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作文课新闻写作最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初中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讲述》最新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次活动主要是交代讲述常识,讲述对象、场合和技巧,使学生通过学习乐于交往,善于表达,喜欢上语文学习。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什么是讲述,讲述应该注意的事项,讲述语言的特点,能够流利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正确的用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活动要求讲述故事,介绍清楚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介绍清楚事件的基本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态度诚恳,礼貌用语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
根据活动要求讲述故事,口语表达顺畅,能够抓住重点,条理清楚。2.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口语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方法
情景设置,互动讨论、训练展示、教师点拨
五、活动用具 教学用书等
六、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课文啊?这些课文讲述了作者身边发生的那些事情?
【1】 新闻的六要素有哪些?
【2】 要把事情讲说清楚,要注意哪些?
【3】 讲述事情的重点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引导大家去学习。2】活动内容
【1】 讲述的注意事项 1.讲述要注意对象
同样的内容,对象不同,讲的方式就有所不同。
大家想一想:如果分别向你的同学、师长、父母讲述同一个故事,如鲁迅长妈妈的故事,讲述方式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交流讲述方式全班交流。明确:
2.讲述要注意场合
要根据场合的特点,调整讲述的方式。讨论:正式场合和日常聊天语气语调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正式的场合进行讲述,要事先做好准备,斟酌言辞,想好开头和结尾,讲述的时间语调要平缓自然,语气要庄重严肃,日常聊天时的讲述呢,就可以随意一些语气语调呢,不妨多一些变化,甚至可以加一些幽默调侃的话语。3.讲述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楚
讲述之前,通常会有准备的时间,哪怕时间很短,也要充分的利用,先想你讲述的中心话题是什么?这样就不会散乱,讲述条理清楚,容易让人明白事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4.讲述要运用一些叙事技巧
讲述要简洁,避免反复冗长,还要注意轻重的互动,讲述者还需要运用一些叙述的技巧增强讲述的效果。比如先叙述结果,讲述过程中到了紧要的环节,停顿片刻,卖关子,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语气语调要自然大方,可以赋予必要的体态,如表情手势的。
5.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
要尽量使用简洁的句式,多用短句,少用长句,有时为了强调提醒,引起读者注意,可以适当的重复说一些话,尽量不用生僻词语和专门的数据,以免造成引来误解,还可以借助说话的停顿语速,语气语调和动作表情,增强讲述的感染力。【2】活动内容
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讲给你的同学听 1.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2.我有这样一位朋友 3.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出游 4.我喜欢的一位老师 5.我喜欢的一本书 6.我最爱听的一首歌 7.一个美丽的梦
3】活动收获:通过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让学生总结自己这节课所体会到的讲述的要求与技巧,让学生谈谈讲述过程中当中自己的心理感受与事物,让学生通过谈感受再次体会训练讲述的收获。
4】讲述小结:同学们,讲述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擅长讲述的同学妙语连珠,听众如云;擅长讲述的同学思维敏捷,学习优异;擅长讲述的同学受人欢迎,人见人爱,将讲述进行到底,让你的人生因讲述而更精彩!5】板书设计
讲述的基本要求
一、注意讲述的对象和场合
二、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运用一些叙事技巧
三、第三个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作文课《新闻阅读、写作》最新教学设计
每天长辈们都会看新闻联播,那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作文课《新闻阅读、写作》最新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作文课《新闻阅读、写作》最新教学设计范文一
一、教材简析
强调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引导我们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现,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消息写作。
二、教学目标二
1.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新闻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闻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新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及生活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写标题。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导语的写法。
3]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新闻主体的写法,安排好新闻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新闻阅读及新闻采访写作的感情,激励学生善于发现社会中有意义的东西,运用相关新闻知识和方法赞扬社会真善美。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新闻的方法,会写简单的新闻或消息。
四、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练习等
五、教学用具
课件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过四篇新闻,初步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提高了阅读新闻的能力。今天,我们将运用所学的有关新闻的知识,写一篇新闻。
2】任务一【新闻阅读】
1、任务目标
【1】了解新闻的内容,把握不同类型的新作品的特点。
【2】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
2.任务指导
【1】快速浏览学过的几篇课文,把握新闻六要素。
【2】在比较中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3】阅读时要注意揣摩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4】小组合作,从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归纳消息的主要特点,为后面的写作任务做准备。
3.成果展示
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长江》
篇幅:短小
报道对象:新闻事件
时效性:较强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
特写:《“飞天”凌空》
篇幅:较长
报道对象:一个场景
时效性:很强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
通讯:《一着惊海天》
篇幅:较长
报道对象:新闻事件或者典型人物
时效性:一般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
三】 任务二【新闻采访】
1.任务目标
【1】 总结采访前、采访时、采访后的基本做法和要求
【2】小组共同拟定采访计划并实地采访,提出改进建议,各自完善采访计划。
2.任务指导
【1】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新闻采访”准备采访资料,拟定采访的内容和具体的问题等。
【2】 采访过程中,要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不要强求采访对象,回答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拍摄人物照片时,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
3.采访成果展示
采访时间:2018年9月3日
采访对象:妈妈
采访实录:
问:妈妈,你小的时候都玩些什么游戏呢?
答:我小的时候一般都是玩跳绳,踢毽子,抽陀螺之类的游戏。
问:当时这些游戏你们是怎样玩的呢?跟我们现在玩的方式一样吗?
答: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答:以抽陀螺为例,我小时候玩的陀螺是木制的陀螺,而现在陀螺作为塑料或者铁制的陀螺。当时我们不叫陀螺,叫猴,有的地方叫牛。只要用一根绳子抽几下就能转。陀螺的大小,我们也能控制,一般我们都是依据自己的喜好动手做陀螺。
问:除了这些玩具,你们还有其它玩具吗?
