硬的包装盒纸或硬纸,也可使用其他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整体。
三、体验创新
1、我们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是未来的创造者,你觉得你的创新思维怎么样?
2、先来欣赏这些小创新者的作品吧。(出示书上的若干作品范图)集体讨论:选材 造型 创意 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想法看法。
3、有比较才有发现,有胆量才有惊喜,老师期待着你们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用自己或小群体的智慧设计制作一个既实用又有个性的光盘架。
四、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1、自我推荐
2、相互展示
3、师小结 鼓励
六、总结全课 生活赋予我们很多的乐趣,制作光盘架的全过程你开心吗?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你会更乐观,更接近成功!
第14课 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杯子若干个 图片若干副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你注意过平时喝水的被子么?出示几个:这些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2、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3、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
4、你呢,想选哪件?说说原因。
二、师生探究
1、欣赏了这么多东西,你发现每一类物品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形状 花纹 色彩(师板书)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心,一件可以使用的东西,要让大家都喜欢,我们不仅要改变他的形状,还可以改变他的花纹和颜色。
3、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杯子的设计更多美观实用的物品,现在,老师请大家当回小小评论家,来看一看,评一评,一起来欣赏书上的作品:分析其造型、材质、功能等
三、体验并感受
1、学生欣赏并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2、这些精美的杯子显示着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们鲜明的设计意识,每一处的设计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3、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杯子?(师生交流)
4、再来看看书上的杯子设计,杯子的设计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识。(比较这些杯子,想想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四、作业要求
1、设计时要注意什么?(构思大胆、设计合理、实用美观)
2、根据你的观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杯子。
3、学生作业,师指导
五、小结展评
第15课 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橡皮泥(纸黏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有人脸的器物 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有人脸的器物(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学生回答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第16课 唱起来 跳起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学生)喷壶、颜料、水、剪刀、纸等。(教师)剪纸作品、歌舞录象、喷雾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激起兴趣
1、播放一段歌舞录象,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2、学生就坐后提问:我们为什么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唱想跳?
3、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舞的感受。(听到音乐感到„„看到跳舞也会„„)
二、欣赏作品、体会内涵
1、欣赏一些歌舞题材的美术作品。
2、讲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3、分析画面里人物动态的表现。
4、介绍新的表现方法:喷雾画
三、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1、师生一起操作
1)取出预先刻好的人物剪纸作品固定在底板纸上;
2)在喷壶中加入颜料和水调和;
3)对着作品进行喷射;
4)稍后取下剪纸作品,一幅喷雾画就完成了。
2、出示个别学生作品,分析成败之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学生第二次尝试喷雾画(要尽量避免前面的失误。)
要求:剪纸作品待干后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再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草、鸟、云、月、星等)让画面更完整。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评价标准:(1)形象是否清晰(2)色彩是否协调(3)构图是否合理、饱满。
2、选出优秀作业
五、总结延伸
1、小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17课 电脑美术——有趣的人像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电脑教室、绘画软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控机)
1、让学生欣赏几幅经过电脑特殊效果处理的人像作品
2、提问:看完这些作品你最想知道什么?(这些作品中的效果是如何做出来的?有趣的人像)
二、新授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全部过程在photoshop软件中完成)
(1)打开photoshop软件→新建文件→用铅笔工具进行作画,完成人像线描并命名保存。(也可以直接把作品通过扫描仪命名保存在文件夹里,再打开后使用。)
(2)打开文件夹里的人像作品,在色板上选择颜色为其着色后保存。
(3)选中画面,打开滤镜,进入纹理处理效果进行变化。或选择滤镜工具中的其他方法进行图象的特殊效果处理。(教师可多演示几种,如突出效果、浮雕效果、曝光效果、图章效果、铜版雕刻效果等)
三、学生尝试
1、教师指定路径让学生打开图片文件并保存,再打开进行图象处理。
2、用教师所教的方法,让自己的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在大胆尝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及时保存。
4、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上传作品
2、教师进行集体展示,让学生来评价作品。
第18课 献出你的爱心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带好各种废旧材料、各种纸(彩色纸)、剪刀、双面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出课题
1、出示“希望工程”摄影作品,先请学生欣赏,再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有何发现? 师生交流
2、出示课题《献出你的爱心》
三、进入角色、思考探索
1、出示学生爱心作品,请学生感受、思考。师生交流 2、学生小组活动
(1)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多方面联想、讨论
(2)自主评价交流(小组间完成评价,并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交流合作
各小组展开活动,制作出各组的“爱心物品”献出你的爱心
五、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展评
六、师生小结,课外延伸
第19课 小花铲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各种废塑料瓶、剪子、课件、小装饰、小花铲的成品和半成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桌上的用具安排。摆放好用具。
二、导入
1、乱扔废塑料瓶对环境有什么危害?
2、废塑料瓶的潜在利用价值是什么?小花铲 学生发表。(如:污染环境„„)学生思考后发言。
三、新授
1、观察,小花铲如何制作的?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学生观察、分析:外形与瓶子接近,要有手柄,要有突出的部分用来铲土。
四、实践
1、请你试着做一做。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商量,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2、学生尝试制作。
五、小结 点评作业:表扬有创意、造型简练的作品。
六、拓展
1、塑料瓶子还能做什么用?你还可以怎样处理它们?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赵爱平
2011年9月
第三篇: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美术
第1课: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时间:
****年**月**日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2: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生交流资料:
请2~3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要求用语言简单的介绍)
三、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故事)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
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5.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
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
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四、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2: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学情分析:
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
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
马蒂斯擅长什么?
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
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
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
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
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
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课、《精细的描写》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
难点: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分析:
1.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
简单解释素描的含义,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
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2.对比:
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
那一幅更精美?为什么?
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3.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
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
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
4.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
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
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三、安排静物写生
教师指导作画。学生完成写生。
四、展评与小结:
重点评价线条的组织与细节的表现。
第4课、《色彩的对比》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显性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学习材料:
导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
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分析:l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
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一180。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l
课后小结:l
第5课让色彩动起来(2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1)介绍画家
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组讨论小组反馈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彩纸?
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纸,用绿色的纸剪贴一些树,再用其他对比色剪贴一些形象„„
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的形象。
三、布置作业
利用对比色制作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学生作画。
四、展示
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
小结
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第6课台历、挂历的设计(1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
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学习
演示课件或对比观看各种新旧挂历。
2、通过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你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看,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并回答问题。
总之,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台历和挂历的外观设计装饰性越来越强,在功能上也越来越讲究多用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深入研究
以组为单位,把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挂历和台历不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4、提问:
(1)台历和挂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哪些?
(2)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日历,看看在日期的设定上有什么不一样?
(3)如果让你们在日历上来注明时间,你们会有哪些创新?
(4)如果我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设计一款台历,那么你认为哪些时间应当强调出来?
三、布置作业
1、根据奥运会运动员的需要,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件台历或日历。
2、利用现有的纸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进行创新设计。
3、解决问题:
(1)创作构思
(2)互相启发拓展思路,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3)确定制作方案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第7课衣架的联想(1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2、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衣架,通过联想、想象、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制作材料、衣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映教学课件。提问:
1、观察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
2、选用了哪些辅助材料?
