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9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9册(全册)教
案
准备课
一、学生学习用品准备布置,学习目的性、纪律教育。
二、导入
儿童面部表情教学。
第一单元—《头像写生》(3教时)
一、儿童面部表情
教学目的:、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概括表现人物的表情。
2、掌握面部表情变化的表现方法。
重点:人物表情变化的表现方法。
难点:人物五官的位置。
作业
要求:画一个有表情的儿童头像
教学过程
:用一小时、引导观察人物面部表情—课本范画,同学之间。
2、归纳、概括、范画人物面部表情简图,引导找出特征:
3、画法步骤讲解:
一、头型(脸型)并示范画法
二、发型(男、女)三、五官(表情)
4、学生试画儿童头像,巡视指导。
5、典型作业
评讲。
二、我的同学(写生)
教学目的:、进一步运用、掌握观察的的方法。
2、学会写生人物,表现人物头部特征的方法。
重点:头部各部分特征的表现出。
难点:正、侧五官位置的定位。
作业
要求:写生班内一个同学并上色。
教学过程
:一教时。、复习上节课人物面部表现步骤,导入
观察;在班上找男、女同学各一名(特征明显的)引导学生观察,并概括(议论、总结)。
2、根据其中一个学生,进行写生,进行写生示范演示,讲解。头型特征,头发特征、五官特征逐一对照。
3、学生写生—我的同学。巡视指导,典型作业
分析,提出肯定和修正意见。
4.着色指导、作业
展示(优秀作业)。
5、布置回家写生爸爸和***头像(肖像)。
三、爸爸和***肖像图形参考1图形参考2
教学目的:、进一步提高观察、概括、表现人物的能力。
2、通过画父母的肖像,培养细心,激发爱心。
3、了解什么叫肖像画。
重点:画出特征。
难点:人物特征、表情、服饰的综合表现。
作业
要求:画爸爸、***肖像(头像或胸像)
教学过程
:一教时、学生家作父母肖像稿展示,评析、启发学生画准确:头像(脸型)、发型、服饰(色彩)、表情。
2、学生修改肖像稿后,正式画入美术作业
本,巡视指导。
3、优秀作品评析。
4、学生互相欣赏作业
、评论。
第二单元《美术字》(2教时)
介绍美术字常见字体:黑体、宋体、仿宋、变体(报纸)再导入
美术字教学
单线体美术字、黑体美术字
教学目的:、学习美术字的书方法,根据汉字特征分析结构,正确定位。
2、学习黑体美术字笔划、结构定位,多个字整体效果(大小视觉平衡)。
重点:笔划特征、定位、格子划分。
难点:结构定位,笔划粗细一致、大小统一、平衡。
参考
第一教时:、美术字写要点讲解、分析、示范。
A、平衡稳定、B、布白(布局)匀称、c、穿插谦让。
2、团结友爱”四字写法示范。
3、学生练习指导:打格子,布白划分(分析)写法示范学生跟写(铅笔定位)。
4、指导学生用水彩笔、蜡笔(油画棒)改写,完成作业。
5、试让学生试写“同学”两字)。
第二教时:、复习美术字定位方法,讲评试写作业
“同学”两字,并进行示范。
2、黑体美术字笔划特征练习指导(特别注意粗细一致)。
3、“人民”两字书写指导。
4、学生作业
、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
讲评。
6、试让学生将“同学”两字改为黑体美术字,巡视指导、评析。
7、提醒学生下个单元——泥塑准备工作。
第三单元——《泥塑》*(2教时)
教学目的:、学习用彩泥塑浮雕人像、风景、茶壶造型设计。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制作的能力和泥塑的兴趣。
重点:泥塑浮雕、造型设计的有关知识了解。
难点:泥塑方法(特别是浮雕)的掌握、运用。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浮雕介绍——按表现凸出的不同,分为高浮雕、中浮雕、低浮雕三类。
浮雕应用范围:纪念碑表现英雄业绩等,建筑物、家具装饰、制作壁挂等等。
2、回顾人物脸部表情学习的要点:头型、发型、五官位置(表情),引导学生应用到人像浮雕上。
3、制作(工具应用)示范,每个步骤讲解,学生跟做。
4、要点讲解:
A、基本形——头部外型
B、头发塑造
c、脸部表情——眼、鼻、嘴、耳特点
D、仔细整改、完成作品
5、生具体制作,巡视指导、作品评析。
6、浮雕风景制作方法分析,布置浮雕风景作业。
第二教时:、课本范例欣赏,分析茶壶造型,启发:如何把已学的浮雕方法应用到壶面图案、花纹装饰上去?总结、归纳。
2、让学生说说茶壶的特征、结构,概括度板出:壶身、壶盖(只)壶嘴、壶柄。
提问:壶嘴为什么要高于壶口?
3、实际制作示范。
4、学生设计、制作、巡视指导、重点反复提示。
5、作品赏析、评比。
第四单元——《平面构成》(2教时)
教学目的:、学习习近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知识,运用形象与空间关系的规律,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设计出新颖的图案。
2、培养、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造型能力,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重点:平面构成概念的理解,构成的方法掌握。
难点:平面构成的抽象美能力的培养,设
第二篇:湘教版小学美术第9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美术第9册全册教案
第1课哆来咪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三、教学思路
本单元课综合了音乐美术两个学科及其多个学习领域,教学应注重感受、体验基础上的习得,在绘画、制作等操作实践中理解并加以强化。
教学过程可做以下安排:
活动一:欣赏感受——探究质疑——实践操作——敲奏游戏
课前要布置学生找好七个大小形状相等的小瓶子,带来备用。
教学时教师可从听欣赏音乐进入,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旋律的美感。再出示演奏这段音乐的乐器——编钟。介绍关于编钟的知识,欣赏编钟,接着引导学生寻找发现编钟为什么会发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了解了编钟发出不同音高的秘密后,拿出小瓶子,让学生敲一敲。听听有没有音高的变化?再让学生们思考,如何才能使他们敲出的声音像编钟一样有渐次变化的音响效果。
在实践操作时可以采用两人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反复调整水位实践操作,直到能敲出音高的渐次变化。再让学生在七个瓶中加入同等量同色的一点点颜料,看看瓶中的颜色有何变化?接着还可以对瓶子的表面进行简单适当的装饰美化,做成一组漂亮的水瓶琴。
最后,学生可用水瓶琴敲击自己熟悉的简单音乐,或即兴随意表演。在游戏中同学之间从音高、色彩等方面进行互相评价。
活动二:复习导入——卡片游戏——尝试绘制——讨论分析——欣赏作品——完成作业
回顾上节课做的“水瓶琴”中色彩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色彩渐变这一装饰色彩知识。
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红”的四组渐变卡片,每组四张。教师将每组渐变次序打乱,让学生按渐变规律重新排列。最后教师将黑板上的四组卡片微调,一条美丽的由红色柔和过渡到黄到绿到蓝再到红的渐变色带出现,让学生感受色彩渐变的神奇魅力。
接着对学生进行尝试调色涂色的小训练,训练中应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在讨论分析这一环节,欣赏书上的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小结色彩渐变的规律。欣赏生活中、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渐变,充分感受它给画面所带来的光感、起伏感、韵律感。最后完成作业。
活动三:欣赏导入——设计方案——制作完成——欣赏评述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欣赏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构成作品,感受美术作品中的韵律美。了解曲于形体的逐渐变化和位置的逐渐推移,使立体构成作品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欣赏后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设计一个方案,可用草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交流设计方案,修改出最佳方案后根据设计草图制作。制作时首先要剪出或做出渐次变化的形体,然后再采用形体位置的逐渐推移的方法组合成立体造型。
完成作业后展示并讲解自己的设计运用思路。
四、教学选择
如受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找到同样的瓶子做“水瓶琴”,也可将活动一和活动二合并,教师可利用一排自然课实验用的试管,做一个小实验,用做“水瓶琴”方法,将色彩渐变的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扩充教学内容。如:增添形的渐变构成这一学习内容,作业内容为画出形的渐次变化的黑白构成图案。
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欣赏的图片、音乐,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
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
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媒体运用
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色彩工具
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学生作业
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1.课件出示平面效果的
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
2.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
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赏评拓展
1.赏评作业。
2.展示运用渐变色装饰的生活用品,如:纱巾、服装、包装盒等。让学生课后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运用渐变色彩来装饰的。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第2课彩云衣
教学程序
(活动一)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涂色游戏
趣味导入
1.教师让学生在一张小白纸片上用1一3种颜色涂画。
(提出游戏要求,激发学习欲望。)
2.学生采用油画棒任意选2—3种色彩,自由涂满白纸。
(学生尝试作业,时间为3分钟。)
CAI课件呈现游戏的规则、内容、方式、时间。
剪纸游戏
趣味伸入
1.教师示范将涂满色彩的白纸剪成一件小背心。
2.学生也将自己的作业剪成一件背心。
(将方形纸对折剪缺成背心。)
教师示范用的纸(已涂满色彩)和剪刀。
作业评析
渗透知识
1.教师将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张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
(1)有的小背心只用一种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2)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柔和对比。
(3)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强烈对比。根据色相的对比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理解。
3.学生将涂好色的小背心按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柔和对比分别贴在两类衣架上。
(作业评析既巩固涂色方法,又渗透色彩知识。)
学生作业、衣架
观赏教材
小组讨论
1.欣赏教材中的服饰图片做辨析小训练。
2.小组讨论。
3.分别呈现讨论的结果。4.教师小结色彩的对比知识。
CAI呈现教材中的小训练(包括图片及讨论内容)。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教材中任选一套服装进行色彩搭配。2.学生作业、播放音乐。播放音乐
A段:活泼、跳跃 B段:轻柔、舒缓 评析交流
1.学生作业互评。
2.请“小设计师”谈自己的作品。
3.请“小设计师”针对自己今天身上穿的服装谈感受,也可请同学点评。学生作业 欣赏服装
1.听故事,了解服装的起源。
2.欣赏服装,了解服装随着社会生活而发生的一系列演变。(1)引导学生欣赏款式各异的服装。
(2)引导学生欣赏面料不同的各类服装。引导学生去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CAI课件呈现各类服装的图片。
(活动二)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一看:(导入)这些衣服都有什么特点?(小结:都是有图案、花纹装饰的服装。)以课件激起学生兴趣,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并思考衣裳特点.课件:服装的图片。想一想:(分析)1.衣服由哪些部分构成? 2.只要改变衣服的一部分,就能改变衣服的式样。[出示课件] 3.看看同桌,你与他的衣服哪些部位不一样? 4.小结。
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衣服的构成。2.学生观察图片,寻找几件衣服的区别。3.引导学生寻找自己与同桌的衣服区别。课件:不同衣领的衣服式样图片。试一试:(探索)1.这是一个花朵图案,如果它向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什么?(花边)
2.请你把下面四条花边添画完整,并想一想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直立式;倾斜式;相对式;波浪式。)
运用这些规律,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花边。[出示课件]
3.选择花边图案装饰在衣服合适的部位。
4.小结。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添画与欣赏。
3.几名学生上台,选择花边粘贴在一名学生衣服及老师衣服上。其余学生评价。
1.课件:演示花边的形成。
2.课件:几种规律的花边图片。
3.绘制的花边范品。
说一说:
(设想)
1.欣赏学生作品。
2.说说你的想法(你想设计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与周围的同学讨论,派代表说。
学生说想法。
课件:欣赏图片。
圆一圆:
(创造)
1.设计一件有花边或全身图案的单件上衣。
2.小结。
学生自主设计。
音乐
换一换:
(合作)
1.演示剪贴、添画过程。
根据这些衣服的风格,还可以设计出配套的下装。
2.与同学交换,根据他人设计的服装再进行配套设计。
学生交换设计。
1.实物投影仪。
2.课件:欣赏学生作品等;音乐。
议一议:
(评价)
1.你从同桌那儿学到了什么?
