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平行四边形》课堂教学片断与评析
《认识平行四边形》课堂教学片断与评析
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常见的四边形,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曾老师让学生在自己能自己用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等方法制作出平行四边形。这节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本节课教学片断如下:
一、导入:
1、拼图游戏:
师:三角板是我们常用的学习工具,你能用两个同样的三角板拼出不同的图形吗?来两人合作试一试。(生合作拼图,师巡视)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拼出的是三角形(展示)。师:不错,还有其它拼法吗? 生:我拼出的是正方形(展示)。师:很聪明,你是怎么拼的? 生:我拼的是长方形(展示)。师:谁还有别的奇思妙想?
生:我拼出的是个平行四边形(展示)。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专门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合作探究:
1、在生活中找平行四边形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生1:伸缩衣架。
生2:学校地面砖上的花纹。
生3:我们家窗户上的防盗网上的图形也是平行四边形的。
师:我们学校里也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门口的电动门、教学楼的楼梯、花园的篱笆)你能找到上面的平行四边形吗?(叫生上前来指)
师: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吗?(另叫一生指)。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初步猜测其特征
师:(教师手拿长方形可变形的框架),来,同学们看长方形有哪些特征?
生: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很棒,谁还有补充? 生:对边分别平行。
师:很全面,看老师变魔术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成什么了? 生:平行四边形。
师:猜一猜,它有哪些特征? 生1:对边相等。生2:对角相等。
生3:对边平行。(教师不做任何点评)。
3、通过做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感知其特征,猜测更具体。师:根据你的猜想,你能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生:能。
师:心动不如行动,好,听清要求: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可以用摆一摆、围一围、画一画的方法来做,做完之后,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做、怎样想的?好,开始。(教师巡视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师:交流完的小组请坐端正。谁想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来,你来试一试。
(1)、在钉子板上围
师:大家看,这是平行四边形吗? 生:是。
师:你是怎么做的呀?
生:上边这条边占了4个格,下边这条边也占4个格,这样这两条边就相等了,一拉就成了平行四边形了。师:说得很清楚,谁还有不同的做法?(2)、在方格纸上画 师:这样画行吗? 生:行。师:怎么画的?
生:上面这条边占了5个格,稍微一斜,下面这条边也占5个格,然
后用直尺连起来。师:说的很条理。还有吗?(3)、用小棒摆
(叫4根小棒全相等的小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叫2根长边相等,2根短边相等的小组展示)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们小组的4根小棒不能围成平行四边形? 师:(故意),哎,怎么回事?上来试一试(生围出的不是平行四边形)。师:我这里有几根小棒,选一根再试试看。(生慎重的选了一根),这次行了吗? 生:行了。师:为什么?
生:刚才这2根长的一样长,但是2根短的小棒不一样长,所以不能围成,我选了一根和这根短的一样长的小棒之后就能围成了。师:也就是说要想围成平行四边形,上边这条边要和下边这条边—— 生:相等。
师:左边这条边要和右边这条边—— 生:相等。
师:简单的说就是—— 生:对边相等。师:中间再加一个词 生:分别
师:非常棒,把这个词作为一个礼物送给大家,让大家记到心里好不
好?(板书:对边分别相等)
师:哎,你用的什么方法?来展示一下。(4)、用直尺画两组平行线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横着沿着直尺的上下两边画2条平行线,再斜着把尺子随便一放,再画2条平行线中间的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师:也就是说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组对边是—— 生:平行的。
师:好,我把它也写下来,(板书:对边分别平行)。
4、通过验证,明确其特征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初步得出的这两条结论与开始的猜想相吻合,真理需要实践来证明,咱们来验证一下吧。拿出画有平行四边形的纸来,想一想,怎样来验证呢?开始。(教师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贴在黑板上,然后巡视指导)。师:对边分别相等怎么验证?