3、作品有哪些创新表现?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毕加索《牛头》,分析“奇思秒想”。
2、启发学生根据一个衣架进行联想。
提问:根据这个衣架的形象你联想到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3、组织学生看书,分析书中学生作品。
提问:你喜欢哪一件作品?说一说理由。作品是利用哪些辅助材料制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把你的设计想法与同学交流。
三、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准备的衣架进行联想,利用多种辅助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
1、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形状。
2、选用恰当的辅助材料。
3、鼓励“奇思秒想”。
五、展示作品
六、小结
设计能体现奇思秒想,制作精细巧妙,使用辅助材料,作品有创新表现,美观。
第8课拼贴添画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画的基本技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制作。
教学难点: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学准备: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教学课件
1、示各种纸材。
2、据纸材设计拼贴内容
3、拼贴方法。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纸材的肌理和花纹图案。
2、组织欣赏交流。
(1)书中第16页毕加索的作品拼贴画《吉他》。
(2)学生优秀作品。
(3)分析拼贴方法和添画方法。
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
3、师演示剪纸添画和撕纸添画。
(1)提示作业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选纸材——构图——剪纸或撕纸——贴——添画。
(2)添画部分要注意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协调一致。
(3)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剪纸拼贴和撕纸拼贴的基本方法。
三、布置作业
1、巧妙利用纸材拼贴一幅作品进行适当的添画。
2、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巧妙利用纸材,创新设计表现主题,添画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四、展示作品
六、小结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第9课我的牙刷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1、了解牙刷的种类、结构及特点,认识功能与牙刷样式的关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功能独特而实用的牙刷。
隐性目标:
1、感受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2、养成良好的护齿习惯。
教学方案: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观察欣赏法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探究不同的牙刷,大胆想象,设计不同功能的牙刷。
教学难点:为自己设计出有个性的牙刷,其样式为功能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牙刷是我们的好伙伴,你现在用的牙刷是什么样的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保护牙齿,就要常刷牙,用牙刷也很有讲究的。不同的牙刷有不同的功能。
二、新授:
1、有很多同学不满足于市场上出售的牙刷,想要自己设计一把特别的牙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想法吧!
2、(课件出示,欣赏分析)
小小牙刷在细节上作了那些精巧的设计?
比一比,它们的头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设计?
这里的设计起了什么作用?
它的把儿为什么是弯弯曲曲的?
它的颈部为什么是弯的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A、三个大小尺寸不同的牙刷,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使用。
B、多个刷头,更全面的清理牙齿。
C、刷柄,与人的手形相吻合,防滑。
D、刷颈,弯曲而有弹性„„
三、学生活动:
我的牙刷我做主
设计要求:
以人为本,突出创意,美观大方,材料环保。
四、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评价。
第10课便笺盒的设计(1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纸盒、塑料瓶、纸筒本身有多种造型,经过加工、变形便可以千姿百态、巧妙的组合、装饰为生活所用,具备新的使用价值。
2、学习书中的便笺作品,了解纸盒加工变形的方法,掌握组合装饰的方法,完成便笺盒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便笺盒的设计,提高立体思维、组合加工及工艺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纸盒的加工、组合,与便笺盒的实用价值相关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作品的实用、美观、新颖、牢固。
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盒子、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纸盒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包装盒的区别(外观、形状、色彩)。
二、讲授新课
1、布置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便笺盒作品(说出喜欢的理由)
小组分析研究书中的10余件便笺盒作品,并分别介绍喜欢的理由。
2、提问:便笺盒有哪些用途?放在何处?应有哪些设置?
3、布置小组确定制作的材料,结合用途进行设计。
三、布置作业
1、用废旧纸盒、纸筒、塑料盒及身边材料,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实用美观的便笺盒。
2、要求:实用、新颖、美观、耐用。
3、按照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便笺盒的制作。
4、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分别介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不足及修改建议。
五、小结
废旧材料还可以做什么?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有哪些好处?
第11课在快乐的节日里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
教学难点:能比较丰富的运用刮刻版的艺术语言。
教学准备:油画棒、牙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吗?
(1)看到这些节日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
(2)这个节日中最典型的装扮和活动是什么?
(3)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4)你们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一下吗?
(5)你认为用什么颜色(一种或几种)最能表现当时的气氛?
2、涂好彩色底色与黑色底色色刮画纸是怎么制作的?
3、绘画时应注意什么?
4、根据学生的创意介绍构图、疏密关系、明暗关系等。
三、布置作业
利用油画棒涂底的方法,与人合作独立完成制作一幅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版画。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新挑战:由此你又想到了哪些新的美术创作方法?
第12课卡通——动起来的漫画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欣赏多种形式的漫画卡通作品,认识漫画卡通的一般表现规律和表现特点。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多种美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绘制有特点的卡通造型。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会卡通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欣赏和评述活动对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对“卡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运用卡通造型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了,教师请一位同学帮忙关一门。
假想一:同学不太明白老师的意图,但还是把门关上了。
假想二:同学很高兴的站起来,跑过去关上了门。
二、讲授新课
1、快速示范两幅小品卡通。
作品一:学生高兴的站起来。作品二:跑过去关门。
2、引导学生分析:
(1)卡通为什么叫动起来的漫画?
(2)都在哪些方面可表现“动”?
3、引导学生分析“表情之动”,教师及时归纳学生分析整理的造型信息。
4、查找资料,小组归纳:
(1)你找到多少种卡通的表情?
(2)这些表情都代表了人物的什么神态?
(3)表情为什么这样夸张?不画得这么夸张可以吗?
(4)我们在画夸张的表情时应注意什么?试着画一下
5、引导学生分析“动态之动”,教师结合实例分析并示范几个卡通作品,例如:孙悟空奋力挥棒、机器猫垂手无奈、《花木兰》中的小蟋蟀奔跑逃命等。
6、卡通与漫画有什么区别?
教材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卡通漫画作品,它们都有哪些艺术特色?
三、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形象创作出它下一场景的动作表情变化。
四、展示作品
组织“电视台优秀卡通动漫节日展播”活动。
五、小结
欣赏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卡通作品。第13课电脑美术——巧用卡通形象
教学时间: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素材的多种处理方法和合理应用,学习图形处理软件的导入、设计和合成功能,认识利用电脑进行设计创作的特点。
2、注重对设计内容的梳理和选择、归纳,按设计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变化,形成最终的设计成果。
3、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好的运用电脑图形处理的功能与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内容有机的结合。
三、教学难点:
对图形处理软件中“矢量”概念的认识及对矢量图形素材合理的使用。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各种类型的电子贺卡,请同学说出喜欢的类型,说出其中最吸引你的部分。
2、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电子贺卡这么受欢迎吗?”
学生回答原因。
“那么,这些漂亮的贺卡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借助电脑美术手段将喜欢的卡通形象巧妙运用在电子贺卡上。
教师讲授如何制作电子贺卡。
(1)明确设计主题
(2)选择合适的制作电子贺卡的动画软件
(3)灵活运用卡通形象和艺术字
(4)根据主题为电子贺卡配上好听的背景音乐
(5)将电子贺卡放到局域网或互联网上
3、课堂讨论与实践。
请学生们以组为电位,利用卡通形象,根据所选的创作主题设计制作一张个性突出、美观实用的电子贺卡。
4、作业展示与评价。
在局域网上展示创作成果。
5小结:
指出优点及不足,将作品整理成电子贺卡的主题资源网站,以备后用。
第14课山水画
教学时间: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三、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副色彩照片和一副中国山水画。
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
2、讲授新课:
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
(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
(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
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3、实践: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学生创作
七、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八、小结
第15课花鸟画
教学时间: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二、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三、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出示课题——花鸟画。
2、讲授新课:
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3、组研究: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4、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5、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6、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7、小结
第16课雕塑之美
教学时间: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准备: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
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2、讲授新课:
(1)看书,提出问题: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为什么?
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
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
(3)整理收集的资料。
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
(4)提出问题:
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
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吗?
