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案[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6: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两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两首》教案》。

第一篇:《诗两首》教案

《诗两首》教案

主备人:刘倩

一、教学目标:

1、把握两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两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3、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两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同上。

三、教学准备:

1、学生熟读诗歌,初步对诗歌作自我的解读

2、学生查询作者的相关资料

3、查询什么叫象征

4、教师准备课件及诗歌朗诵录音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1、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2、了解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读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学生读,选代表读,齐读。

五、品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并思考 :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

六、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介绍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四、读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学生读合作探究

五、品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六、悟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言之有据即可。

七、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八、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九、教后记:

第二篇:诗两首教案

《诗两首》教学设计

胶州八中 迟清文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

3.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4.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5.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在情感酝酿中诵读。2.品评两首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1.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2.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岁月的风铃在我们耳边叮咚作响,站在青春的路口静静凝望:前方的道路曲折蜿蜒,直通向那被称为“明天”的地方。回头看看自己的足迹,那一双双脚印记下了我们每一次跌倒和踉跄。多少次阴霾,我们用阳光驱散,因为我们心头萦绕着坚强与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诗人普希金面对生活的坚强态度。二.诗人简介: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下注释①,初步了解普希金这位传奇诗人。2.我知道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读书,课外知识很丰富,那么哪个小组是读书王呢?谁能给我们提供关于普希金更多的资料呢?

明确: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12岁随父赴彼得堡入贵族子弟学校,以能诗闻名。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其间参加文学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利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大量利用民间词汇和口语,被认为是俄国文学语言的转变。他的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统治者不满和仇恨,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与敌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三.师生共同赏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读诗:

1.同学们还记得诗歌学习的三步走吗? 明确: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2.看来大家都掌握了学习诗歌的窍门,那我们就先走第一步,我来读,你来挑,看看我们是否心意相通,读音完全吻合。

3.下面请大家拿出练习本完成大屏幕上的练习,哪两位同学自告奋勇上来做给其他同学看呢?

(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纠错。同位上来批改,其他同学互批。将自己错的字在练习本上正确书写两遍。)

4.听我读完后,你们有没有想读的冲动呢?现在就把时间交给你们,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试着像老师一样读出停顿和感情,并且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1)学生集体朗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教师指名读,生生互评,生再读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朗诵水平与日俱增,对这首诗的朗诵技巧把握得也很到位,想必这首诗已叩响你的心扉,接下来让我们悉心品味,深层探究。

(二)悟诗:

A.悟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什么?

明确:生活中的挫折、磨难;磨难将是生命中的宝贵财富。B.品读:

(1)你对“欺骗”一词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青年人往往对生活充满激情和美好的期待,往往简单的认为一切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但人生道路上不仅仅有鲜花,也有荆棘。现实生活往往不尽人意,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这里“欺骗”可理解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落差。

(2)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明确:这两句诗道出了一种人生体验中极为普遍的感觉:生活是有意义的,不要随意忘却、抛弃那曾经拥有的忆念。在这里,诗人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C.情读:

成长的天空中,总会有阴霾,在泥泞的小路上踽踽独行时,你曾经有过怎样的心理活动?这首诗会引发你怎样的人生感叹?

(学生分组讨论,要求人人发言。教师巡视各组,选交流较好的小组选代表面向全班交流。)

(三)品诗:

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悟出了这么多人生真谛,也畅谈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那么我想以一名记者的身份采访几名同学“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形象,却被世界各地人民广为传诵,依你看,原因是什么?”

明确:诗中流露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四)背诗:

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方面表达了自己对这首诗歌的喜爱。既然这么喜爱,一定能够熟读成诵了。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过来。(教师随堂检查几名学生,全班齐背)

四、学生自主赏读《未选择的路》

师:面对人生中的逆境或是挫折,我们选择“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那当面对人生的选择时,我们又当何去何从呢?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一)读诗:

1.教师播放《未选择的路》音频,学生听读正音,整理、交流需要积累的词语。

2.现在你们利用学习上一首诗歌的方法自学这一首诗,划出节奏,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小组展示:用自己设计的朗诵形式朗诵诗歌,评选最佳创意小组。

(二)悟诗:

(学生自由提问在自学过程中未能解决的疑惑,教师分类整理学生的疑问,把共性的较有价值的问题交付全班同学讨论解决;将各小组可能产生的疑问用投影展示出来)

A.悟读: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它引起了你哪些思考?

明确: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B.品读:

说说诗歌中“路”的含义,诗人为何取诗题为“未选择的路”?

