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提要:游山玩水(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1、四文对比表格
周庄赵丽宏自然景观用散文诗般的语言,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为展现“水韵”,作才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展示了周庄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
纽约刘成章人文景观描写了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的繁荣景象。高楼林立,建筑雄伟;车水马龙,交通发达,生活节奏异常快速,从多方面展现了纽约的勃勃生机。
二、阅读指导
1、扣住“游踪”顺序揽山赏水。如: 《三峡》:西奉节矍塘峡巫峡西陵峡宜昌东(由下游到上游的空间)《周庄》:总写----分写: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的先后顺序)《青海》:去青海湖——到青海湖——离青海湖(时空变换顺序)《纽约》高楼(先仰视后俯视)——心活感受——夜景(逻辑顺序)
2、抓住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填写下表。黄猫峡米仓峡 灯影峡巫峡 崆岭峡矍塘峡
3、描写与修辞
游记以记叙为纵线,以描写为横线,辅以点睛之议论。而要使你的描写生动传神,必须采用适当的修辞方法,本章元大量的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引用等修辞,从而使文章如诗如画。
1、各找出下列修辞一例 比喻: 排比: 拟人: 对比:
仿句:仿照“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
3、画。”造一个句子。
4、体会一下“一座斜拉桥,一只躺卧的竖琴赫然出现,甲虫们争先恐后地跑上去,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弹成了音符和旋律,美丽动人。”这句中所用修辞的效果。
三、相关链接:
1、三峡被人们称为“山水画廊”;
2、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中国水乡之美”
3、青海湖古称“西海”。
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四、阅读训练 读山品水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东省的灵性和水的神竟。孔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步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情操的根本原因。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读法。远读其,近读其,精读其,细读其,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不登高山,不知平地”,是一种发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种境界;“咬定青松不放松”,是一种坚守;“五千刃岳上摩天”是一种豪壮。不要以为山是凝固的,山是岿然的活物。
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味。在文人眼里,水是温柔的,因此他们常常把柔情蜜意的水与悠悠无尽的爱联系起来。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水之波动,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在哲人眼里,水是运动的,悟出的是人生的哲理。孔子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的是。孟子说“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比喻。荀子对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给后人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警句:“水则载舟,水则舟“。老子呢?他既说”天下莫柔弱于水,又看到了水“莫能御之”的力量。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深长。
1、给加点的字注音:洗濯()徜徉()岿然()静谧()
2、依次填入第二段空缺处最恰当的词是()
a、苍茫、清秀、奔放、深沉b、苍茫、清幽、豪放、深沉c、广漠、清秀、豪放、深远
3、第二段引用诗句,运用排比句式,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人们“读山品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5、从全文看,题目“读山品水”的含义是。
6、第三段中引用的孔子和孟子的话极富哲理。请分别在哲理句后的横线上填写上一个揭示哲理的句子(a、民心似流水,谁也无法抵挡;b、人生之有限而宇宙之无穷。)
第二篇: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复习提要:关注时事(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1、新闻概念: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2、消息结构六要素:标题(引标,正标、副标),电头,导语,正文,背景,结语
3、消息内容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4、新闻分类:按内容分:消息、通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等)按载体分:报纸新、电视新闻、广播新闻、图片新闻等
5、新闻一般性特点:用事实说话或是及时、真实、简明 二、四篇文章的对比表
北京许基仁新闻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球人们传递了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喜讯用概括性叙述,文字简约,篇幅短小,迅速及时
别了周婷新闻特写用文学性语言再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英国王子查尔斯和末届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中国港湾时的场景文学的特写镜头 集中再场事实现场
生命梁家新电视新闻形象、真切地报道了1998年8月1日湖北笮洲湾发生溃口时,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奋不顾身、勇救被困群众的感人画面。声画合一,时间顺序,口语化语言,高度概括
杂交谭士珍通讯报道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时效稍差,篇幅较长,手法多样,文学性强。
三、阅读训练
巴黎,中国文化周正式开展 展览项目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本报巴黎9月20日电记者果永毅报道:9月1日隆重开幕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今天上午正式开展。其十余项展览及部分演出节目首次正式向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项目涵盖中国的教育、冬瓜、文化等诸方面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中国编钟、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中国京剧服饰艺术、中国书画精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中国、中国教育成就、中国科技成就、可持续发展及古都风貌——北京和东方明珠——上海等展台尤为引人注目。
中国编钟的成套出土原件是第一次在国外展出,参加者十分踊跃。人们仔仔细细地端详着编钟的形态,连连赞叹。在中国书画精品展台前,也聚集着许多观众。这些人虽不像是汉学家,但个个神情专注,凝目驻足,那种认真的神态实在令人感动。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认真观赏着一幅篆字,他们说虽然像是“天书”,但感觉很美。一位十几年前访问过中国的先生面对上海展台图示及资料,惊叹上海变化之快,简直像是神话。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熊造型前,很多孩子驻足观看。显然,他们十分喜爱中国的国宝大熊猫。
今晚,中国的编钟音乐会进行首场演出,很多法国朋友早就憋足了劲要先睹为快。不少人下午参观过后就没有离开现场,专候这场精彩的节目。
1、本文的标题包括和两种,是标题(选一:虚标、实标)
2、本文体载上属于。(消息,通讯,电视新闻,新闻特写)
3、本文的导语是:。
2、本文电头交待了哪些内容?符合迅速及时的特点吗?