答: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很少,一般都是自己或者父母做的,而现在玩具呢,不仅品种多,而且种类权,大部分都是厂家制作的。
采访心得:通过这次采访我了解到了父母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而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孝敬父母,勤俭节约。
三】任务三【新闻写作】
1.任务目标
【1】 尝试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新闻的写作。
【2】 学会通过新闻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时代风貌。
2.任务指导
【学法指导】
【1】拟标 题方法
(1)简明扼要: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 事实。
(2)爱憎分明:标题中要有明确的是非立场,鲜明的爱憎情感。
(3)巧用修 辞:标题中可运用比喻、对偶、引用、仿拟等修辞,使标题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2】导语写作方法
(1)交代新闻的来源和根据,给人真实感。[来源:学+科+网Z+X+X+K]
(2)交代新闻的重要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3)交代新闻的新鲜点,给人耳目一新。
(4)文字表达巧妙精练,给人形象感。
【写法指导】
【1】标题:标题是 消息的眼睛。要让别 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 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 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 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四】作业
以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 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500字。
【点拨思路】
(1)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 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材。
(2)选材:可以 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思的活动等。
(3)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五】板书设计
新闻阅读、采访与写作
1.新闻的阅读
2.新闻采访
3.新闻写作
【1】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2】合理安排正文结构
【3】要写好导语,因为导语是消息的核心,也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重要特征。
【4】要注意语言准确、简练、易懂,在此基础上,可适度讲究生动形象。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作文课《新闻阅读、写作》最新教学设计范文二
新闻写作
一、文题展示小试牛刀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500字。
【思路点拨】
1.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材。
2.选材:可以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义的活动等。
3.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写法指导】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新闻写作教案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新闻写作教案新人教版
二、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新闻写作教案新人教版
本节课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给学生的新闻写作进行了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了新闻的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尽完美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改进!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作文课《新闻阅读、写作》最新教学设计范文三
一、课标要求
此处填写教材简析
二、单元说明
1.单元目标
(1)了解新闻内容,把握不同体裁新闻的特点;
(2)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3)养成读新闻的习惯;
(4)熟悉新闻采访的方法步骤,进行采访实践;
(5)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6)通过接触新闻了解世界,关注社会生活。
2.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任务群由新闻阅读、新闻采访以及新闻写作组成,在“新闻阅读”任务驱动下,教材选了四篇文章,分别是《消息二则》(即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一着惊天海》,这组教材的主题内容是变化着的社会,通过新闻作品呈现社会变化和时代变迁,体现了新闻作品记录社会与时代发展变化的价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通过接触新闻了解世界,关注社会生活。
这组教材的语文素养主题是新闻纪实作品的阅读与写作,教材以新闻文体为线组合,涉及消息、特写、通讯等不同新闻体裁。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达成以下学习目标:了解新闻内容,把握不同体裁新闻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熟悉新闻采访的方法步骤,进行采访实践;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三、图书简析
本册图书围绕“新闻”文体,从应用型文体的角度着手,按照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与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新闻分单元编写,与教材选文形成体裁呼应,为教材提供大量分体阅读的整合文本。同时,针对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特点,编写了“新闻采访与写作”单元,为学生开展新闻探究活动提供了脚手架。整体的选篇意图在于实现学生文本阅读的拓展、新闻文体素养的提升以及新闻实践活动的落实。
本册图书所选篇章基本侧重于语文素养主题,“新闻”的体裁分类及其特征是选篇与教材整合的基本点,具体对本册图书的使用可采用以下策略:1、求同对比阅读,在具体新闻体裁划分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各篇与各单元精读篇目,了解这一文体的结构(比如消息)或者语言特色(比如准确或生动),从而建构出对这一新闻文体的基础性理解;2.拓展训练阅读,针对略读篇目可以采用快速阅读进行文体要素分析的方法,比如可从新闻的六要素和五部分入手,通过拓展训练把握每一结构的训练要点;3.存异对比阅读,每一单元选择一篇精读篇目,对新闻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对比性的区分阅读,从而引导学生明确不同新闻文体的不同;4、活动辅助阅读,对“新闻采访与写作”单元,可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合适篇目,在活动过程中作为提供给学生的手脚架和工具箱,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落实具体活动。
四、实施建议课时安排 课型 教材内容 图书链接内容 学习目标(整合点,说清楚教材和图书整合的依据)备注(整合说明,需要写的就写,不需要写的先不写)单元预习课 1.初步了解新闻文体
2.感知活动情境,明确单元活动任务单元预习课 任务一:新闻阅读四篇课文 1.识记单元字词
2.预习四篇课文教读引领课 《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我国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中国文化周在科伦坡拉开序幕》 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要素
能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文章内容教读引领课 《消息两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鹞鹰Ⅱ察打一体无人机首飞成功》《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掌握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能从新闻语言读出作者的观态度和倾向组文阅读课 《新一代南极长城站地震台完成改建并已开始运行》《全国首个5G火车站来了》《刘翔勇夺世界室内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冠军》 阅读新闻,强化新闻阅读方法
学习播读新闻教读引领课 《“飞天”凌空》 《零的突破》《梦碎雅典》
1.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2.理解特写的新闻价值
3.掌握新闻特写的基础知识。教读引领课 《一着惊海天》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蜡烛》 了解通讯的基础知识及其写法
在比较中了解消息、特写、通讯等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单元活动课 《任务二: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方案设计模板》《采访提纲的设计》《如何确定新闻采访的主题》《记者与采访》《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 了解新闻采访的流程
2.确定校园新闻选题,设计新闻采访提纲,进行一次新闻采访实践主题写作课 《任务三:新闻写作》
图书:
《消息标题的结构》《消息导语写作技巧》《写好消息主体部分的几个要领》 学会新闻(消息)的写作主题写作课 学会不同新闻体裁的写作
学会根据不同文体特点修改所写新闻单元活动课 根据第八课时布置的采访作业,进行新闻节目制作
彩排新闻展播活动单元活动课 1.现场播读新闻
2.强化“评消息”的意识,学会从专业角度评价新闻内容单元活动课 掌握讲述的基本原则;
通过讲述的实践活动,掌握讲述的方法。整本书阅读课 《红星照耀中国》 1.通过阅读,初步感知作品,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人物的兴趣;
2.讲人物故事,感受人物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五、整合设计
第一课时 漫谈新闻
领取活动任务
【课 型】
单元预习课
【学习内容】
畅谈新闻、初步认知;体验情境、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
1.了解单元学习目标
2.初步了解新闻文体
3.感知活动情境,明确活动任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顾炎武有句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信息化时代,新闻是我们知晓天下事的来源。
二.学生活动一:畅谈新闻、初步感知
1.请你谈一谈最近发生的你最感兴趣的新闻,并说说你获知新闻的渠道。
2.从刚才同学们的讲述中,你得到对“新闻”的哪些认识?
明确:新鲜的的事情;真实的事件;公开发生的事件;可多渠道获取。
3.速读本单元教材提供的文章,验证上述认识的正确性。
4.与小组同学交流,尝试为新闻下一个定义。
明确: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三.学生活动二:体验情境、明确任务
新成立的校园电视台将隆重推出“新闻追击”栏目,每期节目将报道校园及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现征集栏目主创,要求面试者交一份新闻作品。请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录制一期节目作为作品,包括新闻策划、采写、播报、录像等过程的制作。通过班级选拔后,代表班级前往应征。
你需要和你的小组同学完成以下挑战:
任务一:勇闯记者训练营——新闻阅读
在老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及图书大量新闻作品,完成下列关于新闻文体知识的填写,考核通过,你才能获得记者证上岗哦!
