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9.父子和鸟 教案
29.父亲和鸟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能形式由学生自主认识“蒙”“喃”等7个生字;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进行范写学写“并”“喜”等8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释“黎明”“喃喃”“雾蒙蒙”“热腾腾”的意思,能够用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通过默读、指名读、范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阅读“父亲”的话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通过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体会“我”对鸟儿的爱护之情。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主要是以“我”和“父亲”对话组成的,在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以适当的语气读出对话。教学难点:
1.本文题目是《父亲和鸟》,但文中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的或怎样爱鸟的,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在教学时应让学生明白这一点。2.理解“我”说的“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学新,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种鸟,有唱歌的百灵、黄鹂;有捕捉害虫的麻雀、啄木鸟;还有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大雁、雄鹰,并且明白了:鸟儿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珍惜它们。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爱鸟、护鸟的课文——29课 父亲和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对父子在树林中进行的一段关于鸟儿的对话,你们想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吗?(生:想)那就快读读课文吧。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加拼音的生字,要读准确,读流利。
(生读课文)
师:在刚刚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宋博雅、刘雨彤、杨佳琪读的非常正确流利,相信他们对课文中的生字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老师请这三位同学上来带领大家学习今天的生字,好不好?
(生:好)
宋博雅:同学们好,下面由我来带着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请看PPT。先请大家自己照着拼音来读一读。接下来请大家跟着我读。请大家注意“蒙”“浓”“腾”这三个字是后鼻音,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这三个字。这里面“蒙”是一个多音字,他还有另外两个读音,meng和meng,可以组词为蒙骗、蒙古族。
刘雨彤:以上生字的读音大家都会了吗?现在我们来看这些字的字形。谁能告诉我除了“蒙”和“黎”剩下的生字都是什么结构的?(指名回答)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指名回答)
教师介入,重点讲解“味”字,形声字,从口未声,用口尝味道。在书写时,左窄右宽,右边的未字第一横比第二横短。范写,学生练写。“猎”字,反犬旁,跟动物有关,打猎、捕捉禽兽。(出示篆文的“猎”字,通过字形理解猎的意思)
杨佳琪:认识了单个的字,我们再来读读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接下来我们开火车来读,开开开火车,我的火车往哪开,好,我们请这组同学来读,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师:在这三位同学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现在我们四人为一小组朗读课文,每组的1号同学读作者旁白,2号同学读“父亲”的话,3号同学读“我”的话,4号同学在其他三位同学读的过程中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父亲”的话,读“我”的话。
(生分组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请每组的2号同学读一读“父亲”说的话,读一句就可以,你觉得哪句读的最棒就可以读哪句,(生读)这位同学读了“父亲”说的第一句话,那哪个组的4号同学起来回答一下在读这句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生回答)请大家试着用这样的语气去读一读。(生练习,教师指名朗读)(在指导朗读中理解“喃喃”等词的意思)
师:通过朗读课文,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生:爱鸟,了解鸟)
师:课文最后,作者以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结尾,通过读课文,你可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四.结束语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对爱鸟、护鸟的父子,老师希望大家也能像这对父子充满爱心,爱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第二篇:父子骑驴》教案
《父子骑驴》教案
滔河乡移民小学
周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
2、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物贴画。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导入新课
听儿歌《小毛驴》导入新课。今天我将与大家一起学习一篇与毛驴有关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的名字叫做《父子骑驴》。板书:
27、《父子骑驴》 2.出示导纲(1)知识性问题
我认识 : 驴
狠
抖
享
孝
笨 我理解 :享福
竟然
主见(2)探究性问题。
a.自由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b.文中哪些人对父子俩的不同做法有评论?父子二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c.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这几种人物说的话。
d.“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学生自学。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2.小组汇报交流情况。3.教师精讲。
教师小结:是呀,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见,还要认定目标,持之以恒,再困难的事情都会办成,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三)导学归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反馈训练
1.练习复述。
2.生活中,你有没有拿不定主意的事?说一说。
第三篇:《鸟和家禽》教案
《鸟和家禽》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鸟和家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2)操作目标:学会用绘画来表现出不同鸟类、家禽的外形、色彩和动作特征;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爱鸟、护鸟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现出不同鸟类、家禽的外形、色彩和动作特征。
教学难点:把握不同鸟类家禽的外形特征。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鸟和家禽的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1)回忆与导入: 同学们,又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好多小动物都出来活动啦。你们听,这是谁的声音?(小鸟)对,鸟儿在欢快的歌唱呢。你见过哪些鸟儿呢?(生答)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观赏鸟儿们的身影,感受他们的生活与乐趣。板书课题:第7课 鸟和家禽。
(2)欣赏与交流: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精彩的鸟类的画面(配乐),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鸟儿们羽毛的颜色、矫健的身姿及外形特征。欣赏完了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对鸟儿们的感受。多媒体出示鸟类的图片,师生共同探讨它们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引导学生概括出鸟的外形结构特征:圆圆的头,三角形的嘴,圆圆的眼睛,椭圆的身体,还有翅膀、爪子、尾巴等。