(5)欣赏:
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6)欣赏书中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
3、作业: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小结。
第17课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教学时间: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考察活动,学生了解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体现。
2、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简单的考察报告。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会探索乐趣,认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伟大之处。
二、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以科学考察的方法找到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事例。
三、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夹子、报告表、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出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并与普通画法的作品进行对比。
介绍点彩派及修拉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中蕴涵着科学。
2、讲授新课:
用刚大镜观察细胞切片,体会微观世界的美。提问:
怎样表现出有秩序的美?
在其他的自然界中或生活中,你能发现蕴涵的科学美与艺术美吗?
能找到表现方法吗?
素材:宏观世界:城市中建筑的变化,如体育场、桥梁、房屋、亭、塔等。
微观世界:病毒与人类抗衡的演变图,不同的细胞切片,有意菌、植物的生长资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等。
3、创作交流:引导学生针对观察对象进行讨论、分析和表现
4、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在校园或社区中考察,并举行小型科学与艺术报告会。
5、小结。
第18课昨天、今天和明天
教学时间: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中外美术作品。
2、了解艺术与科学是如何完美结合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先进水平,二者是相铺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实例,充分体会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想象,创作一副能体现艺术与科学想结合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文字材料及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艺术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试着来分析一下,课件中的图片都属于哪些范畴?
2、讲授新课:
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些图片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一般的建筑材料都选用木头或石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形与材料既新颖又独具匠心。
编钟的造型受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
唐三彩的烧制需要1100度的高温。
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的外形是参考了物理中的原子结构。
3、你还能为同学们介绍哪些艺术与科学的实例?
4、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分析《三彩骆驼载舞俑》、《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建议以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利用美术语言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创作:展开想象,完成一副“22世纪的„„”为命题的创作设计图。
6、展示作品:将学生作业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7、小结
第19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教学时间: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三、教学难点:
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讨论并回答。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
(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7、小结。
第四篇: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第1课
肖像艺术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 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 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 的动作。
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 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 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 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 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速写时间 为20分钟。
四、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第2课
画人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 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 人的品质。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 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 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 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蒙娜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芬奇、《蒙娜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凡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现代版的《蒙娜 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 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 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 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 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 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4、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 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 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 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第3课 认识抽象画
教材分析:
抽象绘画注重表达画家的审美和情感,主要区别于逼真模仿自然形态进行创作的写实绘画。抽象画宽泛而自由的内涵、画面中纯粹的形式语言之美画家认识和表现世界的另一种角度,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全新的美术欣赏与理解之门,改变了学生对美术欣赏和表现的单一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抽象画、了解抽象艺术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抽象绘画作品,欣赏不同元素释放出的魅力,用身心感受抽象绘画中的节奏、韵律等各种关系带来的整体美感,以及画家在所表达的情感、审美和文化内涵,在艺术欣赏上获得一种新的途径和思路,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全面了解和创新探索。学情分析:
在学习基础方面,曾经学习过点、线、面、色彩的基本知识,并运用这些美术语言进行过创作,能够感受其美感。也曾欣赏过一些野兽派、立体派画家的作品,具有初步的感受。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考和质疑能力。
在认知兴趣方面,抽象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抽象画中无法辨认的形象和夸张的色彩,学生难以产生认同和理解,或感到既好奇又深不可测,个别学生甚至会因为看不懂、难以理解而产生轻视、反感的情绪。在生活经验方面,抽象绘画的风格广泛影响了现代生活。在生活中学生常常可以见到具有抽象造型理念的服饰、室内设计、建筑等,能够从中感到其中的一些美感,却不知因何而美。
因此教学中应运用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欣赏和感知,引导学生从美术形式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学会 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激发兴趣,使学生理解抽象画,并对其产生兴趣,进而 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抽象画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风格的代表画家,简单了解抽象画产生的的相关历史背景,认识冷抽象和热抽象作品特点并能区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对比观察、聆听讨论等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抽象绘画的概念及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学会用美术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欣赏抽象画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多元文化艺术的情感,对抽象画产生初步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从美术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与理解抽象画作品。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美术术语大胆表现自己对抽象绘画作品中情感的理解与真实感受。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你对抽象画有什么印象和感受?(印象:糊涂乱抹,很混乱,看不懂)
2、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什么是抽象画?抽象画画的是什么?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对抽象画的疑惑和粗浅的认识,确定后面授课过程中重点引导和讲解的方向。
二、初识抽象画
1、感受抽象画。
①课件出示以“爵士乐”为主题的两幅作品,一幅抽象、一幅具象,同时播放一断爵士乐,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一幅作品更能表现出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什么?(请学生带着问题边聆听音乐边欣赏作品,然后回答。)
②说一说两幅作品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主题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一个是具体的逼真的静止的乐器,一个是由像音符一样的明快的小色块按照音的长短节奏有序排列出的抽象画面,虽然没有萨克斯,但我们却可以通过黄底色感受到管乐的音色。)
2、理解抽象画诞生的背景。
100多年前,摄影技术的发明和画家们创新的强烈愿望使写实绘画受到了极大冲击。猜一猜此时的画家会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继续保持绘画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学生自由发言)
师介绍:这一时期,凡•高、毕加索等画家开始进行改变,注重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讲康定斯基开始研究抽象画的故事。)
3、欣赏名作,明确抽象画概念。出示康定斯基的作品《光之间,第539号》,出示欣赏提示,学生根据提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①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许多几何形体和点,大小不
一、形状不同,被画家水平或垂直地分层排列)
②色彩有什么特点?(以宁静的灰色为底色,大面积使用橘红色和黑色做对比,精确刻划的形状,被光和色漫射的光轮所包围。)
③联想到什么?或带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画面中不同色彩的形状,既像闪烁的阳光的光斑和夜晚的霓虹闪烁,整个效果充满宁静而又浪漫的情 趣。有些形状,使人想起埃及或美洲印第安人的象形文字,传达了一种异国情调。)
最后,请同学们试着总结出什么是抽象画,教师归纳。
(抽象画摒弃了生活中具体、真实的形象和内容,主要表现几何形的组合、或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更注重表达画家的个人感情和审美。)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的方式和艺术通感让学生先感知抽象画的特点,再通过了解抽象画产生的背景,尝试理解为什么会诞生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最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分析 康定斯基的作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抽象画的概念。这样借助多种形式由浅入深,层层拨开抽象画神秘、晦涩难懂的面纱,有助于学生自主形成抽象画的概念。
三、感知抽象画中冷抽象和热抽象的不同风格。
1、感受冷抽象。
欣赏、分析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有红、黄、蓝、黑色块的构图》。
思考:在画面中你看见了什么?用了什么色彩?给你什么感受?(整个画面被横、竖的黑色直线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方块;使用了红、黄、蓝三原色,以及黑色和白色;对比强烈、不对称的均衡美、庄严、节奏感、秩序的美感)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不能深入细致地观察、说不出较为合适的形容自己感受的词汇。
解决方案:引导学生从图形、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去观察;然后出示一些形容感受的词汇如:均衡、自由、激情、庄严、秩序、对称、节奏感、纯洁,供学生选择,降低学习难度。
2、探索活动
运用课件改编作品的构图和色彩。询问学生有什么感受?通过可见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到改变构图和色彩后,画面的美感也崔志消失了。
你认为抽象画是随便胡涂乱抹的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到抽 象画是画家不断探索创新、深思熟虑的结果。
小结提升:看似简单的画面,其实是画家经过深思熟虑、推敲演练的结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画面内容,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避免粗略地观察。通过尝试改变作品构图和色彩,感受到抽象画的创作特点。
1.对比分析冷抽象和热抽象风格的作品。
出示热抽象风格的作品,与蒙德里安的作品进行对比。提问:同是抽象画,给你什么不同感受?(提供一些词汇,请学生挑选。)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感受到:热抽象感情热烈而明显,画面自由洒脱;冷抽象理智冷静,情感不明显,追求画面的审美。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引导学生感受冷热抽象作品的不同风格,提供一些描述的词汇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初步感受其不同的形式美感。
第4课 学画抽象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美国抽象画家波洛克,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学会欣赏抽象画,并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的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抽象化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先、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教学难点:
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教学过程:
一、走进抽象的绘画世界
1、游戏抽象,在纸盒中防止一张A4大小的纸,请学生妹随意将颜色泼、滴、洒、甩在纸面上。
2、理解抽象,小组观察讨论:滴流的红色有爆炸和恐怖的感觉;黑色的点有紧张的感觉,流动的蓝色线条看上去很优美
3、我与抽象
为什么有的同学拿着盒子晃动或者转动?