明确: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原因有二:人生的道路有许多可供人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选择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此其一。未选择也就是一种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此其二。诗人重点写未选择的路,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

C.情读:

(1)诗歌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2)体验与反思:

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应怎样选好我们的人生道路。试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

(三)品诗:

1.“这首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诗人表面上写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哲理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象征”。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它是诗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往往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与比喻的区别: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是使要说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学生齐读《未选择的路》。

五、比较鉴赏,学生畅谈学诗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关于人生态度的诗歌,人生需要坚强和乐观,同样需要面临选择。两首诗歌,两种情怀,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请说明理由。

六、课堂小结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这些大师伟大人格的光辉照耀,有他们智慧的浇灌,我们人生的花朵一定会开放得更加绚烂夺目。

七、作业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不要!。3.课外阅读:《普希金抒情诗选集》《普希金——俄罗斯民族之魂》

第三篇:《诗两首》教案

学习目标

1、准确领悟诗歌所表现的感人 至深的亲情。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3、学习和借鉴两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散文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读诗

读诗定基调 节奏重音要读好 把握感情更重要 析诗扣关键 领会“具象”是关键 商讨疑难能力高 悟诗明主旨 熟读成诵知深意 悟出中心是目标

本诗基调 舒缓、温馨、深情、天真、欢快、充满童稚、享受母爱。整体感知诗意。

谈读诗的整体感受,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1、孩子,你在哪里呀?(着急、关爱)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

孩子?(欣喜、嗔怪)

3、我不告诉你,妈妈。(顽皮、撒娇)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仅仅是为了好玩吗?孩子想实现怎样的心愿呢?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

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妈妈为全家付出了很多,妈妈的奉献是无私的。我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这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能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吗?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自然又惊又喜,嗔怪孩子。嗔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我”变成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1)妈妈祈祷时 ——我散发花香

(2)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3)妈妈点灯到牛棚时——我恢复原形 5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我:天真、活泼、机灵、快乐。妈妈:沉静、善良、慈爱。

6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像出妈妈脸上的表情吗?

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中国人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如: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的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我要变作妈妈的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仿写:我要变作„

在诗中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手法。请同学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冰心的著作丰富,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盈灵活

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冰心《纸船 寄母亲》的创作背景

冰心在1923年初夏,获得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融乐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冰心万分苦恼。《纸船 寄母亲》是在太平洋上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将怀念母亲的真挚感情寄托于童心复归的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船,抛到海里。冰心在去国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对母爱的怀念中,所以她这三年中为母爱放歌,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年轻的冰心 老年的冰心和她心爱的小猫 纸 船

——寄母亲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纸船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抛纸船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诗人为什么要用纸折叠成小船抛进大海里?

诗人在太平洋舟中,无法与母亲通音信,惟有幻想纸船能载着她的一颗永爱母亲的心飘到母亲的怀抱中。

诗人叠纸船时,情态、心境、感情怎样?

情态:含着泪; 心境:不灰心; 感情:爱与悲哀。

诗人叠好的纸船有的被风卷进窗子里,有的被海浪打湿了,沾在船头上,可她为什么仍然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因为诗人心中存着永远的希望。

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本诗写“纸船”的文字占了大部分篇幅,但“纸船”只是一个情感的寄托物,本诗的主旨在于抒发游子对慈母的深切眷恋之情。因此点睛之笔是:“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泪”和“悲哀”是由于深爱母亲却又不得不与母亲离别,远隔千里不能与母亲朝夕相处,对母亲日夜思念的滋味是难受而痛苦的。这句诗直接抒发了女儿对母亲深情的爱,表达女儿思念母亲的痛苦和悲哀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纸船”为题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抒发了热爱母亲、思念母亲的情感。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中介物——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使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可感,且富有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游子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思考一:

第一节中哪些诗句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且由来已久?

“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思考二:

第二节诗人写出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心碎的结果,并写出自己明知没有结果还是不灰心地叠,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实际中是否可能,愿望能否实现,这对诗人来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是否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思考三:

诗人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母亲身边,习以为常,感受被钝化了。一旦远走,与母亲远隔千山万水,想念母亲的滋味是最难受的。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诗人为什么会含泪,为什么会悲哀了。

思考四:说说下面诗句蕴藏了什

么样的含义?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z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几句话表达了女儿对母亲深情的爱,表达女儿思念母亲的痛苦和悲哀,在太平洋的船舟上呼唤母亲,但愿母亲想到女儿离家后的心情。

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吗?