2.你们共同设计的服装有什么风格?适合什么人穿?适合什么场合穿?
3.总结下课。
学生自评、互评。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第3课布艺温馨
(活动一)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一看,试一试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1.课件展示现代家居中的布艺制品。
2.课件展示民间布艺制品。
3.课件展示课题。
玩一玩,做一做
4.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5.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6.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1.课件展示:
(1)“快乐转盘”:将原材料设计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2)“百变魔方”:将原材料局部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折叠、收紧或挪动一下,产生新造型。
(3)画面竞猜:一一展示学法指导提示图。
2.实物投影:展示小组作业时出现的纱线滑落、毛边、须边等状况。
评一评,说一说
7.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8.学习引申:
(1)课件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课件展示:
(1)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图片资料(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笔筒等)
(2)童话剧表演:部分学生运用布艺小品为道具表演童话剧。
(活动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家中废弃的衣物或布料、针线包、剪刀,以及装饰用品,如:丝带、绢花、纽扣等。
教师:实物挂袋,图片,备用布料,设计纸若干。
激趣
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等等。
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
事先将布艺挂袋挂在黑板上显眼的位置。
探索
1.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
2.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
(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
谁来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基本/基本型口袋/单袋型
外形\异型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
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重新展示图片)
(将雏形的设计图纸附件分发到各组,组内交流,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设想。)
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
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
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硬度、编织方法以及花纹特点、色彩)。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
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幻灯、挂图形式都可。
多媒体演示多款设计的演变。
多种布料的特性和可用的范围。
尝试
分发设计纸。
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设计。
充分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完善自己的设计。
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播放轻松的音乐。
欣赏
展示自己的设计成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合作组合。
学生作业
分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每2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
第4课搭架子
(活动一)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创设情境
欣赏架子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特别的展览会——架子博览会,展出的将是一些什么呢?
2.我们进入各个展厅看一看吧。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展厅先看。
3.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呢?
4.导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架子,让我们把自己搭建的架子也拿来参加博览会吧!
课件l:“架子”展览会标题出示。
课件2:展览会大门徐徐打开,出现了一个个小展厅的门,点击门进入各个展厅(书架厅、古董架厅、铁艺花架厅、CD架厅等)。配乐,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各种架子。
分析方法
1.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各种图片。
2.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小结:
图1,主体由细竹枝搭建,周围有软性的藤萝缠绕,还插上了颜色鲜艳别致的干花干果。硬和软的材料相互对比,形状高低错落,色调和谐统一。
图2,画架由树棍和绳子组成。用粗木棍搭建出架子以后。再用粗麻绳进行捆扎,正好适合麻质的画布。(用了粘贴、捆扎等方法。)
图3,用筷子搭建出架子。
3.你带来了一些什么材料,适合用什么方法搭建起来呢?
课件展示教材上的架子图片。
教师示范
来看老师用筷子搭建一个架子,一边搭,一边介绍捆扎、粘贴等制作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固定架子,也可以不固定,直接搭建起来就可以了。(教师在示范制作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中来,与教师一起来完成作品。)
用于示范的材料及教具
自主制作
学生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自主制作。可以将搭好的架子放到教室中间的展示台上来。
布置展示台评价交流
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我们自己的“架子”展厅,先向同学们介绍你自己的作品。
3.再说说你最喜欢的架子作品。谁的最美观,谁的最牢固,谁的最有创意?
学生作业
(活动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分析
1.欣赏教师制作的果篮实物,转动观看,想想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又用什么来连接的呢?(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用筷子制作的,再用胶粘连。可以拆分果篮,让学生对制作材料和粘贴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
果篮实物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果篮图片。
分组制作比赛
1.引导思维:给你一些筷子,怎样把它搭建成三角形的篮子呢?
分组讨论,尝试拼一拼,摆一摆。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小结:篮子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篮底,一个部分是篮身。篮身可以用3根筷子交叉搭建,篮底可以把筷子平行摆放,然后粘贴在篮身下。
教师对502胶的使用和切割筷子的方法进行示范:
(1)502胶黏性很强,如果不小心粘到手上或者不应该粘到的地方,就会带来麻烦。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地将胶水点到该进行粘贴的地方。
(2)切割筷子要用到小刀,一定要小心使用,先用刀刃切割筷子四边,将四边切出缺口,再用手把筷子折断就可以了。
2.比赛
分组(四人一组),比赛搭建三角形果篮,看哪组分工合作得愉快,完成得最快最好。
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1.在3分钟之内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小果篮。
2.制作得精致平稳的小组获胜。
3.课件出示快节奏的音乐,营造比赛气氛。
反馈评价
1.大家评选出最好的果篮,教师把精致的和粗糙的进行对比评价,引导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美观。
2.说说刚才制作中有些什么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
用于比较的所有的果篮样本
深入欣赏
了解做法
1.欣赏其他形状、其他材料的果篮,分析制作的方法。如教材上放杂物的方形篮子,就是用四根吸管互相穿插组成正方形。十个这样的正方形交叉摆放,再做上底就可以了。
如放苹果的大果篮每层由8根较长的筷子组成,两层形成16个角。筷子的摆放都采取了渐渐朝下收缩的做法,所以大果篮上大下小。放红枣的果篮以及红色的杂物篮将筷子进行了切割,造型别致,颜色漂亮。
2.巩固制作步骤。
课件出示制作步骤。
评价交流
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
2.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组制作的作品。介绍的时候要突出制作的特色。教师带领学生评一评各组制作的果篮。
总结
我们今天做的果篮和杂物篮,可以放在家中,又实用又美观。这说明,只要有心,生活会通过我们的手变得更加美好。
第5课周末日记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带上自己在周末活动里的一些照片。
谈话导入呈现学习任务
1.同学们,在一周里你们最喜欢的是哪几天呢?为什么?
2.平时,你们的周末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呢?在周末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学生漫谈自己在周末与亲人、朋友、同学之间最喜欢开展的活动:如郊游、学骑车、体育锻炼、学特长等等。
交流欣赏自己带来的在周末里的照片。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喜欢度周末,因为周末的生活轻松惬意,我们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好好休息,轻松娱乐或学习锻炼„„周末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充电站,合理安排、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这节课,我们就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我们周末生活的美好时光,好吗?
实物投影仪、照片
尝试体验
探寻发现
游戏激趣
了解学情
发现问题
分析讨论解决人物的动态表现问题
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静止状态的简笔画人物。2.问题:怎样画才能使静止的人物动起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些物品,如足球、羽毛球拍、扫帚等)
尝试练习:改变黑板上静止人物的头、躯干、四肢的动作,看谁在一分钟内画出的人物动态最多。
思考1:人体的结构
思考2:人体的动态变化是由身体的哪些部位产生的?