小结:颜色在瓶子里时,他只是颜色而没有意味,颜色离开了瓶子,变换个样子出现在画面上,就有了意味,值就是抽象带给我们的感受。当你们试图晃动盒子的时候,是为了好看,这是,你就已经产生了创造抽象美的意识。
二、品读抽象
波洛克的抽象世界。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人开始实践这种创作方法,他就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
1、从质疑走近波洛克课件出示作品《蓝棒NO。11》 提问:这样的巨作在你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他这样创作容易么?
2、在观察中发现播放波洛克的创作视频除了滴、甩、洒,那你还发现了什么? 答:没有接触画布
侧评:问:如果没有接触画布,它是如何改变画面图案的? 小结:菠萝可以靠自己的肢体的动作和速度影响画面,因此,有人称他为“行为画家”。研究抽象画
三、学学波洛克
1、对比与改变
提问: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相比少了什么?画家的线条和色彩有什么特点?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对比波洛克的《蓝棒NO.11》与自己尝试创作的作品。小组思考、讨论。
提问:怎样才能让色彩有层次?
总结:波洛克的抽象绘画作品色彩层次丰富,相互呼应,线条繁杂。他在创作时也是边滴洒边思考边改进,不断完善作品,知道满意为止。
2、给色彩加点料。
请同学们观察抽象画布局,看看这些颜色有什么。答:颜色里看上去有沙子。
第二课时
一、艺术实践表现抽象
实践提示:创作一幅点、线、面有对比有变化的抽象画。学生在上一节课试画的画面上继续创作,也可以重新进行创作。
二、展示评价
展示作品,组织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1、那个画面带给你美感,为什么?
2、你是怎样表现这些点线面的?
3、说一说。你运用了那些抽象语言?
4、说的画面抽象语言比较丰富?哪里比较丰富? 教师点评
拓展展示当代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家装设计中的抽象图案。学生欣赏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 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 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 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 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 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 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 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第6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 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 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 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 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 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 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 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 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 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 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 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 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第7课
偶戏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 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 儿童的喜爱。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 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课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 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 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生 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 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 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 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 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
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 赏它们的装饰。(放录象)
第8课
提线纸偶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 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你 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
方法: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 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第9课
创造绿色的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科学知识‘并结合造型表现得方法大胆创作;
2、认识低碳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造型表现等多种形式,表现低碳、环保对绿色生活的作用。
教学难点:思考并体会低碳、环保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造型方法大胆表现这一主题。
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布置课前调查任务:查找有关绿色环保的资料)
1、欣赏污染环境的图片;
2、欣赏绿色环境的图片;
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出示课题——创造绿色的生活。
二、点拔升华:
1、出示课件,分析各种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观看可见图片,思考。学生谈感受,分组讨论、汇报。
2、请同学们观看课件,思考有哪些因素使环境恶化。(水质污染、森林破环、垃圾污染、食品污染、空气污染„„)学生谈感受并分组交流。
3、了解绿色生活的含义。
学生发表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倾听教师对绿色生活的介绍。
4、思考并讨论:如何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学生分组对怎样节水、节电,怎样循环利用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
5、现代科技是怎样创造绿色生活的?出示图片,启发学生讨论。
6、我们能为创造绿色生活做些什么?学生边欣赏边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7、分析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三、个性创作:
1.作业要求: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一幅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作品。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互动评介:
自评、互评、师评。(评价学生未完成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创作。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难点: 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 教学准备:
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 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 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 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 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 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色彩画
四、小结
第11课
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 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第12课
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目标:
欣赏并了解各种舞蹈人物的动态特点,学习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设计剪贴出美丽的舞蹈人物图案,表达自己的愉悦心情并以此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舞蹈人物图案的设计与剪贴。教学难点:喷雾手法的熟练掌握。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国民间美术的图案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人们常常借用一些唱歌跳舞等图案形式与其相关事物的谐音,寓意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以前我们学习制作过小花饰等手工艺术品,今天我们学习用喷雾手法来制作各种舞蹈人物图案,来表达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各种舞蹈人物图案,谈谈自己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舞蹈人物动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板书课题:唱起来跳起来
二、点拔升华:
1.复习剪纸时的几种基本花纹: 板书设计:
毛毛纹、月牙纹、柳叶纹、圆点、羽毛纹、飞燕纹、瓜子点、三角。2.舞蹈人物剪纸的过程:
(板书)(1)先将纸剪成正方形。(2)将正方形对折。再对折。(3)再进行对角折。
(4)在折好的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舞蹈人物花纹。(5)用剪子沿着花纹剪下。
(6)展开就成了一个漂亮的舞蹈人物。
三、个性创作:
1.作业要求:
今天先用剪纸的形式剪出舞蹈人物。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互动评价:
自评、互评、师评。
五、课后拓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3课
拼贴添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艺术创想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想欲望,学习创想的基本方法。
2、能够利用旧报纸或其它废弃物,经过奇特的创想和处理,创造一幅 独特的艺术拼贴作品。有目的的添画,使拼贴后的添画能反映自己的创想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联想、创想活动的开发及运用,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艺术创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以一张报纸或各种图片为主,展开创想,使它成为一张有主题或无主题的作品。教学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和筛选选定主要内容,在拼贴后对画面进行有创意的添画。教学准备:
废旧报纸、广告招贴、图片、绘画工具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小游戏:记忆力测试--(课件)
二、6幅拼贴画。
师:你能看出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吗?用的是什么材料?
出示课题:(拼贴添画)
三、欣赏感悟畅想
1、寻找刚才在测试题中的画面,有两位西方大画家的作品——(马蒂斯——王者之悲;毕加索——吉他)分别提问一下,对这些画家的了解。
2、寻找欣赏教师的画。
3、欣赏有趣的画(课件)
4、师总结:这些画最难就是艺术家的创想,他们的创想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创作的灵感„„
三、体验表现创新
师:看看我们手中的材料,今天,你想怎样利用它们来拼贴?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启发 „„
1、利用图形,拼贴,添
2、利用色彩,拼贴,添画(师与生演示——课件展示)
3、分析添画的作用
师:添画有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比较添画前后
4、欣赏学生作品——课件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作品创想,鼓励敢于大胆创想的学生。
6、拓展:在生活中,这样的变废为宝的例子还很多,欣赏更多作品。板书设计: 拼贴添画
课件出示视频或者欣赏图片
1、利用图形,拼贴,添画
2、利用色彩,拼贴,添画 作业设计:
以小组合作的的方式选择创作主题,巧用报纸图片进行拼贴创作,知适当的地方可以添加颜色,使画面更丰富。教学反思:
第14课
中国龙
一、教学理念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的教学通过几件常见的民间艺术品及文物,欣赏龙的形象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接触并了解龙的形象特征及其魅力,从而了解美术的传承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中国龙》一课属“欣赏·评述”为主,融“设计·应用”于一体的中段美术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形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走进中国龙文化,体会中国龙精神,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情感目标:能够抓住龙头、身、尾三步分的特点进行创作。2.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设计吉祥图案,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愿。3.难点
理解中国龙的寓意,了解中国龙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三、教学方法
1.教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谈话法;
2.学法: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以欣赏、观察、交流、思考,体验性学习活动等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四、教学工具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龙图案的图片和资料。
2.水彩笔、彩纸、布、泡沫纸、剪刀、装饰花······
五、教学过程
(一)、新授
1、了解中国龙
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沈阳的故宫或者北京的故宫呢?皇宫里都住着谁?谁最大?他身上穿着的是什么?
