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乐理拍号
在音乐中,用来表示不同拍子的记号就叫拍号。拍号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其中分母代表以几分音符为一个单位拍(即单位拍的基本时值),分子则表示出每个小节之中有几个单位拍。在五线谱中分数线用第三
线来代替,不用另外划线。
拍号的读法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分数线不必读出。
如: 或在简谱中的则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演奏二拍。读作:四二拍。
或在简谱中的则表示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演奏三拍。读作:八三拍。
拍号只在乐曲开始的第一小节标记一次,记写在调号的后面,之后的每行谱子上就不用再标记了。但如果在乐曲中间需要变换拍子,则需要在所变换拍子的那一小节写出新的拍号,直到再次变换拍子。
常见的拍号有:
拍号
含义
强弱规律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
〇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
〇 〇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〇
〇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
〇 〇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
〇 〇
〇 〇
+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五拍
〇 〇
〇
+
〇
〇
〇
代表强拍 〇代表弱拍
另外,四四拍的拍号也可以用“C”来标记,二二拍也可以用“”来标记。
代表次强拍
第二篇:基础乐理试题
基 础 乐 理 试 题
总分:20
考试时间:40分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0.5分,共5分)
1.变化音程是指()
A.带有变化音的音程 B.三全音
C.一切增减音程 D.除了纯音程、大小音程、增四度减五度以外的所有音程
2.一个四分音符等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八个三十二分音符等于一个()
A.二分音符 B.四分音符
C.八分音符 D.十六分音符
3.五线谱高音谱表上加二线的音是小字三组的C音,低音谱表下加二线的音是()
A.大字一组的C B.大字组的C C.小字组的C D.小字一组的C
4.加在基本音符右边的一小圆点,叫做附点。附点的作用是延长前面基本音符________的时间。()
A.一倍 B.四分之一
C.一半 D.四分之三
5.下列力度术语,由强至弱排列何者正确? A.ff、mf、mp、pp B.pp、mp、mf、ff C.p、f、mf、mp D.f、p、mf、mp。页 第 1 页
共
6.音程的上方音与下方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的转位”。减五度音程转位后成为()
A.纯五度 B.增四度
C.纯四度 D.增五度
7.B大调的调号应是:()A.两个降号 B.五个降号 C.五个升号 D.四个升号
8.音程是指旋律中音与音只间的________距离关系。()A.高低 B.大小 C.长短 D.远近
9.5/8 拍子是:()A.复拍子 B.单拍子 C.变换拍子 D.混合拍子
10.德彪西是:()A.古典乐派作曲家 B.民族乐派作曲家 C.印象乐派作曲家 D.浪漫乐派作曲家
二、以下列各音为根音,向上构成指定的音程(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页 第 2 页
共
三、用正确的记谱方法,重新组合下列不正确的音值组合(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2.四.将下列简谱旋律移成五线谱(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分,共4分)1=C 页 第 3 页
共
第三篇:第一课 第一单元 看谱学歌与基础乐理 第一课 唱名、音名与音符、休止符、拍号
宋大叔教音乐光盘讲义
第一单元
看谱学歌与基础乐理
在讲这个单元之前,我有几个要求:
(1)你要立志爱主、事奉主,学习音乐不是为别的,而是因为侍奉主。(2)希望你能够按部就班,坚持学习,从基础积累学习。音乐不仅是懂得的功课,更是“作”的功课;所谓“作”就是学了要练习再练习,练到纯熟,能够准确地把诗歌唱出来,指挥出来,弹奏出来。能作出来才算会,音乐没有只知道而作不出来的法利赛人。
(3)准备一个白纸本子,以后也要准备五线谱本子。以备记录重点、疑问及提醒练习等项目。
这是我的三个要求。
我们祷告:主啊,帮助我,教我爱你,学会音乐好侍奉你。我再说,学音乐就是为了一件事——侍奉主。
第一课
唱名、音名与音符、休止符、拍号
唱名、音名:
唱名:1 ⅰ
(多)(来)
(米)
(法)(梭)
(拉)(西)
(多)(ⅰ是高音,比1高8度)
音名:C
D
E
F
G
A
B
C
(锡)(底)(衣)(唉夫)(鸡)(埃)(毕)
(锡)
它们在键盘上的位置:
请记住,“1”(多)(C)是在两个黑键的左边,(“4”(法)(F)在三个黑键的左边。)要求:(1)把音名、唱名在琴键上认清楚、记熟练。
(2)把音(唱名)唱准:先是唱相邻的音(级进音),如:1,2; 2,3;3,4; 4,5; 5,6; 6,7; 7,ⅰ。
然后再唱间隔的音(跳进音),如:1,3;
2,4;
3,5;„„ 然后再唱多间隔一个音的跳进,如:1,4;
2,5;
3,6 „„
宋大叔教音乐光盘讲义
再练习间隔3个音(大跳进音),如:1,5; 2,6; 3,7; 4,ⅰ;„„间隔4个音:1,6; 2,7; 3,ⅰ; 4,2„„
再然后,就混合起来,或相邻,或各种跳进间隔都唱,都唱准。
。音符:以“5”(梭)为例:
音符间的关系:
全音符的一半是2分音符;2分音符的一半是4分音符;4分音符的一半是8分音符;8分音符的一半是16分音符;16分音符的一半是32分音符。
一个全音符等于2个2分音符、等于4个4分音符、等于8个8分音符,„„依此类推。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注意:4分音符不一定作一拍,决定拍子单位的是拍子记号(拍号)。