能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
广义的新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狭义的新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从狭义新闻的结构及要素的角度把握每一则新闻的内容;
新闻结构 内容 新闻要素 内容
何人
标题 何事
导语 何时
主体 何地
背景 为何
结语 如何
能了解新闻语言的特点并通过新闻语言了解作者的态度与倾向。
能区分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时效性
报道对象
篇幅
表达方式
任务二:奔赴新闻最前线——新闻采写
根据校园或城市发生的实事,小组合作,选取最有价值的新闻对事件人物进行采访并撰写新闻稿。
明确你在制作团队的角色:文案策划采访记者摄录人员资料搜集
撰写你在采访过程的文案:
时间、地点
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采访方式
采访器材
采访问题:
和你的团队合作,完成采访任务:采访、录像、拍照等
汇总小组不同的采访资料,写作新闻。通过讨论,确定最终录播新闻稿。在这过程中,你需要和你的小组成员完成:
写作不同类型的新闻稿,如消息、通讯、特写或时事评论等,让栏目内容多样化;
确定一篇好的新闻稿的标准;
根据标准和栏目需要,选定最终录播的新闻稿件。
任务三:攻克节目演播厅——新闻展播
从小组中选择新闻主播现场播读新闻
用摄像机或手机将新闻采访过程进行后期制作,完成作品
在全班展示播出,通过选拔决出应征作品。
第二课时 单元预习
【课 型】
单元预习课
【学习内容】
初读文章;识记字词
【学习目标】
1.识记本单元生字词。
2.以一分钟500字的速度默读课文,按要求完成预习。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一:
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每则新闻讲述的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飞天”凌空》:
《一着惊海天》:
学生活动二:
1.自学“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词,在文中划出,解决读音、书写、释义等问题。
2.完成字词过关检测。
(1)填写拼音
芜()湖 击溃()督()战 绥靖()阻遏()
荻()港 摧枯拉朽()歼()灭 要塞()锐不可当()
凌()空 翘()首 轻盈()由衷()悄()然
屏()息敛声 眼花缭()乱 震()耳欲聋 颁()发
仲裁()遗嘱()巨额()凛冽()默契()
殚()精竭()虑 镌()刻 桅()杆 娴()熟
(2)补充四字词语
枯拉朽_____ 锐不可_____ 屏息_____声 眼花_____乱 如梦初_____ 一丝不_____ 白_____起家 _____精_____虑
3.本单元汉字听写大赛
第三课时 从新闻的角度读新闻
新闻结构与要素
【课 型】
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图书:《我国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中国文化周在科伦坡拉开序幕》
【学习目标】
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要素
2.能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过程】
导入:
欢迎同学们来到记者训练营,在这里我们将通过阅读新闻提升大家的新闻素养,让大家快速上岗。
美国新闻学家亨利·比彻说:“新闻是庶民的教授。”意思是阅读新闻可以让我们获益良多,那么如何阅读新闻呢?在单元预习中大家对新闻已经有初步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从更专业的角度学习新闻。
二.学生活动一:新闻观察室
1.比较阅读教材文章《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找出他们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共同点。
明确: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新闻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
2.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为例,分析新闻的结构及要素
明确:
结构分析: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内容分析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何事:南渡长江
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何地:芜湖、安庆
为何:突破国民党反动派长江防线,解放全中国
如何: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3.把握新闻结构及要素,你认为我们可以如何阅读新闻。
明确:
浏览——看标题和导语,即可了解新闻事件
细读——把握新闻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
学生活动二:阅读挑战赛
限时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国文化周在科伦坡拉开序幕》《我国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等新闻,按照下表内容分析新闻结构和要素,看谁又快又准确。
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 内容 新闻要素 内容
何人
标题 何事
导语 何时
主体 何地
背景 为何
结语 如何
【板书设计】
新闻五结构: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速读看结构
读新闻
新闻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细读看要素
第四课时 从新闻的角度读新闻
新闻语言
【课 型】
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消息两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图书:《鹞鹰Ⅱ察打一体无人机首飞成功》《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2.能从新闻语言读出作者的观态度和倾向
【学习过程】
一.导入: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说过:“报纸上唯一可信的就是广告。”这其实是对新闻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既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件,为什么还会引发质疑呢?
明确:虽然新闻是客观真实的,但是作者写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主观情感,这就体现了新闻语言的特征,既要求准确、简练,又带有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倾向。
二.学生活动一:
1.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找出作者在评价诺尔贝奖获得者时的用语。
明确:“他发现了X射线”、“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2.辨析下列两组语言表达的差异
(1)A“他发现X射线。”
B“他发明了X射线。”
(2)A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B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极有建树。
表达效果:“发现”突出了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的贡献,“发明”是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事物,X射线本是客观存在的,这里体现这则新闻用词的准确。“极”的程度比“颇”要深,用“颇”字体现作者用词的分寸,评价的客观。
三.学生活动二:
阅读《消息二则》,找出作者描述我军和敌军的语句。
对比这些语句,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文章在描述解放军时用了“万船齐发,直取对岸”、“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词语,表达一种乐观自豪的情感;对敌军则用“摧枯拉朽”、“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等用词,表达作者对战局发展的判断和我军必胜的坚定信念。
从语言表达看,两则消息的倾向较为明显,那么是否会让新闻失真?
明确:并不会,首先,作者对敌我双方的描绘是基于事实的,客观的描写,准确传递了信息;其次,作者在用词中也有很多地方是准确的,比如“冲破敌阵”和“突破安庆、芜湖线”中的“冲破”和“突破”,根据实时战况使用不同词语,都体现了这两则消息在信息传达方面的准确。
四.学生活动三
根据上文对教材两篇文章新闻语言的分析,总结新闻语言的特点。
明确:注重准确、客观、简练,但也可以从中发掘作者隐含于字里行间的态度与倾向。
根据新闻语言特点,阅读《鹞鹰Ⅱ察打一体无人机首飞成功》《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分别说说两则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倾向性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板书设计】
从新闻的角度读新闻
新闻语言 客观角度—— 准确性、客观性
主观角度——立场与观点、态度与倾向
第五课时 从新闻的角度读新闻
读评新闻
【课 型】
组文阅读课
【学习内容】
图书:《新一代南极长城站地震台完成改建并已开始运行》《全国首个5G火车站来了》《刘翔勇夺世界室内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冠军》
【学习目标】
1.阅读新闻,强化新闻阅读方法
2.学习播读新闻
【学习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课堂学习,已经掌握了新闻的特点,也懂得了如何阅读新闻。这节课我们通过一次新闻读播活动加强阅读新闻的能力。
二.学生活动一:今天我主播
1.全班推选三位同学当今日主播,上讲台播读三则新闻。
2.其他同学在不提前阅读新闻的前提下认真听讲新闻播读,同时在作业本上写下新闻的六要素。
三.学生活动二:争当最佳听众
1.阅读三则新闻,找出新闻要素;
2.小组成员互相订正听新闻播放时写下的新闻要素;
3.答对新闻要素最多的同学当选为最佳听众。
四.学生活动三:我来评新闻
1.再读新闻,说说三则新闻的情感倾向。
2.小组讨论,确定一则好新闻的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一下哪一则新闻写得最好?