叠纸船——抛纸船——纸船入梦

“爱”是因为什么?“悲哀”又是因为什么?纸船为什么会含着泪叠? 爱是因为对母亲的思念,悲哀是因为看不见自己的妈妈,也因为想妈妈所以才含着泪叠纸船。你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小 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的形象抒发了对母亲思念的感情。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假如,今天冰心奶奶要举行《纸船》一诗的评析会,你如果在被邀之列,准备对她老人家说些什么呢?

可以 这么说:“冰心奶奶,我喜欢您诗中的这一句:————————,因为————————”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清翠。

母亲是冬夜里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我说 :“母亲是-----------------,当你-------------时,--------------。”

又寄小读者

我的亲爱的小朋友们:

得知《纸船》将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我很高兴。如果这首小诗也能像《寄小读者》和《小桔灯》一样能触动朋友们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写《纸船》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写作经验不足。而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变迁,诗歌中更有许多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愿望:如果能就此诗和小朋友们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就以这封短信作为邀请函吧!小朋友,我相信,因为有了你的努力,《纸船》一定会更加优美动人。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冰心奶奶

1999年1月

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亲情的散文诗,全诗想像丰富、新奇而美妙,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活而深刻的印象。《纸船》是来自远离家园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两诗主题相近,手法相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四篇:《诗两首》教案

《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道德、情感、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基、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渝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

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

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作为作业完成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

“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

“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

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第五篇:《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独立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体式格局。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陶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惟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大家已经接触到了众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题目:“哪样是诗歌?”词典上的诠释是“文学文体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施展阐发了一种美的寻求。《荷马史诗》施展阐发了一种悲壮雄阔的好汉之美,《繁星·春水》施展阐发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作古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施展阐发对逝去的美的依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寻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小我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领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领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如果生活诳骗了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这天下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窗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笔者就是普希金。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笔者哪位同窗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巨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赓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颂扬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当局的多次袭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支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当局诡计戕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久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有名的文学理论指斥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表彰普希金的诗:“所施展阐发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疑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精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光显,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生读相关资料,老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如今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浏览,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因此赠诗的情势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阻遏。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盼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寻求理想,信托光明必来,公理必胜。

四、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由老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钻研题目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如何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诳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忧?的时辰要善于忍耐,统统都会曩昔,我们肯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楚与悲伤,欢乐不会永久被伤心所袒护,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怎样理解“而那曩昔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伟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理由何在?学生讨论

4、这是一首到处颂扬的名篇,众多人把它记在本人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本人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哪样?请同窗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

1、仿句训练仿照《如果生活诳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如果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诵全诗

七、拓展进步:课后探讨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作为作业完成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背诵《如果生活诳骗了你》

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如果生活诳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难堪和疑心。该咋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虑。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众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夫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暮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当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是以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当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

四、合作探讨

1、请同窗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虑诗中的“路”有哪样含义?明确:诗的外观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虑。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伎俩。

2、全诗共5末节,请同窗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末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畅谈你的领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鹄立(思考)--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惋惜--多年后的回顾、叹气

3、诗人虽然写了本人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注解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哪样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题目钻研”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哪样事理?明确:答案不求同等。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稳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本人的思虑,作出自力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相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哪样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哪样区别?象征:用详细的事物表示某种非凡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施展阐发手段,一种详细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光显。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伎俩,比喻则是一种修辞伎俩,象征平常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定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显露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十分普遍的形象来阐述本人的意见,打动了读者的心扉。首先明确概念,再由老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众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出色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训练三,完成一篇小作文,畅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练习: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普希金及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理解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教学重点: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