生答:有、没有。皇帝、太监、宫女······皇帝。龙袍。问:十二生肖中宝贝们都是什么属相呢!告诉你们个秘密:老师属龙的。答:我属羊、猴······
那么,今天我带着同学们一起来学习14课中国龙(板书)。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中国龙
给大家发下去一些词汇,象征中国龙性格和形象的词汇有哪些?
学生们踊跃发言。生:“飞龙在天、龙腾虎跃。。”(通过游戏,认识龙的含义和故事)
师:“刚刚看到大家玩的这么开心,真不忍心叫停,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其实每个时期的龙,它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样子的龙,它的寓意也是不一样的。”
(观看课件,了解不同时期的龙,它的寓意和图案含义)
(三)探究与合作
2.表现中国龙
师:“龙在我国是吉祥的代表,它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学们观看 课件,说说龙的各个部位分别像哪些动物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环节,可以让他们直观感受和认识中国龙,并且知道龙的结构和特点,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出铺垫。)
生:老师,龙身像舍身(带动作)龙爪像应爪、龙脸像马脸、龙尾像鱼尾。师:同学们很棒,那么,中国有什么节日和龙有关呢? 继续比赛。生:春节、端午节、二月二龙抬头······
师:“大家都很棒,看看,老师是如何将这条中国龙,绘制下来的。”(教师示范,边画边讲解刚刚学校寻找出的特点)
师:“多么活灵活现的中国龙呀,现在大家面前有各种材料,通过你们的感受,可以动手用各种材料作一条龙,也可用绘画的形式创造一条龙或者创作与龙有关的形象。” 师:“请大家赶紧动手吧。”
(四)课堂实践作业 作业要求:
1、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
2、抓住龙的特征,尽可能的美化形象。
3、大胆创作,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学生动手,教师巡回指导)(音乐:龙的传人)
(五)、评价展示
将个别学生作品放置展示台,小组合作作品让他们自评和互评出最满意的作品,进行舞龙表演。
(六)、总结、课后扩展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每个同学对龙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生动形象的表现龙的形象。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能和自己的家人在过节时候参加舞龙表演或者用不同材料制作出更多龙的 作品。”
第15课 造型别致的椅子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设计原则,了解椅子的文化、结构、功能、风格。2.能设计一把美观又实用的椅子。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椅子的结构、功能、造型。能设计一把美观又实用的椅子。设计的实用性,创新要有价值,符合科学原理。教学难点:
设计的实用性,创新要有价值,符合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椅子的资料。课前进行社会调查:生活中的椅子有什么样的、有特色的、存在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以前的美术课中我们就学习过设计,你们知道什么是设计吗?简单的 说就是设计师有目的地进行艺术性的创作活动。设计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学习生活当中常用的椅子。板书:椅子
二、了解椅子的结构和历史
师:现在听讲的你是坐在椅子上还是凳子上呢?你能说出椅子和凳子的区别吗?(指名学生回答)
师:椅子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有靠背的坐具,生活中的椅子主要由椅背、椅面 和椅腿组成,有的椅子还有扶手。你知道吗?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先都是以席地而坐的方式生活的,对了就是坐在席子上,席子就是当时的坐具,这也是席地而坐一词的由来。随着西域通道的开通,东西贸易的往来,一些外来家具逐渐引入使我们的椅子造型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你们看椅子座背高度的变化,椅腿长度的变化,让人们的坐姿也发生了改变,生活当中逐渐产生了垂足而坐的习惯和礼仪。
三、了解椅子造型和功能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出现了很多造型不同的椅子,你能说出那些椅子的 名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功能呢?出示各种不同造型的椅子图片摇椅:累的时候坐在上面很惬意。轮椅:可以帮助残疾人四处活动。楼梯椅:不仅可以坐,还可以方便人们去高处取放物品。花型座椅:放在家里很漂亮,坐着也非常舒适。
师:怎么样这些椅子的介绍对你有启发吗?请你也试着像这样说一说吧。(学生讨论,指名学生代表回答)
师:就先说到这,下面我们就从椅子的各部分造型与椅子功能上进一步了解 椅子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大家来看这把座椅,这是一把羽毛球裁判坐椅,它的椅腿为什么设计得很长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座椅?(出示公园座椅)提问:公园座椅的椅面为什么设计得这么长呢?(指名学生回答)出示杯子靠背座椅
师:你们看这把椅子的椅背是什么造型?为什么这样设计?我想聪明的你一 定看出来了。(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们知道吗?我国明式家具在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的圈椅有椅子鼻祖职称,这把椅子的靠背与扶手为什么设计成一体的造型?(学生讨论回答)
师:说到这你一定知道设计师为什么要设计出这么多造型不一样的椅子吧,现在快和你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吧!(指名学生回答)
师:对了设计师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设计出许多造型不同的椅子,为谁设计是设计师在设计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板书:为谁设计 出示蜜蜂座椅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把椅子的造型像不像可爱的蜜蜂呢?如果把它的靠背设计成三角形或方形呢?也许有同学会认为三角形靠背靠着不舒服,方形靠背不美观,那我们在设计椅子造型的时候还应考虑哪些因素呢?(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实用美观 师:这是设计椅子的基本原则
师:大家都认为这把椅子设计得既实用又美观,那你们能不能猜一猜设计师是位那个房间设计的呢?
(出示会议厅和儿童房)
师:我们把它放在会议厅里,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蜜蜂座椅可爱的造型和会 议厅严肃的会场气氛不相符合,我把他移动到儿童房间看上去多么和谐呀,所以我们在椅子造型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与周围的环境相符合。说到这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大家思考,为什么教室里的学生座椅有高有低?(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活当中的椅子是用来坐的,是与人体接触最为密切的家具,在现代技术的引领下,设计师还会结合人体的尺度设置椅子的座高、座面深、座宽、靠背高度、让人坐上去更舒适,体现了以人为本为坐而设计得理念。
四、启发构思 师:对于刚才的学习我想还要进一步启发你们的设计构思,老师要带你们去椅子城看一看,在看的同时请你思考,你看到了哪些造型不同的椅子?说说你对这些椅子造型的感受。欣赏各种造型的椅子
师:怎么样这些椅子的造型是不是很新颖奇特呢?它们都是造型别致的椅子,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完整课题。板书:造型别致的
五、艺术实践、教师示范
师:今天这节课的艺术实践要求是设计一把造型美观而且实用的椅子,画好 后注意标明尺寸和功能。设计椅子其实不难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设计构思,结合刚才的参观学习,你的设计灵感有没有被激发出来呢?你想为谁设计椅子?设计什么造型的椅子?(指名同学回答)
师:只有好的设计构思还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习了解如何绘制设计图,老师就教教你怎么绘制设计图,大家来看这是一个刚装修好的儿童房,老师想结合小主人活泼可爱的个性和环境的特点设计一个猫咪造型的椅子。(教师示范)
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艺术实践中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有椅子的特征,实用美观造型别致,细致认真地完成作业。下面就请同学拿起手中的笔和纸,设计一把美观实用的椅子吧!