休止符:音乐在进行中,没有声音也算为音乐,这些没有声音音的空白处就用休止符来表示。
休止符之间的关系也与音符相同。如:4分休止符的一半是8分休止符;一个4分休止符等于4个16分休止符„„。
拍号(拍子记号)
写在歌名的左边有个重叠的数字,这个重叠的数字就是拍子记号(拍号)。例如:4/4 3/4
6/8
2/2 等。任何一个歌都要有拍号。怎么念呢?念“四四”可以,念“四分之四”也可以。
它们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 3/4:4分音符当一拍,每小节有3拍。3/2:2分音符当一拍,每小节有3拍。什么是一拍呢?一下一上为一拍,宋大叔教音乐光盘讲义
依照音符相互的关系,我们就可推断出每种音符(休止符)的拍数。例如:4/4的拍子(4分之4的拍子:以4分音符当一拍,每小节有4拍)
另例如:3/2的拍子(2分之3的拍子:以2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有3拍)
例如:在诗歌中,3/4的拍子,就会像下方这样写谱:
第四篇:基础乐理赏析论文
基础乐理与名曲赏析课课程论文
系 别: 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 专 业: 12级电子商务 班 级: 1班 姓 名: 学 号:
课程名称: 基础乐理与名曲赏析 任课教师: 定稿日期: 14 年 12 月 20 日
我在基础乐理与名曲赏析课上所得
首先,在正式讲我在这门基础乐理与名曲赏析课上所学到的东西之前,想说说我当初为何选这门课。
其实,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的我不该等到这学期才来选修这门选修课。早在我大
一、大二的时候,我就想选修基础乐理或者大学生合唱这类跟音乐有关的选修课,为了修够学校要求的自然科学学分,只能忍痛割爱。终于,修够其他学分后,在大三如愿以偿得选到这门基础乐理课。对,忘了提一点,我一直只是把这门课叫做《基础乐理》而忽略了后面的“名曲赏析”,甚至于我第一次上这门课的时候,还以为期末的考核方式是唱一首歌,就算不是唱歌,论文的话题应该是跟“基础乐理”有关的,完全没有想到还有“名曲赏析”。
不过,还好也是我所感兴趣的领域。高中有幸担任学校音乐社的社长一职。我还依稀记得那年的器乐部招新,乐器种类简直可以完爆我现在所在大学的吉他社和管弦乐团了。除了钢琴、小提琴、电子琴、吉他这些常见的乐器之外,还有萨克斯、单簧管、爵士鼓,更有古筝、长笛这类民族乐器。虽然我学的乐器是吉它,但是我对钢琴有着特殊的感情,自然对于钢琴的面试曲目更关心。最终提交的钢琴面试曲目中,不乏《致爱丽丝》、《肖邦圆舞曲》这些耳熟能详的曲目,还有《贝多芬降A大调奏鸣曲》、《月光奏鸣曲》、《莫扎特奏鸣曲》等著名的奏鸣曲等等。居然还有李斯特的《爱之梦》。如果有我最喜欢的《出埃及记》,那就心满意足了。
西方音乐源远流长,每个历史时刻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创作方法。
一、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指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大约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致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巴赫是音乐之父,代表作《G弦上的叹咏调》,维瓦尔第凭着他的《四季》一举成名天下知,亨德尔是旋律大师,他的作品有一种莫名的优雅。
二、通常我们将1750至1820这70年的历史阶段称为西方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与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欧洲中产阶级成为一支新兴力量走上政治舞台。中产阶级以人为本、积极向上、富于革命的精神面貌极大地影响了音乐家的创作倾向和风格。崇高、朴素、完美、和谐与庄严,民族民间音乐与世俗音乐素材的采用,以及音乐发展中戏剧性的追求、奏鸣曲式的完善与交响乐形式的确立,成为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发展的突出特点。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首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成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发展时期最杰出的代表,留下大量古典音乐经典。海顿被成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有着“音乐神童”之称的莫扎特,《魔笛》 是本人比较喜欢的他的其中一部歌剧。贝多芬的介绍,在下面浪漫主义时期重点介绍。
三、音乐史学家一般把19世纪称作为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的总体特征为:在表现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预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崇尚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对封建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
音乐体裁:新的管弦乐体裁——交响诗由李斯特首先创立。常见体裁有前奏曲、夜曲、叙事曲、狂想曲、无词歌、间奏曲、音乐瞬间和即兴曲等。