师生评价、讨论、总结。
1.统计每组表现的人物动态的数量,对学生的参与、表现予以评价、肯定。
2.发现学生尝试作业中的问题,如弯腰、下蹲等动态的表现。
3.师生共同解决尝试作业中的问题,结合教师示范,讲解人物动态表现的合理性。如跑的动态是身体前倾,两臂前后分开,双腿迈开,双腿迈开的弧度越大则速度越快„„小结:人体的结构可理解为头部、胸部和髋部这三大部分再加上四肢。人体的各种动态变化都是由身体各关节的变化而产生的,如颈部、腰部、手肘部、膝盖等。掌握了人物动态变化的要点,能帮助我们更生动地表现生活中的人或事物。
演示
作品图片、粉笔演示
作品赏析
认知感悟
出示表现周末生活题材的绘画作品,师生欣赏、评述。
《放风筝》、《学骑车》、《修鞋》、《林间》。
1.分析画面表现的主题内容。
2.画面中人物活动的动态、表情分析。
3.相关环境的表现及添加适当的文字能使周末日记更显精彩!
实物投影仪、图片
交流感受
自主表现
欣赏了画家及同学们的作品,如果我们也来把自己周末里美好时光记录下来,一定非常有意义!
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周末里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或人物呢?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作业要求: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在周末里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或人物。
交流评价
课后拓展
1.自评。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在周末里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事。
实物投影仪、图片
第6课勤俭小管家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欣赏
1.观看课件和实物,欣赏各种造型有趣的储钱罐。
2.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勤俭“小管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1.课件:播放新编储钱罐的歌谣,展示各种造型有趣的储钱罐,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2.各种自制的储钱罐。
二、探究
1.每组分发一个不同立体造型的自制储钱罐,共同观察研究:
(1)这个储蓄罐主要由什么立体几何形组成?试猜想若将其各个面分别展开会是什么图形?(请学生说一说,然后观看课件直观演示。)
(2)你能画出这个立体几何形的平面图吗?组内同学合作试一试。(请学生先想一想,再画一画,然后折一折。)
(3)把储钱罐拆开看看是怎样组成这样的立体几何形的,和你们画的对比一下。
注意:①展开的六个面必须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平面图形。②有的立体几何形有几种展开方法,可以画成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梯状立体形等(课件演示)。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2.讨论选择:
(1)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相应的立体几何形。
(课件)
(2)想一想,议一议:
a.下列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几何形?若不能,请你想办法修改一下?每位学生思考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由小组作中心发言。
b.课件直观演示,进行修改总结。
1.课件出示研究题目。
2.不同立体造型的自制储钱罐发给每个小组。
3.课件直观演示各种立体几何形与平面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4.课件演示正方体由底面展肝和侧面展开得到的几种不同的平面图。
5.课件出示,学生上台操作。
6.课件直观演示。
三、制作
1.画平面图制作立体几何形。
注意:绘制平面图时,在恰当的位置留下粘贴连接的位置。
(课件)
2.让学生根据自己做的立体形展开想像,并说说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把它装饰成有趣的储钱罐。
注意:投币口的大小可根据一元硬币的大小来确定,投币口一般开在朝上的位置,也可通过你的想像,设计在恰当的位置。
3.学生独立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除了用立体几何形制作存钱罐外,还可以巧妙利用李纸盒塑料瓶等废弃材料的外形特征制作存钱罐(课件欣赏)。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一个这样的储钱罐。
1.课件直观演示。
2.播放歌曲《我是“小管家”》。
3.课件展示欣赏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的储钱罐。
四、交流
1.请学生给自己做的储钱罐起个名字,并通过视频展示台从储钱罐的外形和功能以及制作的方法上向大家进行介绍。
2.师生共同欣赏点评。
五、拓展
1.观看故事片段,课后自己收集有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2.开展“节省一角钱”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平时节省的零花钱放进自己做的储钱罐里,慢慢积攒下来捐给希望工程。
3.课后制作一张零用钱开支表,学会计划理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播放周恩来总理为了支援前线,自己舍不得吃菜来节约每一个铜板的故事。
第7课闹花灯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感受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引导回忆:元宵佳节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通常会干些什么活动?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做一盏漂亮的花灯,也来闹闹元宵佳节。
3.板书课题:闹花灯。
CAI呈现:热闹激扬的民乐配上元宵佳节家家团圆、处处花灯明亮的场景。
观察分析
1.欣赏民间艺人花灯作品:彩扎类和刻纸类,提问:你发现这些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归类,板书:
一、彩扎类;
二、刻纸类。)
2.欣赏民间艺人彩扎类花灯作品,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彩扎花灯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CAI呈现花灯图片
方法指导
1.教师出示一个花灯成品,请学生上台将它一步一步地拆开,引导学生观察、逆向分析花灯制作过程,教师做适当的示范:
(1)捆扎:选材、设计骨架、扎骨架。
包扎:涂胶、贴纸;
(2)(3)装饰:上灯、扎穗、描绘或剪贴;
2.欣赏学生彩扎类花灯作品,提问:这些作品的选材、造型和装饰分别有什么特色,和民间花灯作品有什么不同,你也能试着做一个花灯吗?
实物、视频展示台
CAI呈现花灯图片
自主表现
1.学生分小组动手合作制作一盏花灯。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音乐
评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悬挂展示。
2.提问:
(1)教室里的花灯展上,你最心仪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2)做花灯时,你遇到了困难吗?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解决的。
(3)你的花灯的造型受到了哪些东西的启发?
(4)你能让自己做的花灯亮起来吗?
第8课石头说话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寻找发现
1.教师出示“百宝箱”,请学生上台摸“宝贝”。
2.教师每组分发一袋石头。
3.教师启发:“小猪”是怎样变出来的?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了解石头的各种形态。
1.学生上台“摸宝”,并谈谈手感,猜猜“宝贝”的形状,说说“宝贝”的颜色、花纹。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说说为什么。
3.学生发现,老师事前装在袋子里的石头彩绘“小猪”,并了解制作方法。通过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制作方法。
课件出示:添画。
尝试体验
1.教师组织学生尝试作业。
2.教师启发:你在制作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教师启发:学生在尝试中解决问题。
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评价。
1.学生尝试体验感受。通过尝试,巩固了解制作方法。
2.学生谈制作时遇到的困难。
3.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解决学生添画时用颜料绘画的技术问题。
4.学生开展评价。通过展评使学生了解选择合适(形状、色彩、花纹、手感)的石头,根据特点添画。
课件播音乐。
视频展示台展评学生作业。
欣赏启发
1.教师出示许多单个石头彩绘作品。
2.教师出示拼摆石头彩绘作品。
1.学生欣赏,了解添画的内容。通过欣赏拓展学生思维。
2.学生欣赏,了解拼摆、添画作品。通过欣赏启发学生可拼摆石头,再添画。
课件出示单个石头彩绘作品;表现内容:动物、人物、植物等等。
课件出示拼摆石头彩绘作品。
创作表现
1.教师出示作业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了解作业要求。
2.学生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石头,根据石头的特点进行添画或拼摆成一个有趣的形象。课件播放音乐。
活动评价
1.教师播放课件,设计情境:瞧,它们都忍不住要和我们说说心中的话。
2.教师组织学生用自己的作品说几句心里的话。
3.教师播放课件,课堂小结。
1.学生观看课件。设置情境,为学生活动提供范例。
2.学生上台用石头作品进行演讲介绍。通过活动开展自评,进行环保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3.学生欣赏。提高学生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课件播放小石头说话的动画。
课件播放玉雕作品、石雕
作品等等。
第9课家乡古建筑
(活动一)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考察小结导入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述说后
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二、引导分析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多媒体演示或打出灯片,电脑制作时用闪现功能或变色效果。
三、深入了解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更好更快。
四、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可用大屏幕打出一清晰古建筑图片进行线描。
五、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
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六、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
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
七、评价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
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
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
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
(活动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新课导入
1.观摩一组线画古建筑的学生作业,诱发学生创作灵感。就造型“新颖、独特”方面引导学生作简短讨论。
2.教师小结:建筑就像一首凝固的诗。中国的传统建筑从亭台楼阁到民居小院都凝聚着建造者的智慧,每一件作品就像同学们的画一样,既遵循一些共同规律,又显示着个人的独特思考,好作品来源于创造。
多媒体投影仪或幻灯及灯片6—8张
二、引导分析
1.欣赏建筑陶艺小工艺品。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件陶制小玩意,有小亭、小塔、小屋、小桥。这些小玩意一般用来制作假山盆景和园艺造型装饰用品。它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组合运用。同学们从前面往后面互相传递着摸摸看看。看完了的同学请思考屏幕上的连线题。陶艺作品上这些局部用了哪种我们学习过的制陶方法:瓦纹(刻画)亭柱(搓条)塔窗(镂空)桥面(压板)屋顶(手捏)。
2.指导答题,为学生创作做技术准备。
提出要求:分组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讲台并用鼠标点击互相对应的两个词语。之后,老师分别请五位同学上台答题。
3.小结。同学们有了过去的学习基础,又经过小组讨论,几位同学顺利完成了答题,老师带来的这些建筑小玩意的制作方法就这么简单。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做?