六、作品展示
用两三句话,结合自己的创意向大家推荐自己设计得椅子。
七、结束语
师:同学们在设计的世界里真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也充满了个性的张扬,希 望今天这节美术课能够成为你设计梦想的起飞点。
第16课立体贺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各种线材、面材、块材的制作实践体验,创造性的制作出形形色色 的立体卡片如:仿生形、立体形、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等。
2、通过展示各种有趣味的卡片,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大量精美的示范作品要能够扩大学生的视觉信息,解放思想,开启思路,起到鼓 励学生大胆尝试的作用;训练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制作中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教学难点:
教师恰当地引导学生自由对纸进行切割、折叠和组 合,形成立体卡片,并能够把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富有创意性地做进自己的卡片中。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每当节日来临,或同学、朋友过生日,我们往往用赠送贺卡的方式来表达祝福,寄托情思,于是,在过去许多温馨的日子里,一张张美丽的贺卡,带来了一份份打开的喜悦(板书打开的喜悦)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立体贺卡的制作
二、新授:
教师:请把你们带来的贺卡展示出来。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介绍一下你带来的贺卡有何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带来的贺卡真是不错,让我大开眼界。欣赏完你们的贺卡,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我从网上找来的各种贺卡。既然我们在商店里买的贺卡这么漂亮,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制作贺卡呢?是否自找麻烦呢?现在同学们来探讨一下自制的卡片与商店销售的卡片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赠送贺卡是我们传情达意的方法,自己做的贺卡更能体现你的情意。现在不是流行DIY吗?我们就来顺应时代潮流,DIY一下贺卡,并且是立体的。
教师:既然我们要做立体贺卡首先来了解一下立体卡片有哪些构成方法?学生观看图片,回答:折叠、切割、组合。
教师:看一下我是如何把一张平面的纸折一下,剪两下,变成一个立体的(注意剪到离对折线最远的地方要与卡纸连着,不然就成空心了!);也可以利用另一张纸片进行折叠、粘贴,组合成立体的:还可以像这张卡片一样装上一个弹簧。教师:现在同学们尝试一下,制作一张立体卡片。学生尝试。教师:教师拿着刚做的立体卡片问学生:这算是贺卡吗?
学生回答,不算!
教师:那么我们要如何制作一张立体贺卡呢?也就是制作立体贺卡的步骤。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下面看一下我是如何制作的。我要做一张生日贺卡送给我的 朋友。让我想想如何做,好,我想到了,首先我来确定贺卡的外形,然后制作立体的造型,再用一些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纽扣、树叶等装饰我的贺卡,最后写上我的祝贺词。
教师:现在要轮到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两个同学一组,合作完成一张贺卡,送给你们的父母、朋友或者师长。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评价:
教师:做好的同学可以上前展示你的DIY作品,并说说你的创意,想要送给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六、总结:
同学们制作的作品相当有创意,使我大开眼界。我希望同学们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使它成为我们传递友谊增进情感的桥梁。板书设计:
立体贺卡
课件出示视频或者欣赏图片
折叠、切割、组合。作业设计:
发挥你的创意,给老师、同学设计制作一个温馨美观的立体贺卡。
第17课
校园合影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摄影中主题立意取景构图的知识,掌握基本拍摄技巧。
2.将绘画领域中的构图、比例、透视等相关技能应用到摄影中,掌握两种以上的构图方法拍摄校园合影
3.通过学习摄影中构图、取景和拍摄的技巧与方法,能够拍摄出具有中心思想的摄影作品。
4.培养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教师的关爱之情、同学之间的同窗之情,以及对学校的感恩之情。教学重点:
了解在摄影中如何表现主题创意,并掌握两种以上的拍摄构图方法。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瞬间表情,拍摄出有主题思想的校园合影作品。教学准备:
照相机、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摄影师什么呢?播放短片《摄影的自白》 教师:就让我们带着对摄影的憧憬与热爱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吧。板书:校园合影。
二、讲授新课:
1.如何选景。
(1)播放校园不同位置的图片。
(2)你会选择哪里拍摄校园合影?为什么?
师小结:选景要有目的性,应选择校园中标志性的建筑物或景物为背景。2.如何用光。
(1)出示各种光源的不同角度,例如:太阳在前面——面光。太阳在旁边——侧面光。太阳在后面——逆光。
提问:太阳直射过来会怎样?太阳在后面又会怎样?
(2)逆光造成脸部较暗的话,有什么好办法来调整吗?
(3)逆光拍摄时相机进光,你觉得可以怎么办?
师小结:逆光拍摄时如果方法得当,是可以拍出非常好的合影的。3.如何构图。拍摄时该怎样构图才能让画面达到最佳效果呢?
常见构图。教师:构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人物排列会给画面带来不同的效果,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合影照片,体会不同的构图给人带来怎样不同的心理感受。播放课件:校园合影欣赏。4.主题创意。
分析欣赏过的照片,哪一张创意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欣赏、分析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喜欢哪一张照片的构图和创意。为什么?
三、作业设置:
教师分组,每组约七八个同学。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校园里拍摄小组的合影。可以邀 请老师配合。
四、拓展延伸
拍摄室内合影,播放四张合影照片,左侧是两张曝光不足的,右侧是两张曝光正常的。提问:1.左边的照片和右边的照片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仔细观察脸黑的照片背景是什么?
师小结:拍摄室内合影,在自然光的情况下,人物最好面对光源,这样,人物会拍的清晰漂亮,反之,人物的脸部会藏在一片黑暗之中。安全提示:睡觉前要关闭手机WIFI。
第18课防灾减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通过学习增长避灾,自救的技能,并能运用已掌握的造型表现方法,创作出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自主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增长自救技能,并能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大胆的表现出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防灾减灾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长避灾、自救的技能,运用造型表现的方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难点:思考、体会防灾减灾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防灾减灾的资料。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灾害的种类很多,按照起因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它们给人类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防灾减灾》。
二、讲授新课:
1.了解常见人为灾害及防护知识。a.火灾。
教师:“灾”字怎么写?出示“灾”的艺术字。水火无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起火灾。请同学们看视频,说一说火灾带来了哪些危害,如何防范,如何逃生、自救。
b.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多数事故是由于违反交通规则造成的。作为行人,我们应怎样避免发生交通意外呢?
c.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发生了,当你在现场时试想一下你会怎么做?比如这样的一个场景:一个同学不小心从体育器材上摔下来了,你会怎么做?思考后回答问题。(提示同学们在思考的时候,想象一下受伤同学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在场的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
2.出示课件和观看视频了解自然灾害及防护知识。
请学生分组讨论,并介绍防灾措施和场景。感受画面效果。3.课件出示三幅宣传画。
a.提问:作品向我们宣传了哪些防灾知识?它们是如何表现防灾减灾的?
b.出示更多作品,提问:画面中表现了哪些灾害情景?说一说,作品是用什么方式表现的?课件中的构图都不相同,请学生观察对比,说一说哪幅构图好,为什么?这样的画面可以怎样调整?