4、文中划线句子说“天书”,又说“感觉很美”,矛盾吗?为什么?
5、结尾最后一段说“中国的编钟音乐会首场演出”,为什么人们如此青睐
第三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2. 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3. 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4. 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5. 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七律 长征 1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
老山界 1课时 草 1课时 《长征》节选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长征事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因此,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种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身同感受,对长征能够起到思想上的理解与共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回顾、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回首初一的学习听讲 2 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七年级中你语文学会了什么?七年级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七年级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展望新学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引导讨论:我期望中的八年级的语文学习。进入八年级,我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与进步 思考 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渴求 交流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初二语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浏览课文、目录 明确任务 2 巡回指导 浏览课文、目录 3 布置讨论:新的语文课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喜欢课本中的第几单元或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你准备如何学习初二语文 讨论 边引导边总结,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老师的要求和看法 交流 教学反思 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出示评价内容:1. 你知道自己在七年级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成功与不足吗?2. 本节课你发言了吗?3. 对于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你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和目标么?4.从别人的发言中,对自己的语文学习都有哪些启发? 自我反馈 2 自我小结 小结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七律 长征》 学习目标:
1. 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课前学习:
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复习《沁园春 雪》,自我朗读《七律 长征》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倾听 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播放录像 观看长征录像,了解历史 3 范读全诗 听教师朗诵全诗 倾听、引导 自主质疑,合作释疑 5 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6 教师指导朗诵 学生试读 教学反思
二、掌握学习方法,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1 介绍“四字学习法” 听讲 巡回指导“译读悟诵” 运用“四字学习法”,小组合作进一步精读课文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4 创设问题情境: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听讲、思考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思考,讨论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反思 播放录音 听《七律 长征》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长征》 2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学唱长征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军的钢铁意志
2.学习文章的高度概括和用词准确生动
3.巩固“四字学习法”和朗读技巧,在体验中加深学习方法的掌握。课前学习:
自由朗读《长征组歌》两首,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由《七律》导入 复习《七律 长征》 2 播放《四度赤水》、《过雪山草地》片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革命豪情 观看记录片段,体验革命豪情 3 指名朗读 自由阅读 4 及时正音 学生朗读 教学反思
二、运用方法自学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提问复习“”四字学习法 回答问题复习2 巡回指导 小组合作,用方法来自主学习3 组织交流、及时释疑 质疑、赏析、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播放视频《长征组歌》 观看欣赏视频,在音乐欣赏中回味歌词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老山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给课文新建一个标题 阅读、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创设情境: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 想象思考 4 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一起来看一下。
第四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www.xiexiebang.com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一、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生字词、作家作品、名言名句、文言文字词的识记等。
二、提高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能熟练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四、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复习重点:
提高语文应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复习方法:
学生在自主中与同学合作地完成。
一、掌握一些生字词
《风筝》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瘦弱。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诀别:多指不再见面的离别,分别。笑柄:可以拿来取笔的资料。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什物: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惊惶:惊慌。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宽恕:宽容饶恕。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的样子。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忆读书》
悬念:持念,惦记。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无聊:这里是精神无所寄托的意思。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消遣: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现痛苦的声音。这里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行文。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山中避雨》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寂寥:寂静空旷。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长:(、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煞费苦心:费尽心机。
滑稽:(语言、动作)引人发笑。
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恶作剧:指戏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六神无主:形容十分惊慌或着急,没有主意。俗不可耐:趣味低下,令人无法忍受。奸笑:阴险的笑。
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乳臭未干:奶腥气还没有去掉。指人年幼或年幼无知。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大动肝火:大发脾气。
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
冰心(1900~1999),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有诗集《繁星》和《春水》等。
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号称“中国漫画之父”。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三、课文内容梳理
《风筝》第一部分(1、2),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3、4),“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的风筝的事情。
第三部分(5~11),到了中年,“我”才意识到自己弄坏小兄弟的风筝非常不应该,于是心中充满忏悔,但当面道歉时才发现他已忘却,“我”心情更加沉重。
第四部分(12),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忆读书》全文为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读书好。这一部分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⑴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发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⑵能扩大知识面。
⑶对写作有帮助。
⑷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二部分:多读书。涉猎古今中外。
第三部分:读好书。要会比较挑选。
《山中避雨》第一段:记叙山中避雨于小茶店。
第二段:记叙心情的转变:由扫兴而感趣味。
第三段:记叙茶博士的琴声难以解闷而向他借琴。
第四段:记叙作者学琴经过及琴声使苦雨荒山活跃起来。
第五段:抒发自己的体悟作结。
课文按作者所记内容的因果联系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⑴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⑵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⑶给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脚注。
第二部分:写“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⑴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
⑵使报纸销量大增。
⑶使周围的人对作者刮目相看。
四、积累一批优美的语句或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因而“久经逝去的春天”与“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不相矛盾。
2.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趣味。”这句话如何理解?