第六课时
新闻特写:凝视心动时刻
【课 型】
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飞天”凌空》
图书:《零的突破》《梦碎雅典》
【学习目标】
1.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2.理解特写的新闻价值
掌握新闻特写的基础知识。
【学习过程】
导入:
显示两张图片《跨栏》和《芭蕾》,欣赏运动之美。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描绘这两张图片,注意说出图片的价值。
文字的力量在于能够穿透时空,定位永恒。新闻虽然有时效性,但是有一种新闻体裁却能定位某一画面,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特写。
二.学生活动一:
1.阅读《“飞天”凌空》,找出新闻要素。
明确:
何人:吕伟;
何事:在亚运会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
何时:1982年11月24日;
何地:印度新德里达卡多拉游泳场;
为何:争夺奖牌;
如何:详写(见课文)。
2.说说哪个新闻要素在文中最为突出?说说这样写新闻的妙处。
明确:特写最突出的新闻要素是“如何”
特写用形象化的描写放大新闻中的片段,可以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增强艺术表现手段,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找出你认为富有美感的句子,进行赏析。
三.学生活动二:
阅读图书《零的突破》和《梦碎雅典》
概述文章所描写的场景,找出文章描写人物的句子,加以赏析。
文章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
四.学生活动三:
阅读完三篇文章后,从报道对象、表达方式、新闻价值等方面总结特写的文体特点。
明确:特写的报道对象一般是新闻事件中某个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表达方式主要用描写和记叙;新闻价值可以形成强烈视觉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
根据上文对特写的总结为特写下一个定义。
新闻特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新闻体裁。
明确:新闻特写是采用类似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板书设计】
新闻特写
报道对象:片段或部分
表达方式:描写与记叙
新闻价值:富有感染力
第七课时
新闻通讯:直击事态全程
任务一验收
【课 型】
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一着惊海天》
图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蜡烛》
【学习目标】
了解通讯的基础知识及其写法
在比较中了解消息、特写、通讯等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学习过程】
导入:本节课是记者训练营的最后一节课,如果能顺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就闯关成功了。本节课所学的是一种新的新闻体裁,叫通讯。
学生活动一
阅读《一着惊海天》,概述文章所讲述的事件;
找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找出文章议论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活动二:
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蜡烛》,寻找这两篇文章和《一着惊海天》在文体上(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作者倾向等)的相似之处。
通过求同比较,总结通讯的特点。
明确:具新闻性,具备新闻的一般特征,如真实性;具有文学性,富有文学色彩,语言生动,情感丰富;评论性,作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情感倾向,往往会发表议论或抒情。
学生活动三:
对比消息、特写、通讯的特点,完成表格。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时效性
报道对象
篇幅
表达方式
【板书设计】
通讯的特点
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第八课时 新闻采访
【课 型】
单元活动课
【学习内容】
教材:《任务二:新闻采访》
图书:《新闻采访方案设计模板》《采访提纲的设计》《如何确定新闻采访的主题》《记者与采访》《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采访的流程
确定校园新闻选题,设计新闻采访提纲,进行一次新闻采访实践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恭喜大家成功闯关记者训练营,接下来我们将奔赴新闻现场,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解锁一项新技能,那就是新闻采访。请大家根据活动背景,完成活动任务。
二.活动情境呈现:现在全国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活动,为了积极响应环保的号召,进一步认识垃圾分类和厉行节约的重要性,学校也开始推进垃圾分类,请你就此设计一个采访提纲,并对学校相关人员进行新闻采访。
三.学生活动一:采访知识知多少
阅读教材《任务二:新闻采访》以及图书《记者与采访》《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等资料。
分小组进行讨论,说说采访的流程及采访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看谁说得详尽。
明确:采访分为前期准备、现场问答及后期整理三个部分
前期准备:确定采访主题;选定采访对象;拟写采访提纲
现场问答:守时赴约、注意仪表;征求认同,尊重对方;彬彬有礼,机智倾听;有效提问,讲究技巧;做好记录,重视笔录。
后期整理:整理材料,去粗存精;成果确认,保持联系。
四.学生活动二:设计采访提纲
根据背景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小组讨论,做好分工,根据背景确定选题及采访对象
拟写本次采访的提纲,可参考教材《任务二:新闻采访》及图书《新闻采访方案设计模板》《采访提纲的设计》
各小组展示采访提纲尤其是采访问题并说明理由,全班进行修改讨论
提示:1.采访问题要有针对性;2.采访问题要有全面性;3.采访问题要有联系性。
五.学生活动三:现场采访及整理
小组内先进行一次模拟采访
老师事先联系学校工作人员,根据小组确定的采访对象,各自前往现场采访。
整理现场采访资料,形成采访成果,作为新闻创作课的素材。
【作业布置】根据本课所学采访知识,小组合作,确定新的新闻选题(有余力的小组可根据校园或社会发生情况,完成多次采访素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采访,为新闻展播和录制做准备。
【板书设计】
前期准备——选题和提纲
新闻采访 现场采访——提问和记录
后期整理——整理和确认
第九课时 新闻创作之消息
【课 型】
主题写作课
【学习内容】
教材:《任务三:新闻写作》
图书:《消息标题的结构》《消息导语写作技巧》《写好消息主体部分的几个要领》
【学习目标】
学会新闻(消息)的写作
【学习过程】
一.导入:写作新闻是每个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节课我们学习新闻写作。
二.学生活动一 确定消息写作标准
自主教材阅读《任务三:新闻写作》及图书《消息标题的结构》《消息导语写作技巧》《写好消息主体部分的几个要领》,掌握消息写作的基本技巧
小组讨论,确定消息写作评价标准
参考:项目 目标与要求 项目分值 得分 存在问题
标题 简洁明确、凝练醒目 20分
导语 参照教材导语写作要求 30分
主体 新闻要素全面,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20分
语言 准确、简练、易懂 20分
视角 新颖、吸引读者 10分
总得分 修改重点
三.学生活动二 消息写作分体实践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并根据评价表打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透社达拉斯1963年11月22日电 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亡。总统与夫人同乘一辆车,刺客连发三弹,命中总统头部。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输血,但不久身亡。官方消息说,总统下午1时逝世。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总统。