三、作业设置
用绘画的方式,创作一幅以防灾减灾为题材的作品,组织防灾减灾小画展。
四、展示评价、布置展览,进行展示。评价要点:主题明确,有想法;表现生动,有细节。
五、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让学生了解更多防灾减灾知识。
第19课
玉米皮巧制作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在初步了解玉米皮的特点及用处的基础上,学习剪贴、粘贴、编织等 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玉米皮和自己掌握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在活动 中培养学生挑选、整理、设计、编织、剪贴、粘贴、缝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技能。
3、情意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培养学生关注身边 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赏实物、尝试制作,激发学生对玉米皮巧用的兴趣,从而确定活动主题。
三、教学难点: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选择研究的问题并制作动活动计划。
四、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玉米皮工艺品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学生们顺着老师手指的方向去观察窗外的景象,发现玉米秆及玉米皮,想想玉米 皮都有哪些用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在农村,大部分玉米皮用于烧火做饭或直接 扔掉,但其实玉米皮有许多特殊的功能,比如可以用他制作精美的工艺品,下面请大 家观看大屏幕,说说你们看到了哪些工艺品?(播放课件重点介绍匈牙利老人用玉米 皮做玩偶、衡水农妇巧用玉米皮)
生:花篮、小动物、蒲团...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自然、亲切。通过播放课件,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的生活化,并学习新课做准备。
2、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课件,你们喜欢这些工艺品吗? 生:喜欢。
师:你们知道吗?这些都是由玉米皮编制成的。你们有兴趣自己亲手做一件玉米皮工艺品吗?
3、点击问号
你想用玉米皮制作一个什么样的作品?怎样做呢?
4、确立主题
(1)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2)组成小组,选出组长。(3)明确小组课题。
5、制定计划
(1)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及活动目标。
(2)各组交流计划,互提建议,进一步完善小组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及选择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1、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出示作业要求,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2、展评作业
3、拓展学习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老师搜集的视频资料,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吧!(播放课件)同学们,视频中的叔叔很了不起,通过他的加工和装饰,这一件件 精美的作品已走进香港的千家万户。老师相信,你们手中的作品,经过加工和装饰也 会变得更加美丽。同学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因为劳动创造美。只要我们爱动手、勤动手,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
4、教师小结
第20课 泰山石刻 教学目标:
1、了解泰山石刻文化
2、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即目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提起这诗句,自然就会想到泰山,泰山以它雄伟壮丽的景色,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人们在游览、欣赏景色的同时,也被它的另一景致所吸引,那就是——泰山石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泰山,一起领略
泰山石刻的艺术魅力。
一、石刻简介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对大自然,对宇宙,对自己周围的世界的认识、利用的历史。人类成长的标志之一,就是工具的使用。石是人类最先使用的工具之一,也是人类赖以脱离动物界,进入文明的根本工具。而人们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情感和思想意识的表达。最早用以表达自己思想意识的媒介之一,可能就是石刻。从世界范围来看,最早的石刻文物遗存主要是至今仍在世界上很多地区保存着的大量原始岩画遗迹和洞窟壁画,它们是用石刻来表达人类思想信息的最好证据。例如法国诺克斯洞穴中保存的距今达1万余年的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顶上和洞穴四壁的约有二万年的 动物壁画,北非撒哈拉地区分布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岩画,南非威尔顿文化时期的洞穴壁画,澳大利亚的库纳尔达洞穴壁画等等。
在中国的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也保存了很多不同时代的古代岩画,最早的也可以达到近万年以前。这些壁画主要表现了古代原始人的狩猎、宗教、战争、生殖等活动场面,反映了古代人对世界的认识。
现在可以见到的这些古代石刻,有些是用手指或者其他工具蘸着天然颜料绘制的,有些是用吹管喷涂的,有些是用石块刻画的,还有很多是先通过凿刻、磨刻等手段勾画出图案的外部轮廓,然后再涂颜色来形成画面的。这些绘制的方法,是后来的石刻制作方法的先声。
最早的文字石刻应该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在书写材料上,世界各国各显神通。古代埃及人使用纸草,在古代亚述人,古代两河流域,他们使用泥板来记录文字。
另外像古代印度僧侣用贝叶来书写经文,古代的西亚地区和古代欧洲,曾经大量地使用羊皮来书写文字。中国的古文字目前公认的是甲骨文,但造纸术出现前,用竹子和木材制成的简牍是古代的中国主要的书写材料。将文字刻于石头—这种特殊的载体之上,可能与人类利用石料做建筑材料有一定关系。公元前2686年至2181年之间的古埃及古王国时代中就有了大量宏伟的石质神庙、金字塔和高大的方尖碑。这些大量应用于当时社会的石刻向我们表明:古代人类已经把利用石刻表达思想作为一种常用的手段 了。因此,石刻也就有着深厚的人类文化内涵。与西方这几个文明古国相比,中国古代文字石刻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古埃及的石刻可以早到公元3000年以前,西亚古文化中可以早到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在古伊朗地区,都有公元前
一、两千年的文字石刻保存下来。这些石刻主要有几种类型:保持原始石块形状的碑、加工成一定形状的碑(特别是方尖碑)和摩崖石刻等。
而中国古代成型的石刻可能要在公元前500年到300年才开始出现。现存最早的石刻秦《石鼓文》就是雕刻在天然石块上的,外部稍加修饰,它的年代大约在春秋时期。西亚北非
的一些古代石刻,如在两河流域发现的汉漠拉比法典,就是这种石刻形制。中国古代把这样的石刻叫做“碣”。
“碣”应当是人类石刻史上较早出现,比较原始的石刻形制,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文字石刻。在中国,现存的早期刻石是非常罕见的。而在泰山,就极为难得地保存了中国古代石刻中硕果仅存的几件早期刻石之一——泰山秦刻石。正式成型的石刻,即具有人工加工的固定外部形状的石刻,就现有材料,应该是在西汉晚期才出现的。现存的西汉文字石刻很少,大约只有不到10件。这表明在西汉时期还没有大量地、普遍地使用文字石刻。
到了东汉时期,石刻才被普遍使用,并再现了定型的碑石、摩崖、神道、阙、画像石等多种形制的石刻门类,中国石刻史上第一个高潮才到来。
二、泰山石刻概况
作为石的宝库,石刻文化在泰山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泰山得以获得世界双遗产的美名,其中石刻文化功不可没。1987年底的世界遗产大会,泰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分类。
卢卡斯先生和联合国评委们当年所陶醉的泰山文化,石刻文化是其中很重要的的一项,因为若没有了登山盘道两旁几乎步步可见的刻石文化,泰山的文化氛围就会大打折扣,泰山也就与普通大山没有了区别。
石刻种类繁多,从形制上分,可分为石碣、石阙、碑刻、摩崖碑刻、墓志、经幢、造像记及石造像、画像石和题名题诗题记等九种。
从内容上分,泰山石刻主要包括历代帝王封禅告祭文、寺庙创建重修记、石经墓铭,颂岱诗文、题景及楹联等5类。
从数量上看,泰山存在碑碣800余块,摩崖石刻1000余处。大体分布如下:岱庙157块;岱阳215处;登山东路575处;岱顶258处;岱西80余处;岱阴44处;灵岩寺40余处;神通寺100余处。