代表作曲家:舒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和西贝柳斯。这一时期写作标题音乐和钢琴音乐的作曲家非常普遍,以柏辽兹、李斯特和肖邦为代表。其实,这里我觉得代表作曲家应该还包括古典主义的大师,维也纳三大作曲家之一的,有着“乐圣”这一神圣称号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可以说,贝多芬是站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巅峰的音乐巨人。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脱开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上文中我已经提到海顿和莫扎特都是古典时期的代表音乐家,而贝多芬在其音乐生涯的后期脱离了他们俩的影响,这也是我把贝多芬当成一个承上启下、划时代的关键人物。我是这么形容他的,古典主义的尾巴,浪漫主义的前奏。他于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交响乐新风格形成了,革命的内容、戏剧性的交响乐发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种重大革新等等,在这一时期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贝多芬是一位站在历史交界点上的伟大音乐家。他的创作不但体现出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创作的精髓,同时开启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特别是他晚期的创作已经明显体现出了向浪漫主义时期过渡的趋势。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贝多芬是一座桥梁。所以,首先,我自然得会选取贝多芬的一首作品作为曲例,来谈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一、1803年《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第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提起这部《第三交响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拿破仑。在十九世纪初,欧洲大陆最风云的人物当属这个法国人,从某种程度上,你甚至可以把拿破仑当作这部鸿篇巨著的主角。贝多芬这位向往自由的音乐大师,从法国大革命中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同样他又从一个法国军人身上看到了“共和”的希望,那个人正是一代风云人物——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向欧洲封建帝制发起了最强烈的冲击,并且几近获得成功。所以贝多芬一度把拿破仑视为偶像、英雄乃至神的化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形下,1798年的时候有一位非常赞赏贝多芬音乐才华的法国将军登门拜访他,而交谈间贝多芬也表达了对拿破仑的敬重,所以那位将军便提议,是不是可以写作一首名为“波拿巴”的交响曲,贝多芬自然欣然应允。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拿破仑推翻了法国封建王朝之后,并没有实行人们期盼已久的“共和”,而是重新恢复帝制,自己当上了皇帝。更加丑陋的是,在加冕典礼上他自己为自己戴上了皇冠。这种背叛革命的行为,使得所有向往自由的革命志士痛心疾首。而这个消息传到贝多芬这里的时候,作曲家已经完成了《第三交响曲》的创作,并且特意命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还恭恭敬敬地写了献给拿破仑的题词。
此刻,当得知拿破仑如此卑劣的行径之后,简直无法表述自己当时愤怒的心情,贝多芬冲动的撕下了写有题词的交响曲总谱首页,大骂拿破仑是“凡夫俗子、野性暴君”。经过了这次打击,贝多芬对拿破仑的好感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虽然说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第三“英雄”交响曲》的主角似乎一下子从“伟人”变成了“叛徒”,但是这丝毫不能掩盖这部作品的伟大。虽然这是为拿破仑而作的交响曲,但是其中到处洋溢着贝多芬向往自由,向往革命的精神。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这一乐章在当时是自交响曲诞生以来最宏伟壮大的乐曲,它外形精致、巧妙,变化无穷。该乐章为降E大调,四分之三拍,采用的写作手法是奏鸣曲式,此曲开始采用快板贯穿其中,不像其他作品,没有引子作为开头,直接直抒曲意,精致不缺乏巧妙,变换的风格,乐曲主题像歌颂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的气势磅礴,非常有韧性和力度的进入。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甚慢板,c小调,3/4拍子。这个乐章具有鲜明的赋格曲效果,响彻着嘈杂的战斗声和凶猛的骑兵嬉游曲。本乐章极为著名,经常单独演出。
第三乐章,诙谐曲,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整个乐章围绕着开始部分的弦乐主题而展开,力度逐渐加强,显得乐曲充满悠闲自得的气氛,令人沉醉。
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降E大调,2/4拍子。乐章的主题采用贝多芬早年的普罗米修斯主题,并以短的经过部和发展部共同构成自由变奏曲形式。
二、1834年《钟》弗朗茨·李斯特
上文提到,我狠喜欢李斯特的《爱之梦》,是因为我觉得爱之梦难度系数蛮高的。但是听了《钟》之后,我只能把《爱之梦》排在《钟》后面。我最喜欢的钢琴曲是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那么最爱的,就是李斯特的这首《钟》了。《钟》这首乐曲又译成《康派涅拉》,是李斯特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第三乐章的主题)。写成一首钢琴幻想曲,后来成为《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中的第三首,题作《钟》。