参考答案: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
2.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导语,并根据评价打分
郑州大平矿难伤亡惨重
本报10月20日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故发生在10月20日22时47分,河南省郑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煤矿井下一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初步核查当班井下有446人作业,20日22时已升井298人(其中18人受伤),148人被困。截止27日20时已找到141名遇难者,其中129名遇难者已经升井,仍有7人下落不明。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参考答案:河南省郑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伤亡严重。
四.学生活动三 消息创作
将《“飞天”凌空》改写为一则消息,在班级展示,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点评修改
第十课时 新闻创作之不同新闻体裁写作
任务二验收
【课 型】
主题写作课
【学习内容】
学习特写和通讯的写作
【学习目标】
学会不同新闻体裁的写作
学会根据不同文体特点修改所写新闻
【学习过程】
导入:知识回顾,请同学们回顾所学知识,重填下表。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时效性
报道对象
篇幅
表达方式
学生活动一:
讨论并总结不同新闻体裁写作时的注意要点。
明确:
消息——客观记叙,注重结构和要素,语言简练,用词准确
特写——场景描述,力求生动,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
通讯——完整记叙,注重人物精神或社会意义,可多用议论或抒情
学生活动二:
根据第八课新闻采访整理而成的采访资料,写一则消息。
小组分工,根据所学知识,在以下两项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以校园同学分类垃圾的场景为描写对象,完成一篇新闻特写。
围绕校园垃圾分类事件,以环卫工人为描写对象,创作一篇人物通讯。
学生活动三:写作修改
小组内讨论所写的消息,选出最好的一篇消息,同时做最后的修改。
各小组交换所写的新闻特写、人物通讯,进行互评互改
【板书设计】
各体新闻写作
消息——客观记叙:记叙、说明
特写——场景描述:描写、记叙
通讯——完整记叙:记叙、议论、抒情
第十一课时 新闻节目制作与彩排
【课 型】
单元活动课
【学习内容】
制作新闻节目
【学习目标】
根据第八课时布置的采访作业,进行新闻节目制作
彩排新闻展播活动
【学习过程】
一.单元任务回顾:
新成立的校园电视台将隆重推出“新闻追击”栏目,每期节目将报道校园及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现征集栏目主创,要求面试者交一份新闻作品。请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现场展播一期节目作为作品,包括新闻策划、采写、播报、录像等过程的制作。通过班级选拔后,代表班级前往应征。
二.学生活动一:新闻节目制作
(借用信息技术教室并寻求信息技术老师指导)
小组分工,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1)根据采访作业所整理的资料写作并确定新闻稿
(2)合成并剪辑采访视频(现场也可寻求信息教师指导)
三.学生活动二:新闻展播活动彩排
讨论确定新闻主播
进行新闻展播彩排
第十二课时 新闻展播
任务三验收
【课 型】
单元活动课
【学习内容】
新闻展播
【学习目标】
1.现场播读新闻
2.强化“评消息”的意识,学会从专业角度评价新闻内容
【学习过程】
一.活动准备:
1.环境设置:横幅、主播台(讲台)、投影
2.角色分工:1.班级推选活动主持人一名;2.小组选出一或两名主播(现场播放新闻)、一名技术支持(负责播放录制视频)、一名大众评委;3.评委团由每小组一名代表(只给其他组打分)、语文老师、学校电视台(或广播站)指导老师、电视台学生台长组成;4.选两名计分同学。
3.材料准备:评分表项目 标准 项目分值 得分 备注
新闻写作 参看新闻写作标准 25分 分高者获得“最佳新闻创作”
现场采访 参看新闻采访标准 20分 分高者获得“最佳记者”
视频制作 内容清晰、完整,丰富新闻内容 25分 分高者获得“最佳视频制作作”
新闻读博风采 咬字清晰,体态自然 20分 分高者获得“最佳主播”
现场与视频的契合度 从主播到视频内容衔接自然顺利 10分
总分 分高者获得“最佳新闻团队”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主持人宣布评比活动开始。主播和技术人员依次上台进行新闻展播。在展示过程中,主持人邀请现场老师和同学进行点评。
活动二:评比活动结束后,计分人员开始统计分数,请语文老师、电台指导老师发表对活动的总结。
活动三:主持人宣布个人成绩,根据成绩评选“最佳主播”、“最佳视频制作”、“最佳新闻创作”、“最佳采访记者”、“最佳新闻团队”
第十三课时 口语讲述
【课 型】
单元活动课
【学习内容】
讲述的原则;讲述的方法
【学习目标】
掌握讲述的基本原则;
通过讲述的实践活动,掌握讲述的方法。
【学习过程】
导入: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又写过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可见,保姆阿长是个讲述故事的高手,她的故事能令鲁迅终身难忘。那么,如何才能讲述让人印象深刻呢?今天我们学习讲述的原则及技巧。
二.学生活动一:情景判别,确定原则
请根据以下情景,判断讲述者能否达到讲述的目标,分析理由。
1.情景一:你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正想和同学出去玩的时候,妈妈拦住了你,给你布置了新的练习题,并开始讲述道理:“学习需要刻苦,别人在玩你在学,才会进步……”
2.情景二:你的好友小明看见你拄着拐,关切地问你发生什么事,你开始向他讲述打球时受伤的事:“我昨天语文考试考得很好,这次考试很难,我在班级排第一……(此处省略两百字),就和同学打球去庆祝一下,他们球技都很好的,代表学校参加过比赛……”
3.情景三:你在班会活动上向全班同学讲述你最难忘的一件事,你想着之前刚好写过这样一篇文章,于是你提前把文章背了下来,在班会上开始背诵……
明确:
讲述的基本原则:注意对象与场合;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时间控制得当;自然得体。
三.学生活动二:新闻讲述接力游戏
1.将班级同学分成六个小组,老师给每组第一位同学出示一则不同的新闻
2.小组开始以接力传递信息的形式讲述新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新闻讲述。
3.请每组最后一位同学上讲台讲述新闻内容,重点突出、信息全面、条理清晰者获胜。
四.学生活动三:“一段精彩的旅程”讲述比赛
1.讲述暑假期间自己经历的一段精彩旅程,限时五分钟;
2.听讲者进行现场举手投票,票选出“最佳讲述手”、“最佳语言表现”、“最佳讲述风格”三个奖项。
【板书设计】
讲述的原则:
注意讲述的对象和场合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
第十三课时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课 型】
整本书阅读课
【学习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初步感知作品,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人物的兴趣;
2.讲人物故事,感受人物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这么一位外国朋友,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四个月的实地考察,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
这就是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展示作者图像和这本书的封面)
思考:大家知道书名中的红星有什么寓意吗?