从形式看,既有洋洋数千言的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雄伟高大的”万丈碑”,也有盈尺小碣;既有龟跌螭首、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
从书法艺术看,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也有龙飞凤舞;既有大家之手,又有石匠之书。
三、泰山著名石刻
1、封禅祭祀碑
封禅祭祀石刻是泰山石刻中一道独特风景线。保存至今的有:秦《泰山刻石》,汉无字碑,唐《双束碑》、《垂拱残碑》、《纪泰山铭》,宋《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青
帝广生帝君赞碑》、《宋封祀坛颂碑》、《祥符碑》,明《去帝号碑》、《祝文碑》,清《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等。岱庙。《张迁碑》和《曹全碑》都为汉末名碑。《孙夫人碑》立于西晋公元272年,它与“历城郛休碑”、“河南太公望碑”同为晋代三大丰碑。衡方碑全称《汉卫尉卿衡府君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立,为著名汉碑之一。圆通经刻宋元符二年(1099年)立,今镶嵌于灵岩寺御书阁前壁。
清禁止舍身碑玉皇顶下的大观峰是泰山上最壮观的一处摩崖石刻。斧劈刀削一般的石壁上层层叠叠镌刻了唐、宋、明、清等历代题刻,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唐摩崖——《纪泰山铭》。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亲自撰书。摩崖高13.2米广5.3米,凡刻1008字。铭文字大如掌,详细记述了玄宗封禅泰山的全过程,颂扬泰山,炫耀功德,文辞雅驯。其书法遒逸婉润,端庄浑厚,为唐隶的代表之作。
2、颂岱诗文
泰山各风景名胜点都有歌颂泰山和风景名胜的题刻,以诗为最多,其次为颂文题句。比较著名的诗有唐杜甫《望岳》;北宋苏轼的《黄茅岗》,苏辙的《题灵岩寺》;另清乾隆皇帝有多处颂岱诗刻;近现代有任克溥的《岱宗颂》,郭沫若的《登岱六颂》。颂文有清泰安知府朱孝纯撰书的《泰山赞碑》,有1930年袁家普题《高瞻远瞩》等,都是名人佳作,堪与山川竞美。
泰山还有众多颂岱题句。如孔子登临处的“登高必自”,万仙楼北有清济南名士刘廷桂 1565年隶书“洞天福地”、及正书字迷“虫二”。杨降霖1881年题“步玉清”。经石峪有陈纪勋1857年题“梵呗清音”。
中天门有清光绪年间吴大徽题大篆“虎”。
3、题景及楹联
题景石刻中有王母池“王母泉”、“虬仙洞”、冯玉祥“朝阳泉”、五贤祠“卧像石”,普照寺“云门”“石堂”等红门北有“小泰山”,云步桥“秦松”;岱顶有“鲁班洞”“瞻鲁台”等。岱西有“黑龙潭”等。
泰山楹联主要分布在景区内的石坊、石亭上,现在的十几处石坊、石亭,存有楹联的仅四、五处。如岱庙坊、玉皇阁坊、天阶坊、红门宫坊等。亭联有普照寺的筛月亭、五贤祠洗心亭等。
附:泰山上有些石刻颂扬泰山的雄伟神奇,像“肤寸升云”、“擎天捧日”、“拔地通天”、“雄峙天东”;有些石刻盛赞泰山的崇高地位,像“五岳独尊”、“冠盖五岳”、“天下第一山”、“天下名山第一”;有些石刻对景抒情,像“洗心涤虑”、“排闼送青”、“绝然高大”、“天门长啸”;有些石刻鼓励攀登,像“勇攀仙境”、“渐入佳境”、“我亦登
临”、“山险心平”;有些石刻说理言志,像“登高必自”、“从善如登”、“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还有一些石刻,虽非名家所为,但却为登山者带来无穷乐趣。像斗母宫前的“风月无边”刻石,拆去繁体字“風”和“月”的边框,成为一个有趣的字谜,又借喻此处景色之美好。总之,有了众多石刻的点缀,泰山充满了文化的韵味,让泰山的自然风景“风月无边”。
四、泰山石刻文化的意义
1、泰山石刻的艺术价值
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而且珍藏了像秦朝的《李斯碑》、汉代的《张迁碑》、《衡方碑》、晋代的《孙夫人碑》,以及北齐的经石峪《金刚经》大字和唐朝的《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
2、泰山石刻文献史料价值。从秦始皇的一统天下,到南北朝的战乱纷争,从汉唐盛世到北宋朝的没落,乃至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元明清各代,无论是帝王将相的封禅祭祀之举,还是平民百姓的朝山之愿;无论是文人墨客对秀山丽水的吟唱,还是官逼民反、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从泰山石刻的文字中都有准确、可靠的记载,这些都是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
3、泰山石刻的美学价值
泰山沿途众多的摩崖石刻,或托物咏志,或题景留名,或赞泰山拔地通天之雄,或颂幽奥旖旎之秀,使自然之美融合在石刻艺术之中,石刻艺术又浑然于自然之景,成为连结游人与自然山水的纽带,充实丰富了泰山美的内涵。
4、泰山石刻文化是泰山文化的核心
季羡林:泰山,在世界上没有哪座山能和她相比,其原因,就在于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存留的泰山石刻数量之多、形制之巨、历史之悠久、年代之连续,也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东方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举足轻重。从远古到现在,人类进步的脚步,都能在泰山上反映出踪迹,之所以如此,应归功于泰山石刻。泰山石刻是泰山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是在石头上书写的泰山文化,文字 记载的泰山文化,是泰山文化的核心。
五、我为泰山环保做贡献
了解泰山石刻不仅可以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为书法爱好者的研究提供素材,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作为一名生活在泰山脚下的泰安人,37 你打算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可以从宣传、环保等方面考虑)链接:
现存历代石刻1452处,从景区分布看,岱庙222处、红门237处、中天门166处、南天门354处、竹林寺277处、玉泉寺13处、桃花峪3处、徂徕山6处、灵岩寺157处、散存 16处。从历史年代看,在可认读的1429处石刻中,秦代1处、汉代2处、晋代1处、北朝 3处、隋代1处、唐代35处、五代1处、宋代121处、金代16处、元代28处、明代42处、清代113处、民国44处、现代11处、年代不详者202处。
从种类和形制看,有石碣、石碑、摩崖、墓志、经幢、造像记等6种。从刊立和撰书者看,包括了帝王、重臣、名流、僧道以及平民百姓各个阶层。从字体和书体看,正、草、隶、篆,颜、柳、欧、赵,各体俱全。
第21课
吉祥葫芦的美妙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葫芦工艺品,了解葫芦由制作工艺、形状、图案、色彩表现的造型美、艺术美。了解葫芦工艺品制作工艺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欣赏力,人是葫芦工艺品对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图片、视频课件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葫芦工艺品的文化价值和魅力。
3、德育目标:通过欣赏、交流、评述,了解葫芦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感受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将民间葫芦工艺品发扬光大。教学难点:
学生对葫芦工艺品制作工艺的认识及表述。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起兴趣
1、出示礼物,生谈对葫芦的认识我们平时可以用葫芦做什么?
2、了解吉祥寓意,引入课题
二、学习欣赏制作工艺
深入了解工艺特点
1、出示制作工艺的名称,学生根据名称猜测可能的制作方法。
2、在以上基础上,学生自学课本相关知识。
3、交流学习成果
(1)实物展示,学生通过区分实物,了解天然葫芦、针划葫芦、刀 刻葫芦、彩绘葫芦 4种简单的制作工艺。
(2)拓展引入山东聊城的刀刻葫芦取得的成就,引发学生对民间工艺的兴趣,激发自豪感。(3)投影与视频展示,学习勒扎、范制等比较抽象的制作工艺。
(4)教师亲自动手示范,制作烙画葫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烙画葫芦工艺。(5)课堂小结,简单总结葫芦制作工艺。
三、学以致用,创作体验
1、教师示范制作彩绘葫芦,学生了解制作方法。
2、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学生了解注意事项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点。
4、学生优秀成果展示。
四、拓展课外资源,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第1课 哆来咪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
教学准备
玻璃杯7个,颜料等
教学程序 案序:
1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活动二)案序:
2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二、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三、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