(3)尝试与表现: 学生尝试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鸟类简单地画一画。将学生作业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可请学生自评,教师引导突出外形和动作的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图片进行示范、讲解画鸟的步骤与过程,并添加鸟儿生活的环境来做背景。
(4)欣赏与评析:欣赏大师画的鸟儿作品及学生作品,激发学生作画兴趣。
(5)作业与要求: 选择你喜欢的鸟类和家禽把它画下来。
要求:可以具体描绘一个单独的形象,也可以描绘出鸟和家禽的栖息环境;构图饱满,色彩艳丽。(6)展示与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的画怎样?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学生相互评价。
教师简单总结。本课进行了鸟和家禽的绘画练习,在此基础上可以在课后进行拓展,用各种材料(如:撕纸、剪纸、贴纸等)及方法来表现,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鸟和家禽。(7)拓展: 同学们,鸟儿已成为我们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出示广场鸽图片),鸟儿也为人类的生活带了很多乐趣,所以我们都要爱护鸟儿,甚至有人为了保护鸟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后,请大家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为了救受伤的丹顶鹤而不幸滑进沼泽地的故事。
第四篇:《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这三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继续引导:大家说的都很好。父亲与树林、小鸟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父亲、树林和鸟》
3.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做到读正确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5.开火车读课文。
6.默读课文,讨论思考:解读故事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反馈: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很了解小鸟的语句。
三、观察生字,练习书写
1.同学们,观察这些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同桌之间相互提醒:雾、蒙、鼻、翅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雾:上下机构,雨字头要写的偏一些; 蒙:上下结构,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横;
鼻:上中下机构,最后两笔都不要出头;翅:半包围结构,第四笔的捺要写的长一些。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3.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解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1.春天的黎明,父亲来到树林边怎么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的鸟”? 学生反馈:因为父亲闻到了鸟的气味;没有风,却看到了树叶在动。2.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同学们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父亲观察地仔细、闻得认真? 学生反馈:“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写出了父亲观察的仔细、闻的认真,同时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非常的熟悉和了解。
3.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可我既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为什么“喃喃地”说?(喃喃,表示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表现了父亲怕大声说话打扰到鸟儿。)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
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①“茫然”是什么意思?(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②“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因为“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所以茫然地望着父亲。)③“凝神静气”是什么意思?从父亲的神态中你体会出了什么?(父亲精神高度集中,静静地直立在树林边,不想惊动树林中的小鸟,从这儿也可以看出父亲对小鸟的喜爱。)④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父亲指着一棵树的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我仔细找,没有找到晃动的叶子。“嗯,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从这句话中说明了什么呢?相互讨论交流。(“生怕惊动了鸟”说明了父亲对鸟的关心备至。“还有鸟味”说明父亲也没看见鸟,但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知道这里有鸟。)3.鸟也有气味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味呢?你能画出哪句话可以表现出鸟的气味吗?(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翎羽,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只鸟都张着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它们要唱歌了。这时候只要你静静地用心地闻,你就会闻到那种鸟类特有的气味。)
4.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飞的那一瞬间,但这时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这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这句话表达了父亲即对鸟飞离树枝的喜悦,又有对鸟被猎人打中的担忧。)
5.文章结尾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我”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从我说的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因为庆幸父亲爱鸟而不会伤害鸟,这样也表现了父亲对鸟的喜爱,照应了开头。同时也能感受到“我”对鸟的爱护之情。)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鸟是我们的朋友,但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有许多小鸟和其它小动物们的生命受到人类的危胁,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对于这些无知的捕猎者,你想说什么吗?
“保护生物,关爱鸟类,善待这凡间的精灵。” “爱护动物光荣,捕杀动物可耻。”
2.老师有一个建议,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句赞美小鸟的话语吧!听,小鸟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呼吸着林中新鲜芳香的空气,在树杈枝头有的欢呼雀跃,有的追逐打闹,有的梳理羽毛„„真个热闹非凡。枝头树梢的露珠被惊得簌簌下落,没入花间,躲进草丛,钻进泥土。
第五篇: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黎、凝”等6个生字,会写“雾、蒙”等10个字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能力目标:
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句子。
一、出示课题,引入新课。
1.读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最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
二、全班课文,自主识字。1.朗读课文,划出的生字新词。
2.请个别同学上来黑板组词,每个组两个。3.全班朗读生字词,检查读音是否准确。你能会认能读准? ⑴.出示会认的字。黎
凝
兀
瞬
掠
黎明
凝神静气
兀立
一瞬间
掠过
(①.指名认读。强调“凝”的读音。②.说会认字在文中出现的词,理解意思。强调“
凝神静气”“ 兀立”“ 掠过”的意思。)⑵.出示会写的字。
①.指名认读。强调“蒙”的读音。“鼻”和“舒”的部首及字形。“翅”的笔顺。
②.说会认字在文中出现的词,理解意思。强调“舒畅”的意思,会用其造句。
三、练习
(1)请同学完成导学案89页把第一第二道题完成。(教师评讲)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2.说说文章主要内容。3.给文章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第二段(第二自然段——结束):具体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四.布置作业。1.规范的书写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