明确: 这里的红星就是一个个英雄人物,就是红色政权。今天我们就跟随斯诺再次领略红色中国的魅力……
二.学生活动一 经典回眸:成立斯诺采访组。
1.以斯诺的口吻介绍自己。
2.讲述在红色苏区采访的主要经历、感受。小组收集前期学生制作的采访路线思维导图,用幻灯片的方式呈现,总体把握书本主要内容。
3.让学生谈自己最为感动或印象深刻的情节,引出第二环节万里长征。
三.学生活动二:万里长征。小组展示自己画的长征路线图,介绍长征,一起分享长征故事。
1.介绍长征(配以学生自己制作的长征路线图和地图)。
2.讲述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加一个互动环节。
3.欣赏长征经典影片故事,直观感受长征故事(如过大渡河、草地、雪山等经典片断,选三个精彩片断)。
四.学生活动三:传奇人物。
1.全班调查:这本书中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
2.人物猜猜看,用幻灯片投影书中人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猜出人物,巩固书本内容。讲传奇人物,心中的英雄。
3.由四位同学来讲四个不同人物的故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从人物的主要经历、主要性格或品质入手,并说说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或感受。
明确:引导学生感受红色中国中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等革命精神,带领学生探寻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书中人物如颗颗红星一般照耀着中国,引领中国走向光明和自强之路。
五.学生活动四:时代回音。和平年代的中学生该如何应对世界形势。
1.问题:面对复杂的世界格局,特别是近期中美易战,新时代的中国少年该如何如何传承这种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结合当今时局来谈,以新闻采访方式来完成,课前派学生外出采访,收集信息,制成新闻采访视频,内容包括采访内容和当今时局介绍。
2.现场探讨,学生畅谈:爱国主义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体现。
明确:用学习激发爱国热情,用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六.小结:《红星照耀中国》用事实谱写了我党和红军战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精神及他们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斯诺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中国,照耀全世界!
【板书设计】
画一面国旗,国旗里大五角星里放共产党(红色政权),剩下四个星里放四位领袖,再画一些小星星点缀,表示无数红军,总结时将所有星星画上光芒。寓意:正因为这些星星,才有现在的新中国,才有日渐强大的新中国,在世界强国之林中闪耀。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我爱阅读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教学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会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三课七自然段。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学习写作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6.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7.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8.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9.积累关于读书的名句,从中得到激励。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难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2、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教学课时:
《窃读记》 2课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 2课时 《我的长生果》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3课时 《回顾.拓展》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小黑板)学生:收集关于读书的资料
1、窃读记
【教、学情简析】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词语。
2、品味人物塑造方法,理解“窃读”的“快乐”与“惧怕”。【教学过程】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
2、出示课题,仔细观察“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3、根据提示初读课文。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品读要求:(1)、给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点。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品读要求:(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品读要求:(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 (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嗜书如命)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探究“窃读”原因,交流有关读书的故事和名言。
2、培养爱书、读书的热情及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3、学生自由读文。
4、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再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个健康成长的人。)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软抄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板书设计】
动作
窃读 神态 嗜书如命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心理
感觉 快乐 惧怕 【教后小记】
学生对作者的书店窃读行为和心理非常感兴趣,比较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一个个词语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同时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2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教、学情简析】
本文是小学生苗苗对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完全口语化,浅显易懂。两者的对话让我们明白: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就不能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访谈录)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把书名、内容、喜欢的理由等向大家介绍清楚。【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教后小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在后来的习作练习中,学生能学以致用,习作时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写真实的事情,同时还能在打好草稿后进行认真的修改。现在,班里爱看书的同学多了,读书以形成了风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由此我认识到一篇好的课文,一节好的课,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情简析】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教学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重点】
感受读书乐趣学习读书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用修辞、顺序词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用批注法交流作者以书为侣的理由。【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提醒: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要求: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修辞表达自己读书时的感受。
2、学习作者读书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齐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体会比喻的精妙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板书设计】
3、遍天下书为侣
方法——百读不厌 关系——朋友、家
【教后小记】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4*我的“长生果”
【教、学情简析】
《我的“长生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组教材中的第四篇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时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a.生动的比喻 b.恰当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
读书 博览
写作 童年——“我”的“长生果”——做笔记学习感悟 借鉴 【教后小记】
本节课,我没有讲得太多,里面的好词佳句也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少而精。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情简析】
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我爱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继续。是对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读书的体会;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书目;做读书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等项活动的一次综合展示与交流。也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读写知识和能力的一次迁移,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书面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难点】 扣紧题目 条理清晰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
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出示习作内容
1、读书故事
2、采访记录
3、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以“读书故事”为例进行写作指导。
1、设问题你喜欢读哪本书?书中有什么内容吸引你? 你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
2、生围绕问题取材
3、一般作文开头结尾法点题法、设问法、对话法、描述法„„
4、中间部分写法,借鉴本单元课文采用的比喻、设问、对比、按时间顺序等等手法。
5、给学生几个漂亮的题目例如:我和书、我的“挚友”、通向成功的桥梁、人类智慧的法宝„„
四、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可以选择老师指导的,也可以三选一进行创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六、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出示习作内容
1、读书故事
2、采访记录
3、记一次辩论活动。
参考题目: 我和书 我的“挚友”、通向成功的桥梁 人类智慧的法宝„„
【教后小记】
习作选择了写自己的读书故事,学生由内容可写,效果较好。
回顾.拓展一
【教、学情简析】
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我爱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继续。是对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读书的体会;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书目;做读书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等项活动的一次综合展示与交流。也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读写知识和能力的一次迁移,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书面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教学重、难点】
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本单元课文的系统小节。
2、收集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1、读词语
2、.组织一分种记忆竞赛。
二、交流平台
“温故而知新”。学完一个单元后,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看看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预想
1、从课文内容方面学生会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人物的阅读习惯、读书方法。
2、从课文写法方面 学习比喻、设问等修辞方法的妙用。
3、从个人积累方面可以积累有关学习的成语或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日积月累
1、交流自己本单元课程的积累。
2、读读这些诗句,看看它们都讲了什么意思。
3、同桌对读试背。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交流课外所得。如冰心、鲁迅等作家的名言。
5、再读背把这些名言记下来。
四、展示台
1、针对本单元开展的“读书综合实践活动”,列出你读过的书目。
2、在本组内交流你读过的书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讨论活动。
3、或者亲手制作阅读记录卡,将自己读过的书目、内容简介张贴在“读书乐”角。
4、去图书馆参观参观,看看图书都有哪些分类,回家时试试将家里的书分类合并。
5、整理自己的习作,或者摘抄做成一版手抄报,张贴在“读书乐”角。
【教后小记】
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了学生综合学习的成果,全班参与,张贴,评比,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案 备课: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讲: 《中国石拱桥》学案
学习目标
1、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认识几种说明方法。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3、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习重点
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 学习难点
认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检查课前预习,巩固基础知识 课前预习检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残sǔn()推chïng()xiáo()河 匀称()弧()形 拱()桥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2)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3)巧妙高超,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4)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二)听老师介绍说明文:
1、说明文含义
2、怎样才能将要说明的事物介绍清楚明白 看板书记笔记:说明对象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抓住要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问题: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
(二)精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每小组抽取一个研究题目,完成任务后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问题,时间为五分钟。)
1、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简要说说这样用的好处。
示例:第一自然段中:“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又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示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因此不能删去。“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去掉是否可以,请说明理由。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分析体会。
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
3、赵州桥和卢沟桥都是中国石拱桥的典型代表,举例时能不能去掉一个?为什么?