打出连线题:
瓦纹(刻画)
亭柱(搓条)
塔窗(镂空)
桥面(压板)
屋顶(手捏)
三、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综合运用已有的陶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泥做小亭子”(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俗话说“方法都一样,造型各不同”,请想想你将设计制作一个怎样新颖独特的亭子来呢?把好主意告诉大家。之后,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创作思路,有圆顶亭,有四面、六面亭,还有双层亭„„好!老师期待着大家新作品的成功。
板书:
泥做小亭子
四、学习活动开始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陶泥及其他材料做小亭子,教师行间指导,解决有关学生的个别问题。
作业所用材料及泥工工具
五、作业展示评价
1.请学生“一分钟简介作品”。
2.分组观摩。
3.课的总结:作业方面、纪律方面。
4.并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到架子上晾干,以备烧制。
学生作业
第10课演戏
(活动一)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欣赏导入
1.教师拿自制的小偶人表演。
2.你们在哪里看过这样的表演?
3.欣赏小偶人表演片段。
4.出示课题。
小偶人表演的片段影片。
二、交流尝试
1.出示三个问题:
(1)小偶人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2)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呢?
(3)小偶人的各个部分是怎样固定的呢?
教师分发教具,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触摸、讨论。
板书:填充、绕团、捆扎、包扎、编织、折、粘贴等。
2.教师示范:
(1)师问:你想把谁做成小偶人,他长得有哪些特点呢?(板书:抓住人物特征)你会选择哪些材料做小偶人的哪个部分呢?你会用什么方法做小偶人?
(2)师生互动制作小偶人。
3.演示分析制作过程中难点部分。
4.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分析其材料的选择以及制作的方法。
利用幻灯片分解教学:
1.小偶人制作步骤;
2.材料搭配分析;
3.难点直观分析;
4.优秀小偶人作品欣赏。
三、分组制作
1.展示学生已知的一些故事,分组选好其中人物形象。
2.提出制作要求。
3.分工合作。
4.教师指导。
出示很多熟悉的故事和情节中的人物。
四、作品展示
1.分组来进行演戏。
2.提问:
(1)你最喜欢哪个小偶人?为什么?
(2)你制作的小偶人有缺点吗?
(3)你还将怎样来改进你的小偶人呢?
展示平台上进行演示。
(活动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导入
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欣赏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木偶表演片断。
2.请学生谈谈对片中哪部分印象最深刻。
3.小结:木偶剧等儿童戏剧活泼有趣,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它包括偶人制作、舞台布景、表演等几部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小偶人,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制作舞台。
4.揭示课题。
课件呈现表演片断
了解制作步骤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用纸箱制作舞台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观察到的舞台制作方法。
3.师小结制作步骤:
(1)切挖纸箱(师示范制作)。
(2)装饰。
4.引导学生思考装饰方法:
(1)除了绘画方法外,还可用哪些方法装饰舞台?
(2)师小结,装饰方法干变万化,可用剪纸、粘贴、堆塑等等(相机示范)。
5.引导欣赏用以上方法装饰的舞台。
课件呈现制作过程
课件呈现图片
课件显示讨论内容
合作探究
加深理解
1.师在学生作品中挑选出两只小玩偶,描述这两只小玩偶一起外出旅行,途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请同学们为它们设计表演的舞台。设计时思考以下问题:
(1)舞台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
(2)舞台布景装饰些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
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3.小结:舞台可用多种材料、方法制作。而布景则随着剧情的不同而变化,作用都是为了衬托表演,但不能喧宾夺主。
玩偶教具及制作过程演示
创造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两人一组合作为制作的小偶人设计制作一个舞台。
2.生制作,师指导。
评析交流
1.展示学生作品。
2.学生评析、谈感受。
3.师小结:舞台设计富有创意,制作精致,装饰美观。
学生作品
知识迁移
1.介绍舞台美术知识。
2.欣赏舞台多幕布景和移动式布景。
3.欣赏大型晚会舞台布景方法。
课件呈现
第11课联通信息
(活动一)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交流学习,初步感知
1.交流有关电话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1)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参与。
(2)师生自由交流。
2.通过交流感受电话机丰富的造型,了解电话机不断更新的实用功能。
图片和文字资料
二、欣赏感受,开阔视野
1.视频仪展示部分学生搜集的电话机的图片。
2.师生欣赏,认识电话机的外形结构特征:由基本形组成。
3.多媒体演示,欣赏各种造型的电话机:普通电话机、仿古电话机、异形电话机等。
1.视频展示台
2.Powerpoint演示
三、初步表现,指导方法
1.教师提出要求:观察教材或搜集的图片中的电话机,用流畅准确的线条描绘其外形结构。
2.学生开始画。
3.作业反馈。
(1)描画时注意用线流畅。
(2)注意形的穿插和遮挡关系,表现电话机的立体感。
(3)注意构图。
四、仔细观察,深入表现
1.欣赏教材中的优秀学生作业。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表现电话机的功能键、装饰花纹等细节。
3.学生接着画。
多媒体:背景音乐教材
五、欣赏评价,教学延伸
1.自由展示作业,交流感受。
2.多媒体演示,欣赏街头的电话亭,布置课后观察作业。
Powerpoint演示
(活动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切入主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新城市”的平面示意图,导人教学活动:为“新城市”设计公用电话亭。
2.观察“新城市”的环境,师生围绕“我在哪里设计?配合周围环境怎样设计?”的话题展开讨论。
教学用图
二、欣赏激趣,发现特点
1.课件演示,欣赏电话亭的图片。
2.结合课件简要分析电话亭的形体特点:由各种基本的立体形组成,分为顶罩、亭壁、亭柱、基座及电话等部分。
3.说说你的审美感受。(造型简洁)
Powerpoint演示
三、创意设计,反馈指导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商讨一下,你们准备用哪些基本形来组成电话亭的各个部分?并根据你们的想法,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有创意的电话亭。
2.学生讨论并画电话亭的设计稿。
3.反馈指导。
四、尝试制作,探究方法
1.根据设计稿,尝试把电话亭的主要部分做一做。(把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造型可以用一些什么方法?)
2.学生归纳所运用的纸工制作的技法:剪、折、卷曲。
3.以卷曲法为例,因卷曲的程度、方向等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造型。
4.师生共同探讨组合电话亭的方法:
(1)相同形组合成不同的造型;不同形可以有丰富的变化。
(2)所运用的技法:粘接、插接。
纸工工具及材料
五、分工合作,创意制作
1.提出活动要求:
两人一组,以一名同学为主,另一名同学参与制作,先修改设计稿,注意制作出造型简洁、富有创意的电话亭。
2.学生开始活动。
多媒体:背景音乐
六、“装电话亭”,欣赏评价
1.把“公用电话亭”摆放到“公园、街头的平地”上。(根据环境摆放电话亭。)
2.根据评价建议,自由欣赏、评价。
学生作业
第12课飞机工厂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直观感受
1.欣赏直升飞机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有谁了解有关直升飞机的知识?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以组为单位推举同学发言。
认识直升飞机的垂直起飞和飞行,小结直升飞机的简单飞行原理和直升飞机的分类。
3.欣赏直升飞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4.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直升飞机工厂。
课件出示:直升飞机飞行影像片断课件出示;动画课件出示;各种造型优美的直升飞机的图片。
展现设想
1.欣赏直升飞机范作。
引导思考:制作这些直升飞机用的什么材料?有什么巧妙的地方?
2.提问:
用得巧,做得妙,巧在什么地方?妙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展示本课的重点(巧用材料,妙在出新)与制作直升飞机的穿插、粘合等方法和过程。
3.小结:
根据材料的外形、质感特点,结合恰当的工具进行穿插、粘合,就能够创造出新颖别致的直升飞机造型。
4.漫谈制作设想并小组发表。
学生组内交流直升飞机的制作设想,综合小组成员意见,推举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制作小组的巧用材料、妙在创新的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优秀直升琶机造型录像。
课件出示:动画。
制作表现
小组组合
1.角色分工。
要求:每一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担任总工程师,负责整个制作小组的设计制作、分工与协调。并负责安排组内成员承担直升飞机各个部件的制作任务。
2.制作活动:根据材料特点,模拟制作一个直升飞机模型。
制作要求:
(1)时间:15分钟。
(2)纪律:讨论声低,以组为单位,团结协作。
(3)正确操作工具,注意安全,讲究卫生。
3.学生作业时,循环播放各种直升飞机图片,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时间指示钟显示制作时间。
课件出示:各种直升琶机图片出示;白行制作的时间指示钟。
成果展示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出示“新世纪雏鹰直升飞机展”背景,并以小组为单位,总工程师轮流上台展示各制作小组的成果。
要求:说说各直升飞机的巧妙之处,并开展简单的推介宣传。
2.教师或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采访与参观。
课件营造情境。
学生习作
教学拓展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水果电动直升飞机模型,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创作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出示:电动直升飞机模型。
第三篇: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课椅子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及不同功能的椅子,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设计。制作各种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
难点: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三、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功能、不同造型的椅子图片)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肢体表演。教师:椅子不但提供人休憩,还记录着不同的故事。无论儿童的小木椅,还是老人的竹摇椅,都让人充满着记忆。请你试着用肢体来表现一种椅子的造型,可单独进行也可和同学合作来表现。
(2)仔细回想在你生活中看过的各式各样的椅子,你觉得哪一张最特别而让你印象深刻?揭示课题《椅子设计》。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图片及其他艺术家的各种设计作品,启发设计灵感。
(1)认识不同功能的椅子造型的差异。
(2)比较平日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椅子和艺术家所创作的椅子有什么差异。
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引导谈话:我们从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例如口腔医院提供给病人所使用的椅子,它的功能中就有一种是为了让病人在看牙齿时能转移疼痛注意力,椅子上加装了电视和按摩设备呢。
(2)同学相互交流感受和设计意图。
①你想设计一把怎样的椅子?你觉得你梦想中的或是未来的椅子会有哪些功能?