二、简介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童年接受法国家庭教师管教并深受俄罗斯乳母语言的影响。12岁随父赴彼得堡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以能诗闻名。1814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先后加入“阿尔扎玛斯社”和“绿灯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1817~1820)冲破贵族传统文学语言局限,大量运用俄罗斯民间词汇和口语,被认为是俄国文学语言的转变。1820年5月因诗作抨击时政被以调动为名流放南方,途中患病,前往高加索、克里米亚旅行疗养,9月抵基希尼奥夫,1823年调往敖得萨。其间醉心于拜伦作品,与十二月党人过往密切并写下《短剑》(1821)等诗。以当代贵族青年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22)、《茨冈》(1823~1827)描写文明人与自然之女的爱情悲剧。这一时期还创作了叙事诗《强盗兄弟》(1821~1822)、《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1821~1823)。1924年8月,因与敖德萨新任总督关系恶化,受陷害被革职放逐到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接受地方政府、教会和父母的三重监督。1826年9月由沙皇批准返回莫斯科。这一时期普希金潜心研究历史,创作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叙事诗《努林伯爵》(1825)。1828年因长诗《加甫利里亚德》(1821)“亵渎”上帝而受传讯。1830年9月与莫斯科美女冈察罗娃订婚,前往波尔金诺村料理家产,为霍乱所困至12月。此间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叙写贵族青年奥涅金的生活历程,塑造了俄国文学“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与情感为题材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创作《吝啬骑士》《莫扎特与萨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剧,写下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大量抒情诗及童话诗;文学史家把这一普希金创作高峰期称为“波尔金诺之秋”。1831年3月,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定居彼得堡并重任十等文官。编写《彼得大帝史》时为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所吸引,游访起义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尔金诺编写《普加乔夫起义史》,并以此为题材开始创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其间写下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诗。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会的应酬,家庭经济紧张,沙皇授予“宫廷侍卫”头衔使他感到屈辱,文学创作减少,受到上层贵族敌视。1837年1月27日与法国贵族逃亡者丹特士决斗负伤,29日辞世。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学风格继承发展了18世纪俄国文学成果,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文学的因素,将书面语与口语和谐结合并吸取大量民间语言精华,创造了新的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文学语言。他曾先后参加《文学报》《现代人》的创办工作,留下许多文艺批评著作、政论文及书信。普希金的文学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的落后局面,为俄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学生讨论

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

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作为作业完成板书设计无。课后感:

四 诗两首(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2004年

日星期 上午第节

总第()教时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弗罗斯特及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理解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教学重点: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的诗歌最初未在美国引起注意,1912年举家迁往英国定居后,继续写诗,受到英国一些诗人和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的支持与鼓励,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1913)与《波士顿以北》(1914),得到好评,并引起美国诗歌界的注意。1915年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他的诗名日盛,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几所著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他晚年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在他75岁与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时常押韵,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弗罗斯特的著名诗集还有《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去的溪流》(1928)、《又一片牧场》(1936)等。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续有新作发表。

三、朗读诗篇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五、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

学生自由回答。

六、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训练: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无。课后感:

四 诗两首(第三课时)

2004年

日星期 上午第节

总第()教时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理解这两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情感目标: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教学重点: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2.《未选择的路》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诗分四节,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岔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这样的开头,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这条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诗人也许知道,这样的路是平淡的,没有挑战性的。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最后一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显然有宿命的意味,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二、练习说明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本题旨在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喜欢这类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并对人生构成积极的影响。

这是一道主观题,学生回答喜欢或不喜欢都可以,但通过教师的教学,最好使学生能喜欢这样的诗,并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统一答案。

二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题旨在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欣赏新诗的水平。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三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本题旨在让学生积累名篇,打好文化根基。

三、欣赏两首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有的人会从此萎靡消沉,有的则会因此而怨天尤人。诗人却以饱满的乐观情绪鼓舞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种力量来自对未来的信念,因为我们始终要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接着诗人在第二节里表达了“永远向往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描绘了人们在越过坎坷之后再来回顾过去的心情,那时一切艰难困苦都会改变面貌,变得可爱起来。这首诗是普希金人生体验的结晶,他本人就曾屡遭坎坷,被流放、幽禁,最后被阴谋杀害,但他始终不渝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

《未选择的路》赏析:《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诗的前三节似乎仅在平直地描写林中的那两条路的不同,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比喻意义,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结句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诗还注意引起人们的联想,把理性与情感融于一首短诗之中,深化了这首诗的意蕴,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是通过优美的意境创造和浓郁的抒情表达把哲理隐含其中并传递给读者的。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韵律来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思索。这种质朴无华的风格使这首诗如夏夜里清凉柔和的风,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情趣,给人一种沁人心脾之感。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其中的哲理内容。因为这首诗具有内涵的开放性,犹如一个巨大的构架,其中的内容有待读者去填充,在其中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从而受到触动而引发深深的思索。

四、布臵作业 完成有关本课练习。

下载《诗两首》教案[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两首》教案[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两首》教案2

    《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

    《诗两首》教案2

    诗两首·教案 《雨巷》多媒体课教案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课题: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

    白居易诗两首教案

    白居易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正确把握字词义,熟读成诵。 2、领会《放言五首(其三)》中诗人所表达的观点。 3、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

    《外国诗两首》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二)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三)感受诗人真诚博大......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

    前两首诗教案

    30诗四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4.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二)过程与方法: 把握这首诗的意境;分析的思想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