生1:用尺子量,上下两条边都是10厘米,左右两边都是8厘米。生2:对折之后两边重合。
师:谁上来验证一下对边分别平行呢?(生用直尺和三角板进行验证)。
师:有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
5、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师:老师碰到了一个小难题,想请大家帮帮忙,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 生:愿意。
师:我们学校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草坪(指黑板上贴的平行四边形),想从中间通一条水管,怎样铺最短? 生:作一条垂直线段。
师:谁想上来画一下?(指生上前边来用三角板画,教师提醒用虚线画,并画上直角标记,其他同学在画有平行四边形的纸上画)。
师: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对应的这条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教师标出高和底),(教师把三角板稍微平移),这样的垂直线段是不是最短? 生:是。
师:猜一猜,这样的垂直线段有多少条? 生:无数条。师:也就是高有—— 生:无数条。
师:你能测量出以这条边为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生:是3厘米。
师:能以其它的边作为底来画一条高吗? 生:能。
师:要求画完之后并测量出来。(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1、学到的知识
2、学到的方法
[评析]:
我认为曾老师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1、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促进终身学习。
知识不仅仅是教师教会的,更应该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本节课多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在“做平行四边形”这一环节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着重让孩子去体验,淡化教知识的痕迹,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为下一步明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作好了铺垫。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拉近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时,曾老师设计了让学生给平行四边形的草坪通一条最短的水管,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的兴致很高涨,很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3、注重评价,尊重学生
曾老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课堂上,她不仅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和小组的机会,使学生兴致昂然。还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状态进行
及时地、有激励性地、有意义地评价。让学生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围绕《数学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新型、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活动中,由“学会”到“会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认识平行四边形》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它的高。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情感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拼图游戏:
师:三角板是我们常用的学习工具,你能用两个同样的三角板拼出不同的图形吗?来两人合作试一试。(生合作拼图,师巡视)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拼出的是三角形(展示)。师:不错,还有其它拼法吗? 生:我拼出的是正方形(展示)。师:很聪明,你是怎么拼的? 生:我拼的是长方形(展示)。师:谁还有别的奇思妙想?
生:我拼出的是个平行四边形(展示)。
[评析:拼图形活动,既让学生对各种平面图形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更加生动活泼、有滋有味,学生更加喜爱数学。]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专门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合作探究:
1、在生活中找平行四边形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生1:伸缩衣架。
生2:学校地面砖上的花纹。
生3:我们家窗户上的防盗网上的图形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师:我们学校里也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门口的电动门、教学楼的楼梯、花园的篱笆)你能找到上面的平行四边形吗?
(叫生上前来指)
师: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吗?(另叫一生指)。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2、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初步猜测其特征
师:(教师手拿长方形可变形的框架),来,同学们看长方形有哪些特征?
生: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很棒,谁还有补充? 生:对边分别平行。
师:很全面,看老师变魔术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成什么了? 生:平行四边形。
师:猜一猜,它有哪些特征? 生1:对边相等。生2:对角相等。
生3:对边平行。(教师不做任何点评)。
[评析:学生从感性和直观上能够认识平行四边形,但条理清楚地说出具体特征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由长方形的特征来搭个台阶大体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对学生来说就象有了指路明灯,目标变明确了。]
3、通过做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感知其特征,猜测更具体。
师:根据你的猜想,你能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生:能。师:心动不如行动,好,听清要求: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可以用摆一摆、围一围、画一画的方法来做,做完之后,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做、怎样想的?好,开始。(教师巡视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师:交流完的小组请坐端正。谁想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来,你来试一试。
(1)、在钉子板上围
师:大家看,这是平行四边形吗? 生:是。
师:你是怎么做的呀?
生:上边这条边占了4个格,下边这条边也占4个格,这样这两条边就相等了,一拉就成了平行四边形了。师:说得很清楚,谁还有不同的做法?(2)、在方格纸上画 师:这样画行吗? 生:行。师:怎么画的?
生:上面这条边占了5个格,稍微一斜,下面这条边也占5个格,然后用直尺连起来。
师:说的很条理。还有吗?(3)、用小棒摆
(叫4根小棒全相等的小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叫2根长边相等,2根短边相等的小组展示)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们小组的4根小棒 不能围成平行四边形? 师:(故意),哎,怎么回事?上来试一试(生围出的不是平行四边形)。
师:我这里有几根小棒,选一根再试试看。(生慎重的选了一根),这次行了吗? 生:行了。师:为什么?
生:刚才这2根长的一样长,但是2根短的小棒不一样长,所以不能围成,我选了一根和这根短的一样长的小棒之后就能围成了。[评析: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看似信手拈来,仔细推敲,它却体现了老师的独具匠心。其情趣、其技巧,不费一番心思是很难得来的。] 师:也就是说要想围成平行四边形,上边这条边要和下边这条边—— 生:相等。
师:左边这条边要和右边这条边—— 生:相等。
师:简单的说就是—— 生:对边相等。师:中间再加一个词 生:分别
师:非常棒,把这个词作为一个礼物送给大家,让大家记到心里好不好?(板书:对边分别相等)
师:哎,你用的什么方法?来展示一下。(4)、用直尺画两组平行线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横着沿着直尺的上下两边画2条平行线,再斜着把尺子随便一放,再画2条平行线中间的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师:也就是说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组对边是—— 生:平行的。
师:好,我把它也写下来,(板书:对边分别平行)。
[评析:这个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知识由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由学生们自己去寻找,结论由学生们自己去总结。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们自己创造的天地,而老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既实现了探究过程开放性,也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理念。]
4、通过验证,明确其特征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初步得出的这两条结论与开始的猜想相吻合,真理需要实践来证明,咱们来验证一下吧。拿出画有平行四边形的纸来,想一想,怎样来验证呢?开始。(教师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贴在黑板上,然后巡视指导)。师:对边分别相等怎么验证?