②你设计的椅子会提供给哪些人使用?它有什么特色?适合摆在什么地方?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用立体纸造型来设计、制作椅子,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造型新颖、功能多样、色彩和谐的椅子纸作品。(2)可另附设计说明。
5.展示作业,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造型新颖、富有创意的作业,全班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民乐放光彩
一、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中华民族乐器,了解其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能运用写生的形式画出学生喜爱的民族乐器或民乐演奏图,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民乐文化的情感,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画画学生自己喜爱的乐器,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难点:要求画出乐器特点及民乐演奏图。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准备熟悉或喜欢的民族乐器图片资料,及常用的绘画工具等。
(教师)民族乐器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欣赏民乐。
(1)欣赏民乐演奏的场景: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中华民族音乐会,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走上了世界音乐的最高舞台。
(2)学生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3)教师小结:我们应该热爱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民乐文化。
(4)出示课题:《民乐放光彩》。
2.探讨民乐。
(1)认识教材中的民族乐器,说说这些乐器的造型、色彩和演奏的音乐特点。
(2)分组讨论:讨论本组和其他小组所带图片资料里乐器的造型、色彩等特点。
(3)展示常见的以及一些特殊的乐器,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
3.写生乐器。
(1)提示:用写生的形式画出自己喜爱的民族乐器;注意把这些乐器的特征表现出来;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要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延伸。
(1)小结本课内容。
(2)让学生课外观赏中国传统民乐的演奏(碟带或电视节目),下节课创作《民族乐器演奏图》。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请会演奏的学生带乐器。
(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作业讲评。
(1)师生互评上节课作业的优缺点。
(2)教师小结:表扬作业优秀的同学,指出画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要求学生注意表现这些乐器的造型和色彩等特点。
2.体验演奏。
(1)请班里的小演奏家演奏民乐乐曲。
(2)演奏者和听众共同交流感受。
(3)请学生在不同民乐中试着模仿一下演奏各种民族乐器的姿势。(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这些姿势并感受气氛)
3.学生创作。
(1)学生思考如何创作民乐演奏图。
(2)指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提出建议。
(3)创作提示:创作一幅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演奏图;注意画出演奏者的姿势、欣赏者的反应及现场的气氛;注意色彩的和谐搭配。
(4)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与延伸。
(1)作业展评。(可以投影仪放映和在黑板上粘贴等形式进行)
(2)有兴趣的学生课外继续探讨民乐文化和向民乐艺术家学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舞台美术设计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舞台美术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感受舞台美术设计所带来的综合艺术效果。
2.尝试设计课本剧的舞台美术场景与道具、服饰,并进行排练与演出,提高学生将艺术设计与大胆实践创造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勇于艺术实践的态度,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舞台美术的基本了解、艺术感受与设计制作。
难点:组织开展以舞台美术的方式进行排练与演出活动。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签字笔或水彩笔。
(教师)教学(包括经过剪接的舞台演出片段、不同类型的舞台美术图片,舞台场景设计的草图、舞台表演幕后情况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我们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每天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各种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艺术,你们看过什么舞台演出?哪一场演出你印象深刻?(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小结:各种各样的舞台表演都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我们一般把它称为舞台美术。
(2)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2.感受了解。
(1)为什么说舞台美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综合了哪些艺术手段与形式呢?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艺术享受?下面,我先播放一段精美的舞台演出,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2)交流讨论,教师概括、小结舞台美术的特点与需要设计的内容,并以《报童》的舞台美术设计做进一步的图示说明。
3.学习舞台美术布景的设计。
(1)通过展示布景设计的有关图片,如西博会晚会、舞剧《大梦敦煌》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些布景是以什么作为舞台的主要形象的?为什么?在整体的设计上还考虑了哪些因素?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总结主题形象在整体舞台美术设计中的意义及其他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如灯光、道具、天幕等。
(3)欣赏几幅舞台场景的设计草图,强调草图的基本设计要点,如要突出演出主题、选择主题表达的形象、注意舞台欣赏的视觉效果、说明性地大概画出舞台设计的基本效果等。
4.布置作业,鼓励设计。
自己选定一个课本剧或童话剧,然后用草图的方式画出舞台美术的整体设计。也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一位同学画出集体讨论的大概设计意图。
5.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6.交流设计意图,展示评价。
请学生上讲台把自己小组的设计草图通过投影仪放大,然后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如创意是否新颖,主题形象如何、设计是否会得到较好的舞台效果等。
7.课堂小结,教学拓展。
①通过教学播放舞台演出的幕后画面,如化装、做道具、搭舞台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②布置学生为下一节课的设计制作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并结束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制作工具,彩色纸、毛线等材料。
(教师)彩色卡纸、水粉画工具、几件做好的服饰、道具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几件演出的道具,如课本剧《龟兔赛跑》中的头饰、服装等,请两位学生上讲台进行角色装扮,并简单地按设计的台词与动作表演一个片段。(可以在课前对这两位同学进行一些简单的表演辅导)
(2)揭示新课的学习要求:设计制作舞台剧表演的服饰与道具等,然后进行表演。
2.研究角色与道具。
(1)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研究与讨论:从上一节课的舞台场景设计中评选出几个优胜的方案,作为小组的舞台剧目,并对剧目中的角色进行设计与讨论,如服装、头饰、道具等的制作方案。
(2)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对学生好的方案与创意进行积极的肯定。
(3)欣赏童话剧《大树妈妈》、课本剧《龟梯赛跑》的服装造型、布置设计、道具制作等。
3.指导制作。
(1)教师出示几件设计制作的实物,如头饰、服饰、道具等,请学生观察、研究是运用了什么材质,用哪些方法制作出来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要演示一些立体制作的要点与方法,为了节省时间,有些局部先做成半成品。上课时,教师将最关键的部分以及细小的地方,通过实物展示台进行放大演示,也可以结合一些过程图、方法示意图来说明,帮助学生掌握立体制作与局部美化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与创造。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为本组选定剧目的角色设计制作头饰和道具等,并由组内同学担任角色,自己设计台词与动作,进行化装与彩排。
5.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适当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共同合理使用,开展积极的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6.展示表演,交流评价。
各小组的角色化好装后上讲台前面的空地进行表演,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如最佳服装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道具奖、最佳表演奖等,肯定学生积极的表现,让学生体会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
7.课堂小结,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在班队活动等机会继续更好地开展艺术表演活动。
教学反思:
第四课小小果壳箱
一、教学目标
.了解果壳箱的结构和功能等,初步学习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造型独特又美观的果壳箱,并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通过果壳箱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果壳箱。
难点: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
(教师)果壳箱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引导谈话。
(1)你见过有哪些果壳箱?
提示:果壳箱有室内、室外的区别,在材质上亦应有不同的要求。
(2)你知道果壳箱的作用吗?
激发学生关注果壳箱的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唤醒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揭示课题《小小果壳箱》。
3.欣赏比较。
(1)欣赏教科书第10页左下角的两幅范作,想一想,这两只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2)欣赏果壳箱的图片,说一说这些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创新之处?
4.启发想象。
(1)果壳箱的外形设计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果壳箱的投入口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3)对于果壳箱的功能设计,你有什么独特的想法?
5.学生创作。
(1)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新颖的果壳箱。
(2)提示果壳箱的标志应醒目,色彩应与环境协调。
6.作业展示。
(1)自评。展示自己的作业,并介绍作品最得意或不足之处。
(2)互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选出最喜欢的作业,并说说理由。
(3)师评。根据学生的评价,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等。
7.课外延伸。
(1)垃圾不入箱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2)怎样根据居住的城市的特点设计分类垃圾箱?
教学反思:
第五课中华扇子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关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难点: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工具,收集一二把好看的扇子带到课堂
(教师)教学,可以包括一些优秀的中华扇子、人们日常使用的扇子、扇面画等图片,教学是凡用的工具与材料,裁成扇面的宣纸(学生作业用),好看的几把扇子等。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们是怎样纳凉消暑的?
简单交流,教师引出《韩熙栽夜宴图》,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然后请学生观察:“古人是怎样纳凉的?”