这次作者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拉琴,环境与往日截然不同,有一种天然之美。人物除作者和两个女孩外,都是山村中的年轻人,大家素不相识,是琴声、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一起,有一种和谐之美。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心,感情十分真挚,有一种真挚之美。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以上种种趣味之中,最主要是作者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是作者以往没有体会过的。所以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滋味。
五、理解各篇的主题
《风筝》本文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也表示了对封建的教育思想的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疾,并启发人们思考,从而有所觉悟。
《忆读书》课文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展开,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可从四个方面来看:⑴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⑵读书能扩大知识面。⑶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⑷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山中避雨》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加和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本文通过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以及挖苦一个新来外乡人这三件事,叙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它们发表在报纸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一期的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作者刮目相看。
六、学习一种妙想
《风筝》开头两段与结尾一段都是总写的段落,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在内容上作用相同吗?
开头两段与结尾一段都是总写,起到了前后呼应,使结构完整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开头由北京的春天写起,写了北京春天中“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引起对故乡的“风筝时节”的回忆,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同时奠定了怀念的感情基调。结尾一段是对风筝事件的总结,有总结全文的作用。与此同时,字里行间里表明了自己深深的自责。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
叔叔外出,让“我”编一期周报,“我”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讽刺和《汉尼巴尔周报》对立的一家报纸编辑希金斯,这件事写得很详细,标题、插图内容及“我”当时的心理状态,都有交你。第二件事情,是撰文讽刺两位名人,概述,一笔带过。第三件事是讽刺新来的外乡人——一个雇工裁缝,起因、经过,甚至原文都写出来了。三件事情,两详一略,疏密有致,重点突出。“我”的这次尝试,产生了很大反响,一一道来,使我们从而面了解到作者语言的讽刺力量,读来妙趣横生。
七、重温一个阅读语段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笋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2.用横线画出选文第段中景物描写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段中的加点词语“荡漾”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4.选文第段的画线句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弟弟怎样的感情?
5.你说弟弟知道哥哥讨厌风筝吗?为什么他还要做风筝呢?
6.选文第段中,加点词“傲然走出”写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7.想像一下,绝望地站在小屋里的弟弟,想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参考答案1.由冬天在北京看到放风筝,回忆起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风筝的事情。2.第段环境描写渲染肃杀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第段写故乡放风筝时春天的温和,与严冬的肃杀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出对往事的回忆。3.“荡漾”用得好。因为这里的春天指小时候故乡的天空中飞荡风筝的春天,现在看到冬天北京天空的风筝,就联想到故乡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世界,所以用荡漾。4.神态、动作,表现弟弟的天真活泼和对风筝的喜爱之情。5.知道。因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6.写出“我”当时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弄坏小兄弟风筝为胜利的骄傲心理。7.略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八年级英语上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八年级英语上Unit1 教学反思
周玲洁
第一课时是引入新课,通过丰富的教学图片和听力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听力和口头练习,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描述过去某个时间发生过的事情或行为。学生通过搭配图片与短语的练习直观地掌握了描述各种行为的表达方式,然后在听力材料中学会了如何使用一般过去时态谈论已经过去的节假日的活动,并通过对话训练巩固了对重点词汇与一般过去时态用法的掌握,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一般过去时态的理解及应用。
第二课时主要是学习和操练一般过去时特殊疑问句的用法以及复合不定代词的用法。通过补全对话和电子邮件的练习,帮助学生复习了一般过去时态和复合不定代词的用法。然后通过小组互相采访调查彼此的假期活动来训练和巩固本课的目标语言。课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也很棒,基本掌握了本课时所学的知识点。
第三课时主要是学习用一般过去时和形容词来详细描述节假日的活动。先是通过六幅图片呈现了三组形容词的用法,然后对其进行分类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学生通过听力练习不仅训练了听力能力,同时也复习了一般过去时态的用法并巩固了对描述性形容词的掌握。最后通过操练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了综合性复习,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课时,我引领学生首先通过阅读两篇旅游日记学习了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并复习了用一般过去时描述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紧接着通过补全日记的练习对本课目标语言进行了及时的巩固,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加深了他们对旅游。对生活的热爱。
在第五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一系列交际活动,锻炼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能力,使他们在小组交流中,提高口语能力,同时也达到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