生1:用尺子量,上下两条边都是10厘米,左右两边都是8厘米。生2:对折之后两边重合。师:谁上来验证一下对边分别平行呢?(生用直尺和三角板进行验证)。
师:有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
[评析:放手让学生自己验证交流,使学生在碰撞和交流中确切得出最后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流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了交换和比较。]
5、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师:老师碰到了一个小难题,想请大家帮帮忙,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 生:愿意。
师:我们学校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草坪(指黑板上贴的平行四边形),想从中间通一条水管,怎样铺最短? 生:作一条垂直线段。
师:谁想上来画一下?(指生上前边来用三角板画,教师提醒用虚线画,并画上直角标记,其他同学在画有平行四边形的纸上画)。师: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对应的这条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教师标出高和底),(教师把三角板稍微平移),这样的垂直线段是不是最短? 生:是。
师:猜一猜,这样的垂直线段有多少条? 生:无数条。师:也就是高有—— 生:无数条。师:你能测量出以这条边为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生:是3厘米。
师:能以其它的边作为底来画一条高吗? 生:能。
师:要求画完之后并测量出来。(汇报交流)。
[评析: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生活情境中,体现了学有用的数学,引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愿望。]
第三篇:认识平行四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
课题
平行四边形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学生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因此本节课重在:
1.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抓住问题的关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个体操作,集体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易变形。
2.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征。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逻辑观念。
学习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特性。
学习难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解决画图、改图等问题。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用木条订成的长方形教具
学具准备:三角尺、用木条订成的长方形框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生活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1.出示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上的物体是什么图形?
(移动为“平行四边形”)仔细看,现在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1.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图形,自由回答。
2.交流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1.看图形,选序号。
(1)下列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形四边形(揭示课题)。
2.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20分钟)
1.(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从中你能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2)你能根据实物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吗?
2.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用两把三角尺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2)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吗?
(3)相对的两条边平行吗?
(4)明确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1)揭示概念: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指导画高
a、课件演示画高。
b、要用虚线画高,标出垂直符号,写上“高”和“底”。
(3)学生尝试画高。
4.了解平行四边行的特性及应用。
(1)教具演示。
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订成的长方形教具,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
1.(1)看图,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
(2)认真观察平行四边形实例图,思考怎样抽象出平行四边形。
2.(1)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由量一量。
(2)学生通过测量得出对边长度相等。
(3)学生验证对边互相平行。
(4)通过以上探究理解概念。
3.(1)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自学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学生在演示中了解如何画高及注意事项。
(3)学生尝试画高,并说出画高的方法。
4.(1)学生认真观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2)下列图形中,()不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1)③(2)②④
2.判断。
(1)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答案:(1)√(2)×
3.填空。
(1)两组对边分别()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和()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答案:(1)互相平行(2)正方形长方形
4.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是9厘米,比它的邻边短4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9+4)+9]×2=44(cm)
5.如果在下面的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把它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
(2)学生操作。学生把长方体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条对边是否还平行。
(3)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特性。(升降机、伸缩门等)
(2)学生认真操作,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理解定义,形成表象。
(4)学生举例说明。
答: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互相检查。
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讲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和多种教学媒体,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的空间,把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建立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四篇:认识平行四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第五篇:音乐课堂教学片断
认识《音的强弱》教学片断
师:小花猫晚上抓老鼠时有些什么动作? 生:表演。
师:脚步声音怎样? 生:很轻。
(启发性表演小猫捉老鼠)
师: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轻的声音? 生:小偷。
(出示小偷走路的录像)师:老师邀请小朋友演一演。生:个别表演。
师: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响的声音? 生:讨论。
(小结音有强有弱,帮助学生理解)
(鼓励学生观察讨论哪些乐器能发出强的音,哪些乐器能发出弱的音,并比较)
(得出:鼓的声音是强的,锣的声音是强的,铃的声音是弱的,三角铁的声音是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