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短的前奏,很快在高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顿音奏法形成的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继续利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经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
这首钢琴曲描绘的钟声鲜明、逼真,尤其钢琴高音部的音响,是任何乐器也无法相比的。这首乐曲用变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华丽的演奏技巧和钟声的效果。在这里,小提琴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被李斯特转化为更加出神入化的钢琴演奏技巧,他把轻盈活泼的小提琴主题移植到钢琴上,以各种不同的织体和技巧在各个不同的音区作了形形色色的变奏,这在当时都是骇世惊俗的,超乎一般钢琴家的能力极限,令当时的听众叹为观止。放在今日,也成为很多钢琴好手钟爱的炫技练习曲之一。可以说,不管是内行人还是门外汉,都会在听到这首《钟》之后喜欢上它,我总结的原因大概有两点:1.曲子旋律太好听,尤其是最后的那段爆发,可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让人连连称快,可释放人的压力,同时引人深思。2.技巧太华丽,都是很漂亮的技巧,外行看会觉得非常热闹,非常容易带动现场的气氛,引爆气场。
“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
这句话就是出自被人们称为“钢琴之王”的匈牙利浪漫派音乐家——弗朗茨·李斯特。我们不难从《钟》看出,李斯特的浪漫主义特点包括:1.继承和发展了贝多芬;2.锐利的短动机;3.丰富的音响;4.完美的抒情表达方式;5.鲜明的民族个性。
三、1874年《卡门》乔治·比才
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在世界歌剧史上,其实没有任何一部歌剧像这个《卡门》一样的红遍全球。《卡门》的旋律紧凑,节奏充满活力,人物的性格描写逼真细腻,因而造成许多戏剧高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悲剧性。比才的和声也很富想象力,音域也很宽广,很能表现卡门紧张、激动的悲剧情绪。这部作品的音响结构也很完整,它的丰富感来自于配器法与伴奏中精致的对位材料。
从《卡门》来总结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有如下两点: 1.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卡门》的主题是由爱情到毁灭,剧情发展迅速而深入,歌词简洁而紧凑。比才在音乐创作中,力求体现现实主义的原则,以丰富的不同性格的旋律,展现了多彩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成功地刻画了卡门温柔、直率、热情、残忍、诱惑、傲慢、放荡、狡黠等多面的性格;塑造出卡门、何塞、斗牛士等多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营造出对比和冲突十分强烈的戏剧氛围,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
2.强烈的民族音乐色彩。
《卡门》的音乐热情、狂野,令人着魔,其中《哈巴奈舞曲》、《塞吉迪亚舞曲》、《阿拉贡舞曲》、《吉普赛之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旋律,高潮迭起,撼人心魄。
参考文献:
周世斌.中外经典音乐欣赏[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欧美部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
第五篇:乐理基础论文
“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梁祝》的故事家喻户晓,一曲动人的《梁祝》音乐,也让世人传送。
《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的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晴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下面我就一一说说每个部分的感受。
显示部:相爱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
在钢琴衬托下小提琴演奏的华彩段过后,便是活泼的小快板,回旋曲结构的副部。其中第一插部采用独奏小提琴先后与木管、弦乐相互模仿的竞奏形式。第二插部情绪更为活跃,尤其是独奏小提琴模仿中国乐器古筝的演奏,富有弹性的节奏、灵活跳动的音符和起伏波荡的旋律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相互追逐嬉戏的动态和神情。
最后的结束部是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展开部:抗婚
沉重的大管和大提琴齐奏及低沉的大锣作为悲剧的预示,造成惶惶不安的气氛。接着是小提琴用散板双弦演奏的激昂音调,表现出祝英台的痛苦与激愤;象征祝英台抗婚的主题由小提琴演奏,生动地表现了反抗者的精神和形象。
楼台会,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哭灵控诉,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再现部:化蝶
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再现了传说中“化蝶”的场景。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音乐虽已结束,但悲情和回忆还总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逝去。我相信音乐的魅力就在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