4、请反复读第五自然段,根据你的理解,试画出赵州桥简图并给大家讲解。
5、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读完全文,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三)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三、对比阅读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后材料中介绍芦沟桥的内容,与课文中写芦沟桥的内容作对比,小组讨论两部分内容的异同,哪部分内容用在课文中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四、拓展演练——走进桥文化
1、架“桥”: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1)(2)
2、设想一下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想象中的未来的桥。
五、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和疑问。
六、走进自然,欣赏桥之艺术
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带上照相机,拍上一组以桥为主题的艺术图片——欣赏桥之美。
课后反思:
12.桥之美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欣赏角度。
2、分析欣赏语言。【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煞()纤()细 驻()足 前瞻()后顾 点缀()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
二.合作释疑
1、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并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2、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座,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三.迁移延伸
生活中有很多内在的无形的桥之美,举例说明。四.同步达标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1.选文内容与下面的语句相照应的一项是()A.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B.桥更具有绘画美。
C.桥在不同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D.桥作为大件艺术品来欣赏。
2.选文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第一个例子是写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例子是写出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写了________之美;第四个例子写了________桥,它与其他桥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3.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4.概括本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教后反思】
13、苏州园林
目的要求: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 序。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 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难点: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xuān xiâ {轩 榭)lín xún(嶙峋)jiàn shǎng(鉴赏)zhēn zhuï(斟酌)池沼(zhǎo)丘壑(hâ)镂空(lîu)阑干(lán)模样(mú)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因地制宜 : 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自出心裁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
败笔 : 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 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思考: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
(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4、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四、总结点拨
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果。
2、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①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②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本文,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二、合作探究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3、(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
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四、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五、作业。课后反思:
14.《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请本文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学习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资料链接】
黄传惕(193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查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鳌头()湛蓝()琉璃()
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
檀木()攒()乾清宫()坤宁宫()
肃穆()奏极()额枋()藻井()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二、合作探究
1、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2、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可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三、课时达标
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完成1-3题。
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②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③大风的直接后果则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A)1960年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温度;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B)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C)④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美国的一架运输机在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路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风。结果,运输机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实际上,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1.第②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其中“举例子”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方法有: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举例子”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这句话应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A)处,(B)处,(C)处。正确的是________ 3.第③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五、作业。课后反思: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书写、理解。
2、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学习难点】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导思阅读:《口技》中有:“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为下列黑体字注音。
流萤 帷幕 忒 书斋
韶光 休憩 伧俗 闺房 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用自己的话说说屏是什么。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二、合作释疑
1、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小组讨论明确: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你能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具体语句吗?
三、思维拓展
想像一下,屏风将来会有怎样的用途?
四、达标练习
1.选出加粗字书写注音不正确的一组()
A.屏风(píng)纳凉(nà)B.流莹(yíng)惟幕(wãi)C.伧俗(chân)因地制宜(yì)D.造型(xíng)缓冲(huǎn)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教后反思:
第五篇:语文七上第二单元写作教学案
感人心者在乎真——《说真话,抒真情》作文讲学稿1
七年级语文 李晓红
教学目标:
1、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初中生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
2、学会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
重点:怎样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
难点:如何抓住动情点,用细节使文章生动感人。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真情实感的范例:
妈妈回来了
郦思哲
7岁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师:打开课本65页,自主学习第二单元写作知识短文《说真话 抒真情》,并思考:
①什么是“说真话,抒真情”?
②怎样才能做到“说真话,抒真情”?怎样做到说真话、抒真情呢?
一、要关注自己的生活
二、力求“我手写我心”(一要选取鲜活材料,切记胡编烂造。二要说真话、实在话、自己的话,切记说假话、空话、套话。)
三、选择恰当的表达技巧(首先,要学会描写手法。其次,语言要饱含感情。第三,运用联想和想像。)
二、训练题目
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会有好多让我们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我笑了”;“那一次,我哭了”;“那一次,我真后悔”;“ 那一次,我真尴尬”„„这里的“笑”“哭”“后悔”“尴尬”,正是表达了某一次的真实情感或心理活动。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训练要求]
1.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
2.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3.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合作审题]
1.学生根据训练题目,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认识或想法。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解题:
(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笑了、高兴、流泪、痛苦、哭了、尴尬、郁闷、后悔、惭愧、冒失、激动、生气、内疚、害怕等,这些词语正是某一次真实情感或心理的表现。
(2)所填的词语一经确定,文章的内容也就定了。因而填写的词语,一定要仔细推敲,能够概括地反映所写的内容。
(3)从题目的“那一次”,可知写的事情只能是一件,而不能是两件或两件以上;还可以明白,写的事情是过去发生的。
(4)要注意文题中的“我”,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突出那一个特定瞬间自己的心灵体验。
[构思点拔]
1.指导学生填好词语,确定行文方向。
(1)要使文章生动,应展开细节描写。(2)要想抒真情,必须捕捉动情点。
(3)可采用倒叙法,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三、范文引路
学生阅读文章 《那一次,我流泪了》后自主探究: ①文章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②作者怎样进行说真话,抒真情的?
探究讨论后明确:
① 要恰当的运用一些感情丰富的词语;
② 多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段,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③综合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那一次,我流泪了
我有一个弟弟,爸爸总是偏爱他,平时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老爸对我就不同了,比如我和弟弟闹了矛盾,爸爸问也不问就说弟弟是对的,而错误老是落在我的身上。
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弟弟跑来要我的钢笔画画。我说:“那怎么行,我自己要用。”弟弟哭着要,他见我硬是不给,先礼后兵,抓起钢笔就跑,我连忙追上去,打了他一下。只是轻轻地打了一下,这一打可就不得了了。爸爸进来了,弟弟连忙恶人先告状,说我打了他,爸爸对我又吹胡子又瞪眼睛,还狠狠地踢了我一脚。我一下子冲进房间,倒在了床上,可是我硬没让眼泪流出来。这样做,对我来说已成了家常便饭。于是,我在日记中写道:“在家,爸爸总是偏爱弟弟,可是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只会让他娇生惯养,蛮不讲理……”
开家长会了,老师把爸爸单独留了下来,拿我的日记给他看。爸爸从学校回来,我心里非常害怕,不敢看他的脸。只听到爸爸温和地对我说:“元元,你对爸爸有什么意见?”我心里非常诧异,什么也没说。他又接着说:“今天老师把我留了下来,拿了你的日记给我看,你说得对,我今后一定改。这支钢笔送给你,算是我向你承认错误。”我抬起头看看爸爸,他脸上浮现出真诚的笑容。我鼻子陡然酸酸的,我伸出微微发抖的手接过了这支笔。爸爸如释重负,拍了拍我的肩膀,出去了。
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白天的事情在我脑海里时隐时现。我倒在床上哭了,这不再是伤心的泪,而是幸福的泪。我把笔握在手里,感受着父爱,一任泪水肆意流淌。
点评:写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才最能写出真情实感。爸爸对弟弟的偏爱,我能忍受住。可是当爸爸看到我的日记向我真诚道歉时,我却因感受到父爱而“一任泪水肆意流淌”,真情融入字里行间。
四、构思拟稿
老师巡查并作拟写提纲指导。
五、改稿誊抄 感人心者在乎真——《说真话,抒真情》作文讲学稿2
七年级语文 李晓红
教学目标:
1、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初中生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
2、学会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
重点:怎样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
难点:如何抓住动情点,用细节使文章生动感人。
【升格示例】 [原版亮相]
那一次,我非常惭愧
赵志达
每当想起那件事,我就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
那是一个寒冬的早晨,第一节课下后,该做广播操了。我怕冷,真不想出去做操,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缩着脖子琢磨起来。一个念头忽然跳入我的脑海:前天沙晓娟同学说肚子疼,夏老师不是没让她做操吗?我不如也装肚子疼。
我右手捂着肚子,左手放在课桌上,脑袋垂得低低的,嘴里还不时地哼哼。夏老师走进来,见我这副模样,便关切地问:“赵志达,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吗?”