揭示课题《中华扇子》。
2.了解与感受。
(1)设问:“画中的扇子叫团扇,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回答交流,了解扇子的有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中华古代的扇子图片。
(2)比较分析:现在我们日程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棗结合学生的交流与回答,教师再展示一些适合学生欣赏与感受的扇面国画作品。
3.布置作业。
在感受扇面作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创造性临摹。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由于刚画好的扇面展示起来不太方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互的评价活动,评价的标准可以这样建议:你学习的是哪一幅扇面画?是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画面的安排是否好看?等。
最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较好的作品用扇面的底板与骨架进行展示,并开展一些全班性的评价交流活动,进行共同的学习与提高。
6.课堂小结拓展。
教师小结:从中华扇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的优秀与伟大……
拓展要求:课外制作或购买一把白底的扇子,然后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美化。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表现的工具。
(教师)学生扇面形的作业纸,教学示范的工具与材料,教学的,上节课学生优秀的扇面临摹作业、有代表性构图问题的作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欣赏交流。
出示上一节课的优秀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评价,结合进行简要的点评与肯定。
再出示一些上节课在画面构图方面不太完善的作业,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与分析作品中不太完善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这一节课学习的要求棗自己创作一幅扇面的水墨画作品。
2.作品分析,了解扇面画构图的特点:
点击,出示几幅扇面画的作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与分析:“扇面画的构图与一般国画的构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观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
进一步点击,出示课本中同一题材、但不同构图方式的三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哪一种比较合理,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陈述自己的理由,教师给以肯定与补充。
3.提出作业要求,进行创作指导。
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自己组织的材料构思一个画面,用水墨的方式进行表现,要求画面的构图合适好看。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水墨创作素材,如水果、花卉、山水等,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这些素材,构思一个画面,教师进行简要的水墨示范,并在示范中讲述扇面画一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提出绘画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与表现,并使构思独特,构图好看。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的构思,欣赏水墨表现的趣味。
6.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六课亭子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能用写生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写生的方法画出熟悉的亭子。
难点:设计出新颖的亭子来。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参观家乡的亭子,准备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师)、五星卡片(教师自己设计的奖励卡片,上面有五星)、范画等。
教学过程
.比赛导入。
(1)速写比赛(要求:同学们把课前参观的亭子用速写的形式画下来)。
(2)师生评画,对于作品优秀的同学用卡片奖励。(注意:学生的速写不必要求太严,只要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色彩和谐,并有自己的想法即可)
师生交流本地亭子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小结:亭子是人们休息的地方,亭子常设于山间、水际、路旁、林中,大多四周敞开,与自然融为一体,也是传统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欣赏名亭。
欣赏:中国的名亭;教师重点介绍一两个,请学生说说还有其他什么名亭,以及各自不同造型特点。
小结:亭子的种类和特征。
3.研究结构。
教师出示范画:园林建筑中各种亭子的平面示意图,主要针对亭子的结构进行研究。
学生范画中各种亭子的结构特点。
4.学生作业。
(1)提示:用绘画写生的形式画一画家乡的亭子;注意表现亭子的造型特点;添画漂亮的风景来映衬亭子。
(2)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延伸。
(1)表扬作业优秀的同学,并用五星卡片奖励。
(2)小结并布置下节课设计亭子的学习课题。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
教学过程
.评画小结。
(1)在学习园地上展出各组的优秀作业。
(2)师生共同探讨优缺点,提出建议。
(3)小结:这些作品中的亭子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面具有表现力。
2.交流畅想。
(1)提问:如果你是小小设计师,应考虑把哪些设施、功能设计进去,使亭子更美,更吸引人?
(2)学生交流各自设想。
3.欣赏交流。
(1)欣赏世界著名亭子设计。(主要体会设计师的意图)
(2)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记录亭子的设计草图。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设计师的创意。
4.亭子创作。
(1)创作建议: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与同学合作完成;设计构思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2)小组协作开展创作活动。
(3)教师巡视指导。
5.展览评议。
(1)各小组展示设计作品。
(2)学生参观其他小组的设计作品,给自己喜欢的作品贴上五角星。
(3)请获五角星最多的小组介绍设计思路。
(4)评出“最佳设计师”,颁发奖状。
6.课堂延伸。
(1)提供有关建筑工程的网址,有兴趣的同学点击学习。
(2)如果让你为公园设计一座有标志性的亭子,你将如何去构思?
教学反思:
第七课夸张的脸
一、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两块,大小根据条件任意,一块做脸,一块做五官头发。盘一个,放少量水(沾土衔接之用)。泥刀一把,木板一块(或报纸、布),以袖套围裙一套。
(教师)陶泥若干,椭圆形纸板(表面打毛)两块,工作服,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漫画、泥塑作品欣赏),阿福、社火等作品若干。
教学过程
.玩泥游戏,导入新课。
(1)教师准备一盆偏湿些的小泥球,椭圆形的纸板。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赛,看哪组能快速把小泥球压成泥饼,以填满椭圆形纸板为胜。
(2)请同学上台,做快乐的表情,看谁的表情最强烈。导入新课。
2.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1)观察教师演示:微笑表情的人物简笔画,提问:怎样让开心的表情更显开心?
(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讨论: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3.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
(1)轻松一下,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2)出示:各种表情夸张的人脸。进一步开阔视野,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进行创作。
4.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总结:团、搓、压、挖等等。
(3)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教师根据简笔画开心的人,用学生制作的椭圆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头发。
(4)讨论: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讨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5)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
6.展示学生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7.做一个轻松夸张的表情下课。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第1课 哆来咪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
教学准备
玻璃杯7个,颜料等
教学程序 案序:
1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活动二)案序:
2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二、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三、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第五篇: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案全册
1.风筝风筝飞上天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二 教材分析:
本教材在编写上,从参观、探访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故居人手,通过参观、探访画家故居,了解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历史地位。这样的编写意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欣赏课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情景中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辩证地去欣赏画家及其作品。四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
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
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三、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③欣赏丰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3、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创新。
教师小结: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景象。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
4、拓展延伸。
这四位画家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一节课无法详细欣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2.风筝风筝飞上天
课时: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二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绘制风筝并掌握风筝绘制的基本原理,开发学生设计的创意思维。绘制风筝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色彩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课作业中学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从而使学生掌握风筝上装饰纹样的绘制以及寓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装饰纹样的表现形式,借助学生已有的色彩基础,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装饰纹样的绘制方法。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
难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四、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学具准备: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教学过程
1.导言(单元概述)。
(1)春天来临,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鸟在枝头歌唱,树木吐出嫩绿,泥土散发着芳香。春天象征着生命,春天象征着希望与力量。伴随着春风,美丽的风筝飞上了蓝天,它把人们的理想希望带入美妙的境界„„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
(2)根据同学们的提议,我们将进行《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就是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2.任务。
(1)你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你爱动脑动手,思维活跃,喜爱美术,你认为这次活动是你展现才能的机会,应该把握,即使没有做出优秀的作品,对你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实践与锻炼。
(2)请4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并且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3.过程。
(1)活动1(课时1),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
①小组准备工作:
a.将全班同学4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②收集信息资料:
访问网络查找你认为需要的信息。或者在图书馆查阅相应的资料。如果你访问了不止一个网站或者查阅了不止一本书,用分开的纸分别记录从每一个网站或每一本书中得到的信息。或进行风筝艺人访谈,市场上购买、收集各种风筝实物。
③整理、筛选、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a.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调查报告,展示形式,风筝知识擂台赛,评出优秀资料奖小组。b.在教室里举行收集的各种风筝展。
希望这些同学收集的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2)活动2(课时2),制作风筝。
活动建议:1.制订小组制作计划和分工,设计怎样的风筝样式图样?希望能够发挥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资料参考:风筝的图样集,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帮助。
①扎制风筝,上线是很关键的一步。
老师的提醒:
a.风筝的架子要求左右对称,不然风筝两边轻重不一,难飞上天。b.连接可用棉线扎制,比较牢固。
c.贴桃花纸可以用胶水或双面胶,胶水不能太多,不然纸会破的。用的纸要略大于风筝架子。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再共同探讨解决。②绘制风筝。
老师的建议:
a.风筝的图样装饰可以是传统的,可以是依样画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老师期望着你的创意表现!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b.画风筝的时候注意用颜料时水分不能多,不然纸要破的。c.可以再次上网查询资料。(3)活动3(课时3),放飞风筝。
在一个晴朗有风的下午,在学校举行放风筝比赛。老师的活动建议:
①小组内分好工,让每位组员都参与放飞,跑步快的同学建议做领跑员,其余同学做风筝的架飞和保护工作。体验放飞风筝成功的快乐及小组合作放飞。
②如果几次放不上去,请同学不要灰心,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出色表现!
③活动后用绘画日记的形式把放风筝的场面和放风筝的体会画下来写下来,如果你用其他的形式表现也可(如摄影)。
④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放飞奖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4)活动4(课时4),个人、小组空间展示《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展览——(评价)。
①老师和各小组长进行讨论,如何办好我们班级的《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的展览。
②老师建议讨论确定: a.组成展览会的组委会。b.时间地点。c.各组承担展览的分工。d.如何评奖(评价),奖项名额。
(学生个人、小组以写送欣赏卡的形式来参与评价(评奖)。奖项名额每样十名(放飞奖除外,只要能放上天就能得奖)。(5)展览布置,评奖。
活动后请你填好此表,你的意见和信息是老师最想知道的,谢谢你的合作。五 教学反思
3.木版年画
一 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融“欣赏·评述”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通过木版年画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木版年画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国的民间艺术。这样的民间文化传承课在以往的美术课中都有出现,而本课不仅要让学生欣赏木版年画,更要通过欣赏让学生用漏版的方法表现一幅木版年画。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制版技术。难点:学会拓印方法。四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厚卡纸或纸板、宣纸、中国画颜料、油墨、线绳、布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杯、夹子、木蘑菇、刻刀等。
(教师)课件、年画图片和文字资料、刻刀、拓印用纸、木蘑菇、常用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学生答: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彩鲜艳„„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画着许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张„„
教师小结: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五、教学反思
4.剪纹样
一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纹样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 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编写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感受剪纸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不同造型的剪纸纹样,从而锻炼学生的造型、构图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剪纸艺术的无穷魅力。
五年级学生通过三、四年级时的剪纸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剪纸的基本技法。本课在教学时,让学生从剪纸最核心的装饰图案——剪纸的纹样来人手,从简、从易,让他们先了解基本的剪纸纹样,通过教师的示范再自己尝试练习,达到在“教中学”的目的;从乐、从趣,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达到在“学中乐”的目的,从而将他们引入剪纸这扇艺术瑰宝之门,为以后的剪纸课做铺垫。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折剪出纹样。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四 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等。学具准备: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等。教学过程 :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2、欣赏,导入 新课
A.出示范图一(各种简单的对称纹样)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B.出示范图二(用范图一的花纹剪出的纹样)
原来老师把这些纹样变成了剪纸纹样,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纹样。
板书课题:剪纹样
C.出示范图三:说明纹样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D.示范制作步骤。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条竖的花边)(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展开既成。提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纹样呢?我们可以把纹样设计成: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请学生欣赏纹样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纹样来吗?