我装着痛苦的样子点点头。老师亲切地说:“那你别去做操了,在教室里好好休息一会儿。”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这么容易就躲过去了!我隔着窗子,看见同学们正迎着大风,整齐而有力地做操。心想,真是够冷的。
做完操,同学们围着我问这问那。我连忙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大家听了,也就放心了,一起出去玩了。看着他们玩得正高兴,我非常羡慕。
课间,同学们都出去玩了。我担心露馅,虽然脚都发痒了,也没敢出去。
第二节上语文课,夏老师讲得非常生动,我是个爱发言的人,竟忘了“生病”,忍不住举起手来。当我答对了老师的问题时,老师不仅表扬我的答案正确,还说:“你们看赵志达同学,生病了,还这么积极地回答问题,你们要向赵志达同学学习!”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我都没有忘记。[升格导议]
这篇习作,总体上还是符合本次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的。题目上所填的短语是一次真实情感或心理的表现,集中记叙了自己装病不做操这样一件事,字数也达到基本要求。全文讲了真话,叙了真事,可惜事情写得还不够细致;抒发了真实情感,遗憾的是,细细品来,感染力还不是很强。
如何把这篇习作升格为一篇切合题意而又富有强烈感染力的好作文呢?
最主要的是在描写上下功夫。一是老师与“我”之间、同学与“我”之间接触的情境有待于描写得更细致,而不是泛泛而谈,一带而过,因为老师越是关怀“我”,表扬“我”,同学越是对“我”嘘寒问暖,“我”才越是感到不安,感到惭愧。二是“我”的心理描写还不够细腻,除了第1节点题外,全文其它部分再也没有出现表明“我” 感到惭愧或心里不安的词语或句子,这方面有待于改进。
此外,习作结尾也不太可取,仅仅表明此事对“我”印象之深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结构上能够点题,首尾呼应,感情上能够直抒胸臆,或是由事及理,生发感悟,那就锦上添花了。
[升格作文]
那一次,我非常惭愧
赵志达
每当想起那件事,我的脸马上就红了。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非常寒冷,外面刮着凄厉的北风,地上都冻得硬硬的。早上第一节课下后,该做广播操了。我怕冷,真不想出去做操,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缩着脖子琢磨起来。一个念头忽然跳入我的脑海:前天沙晓娟同学说肚子疼,夏老师不是没让她做操吗?我不如也装肚子疼。
广播里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同学们照例出去排队了。我坐在位置上,右手捂着肚子,左手放在桌上,脑袋垂得低低的,嘴里还不时地哼哼。夏老师走进来,见我这副痛苦模样,便关切地问:“赵志达,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吗?”一边说,一边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肚子疼。”我无力地点了点头。“要不要到学校诊所,去拿点药吃一下?”“不用了,早晨吃过了,还是有点疼。”“那你今天就别去做操了,以免再受凉,好好休息一会儿,也许就好了。”说完,老师就走出去了。
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不由暗喜,这么容易就躲过去了!我慢慢走到窗边,看见同学们正迎着大风,整齐而有力地做操。不知什么原因,心里总有点不自在。
广播操结束后,同学们回到班上,纷纷围着我嘘寒问暖。有的问:“你肚子还疼吗?”有的说:“多揉揉就不疼了!”还有的说:“要不,我陪你去学校诊所看一看吧!”我连忙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我吃了药,休息一会儿马上就会好的。”大家听了,也就放心了,一起出去玩了。看着他们玩得正高兴,我脚都发痒了,但因为担心露馅,只好坐在位置上埋头“休息”。
第二节上语文课,夏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同学们也踊跃发言。平时我是个爱发言的人,一时忘了自己“生病”,忍不住高高举起手来。当我响亮地答对了问题时,老师不仅肯定我思维敏捷,声音响亮,还当场对我大加表扬:“赵志达同学今天身体不舒服,还这么积极地回答问题,我们大家要好好地向他学习!”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而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仿佛那一个个巴掌正抽在我的脸上似的。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它,就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因为惰性发作,我撒了谎,欺骗老师,欺骗同学,欺骗自己。而老师的关怀和表扬,同学的问候与情谊,却像寒冬的一缕缕阳光,照在我心上,暖乎乎的。我想,今后,再也不能做这种荒唐的事了。[升格作文导评]
升格后的这篇作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细细品味,主要有这样几个亮点:
1.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串联起众多材料,文脉贯通,组成一个整体。从开始的“怕冷”“不想出去做操”到“不由暗喜”,从“心里总有点不自在”到“担心露陷”,从“心里真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到“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这些心理描写与所写的中心事件紧密相关,层层推进,有力地表达了本文的中心意思。
2.描写逼真而又细腻。第2节增添了几句环境描写,使“寒冬”一词得到具体体现,为“我”的怕冷心理作铺垫,也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外在推动力。主体部分不吝笔墨,老师与“我”之间、同学与“我”之间的对话描写得以铺开,完全符合生活的情境,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文增加了多处表现“我”细腻心理的句子。随着情节的不断变化,“我”的心理历程也随之跌宕起伏。
3.注意前后呼应。修改后的结尾,结构上点明题旨,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感情上不仅再次突出“惭愧”的心理,而且在追忆往昔的基础上,也表达了自己的自责和追悔之情。此外,第二节语文课上“我”“高高举起手来”“响亮地答对了问题”暗示“我”精神很好,也巧妙呼应了前文的“担心露馅”“不如也装肚子疼”。
总之,升格后的这篇作文,没有改变原文的立意,结构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语言更朴实流畅,描写更逼真细腻,全文更富有真情实感,不失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