3、学生作业,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种不同的纹样,将优秀作业 展示在黑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评议
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纹样,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五 教学反思
5.剪纸人物
一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和技能进行人物剪纸。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创造精神。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间艺术。二 教材分析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剪纸人物的实物或优秀作品图片的欣赏,了解这些剪纸人物的装饰手法,感受人物剪纸的艺术魅力。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和提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剪纸方法表现人物。同龄人的作品为学生创作拓宽了思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的动态设计和制作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在课堂上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剪纸方法表现一个或一组动态的人物。
难点:剪纸人物的细部刻画。四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剪纸人物范作。2.幻灯。
3.彩色纸、剪刀、小刀、浆糊、铅笔。
教学过程 :
1谈话,引入课题。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作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贴在窗户上、门楣上等等。它是把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内容方面来分,除了我们学过的角花剪纸、纹样、花边剪纸外,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物剪纸(板书课题)。2欣赏,分析剪法。A打开教材,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这些剪纸人物好看吗?剪的方法是一样的吗? B学生回答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这些剪纸人物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但是它们所采取的剪的方法却不一样。有的是剪,有的是刻,有的是剪与刻相结合。刻的时候,又同时运用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教师结合课前剪好的范作分析这些方法的处理和运用,使学生了解得更加清楚明白。
3示范,学习剪法。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剪法。A.轻轻地、简洁而概括地描出草图(背面更好);
B.处理剪刻方法。要注意剪纸的整体性,千万不能散落。教师随时把剪刻的每一步放在幻灯上打出来,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这一点。
C.选好与剪纸颜色相配的底纸进行粘贴,粘贴时浆糊不能太多,而且要相当的耐心细致。3练习,尝试剪法。
要求学生按步骤进行:大胆构思,轻描图样,精心剪刻,小心粘贴。(板书)教师巡视指导。
98.设计《西游记》人物
一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创作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造型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学艺术的了解和热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造 型能力 二 教材分析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这是在《电影的始祖——皮影》等课学习的基础上,对于电影人物造型设计的深入学习。这一课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创意性”,创意是现代设计的灵魂。本课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聚焦《西游记》人物的主要特征,通过造型的动漫化、生活时空的穿越转换等方法,以创意具有民族元素、童趣笔意的新西游人物形象。第二个特点是“探究性”,会探究才能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本课教学主要通过观察、分析、欣赏等多样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艺术感觉,自主发现《西游记》人物创意设计的有关方法。第三个特点是“艺术性”,引导学生采用夸张、概括、变形等艺术设计手法进行《西游记》人物设计,发展其人物动漫形象设计的艺术趣味。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西游记》人物艺术作品,学会用夸张、概括、变形等方式对书中人物进行动漫形象设计。
难点:抓住文学作品《西游记》中描写的有关人物特点:个性、童趣地加以动漫设计。四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提问:你们了解西游记吗?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游记》(学生回答)那你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吗?它是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1510?~1582?)最后完成。
西游记是一部很优秀的名著,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朋友也很喜欢这个作品,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再创作。我们一起来看看。
2、老师今天还带来一段根据西游记创作的动画,看看你们看过吗?看 的时候要好好观察一下动画片里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是什么故事?(课件动画)3.(看完后提问:有几个人物是谁?是什么故事!(学生回答)故事不管大小都有主要人物你们闭上眼睛在脑子中回忆一下刚才孙悟空服饰和外貌特征,请同学来说。接着分析唐僧四人都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外貌特征呢?出示师徒五人的图片,看看和你们印象中的一样吗?(再分析一下人物外貌特征)
例:孙悟空活泼好动,他会像我们这样站立,和你说话吗?学生表演一下,要根据你用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来给他设计动作。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里面描写了许多有意思的幻想神话人物。你还知道哪些西游记人物呢)(学生回答)
老师这有一些西游记的人物,看看有没有你们刚才没说到的。用你们刚才分析孙悟空一样,你认识谁可以大声地说出来还要观察他们的外貌和服饰.(一边看一边像刚才分析唐僧师徒一样在下面可以小声描述这些人物的服饰和外貌特征)
3、形容一下你们喜欢的人物外貌特征和服饰。(学生回答)
孙悟空西天取经完后又闲不住了,我们听听他说些什么:“老孙来也!自从老孙和师傅西天取完经留在如来身边就职,被封为斗战胜佛过了一阵清闲日子,很是无聊,听说现在下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师徒四人还想来个西游!你们帮我们设想一下我们西游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呀!”
今天由我们全班一起来帮助孙悟空设想一下现在西游会发生什么事情,谁来说说你打算怎么帮孙悟空?(学生回答)
4、有几位同学也像你们一样喜欢西游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怎么帮助孙悟空的。(课件)图片欣赏,学生做好的各种作品图片
每看完一个问这些同学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表现故事的(有绘画、剪贴、扮演、折纸等)这些同学像导演一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了一个自己的西游记。你们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设新西游记,并用简单的话语表现出来。现在老师已经帮助孙悟空了,(拿出一本空白的书)这里面的内容由你们来丰富,用你喜欢的方式,我们全班共同努力来创作出新西游记。
二、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制作时放《白龙马》的音乐和西游记图片.五、教学反思
9.弯弯的小路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2、通过画路提高学生描绘的技能,以及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并运用于绘画中。
3、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并且能创作有新意的小路。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将近大远小的透视知识应用到绘画士: 难点:表现出路面的纵深感。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记号笔,白纸等
2、教师——课件,学生用白纸,记号笔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弯”是什么意思?
2、那“弯弯的”又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拿出准备好的工具,把“弯弯的”表示出来,先认真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看谁表示的最有创意,给你一分钟的时间。
3、时间到!这是我的,我把它画到黑板上,请你也和我一样,把你的创意画在纸上。(请三位同学贴到黑板上)
4、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伸直你的手,做个相机的镜头,对准我的手中这“弯弯的”图案,请你仔细观察,它有什么变化? 板书:近大 远 小
(二)感受透视
1、(课件)再看,这是什么?它展示在你眼中的情景是怎样的?(越远的地方就越——,最后——)
2、(课件)这是一排同样大小的风筝,它高高的飞翔在天空中,看这些风筝,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像刚才看到的弯弯的图案、铁路、风筝,同样的一个物体,离我们近了,感觉就大一点,而离我们远了,感觉就小一点,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在美术学里叫做透视。板书:透视
(三)表现透视
1、透视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课件)请看这两幅图,假如我要你用最短的时间,到房子里去取一样东西回来,你会选哪一条路?为什么?
2、你说图二中的路远,那么画面中的哪里让你感觉到它的远? 小结:树木从近处的高大到远处的低矮;路面从近处的宽大到远处的窄小,使我们感觉到图二的路比图一的路长,这就是透视在画面中所产生纵深感。板书:纵深感
3、(课件)请看,这是一幅世界名画,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哪些地方表现出了透视在画面产生的纵深感?? 板书:长度、间距、粗细„
4、根据这些透视原理,要这条弯弯的线变成有纵深感的小路,你觉得应该怎么画? 板书:小路
5、你说,我画。(画自己的学生的各一条)版画:小路
6、路的方向和形状一样,都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比如说还可以„(将画转一转)版画参照物
7、路有了,我继续画,你仔细看,你觉得这像一条什么地方的路?(用木桩表示小路)
8、你准备画哪里的小路?你的参照物是什么?怎么表示它的纵深感?(欣赏:宇宙中的小路 海底的小路,它的小路参照物是什么?)
(四)实践透视
1、接下来,请大家以“弯弯的小路”为题画出你们的创意。板书:弯弯的小路 看谁的小路画得最有创意,纵深感画的最强。(温馨提示:你看,我只用了几根木桩就表现出小路的纵深感,希望你也和我一样,不要画得太复杂,因为时间有限。)
2、(讲评一张画。)和黑板上这一张比,为什么它的纵深感不够强烈? 强调:要使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得强烈,画面中同一物体近处与远处的宽窄,大小和粗细的对比必须十分强烈,这是要请大家注意的地方。
3、(课件)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幅画为了更好的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纵深感,近处的东西你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你能看到些什么? 板书:细 糊
小结:近处的景物画的细致些,远处的景物表现的模糊些,概括些,也是一种透视,也能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 运用这个原理,这张画我要添上细节了? 版画:添细节
4、再看,近处的色彩怎么样?远处的色彩又怎么样? 板书7:明 暗(说得对,前面的表现明可以用上渐变色,后面的直接用单色就可以了。)这样画面就更有纵深感了。
四 学生绘画
1、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近细远糊、近明远暗的规律来继续创作。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后点评 你最欣赏哪张画?为什么?(老师做适当补充)五 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弯弯的小路》。请同学们课后抽点时间到校园里找一找,看看我们的校园中有没有和“弯弯的小路”类似的现象。看哪位同学观察的最仔细,下节课,我们就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用色彩写生的手法画一画.五 教学反思
41511.植物写生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特征及其前后关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在学习和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二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在于发现。通过观察写生植物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可能仍以形象记忆为主,以符号的形式来表现植物。本课主要以依靠观察来画植物,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上,并经过思考,然后利用学习的构图知识、线条的表现知识进行创造性表现。通过对植物的写生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身边美好的事物。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的结构以及表现的手法,启发观察重点,激发观察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观察思考后用写生的方法进行描绘,注意画面形、色、遮挡等关系。四 教学设计
准备:课件、盆栽花卉、勾线笔
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方法 准备:课件、盆栽花卉、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师:你喜欢哪些植物?
师: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师: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哪些美感? 生: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陶冶情操。生: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植物。
师:你们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遮挡现象、有大小之分,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站队来演示植物的前后遮挡、疏密、方位关系。2.欣赏和感受画家笔下的植物。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条,(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植物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师:画的哪部分对你感受最深?
生:表现形式,颜色搭配,画法技巧等等。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生: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处理叶子的前后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叶的前后关系可以用线条的虚实、大小、粗细、穿插变化来反映。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的写生方法:先展示画两幅植物写生画,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另 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的 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4.布置作业,巡视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要求:画面布局饱满。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
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作业完成后,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评价自己及 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学观察思考。5.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先学生点评,然后教师点评。6.知识拓展:
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植物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创新写生.五 教学反思
12.运动鞋写生 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写生的基本方法,掌握写生中的点、线、面的原理。
2.观察不同角度的运动鞋的结构特征,以写生的方式表现运动鞋。3.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思想情感。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运动鞋的造型特征,学会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和写生。
难点:多角度地把握运动鞋的整体造型。三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几双干净的运动鞋,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出示教师范画。
2、引入谈话
每位同学的脚上都穿着鞋子,但式样、颜色各不相同,有运动鞋,也有皮鞋、布鞋、旅游鞋------现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看谁能正确的说出这双运动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些归纳,简介运动鞋的结构、特征。
1、提出本课的作画要求——画得完整,力求精细,教师联系上次画书包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吸取经验与教训。
2、提出对写生物和如何摆放妥当的意见:
一般是侧面比较容易画,因为侧面看,鞋子的基本特征非常明显,如果将鞋子的头部或跟部正面朝向自己来画,就比较难画好,也可以让绘画技能好的学生试试。
3、作画的步骤同上一节课:
先摆好写生对象——仔细地观察鞋的全貌,再观察鞋的各部分与细节——动手画:先画出鞋的外形轮廓,再画出各部分的大致位置——进入局部精细描绘。将画竖起来,与实物进行一次认真的对照,找出要修改的地方,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用肯定的线条,将鞋的全貌正确描绘出来,最后一步的工序是上相应的颜色。
4、结合作业讲评,进行爱护运动鞋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更好地发挥运动鞋的作用。四 教学反思
13.自行车写生
一 教学目标
1.观察自行车的整体特征,发现其局部构成所产生的美感。2.运用构图,选取具有形式美感的局部进行写生练习。
3.养成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增强低碳出行的环保意识,并生发出热爱生活的情感。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写生的方式表现自行车的局部。
难点:表现的局部有构成和形式美感。三 教学设计
教具 :自行车、彩笔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导出课题
同学们上学都用什么交通工具?(自己走,家长骑车送„)同学们家里有没有自行车呢?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自行车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自行车局部写生》来了解自行车。
二、师生探究学习
1、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
师:同学们知道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吗? 教师展示自行车发展的图片。第一辆代步车“小木马轮” 第一辆真正可以使用的自行车
2、研究自行车的结构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让一位学生上台拼搭)
3、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特点与结构。
车把、车座、车前后轮、车架的配置都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4、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线条变化。
(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5、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并提示要点。
三、师生探讨,引导创新
1、欣赏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自行车。(儿童车、赛车、双人自行车、折叠自行车)
2、欣赏优秀作品。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本中的学生作品。
4、学生动手实践。
四、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多层面交流评价 肯定学生的创作,发现每件作品闪光点,从实际出发评价。
五、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可以写生自己的自行车。
作业
设置你觉得自行车的哪部分最有意思?完成这部分的写生。四 教学反思
14.椅子的构成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的构成。
2.通过大胆创新和通力合作,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的椅子组合。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二 重点:初步感受构成的美感,能用椅子来进行构成设计。
难点:能表现出椅子构成的独特美感。三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教师)范作。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课件播放精美桌子的图片。
2.教师提问:这些桌子漂亮吗?为什么让你觉得那么漂亮?(教师引导到造型、颜色、构思上)
3.有了这么漂亮的桌子我们还差什么呢? 4.生:美观的椅子。
5.那我们接下来就要一起来学习《椅子的构成》。来了解椅子文化、椅子的构成。
二.介绍椅子文化 1.那说到椅子的文化,你知道椅子的起源吗?(汉魏以前,古人席地而坐,没有椅子。汉魏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才开始出现最早的椅子“胡床”。隋朝时期,国为那时忌讳说“胡”,又因双脚交叉,所以改名为交床,但在形状上基本没有变化。到了南床,出现的交椅又叫“太师椅”。在那个时候交椅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2.师:今天我们所用到的椅子可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现代的椅子和传统的椅子之间有什么区别? 生:简单、实用
3.师:生活中的椅子经过排列、叠放,就可以转化为具有艺术美感的构成作品。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感到有什么特别的视觉效果?
三、分类欣赏,示范组合。1.老师在网上收罗了许多有这一风格的作品,简单的给它们分成三类,(分组讲解)。2.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想设计组合一组怎么样的椅子组合呢?
3.看了那么多的图片,虽然形态各异,但椅子基本上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椅背——分高低两种,高的略高于人的坐高,低的应低于肩高。椅面——一般略大于人的臀部,常分软坐面和硬坐面两类。椅脚——能使椅子放稳,高低根据使用要求和坐着舒适为准。4.了解了椅子的构造,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设计美观、有新意的组合呢? 5.教师示范,并作简要讲解。
四、创作表现
1.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椅子组合设计。(观察椅子的组合构成,说说它的构成美感。)2.教师巡视指导。
3.幻灯片出示图片材料。
五、点评展示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造型的构思、色彩的运用等方面)2.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同时作简要的点评。
15.圆筒造型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的设计造型原理,掌握纸造型的 基本技法,感受立体成多变而富有节奏的艺术美感。
2.通过切割、折叠、翻转等方法加工圆筒,采用插接、粘贴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制作出变化丰富的立体构成作品。
3.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领会美术设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启迪设计灵感,体会美术活动的乐趣。二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新修订的美术课程 标准中提出了关于纸材料的教学活动建议,要求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圆筒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教学难点: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圆筒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四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纸杯,各种可装置的圆筒材料。(教师)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课件。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新课导入。
(1)欣赏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对形成方式进行探讨,并作简单分析与归类。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
(1)感受纸杯造型的形式美。①书中橙色纸杯造型图:插接构造。②课件展示,作品欣赏。
a.纸立体扭曲组合 b.纸立体多型组合 c.纸立体经典作品
提出问题:你了解纸造型吗?你曾接触过纸造型吗?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球?你能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吗?
(教师参考:长短、粗细、圆切面、斜切面、材质、色彩等给我们的造型带来的多样的形式美:圆润、鲜亮、跳跃、稳重、富有节奏感„„时而像精灵,时而像跳跃的音符,时而是后现代的奇锐武士„„)
③文中三件单体造型组合圆筒纸造型作品欣赏,交流纸造型技法。
④教师引导并归纳:a.纸造型基本技法:使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形态,要借助于折、卷、粘贴等方法,而这些方法又结合点、线、面的变化派生出纸造型的丰富技法,运用这些技法可使平面的纸形成各种生动的立体形态与有趣的肌理效果。b.纸杯造型中的可参考尝试的形式美法则。(基本形)变形与分解(等分割:切刻、切形)组合与堆积(插合与粘贴)板式结构的聚散联系(半立体)柱式结构联系(立体)单体造型组合(主体+附加:卷曲„„)转体组合 框架组合 3.探究方法,技法解析。
(1)提出问题:你想动手试一试怎么做吗?那你觉得在制作中会有什么困难?(2)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3)教师引导指点并逐一演示具体方法:分割、组合、折叠、卷曲、叠加、接插 4.尝试设计。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要求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一件纸杯造型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
提示:①引导学生在制作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②小组协作,各展特长,设计、构思、选材。③色彩形体搭配方法。5.成果展示。
(1)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2)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6.拓展。
(1)谈一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来造型与装置的圆筒材料? 比如:笔杆、竹子、吸管、象棋、硬币、队鼓、电池、纸杯、饮料罐
(2)交流分析不同材料适合的造型方式,为多角度多层面的创作做好铺垫.五 教学反思
2232425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